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2X7/NALP3在急性肾小管坏死肾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曹雪娇 侯卫平 +1 位作者 张媛媛 袁发焕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58-563,共6页
目的观察急性肾小管坏死(acute tubular necrosis,ATN)患者肾组织中P2X7/NALP3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肾小管损伤程度、肾小管间质炎症、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情况及肾功能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2013年在我科住院治疗,经肾活检诊断为... 目的观察急性肾小管坏死(acute tubular necrosis,ATN)患者肾组织中P2X7/NALP3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肾小管损伤程度、肾小管间质炎症、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情况及肾功能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2013年在我科住院治疗,经肾活检诊断为ATN的患者肾组织;以同期外科肾肿瘤切除时远离肾肿瘤的边缘正常肾,且经光镜证实为正常的肾组织为对照。免疫组化法检测ATN患者肾小管上皮细胞中P2X7/NALP3、caspase-1、caspase-3、IL-1β、IL-18的表达,以及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半定量分析肾小管损伤程度及肾小管间质炎症细胞的浸润。收集患者入院第1天24 h的尿量、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及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等数据,计算肾小球率过滤(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将P2X7/NALP3的表达与肾小管损伤程度、肾间质炎症反应、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及ATN患者肾功能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TN患者肾小管上皮细胞P2X7/NALP3表达明显升高(P<0.01),其与caspase-1、caspase-3、IL-1β、IL-18表达水平显著正相关,P2X7/NALP3与ATN患者肾小管损伤(r=0.787,r=0.530)、小管间质炎症细胞浸润程度(r=0.543,r=0.419)、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程度(r=0.719,r=0.671)、血肌酐(r=0.707,r=0.706)、尿素氮(r=0.584,r=0.623)呈正相关(P<0.01),与肌酐清除率(r=-0.622,r=-0.59)、尿量(r=-0.659,r=-0.62)呈负相关(P<0.01)。结论 ATN患者肾组织中P2X7和NALP3的表达与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炎症反应及肾功能损害具有明显相关性,提示P2X7/NALP3可能参与ATN患者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炎症反应,进而导致肾小管损伤及肾功能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小管坏死 P2X7 NALP3 IL-1Β IL-18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肾动脉注射移植修复裸鼠急性肾小管坏死 被引量:1
2
作者 董兴刚 冯健 +1 位作者 俞志满 过源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68-671,共4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裸鼠急性肾小管坏死(ATN)的修复作用,为MSCs移植治疗ATN提供实验依据。方法:5周龄裸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ATN模型组、MSCs移植治疗组。ATN模型采用50%甘油肌内注射诱导,MSCs移植采用经肾动脉注...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裸鼠急性肾小管坏死(ATN)的修复作用,为MSCs移植治疗ATN提供实验依据。方法:5周龄裸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ATN模型组、MSCs移植治疗组。ATN模型采用50%甘油肌内注射诱导,MSCs移植采用经肾动脉注射途径向肾脏内移植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标记的MSCs。实验期间观察饮食、活动等变化,检测血肌酐(Scr)水平,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荧光显微镜观察EGFP标记的阳性细胞在裸鼠肾脏的分布及数量。结果:ATN模型组裸鼠肾脏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局部坏死,病变于肾皮质或皮髓交界处明显,而肾小球未见明显异常。MSCs移植治疗组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无混浊肿胀和细胞核固缩溶解,间质无明显的充血和水肿。MSCs细胞移植后第14天的受体鼠肾小管中EGFP阳性细胞明显增多。结论:肾动脉注射途径移植的MSCs能定位于肾小管上皮,可促进ATN中损伤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干细胞移植 急性肾小管坏死 绿色荧光蛋白 裸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肾动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肖丽佳 余月明 +2 位作者 潘兴华 曹礼应 杨勇琴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63-567,共5页
目的:采用经肾动脉灌注移植兔自体骨髓干细胞,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缺血再灌注(I/R)后急性肾小管坏死肾功能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28只日本大耳白兔采集骨髓,分离自体骨髓干细胞,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2-deoxyuridine,BrdU... 目的:采用经肾动脉灌注移植兔自体骨髓干细胞,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缺血再灌注(I/R)后急性肾小管坏死肾功能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28只日本大耳白兔采集骨髓,分离自体骨髓干细胞,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2-deoxyuridine,BrdU)标记。全部实验兔建立肾脏I/R后随机分为移植组和对照组。移植组于肾血流恢复后经肾动脉灌注自体骨髓干细胞悬液,对照组同样方法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分别于I/R前和I/R后第1、3、5、7、14、21、28 d静脉采血,检测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氮(BUN),相同时点取肾组织行普通病理及BrdU免疫组化观察。结果:I/R后第1 d和第3 d 2组动物SCr、BUN均达到最高水平,以后逐渐下降;第7 d后移植组SCr及BUN水平逐渐低于对照组,到实验观察结束时的第28 d,对照组SCr和BUN分别为(135.6±32.5)μmol/L和(10.9±2.5)mmol/L,移植组SCr和BUN分别为(90.1±11.1)μmol/L和(8.0±1.5)mmol/L,2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普通病理观察,I/R后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甚至脱落,BrdU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移植组于细胞移植后第5、7 d肾小管BrdU阳性染色并持续至实验结束,对照组阴性。结论:骨髓干细胞移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急性肾小管坏死后肾功能修复,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是1种加速急性肾小管坏死后修复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干细胞 再灌注损伤 急性肾小管坏死 骨髓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间粘附分子-1单抗防治初发期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俊 王力 王小宁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748-750,共3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的粘附在初发期急性肾小管坏死(ATN)的病理生理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Wistar雄性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肌肉注射甘油制作ATN动物模型,应用细胞间粘附分子-1单抗防治初发期大鼠ATN,观察其肾脏病理学及血尿素氮和血肌... 目的探讨白细胞的粘附在初发期急性肾小管坏死(ATN)的病理生理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Wistar雄性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肌肉注射甘油制作ATN动物模型,应用细胞间粘附分子-1单抗防治初发期大鼠ATN,观察其肾脏病理学及血尿素氮和血肌酐变化。结果给药24 h后治疗组血肌酐值[(412.31±94.42)μmol/L]明显低于CD3对照组血肌酐[(990.21±171.25)μmol/L](P<0.05)。模型组与CD3对照组可见明显肾小管坏死,而治疗组仅2例出现较轻的坏死灶。结论白细胞的粘附在ATN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应用细胞间粘附分子-1单抗阻断白细胞的粘附能明显减轻肾脏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附分子 单克隆抗体 急性肾小管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与急性肾小管坏死 被引量:4
5
作者 张云飞 王学梅 +3 位作者 欧国成 阙艳红 孟一曼 李弘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923-1925,共3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AR)与急性肾小管坏死(ATN)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对27例AR患者(AR组)及13例ATN患者(ATN组)行序列超声检查,常规测量移植肾大小,观察血流显示率,测量肾段动脉及肾门部动脉阻力指数(RI)。记录...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AR)与急性肾小管坏死(ATN)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对27例AR患者(AR组)及13例ATN患者(ATN组)行序列超声检查,常规测量移植肾大小,观察血流显示率,测量肾段动脉及肾门部动脉阻力指数(RI)。记录术后首次RI≥0.70的时间及AR患者术后血肌酐(Cr)突然升高的时间,计算移植肾体积增大的百分比。结果 AR与ATN组肾段动脉RI分别为0.76±0.11、0.78±0.05(P>0.05),肾门部动脉RI分别为0.81±0.09、0.83±0.06(P>0.05),血流显示率<4级者分别占33.33%、30.77%(P>0.05),移植肾体积增大>30%者分别占77.78%、38.46%(P<0.05),术后首次RI≥0.70发生的时间≥10天者分别占77.78%、23.08%(P<0.05)。结论移植肾动脉RI、血流显示率对AR与ATN无鉴别诊断意义,移植肾体积增大的百分比、术后首次RI≥0.70发生的时间对AR与ATN有鉴别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移植物排斥 小管坏死 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TI对鉴别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及急性肾小管坏死的价值初探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琼 任涛 +2 位作者 陈丽华 黄黎香 沈文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31-535,共5页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鉴别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AR)、急性肾小管坏死(ATN)和功能正常移植肾的可行性,以期探寻无创、敏感的评价移植肾功能的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12月行异体肾移植术后2~3周的患者42例纳入本研...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鉴别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AR)、急性肾小管坏死(ATN)和功能正常移植肾的可行性,以期探寻无创、敏感的评价移植肾功能的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12月行异体肾移植术后2~3周的患者42例纳入本研究,所有受试者均行常规MR及脂肪抑制平面回波斜冠状面DTI检查(在6个非共线性方向上施加扩散敏感梯度场,b值为0、300s/mm2)。患者分为三组,即移植肾功能正常组、AR组及ATN组,其中AR组与ATN组均经病理穿刺证实。分别测量并计算各组移植肾皮质、髓质的ADC值及FA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移植肾各组间皮质、髓质ADC值及FA值的差异。结果:AR组皮质ADC值小于功能正常组(t=-3.517,P=0.001)及ATN组(t=-2.875,P=0.00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AR组髓质ADC值小于功能正常组(t=-5.121,P=0.000)及ATN组(t=-2.912,P=0.00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移植肾功能正常组与ATN组间皮质、髓质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之间皮、髓质F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TI能无创、有效鉴别移植肾AR与ATN,其中皮、髓质ADC值可作为鉴别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成像 移植 小管坏死 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蹄肾合并微小病变和急性肾小管坏死1例
7
作者 谢婷 丁小强 俞小芳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7-139,共3页
马蹄肾是一种双侧肾脏上极或下极融合的先天性解剖异常的疾病,以下极融合更为常见,发病率约1/600-1/400,男女比例约2∶1[1],通过B超、CT等影像学即可确诊,常合并尿路感染、肾盂积水、尿路结石、肿瘤等多种并发症[2]。由于马蹄肾肾脏结... 马蹄肾是一种双侧肾脏上极或下极融合的先天性解剖异常的疾病,以下极融合更为常见,发病率约1/600-1/400,男女比例约2∶1[1],通过B超、CT等影像学即可确诊,常合并尿路感染、肾盂积水、尿路结石、肿瘤等多种并发症[2]。由于马蹄肾肾脏结构、血供的异常及其与周围大血管关系复杂,使肾穿刺难度及术后并发症明显增加,故较少对马蹄肾患者进行肾穿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蹄 穿刺活检术 微小病变 急性肾小管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凋亡与急性肾损伤 被引量:8
8
作者 唐怡 张凌 付平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9期5-8,共4页
急性肾损伤(AKI)的概念已被广泛接受,其内涵包括了既往的急性肾衰竭(ARF),并外延至从轻微的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至肾功能完全丧失需要依赖肾脏替代治疗的范畴。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发布的AKI临床诊疗指南中... 急性肾损伤(AKI)的概念已被广泛接受,其内涵包括了既往的急性肾衰竭(ARF),并外延至从轻微的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至肾功能完全丧失需要依赖肾脏替代治疗的范畴。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发布的AKI临床诊疗指南中[1],将AKI定义为满足以下任何一项:①血清肌酐在48小时内升高≥0.3 mg/dl(26.5μmol/L);②血清肌酐在7天内升高达基础值的1.5倍或以上;③尿量持续6小时或以上<0.6 ml/(kg?h)。随着对AKI发病机制认识的加深,肾脏缺血、肾毒性药物的使用、脓毒血症等造成的肾脏结构和功能的损害已不能仅用传统的急性肾小管坏死(ATN)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损伤 细胞凋亡 急性肾小管坏死 脏替代治疗 肾小球滤过率 血清肌酐 急性衰竭 毒性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产妇急性肾功能衰竭 被引量:7
9
作者 漆洪波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00-201,共2页
关键词 孕产妇 急性功能衰竭 ARF 急性肾小管坏死 产后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 PH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库奇尤单抗联合预防性抗结核治疗斑块型银屑病致急性肾损伤1例报告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思倩 汪丽 边琪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81-1384,共4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54岁,因“恶心、呕吐2周,血肌酐升高4 d”于2022年8月12日收入我科治疗。2022年7月初患者因全身皮肤弥漫性红色丘疹、斑块,伴脱屑、瘙痒就诊于我院皮肤科门诊,诊断为斑块型银屑病(中重度),因既往激素等治疗无效,拟给予... 1病例资料患者男,54岁,因“恶心、呕吐2周,血肌酐升高4 d”于2022年8月12日收入我科治疗。2022年7月初患者因全身皮肤弥漫性红色丘疹、斑块,伴脱屑、瘙痒就诊于我院皮肤科门诊,诊断为斑块型银屑病(中重度),因既往激素等治疗无效,拟给予司库奇尤单抗(可善挺®,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治疗,用药前肝肾功能和尿常规检查均未见异常,血肌酐72μmol/L。因患者既往有肺结核病史,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阳性,胸部CT示“两肺多发实性小结节,右上肺为著,右上肺索条影”,2022年7月18日上海市肺科医院肺结核科会诊后建议给予预防性抗结核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库奇尤单抗 利福平 银屑病 急性肾小管坏死 急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LD MRI对早期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鉴别价值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任涛 李琼 +2 位作者 陈丽华 黄黎香 沈文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25-530,共6页
目的:探讨血氧水平依赖成像(BOLD)MRI对肾移植术后早期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AR)和急性肾小管坏死(ATN)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12月于我院行异体肾移植术后2--4周的患者64例,所有受试者均行常规MRI及斜冠状面B... 目的:探讨血氧水平依赖成像(BOLD)MRI对肾移植术后早期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AR)和急性肾小管坏死(ATN)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12月于我院行异体肾移植术后2--4周的患者64例,所有受试者均行常规MRI及斜冠状面BOLD检查。根据病理穿刺结果,将患者分为三组,即移植肾功能正常组、AR组及ATN组。分别测量并计算各组移植肾皮质、髓质R2*值,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各组皮髓质间R2*值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移植肾皮质、髓质R2*值的差异。采用ROC曲线比较髓质R2*值对移植肾功能正常组、AR组以及ATN组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移植肾功能正常组、AR组和ATN组髓质R2*值均明显大于皮质(P〈0.05);移植肾功能正常组、AR组与ATN组间皮质R2*值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R组髓质R2*值小于移植肾功能正常组(P=0.002)及ATN组(P=0.004);移植肾功能正常组与ATN组间髓质R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髓质R2*值可作为AR的辅助诊断指标,其诊断阈值为21.4/s。结论:BOLD MRI能无创、有效鉴别功能正常移植肾与AR、AR与ATN,其中髓质R2*值可作为鉴别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氧水平依赖成像 磁共振成像 移植 小管坏死 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囊皮肤接触百草枯致急性肾损伤(AKI)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昱 邹冬华 +2 位作者 王娇 缪妙 鲍晓荣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9-142,共4页
百草枯中毒在我国农村地区时有发生,疾病进展迅速、救治难度大、死亡率高。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近期收治1例由于阴囊皮肤接触百草枯导致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及呼吸衰竭的患者,最终抢救无效死亡。经尸体解剖证实其肾脏... 百草枯中毒在我国农村地区时有发生,疾病进展迅速、救治难度大、死亡率高。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近期收治1例由于阴囊皮肤接触百草枯导致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及呼吸衰竭的患者,最终抢救无效死亡。经尸体解剖证实其肾脏病理损害主要部位为肾小管-间质,表现为急性肾小管坏死,而肾小球病变相对较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 急性损伤(AKI) 急性肾小管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致急性肾衰竭1例与发病机制探讨 被引量:4
13
作者 许焱 史振伟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35-536,共2页
目的探讨葛根素导致急性肾衰竭的可能发病机制。方法报道1例葛根素导致急性肾衰竭、急性血管内溶血的病案,并结合近年文献进行复习及分析。结果患者应用葛根素治疗中迅速出现肾功能恶化、血红蛋白下降,肾活检结果为系膜细胞和基质轻度增... 目的探讨葛根素导致急性肾衰竭的可能发病机制。方法报道1例葛根素导致急性肾衰竭、急性血管内溶血的病案,并结合近年文献进行复习及分析。结果患者应用葛根素治疗中迅速出现肾功能恶化、血红蛋白下降,肾活检结果为系膜细胞和基质轻度增生,部分肾小管可见裸基底膜,肾间质轻度水肿,少量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免疫荧光提示IgM(±)、IgA、IgG、C3、C1q、FRA均阴性。行血清葛根素抗体检测(GGS模拟试验),结果提示患者血清中存在GGS依赖性抗体,以IgM类型为主,并有补体活化现象。结论葛根素导致急性肾衰竭的最主要机制为急性肾小管坏死,但是药物诱导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并沉积在肾小球或诱发机体产生超敏反应导致的肾小球或肾间质损伤也可能参与或加重急性肾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衰竭 急性 小管坏死 急性 抗原-抗体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损伤标志物对肾移植受者发生DGF的早期预测价值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峰 浦金贤 +4 位作者 黄玉华 席启林 潘浩 赵晓俊 胡林昆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4-79,共6页
目的探讨血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尿NGAL、血清胱抑素C(Cys-C以及血清肌酐(Scr)预测肾移植受者发生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价值。方法收集159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及血液、尿液标本,根据是否发生DGF,分为DGF组(42例)... 目的探讨血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尿NGAL、血清胱抑素C(Cys-C以及血清肌酐(Scr)预测肾移植受者发生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价值。方法收集159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及血液、尿液标本,根据是否发生DGF,分为DGF组(42例)和即刻肾功能恢复(IGF)组(117例)。分析两组受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受者的血NGAL、尿NGAL、Cys-C及Scr变化情况,分析不同指标对DGF的早期预测价值。结果159例肾移植受者中,42例发生DGF,发生率为26.4%。两组供者年龄、供肾冷缺血时间及补体依赖淋巴细胞毒性试验(CD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DGF组血NGAL在术后2周内均高于IGF组(均为P<0.05);DGF组Cys-C、Scr、尿NGAL在术后3周内均高于IGF组(均为P<0.001)。血NGAL、尿NGAL、Cys-C和Scr对肾移植受者发生DGF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其中Cys-C预测价值最高,截取值为4.73 mg/L,灵敏度为0.833,特异度为0.812,曲线下面积(AUC)为0.895。结论Cys-C早期预测肾移植受者发生DGF的价值高于血NGAL、尿NGAL及Sc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急性肾小管坏死 缺血-再灌注损伤 损伤 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 血清胱抑素C(Cys-C) 血清肌酐(S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压力监测在肾移植术后早期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肖黎 何娟 +2 位作者 刘红艳 沈勤 昌盛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1年第10期2591-2592,共2页
肾移植术后早期由于腹胀可以导致腹腔压力升高,从而间接引起腹膜外(髂窝)压力的升高,导致移植肾受压,灌注不足、缺血,严重可引起移植肾急性肾小管坏死(acute tubular necro-sis,ATN),造成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delayed graft functio... 肾移植术后早期由于腹胀可以导致腹腔压力升高,从而间接引起腹膜外(髂窝)压力的升高,导致移植肾受压,灌注不足、缺血,严重可引起移植肾急性肾小管坏死(acute tubular necro-sis,ATN),造成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临床护理发现,术后这种由于明显腹胀导致尿量减少甚至无尿的情况并不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早期护理 压力监测 移植 移植功能 急性肾小管坏死 应用 膀胱 腹腔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yes判别分析对鉴别肾移植术后早期尿量骤减原因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豫刚 石炳毅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69-572,共4页
目的探讨Bayes判别分析对尽早发现并鉴别肾移植术后1个月内导致早期尿量骤减或无尿的3种常见症(急性排斥反应、急性肾小管坏死和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肾毒性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从677例肾移植中收集术后1个月内伴上述3种并发症的125例患... 目的探讨Bayes判别分析对尽早发现并鉴别肾移植术后1个月内导致早期尿量骤减或无尿的3种常见症(急性排斥反应、急性肾小管坏死和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肾毒性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从677例肾移植中收集术后1个月内伴上述3种并发症的125例患者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方程组100例和检验组25例。对方程组临床指标进行分析,利用Bayes判别分析进行指标筛选,建立诊断模型,得到3种并发症诊断公式。将检验组临床资料带入建立的数字模型进行判别诊断并与临床最终诊断进行对比,验证模型的准确率。结果采用Bayes判别分析法建立肾移植术后1个月内3种并发症的诊断模型:急性排斥反应y1=-162.384+1.350x1(年龄)-6.329x3(尸肾)+27.073x5(肾肿胀)+11.094x6(关节痛)-42.288x7(血药)+15.821x8(发生时间)+5.444x9(血压)-0.978x10(体温)+14.824x15(血钾)+14.038x16(血尿素氮)+41.856x17(血肌酐)+13.105x18(尿量);急性肾小管坏死y2=-111.755+3.678x1(年龄)+0.267x3(尸肾)+4.845x5(肾肿胀)+0.106x6(关节痛)-37.255x7(血药)+8.382x8(发生时间)+5.827x9(血压)-2.157x10(体温)+8.177x15(血钾)+13.757x16(血尿素氮)+38.798x17(血肌酐)+9.600x18(尿量);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肾毒性损伤y3=-120.512+2.690x1(年龄)-2.245x3(尸肾)+18.833x5(肾肿胀)-1.353x6(关节痛)+41.266x7(血药)+9.192x8(发生时间)+1.341x9(血压)+0.724x10(体温)+5.739x15(血钾)+8.995x16(血尿素氮)+24.532x17(血肌酐)+20.531x18(尿量)。经检验组验证判别函数赋值对急性排斥反应、急性肾小管坏死和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肾毒性损伤鉴别诊断的正确率分别为90%、100%和90.9%,总正确率为93.6%。结论通过分析肾移植术后1个月内3种常见的导致尿量突然减少的并发症的临床指标,建立了Bayes判别分析模型,有助于这3种并发症的早期鉴别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移植物排斥 急性肾小管坏死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Bayes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诊疗技术规范(2019版) 被引量:27
17
作者 石炳毅 +1 位作者 陈莉萍 李宁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21-525,共5页
为了进一步规范肾移植术后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的诊断与治疗,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学专家从DGF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诊断、预防、治疗、预后等方面,制订本规范。
关键词 器官移植 移植 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 急性损伤(AKI) 缺血-再灌注损伤(IRI) 血清肌酐(Scr) 急性肾小管坏死(AT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尿白介素-18及肾损伤因子-1的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会苗 李绍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3期3751-3754,共4页
目的检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尿白介素-18(IL-18)和肾损伤因子-1(KIM-1)水平,探讨其在PNS合并急性肾衰竭(ARF)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74例PNS患者根据病理诊断分为4组:微小病变(MCD)组33例、膜性肾病(MN)组27例、局灶节段肾小球硬... 目的检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尿白介素-18(IL-18)和肾损伤因子-1(KIM-1)水平,探讨其在PNS合并急性肾衰竭(ARF)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74例PNS患者根据病理诊断分为4组:微小病变(MCD)组33例、膜性肾病(MN)组27例、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FSGS)组6例、系膜增生(MsPGN)组8例,另选取15例尿检正常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尿IL-18及KIM-1水平,分析其与PNS病理类型、肾小管间质病理改变及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 (1)MCD、MN、FSGS、MsPGN组及对照组的尿IL-18水平分别为(59.3±18.9)、(54.0±13.9)、(61.2±22.1)、(58.3±12.5)、(21.0±15.6)pg/ml,4组PNS患者的尿IL-1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4组PNS患者及对照者的尿KIM-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MCD合并急性肾小管坏死(ATN)组尿IL-18〔(75.0±9.5)pg/ml〕和KIM-1〔(7.6±1.0)ng/ml〕水平明显高于MCD不合并ATN组〔分别为(46.9±14.0)pg/ml和(4.9±1.0)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尿IL-18和KIM-1的升高早于血肌酐升高和尿渗透压降低。(3)尿IL-18和KIM-1与尿β2-微球蛋白(β2-MG)、血肌酐、尿素氮和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程度呈正相关(P<0.05),与尿渗透压呈负相关(P<0.05);结论尿IL-18和尿KIM-1均可以作为反映急性肾小管损伤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病综合征 小管坏死 急性 白细胞介素18 损伤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肾综合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兴田 蔡中起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47-148,共2页
关键词 综合征 肝硬化腹水 急性肾小管坏死 急性衰竭 HRS 肝病患者 病理损害 脏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穿刺活组织检查分类应用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哈力努尔·沙德克江 董瑾 +1 位作者 吴雄飞 朱杰夫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12-618,共7页
移植肾活组织检查(活检)依然是诊断移植术后肾功能异常的“金标准”。肾移植术后穿刺活检依据患者肾功能分为指示性活检及程序性活检。指示性活检主要用于诊断肾移植并发症、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并指导后续治疗;程序性活检主要用于定期监... 移植肾活组织检查(活检)依然是诊断移植术后肾功能异常的“金标准”。肾移植术后穿刺活检依据患者肾功能分为指示性活检及程序性活检。指示性活检主要用于诊断肾移植并发症、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并指导后续治疗;程序性活检主要用于定期监测肾移植受者移植肾功能,以排除亚临床排斥反应等并发症。因患者意愿等原因,程序性活检在我国未能广泛应用,指示性活检是现今主要的活检方式。目前指示性活检穿刺指征、程序性活检穿刺时机及必要性仍存在争议。本文对肾移植术后穿刺活检分类、基于活检的组织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协助临床进行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明确诊断和针对性治疗,进一步提高移植肾和受者的良好存活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指示性活检 程序性活检 移植物功能恢复延迟 急性排斥反应 供者特异性抗体 急性肾小管坏死 亚临床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