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误诊原因分析及治疗效果 被引量:8
1
作者 闫焱 沈玺 +1 位作者 张琼 李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099-1101,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的误诊原因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7眼)ARN患者的误诊原因及治疗效果。结果 7例患者中3例误诊为虹膜睫状体炎,2例误诊为全葡萄膜炎,1例误诊为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1例误诊为视网膜出血。确... 目的探讨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的误诊原因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7眼)ARN患者的误诊原因及治疗效果。结果 7例患者中3例误诊为虹膜睫状体炎,2例误诊为全葡萄膜炎,1例误诊为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1例误诊为视网膜出血。确诊后,7眼中4眼给予抗病毒药物及玻璃体手术治疗,3眼予抗病毒药物及眼底激光治疗。随访3~39个月,6例治疗后视力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从眼前指数至0.6不等。2例玻璃体手术患者取硅油后,均出现低眼压,视力下降。结论 ARN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如误诊会失去最佳治疗机会。早期、足量药物治疗联合眼内激光,必要时行玻璃体手术,可挽救ARN患者的残存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视网膜坏死 误诊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眼内光凝硅油充填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 被引量:7
2
作者 石尧 吴艳 +1 位作者 尹婕 黄振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7期722-724,共3页
目的: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S)致盲率高,及时行玻璃体切割、眼内光凝和硅油充填术是挽救患者残余视力的重要方法。探讨ARNS行玻璃体切割眼内光凝硅油充填手术治疗后的效果。方法:对16例(16只眼)ANRS患者行玻璃体切割眼内光凝硅油充... 目的: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S)致盲率高,及时行玻璃体切割、眼内光凝和硅油充填术是挽救患者残余视力的重要方法。探讨ARNS行玻璃体切割眼内光凝硅油充填手术治疗后的效果。方法:对16例(16只眼)ANRS患者行玻璃体切割眼内光凝硅油充填手术,切除全部玻璃体。其中5例(31.3%)无视网膜脱离者由坏死区后缘光凝到锯齿缘,11例(68.7%)有视网膜脱离者行次全视网膜光凝、气/液交换后行硅油充填。所有患者术后至少随访半年,平均16个月。结果:最佳矫正视力有3例(18.8%)为指数,7例(43.8%)为0.02~0.3,5例(31.3%)为0.4~0.6,1例(6.3%)为0.7。其中14例(87.5%)术后3~12个月顺利取出硅油,视网膜保持复位。结论:玻璃体切割眼内光凝硅油充填手术是治疗ANRS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 硅油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 视网膜脱离 眼内光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视网膜坏死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刘鑫(综述) 苏冠方 赵劲松(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5-369,共5页
急性视网膜坏死(ARN)是一种少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其致病病毒主要是疱疹病毒,易引起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故视力预后较差.ARN的发生和发展主要为感染与抗感染的过程,包括病毒入侵、播散、潜伏活化及机体免疫应答等方面.病毒进入宿主细... 急性视网膜坏死(ARN)是一种少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其致病病毒主要是疱疹病毒,易引起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故视力预后较差.ARN的发生和发展主要为感染与抗感染的过程,包括病毒入侵、播散、潜伏活化及机体免疫应答等方面.病毒进入宿主细胞是病毒表面蛋白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的过程,病毒感染后可潜伏于眼部相关的神经组织及眼内组织中.研究表明,病毒感染后可活化机体的免疫系统,诱发免疫细胞吞噬病毒、活化其他免疫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并介导炎症反应等,从而起到清除病毒、控制感染的目的,这些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共同参与ARN的发病过程.就病毒入侵、播散及机体免疫等与ARN发生和发展的关系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视网膜坏死 病毒学 单纯疱疹 病毒学 眼部感染 病毒 病毒学 病毒潜伏 视网膜疾病 免疫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治疗 被引量:6
4
作者 张风 卢海 +2 位作者 高丽琴 彭晓燕 卢宁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285-287,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cute retinal necrosis syndrome, ARN)治疗的时机、方式及疗效.方法对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35例52只眼进行药物、激光和手术治疗,分析治疗时机与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开始用药时间在发病2周以内的22只眼... 目的探讨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cute retinal necrosis syndrome, ARN)治疗的时机、方式及疗效.方法对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35例52只眼进行药物、激光和手术治疗,分析治疗时机与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开始用药时间在发病2周以内的22只眼中17只眼(77%)未发生视网膜脱离,视力保持在0.3以上的有14只眼;药物加光凝治疗的31眼中,仅12只眼(39%)未发生视网膜脱离,但4只眼因玻璃体增生性病变严重(视网膜脱离的高危状态)而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24只眼中,有20只眼视网膜复位尚好;术前已有视网膜脱离的18只眼术后视力均在光感~0.05;无视网膜脱离的6只眼,术后视力在0.05~0.2之间.结论及时的药物、激光光凝、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对ARN的治疗是必要的;应在视网膜脱离发生以前进行视网膜玻璃体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视网膜脱离 syndrome 视网膜玻璃体手术 0.05 术后视力 增生性病变 视网膜复位 手术治疗 治疗时机 用药时间 光凝治疗 高危状态 激光光凝 药物 视力保 AR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氧鸟苷治疗高龄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4例报告 被引量:3
5
作者 叶俊杰 张美芬 +2 位作者 邹燕红 程钢炜 胡天圣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38-740,共3页
关键词 急性视网膜坏死 丙氧鸟苷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与药物治疗 被引量:5
6
作者 高永峰 郭希让 黄爱国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2-272,共1页
关键词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 临床特征 药物治疗 发病机制 疱疹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毒性脑炎合并双侧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5
7
作者 侯漩 江泓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06-1110,共5页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合并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湘雅医院神经内科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诊治的6例病毒性脑炎合并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6例诊断为病毒性脑炎...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合并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湘雅医院神经内科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诊治的6例病毒性脑炎合并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6例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的患者起病初期临床特点大致相同,主要表现为发热、痫性发作、意识障碍。患者均于发病后短期内体格检查发现双侧瞳孔扩大,直接、间接对光反射消失,眼科会诊临床诊断为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经足疗程的抗病毒治疗及抗炎治疗,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好转,但均遗留不同程度的视力损害。结论:病毒性脑炎合并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并不少见,神经内科医师需加强对该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脑炎 急性视网膜坏死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视网膜坏死的病因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早霞 肖骏 +2 位作者 张晓光 李凡 苑敏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77-278,共2页
目的 :进一步明确急性视网膜坏死 ( ARN)的病因诊断。方法 :对 1例 ARN进行临床观察 ,并对其视网膜下液进行病毒培养、分离 ,通过微量中和试验及透射电镜做鉴定 ,用免疫斑点法对其视网膜下液的病毒进行检测。结果 :培养细胞中可见典型... 目的 :进一步明确急性视网膜坏死 ( ARN)的病因诊断。方法 :对 1例 ARN进行临床观察 ,并对其视网膜下液进行病毒培养、分离 ,通过微量中和试验及透射电镜做鉴定 ,用免疫斑点法对其视网膜下液的病毒进行检测。结果 :培养细胞中可见典型的局灶性细胞病变 ,中和试验鉴定结果为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 ( VZV) ,电镜下观察细胞内外均可见有典型的疱疹病毒形态 ,免疫斑点法检测网膜下液 VZV亦显阳性。结论 :VZV是急性视网膜坏死的发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视网膜坏死 视网膜下液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AR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急性视网膜坏死的相关性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涛 白景山 +2 位作者 陈莉 周强 陶勇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79-882,共4页
目的评估急性视网膜坏死(ARN)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ARN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1年10月于北京朝阳医院就诊的ARN患者27例(27眼)为病例组,选择性别、年龄完全匹配的同时期健康... 目的评估急性视网膜坏死(ARN)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ARN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1年10月于北京朝阳医院就诊的ARN患者27例(27眼)为病例组,选择性别、年龄完全匹配的同时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受试者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的差异;评估病例组患者ARN的临床特征,并进行不同性别亚组间比较,分析NLR对视网膜脱离的预测价值。结果ARN患者年龄中位数为50岁,男15例(55.6%),女12例(44.4%)。所有患者中17例(63.0%)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1例(3.7%)为巨细胞病毒感染,还有9例(33.3%)患者未行感染病毒类型检测。所有患者中9例(33.3%)发生视网膜脱离。男性亚组患者血小板平均体积明显高于女性(P=0.038),男性亚组和女性亚组间其他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受试者中性粒细胞计数(P=0.009)、淋巴细胞计数(P=0.025)和NLR(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和对照组受试者血小板平均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3)。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中性粒细胞计数(P=0.523)、淋巴细胞计数(P=0.383)、NLR(P=0.765)、血小板平均体积(P=0.580)与ARN患者视网膜脱离均不相关。结论NLR与ARN的发病有关,尚未发现NLR与ARN伴视网膜脱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视网膜坏死 炎症反应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性玻璃体手术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远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楠叶 游志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7-379,共3页
目的分析预防性玻璃体切割术(prophylacticvitrectomy,PPV)治疗早期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cuteretinalnecrosis,ARN)的远期疗效。方法收集47例(55眼)行PPV治疗的早期不伴视网膜脱离ARN患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诊断明确后行一期... 目的分析预防性玻璃体切割术(prophylacticvitrectomy,PPV)治疗早期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cuteretinalnecrosis,ARN)的远期疗效。方法收集47例(55眼)行PPV治疗的早期不伴视网膜脱离ARN患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诊断明确后行一期玻璃体切割伴硅油(49眼)或气体(6眼)填充术。治疗后随访12~88个月,平均30个月,分析患者术前、一期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时最佳矫正视力、视网膜复位、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1者4眼,一期术后2周≥0.1者27眼,未次随访≥0.1者23眼。平均手术次数1.93次,手术原因为单纯硅油取出47眼,二次硅油取出2眼,因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所致视网膜脱离行硅油置换术1眼,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行硅油置换术1眼,并发白内障1眼。末次随访视网膜在位55眼。结论早期PPV治疗ARN远期疗效稳定。远期随访对于评价ARN预后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 玻璃体手术 长期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并发急性视网膜坏死病人的护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红丽 雷利华 +2 位作者 吴妍 赵国华 徐小波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4年第12期4351-4352,共2页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erpes simplex virus encephalitis,HSE)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预后相对差,对病人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未经治疗的HSE病死率高达70%以上。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erpes simplex virus encephalitis,HSE)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预后相对差,对病人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未经治疗的HSE病死率高达70%以上。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轻微的意识和人格改变、记忆丧失、偏盲、失语、共济失调、多动(震颤、舞蹈样动作、肌阵挛)、脑膜刺激征等;约1/3的病人出现全身性或部分性癫痫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 脑炎 并发症 急性视网膜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视网膜坏死的护理
12
作者 王海莲 姚霞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8年第S1期204-205,共2页
关键词 急性视网膜坏死 硅油填充术 卧位 毒隔离 体位护理 术后病情观察 静脉输注 视网膜动脉 手术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与综合治疗 被引量:3
13
作者 姜怀彦 许红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的早期诊断标准及综合治疗方法。方法对近8年来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确诊的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患者13例16眼,在不同病程阶段采取不同治疗方法,包括抗病毒、激素、激光、玻璃体切除手术,其中5眼晚... 目的探讨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的早期诊断标准及综合治疗方法。方法对近8年来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确诊的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患者13例16眼,在不同病程阶段采取不同治疗方法,包括抗病毒、激素、激光、玻璃体切除手术,其中5眼晚期瘢痕期患者,入院时已经发生视网膜脱离,急诊行玻璃体切除术(PPV)。另11眼入院无视网膜脱离,考虑为急性疱疹期到晚期瘢痕期早期,予抗病毒,激素,激光治疗,其中5眼病情发展,发生视网膜脱离予玻璃体切除术,其余6眼未行玻璃体切除术。随访时间6~96个月。结果病情发展至网脱行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硅油填充,视力预后较差,未手术患者视力预后好。结论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是特殊类型葡萄膜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保留患者较好视功能。ARN导致的视网膜脱离需急诊行玻璃体切除术,术后多数患者可保住眼球及生活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 抗病毒治疗 激光 激素 玻璃体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视网膜坏死误诊2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潘敏敏 吕永顺 《眼科新进展》 CAS 2003年第1期63-63,共1页
关键词 急性视网膜坏死 误诊 视网膜病变 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7例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汪静 柯根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43-744,共2页
回顾性分析采用抗病毒药物、眼内激光光凝及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综合治疗27例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S)的效果。29眼炎症均得到有效控制,视力提高16眼(55.2%),除1例拒绝手术外,视网膜均恢复良好。ARNS的预后较差,明确诊断后使用抗病... 回顾性分析采用抗病毒药物、眼内激光光凝及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综合治疗27例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S)的效果。29眼炎症均得到有效控制,视力提高16眼(55.2%),除1例拒绝手术外,视网膜均恢复良好。ARNS的预后较差,明确诊断后使用抗病毒药物,及时施行预防性眼内激光光凝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可明显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视网膜坏死 阿昔洛韦 激光光凝 玻璃体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视网膜脱离 被引量:3
16
作者 姚宜 韩丽荣 +2 位作者 夏风华 刘湛 唐建明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92-792,共1页
关键词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视网膜脱离 联合手术治疗 视功能 AR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视网膜坏死早期治疗
17
作者 刘洛如 关艳玲 +1 位作者 金书红 王佩利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4期269-269,共1页
关键词 急性视网膜坏死 无环鸟苷 激光光凝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患者继发视网膜脱离影响因素分析
18
作者 吴培培 徐海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91-1097,共7页
目的分析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患者继发视网膜脱离(RD)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21年4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收治的首诊为ARN且未伴有RD患者57例64眼,其中男36例40眼,女21例24眼;平... 目的分析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患者继发视网膜脱离(RD)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21年4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收治的首诊为ARN且未伴有RD患者57例64眼,其中男36例40眼,女21例24眼;平均年龄(51.72±9.73)岁。所有患者均行抗病毒药物及抗炎药物的局部点眼及全身静脉滴注和口服,并根据患者病情及意愿行玻璃体腔注射更昔洛韦注射剂。根据1年随访过程中是否发生RD分为RD组和无RD组,其中RD组23例23眼,占35.94%,发生时间为发病后27~160 d,平均45(30,83)d。评估前房炎症反应程度并分级,通过九方位彩色眼底照相拼图或免扩瞳超广角激光扫描检眼镜检查并结合荧光素眼底造影评估视网膜坏死灶累及范围,将视网膜出血形态分为无或仅有少许散在小片状出血、范围>1个视盘直径(PD)的视网膜片状出血和霜枝样视网膜出血3种类型。纳入基线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病程等;纳入眼部因素包括视力、眼压、眼前节炎症反应、视网膜出血、视网膜坏死灶侵袭程度与范围等,治疗因素包括全身抗病毒药物治疗时间,玻璃体腔注射抗病毒药物与否和频次作为自变量,RD是否发生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排除严重玻璃体混浊4眼,在其余60眼眼底图像分析中,坏死灶累及视网膜范围达到1~4个象限的眼数分别为14、9、17和20眼,坏死灶侵袭仅累及3区、2区和1区眼数分别为13、23和24眼;治疗前,26眼有霜枝样视网膜出血,占43.33%;25眼存在范围>1 PD视网膜片状出血,占41.67%。与无RD组相比,RD组病程更长,基线视力更差,坏死灶范围更大,侵袭区域接近黄斑区患眼更多,出现霜枝样视网膜出血患眼更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组初诊时年龄、眼压、眼前节炎症反应、静脉注射抗病毒药物治疗时间,玻璃体腔注射抗病毒药物与否及频次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霜枝样视网膜出血是RD的危险因素(比值比=9.14,95%置信区间:1.10~82.44,P=0.049)。结论霜枝样视网膜出血是ARN患眼继发RD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 视网膜脱离 霜枝样视网膜出血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1例
19
作者 李鸿翎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9期715-715,共1页
关键词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 疱疹病毒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病毒性脑炎并发急性视网膜坏死四例报道 被引量:2
20
作者 吕宪民 李欣 +2 位作者 刘静 马建国 刘静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6期3140-3142,共3页
急性重症病毒性脑炎预后极差,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急性视网膜坏死是病毒性脑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本文分析了4例重症病毒性脑炎并发急性视网膜坏死患者的临床特征,颅脑MRI、脑脊液及脑电图检查,治疗和预后情况,以期对早期诊治及改... 急性重症病毒性脑炎预后极差,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急性视网膜坏死是病毒性脑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本文分析了4例重症病毒性脑炎并发急性视网膜坏死患者的临床特征,颅脑MRI、脑脊液及脑电图检查,治疗和预后情况,以期对早期诊治及改善预后有所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炎 病毒性 视网膜坏死综合征 急性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