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8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治疗脓毒症性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试验结局指标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5
1
作者 谢丽莹 麦彤 +2 位作者 周耿标 赖芳 韩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7期3418-3427,共10页
背景中医药治疗脓毒症性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确切,但大多数已发表的临床试验设计中缺乏标准、统一的结局指标,造成同类研究结果难以合并、对比,无法产生高质量的循证证据指导临床决策。目的分析2017—2022... 背景中医药治疗脓毒症性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确切,但大多数已发表的临床试验设计中缺乏标准、统一的结局指标,造成同类研究结果难以合并、对比,无法产生高质量的循证证据指导临床决策。目的分析2017—2022年中医药治疗脓毒症性ALI/ARDS临床试验结局指标的使用情况。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有关脓毒症性ALI或ARDS的随机对照试验,其中干预组措施为中医药联合其他药物或常规治疗方案,对照组不做限制。采用Cochrane研发的ROB.2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并总结结局指标分类情况。结果经筛选后纳入39篇文献,其中文献偏倚风险评估为低风险1篇(2.56%),高风险3篇(7.69%),可能存在风险35篇(89.74%)。5篇(12.82%)文献结局指标报告质量评分≥5分,为结局指标报告完整。共报告106种结局指标,累计使用443次,包括理化检测(55种,51.89%)、中医症状/证候(2种,1.89%)、症状/体征(13种,12.26%)、远期预后(19种,17.92%)、生活质量(7种,6.60%)、安全性事件(8种,7.55%)和经济学评估(2种,1.89%)。使用率>50%的结局指标有4个,分别是氧合指数(82.05%)、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58.97%)、机械通气时间(51.28%)和白介素6(51.28%)。21篇文献使用有效率和/或中医证候疗效的复合结局指标,包括总有效率12次,中医证候积分8次和中医症状疗效6次。由于各结局指标差异较大,对106种指标进行合并和依次归类,最终总结出3个大类,分别为:整体评价指标(36种,33.96%)、共性指标(36种,33.96%)及不同关注重点指标(34种,32.08%)。结论目前中医药治疗脓毒症性ALI/ARDS临床试验结局指标的选择尚不规范,主要表现为主次结局指标区分不明确、复合结局指标标准不统一、轻视终点指标、缺少随访数据和中医特色指标等。未来应构建脓毒症性ALI/ARDS的中医药核心结局指标集,推动中医药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损伤 呼吸窘迫综合征 中医药疗法 随机对照试验 结局指标 核心结局指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酗酒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被引量:1
2
作者 宋宁 丛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279-2283,共5页
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chronic alcohol abuse is associated with excessiv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critically sick patients, and i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non-cardiac diseases to develop acute lung i... 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chronic alcohol abuse is associated with excessiv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critically sick patients, and i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non-cardiac diseases to develop acute lung injury/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LI/ARDS). Chronic alcohol abuse damages pulmonary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and alveolar epithelial cells through a variety of mechanisms, which results in increase of the alveolar-capillary permeability and extra vascular lung water level. Clinician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is phenomenon and further studies should be explored to identify the mechanisms involved in the predisposition to ALI/ARDS. Application of angiotensin receptor antagonist, recombinant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glutathione precursors and zinc supplementation may be useful to prevent and treat the patient who is a chronic alcohol abuser and at high risk of suffering from ALI/AR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酗酒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性血液净化在小儿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张英谦 郝京霞 +4 位作者 黄波 杨娟 朱孟沙 李丽景 张贵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0期3476-3480,共5页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小儿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2年6月收住我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的低氧血症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氧合指数(PaO2/FiO2)分为ALI...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小儿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2年6月收住我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的低氧血症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氧合指数(PaO2/FiO2)分为ALI组30例和ARDS组30例,进一步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1组(常规综合治疗ALI组)15例,试验1组(CBP治疗ALI组)15例;对照2组(常规综合治疗ARDS组)15例,试验2组(CBP治疗ARDS组)15例。记录各组不同时间点(0 h、24 h、48 h)的PaO2/FiO2、静态肺顺应性、呼吸道阻力,抽取静脉血检测肝肾功能、心肌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血乳酸水平,同时记录患儿的呼吸机撤离时间、低氧纠正时间,计算病死率。结果试验1组患儿48 h静态肺顺应性较对照1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1组患儿静态肺顺应性48 h时较0 h、24 h时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2组与试验2组患儿0 h、24 h、48 h PaO2/FiO2、静态肺顺应性、气道阻力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2组和试验2组患儿不同时间点PaO2/FiO2、静态肺顺应性、气道阻力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1组与试验1组患儿24 h、48 h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1组患儿AST 24 h、48 h与0 h,BUN 48 h与0 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1组患儿ALT 24 h、48 h与0 h,血肌酐(Scr)24 h、48 h与0 h,BUN 24 h、48 h与0 h,AST 24 h、48 h与0 h,CRP 48 h与0 h、24 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2组与试验2组患儿48 h AS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2组患儿CRP 24 h与0 h、48 h与0 h、48 h与24 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2组患儿AST 24 h与0 h、48 h与0 h、48 h与24 h,TNF-α48 h与0 h、24h,CRP 24 h与0 h、48 h与0 h、48 h与24 h,血乳酸48 h与0 h、24 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LI组与ARDS组呼吸机撤离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低氧纠正时间和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BP可通过降低炎性递质水平,调整脏器功能,改善呼吸力学及肺顺应性,缩短撤机时间,且病情早期实施CBP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血液净化 急性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束化方案治疗急性脑损伤合并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恒 王军 +1 位作者 仇波 王运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17-320,共4页
目的评价集束化方案治疗急性脑损伤(ABI)合并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83例ABI合并ALI/ARDS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41)和对照组(n=42),对照组采用常规集束化方案,实验组采用强化集束化方案。检... 目的评价集束化方案治疗急性脑损伤(ABI)合并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83例ABI合并ALI/ARDS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41)和对照组(n=42),对照组采用常规集束化方案,实验组采用强化集束化方案。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评价2种方案治疗ABI合并ALI/ARD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Sp O2、PO2/Fi O2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PO2/Fi O2改善更早、更明显,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28 d病死率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集束化方案治疗ABI合并ALI/ARDS有效;与常规方案相比,强化方案能显著改善氧合,缩短机械通气、入住ICU及总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损伤 急性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集束化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洲大蠊提取物对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宏伟 魏立友 +2 位作者 张振宇 刘淑正 张静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3期3878-3879,共2页
目的探讨美洲大蠊提取物对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月我院中心ICU住院的严重创伤后ALI/ARDS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 目的探讨美洲大蠊提取物对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月我院中心ICU住院的严重创伤后ALI/ARDS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积极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于入院当天给予美洲大蠊提取物康复新液预防应激性溃疡出血,经胃管注入,10 ml/次,3次/d,连用7 d。分别于给药前及给药第7天,测定胃液pH值,测定氧分压,计算氧合指数(PaO2/FiO2);同时记录两组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胃液pH值、PaO2/Fi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胃液pH值、PaO2/FiO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洲大蠊提取物可改善ALI/ARDS患者胃液pH值、PaO2/FiO2,对应激性溃疡出血有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损伤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应激性溃疡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 被引量:9
6
作者 叶伶 金美玲 +3 位作者 徐晓波 高磊 白春学 朱蕾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71-674,680,共5页
目的观察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lung injury/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LI/ARDS)患者血浆蛋白C(protein C,PC)活性的改变以及PC、凝血酶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和纤溶酶原活化剂抑制物-1(plasminogen a... 目的观察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lung injury/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LI/ARDS)患者血浆蛋白C(protein C,PC)活性的改变以及PC、凝血酶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和纤溶酶原活化剂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的抗原含量的改变,探讨ALI/ARDS对全身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分ALI/ARDS组(24例)和健康对照组(1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测定两组静脉血血浆PC、TM、PAI-1的抗原含量,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PC活性。对ALI/ARDS患者进行APACHEⅡ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评分。将ALI/ARDS患者依据脏器衰竭的数目和预后进行亚组分析。结果ALI/ARDS组PC活性和PC抗原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前者P<0.01,后者P<0.05);TM、PAI-1抗原含量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ALI/ARDS组血浆PC活性分别与APACHEⅡ评分和MODS评分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性(P<0.01);ALI/ARDS组PAI-1抗原含量与两评分均存在着正相关性(前者P<0.01,后者P<0.05)。ALI/ARDS组PC、TM的抗原含量与两评分均无显著相关性。单纯呼吸衰竭亚组血浆PC活性显著高于MODS亚组(P<0.01);两亚组间PC、TM、PAI-1的抗原含量均无统计学差异。存活亚组和病死亚组间血浆PC活性,PC、TM、PAI-1的抗原含量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ALI/ARDS患者存在着全身凝血纤溶系统的异常改变,即促凝血活性增加和纤溶活性降低;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凝血纤溶 蛋白C 凝血酶调节蛋白 纤溶酶原活化剂抑制物-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镇静对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液动力学及氧合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安生 李桂成 +2 位作者 阳帆 曾宾 王剑鸣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观察丙泊酚镇静对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行机械通气时血液动力学和肺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18例实施机械通气的ALI/ARDS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镇静诱导和维持用丙泊酚)和咪唑安定组(M组,镇静诱导和维持... 目的观察丙泊酚镇静对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行机械通气时血液动力学和肺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18例实施机械通气的ALI/ARDS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镇静诱导和维持用丙泊酚)和咪唑安定组(M组,镇静诱导和维持用咪唑安定)。根据Ramsay分级标准调整两组用药量。记录两组患者镇静诱导前即刻(T0)、镇静诱导后1h(T1)、5h(T2)、9h(T3)和12h(T4)血液动力学变化,同时采集上述各时点中心静脉血、股动脉血测定血气,计算肺内动静脉分流率(Qs/Qt)和氧合指数(OI)。结果(1)与T0时比较,T1~T4时两组患者MAP、HR下降(P<0.05);(2)与M组比较,T2~T4时P组Qs/Qt下降、OI升高(P<0.05)。结论丙泊酚镇静有利于改善机械通气时ALI/ARDS患者氧合,可为其病因治疗和肺损伤的修复赢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镇静 急性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氧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呼出气冷凝液和血清一氧化氮及内皮素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18
8
作者 顾言 陈建荣 邵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2234-2236,共3页
目的:研究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lung injury/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LI/ARDS)患者呼出气冷凝液(exhaled breath condensate,EBC)和血清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内皮素(endothelin-1,ET-1)改变与... 目的:研究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lung injury/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LI/ARDS)患者呼出气冷凝液(exhaled breath condensate,EBC)和血清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内皮素(endothelin-1,ET-1)改变与病情变化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研究组为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行机械通气的52例ALI/ARDS患者,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和病死组;健康对照组为3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Ecoscreen呼出气冷凝液收集器收集健康对照组和ALI/ARDS患者在住院第1天及第5天EBC标本。健康对照组和ALI/ARDS患者均同步抽取静脉血标本。以ELISA法测定EBC和血清中的NO、ET-1浓度。结果:(1)ALI/ARDS患者EBC和血清中NO及ET-1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2)ALI/ARDS患者治疗后EBC和血清中NO及ET-1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3)治疗后存活组EBC和血清中NO低于病死组(P均<0.05)。治疗后存活组血清中ET-1低于病死组(P<0.05)。结论:检测EBC及血清中NO和ET-1的水平的变化,可反映ALI/ARDS患者肺部存在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其水平的改变与病情变化相关,并可评估疾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呼出气冷凝液 一氧化氮 内皮素-1 ENDOTHELIN-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感染在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作用 被引量:8
9
作者 程晓明 张彦琦 钱桂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848-851,共4页
目的 探讨细菌感染在急性肺损伤 (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发病及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分析10年间发生ALI、ARDS的 60 4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①导致直接肺损伤的首要原因为肺部感染 ,导致间接肺损伤的首要原因为全身... 目的 探讨细菌感染在急性肺损伤 (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发病及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分析10年间发生ALI、ARDS的 60 4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①导致直接肺损伤的首要原因为肺部感染 ,导致间接肺损伤的首要原因为全身性感染 ;②在所分离的致病菌中 ,革兰阳性球菌 ( 5 0 .76%)和革兰阴性杆菌 ( 4 0 .15 %)基本相等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为第一和第二位致病菌 ;③随SIRS分级的提高 ,感染患者ALI和ARDS的发病率均显著增加 (P <0 .0 5 ) ;④随发生功能障碍器官数的增多 ,感染患者ALI的发病率显著增加 (P <0 .0 5 ) ,当发生 2个以上器官 (即 1个肺外器官 )功能障碍时 ,感染患者ARDS病死率显著增加 (P <0 .0 5 ) ;⑤在治疗原发病、氧疗及抗感染基础上的综合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P <0 .0 5 )。结论 感染是ALI和ARDS发病的主要诱因 ;机会致病菌是导致感染的主要细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感染 急性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素-1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被引量:9
10
作者 蔡闯 徐军 钟南山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95-597,共3页
关键词 内皮缩血管肽1 急性损伤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6
11
作者 吴健 李澎 《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3期302-304,共3页
目的评价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国际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方法对乌司他丁治疗ALI/ARDS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系统评价。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 目的评价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国际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方法对乌司他丁治疗ALI/ARDS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系统评价。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纳入乌司他丁与常规治疗措施相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统计学处理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 an 4.2.10软件。结果共纳入9个RCT,536例患者。乌司他丁加常规治疗(A组)与常规治疗(B组)比较:5个试验的M eta分析结果显示,A组死亡率(20.55%,30/146)低于B组(46.85%,67/143),差异有极显著性[OR 0.24,95%C I(0.14,0.42),P<0.01]。8个试验的M eta分析结果显示,A组氧合指数改善情况优于B组,差异有极显著性[SMD 3.04,95%C I(1.66,4.43),P<0.01]。且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的记录。结论研究所纳入试验的方法学质量均较低,虽显示乌司他丁在改善ALI/ARDS近期临床疗效指标方面优于常规治疗,但因临床试验和病例数太少,且无评价远期疗效的试验,尚不能对其疗效得出可靠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损伤 急性 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剑珲 曾其毅 +2 位作者 陶建平 杨镒宇 洪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321-322,共2页
目的:了解小儿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肺功能的变化。方法:20例符合ALI/ARDS诊断标准的机械通气病人作为肺损伤组(ALI组),同期机械通气而无肺损伤病人20例作为对照组(NALI组)。入选同时记录病人的临床资料及呼吸机参... 目的:了解小儿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肺功能的变化。方法:20例符合ALI/ARDS诊断标准的机械通气病人作为肺损伤组(ALI组),同期机械通气而无肺损伤病人20例作为对照组(NALI组)。入选同时记录病人的临床资料及呼吸机参数、血气指标。结果:本研究40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病人中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10例(25.0%),其中ALI组7例(7/40,占病人的17.5%),NALI组3例(3/40,占病人的7.5%),本组病人死亡7例(占17.5%),其中ALI组死亡5例(占12.5%),NALI组死亡2例(占5.0%),所有死亡病例均并发MODS。ALI组肺顺应性(Cst)、氧合指数(PaO2/FiO2)与NALI组比较明显降低,而肺内分流(Qs/Qt)明显高于NALI组(P<0.01)。发生ALI的病人机械通气参数吸气峰压(PIP)、平均气道压(Pmean)、呼气末正压(PEEP)明显增高,与NALI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小儿SIRS/MODS早期监测肺功能的改变,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ALI,阻止MODS的发生、进展,对降低危重儿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疾病 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MGB1在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高峰 徐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93-1196,共4页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gury,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ICU内危及患者生命的临床综合征。目前ARDS的病死率仍居高不下(>40%)[1]。其治疗和早期运用生物学标记诊断仍是重症医学领域的...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gury,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ICU内危及患者生命的临床综合征。目前ARDS的病死率仍居高不下(>40%)[1]。其治疗和早期运用生物学标记诊断仍是重症医学领域的重大难题。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是一种新近发现的重要的晚期炎性介质,与脓毒症、恶性肿瘤、免疫性疾病等许多疾病相关。HMGB1作为一种警报素,其浓度的高低可以反映机体炎症及组织损伤的严重程度,并与疾病的预后密切相关。HMGB1可能会为阻断炎症通路的级联反应提供新的治疗靶点。本文就HMGB1在ALI/ARDS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损伤 细胞因子 警报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PV1:一个治疗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靶点 被引量:3
14
作者 唐婧 肖继 王德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88-990,共3页
急性肺损伤(acutelunginjury,ALI)在临床上以顽固性低氧血症、弥漫性肺浸润和肺微血管通透性增高引起的肺水肿为主要表现,
关键词 急性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靶点 血管通透性增高 治疗 低氧血症 主要表现 顽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邱伟 夏旭翔 +1 位作者 章俊鹏 胡旭焘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91-497,共7页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LI/ARDS)是肝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可延长受者术后重症监护室入住时间,影响肝移植手术疗效,病情严重可致受者死亡,临床中引起了肝移植外科医师的高度重视。肝移植术后ALI/ARDS可由肺源性因素(例如机械...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LI/ARDS)是肝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可延长受者术后重症监护室入住时间,影响肝移植手术疗效,病情严重可致受者死亡,临床中引起了肝移植外科医师的高度重视。肝移植术后ALI/ARDS可由肺源性因素(例如机械通气相关肺损伤、肺部感染、误吸等)直接导致,也可由非肺源性因素(例如肺部以外的严重感染、输血、缺血-再灌注损伤等)间接导致。本文对肝移植术后ALI/ARDS的诊断标准及发生情况、发生机制、危险因素、实验室及临床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方法等进行综述,加深对肝移植围手术期ALI/ARDS的理解与认知,以期为肝移植术后ALI/ARDS的诊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急性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缺血-再灌注损伤 输血相关性急性损伤 炎症标志物 保护性通气策略 体外膜氧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潮气量通气对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高风险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2
16
作者 王亿胜 李宏云 +2 位作者 冯永海 秦超 刘培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93-397,共5页
目的:探讨小潮气量通气对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LI/ARDS)高风险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 RICU)住院的ALI/ARDS 高风险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将患... 目的:探讨小潮气量通气对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LI/ARDS)高风险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 RICU)住院的ALI/ARDS 高风险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成两组,小潮气量组(VT 6~8 mL/kg)36例,常规潮气量组(VT 10~12 mL/kg)32例。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即刻、通气后48 h、96 h的血气分析结果,静脉血清、肺泡灌洗液中TNF-α、IL-6水平,以及机械通气治疗后ALI/ARDS发病率、机械通气时间、住RICU时间、住院时间、总死亡率。结果:①与机械通气即刻相比,两组患者静脉血清中TNF-α、IL-6水平逐渐下降,肺泡灌洗液中TNF-α、IL-6水平至通气96 h出现显著下降,小潮气量组炎性介质降幅较常规潮气量组更显著(P<0.05)。②与常规潮气量组相比,小潮气量组ALI/ARDS发病率、机械通气时间、住RICU时间、住院时间、总死亡率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机械通气可能会诱导ALI/ARDS高风险患者ALI/ARDS的发病,但对必须采取机械通气方式治疗的ALI/ARDS高风险患者,小潮气量通气较常规潮气量通气疗效更为显著、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高风险 机械通气 小潮气量 炎症反应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抗ICAM-1的载伊马替尼和液态氟碳脂质体对内毒素诱导的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模型小鼠的治疗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胡聪 李攀 +1 位作者 王志刚 江德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1357-1363,共7页
目的探讨靶向抗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的载伊马替尼(imatinib mesylate,IM)和液态氟碳(liquid fluorocarbon,LF)脂质体对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 目的探讨靶向抗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的载伊马替尼(imatinib mesylate,IM)和液态氟碳(liquid fluorocarbon,LF)脂质体对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lung injury/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LI/ARDS)模型小鼠的治疗效果。方法用旋转蒸发法制备靶向抗ICAM-1的载伊马替尼和液态氟碳脂质体,用马尔文粒径仪器检测其粒径,透射电镜下观察脂质体内部载药情况。光镜下观察其形态,置于37.5℃恒温加热板上观察其相变情况。体外模拟体内药物释放环境,观察脂质体内包载的伊马替尼药物的释放。6~8周大小30只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LPS造模组,靶向抗ICAM-1脂质体治疗组,每组10只。治疗结束1 d后观察肺石蜡切片HE染色和肺石蜡切片免疫荧光ICAM-1的分布情况,肺组织提取mRNA,用qRT-PCR检测IL-6,IL-8,IL-10,TNF-α表达情况,同时对比肺的病理切片,小鼠肺湿干重比和小鼠肺泡液体清除率。靶向抗ICAM-1脂质体和非靶向脂质体分别尾静脉注射入ALI/ARDS小鼠体内,各个器官做冰冻切片,共聚焦激光显微镜下观察两组脂质体在小鼠体内各个器官的分布。结果成功制备靶向抗ICAM-1的载伊马替尼和液态氟碳脂质体,其粒径为(320.8±58.7)nm,透射电镜下观察其内部成功包载药物,光镜下看到脂质体大小均匀,在37.5℃恒温板发生相变形成微泡。12 h脂质体药物释放达到高峰,绘出脂质体药物的释放曲线。与对照组相比,LPS造模组有典型的ALI/ARDS病理特征,肺损伤明显,病理切片评分增加(P<0.01),炎症因子IL-6,IL-8,TNF-α增加(P<0.01),IL-10减少(P<0.05)。湿干重比(W/D)增高(P<0.01),而小鼠肺泡液体清除率(alveolar fluid clearance,AFC)明显减弱(P<0.01)。靶向抗ICAM-1脂质体治疗组肺损伤减缓,病理切片评分下降(P<0.05),炎症因子IL-6,IL-8,TNF-α减少(P<0.05),IL-10增加(P<0.05)。肺湿干重比下降(P<0.05),而小鼠肺泡液体清除率好转(P<0.05)。结论靶向抗ICAM-1载伊马替尼和液态氟碳脂质体对LPS诱导的小鼠ALI/ARDS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伊马替尼 脂质体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式识别受体PRRs在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8
作者 刁一芮 丁奇 史渊源(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7-233,共7页
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继发于肺内或全身的炎症反应过程,它由肺泡损伤导致并形成炎症性非心源性的肺水肿。模式识别受体(PRRs)参与先天免疫系统的激活,PRRs可以启动炎症信号级联反应,并释放促炎细胞因子。本综述对... 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继发于肺内或全身的炎症反应过程,它由肺泡损伤导致并形成炎症性非心源性的肺水肿。模式识别受体(PRRs)参与先天免疫系统的激活,PRRs可以启动炎症信号级联反应,并释放促炎细胞因子。本综述对PRRs所包括的跨膜受体TLRs、胞质受体RLRs和NLRs以及下游炎症通路NF-κB、IRF、MAPK、NETs、RAGE和Nrf2信号通路及自噬进行总结,以阐述模式识别受体PRRs在ALI/ARD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模式识别受体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危险因素的系统评价
19
作者 王晓雨 冯贞贞 +2 位作者 王军 郭小川 李建生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527-1537,共11页
背景急性肾损伤(AKI)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显著增加了ARDS患者的死亡率。目前临床对于ARDS并发AKI的认识及有效防治措施尚不足,探索可能的预测因子对于早期评估并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以降低ARDS患者AKI的发生... 背景急性肾损伤(AKI)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显著增加了ARDS患者的死亡率。目前临床对于ARDS并发AKI的认识及有效防治措施尚不足,探索可能的预测因子对于早期评估并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以降低ARDS患者AKI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目的系统评价ARDS患者并发AKI的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网(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 Med)数据库中ARDS患者并发AKI危险因素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3年12月。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包含616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长(OR=1.02,95%CI=1.00~1.03,P=0.007)、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较高(OR=1.17,95%CI=1.05~1.30,P=0.004),合并糖尿病(OR=1.40,95%CI=1.09~1.80,P=0.008)、高血压(OR=1.56,95%CI=1.26~1.93,P<0.001)、心房颤动(OR=1.76,95%CI=1.09~2.85,P=0.020)、慢性肾病(OR=10.31,95%CI=3.30~32.19,P<0.001),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OR=1.02,95%CI=1.00~1.05,P=0.030)、血管生成素2(Ang-2)(OR=1.84,95%CI=1.73~1.95,P<0.001)水平升高,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40 U/L(OR=2.27,95%CI=1.56~3.31,P<0.001),动脉血p H值降低(OR=0.83,95%CI=0.75~0.92,P=0.0006)、肾小球滤过率(GFR)降低(OR=0.92,95%CI=0.86~0.99,P=0.020),机械通气(OR=2.53,95%CI=1.96~3.26,P<0.001)、体外膜肺氧合(ECMO)(OR=1.81,95%CI=1.43~2.28,P<0.001)治疗是ARDS患者并发AKI的危险因素。而性别(OR=1.17,95%CI=0.82~1.67,P=0.390)、BMI(OR=1.27,95%CI=0.77~2.09,P=0.350)、肥胖(OR=5.88,95%CI=0.51~68.28,P=0.160)、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OR=1.20,95%CI=0.99~1.46,P=0.060)、心力衰竭(OR=4.49,95%CI=0.58~34.70,P=0.150)、意识障碍(OR=1.83,95%CI=0.88~3.84,P=0.110)、胸腔积液(OR=1.16,95%CI=0.81~1.65,P=0.410)、氧合指数(OR=4.30,95%CI=0.69~26.77,P=0.120)、降钙素原(OR=1.08,95%CI=0.95~1.23,P=0.230)、白细胞计数(OR=1.56,95%CI=0.51~4.80,P=0.440)、血浆白蛋白(OR=1.07,95%CI=0.97~1.17,P=0.170)与ARDS患者并发AKI不相关。结论ARDS患者并发AKI的危险因素涉及多个方面,包括一般因素(年龄增长)、整体评估(SOFA评分高)、疾病因素(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心房颤动、慢性肾病)、实验室指标(NLR、Ang-2水平升高,AST>40 U/L,动脉血p H值、GFR降低)以及治疗方面(机械通气、ECMO)。受纳入研究数量及质量局限,本结论仍需未来更多高质量研究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损伤 危险因素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肺化瘀通腑方治疗时机对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研究
20
作者 王德祥 原佳雯 +3 位作者 陆沁云 杭宇豪 鲁俊 程璐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500-1505,共6页
背景 根据中医藏象学说中“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前期研究发现自拟中药清肺化瘀通腑方对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具有积极治疗作用,但目前关于清肺化瘀通腑方治疗时机对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的研究较少。目... 背景 根据中医藏象学说中“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前期研究发现自拟中药清肺化瘀通腑方对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具有积极治疗作用,但目前关于清肺化瘀通腑方治疗时机对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的研究较少。目的 探索中药方剂清肺化瘀通腑方治疗脓毒症相关ARDS的最佳切入时机及其对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择2021—2023年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诊断为脓毒症相关ARDS且治疗过程中联合中药汤剂清肺化瘀通腑方治疗的208例患者。按照中药首次使用时间,确诊脓毒症相关ARDS 48 h内(包括48 h)开始服用清肺化瘀通腑方患者为早期干预组;48 h后开始服用清肺化瘀通腑方患者为晚期干预组。最终早期干预组109例,晚期干预组85例,失访患者1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 早期干预组28 d全因病死率为13.8%,低于晚期干预组的29.4%(P=0.001 4),且晚期干预组死亡风险为早期干预组的2.11倍(HR=2.11,95%CI=1.13~3.91,P=0.019)。早期干预组机械通气天数为12(8,23)d,少于晚期干预组的27(13,35)d(P=0.035)。两组组内比较,治疗后氧合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01),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下降(P<0.05)。两组治疗后早期干预组氧合指数均数为(319.87±95.32),高于晚期干预组的(259.55±99.72)(P<0.001)。两组治疗后早期干预组C反应蛋白为19.39(8.16,44.47) mg/L,低于晚期干预组的38.01(17.53,86.05) mg/L(P<0.001)。两组治疗后早期干预组降钙素原为0.175(0.089,0.750) ng/mL,低于晚期干预组的0.460(0.143,1.850) ng/mL(P=0.004)。结论 早期(确诊后48 h内)合理给予中药清肺化淤通腑治疗脓毒症相关ARDS可减少患者28 d全因病死率及机械通气天数,改善患者氧合指数,减轻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化瘀通腑方 治疗时机 预后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