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死亡对急性胰腺炎胰腺组织炎症损伤影响的初探
1
作者 李杰 冯语森 +1 位作者 黄子键 王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8-182,共5页
目的 观察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中是否存在铁死亡以及铁离子对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受体蛋白3(NLRP3)途径的影响,探讨保护胰腺腺泡细胞的机制。方法 将45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AP组、AP+2′2-联吡啶组(2... 目的 观察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中是否存在铁死亡以及铁离子对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受体蛋白3(NLRP3)途径的影响,探讨保护胰腺腺泡细胞的机制。方法 将45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AP组、AP+2′2-联吡啶组(2′2-bipyridyl)]。50μg/kg的雨蛙素(caerulein)共注射12次,每次间隔1 h。AP+2′2-bipyridyl组在注射caerulein之前用2′2-bipyridyl(20 mg/kg)预处理1 h。对照组则注射等量的正常生理盐水。所有的小鼠在最后一次注射后1 h被处死。收获的胰腺用于组织病理学评估、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试剂盒检测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 铁死亡抑制剂2′2-bipyridyl可以防止铁离子的积累,减少脂质过氧化物的形成;它还可以通过NLRP3途径减轻胰腺炎症损伤。结论 铁死亡这种细胞死亡方式在AP中真实存在,抑制铁死亡可以减轻AP时的胰腺炎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ap) 铁死亡 脂质过氧化物 炎症小体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槐耳清膏通过抑制ROS介导的腺泡细胞焦亡减轻小鼠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 被引量:1
2
作者 龚梦元 张博 +4 位作者 朱泽恩 马清涌 仵正 王铮 钱伟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3-191,共9页
目的探究槐耳清膏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治疗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体内利用雨蛙肽诱导的小鼠AP模型验证槐耳清膏(简称槐耳)的治疗效果,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评价小鼠胰腺组织的病理改变、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小鼠胰... 目的探究槐耳清膏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治疗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体内利用雨蛙肽诱导的小鼠AP模型验证槐耳清膏(简称槐耳)的治疗效果,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评价小鼠胰腺组织的病理改变、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小鼠胰腺的焦亡形态;体外以266-6细胞系作为实验载体验证槐耳对腺泡细胞的保护作用,利用电镜及Western blotting评价腺泡细胞的焦亡水平,利用ROS荧光探针检测腺泡细胞的氧化应激状态。结果槐耳治疗明显改善了小鼠AP的严重程度,HE染色表现为胰腺内腺泡坏死和炎细胞浸润减少等,同时伴有血清淀粉酶水平下降;而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发现,槐耳治疗有效抑制小鼠胰腺组织内焦亡相关分子NLRP3、GSDMD等的表达;进一步的电镜观察发现槐耳治疗降低炎症状态下小鼠胰腺腺泡细胞的焦亡水平;此外,体外实验发现,槐耳干预能显著降低胰腺腺泡细胞266-6的ROS水平,且ROS介导的腺泡细胞焦亡能被槐耳有效抑制。结论槐耳能有效减轻AP的严重程度,这一效应是通过抑制ROS介导的胰腺腺泡细胞焦亡所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ap) 槐耳清膏 细胞焦亡 R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饮酒人群发生急性胰腺炎的风险因素分析:一项基于UK Biobank的自然人群研究
3
作者 赵锦鹏 马翼飞 +3 位作者 马清涌 仵正 王铮 杨雪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2-199,共8页
目的探讨有长期饮酒习惯人群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发生的风险因素。方法将由UK Biobank数据库中筛选的初次参与调查(2006年—2010年)和第二次随访(2014+)均为“目前饮酒状态”的志愿者作为目标人群(观察至2022年11月30日,... 目的探讨有长期饮酒习惯人群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发生的风险因素。方法将由UK Biobank数据库中筛选的初次参与调查(2006年—2010年)和第二次随访(2014+)均为“目前饮酒状态”的志愿者作为目标人群(观察至2022年11月30日,期间新诊断AP 176人,未患AP 59512人)。收集目标人群入组时的手术史、饮食习惯等,并通过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探讨其是否为AP发生的风险因素。同时以目标人群中有“饮酒类型”记录的人群为亚组,通过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探讨不同酒类摄入量及增长量是否为AP发生的风险因素。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每天摄入熟菜1~4汤匙,患AP风险分别为不摄入熟菜的44%(HR=0.44,95%CI:0.20~0.95)、39%(HR=0.39,95%CI:0.19~0.82)、42%(HR=0.42,95%CI:0.20~0.89)和41%(HR=0.41,95%CI:0.19~0.88);每天摄入2和3杯咖啡患AP风险为不摄入咖啡人群的45%(HR=0.45,95%CI:0.27~0.75)和39%(HR=0.39,95%CI:0.21~0.72);有胆源性疾病(BD)但未行胆囊切除术(CHO)患AP风险为无BD且未行CHO的7.82倍(HR=7.82,95%CI:5.30~11.54),有BD且行CHO患AP的风险仅为无BD且未行CHO的2.15倍(HR=2.15,95%CI:1.15~4.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酒类的摄入量均不影响AP的发生,但在此基础上纳入不同酒类摄入增长量后的结果表明,烈酒摄入增长量每升高1瓶/周、患AP的风险增长1.05倍(HR=1.05,95%CI:1.02~1.09,P<0.05)。结论在有长期饮酒习惯的人群中,熟菜和适量的咖啡摄入是AP发生的保护因素;患BD且不切除胆囊为AP发生的危险因素,而患BD且进行CHO人群的AP发生显著降低;烈酒摄入增长量上升也是AP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ap) UK Biobank数据库 长期饮酒习惯 风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基因启动子-308G/A与PPAR-γ2基因-C34G多态性的交互作用与急性胰腺炎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4
4
作者 张超贤 郭李柯 +2 位作者 张利利 秦咏梅 常廷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6-82,87,共8页
目的探讨TNF-α基因启动子-308G/A与PPAR-γ2基因-C34G多态性的交互作用与急性胰腺炎(AP)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轻度AP(MAP)、中度AP(MSAP)和重度AP(SAP)患者各150例,以4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 目的探讨TNF-α基因启动子-308G/A与PPAR-γ2基因-C34G多态性的交互作用与急性胰腺炎(AP)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轻度AP(MAP)、中度AP(MSAP)和重度AP(SAP)患者各150例,以4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外周血白细胞TNF-α基因启动子-308G/A和PPAR-γ2基因-C34G多态性,并用DNA直接测序法验证结果。结果 -308G/A(GA)、-308G/A(AA)、-C34G(CG)和-C34G(GG)基因型频率分布在MAP组分别为24.00%、26.67%、24.00%、26.00%,在MSAP组分别为34.67%、36.67%、34.00%、36.67%,在SAP组分别为42.00%、46.00%、43.33%、46.00%,在对照组分别为14.44%、14.22%、12.89%、14.67%,基因型频率在MAP组、MSAP组、SAP组与对照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308G/A(GA)和-308G/A(AA)基因型者患AP的风险均显著增加(ORMAP=2.526 5,ORMSAP=6.182 5,ORSAP=17.876 0;ORMAP=2.570 0,ORMSAP=6.401 8,ORSAP=18.903 4),-C34G(CG)和-C34G(GG)基因型者患AP的风险也显著增加(ORMAP=2.668 4,ORMSAP=6.776 9,ORSAP=22.207 2;ORMAP=2.633 8,ORMSAP=6.472 5,ORSAP=21.570 2)。基因突变的协同分析发现,-308G/A(AA)/-C34G(GG)基因型在MAP组、MSAP组、SAP组和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7.33%、13.33%、20.67%和2.00%,经χ2检验各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308G/A(AA)/-C34G(GG)基因型者患AP的风险显著增加(ORMAP=7.284 2,ORMSAP=41.296 1,ORSAP=363.973 6),-308G/A(AA)与-C34G(GG)基因型在AP发生、发展中存在正向的交互作用(γ2MAP=2.114 2,γ4MAP=2.080 0,γ2MSAP=2.108 7,γ4MSAP=2.050 6,γ2SAP=2.138 8,γ4SAP=2.000 1),另外在-308G/A(GA)和-C34G(GG)之间、-308G/A(GA)和-C34G(CG)之间及-308G/A(AA)和-C34G(CG)之间均存在正向交互作用(γ均>1)。结论携带-308G/A(GA)、-308G/A(AA)、-C34G(CG)和-C34G(GG)基因型的个体属AP高危险人群,基因型多态性的交互作用促进了AP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ap) TNF-α基因启动子-308G/A 核转录因子PPAR-γ2基因-C34G 多态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与临床相关性的探讨 被引量:9
5
作者 何伟莉 兰俊 《浙江临床医学》 2006年第5期544-544,共1页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ap) 临床相关性 CT表现 重症急性胰腺炎 轻型急性胰腺炎 早期诊断 病程进展 病变进展 合并感染 评价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与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叶玲军 滕晓生 张招芬 《浙江临床医学》 2005年第4期381-381,共1页
关键词 乌司他丁 奥曲肽 疗效比较 急性胰腺炎(ap) 生长抑素类似物 药物治疗 弹性蛋白酶 透明质酸酶 蛋白水解酶 尿抑制素 胰蛋白酶 胰腺组织 细胞增生 细胞调亡 损伤细胞 临床疗效 糖蛋白 纤溶酶 淀粉酶 脂肪酶 E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TNF-α及sTNFR-P55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清滨 贾树信 盖亚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5期64-64,共1页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ap) 临床意义 患者血浆 血浆TNF-Α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水平变化 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真菌感染的感染性胰腺坏死患者的临床特征
8
作者 曹锋 李昂 +3 位作者 王喆 梅文通 卢炯地 李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6-211,共6页
目的感染性胰腺坏死(infected pancreatic necrosis,IPN)是导致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多数研究关注于细菌感染所致病例的特点,而合并真菌感染的IPN的临床特征尚不明确。本研究揭示了合并真菌... 目的感染性胰腺坏死(infected pancreatic necrosis,IPN)是导致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多数研究关注于细菌感染所致病例的特点,而合并真菌感染的IPN的临床特征尚不明确。本研究揭示了合并真菌感染的IPN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了可能影响患者死亡的风险因素。方法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IPN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胰腺坏死组织及引流液培养是否有真菌感染,分为真菌感染组和无真菌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临床特点与结局,并分析真菌感染组患者死亡的风险因素。结果研究共纳入214个病例,其中真菌感染组49例。真菌感染组患者的坏死物累及区域更广、红细胞压积更低、入院时血糖更高;真菌感染组患者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MDRB)比例更高,总住院时间、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时间及接受肠外营养时间也更长。与无真菌感染组相比,真菌感染组接受手术患者的比例及手术干预次数相近(P>0.05),但真菌感染组患者术前器官功能衰竭及术后新发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比例更高,死亡率也更高(P<0.05)。真菌感染的菌种以白色念珠菌(44.8%)最为常见,其次是近平滑念珠菌(28.6%)和热带念珠菌(8.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MDRB感染(OR=1.37,95%CI:1.02~1.83)、出现真菌血症(OR=1.53,95%CI:1.06~2.23)、高血糖(OR=1.65,95%CI:1.28~2.10)、术后新发器官功能衰竭(OR=1.65,95%CI:1.19~2.29)及出血性并发症(OR=1.64,95%CI:1.28~2.10)是影响真菌感染组患者死亡的风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与单因素分析结果一致。结论真菌感染增加IPN患者的死亡率,也增加术后患者发生新发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关注真菌血症、MDRB感染、高血糖、器官功能衰竭及术后出血有助于降低患者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ap) 胰腺坏死 真菌感染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