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0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水凝胶摄食训练治疗亚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及对吞咽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周禹鑫 张立新 +1 位作者 巴方 周晓兰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39-1344,共6页
目的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水凝胶摄食训练进行治疗,分析对亚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102例在盛京医院治疗的亚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假刺激组、观察组... 目的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水凝胶摄食训练进行治疗,分析对亚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102例在盛京医院治疗的亚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假刺激组、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进行水凝胶摄食训练,假刺激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假刺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重复经颅磁刺激。检测对比两组患者吞咽功能、生活质量、神经功能、神经营养因子、营养状态、呼吸功能、脑血流信号、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各组渗漏-误吸评分量表(PAS)、美国国卫院卒中(NHISS)评分、脉动指数(PI)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假刺激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各组功能性经口摄食分级(FOIS)、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SWAL-QOL)评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NDF)、神经生长因子(N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PEF)、收缩期峰值速度(PSV)、舒张末期速度(EDV)、平均速度(MV)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假刺激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较高(P<0.05)。结论亚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水凝胶摄食训练治疗,可改善患者吞咽功能,降低神经损伤,提高患者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临床使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吞咽障碍 重复经颅磁刺激 水凝胶摄食训练 吞咽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治疗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韩建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7-202,共6页
急性脑梗死具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机械取栓作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有效手段,既往人们对于大核心脑梗死、基底动脉闭塞以及轻型脑卒中的取栓治疗有很大争议,但是随着近年来的深入研究,人们对这3种脑梗死机... 急性脑梗死具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机械取栓作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有效手段,既往人们对于大核心脑梗死、基底动脉闭塞以及轻型脑卒中的取栓治疗有很大争议,但是随着近年来的深入研究,人们对这3种脑梗死机械取栓治疗取得了新的理解,大大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文主要评述大核心脑梗死、基底动脉闭塞以及轻型脑卒中3种脑缺血疾病机械取栓治疗的新近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大核心 基底动脉闭塞 轻型卒中 机械取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梗死面积与细胞因子和免疫状态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苏醒麒 赵灵敏 +6 位作者 马迪 尤久琳 陈盈 冯良枢 王晶 冯加纯 王川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4-132,共9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脑梗死面积与细胞因子和免疫状态的关联性,为不同程度脑梗死患者的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发病72 h内的6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脑梗死面积与细胞因子和免疫状态的关联性,为不同程度脑梗死患者的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发病72 h内的6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的最大梗死层面面积将患者分为大面积脑梗死组(n=34)和非大面积脑梗死组(n=33)。收集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既往病史等临床基线资料,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2、IL-6、IL-10、IL-17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计算2组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绝对值(LYM#)、淋巴细胞百分比(LYM%)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同时计算IFN-γ/IL-4比值、TNF-α/IL-4比值和TNF-α/IL-10比值;并依据临床神经专科查体体征评价2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采用秩相关分析检验2组患者脑梗死面积与NIHSS评分、细胞因子和免疫状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非大面积脑梗死组比较,大面积脑梗死组患者血清中IL-2、IL-6、IL-10、IL-17A、TNF-α和IFN-γ水平以及外周血中NLR均明显升高(P<0.01),LYM#、LYM%和TNF-α/IL-4比值明显降低(P<0.01)。秩相关分析,大面积脑梗死组患者脑梗死面积与患者NIHSS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_(s)=0.521,P<0.05),非大面积脑梗死组患者脑梗死面积与患者NIHSS评分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_(s)=0.721,P<0.001)。2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与血清中IL-6(r_(s)=0.306,P=0.005)、IL-4(r_(s)=0.252,P<0.001)、IL-2(r_(s)=0.109,P=0.025)、IL-17A(r_(s)=0.405,P<0.001)和IFN-γ(r_(s)=0.146,P<0.001)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NIHSS评分与TNF-α(r_(s)=0.039,P=0.726)和IL-10(r_(s)=0.121,P=0.192)水平无相关性。2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与血清中LYM#(r_(s)=-0.026,P=0.036)和LYM%(r_(s)=-0.008,P=0.002)呈负相关关系,与NLR呈正相关关系(r_(s)=0.315,P=0.009)。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梗死面积与NIHSS评分、炎症反应、适应性免疫损伤程度和免疫状态具有相关性,细胞因子和免疫指标也与梗死面积总体呈正相关关系;与非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比较,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更易发生免疫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免疫 炎症 细胞因子 炎性细胞 面积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HIF-1α/NLRP3信号通路探讨血府逐瘀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耿瑜 何玉梅 王芳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该研究旨在通过HIF-1α/NLRP3信号通路探讨血府逐瘀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防治脑梗死提供新的依据。方法分析2022年12月—2023年12月于医院收治的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给予血府逐瘀胶囊... 目的该研究旨在通过HIF-1α/NLRP3信号通路探讨血府逐瘀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防治脑梗死提供新的依据。方法分析2022年12月—2023年12月于医院收治的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给予血府逐瘀胶囊治疗)和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治疗)各31例,统计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对比治疗前及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血流速度、HIF-1α、NLRP3、caspase-1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77%(30/31)和77.42%(24/3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半身不遂、口角歪斜、吞咽困难、言语不利、头晕恶心、口唇紫暗、肌肤甲错、气短乏力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Vs、Vd、Vm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Vs、Vd、Vm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Vs、Vd、Vm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HIF-1α、NLRP3、caspase-1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HIF-1α、NLRP3、caspase-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FIB、HSV、PSV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FIB、HSV、PSV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血府逐瘀胶囊能够通过HIF-1α/NLRP3信号通路发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F-1Α NLRP3 CASPASE-1 血府逐瘀胶囊 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侧支循环状态下SWI对急性脑梗死血流灌注的评估价值
5
作者 赵松 何业举 +4 位作者 耿左军 朱青峰 袁涛 杨磊 刘丹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1-217,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在不同侧支循环状态下,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上突出皮质静脉(PCV)征和脑灌注成像上低灌注区达峰时间(T_(max))及相对脑血流量(rCBF)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2021年8月-2023年8月就诊于本院的58例单侧大脑中动...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在不同侧支循环状态下,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上突出皮质静脉(PCV)征和脑灌注成像上低灌注区达峰时间(T_(max))及相对脑血流量(rCBF)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2021年8月-2023年8月就诊于本院的58例单侧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出现症状后2.0~4.5 h完成相关影像学检查,平均(3.0±0.7)h。入院时所有患者行脑CTP成像、一站式动态CTA(dCTA)及磁共振SWI检查。首先依据达峰时间(T_(max))彩图,设定T_(max)≥6 s为低灌注区,然后分别基于SWI的PCV分布范围及T_(max)低灌注区域进行阿尔伯特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基于SWI对扩张静脉进行评级;在脑血流量(CBF)参数图内对应的SWI评级层面,获取患侧及相应健侧CBF值,计算患侧相对CBF(rCBF)值;通过dCTA观察侧支循环,将患者分为侧支循环不良组和良好组。分别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两组中PCV分布范围与T_(max)低灌区ASPECTS评分进行相关性研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对SWI图像上扩张静脉等级与rCBF值的相关性进行评估。结果:PCV与T_(max)之间ASPECTS评分呈正相关(r=0.598,P=0.000),且不良组中两者间的相关系数显著高于良好组(0.843 vs.0.442,P=0.007);良好组中PCV征的ASPECTS评分高于T_(max)图低灌注区(7.67±1.97 vs.4.79±1.22),且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SWI扩张静脉等级与rCBF值呈负相关(r=-0.469,P=0.000)。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PCV分布范围与T_(max)参数图低灌注范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作为评估脑低灌注状态的影像标记物,但是在侧支循环良好情况下,PCV的评估结果会偏低,因此SWI不能取代CTPI;SWI上扩张静脉等级可以反映脑组织血流量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敏感加权成像 急性 动态CT血管造影 CT灌注成像 血流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Willis环完整性与斑块特征及多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王泽华 高阳 +4 位作者 吴琼 何金龙 张强 郝祥程 王丽雯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5-31,共7页
目的基于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分析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Willis环完整性、责任斑块特征、梗死灶及斑块数量,探讨Willis环完整性与斑块易损性、多发梗死及斑块数量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共纳入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5例,... 目的基于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分析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Willis环完整性、责任斑块特征、梗死灶及斑块数量,探讨Willis环完整性与斑块易损性、多发梗死及斑块数量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共纳入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5例,在发病半个月内进行了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检查,并根据Willis环完整性将其分为Willis环前循环完整组和Willis环前循环不完整组,Willis环后循环症状侧完整组和Willis环后循环症状侧不完整组。依次比较前循环组间、后循环组间的临床资料及颅内责任斑块特征。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Willis环完整性与多发梗死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评估Willis环完整性与斑块数量、强化等级的相关性。结果与Willis环前循环完整组相比,Willis环前循环不完整组的斑块负荷(P=0.001)、强化率(P=0.043)更高、责任血管狭窄度(P=0.001)更大、斑块表面不规则(P=0.001)更多见。与Willis环后循环症状侧完整组相比,Willis环后循环症状侧不完整组的斑块负荷(P=0.002)、责任血管狭窄度(P=0.001)更大、斑块表面不规则(P=0.013)更多见。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Willis环前循环不完整与多发梗死独立相关(OR=2.94,95%CI:1.153~7.478,P=0.024)。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Willis环前循环不完整与强化等级呈正相关(r=0.321,P<0.05);Willis环后循环症状侧不完整与斑块数目、强化等级呈正相关(r=0.358、0.302,P<0.05)。调整了患者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Willis环前循环不完整与多发梗死独立相关(OR=3.42,95%CI:1.208~9.700,P=0.02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Willis环前循环不完整是强化等级的影响因素(β=0.571,P<0.05),Willis环后循环症状侧不完整是斑块数目、强化等级的影响因素(β=0.791、0.341,P<0.05)。结论Willis环不完整会促发斑块易损性、多发梗死及多血管床动脉粥样硬化。表明Willis环完整性的缺失可能会影响颅内外大动脉的血流动力学,进而影响脑组织血供和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多发性 WILLIS环 责任斑块 血管壁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磷脂酶A2、S100钙结合蛋白B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联系
7
作者 贾燕燕 孙翊嘉 +1 位作者 赵迪 宋彦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4-249,共6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磷脂酶A2(PLA2)、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和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20例老年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纳入观察组,同期将115例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为非进展组,100例健康...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磷脂酶A2(PLA2)、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和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20例老年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纳入观察组,同期将115例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为非进展组,100例健康人员为健康组。将观察组分为无斑块组34例、斑块稳定组45例和斑块不稳定组41例。分析血清PLA2、S100B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ROC分析二者对颈动脉斑块的预测价值。随访1年,以复发和死亡为终点事件分析生存率。结果斑块稳定组、斑块不稳定组血清PLA2、S100B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LA2、S100B与颈动脉斑块呈正相关。ROC显示二者联合预测的价值更高(P<0.05)。结论血清PLA2、S100B在老年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水平升高,与颈动脉斑块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急性进展性 磷脂酶A2 S100钙结合蛋白B 颈动脉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经皮颅内动脉取栓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的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8
作者 乐华辉 黄坤 +1 位作者 艾海军 胥海燕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30-536,共7页
目的构建并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经皮颅内动脉取栓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的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2月于我院接受经皮颅内动脉取栓术治疗的2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7∶3的比例分为训练集(n=190)与验证集(n=... 目的构建并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经皮颅内动脉取栓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的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2月于我院接受经皮颅内动脉取栓术治疗的2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7∶3的比例分为训练集(n=190)与验证集(n=82)。训练集根据术后是否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分为出血组(n=61)和未出血组(n=129),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影响因素;采用R语言4.3.3工具包构建症状性颅内出血的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校准度及临床适用性。结果心房颤动、空腹血糖、术前NIHSS评分是急性脑梗死患者经皮颅内动脉取栓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影响因素。训练集及验证集预测症状性颅内出血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6(95%CI:0.974~0.999)、0.986(95%CI:0.967~1.000),灵敏度分别为95.08%、99.98%,特异度分别为95.35%、92.98%。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经皮颅内动脉取栓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风险的评估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经皮颅内动脉取栓术 症状性颅内出血 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罗非班、丁苯酞联合支架取栓术治疗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9
作者 涂汉明 徐国强 陈永康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8-403,共6页
目的:探究替罗非班、丁苯酞联合支架取栓术治疗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采用支架取栓术治疗)与研究组(50例,采... 目的:探究替罗非班、丁苯酞联合支架取栓术治疗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采用支架取栓术治疗)与研究组(50例,采用替罗非班、丁苯酞联合支架取栓术治疗),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脂水平、凝血功能、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显著增加(P<0.05)。治疗前,两组超时间窗ACI患者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分比较差异均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超时间窗ACI患者的TG、TC、LDL-C、FIB、D-D及NIHSS评分均降低(P<0.05),HDL-C、PT、APTT及BI评分均升高(P<0.05),且上述指标研究组改善的更为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替罗非班、丁苯酞联合支架取栓术治疗超时间窗ACI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凝血功能及神经功能,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时间窗急性 替罗非班 丁苯酞 支架取栓术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针电动捻转法联合电针拮抗肌穴位对急性脑梗死恢复期下肢痉挛患者步态参数及平衡功能的影响观察
10
作者 华先进 王雪青 杨峰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155,共4页
目的探究头针电动捻转法联合电针拮抗肌穴位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恢复期下肢痉挛患者步态参数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21年6月-2022年12月的ACI恢复期下肢痉挛患者102例,采用随机对照法分为两组,每组5... 目的探究头针电动捻转法联合电针拮抗肌穴位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恢复期下肢痉挛患者步态参数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21年6月-2022年12月的ACI恢复期下肢痉挛患者102例,采用随机对照法分为两组,每组5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采用电针拮抗肌穴位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头针电动捻转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及生活质量[脑梗死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trok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SS-QOL)评分]变化情况,治疗后步态参数[全身三维步态与运动分析系统评分(步行速度、步频、步幅、单支撑时间以及双支撑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BBS、FMA下肢功能维度评分、步行速度、步频、步幅、单支撑时间以及SS-QOL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且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IHSS、双支撑时间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头针电动捻转法联合电针拮抗肌穴位治疗能有效提升ACI恢复期患者下肢运动能力、平衡功能,从而改善其步态参数及生活质量,对促进预后康复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针 电针 急性恢复期 下肢痉挛 平衡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脑活络针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
11
作者 王志强 周丽鹃 +1 位作者 吴正欢 吴乐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8-151,共4页
目的研究通脑活络针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价值。方法依照纳入标准选取该院2023年3月—9月住院治疗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常规针灸阳明经穴位)、观察组35例(通脑活络针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有效率、... 目的研究通脑活络针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价值。方法依照纳入标准选取该院2023年3月—9月住院治疗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常规针灸阳明经穴位)、观察组35例(通脑活络针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ean blood flow velocity,Vm)、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diastolic blood flow velocity,Vd)、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blood flow velocity,Vs)]和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间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脑血流、炎症因子均衡(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4.29%(33/35)和74.29%(26/35)(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数值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脑活络针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优秀,能减少脑部神经损伤,缓解脑部供血障碍,改善脑血流动力学,抑制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络针法 急性 神经功能 血流动力学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对机械取栓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及安全性研究
12
作者 孙炎 王刚 +1 位作者 刘宏娜 梁盼盼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4-128,共5页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机械取栓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管再通率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机械取栓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管再通率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器械取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凝血指标、预后情况、神经功能、血管再通情况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0.00%,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共60例,对照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m-TICI为2b或3级)为66.67%,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为73.33%,两组的血管再通率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24 h和治疗后3个月的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24 h和治疗后3个月的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LT、D-D、APTT、PT、TT以及INR等凝血指标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完成后,观察组患者的PLT、D-D、APTT以及PT水平相较于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3个月的mRS预后良好率分别为43.33%、70.00%,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显著升高(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主要不良事件有口腔、皮肤黏膜、消化道出血以及肝肾损害,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分别为13.33%、2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机械取栓能够更好地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改善凝血指标和预后情况,适宜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器械取栓 补阳还五汤 血管再通 安全性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斑块特征与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13
作者 胡梦雪 李雪琪 +6 位作者 高瑾 张贺 朱士光 李中林 王强 徐凯 余苗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9-304,共6页
目的:通过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VWI)评估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与急性脑梗死(ACI)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行大脑中动脉HRMR-VWI和颅脑MRI平扫的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评估大脑中动... 目的:通过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VWI)评估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与急性脑梗死(ACI)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行大脑中动脉HRMR-VWI和颅脑MRI平扫的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评估大脑中动脉狭窄区域斑块相关指标(斑块分布、斑块负荷、斑块强化、斑块面积等).依据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像,将患者分为ACI组和非ACI组.按弥散加权成像-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DWI-ASPECTS)将患者分为DWI-ASPECTS≤7分组和DWI-ASPECTS>7分组.分别比较临床指标和斑块特征的组间差异.采用SPSS26.0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共纳入74例患者,男性44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55.89±11.99岁);ACI组44例,非ACI组30例;DWI-ASPECTS≤7分组17例,DWI-ASPECTS>7分组57例.ACI组斑块面积[4.29(2.07,5.55)mm^(2)]大于非ACI组[3.10(1.74,3.93)mm^(2)](P=0.034),ACI组最大斑块厚度[1.80(1.53,2.10)mm]大于非ACI组[1.50(1.30,1.83)mm](P=0.006),ACI组明显强化斑块比例(65.9%)高于非ACI组(13.3%)(P<0.001),ACI组斑块内出血比例(70.5%)高于非ACI组(26.7%)(P<0.001).DWI-ASPECTS≤7分组男性、饮酒及明显强化斑块比例均高于DWI-ASPECTS>7分组(P<0.05).结论:大脑中动脉斑块内出血、斑块最大厚度、斑块面积及斑块强化程度与ACI的发生风险相关,性别、饮酒及斑块强化程度与DWI-ASPECTS评分高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动脉 急性 斑块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治疗结合普罗布考和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miR-103的预测价值
14
作者 许英冬 李致文 +1 位作者 李瑞英 魏玉清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4-409,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结合普罗布考和替罗非班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及miR-103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3月入邢台市中心医院的神经内科的1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血管内治疗)73例和(联合组采...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结合普罗布考和替罗非班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及miR-103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3月入邢台市中心医院的神经内科的1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血管内治疗)73例和(联合组采用血管内治疗联合普罗布考和替罗非班治疗)73例。对比2组患者血管再通治疗效果、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和死亡发生情况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神经元因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S100β)]、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在治疗前后变化情况。进一步将所有患者根据治疗效果进行分组,比较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血清miR-103水平,对血清miR-103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价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进行分析。结果联合组和对照组在治疗有效率(73.97%vs 65.75%)和血管再通情况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联合组IL-6、CRP、FIB水平高于对照组[(27.95±2.43)ng/L vs(22.09±3.45)ng/L、(11.02±1.34)mg/L vs(8.71±1.12)mg/L、(4.15±1.02)g/L vs(3.02±0.85)g/L],而NSE、S100-β、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6.98±2.49)ng/mL vs(9.32±3.15)ng/mL、(0.83±0.16)ng/mL vs(0.94±0.24)ng/mL、(7.01±0.92)ng/L vs(8.13±1.12)ng/L](P<0.05)。术后,联合组NIHSS评分和m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7.21±2.89)分vs(8.23±3.02)分、(2.31±0.25)分vs(2.71±0.34)分](P<0.05)。有效组与无效组治疗前后血清miR-103水平均随时间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变化,且有效组治疗后除第1天以外的其余各时间点的血清miR-103水平均低于无效组(P<0.05)。治疗miR-103水平对急性脑梗死疗效评价的ROC表明,曲线下面积(AUC)为0.873(95%CI为0.8822~0.9905),灵敏性为88.79%,特异度为74.92%。结论血管内治疗结合普罗布考和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可能通过下调miR-103水平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同时减轻细胞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此外,miR-103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及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治疗 普罗布考 替罗非班 miR-103 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酮酯分散片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15
作者 周前鹏 龙已婷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6-129,共4页
目的研究银杏酮酯分散片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取2019年4月—2022年10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326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163例)与对照组(163例)。两组均接受吸氧、降压调脂、抗... 目的研究银杏酮酯分散片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取2019年4月—2022年10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326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163例)与对照组(163例)。两组均接受吸氧、降压调脂、抗血小板聚集等对症处理,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予以银杏酮酯分散片合高压氧治疗,而对照组仅予高压氧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颈动脉厚度(intimal-medial thickness,IMT)、颈动脉斑块面积]、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B,NF-κB)信号通路相关因子[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B p50,NF-κB p50)、核因子-κB p65(nuclear factor-kappaB p65,NF-κB p65)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和蛋白]及其下游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检测,同期评价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另外于疗程结束后评价临床疗效,记录试验期间所出现的药物相关不良事件。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71%,高于对照组的84.66%,组间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不良事件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治疗后的BI评分均明显升高,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而两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IMT、斑块面积、TNF-α、IL-8、IL-1β、NF-κB p50、p65 mRNA和蛋白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银杏酮酯分散片联合高压氧能够显著抑制ACI患者NF-κB炎症信号通路的激活,并改善其炎症损伤状态,进一步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明显提升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少,同时利于神经功能及预后质量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银杏酮酯分散片 高压氧 临床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药疗法的运用及效益研究
16
作者 杨浩峰 李兴国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1期460-460,共1页
目的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药疗法的运用及效益研究.方法:选取110 例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5 例和对照组55 例,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治疗方式,治疗组采用中医辩证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 目的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药疗法的运用及效益研究.方法:选取110 例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5 例和对照组55 例,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治疗方式,治疗组采用中医辩证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评分结果.结果:治疗前后对照组的评分结果分别是(8.45±2.40)分和(5.12±1.04)分,治疗前后治疗组的评分结果分别是(8.47±2.41)分和(2.84±0.88)分,两组治疗前后同组结果或者是治疗后两组结果对比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采用中医辩证治疗方式后,可以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临床不良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病 急性 中医药疗法 效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参数MRI影像组学和深度学习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缺血半暗带预测研究
17
作者 陈媛慧 雷雨萌 史文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55-460,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RI)影像组学和深度学习构建的模型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缺血半暗带(IP)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10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MRI-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结果将患者... 目的探讨基于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RI)影像组学和深度学习构建的模型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缺血半暗带(IP)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10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MRI-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无IP组(n=36)和IP组(n=69)。统计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筛选多参数MRI影像组学特征,构建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和深度学习模型并评价其区分力。构建融合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临床决策曲线评价4种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入院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各向异性分数(FA)、表观扩散系数(ADC)、平均扩散系数(DCavg)、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增加是患者发生IP的保护因素,乳酸(Lac)增加是危险因素(P<0.05);6个深度学习模型中,支持向量机模型性能最优,准确度为0.952(100/105),灵敏度为0.957(66/69),特异度为0.944(34/36);3种模型对患者IP发生情况均有较好的区分力;4种模型的区分度较高,准确性和有效性较好,且融合模型的预测效能最高。结论基于临床特征、多参数MRI影像组学和深度学习构建的融合模型能够实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IP的准确预测,并提供个性化预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缺血半暗带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影像组学 深度学习 融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结合心电图缺血性ST-T变化对老年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
18
作者 仲雪娇 吕新云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5-289,共5页
目的探究血清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结合心电图缺血性ST-T变化评估老年急性脑梗死(ACI)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于南京同仁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老年ACI患者。依据病情分为严重组(NIHSS评分>10分,n=... 目的探究血清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结合心电图缺血性ST-T变化评估老年急性脑梗死(ACI)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于南京同仁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老年ACI患者。依据病情分为严重组(NIHSS评分>10分,n=28)、中度组(NIHSS评分5~10分,n=30)、轻度组(NIHSS评分<5,n=21);根据疾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n=68)、预后良好组(n=12)。对比不同严重程度及预后间血清NSE水平和心电图缺血性ST-T变化情况,分析血清NSE水平与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别分析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ROC分析血清NSE结合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评估老年ACI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价值。结果严重组血清NSE水平[(15.53±3.84)ng/L]较中度组、轻度组[(26.26±6.53)、(41.35±8.42)ng/L]明显降低(P<0.05);轻度组较中度组明显升高(P<0.05)。严重组无ST-T变化占比显著高于中度组、轻度组;中度组短暂性ST-T变化占比显著高于严重组、轻度组;轻度组持续性ST-T变化占比高于严重组、中度组(P<0.05)。预后不良组NSE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持续性ST-T变化占比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无ST-T变化占比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NSE水平、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是导致ACI患者病情严重及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NSE、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评估老年ACI严重程度的AUC分别为0.845、0.805,两者联合的AUC为0.924;血清NSE、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评估患者不良预后的AUC分别为0.852、0.834,两者联合的AUC为0.981。结论血清NSE水平结合心电图缺血性ST-T变化有利于老年ACI患者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可作为临床治疗以及预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 心电图缺血性ST-T变化 老年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血小板反应蛋白-1联合阿尔伯塔中风项目早期CT评分对大动脉闭塞性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19
作者 姜浩 程凯理 陈柳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2561-2567,共7页
目的探讨血清血小板反应蛋白-1(THBS-1)联合阿尔伯塔中风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对大动脉闭塞性急性脑梗死(ACI-LVO)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0月医院收治的ACI-LVO患者198例(ACI-LVO组),根据病情[美国国... 目的探讨血清血小板反应蛋白-1(THBS-1)联合阿尔伯塔中风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对大动脉闭塞性急性脑梗死(ACI-LVO)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0月医院收治的ACI-LVO患者198例(ACI-LVO组),根据病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度、中度、重度ACI-LVO组,根据90 d预后分为不良组和良好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THBS-1水平和计算ASPECTS评分,通过斯皮尔曼相关分析二者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并分析血清THBS-1、ASPECTS评分与ACI-LVO患者预后的关系及评估价值。结果198例ACI-LVO患者轻度、中度、重度ACI-LVO者分别有58例、67例、73例。轻度ACI-LVO组、中度ACI-LVO组、重度ACI-LVO组血清THBS-1水平逐渐升高,ASPECTS评分逐渐降低(P<0.05)。ACI-LVO患者NIHSS评分与血清THBS-1水平呈正相关,与ASPECTS评分呈负相关(P<0.05)。198例ACI-LVO患者90 d预后不良率为37.37%(74/198)。ACI-LVO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高、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0~2a级、NIHSS评分高、梗死体积大、出血转化、THBS-1高,独立保护因素为ASPECTS评分高(P<0.05)。血清THBS-1和ASPECTS评分及二者联合评估ACI-LVO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794、0.831、0.903,二者联合优于各自单独评估效能(P<0.05)。结论ACI-LVO患者血清THBS-1水平升高和ASPECTS评分降低与病情加重、预后降低相关,血清THBS-1联合ASPECTS评分评估ACI-LVO患者预后的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闭塞性急性 血小板反应蛋白-1 阿尔伯塔中风项目早期CT评分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微小RNA-143-3p、微小RNA-188-5p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
20
作者 陈英道 李海宁 +3 位作者 李育英 张岐平 梁炳松 李国辉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17-1122,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RNA)-143-3p、miR-188-5p水平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静脉溶栓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医院收治的ACI患者121例(均行静脉溶栓治疗)作为观察组,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轻度组和中重度组...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RNA)-143-3p、miR-188-5p水平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静脉溶栓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医院收治的ACI患者121例(均行静脉溶栓治疗)作为观察组,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轻度组和中重度组,根据术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121例作为对照组。qRT-PCR法检测miR-143-3p、miR-188-5p表达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miR-143-3p、miR-188-5p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logistic分析ACI患者溶栓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43-3p、miR-188-5p对ACI溶栓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miR-143-3p水平高于对照组,miR-188-5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轻度、中及重度组血清miR-143-3p、NIHSS评分依次升高,miR-188-5p水平依次降低(P<0.05);血清miR-143-3p与miR-188-5p呈负相关(P<0.05);血清miR-143-3p、miR-188-5p与NIHSS评分均有关(P<0.05);糖尿病、发病至溶栓时间、入院时NIHSS评分、miR-143-3p、miR-143-3p为ACI患者溶栓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血清miR-143-3p、miR-188-5p联合预测ACI患者溶栓后预后不良的AUC为0.871,均优于各自单独预测(Z=2.683、2.703,P<0.05)。结论ACI患者血清miR-143-3p水平明显升高,miR-188-5p水平明显降低,为ACI溶栓后预后不良影响因素,二者联合具有更高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核糖核酸-143-3p 微小核糖核酸-188-5p 急性 溶栓 预后不良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