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导管接触碎栓、溶栓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的疗效
1
作者 陈海波 万云云 +3 位作者 管清龙 王开东 刘成龙 李同飞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7-310,共4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接触溶栓(CDT)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15例急性肺栓塞的患者行肺动脉造影术,明确血栓部位后通过旋转猪尾巴导管碎栓和局部灌注溶栓药物尿激酶来开通肺动脉。比较患者CDT前后... 目的探讨经导管接触溶栓(CDT)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15例急性肺栓塞的患者行肺动脉造影术,明确血栓部位后通过旋转猪尾巴导管碎栓和局部灌注溶栓药物尿激酶来开通肺动脉。比较患者CDT前后的临床症状、血氧饱和度、肺动脉压力、BNP、D-二聚体、RV/LV横径比值。通过PESI评分评价肺栓塞严重程度,PESI分级3和PESI分级4属于中危组,PESI分级5属于高危组。结果术后症状即刻缓解210例,完全开通200例,部分开通15例。术前肺动脉压、血氧饱和度、BNP、D-二聚体、RV/LV横径比值分别为(46.24±5.32)mmHg、(90.36±3.23)%、(8000.12±750.56)pg/mL、(7.5±2.3)mg/L、1.63±0.22;术后1周分别为(26.12±3.36)mmHg、(98.74±2.12)%、(240.35±33.52)pg/mL、(1.75±0.36)mg/L、1.11±0.13,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术前有咯血、休克及晕厥症状,在CDT术后1周均消失,而呼吸困难、胸痛及心悸症状和各项体征在CDT术后均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PESI分级的患者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严重心律失常、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行肺动脉增强CT检查肺动脉主干显影良好,无血栓充盈缺损影。结论CDT治疗急性肺栓塞时能够及时快速开通阻塞的肺动脉,恢复肺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纠正低氧血症,是一种安全、有效、快速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碎栓 经导管溶栓 急性肺动脉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A引导下介入综合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吾尔凯西·阿尔肯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351-353,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肺动脉栓塞(APE)患者基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引导,实施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并且分析有效率。方法:开展回顾性分析研究,病例纳入时间为2022年5月至2024年6月,研究主体是在我院就诊的APE患者(70例),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 目的:探讨急性肺动脉栓塞(APE)患者基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引导,实施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并且分析有效率。方法:开展回顾性分析研究,病例纳入时间为2022年5月至2024年6月,研究主体是在我院就诊的APE患者(70例),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进行组别的划分,即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对应DSA引导下介入综合治疗和外周静脉系统溶栓治疗,收集治疗数据比较分析。结果:组间数据比较,研究组临床指标、治疗有效性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SA引导下介入综合治疗为APE的治疗提供可行方案,凸显恢复肺动脉血流的优势,有效性和安全性能够得到保障,在临床上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动脉栓塞 介入综合治疗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电图对急性肺动脉栓塞和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鉴别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5
3
作者 周林海 梁碧荣 +5 位作者 张怀勤 黄伟剑 林捷 计光 胡建琼 虞晓武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8-62,共5页
目的研究标准12导联心电图区分急性肺动脉栓塞(APE)和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间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和心内科收治的126例患者资料,其中42例确诊为APE(APE组),平均... 目的研究标准12导联心电图区分急性肺动脉栓塞(APE)和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间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和心内科收治的126例患者资料,其中42例确诊为APE(APE组),平均年龄(61±12)岁;84例确诊为NSTEMI(NSTEMI组),平均年龄(72±15)岁。所有患者资料完整、真实,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分布上具有可比性。分析两组患者标准12导联心电图变化,寻找可用于区分两组的指标。结果 APE和NSTEMI两组仅有部分患者心电图表现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11.9%和14.3%),SⅠQⅢTⅢ或SⅠSⅡSⅢ模式(26.2%和15.5%)。Ⅱ、Ⅲ、aVF合并Ⅴ1~Ⅴ3导联T波倒置是APE的重要预测因子[OR(95%CI)值为1.32(1.15,1.69)],预测APE特异性为88%,阳性预测值为82%。Ⅴ5~Ⅴ6导联T波倒置合并ST段压低是NSTEMI的重要预测因子[OR(95%CI)值为1.85(1.14,3.01)],特异性为89%,阳性预测值为50%。结论心电图的RBBB、SⅠQⅢTⅢ或SⅠSⅡSⅢ模式不能对鉴别APE和NSTEMI提供帮助;而Ⅱ、Ⅲ、aVF合并Ⅴ1~Ⅴ3导联T波倒置应高度怀疑APE的可能,Ⅴ5~Ⅴ6导联T波倒置合并ST段压低应考虑NSTEMI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急性肺动脉栓塞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8
4
作者 孙岩 刘洋 +4 位作者 何玉祥 张精勇 袁海 孔祥骞 金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5期396-398,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介入治疗效果。方法 2009年10月~2011年5月对19例急性肺动脉栓塞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肺动脉造影,导管碎栓、抽栓、溶栓治疗,其中12例术中应用球囊辅助碎栓,术后处理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调整凝血酶原... 目的探讨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介入治疗效果。方法 2009年10月~2011年5月对19例急性肺动脉栓塞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肺动脉造影,导管碎栓、抽栓、溶栓治疗,其中12例术中应用球囊辅助碎栓,术后处理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调整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率在2~3。结果术中即刻造影显示8例主干完全开通,11例部分开通。术中16例肺动脉压下降至16~37 mm Hg,3例肺动脉压升高至39~62 mm Hg,考虑末梢血管痉挛所致。基本治愈8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3例。19例随访2~26个月,平均18个月,未见复发。结论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介入治疗可以迅速恢复肺灌流量且相对于外科手术微创、简单,与全身静脉溶栓比较更迅速、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动脉栓塞 溶栓治疗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多普勒超声评价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右室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建华 尹洪宁 +5 位作者 袁雅东 郭平珍 周存河 刘兰燕 邢恒国 李路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2期1676-1678,共3页
目的 探讨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 (TDI)评价急性肺动脉栓塞 (PE)患者右室功能的价值。方法 应用TDI观察13例应用螺旋CT诊断的急性PE患者治疗前后右室功能参数的改变 ,并分析TDI参数与肺动脉栓塞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急性PE患者治疗后... 目的 探讨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 (TDI)评价急性肺动脉栓塞 (PE)患者右室功能的价值。方法 应用TDI观察13例应用螺旋CT诊断的急性PE患者治疗前后右室功能参数的改变 ,并分析TDI参数与肺动脉栓塞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急性PE患者治疗后右室侧壁基底段VE较治疗前显著增高 ( 10 .2 7± 3 .83 )cm/svs ( 13 .48± 3 .82 )cm/s ,P <0 .0 5 ,VA显著降低 ( 2 3 .16± 6.89)cm/svs ( 17.88± 3 .79)cm/s ,P <0 .0 5 ,右室侧壁各节段VE/VA增高显著 ;右室侧壁基底段VE/VA与螺旋CT肺动脉阻塞指数之间显著相关 (r =-0 .45 9,P <0 .0 5 )。结论 TDI参数对急性PE患者病变程度及疗效判定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多普勒成像 右心室功能 急性肺动脉栓塞 超声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血管造影在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德新 白荣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98-898,共1页
关键词 急性肺动脉栓塞 螺旋CT血管造影 诊断 CT表现 临床资料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肺动脉栓塞心电图多指标关联时变模式研究
7
作者 尹春琳 魏嘉平 汪家瑞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7-139,共3页
目的:研究急性肺动脉栓塞(APE)的临床心电图动态演化规律,阐明其多样性表现的机制。方法:收集42个APE病例的心电图系列,每一例按记录时间顺序对7个特征性指标(心率,SⅠ、QⅢ、TⅢ、TV1,、STV、RV1或r'V1波)采样。分析该7个特征指标... 目的:研究急性肺动脉栓塞(APE)的临床心电图动态演化规律,阐明其多样性表现的机制。方法:收集42个APE病例的心电图系列,每一例按记录时间顺序对7个特征性指标(心率,SⅠ、QⅢ、TⅢ、TV1,、STV、RV1或r'V1波)采样。分析该7个特征指标的时变特征,并总结归纳出APE心电图的多指标关联时变模式。结果:该时变理论模式表明,典型APE患者心电图随病程的动态变化,以TV1波倒置达峰时间为界,可化分为3个阶段。发病至TV1波倒置达峰前为第一阶段,TV1波倒置逐渐加深,表现为下降线,其它各指标在该阶段即已迅速完成上升或下降的演变而进入快速回复期,其时变模式曲线呈"反S"型或"S"型;第二阶段即为TV1波倒置达峰阶段,其时间大概处于TVI波总演变时间的前1/3处;自TVI波倒置达峰后至回复发病前水平为第三阶段。结论:临床APE心电图表现之多样性,是不同阶段各指标的联合表现特征和形式多样性的反映。该时变模式曲线可应用于临床判断疾病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动脉栓塞 心电图 多指标关联 时变模式 T波群 QRS波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肺动脉栓塞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浓度变化的实验研究
8
作者 李晓光 刘雅君 +1 位作者 王东民 艾银红 《中国心血管杂志》 1999年第3期135-136,共2页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探讨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在急性肺动脉栓塞(PE)的变化.方法 实验模拟自然发生的血栓流入肺循环的过程,采用家兔自体血栓注入右心房的方法建立肺动脉栓塞(PE)的动物实验模型.用控制血栓注入的数量和速度的方式...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探讨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在急性肺动脉栓塞(PE)的变化.方法 实验模拟自然发生的血栓流入肺循环的过程,采用家兔自体血栓注入右心房的方法建立肺动脉栓塞(PE)的动物实验模型.用控制血栓注入的数量和速度的方式,分别模拟出临床急性肺心病型和猝死型,并观察了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浓度的变化.结果 栓塞血栓的数量、速度决定(PE)的临床类型;内皮素在兔肺动脉栓塞后8小时明显增加(P<0.05),一氧化氮在兔肺动脉栓塞后2小时、4小时明显增加(P<0.05).结论 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变化表明其参与了PE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内皮素 急性肺动脉栓塞 血栓 一氧化氨 一氧化氮浓度 PE 实验研究 增加 目的 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肺动脉栓塞24例诊治体会
9
作者 宋金梅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12-813,共2页
关键词 急性肺动脉栓塞 诊断 血栓溶解疗法 抗凝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肺动脉栓塞28例的诊断体会 被引量:8
10
作者 杨如玺 杨秀枝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307-1308,共2页
关键词 急性肺动脉栓塞 多发性疾病 临床诊断率 人类健康 心肌梗死 恶性肿瘤 技术条件 诊断意识 临床资料 住院治疗 研究分析 栓塞 高血压 冠心病 发病率 病死率 漏诊率 误诊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外科手术后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与治疗
11
作者 殷仕宝 骆金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779-1780,共2页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E)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心肺血管病急症,20%发生于手术以后,占手术后死亡总数的15%。该病不经治疗病死率高,诊断明确并经治疗后,病死率明显下降。现将本院诊治肺动脉栓塞6例临床资料报告...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E)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心肺血管病急症,20%发生于手术以后,占手术后死亡总数的15%。该病不经治疗病死率高,诊断明确并经治疗后,病死率明显下降。现将本院诊治肺动脉栓塞6例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动脉栓塞 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21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侯波 朱先云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4年第2期146-147,共2页
目的 提高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1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情况。结果 急性肺动脉栓塞经尿激酶溶栓治疗后其有效率为 80 .9% ,无明显副作用。结论 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溶栓治疗是目前公认可降低死亡率和改... 目的 提高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1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情况。结果 急性肺动脉栓塞经尿激酶溶栓治疗后其有效率为 80 .9% ,无明显副作用。结论 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溶栓治疗是目前公认可降低死亡率和改善其预后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急性肺动脉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核素肺灌注显像与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方纬 马展鸿 +5 位作者 戴汝平 刘秀杰 程显声 柳志红 史蓉芳 何作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89-292,共4页
目的通过对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核素肺灌注显像与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EBCT)的对比分析,初步探讨两者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和规律,以及肺动脉血管阻塞与血流灌注变化之间的对应关系。方法2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24h内先后接受核素肺灌注显像... 目的通过对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核素肺灌注显像与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EBCT)的对比分析,初步探讨两者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和规律,以及肺动脉血管阻塞与血流灌注变化之间的对应关系。方法2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24h内先后接受核素肺灌注显像和EBCT肺血管增强造影。逐个肺段对比EBCT所显示的肺动脉阻塞与肺灌注显像所显示的肺血流灌注的情况。结果多数(81.7%)肺动脉完全闭塞型病变对应相应肺段的灌注完全缺失,血流灌注分布与非完全闭塞型病变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非完全闭塞型病变中,多级肺动脉病变对应灌注完全缺失的比例较高(60.0%),多级肺动脉病变与单级肺动脉病变相比,血流灌注亦有明显的差异(P<0.05)。而不同类型的非完全闭塞型病变所对应的血流灌注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不同形式的血管阻塞所造成的血流灌注变化的不同,是EBCT与肺灌注显像存在差别的主要原因之一,肺栓塞的血管阻塞和灌注受损是相互联系又有所不同的两个方面,肺灌注显像和EBCT结合应用能够使肺栓塞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更加全面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 肺灌注显像 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局部溶栓与静脉溶栓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季娜 黄伟 张中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8-140,共3页
目的 :研究经皮导管肺动脉局部溶栓和外周静脉给药溶栓两种溶栓方式在急性肺栓塞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急性肺栓塞 3 6例患者分别予经皮导管肺动脉局部溶栓 (局部溶栓组 )和经外周静脉给药溶栓 (静脉溶栓组 ) ,溶栓前和溶栓后 48小时测... 目的 :研究经皮导管肺动脉局部溶栓和外周静脉给药溶栓两种溶栓方式在急性肺栓塞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急性肺栓塞 3 6例患者分别予经皮导管肺动脉局部溶栓 (局部溶栓组 )和经外周静脉给药溶栓 (静脉溶栓组 ) ,溶栓前和溶栓后 48小时测动脉血气和肺血管造影。结果 :两组治疗后动脉氧分压 (PaO2 )均增加 ,肺泡动脉氧分压差 (AaDO2 )均降低 ,与治疗前相比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局部溶栓组PaO2 上升幅度高于静脉溶栓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局部溶栓组肺动脉造影血管阻塞改善率较静脉溶栓组高 ( 82 4%和 66 7% ) ,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溶栓治疗有效 ,局部溶栓与静脉溶栓效果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 肺动脉局部溶栓 外周静脉给药溶栓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肺动脉干栓塞的心电图特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桂芝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4-135,共2页
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率与漏诊率均较高[1]。未经治疗的APE病死率为30%,如能早期诊断和充分治疗,病死率可降低至2%~8%[2]。APE因栓子的大小、数量、栓塞的部位不同,对患者生命的威胁差... 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率与漏诊率均较高[1]。未经治疗的APE病死率为30%,如能早期诊断和充分治疗,病死率可降低至2%~8%[2]。APE因栓子的大小、数量、栓塞的部位不同,对患者生命的威胁差异很大,较小的栓子可能无任何临床症状,而较大的栓子可引起呼吸困难、紫绀、昏厥、猝死等。急性肺动脉干栓塞(central APE)是由于较大的栓子阻塞肺动脉,使肺循环压力骤然增大,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起病急、症状重,需要紧急处理。Central APE早期即有某些心电图改变,根据其心电图特点,结合病史有助于该类患者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 急性肺动脉栓塞 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电图正常的肺动脉栓塞诊治及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万云高 华琦 +2 位作者 秦俭 李永忠 李坤成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5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目的 探讨心电图ECG正常肺动脉栓塞(PE)病例的特点。方法 对1990-2004年确诊的我院 80 例急性肺动脉栓塞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0例中ECG正常者25 例,达 31.25%;心电图正常者在螺旋 CT(SCT)诊断组中所占比例(15/35, 42. 8...  目的 探讨心电图ECG正常肺动脉栓塞(PE)病例的特点。方法 对1990-2004年确诊的我院 80 例急性肺动脉栓塞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0例中ECG正常者25 例,达 31.25%;心电图正常者在螺旋 CT(SCT)诊断组中所占比例(15/35, 42. 86%)明显高于非 SCT 诊断组(10/45, 22. 22%,P< 0. 05)。右室内径增大在 ECG 正常组(21.1±2.6 mm)较异常组(26.5±5.8 mm)为轻(P<0.05)。在 SCT确诊组中,右室内径增大程度在 ECG正常组(21.8±2.2 mm)较异常组(28.1±6.3 mm)为轻(P<0.05)。全部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减低(62.5±13.6 mmHg), SCT确诊亚组动脉血氧分压减低程度在ECG正常组(67.1±13.7)较异常组(62.0±13.4 mmHg)为轻(P<0.05)。ECG正常组死亡率较异常组低(1/80 vs 12/80,P<0.05)。结论 心电图正常的 PE患者病情较轻、预后较好;SCT有助于发现心电图正常的PE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特点分析 动脉血氧分压 急性肺动脉栓塞 诊治 心电图ECG 回顾性分析 2004年 正常组 SCT 住院患者 CT诊断 正常者 室内径 异常 确诊 死亡率 病例 增大 P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联合西地那非治疗慢性重度肺动脉高压1例报告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波 缪京莉 闫丽红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2-42,共1页
关键词 重度肺动脉高压 溶栓治疗 西地那非 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 多巴胺 慢性 入院查体 呼吸困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从头训练模式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评估急性肺栓塞的价值 被引量:2
18
作者 郭润财 王蕾 +3 位作者 黄振国 席霖枫 张帅 刘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2979-2983,共5页
目的分析基于从头训练模式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模型[the deep learning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model trained from scratch,DL-CNN(fs)]的人工智能算法评估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acute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APE)的价值。... 目的分析基于从头训练模式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模型[the deep learning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model trained from scratch,DL-CNN(fs)]的人工智能算法评估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acute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APE)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14例可疑APE行CT肺动脉造影(CTPA)的住院患者,包括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137例,阴性77例。放射科医师根据CTPA图像判断有无APE,并计算Qanadli评分、Mastora评分和其他CTPA参数。采用DL-CNN(fs)训练网络模型自动检测栓子的分布及容积。评估DL-CNN(fs)模型测量血栓分布的价值,计算血栓负荷与Qanadli评分、Mastora评分和其他CTPA参数的相关性。结果DL-CNN(fs)测算的中心肺动脉栓子敏感度、特异度、感兴趣区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100%、16.8%、0.584(95%CI,0.508~0.661);DL-CNN(fs)测算的外周肺动脉栓子敏感度、特异度、AUC均较高(R1-R9,60.8%~95.2%,67.9%~87.1%,0.740~0.844;L1-L10,64.6%~93.4%,62.7%~83.1%,0.732~0.791)。DL-CNN(fs)测算的栓子体积与Qanadli score肺栓塞指数显著正相关(r=0.867,P<0.001),与Mastora score肺栓塞指数显著正相关(r=0.854,P<0.001),与右心室及左心室最大横径比、右心室及左心室最大面积比呈正相关(r=0.549,0.559,P<0.01)。结论DL-CNN(fs)模型检测外周肺动脉栓子具有较高的价值,对中心肺动脉栓子诊断特异度有待进一步提高。DL-CNN(fs)模型自动提供APE患者的栓子体积,可以一定程度反映栓塞程度及右心功能,能够辅助医生对于APE患者血栓负荷及危险分层的快速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 计算机断层成像肺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检测右心功能指标对急性肺栓塞不同治疗方法的评价 被引量:13
19
作者 国家'十五'攻关'肺栓塞规范化诊治方法的研究'课题组 吴雅峰 +2 位作者 王辰 张栋 杨媛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对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患者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前后右心功能检测意义,探讨血栓栓塞面积对治疗的影响。方法:502例急性FIE患者,根据血栓栓塞面积分为溶栓组224例,其中大面积FIE 54例和次大面积PTE170例,抗凝组27...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对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患者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前后右心功能检测意义,探讨血栓栓塞面积对治疗的影响。方法:502例急性FIE患者,根据血栓栓塞面积分为溶栓组224例,其中大面积FIE 54例和次大面积PTE170例,抗凝组278例为非大面积FIE者。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检测右心指标:右与左心室前后径比值(RVD/LVD)、右心室横径(RVTD)、右与左心室横径比值(RVTD/LNTD)、右与左心房横径比值(RATD/LATD)、右心房横径(RATD)、左心房横径(LATD)、右心室前壁厚度(RVAWT)、右心室壁运动幅度(RVAWM)、主肺动脉内径(PA)、三尖瓣反流压差(TRPG)、下腔静脉深吸气最小径(IVC min)。结果:右心功能变化:治疗前,RVD/LVD、RVAWM、RVTD、RVTD/LVTD、RATD/LATD、PA、TRPG指标溶栓组中次大面积者与大面积者、抗凝组(非大面积者)与大面积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抗凝组(非大面积者)与溶栓组中次大面积者比较(除外LATD、RVAWT、IVC min),均有显著差异性(P<0.05)。溶栓组治疗前后比较RVD/LVD、RVTD、RVTD/LVTD、LATD、RATD/LATD、RVAWM、PA及TRPG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抗凝组治疗前后比较RVD/LVD、RATD/LATD及TRPG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测右心功能指标是区分PTE血流动力学变化和帮助诊断分型及观察不同治疗方法疗效的敏感指标。提示超声心动图评价急性PTE右心功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 溶栓和抗凝治疗 右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并发致死性肺栓塞的原因分析与预防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云廷 范峰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1999年第1期30-18,共2页
致死性肺栓塞是急性肺动脉栓塞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从外科角度来说,多为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突然脱落所致。一旦发生,病情危急,常迅速致死,多来不及抢救。据统计发生致死性肺栓塞后,能生存十分钟以上仅占10%,此病在临床上虽较少见,但... 致死性肺栓塞是急性肺动脉栓塞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从外科角度来说,多为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突然脱落所致。一旦发生,病情危急,常迅速致死,多来不及抢救。据统计发生致死性肺栓塞后,能生存十分钟以上仅占10%,此病在临床上虽较少见,但时有发生,笔者曾遇到三例,并经尸解证实。为吸取教训及注意预防,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死性肺栓塞 术后并发 原因分析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血栓块 尸解 下肢输液 呼吸循环 急性肺动脉栓塞 静脉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