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5
1
作者 吴泳钧 吴惠玉 +2 位作者 张健 韩志安 李晓群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期34-36,共3页
对11例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行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结果11例患者闭塞动脉均完全再通,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基本治愈7例,显效2例,有效1例,1例术后第2天死亡。提出在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的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中,积极... 对11例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行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结果11例患者闭塞动脉均完全再通,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基本治愈7例,显效2例,有效1例,1例术后第2天死亡。提出在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的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中,积极为取栓争取时间,术前快速做好手术准备,术中加强配合,术后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加强穿刺侧肢体护理、抗凝治疗的护理、积极预防和处置并发症是其护理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动脉闭塞 SOLITAIRE AB支架 取栓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血小板反应蛋白-1联合阿尔伯塔中风项目早期CT评分对大动脉闭塞性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2
作者 姜浩 程凯理 陈柳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2561-2567,共7页
目的探讨血清血小板反应蛋白-1(THBS-1)联合阿尔伯塔中风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对大动脉闭塞性急性脑梗死(ACI-LVO)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0月医院收治的ACI-LVO患者198例(ACI-LVO组),根据病情[美国国... 目的探讨血清血小板反应蛋白-1(THBS-1)联合阿尔伯塔中风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对大动脉闭塞性急性脑梗死(ACI-LVO)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0月医院收治的ACI-LVO患者198例(ACI-LVO组),根据病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度、中度、重度ACI-LVO组,根据90 d预后分为不良组和良好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THBS-1水平和计算ASPECTS评分,通过斯皮尔曼相关分析二者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并分析血清THBS-1、ASPECTS评分与ACI-LVO患者预后的关系及评估价值。结果198例ACI-LVO患者轻度、中度、重度ACI-LVO者分别有58例、67例、73例。轻度ACI-LVO组、中度ACI-LVO组、重度ACI-LVO组血清THBS-1水平逐渐升高,ASPECTS评分逐渐降低(P<0.05)。ACI-LVO患者NIHSS评分与血清THBS-1水平呈正相关,与ASPECTS评分呈负相关(P<0.05)。198例ACI-LVO患者90 d预后不良率为37.37%(74/198)。ACI-LVO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高、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0~2a级、NIHSS评分高、梗死体积大、出血转化、THBS-1高,独立保护因素为ASPECTS评分高(P<0.05)。血清THBS-1和ASPECTS评分及二者联合评估ACI-LVO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794、0.831、0.903,二者联合优于各自单独评估效能(P<0.05)。结论ACI-LVO患者血清THBS-1水平升高和ASPECTS评分降低与病情加重、预后降低相关,血清THBS-1联合ASPECTS评分评估ACI-LVO患者预后的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急性梗死 血小板反应蛋白-1 阿尔伯塔中风项目早期CT评分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3
作者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介入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 刘锐 +7 位作者 黄显军 李威 沈华超 代齐良 孙文 胡伟 朱武生 刘新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72,F0003,共11页
血管内治疗已成为颅内急性大血管闭塞(LVO)性卒中的一线治疗方案,颅内动脉粥样硬化(ICAS)病变是中国人LVO的重要病因。由于ICAS病变识别困难,导致手术操作的复杂性增加。基于ICAS-LVO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并结合临床专家经验,中国研究型... 血管内治疗已成为颅内急性大血管闭塞(LVO)性卒中的一线治疗方案,颅内动脉粥样硬化(ICAS)病变是中国人LVO的重要病因。由于ICAS病变识别困难,导致手术操作的复杂性增加。基于ICAS-LVO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并结合临床专家经验,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介入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针对ICAS-LVO的临床识别、影像学特征、手术策略、围手术期管理等制定该共识,以期为规范ICAS-LVO血管内治疗的策略与技术、降低患者的致残率与病死率、促进临床规范化管理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脑动脉闭塞 血管内治疗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侯贝贝 查明明 +4 位作者 朱玉娟 黄显军 杨倩 赵煜 周志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99-904,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基底动脉闭塞(BAO)患者早期血管内治疗(EVT)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2014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接受EVT的201例急性BAO患者临床资料。预后不良定义为9... 目的探讨急性基底动脉闭塞(BAO)患者早期血管内治疗(EVT)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2014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接受EVT的201例急性BAO患者临床资料。预后不良定义为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3分。采用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BAO患者EVT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201例患者,平均年龄(62±12)岁,男性148例(73.6%),90 d预后不良126例(62.7%)。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低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OR=1.100,95%CI=1.015~1.192,P=0.020)、高基线后循环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pc-ASPECTS)(OR=0.776,95%CI=0.604~0.997,P=0.047)、良好脑侧支循环(2级比0级,OR=0.315,95%CI=0.119~0.534,P=0.20)、血管成功再通(OR=0.313,95%CI=0.102~0.956,P=0.042)及低空腹血糖水平(OR=1.140,95%CI=1.002~1.297,P=0.046)是BAO患者EVT后90 d良好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亚组分析显示,低基线NIHSS评分(OR=1.098,95%CI=1.014~1.190,P=0.022)、良好脑侧支循环(2级比0级,OR=0.364,95%CI=0.134~0.992,P=0.048)是血管成功再通患者EVT后90 d良好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基线pc-ASPECTS、基线NIHSS评分、空腹血糖水平、脑侧支循环状态及血管再通状态是BAO患者EVT后90 d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基线NIHSS评分高和脑侧支循环差是早期成功再通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卒中 预后 血管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急性动脉闭塞性脑梗塞CT和DSA对比检查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漆剑频 陈再中 王承缘 《放射学实践》 2001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 :了解CT和DSA各自对超急性脑动脉闭塞性脑梗塞的诊断价值及相互之间在影像学方面的关联。方法 :10例患者 ,临床上均因突发性失语、一侧肢体偏瘫、无明显神志障碍、且在发病 6h内就诊。所有患者均经神经内科医生检查 ,疑诊为脑梗塞... 目的 :了解CT和DSA各自对超急性脑动脉闭塞性脑梗塞的诊断价值及相互之间在影像学方面的关联。方法 :10例患者 ,临床上均因突发性失语、一侧肢体偏瘫、无明显神志障碍、且在发病 6h内就诊。所有患者均经神经内科医生检查 ,疑诊为脑梗塞后先行头部CT扫描 ,再行DSA检查 ,并在诊断明确的基础上进行动脉介入溶栓治疗。结果 :2例 4级脑动脉分支闭塞患者的CT和DSA检查结果基本相符 ;5例脑动脉主干闭塞的患者尽管CT发现脑梗塞灶 ,但其范围明显小于动脉的供血范围 ;1例DSA见动脉闭塞 ,但CT未见低密度改变 ;1例DSA见动脉闭塞 ,CT仅见局部脑肿胀改变 ;1例患者CT和DSA发病 6h内检查均为阴性 ,2 4h后CT复查见脑梗塞灶。结论 :DSA在显示脑动脉闭塞或狭窄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CT只是在缺血脑组织的病理变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才能检测出来。尽管如此 ,我们仍然认为CT是诊断急性缺血性脑梗塞的首选检查方法。DSA只是在进行动脉内介入溶栓治疗时予以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动脉闭塞梗塞 CT DSA 数字减血管造影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lumbra技术在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机械取栓中的初步应用观察 被引量:20
6
作者 陈付文 刘金朝 +5 位作者 康孝理 赵玉铁 杨思福 李红伟 史宏生 汪子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15-520,共6页
目的探讨Solumbra技术在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有效性、安全性和技术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的59例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接受中间导管联... 目的探讨Solumbra技术在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有效性、安全性和技术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的59例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接受中间导管联合支架取栓患者31例(Solumbra组),接受常规导引导管联合支架取栓患者28例(常规支架取栓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及临床结果,分析Solumbra技术优势。结果Solumbra组、常规支架取栓组患者间性别、年龄、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发病至动脉穿刺时间(OPT)、侧支循环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内动脉(ICA)闭塞患者(12/31对2/28,χ^2=8.100,P=0.004)、伴心房颤动患者(15/31对6/28,χ^2=4.66,P=0.03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血管最终成功再通达到改良脑梗死溶栓(m TICI)治疗后血流评分标准2b/3级比例分别为93.5%、85.7%,一次取栓再通率达mTICI评分标准2b/3级比例分别为45.2%、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取栓次数[2(1,2)对2(1.25,3),Z=-2.177,P=0.029]、二次栓塞率(23.8%对39.3%,χ^2=3.991,P=0.046)、穿刺至再灌注时间(PRT)[(81±31)min对(100±35)min,t=2.315,P=0.0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颅内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9.4%、10.7%(P>0.05),90 d良好预后率[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别为48.4%、46.4%(P>0.05)。Solumbra组、常规支架取栓组ICA闭塞患者血管最终再通率分别为83.3%、0%(χ^2=5.833,P=0.016);90 d良好预后率分别为41.6%、0%(P>0.05),但Solumbra组占优。结论Solumbra技术是一种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安全有效方法,与传统支架取栓术相比取栓效率更高,推荐用于一些路径血管迂曲、血栓负荷量大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umbra技术 急性动脉闭塞梗死 机械取栓 支架 抽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