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轻型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观察:一项单中心回顾性观察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张萌 马咏馨 +3 位作者 贾琼 张东威 张昕红 徐耀铭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2,共7页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与双抗治疗急性轻型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2年1月至2024年3月发病6 h内的急性轻型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8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与双抗治疗急性轻型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2年1月至2024年3月发病6 h内的急性轻型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8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5]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接受静脉溶栓分为静脉溶栓组(66例)和双抗组(72例),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将两组患者按照1∶1进行匹配,匹配后静脉溶栓组(44例)和双抗组(44例)。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临床预后指标及不良事件。主要结局定义为发病后90 d良好功能结局[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0~2分]、发病后90 d mRS评分。次要结局为发病后24 h、72 h、7 d NIHSS评分,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比例,发病90 d内颅内出血及系统性出血事件及发病90 d内死亡。结果①匹配前静脉溶栓组年龄、入院时mRS评分均低于双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匹配后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房颤、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既往脑卒中病史、吸烟史、入院时NIHSS评分、入院时mRS评分、梗死部位、TOAST分型等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静脉溶栓组与双抗组患者发病后90 d良好功能结局患者比例和发病后90 d 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6%(39/44)vs 93.2%(41/44),P=0.458、P=0.308];③静脉溶栓组发病后24 h、72 h中位NIHSS评分明显低于双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 vs 2.5、1 vs 2,P=0.018、0.043],其余有效性结局和安全性结局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溶栓治疗能够为急性轻型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带来显著的短期获益,有助于缩短恢复至良好神经功能结局的时间,且不增加出血风险和病死率。然而,在发病后90 d良好功能结局方面,其效果与双抗治疗相似,尽管如此,亟需开展更大样本、更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来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溶栓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急性轻型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联抗血小板对比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轻型非致残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振华 张建刚 +6 位作者 谢卫征 王禹 罗雪 刘聪慧 孙科 杨清成 郭艳平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12期1391-1396,共6页
目的对比双联抗血小板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轻型非致残性缺血性卒中的近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连续入组发病时间4.5 h内的轻型非致残性缺血性卒中(NIHSS评分≤5分,各分项单项得分≤1分且意识项为0分)患者,随机分为溶栓... 目的对比双联抗血小板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轻型非致残性缺血性卒中的近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连续入组发病时间4.5 h内的轻型非致残性缺血性卒中(NIHSS评分≤5分,各分项单项得分≤1分且意识项为0分)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双抗组。给予溶栓组患者阿替普酶(0.9 mg/kg)静脉溶栓治疗,给予双抗组患者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双抗治疗。评估患者治疗后7 d、14 d的NIHSS评分,并记录早期神经功能恶化、14 d内出现的出血事件。结果共入组131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溶栓组67例,双抗组64例。双抗组和溶栓组治疗后7 d(P=0.677)、14 d(P=0.842)NIH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双抗组14 d内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有低于溶栓组的趋势,但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1.6%vs.7.5%,P=0.106),双抗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发生率也有低于溶栓组的趋势,差异也未达统计学意义(6.3%vs.13.4%,P=0.169)。结论超早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相较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轻型非致残性缺血性卒中并不能带来明显的短期获益,但也并不显著增加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小板 阿替普酶 轻型 缺血性 致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什么要关注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及其定义 被引量:3
3
作者 陈玮琪 马琳 +2 位作者 荆京 王伊龙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5期469-472,469,共4页
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NICE)在我国具有庞大的人群基础。NICE人群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轻型缺血性卒中、迅速缓解且未遗留残疾的卒中。其中轻型... 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NICE)在我国具有庞大的人群基础。NICE人群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轻型缺血性卒中、迅速缓解且未遗留残疾的卒中。其中轻型卒中和TIA患者在临床表现、临床预后和流行病学特征等方面均较为相似,所以建议统一进行诊疗。考虑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人群健康素质及面临的防治任务,NICE人群是最为重要的防治对象,也是目前脑血管病的最佳防控窗口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残缺血性血管事件 轻型 短暂缺血发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定义及预测模型 被引量:4
4
作者 韩冲 陈玮琪 +2 位作者 荆京 王伊龙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5期477-482,共6页
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high risk 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HR-NICE)患者处于不稳定状态,早期复发进展为严重卒中的风险较高。目前,不同的临床评分系统是临床工作者常用的预测模型,但随着近些年对影像及... 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high risk 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HR-NICE)患者处于不稳定状态,早期复发进展为严重卒中的风险较高。目前,不同的临床评分系统是临床工作者常用的预测模型,但随着近些年对影像及分子标记物研究的深入,发现其同样能够预测卒中复发风险,进而指导HR-NICE人群的早期干预及个体化治疗,从而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致残率,同时可以降低国家卒中负担。本文根据近年对于卒中复发风险预测模型的相关研究,对HR-NICE的定义、临床、影像和分子标记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其预后评判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致残缺血性血管事件 短暂缺血发作 轻型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药物治疗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振华 刘著 胡全忠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4期407-412,共6页
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NICE)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50%~60%。近年来,NICE的治疗从最初的单药抗血小板到双联抗血小板取得了重大突破,研究证明21 d的短程、双联抗血小板方案具有更高的... 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NICE)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50%~60%。近年来,NICE的治疗从最初的单药抗血小板到双联抗血小板取得了重大突破,研究证明21 d的短程、双联抗血小板方案具有更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NICE患者进行溶栓治疗获益的同时会增加出血风险,目前对于NICE患者是否需要接受溶栓治疗仍存在争议,但可预知的是,NICE的类型、NIHSS评分、溶栓时间窗、药物剂量等可作为后续研究设计考虑的影响因素。对于携带CYP2C19 LOF基因的NICE患者,接受替格瑞洛治疗的预后效果明显优于氯吡格雷;另外,其他基因的多态性对NICE的预后也存在较大影响,基因多态性研究或成为未来卒中治疗的一个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残缺血性血管事件 缺血性 短暂缺血发作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抗血小板治疗 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的抗栓治疗和溶栓治疗(摘要) 被引量:1
6
作者 时建铨 王变荣 徐俊 《中国卒中杂志》 2009年第2期147-149,共3页
这篇关于卒中的预防和治疗的文章是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循证临床实践指南(第8版)抗血栓治疗和溶栓治疗中的一部分。1级推荐是证据充分的,并且表示做(或不做)带来的益处高于风险、负担和成本。2级推荐是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作出不同的... 这篇关于卒中的预防和治疗的文章是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循证临床实践指南(第8版)抗血栓治疗和溶栓治疗中的一部分。1级推荐是证据充分的,并且表示做(或不做)带来的益处高于风险、负担和成本。2级推荐是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作出不同的选择。这篇文章中关键的推荐如下: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若在有明确症状发作的5h内开始治疗,建议静脉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级别1A);对于发病5-4.5h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建议临床医生不要静脉使用tPA(级别2A);对于发病大于4.5h的患者,反对静脉使用tPA(级别1A)。对于没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建议早期使用阿司匹林治疗(级别1A)。对于活动受限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推荐预防性应用小剂量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皮下注射(级别1A)。对于非心源性栓塞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患者(如:动脉粥样硬化性,腔隙性或隐源性)的长期卒中预防,推荐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级别1A),包括阿司匹林(推荐剂量,50-100mg/d);合用阿司匹林与缓释型双嘧达莫莫(25mg/200mg,每日2次)或氯吡格雷(75mg,每日1次)。在这些患者中,推荐合用阿司匹林与缓释型双嘧达莫(25mg/200mg,每日2次)优于阿司匹林(级别1A);而且建议氯吡格雷优于阿司匹林(级别2B);并且推荐:避免长期合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级别1B)。对阿司匹林过敏的患者,推荐使用氯吡格雷(级别1B)。对于最近有卒中或TIA的心房颤动患者,推荐长期口服抗凝剂(目标INR2.5;范围2.0-5.0)(级别1A)。对于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者,推荐在急性期使用普通肝素(级别1B)或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优于不抗凝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 急性 抗血小板药物 阿司匹林 心房颤动 栓塞 心源 窦血 栓形成 颅内 氯吡格雷 缓释型双嘧达莫 肝素 低分子量 栓塞 心源 抗凝药 预防 溶栓治疗 缺血发作 短暂I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NCE 2开创了基因指导下卒中抗血小板治疗的先河 被引量:3
7
作者 张亮 黄立安 徐安定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8期807-812,共6页
2021年10月28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的王拥军教授代表他的团队在第13届世界卒中大会上报告了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用于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事件高危人群(clopidogrel with aspirin in high-risk patients with acute non-disab... 2021年10月28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的王拥军教授代表他的团队在第13届世界卒中大会上报告了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用于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事件高危人群(clopidogrel with aspirin in high-risk patients with acute non-disabling cerebrovascular events 2,CHANCE 2)研究的成果,同一天,CHANCE 2的主要结果在线发表于著名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致残缺血性血管事件 缺血性 短暂缺血发作 抗血小板药物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替格瑞洛 CYP2C19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2次机会,将走向何方? 被引量:1
8
作者 董漪 董强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8期802-806,共5页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种高复发性、高致残性的疾病,即使接受二级预防治疗,其复发率仍然较高,尤其是发病后3个月内有3%~12%的患者出现卒中复发。2013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氯吡格雷用于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事件高危人群(clopidogrel ...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种高复发性、高致残性的疾病,即使接受二级预防治疗,其复发率仍然较高,尤其是发病后3个月内有3%~12%的患者出现卒中复发。2013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氯吡格雷用于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事件高危人群(clopidogrel in highrisk patients with acute non-disabling cerebrovascular events,CHANCE)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致残缺血性血管事件 轻型 短暂缺血发作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替格瑞洛 二级预防 基因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