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头针电动捻转法联合电针拮抗肌穴位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恢复期下肢痉挛患者步态参数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21年6月-2022年12月的ACI恢复期下肢痉挛患者102例,采用随机对照法分为两组,每组5...目的探究头针电动捻转法联合电针拮抗肌穴位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恢复期下肢痉挛患者步态参数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21年6月-2022年12月的ACI恢复期下肢痉挛患者102例,采用随机对照法分为两组,每组5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采用电针拮抗肌穴位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头针电动捻转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及生活质量[脑梗死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trok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SS-QOL)评分]变化情况,治疗后步态参数[全身三维步态与运动分析系统评分(步行速度、步频、步幅、单支撑时间以及双支撑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BBS、FMA下肢功能维度评分、步行速度、步频、步幅、单支撑时间以及SS-QOL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且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IHSS、双支撑时间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头针电动捻转法联合电针拮抗肌穴位治疗能有效提升ACI恢复期患者下肢运动能力、平衡功能,从而改善其步态参数及生活质量,对促进预后康复大有裨益。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究头针电动捻转法联合电针拮抗肌穴位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恢复期下肢痉挛患者步态参数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21年6月-2022年12月的ACI恢复期下肢痉挛患者102例,采用随机对照法分为两组,每组5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采用电针拮抗肌穴位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头针电动捻转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及生活质量[脑梗死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trok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SS-QOL)评分]变化情况,治疗后步态参数[全身三维步态与运动分析系统评分(步行速度、步频、步幅、单支撑时间以及双支撑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BBS、FMA下肢功能维度评分、步行速度、步频、步幅、单支撑时间以及SS-QOL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且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IHSS、双支撑时间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头针电动捻转法联合电针拮抗肌穴位治疗能有效提升ACI恢复期患者下肢运动能力、平衡功能,从而改善其步态参数及生活质量,对促进预后康复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