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8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长抑素联合血必净治疗急性胆囊炎及对患者肝功能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1
作者 陈立坤 董彩丽 +4 位作者 顾春芳 杨淑红 尹玉杰 朱小静 渠兴甫 《安徽医学》 2024年第8期964-968,共5页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联合血必净治疗急性胆囊炎(AC)及对患者肝功能、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12月于河北省第七人民医院治疗的AC患者126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行常规对症治疗+生长抑素治疗...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联合血必净治疗急性胆囊炎(AC)及对患者肝功能、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12月于河北省第七人民医院治疗的AC患者126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行常规对症治疗+生长抑素治疗,试验组行常规对症治疗+生长抑素+血必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体征改变指标;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及前清蛋白(PA)等肝功能指标水平;不良反应及3个月内复发率情况。结果试验组恶心呕吐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腹痛消失时间、饮食恢复正常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清Hs-CRP、PCT、TNF-α及ALT、TBIL、AS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A水平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内,试验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长抑素、血必净联合治疗AC可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保护肝功能,促进患者康复,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 血必净 急性胆囊炎 肝功能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GBD治疗TG18中重度急性胆囊炎123例临床疗效分析
2
作者 付军 齐敦峰 +3 位作者 王振 戴炳华 杨甲梅 石奎 《肝胆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外引流术(PTCBD)治疗东京指南2018(TC18)中重度急性胆囊炎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6月至2023年5月我科诊治的123例TG18中重度急性胆囊炎行PTCBD治疗患者的资料,分析其安全性、有效性,择期...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外引流术(PTCBD)治疗东京指南2018(TC18)中重度急性胆囊炎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6月至2023年5月我科诊治的123例TG18中重度急性胆囊炎行PTCBD治疗患者的资料,分析其安全性、有效性,择期手术的中转开腹率。结果123例患者均一次性行PTCBD治疗成功,住院期间无PTGBD相关的并发症或死亡,术后24小时内症状基本缓解,123例患者中有99例择期行手术治疗,中转开腹2例,中转开腹率2.02%。结论对于中重度急性胆囊炎患者行PTCBD治疗安全有效,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及微创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囊炎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胆囊炎患者经皮经肝穿刺胆囊引流术后序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最佳手术时机 被引量:2
3
作者 程国凌 徐化楠 刘义宾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患者行经皮经肝穿刺胆囊引流术(PTGBD)术后序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先行PTGBD手术后行序贯LC手术的10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患者行经皮经肝穿刺胆囊引流术(PTGBD)术后序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先行PTGBD手术后行序贯LC手术的10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行PTGBD手术后序贯LC手术的间隔时间分为A组47例(PTGBD后5~8周行LC术)与B组53例(PTGBD后3~4周行LC术)。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围手术期指标、炎症因子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OTGBD术后序贯LC术前年龄、白细胞计数、γ-谷氨酰转肽酶、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察尔森合并症指数评分及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胆囊壁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2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4.26%)低于B组(1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转开腹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胆囊炎患者PTGBD术后序贯LC术的最佳手术时机为PTGBD术后5~8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囊炎 经皮经肝穿刺胆囊引流术 胆囊切除术 手术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与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
4
作者 何飞 周明 管思强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9期709-713,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并发症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实证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01例行LC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30 d内,出现以下症状,如腹...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并发症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实证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01例行LC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30 d内,出现以下症状,如腹腔出血、胆漏、胆道损伤、伤口感染)分为并发症组(26例)和无并发症组(75例)两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胆囊炎患者行LC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该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BMI、肝硬化、胆囊结石、胆囊萎缩、CCI分级等与急性胆囊炎LC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无关(P>0.05),而年龄、胆囊壁厚度、三角解剖变异、ASA-PS分级、TG13/TG18分级等与急性胆囊炎LC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胆囊壁厚度≥5 mm、三角解剖变异、ASA-PS分级Ⅲ~Ⅵ级、TG13/TG18分级Ⅲ级等均为急性胆囊炎患者行LC治疗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基于以上5个指标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的AUC为0.836,敏感度、特异度为80.8%、82.7%,均高于模型中各单项指标,且该风险预测模型拟合程度较好(Hosmer-Lemeshowχ^(2)=0.998,P=0.986)。结论:年龄>70岁、胆囊壁厚度≥5 mm、三角解剖变异、ASA-PS分级Ⅲ~Ⅵ级、TG13/TG18分级Ⅲ级等为急性胆囊炎患者行LC治疗术后并发症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5个指标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对此类患者术后并发症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囊炎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术后并发症 风险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因素与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的相关性分析
5
作者 周威 张赛 +1 位作者 刘智化 崔巍 《肝胆外科杂志》 2024年第5期381-385,共5页
目的探讨代谢因素与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的相关性和诊断价值。方法以本院2020年1月到2023年1月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组,同期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为对照组,对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目的探讨代谢因素与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的相关性和诊断价值。方法以本院2020年1月到2023年1月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组,同期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为对照组,对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既往史、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和统计学分析,并运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分析代谢因素与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的相关性和诊断价值。结果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空腹血糖(FBG)、中性粒细胞(N)、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代谢指标是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发病独立危险因素。其中TC、TG、HDL-C、FBG、NLR、TBIL、DBIL的敏感性均达70%以上;TG、HDL-C、FBG、N、NLR、PLT的特异性均达90%以上。结论本次研究结论表明代谢因素与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肝胆疾病与内科疾病的控制及治疗,有效控制代谢相关疾病,以预防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因素 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诊断价值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特色系统护理联合加速康复理念对急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6
作者 胡冬 陶利 柳敏 《临床医药实践》 2024年第3期218-222,共5页
目的:探讨中医特色系统护理联合加速康复理念(ERAS)对急性胆囊炎(AC)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7月收治的102例AC患者,按照随机法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特色系统护理联合加速康复理念(ERAS)对急性胆囊炎(AC)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7月收治的102例AC患者,按照随机法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以中医特色系统护理联合ERAS模式进行干预。两组均干预7 d。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干预前、干预后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中文版服药信念特异性问卷(BMQ-Specific)]以及术后6 h,24 h,72 h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和舒适度[舒适状况量表(GCQ)]的差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住院、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以及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BMQ-Specific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72 h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术后6 h逐渐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72 h两组患者GCQ评分均较术后6 h逐渐增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特色系统护理联合ERAS能够有效缩短AC患者LC术后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疼痛程度以及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特色系统护理 加速康复理念 急性胆囊炎 胆囊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OC模型预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发生术后感染风险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孙慧慧 马莉红 陶敏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2624-2627,2631,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诊断模型预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发生术后临床感染的风险因素。方法:将我院2023年01月20至2024年02月诊治的114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发... 目的:探讨基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诊断模型预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发生术后临床感染的风险因素。方法:将我院2023年01月20至2024年02月诊治的114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情况将患者分为感染组46例,未感染组68例。分析两组患者发生术后感染发生风险因素的单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风险因素。采用ROC曲线预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临床风险因素。结果:感染组中≥70岁、糖尿病、肝硬化、胆囊周边积液、胆囊结石、白细胞计数>10×10^(9)·L^(-1)者占比均高于未感染组。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单因素风险因素为术后感染的风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年龄≥70岁、糖尿病、肝硬化、胆囊周边积液、胆囊结石、白细胞计数>10×10^(9)·L^(-1)对患者发生术后感染风险有较高的预测价值(AUC>0.70)。结论:年龄≥70岁、糖尿病、胆囊周边积液、肝硬化、胆囊结石、白细胞计数>10×10^(9)·L^(-1)因素均可能导致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临床风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 老年急性胆囊炎 术后感染 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肝利胆汤联合熊去氧胆酸对急性胆囊炎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8
作者 付凯 王红霞 李昆仑 《国医论坛》 2024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清肝利胆汤联合熊去氧胆酸对急性胆囊炎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开封市中医院2021年4月—2023年3月收治的8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均采取手术治疗,对照组术... 目的:探讨清肝利胆汤联合熊去氧胆酸对急性胆囊炎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开封市中医院2021年4月—2023年3月收治的8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均采取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清肝利胆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首次排气、排便、右上腹疼痛消失、退热时间,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胃动素(MOT)、生长抑素(SS)、血管活性肠肽(VIP)、白细胞介素(IL-8、IL-10)、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皮质醇(COR)、活性氧(ROS)、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35%(41/43),高于对照组的81.40%(35/4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排气、排便、退热、右上腹痛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SS、VIP、IL-8、CRP、TNF-α、COR及ROS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IL-10、SOD、GSH-Px及MO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肝利胆汤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急性胆囊炎术后疗效确切,可减轻机体氧化应激反应,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胃肠功能,促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肝利胆汤 熊去氧胆酸 急性胆囊炎术后 胃肠功能 氧化应激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后一期与二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临床研究
9
作者 许春生 孙光明 《肝胆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为对急性胆囊炎患者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D)后一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二期LC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0月PTGD后行LC手术的92例急性胆囊炎患... 目的为对急性胆囊炎患者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D)后一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二期LC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0月PTGD后行LC手术的92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资料,根据LC手术的时机分为PTGD后一期组(n=45,拔除引流管后72h内行LC手术,简称一期组)和PTCD后二期组(n=47,拔除引流管后2~4周行LC手术,简称二期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肝功能、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胆囊壁厚度、LC手术难度评分、中转开腹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长于一期组(P<0.05)。一期组LC后24hTBiL、AST、ALP、ALT、GCT水平均低于二期组(P<0.05)。LC后24h一期组hs-CRP、PCT、TNF-α、IL-6水平均低于二期组(P<0.05)。LC后24h两组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二期组(P<0.05)。结论仑PTCD后一期行LC可减轻炎性反应程度,有效保护肝功能,缩短患者手术和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囊炎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 一期腹腔镜手术 二期腹腔镜手术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护理在急性胆囊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研究及对并发症、术后康复的影响
10
作者 冯琴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34期161-164,共4页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急性胆囊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并发症、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钟祥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取其中应用常规护理的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取其中应用...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急性胆囊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并发症、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钟祥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取其中应用常规护理的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取其中应用整体护理的45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时间指标、干预前后免疫因子、炎性因子、应激反应指标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下床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排气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均低于干预前(P<0.05);研究组IgG、IgA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r)、肾上腺素(AD)均高于干预前(P<0.05);研究组CRP、IL-6、Cor、AD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中的躯体功能、情感职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胆囊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整体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时间指标,减少手术操作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减轻炎症反应及应激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护理 急性胆囊炎 并发症 术后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环节协同心理护理模式在急性胆囊炎患者围术期的应用价值
11
作者 冯文婷 乔俊 闫甜甜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3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讨双环节协同心理护理模式在急性胆囊炎患者围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围术期患者60例,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采取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30例)采取双环节... 目的探讨双环节协同心理护理模式在急性胆囊炎患者围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围术期患者60例,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采取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30例)采取双环节协同心理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指标、中文版正性和负性情绪体验量表(PANA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健康调查简表(SF-36)、术后不良反应及护理满意度评价。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正性情绪量表评分、SF-36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干预后研究组负性情绪量表评分、VA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79,P<0.05)。结论急性胆囊炎患者围术期中双环节协同心理护理模式通过全面的心理护理干预,改善患者围术期的心理状态,提高手术效果,促进康复进程,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囊炎 围术期护理 双环节协同心理护理模式 心理护理干预 患者满意度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疗效及胆道损伤发生情况
12
作者 叶林加 肖春华 +3 位作者 曾恩 韩潇 区志楷 杨杏芝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0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疗效及胆道损伤发生情况。方法:纳入2018年9月至2023年9月在佛山市中医院禅城高新区医院行胆囊切除术的72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患者意愿和病情选择治疗方案。根...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疗效及胆道损伤发生情况。方法:纳入2018年9月至2023年9月在佛山市中医院禅城高新区医院行胆囊切除术的72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患者意愿和病情选择治疗方案。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开腹手术,共24例;观察组行LC,共48例。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胆道损伤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内,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胆道损伤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采用LC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出血量及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但仍有一定的胆道损伤概率,不能完全替代开腹手术,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老年急性胆囊炎 胆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延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比较
13
作者 陈国会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8期37-39,共3页
目的:比较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延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菏泽市东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1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早期组(n=37)与延期组(n=34)。早期组患者于入院&... 目的:比较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延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菏泽市东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1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早期组(n=37)与延期组(n=34)。早期组患者于入院<3 d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延期组患者住院后进行抗炎治疗,炎症消失后6~8周进行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早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延期组,肠胃功能恢复时间早于延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延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h,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两组疼痛评分高于术后1 h,但早期组低于延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疼痛评分低于术后12 h,且早期组低于延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延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效果更好,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康复,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延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急性胆囊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院行胆囊切除术的急性胆囊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其病原学特点分析
14
作者 陆玉林 涂继鹏 《抗感染药学》 2024年第8期862-865,共4页
目的:分析医院行胆囊切除术的急性胆囊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其病原学特点,为临床行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术后感染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3年3月南昌市新建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66例行胆囊切除术的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 目的:分析医院行胆囊切除术的急性胆囊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其病原学特点,为临床行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术后感染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3年3月南昌市新建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66例行胆囊切除术的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切口分泌物标本进行微生物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患者并发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情况。结果:466例行胆囊切除术的急性胆囊炎患者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有39例,感染发生率为8.37%;39例并发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的切口分泌物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5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8株(占49.12%,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26株(占45.61%,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和真菌3株(占5.26%);药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较低(<20.00%),而对头孢曲松、氨苄西林-舒巴坦钠、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均较高(>60.00%);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均较低(<20.00%),表皮葡萄球菌对左氧氟沙星、四环素的耐药率也较低(均为20.00%),此外三者对其他所试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结论:医院当前行胆囊切除术的急性胆囊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风险相对较低,并发术后切口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有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溶血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其普遍有着较强的耐药性,临床在进行术后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时可酌情参考,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囊炎 胆囊切除术 切口感染 病原菌分布 耐药特点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对急性胆囊炎患者血压、心率的影响
15
作者 张振银 尹士林 梅雷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6期1259-1261,1264,共4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对急性胆囊炎患者血压、心率等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择期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急性胆囊炎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对急性胆囊炎患者血压、心率等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择期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急性胆囊炎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方案,观察组采取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方案。分析比较两组的麻醉情况、生命体征[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应激反应相关指标[皮质醇(Cortisol,Cor)、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麻醉苏醒、拔管、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T1~T4时,观察组MAP、HR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麻醉苏醒时、术后24 h,观察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观察组COR、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右美托咪定、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能改善麻醉情况,稳定生命体征,缓解疼痛和应激反应,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丙泊酚 瑞芬太尼 血流动力学 急性胆囊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并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波 周文平 +3 位作者 周小兵 李顺明 展得廷 程广明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7年第6期431-431,434,共2页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老年急性胆囊炎 穿刺置管引流术 引流治疗 GALLBLADDER 沈阳军区总医院 重症急性胆囊炎 手术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序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伴局限性腹膜炎效果分析
17
作者 郑皓文 韩美伊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11期99-103,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D)序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胆囊炎合并局限性腹膜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8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合并局限性腹膜炎病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D)序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胆囊炎合并局限性腹膜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8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合并局限性腹膜炎病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PTGD序贯LC治疗,n=43)和对照组(急诊LC治疗,n=103),对两组LC手术时间、住院总天数、术后排气时间、LC术后带管时间、住院总花费、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PTGD至LC时间为(38.74±18.30)d。观察组LC手术时间[(53.95±17.75)min]低于对照组[(66.34±24.61)min],观察组住院总天数[(9.23±3.62)d]高于对照组[(7.34±3.80)d],观察组LC术后带管时间[(4.33±2.42)d]低于对照组[(7.21±4.30)d],观察组住院总花费[(32306.29±11551.70)元]高于对照组[(21588.82±5338.03)元](P<0.05)。观察组LC术后排气时间[(1.88±0.79)d]与对照组[(1.73±0.73)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急诊LC相比,PTGD序贯LC可降低急性胆囊炎合并局限性腹膜炎患者的手术难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PTGD序贯LC存在总体费用高,治疗周期长等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囊炎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局限性腹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GBD术后早期行LC治疗发病时间>72 h的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吕蒙 苏伟 +2 位作者 赵锐 汪志强 高军林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8期639-641,共3页
探讨发病时间>72 h的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GradeⅡ)患者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PTGBD)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时机选择及疗效。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青海红十字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72例发病时间>72 h的胆囊结... 探讨发病时间>72 h的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GradeⅡ)患者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PTGBD)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时机选择及疗效。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青海红十字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72例发病时间>72 h的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GradeⅡ)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两次治疗时间间隔分为两组,入院期间行PTGBD后早期完成LC者为同期手术组;PTGBD治疗1~3月后择期行LC者为二期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和术后情况。两组手术方式、LC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手术组PTGBD引流管留置时间、总住院时间较二期手术组短,总住院费用较二期手术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时间>72 h的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GradeⅡ)患者PTGBD术后早期行LC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且未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胆囊炎 急性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GBD序贯LC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19
作者 马晓光 王晓 +2 位作者 李连生 高军林 赵锐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24年第12期990-992,共3页
探讨PTGBD序贯LC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炎症因子的影响。回顾性研究我院2018年6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110例发病时间>72 h急性胆囊炎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一期LC组(n=46)和PTGBD序贯LC组(n=64)。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并... 探讨PTGBD序贯LC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炎症因子的影响。回顾性研究我院2018年6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110例发病时间>72 h急性胆囊炎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一期LC组(n=46)和PTGBD序贯LC组(n=64)。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炎症因子(IL-6、TNF-α和Hs-CRP)水平。与一期LC组比较,PTGBD序贯LC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凝血功能恢复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气胸、胆瘘、肠穿孔、肝损伤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炎症因子水平均较术前下降(P<0.05);但PTGBD序贯LC组炎症因子水平比一期LC组降低更为显著(P均<0.05)。发病时间>72 h急性胆囊炎患者行PTGBD序贯LC治疗,能够减轻手术创伤和炎症反应,有助于患者快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炎 急性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急性胆囊炎合并基础疾病患者胆囊切除术手术时机的选择 被引量:19
20
作者 杜德晓 宫轲 +3 位作者 张能维 朱斌 路夷平 王岩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6-77,共2页
目的探讨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时机。方法行胆囊切除术治疗的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等)的老年(≥60岁)急性胆囊炎患者126例,根据手术时间分为早期手术组(早期组、35例,发病7... 目的探讨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时机。方法行胆囊切除术治疗的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等)的老年(≥60岁)急性胆囊炎患者126例,根据手术时间分为早期手术组(早期组、35例,发病72 h内手术)和延期手术组(延期组、91例,发病72 h后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组织粘连情况、术中渗出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胆管损伤等)发生率、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早期组术中出血量、术中渗出情况较延期组重(P均<0.05),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少于延期组(P均<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组织粘连情况、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P均>0.05。结论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宜早期行胆囊切除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囊炎 胆囊切除术 手术时机 合并症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