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剂量肠内营养对脓毒性休克伴急性胃肠道损伤病人肠屏障及系统性炎症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叶禄伟 汪志刚 +6 位作者 黄世芳 龚将将 李龙珠 郑兴龙 黄海燕 崔丽燕 张民杰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3-145,149,共4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肠内营养(EN)在脓毒性休克伴急性胃肠道损伤(AGI)病人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将在我院ICU接受治疗的84例脓毒性休克伴AGIⅢ级病人,依据是否采用EN治疗分为观察组(EN治疗,n=41)和对照组(无EN治疗,n=46)。对比两组病人的病死... 目的:观察小剂量肠内营养(EN)在脓毒性休克伴急性胃肠道损伤(AGI)病人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将在我院ICU接受治疗的84例脓毒性休克伴AGIⅢ级病人,依据是否采用EN治疗分为观察组(EN治疗,n=41)和对照组(无EN治疗,n=46)。对比两组病人的病死率、入住ICU时间,检测两组病人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肠屏障功能、系统性炎症和应激指标。结果:观察组病人EN剂量为836.8~1 715.4 k J(200~410 kcal)/d,中位剂量为1 464.4 k J(350 kcal)/d,未出现严重的EN并发症。两组病人病死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4.4%vs 32.6%,P=0.398),但观察组病人入住ICU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11.8±3.7 vs 16.2±5.3,P<0.01);治疗后1周后,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外周血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ET)和D-乳酸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合并AGI的脓毒性休克病人,即便给予小剂量EN仍具有改善病人肠屏障功能和系统性炎性反应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肠内营养 急性胃肠道损伤 肠屏障功能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相关胃肠道衰竭的评价和早期诊断指标 被引量:12
2
作者 金梦 张慧敏 +6 位作者 陈轩馥 武美序 王征 国明月 柏小寅 杨红 钱家鸣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7-54,共8页
目的探索急性胃肠道损伤分级在急性胰腺炎相关胃肠道衰竭中的应用及其早期诊断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中重度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si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胃肠道衰... 目的探索急性胃肠道损伤分级在急性胰腺炎相关胃肠道衰竭中的应用及其早期诊断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中重度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si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胃肠道衰竭的早期诊断指标。结果共202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胃肠道衰竭90例(44.6%)。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胃肠道衰竭组患者预后显著下降(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6,95%CI:1.03~1.09,P<0.001)、入院主诉排气排便停止(OR=7.02,95%CI:2.08~23.66,P=0.002)、血白细胞水平升高(OR=1.09,95%CI:1.02~1.17,P=0.015)、血白蛋白水平降低(OR=0.93,95%CI:0.86~1.00,P=0.048)、血肌酐水平升高(OR=1.02,95%CI:1.01~1.04,P=0.001)是胃肠道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即刻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和急性胰腺炎床旁严重程度指数评分诊断胃肠道衰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9和0.782。结论胃肠道衰竭可显著增加AP患者的死亡风险。入院即刻APACHEⅡ评分和BISAP评分对胃肠道衰竭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胃肠衰竭 急性胃肠道损伤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治疗对危重症病人急性胃肠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张诗元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4-97,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对危重症病人急性胃肠损伤(AGI)的疗效。方法:将77例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疗程为7 d。比较两组病人治疗第1、3、5和7天肠内营养(EN...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对危重症病人急性胃肠损伤(AGI)的疗效。方法:将77例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疗程为7 d。比较两组病人治疗第1、3、5和7天肠内营养(EN)的喂养量、腹腔压力的变化。并对比早期肠内营养(EEN)、治疗1周后全肠内营养(TEN)和加用肠外营养(PN)的比例以及入住ICU时间。结果:治疗组病人治疗第5、7天EN喂养量多于对照组(P<0.05)、腹腔压力较对照组减低(P<0.05)。治疗组EEN比例高于对照组,治疗1周TEN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EN+PN比例降低(P<0.05)。治疗组病人机械通气时间和入住ICU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电针治疗,可明显改善危重症病人的肠道功能,减轻急性胃肠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治疗 危重症 急性胃肠道损伤 腹腔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功能障碍在肝硬化脓毒症患者预后中的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韩才均 黄媛 +3 位作者 吴政燮 金星 朴美花 金花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168,共7页
目的 评估急性胃肠道损伤(AGI)和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在肝硬化脓毒症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3年3月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84例肝硬化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并选择同期41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作为对... 目的 评估急性胃肠道损伤(AGI)和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在肝硬化脓毒症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3年3月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84例肝硬化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并选择同期41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I-FABP水平。计算入院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和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根据住院病历评估AGI程度,观察30天和90天生存状况。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判断变量间相关性,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肝硬化脓毒症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最佳临界值,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诊断效能。结果 肝硬化脓毒症组患者AGI分级和I-FAB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肝硬化脓毒症患者I-FABP与降钙素原(PCT)、MELD和SOFA评分均相关(均P<0.05),AGI分级与SOFA评分呈正相关(P=0.038)。肝硬化脓毒症组患者30天病死率为25.0%(21例),90天病死率为35.7%(30例)。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基线I-FABP、SOFA评分与30天和90天生存结局独立相关,且I-FABP四分位数显示出良好的预后区分能力。ROC曲线显示,I-FABP能明显提高SOFA评分对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论 肝硬化脓毒症患者AGI分级和I-FABP水平明显升高。血清I-FABP与患者预后相关,并可提高SOFA评分对生存结局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脓毒症 胃肠功能障碍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急性胃肠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