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gioJet血栓抽吸联合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急性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宋德洋 李卫校 +2 位作者 徐如涛 崔明哲 翟水亭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36-241,共6页
目的评价AngioJet血栓抽吸联合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急性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APVS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AngioJet血栓抽吸联合TIPS治疗的15例APVST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评价AngioJet血栓抽吸联合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急性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APVS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AngioJet血栓抽吸联合TIPS治疗的15例APVST患者临床资料。观察住院及术后随访期间患者症状、DSA、CT、血液检查等相关数据变化,评估手术效果。结果15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出院前临床症状均有缓解或消失,出院时支架管腔和肠系膜上静脉完全再通7例,部分再通8例。随访时间为(11.7±5.8)个月,1例术后2个月因拒绝再次手术死于肝衰竭,1例术后28个月再发血栓形成,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治疗好转后出院,2例出现肝性脑病。术后6个月完全再通9例,部分再通5例。所有生存患者均未发生肠坏死、穿孔及消化道大出血等门静脉高压相关并发症。结论AngioJet血栓抽吸联合TIPS术治疗APVST安全有效,可快速降低门静脉系统血栓量、恢复正向血流,尽早实现门静脉系统再通,降低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及门静脉高压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经皮机械取栓术 AngioJet血栓抽吸 急性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切除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发生风险的计算血流动力学研究
2
作者 王天琦 周尊强 梁夫友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442-442,共1页
目的脾切除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PS-PVST)的发生风险与术前相比有显著升高。门静脉系统(PVS)内的血流动力学环境改变被认为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但其具体影响机制尚不明确。利用计算模型量化分析PVS中与静脉血栓形成相关的血流动力学指标,... 目的脾切除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PS-PVST)的发生风险与术前相比有显著升高。门静脉系统(PVS)内的血流动力学环境改变被认为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但其具体影响机制尚不明确。利用计算模型量化分析PVS中与静脉血栓形成相关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研究其与PS-PVST的关系,并探讨PVS的解剖结构和形态对上述指标的影响。方法基于临床实测影像数据和超声流速数据构建三例患者的个性化模型,计算脾切除术后PVS中低壁面剪应力区域的分布及面积占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血流动力学指标 脾切除术后 门静脉系统 壁面剪应力 PVS 量化分析 影像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讨颈动脉系统急性血栓形成并发动脉瘤的治疗方案 被引量:1
3
作者 朱凤水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11期515-517,共3页
查房病例二查房时间:2004年10月12日 患者男,66岁,因"左侧肢体活动无力5 h"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就诊.入院时体格检查:血压150/80 mm Hg,心率80次/min.左侧上下肢肌力Ⅰ级,右侧上下肢肌力Ⅴ级,左鼻唇沟稍浅,口角右偏,伸舌偏... 查房病例二查房时间:2004年10月12日 患者男,66岁,因"左侧肢体活动无力5 h"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就诊.入院时体格检查:血压150/80 mm Hg,心率80次/min.左侧上下肢肌力Ⅰ级,右侧上下肢肌力Ⅴ级,左鼻唇沟稍浅,口角右偏,伸舌偏左,双侧病理征阴性.头部CT扫描:未见明显异常(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血栓形成 颈动脉系统 左侧 治疗方案 动脉瘤 下肢肌力 双侧 发动 研讨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前门静脉系统栓子超声造影参数成像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李颉 李春伶 +2 位作者 高永艳 徐惠 任秀昀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09-1012,共4页
目的探讨CEUS参数成像在诊断及鉴别诊断肝移植术前门脉系统栓子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CEUS检查并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41例肝移植术前门脉系统栓子患者,观察造影剂灌注模式,并利用sonoliverCAP定量分析,以门静脉栓子与周... 目的探讨CEUS参数成像在诊断及鉴别诊断肝移植术前门脉系统栓子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CEUS检查并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41例肝移植术前门脉系统栓子患者,观察造影剂灌注模式,并利用sonoliverCAP定量分析,以门静脉栓子与周围肝实质的增强水平差值为参数进行动态血管模型(DVP)参数成像构建。结果门静脉瘤栓动脉期呈快速增强,门脉期及延迟期明显消退。门静脉瘤栓的上升时间、达峰时间、平均渡越时间分别快于周围肝实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门静脉瘤栓的峰值强度高于周围肝实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门静脉血栓三期均无造影剂灌注,各参数值均为0。结论 CEUS参数成像能直观反映门脉系统栓子与周围肝实质间灌注差异,鉴别栓子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肝移植 门静脉系统 血栓形成 参数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nspan支架置入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术中的急性血栓形成
5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11期569-569,共1页
目前,已有多个医疗中心报道,采用Wingspan—Gateway颅内支架系统和球囊扩张血管成形系统,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但尚无Wingspan支架置入时急性血栓形成率数据的报道。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急性血栓形成 支架置入 颅内 血栓形成 医疗中心 成形系统 扩张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血栓的动脉内溶栓治疗 被引量:14
6
作者 高不郎 李明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552-554,共3页
Objective Acute ischemic cerebral stroke is mainly caused by acute thrombi obstructing cerebral arteries, accounting for 50%-60% of acute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s, and is the most common cause of mortality and morbi... Objective Acute ischemic cerebral stroke is mainly caused by acute thrombi obstructing cerebral arteries, accounting for 50%-60% of acute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s, and is the most common cause of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The advancements of medical imaging and neuro-interventional technology, intraarterial thrombolysis have become the main therapeutic managements for acute cerebral arterial thrombosis. The authors also reviewed many issues in relation to the technique of intra-arterial thrmbolysis for acute cerebral thromb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溶栓治疗 急性血栓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急性脑血管病 动脉血栓形成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介入技术 医学影像学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60例患者接受TREVO取栓系统治疗的单中心研究
7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199-199,共1页
TREVO系统是一种采用Stentriever技术进行机械性取栓的装置,专用于对大血管血栓形成后继发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行机械取栓。TREVO是类似支架的装置,能将血块收集到支架上,操作者可将支架连同血块一起拉离血管。该装置主干柔软,较易通... TREVO系统是一种采用Stentriever技术进行机械性取栓的装置,专用于对大血管血栓形成后继发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行机械取栓。TREVO是类似支架的装置,能将血块收集到支架上,操作者可将支架连同血块一起拉离血管。该装置主干柔软,较易通过迂曲血管。2011年9月第1个评估TREVO系统的欧洲多中心研究完成了临床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系统治疗 机械取栓 单中心研究 患者 血管血栓形成 多中心研究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肠缺血的CT征象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李征宇 陈海曦 张贵祥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5年第4期251-254,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肠缺血的CT征象,提高CT对急性肠缺血诊断的准确性.材料和方法:2004~2005年间经急诊CT平扫及增强扫描,53例被诊断为急性肠缺血,分析其CT征象并与临床治疗和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CT平扫及增强图像显示:①肠腔扩张及积液53例... 目的:分析急性肠缺血的CT征象,提高CT对急性肠缺血诊断的准确性.材料和方法:2004~2005年间经急诊CT平扫及增强扫描,53例被诊断为急性肠缺血,分析其CT征象并与临床治疗和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CT平扫及增强图像显示:①肠腔扩张及积液53例次.②肠壁增厚伴密度改变39例次,其中平扫时肠壁内见散在点状高密度影7例次,肠壁密度降低22例次.增强扫描肠壁黏膜层异常强化15例次.③肠系膜血管走行异常并血管增粗(漩涡征)10例.④肠系膜脂肪水肿及渗出(缆绳征)26例.⑤肠系膜动脉钙化斑26例;其中有5例可见肠系膜动脉内等密度无强化的血栓影;另3例经手术证实肠系膜上动脉近肠小血管襻内血栓形成,但CT未能显示.⑥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4例.全部53例病人中,39例内科保守治疗后好转,14例症状未缓解者,经外科手术治疗,证实10例为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其中3例CT未显示血栓),4例为门静脉血栓形成.结论:肠腔扩张和积液、肠壁增厚、肠系膜血管缆绳征及腹水是急性肠缺血的CT间接征象.CT平扫结合MDCT增强和CTA图像显示肠壁内密度改变、肠系膜血管内血栓形成或血管硬化导致管腔狭窄、漩涡征,即可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缺血 CT X线征象 CT征象分析 急性肠缺血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肠系膜血管 门静脉血栓形成 CT平扫 图像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9
作者 雷益 邱德正 +7 位作者 李顶夫 党勇 朱嘉英 王蕾 宋海岩 冯伟 孟庆国 李涛 《放射学实践》 2004年第7期494-495,共2页
目的 :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6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MRI表现 ,分别采用SE序列T1WI、T2 WI、FLAIR和DWI。结果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MRI表现为两侧大脑皮层、皮层下区及苍白球T1WI等信号、... 目的 :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6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MRI表现 ,分别采用SE序列T1WI、T2 WI、FLAIR和DWI。结果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MRI表现为两侧大脑皮层、皮层下区及苍白球T1WI等信号、T2 WI高信号 ,所有异常信号均呈两侧对称性改变。结论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中枢神经系统 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色素P450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思远 宋鑫 +2 位作者 胡梦 刘晓斌 王禹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30-933,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PCI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行PCI的老年ACS患者248例,根据是否存在氯吡格雷抵抗(血小板聚集抑制率<50%)分为抵抗组58例和不抵抗组190例,比较2组...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PCI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行PCI的老年ACS患者248例,根据是否存在氯吡格雷抵抗(血小板聚集抑制率<50%)分为抵抗组58例和不抵抗组190例,比较2组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布及PCI术后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抵抗组CYP2C19基因多态性快代谢型比例明显低于不抵抗组,中间代谢型比例明显高于不抵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4%vs 52.6%,62.1%vs 37.9%,P=0.000);2组慢代谢型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6个月,抵抗组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不抵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6%vs 3.7%,χ^2=29.976,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YP2C19*2(OR=0.101,95%CI:0.013~0.765,P=0.026)和氯吡格雷抵抗(OR=0.037,95%CI:0.007~0.184,P=0.000)是ACS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危险因素。结论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对行PCI的ACS患者预后有一定程度的影响,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有一定相关性。临床上应该密切注意观察存在氯吡格雷抵抗及携带CYP2C19*2并行PCI的老年ACS患者,以减少MACE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血栓形成 阿司匹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剂活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邵凤扬 卞光荣 +2 位作者 顾进 陈隐漪 顾成光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79-80,共2页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的活性与血液纤溶系统密切相关。两者保持着动态平衡,一旦平衡失调,可导致血栓形成或出血。国内外许多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tPA活性下降,而PAI活性...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的活性与血液纤溶系统密切相关。两者保持着动态平衡,一旦平衡失调,可导致血栓形成或出血。国内外许多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tPA活性下降,而PAI活性升高,这为临床应用tPA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脑梗死提供了理论依据。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肌梗死及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软斑表面存在血栓附着,那么动脉粥样硬化期是否也存在tPA、PAI活性的异常?作者对此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动脉粥样硬化 tPA活性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脑梗死 PAI活性 血液纤溶系统 平衡失调 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