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技术在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周京安 梁杰雄 +4 位作者 王宇夫 何力生 郭洋 李华志 张雅静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03-307,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AM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8月~2018年1月11例术前检查不能明确的可疑AMI患者资料,均行腹腔镜探查。结果8例(72. 7%)术中证实为急性肠...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AM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8月~2018年1月11例术前检查不能明确的可疑AMI患者资料,均行腹腔镜探查。结果8例(72. 7%)术中证实为急性肠缺血坏死,均中转开腹手术切除坏死段肠管,其中7例行Ⅰ期吻合,1例因缺血坏死肠管广泛,结肠内容物较多,腹腔污染严重而行远段小肠造瘘术,术后2天因腹痛剧烈不缓解再次行腹腔镜探查,发现部分残余小肠肠管呈渐进性缺血坏死,再次行坏死小肠切除+小肠造瘘术,平均手术时间110 min(78~185 min),平均出血量95 ml (40~210 ml),平均住院时间11 d(7~28 d),8例均痊愈出院,术后均于门诊定期复诊6个月,未再次出现明显腹痛、腹胀等症状,进食正常,大便良好,其中二次手术者术后3个月行小肠造瘘还纳,术后恢复良好。另3例探查术中见肠管远端存在不同程度粘连,血运、蠕动正常,无明显出血、坏死表现,行肠粘连松解术。结论对于腹部症状和体征不相符,伴有急性肠梗阻的可疑AMI患者,在严格掌握探查指征以及手术时机情况下,腹腔镜技术可有效地用于AMI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 腹腔镜 早期诊断 肠坏死 腹腔镜二次探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升血压治疗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冀英 贾建平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190-191,共2页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schemic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ICVD)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是致死及致残的主要病因.对ICVD的治疗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高血压是其最重要的病因之一,长期服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以减少卒中的发生率已成为...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schemic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ICVD)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是致死及致残的主要病因.对ICVD的治疗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高血压是其最重要的病因之一,长期服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以减少卒中的发生率已成为临床惯例,但ICVD发生后出现的急性期高血压是否需要治疗则有较大争议[1],根本原因是由于缺血脑组织的血流量与血压水平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血管疾病 升血压治疗 降压药物 高血压 副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缺血性疾病血管内治疗的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明华 赵俊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449-451,共3页
关键词 缺血性疾病 血管内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脑动脉血栓形成 血管疾病 缺血性卒中 急性脑梗死 人类健康 急性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纳络酮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成宝玺 许红霞 张光春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7年第2期111-112,共2页
盐酸纳络酮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观察成宝玺1)许红霞1)张光春2)1)洛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内三科洛阳4710002)洛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洛阳471000关键词纳络酮;脑血管病;药物治疗盐酸纳络酮为阿片受体拮抗剂,... 盐酸纳络酮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观察成宝玺1)许红霞1)张光春2)1)洛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内三科洛阳4710002)洛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洛阳471000关键词纳络酮;脑血管病;药物治疗盐酸纳络酮为阿片受体拮抗剂,以往多用于麻醉镇痛药的过量和中毒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 血管疾病 急性 药物疗法 盐酸纳络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纤酶与葛根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比较
5
作者 柯炳峰 罗福之 《医药导报》 CAS 2001年第11期680-681,共2页
目的:比较去纤酶与葛根素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2例,用10U去纤酶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qd,3d后,去纤酶剂量改为5U,qd×3d。对照组32例,用400~500mg葛根素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 目的:比较去纤酶与葛根素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2例,用10U去纤酶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qd,3d后,去纤酶剂量改为5U,qd×3d。对照组32例,用400~500mg葛根素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qd,20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在6,24h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86.0%;对照组分别为71.0%,73.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实验室指标变化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去纤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疗效优于葛根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纤酶 葛根素 血管疾病 缺血性 急性 疗效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基质蛋白酶-9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血转化研究
6
作者 王艳国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10期1968-1968,共1页
关键词 基质蛋白 转化研究 急性缺血性卒中 脑卒中发病 临界浓度 血管疾病 性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凌冰 徐武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04-1205,共2页
近年来他汀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领域的地位不断上升推动了相关指南的更新。但在缺血性脑卒中(acuteischemic stroke,AIS)领域,他汀仍主要作为预防性药物,随着他汀多效性研究证据的增多,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主张他汀应作为治疗性药物尽早... 近年来他汀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领域的地位不断上升推动了相关指南的更新。但在缺血性脑卒中(acuteischemic stroke,AIS)领域,他汀仍主要作为预防性药物,随着他汀多效性研究证据的增多,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主张他汀应作为治疗性药物尽早应用在AIS急性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脑卒中急性 缺血性脑卒中 应用 心脑血管疾病 预防性药物 多效性 A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肠道血管源性缺血的腔内治疗 被引量:1
8
作者 辛世杰 李禄增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9期769-771,共3页
急性肠道血管源性缺血(即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AMI)是由各种原因引起肠道急性血流灌注不良而导致的肠壁缺血性疾病,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等特点,其临床特征往往并不显著,确诊时间较晚,误... 急性肠道血管源性缺血(即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AMI)是由各种原因引起肠道急性血流灌注不良而导致的肠壁缺血性疾病,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等特点,其临床特征往往并不显著,确诊时间较晚,误诊率及病死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 血管源性 腔内治疗 肠道 ISCHEMIA 肠壁缺血性疾病 灌注不良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黄淑铉 杨舒萍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2023年第9期88-88,共1页
卒中是世界各国的主要致死和致残性疾病,国内外学者一直在探索对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EVT)方法。近年来,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再灌注治疗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中国卒中学会也根据新发现和新... 卒中是世界各国的主要致死和致残性疾病,国内外学者一直在探索对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EVT)方法。近年来,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再灌注治疗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中国卒中学会也根据新发现和新证据制定了《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23》。然而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6分的患者中,指南并未给出明确的EVT推荐,治疗决策需权衡风险获益比(Ⅱb类推荐,B级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治疗 急性缺血性卒中 致残性疾病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再灌注治疗 治疗决策 血管闭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前使用过抗血小板药物对静脉溶栓安全、有效吗?
10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I0001-I0001,共1页
脑卒中在我国是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及致死率最高的慢性疾病,脑卒中导致的死亡超过了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及心血管病。而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唯一有效的方法,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公认。脑卒中患者如果既往有较多... 脑卒中在我国是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及致死率最高的慢性疾病,脑卒中导致的死亡超过了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及心血管病。而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唯一有效的方法,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公认。脑卒中患者如果既往有较多的心脑血管事件,则发病前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较为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脑卒中患者 抗血小板药物 静脉溶栓 发病前 安全性 呼吸系统疾病 心脑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疾病的影像诊断与治疗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凯 顾晓诚 贾中芝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3979-3981,共3页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uperior mesenterie artery embolism,SMAE)是临床上常见的急性肠缺血性疾病,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等特点。因此,快速诊断及开通闭塞的血管是决定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动脉栓塞疾病 影像诊断 治疗 ARTERY 缺血性疾病 快速诊断 病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站立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范文双 楚佳梅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7-278,共2页
关键词 缺血性血管意外 早期康复训练 脑卒中患者 站立训练 康复治疗组 疗效 肢体功能障碍 血液系统疾病 急性脑卒中 感觉性失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心脏病与血清代谢组及肠道菌群
13
作者 赖富婷 郑瑞茂 《生理科学进展》 CAS 2022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IHD),又名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是由冠脉循环血管网粥样硬化引起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细胞收缩及舒张功能受损的临床综合征,伴随心脏弥漫性纤维化。该病的危险因素包括:代谢疾病、高血压、不良生活... 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IHD),又名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是由冠脉循环血管网粥样硬化引起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细胞收缩及舒张功能受损的临床综合征,伴随心脏弥漫性纤维化。该病的危险因素包括:代谢疾病、高血压、不良生活习惯及遗传因素;其可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慢性缺血性心脏病及伴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等临床分型。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率逐年升高,给人民健康和社会发展带来严重负担;因此,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是目前医学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纤维化 缺血性心脏病 冠脉循环 粥样硬化 血管 急性冠脉综合征 代谢疾病 临床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系膜动静脉发育不良/血管病2例报告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柯 石雪迎 +8 位作者 张静 孙涛 袁炯 索宝军 郑炜 何为 王爱英 宋志强 丁士刚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33-1137,共5页
肠系膜动静脉发育不良/血管病(mesenteric arterovenous dysplasia/vasculopathy,MAVD/V)是一个新的疾病概念,临床罕见。2016年首次报道,主要累及回肠,导致回肠多发节段性狭窄,患者反复肠梗阻,该病虽然肠道黏膜面改变与缺血性肠病、克... 肠系膜动静脉发育不良/血管病(mesenteric arterovenous dysplasia/vasculopathy,MAVD/V)是一个新的疾病概念,临床罕见。2016年首次报道,主要累及回肠,导致回肠多发节段性狭窄,患者反复肠梗阻,该病虽然肠道黏膜面改变与缺血性肠病、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等其他肠道疾病有重叠,但病变肠管及附近肠系膜小动静脉具有特征性病理学改变,治疗手段和转归也明显不同。我院2018年3月~2019年8月收治2例MAVD/V,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动静脉 缺血性肠病 克罗恩病 发育不良 病变肠管 肠系膜 肠道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肠系膜缺血的影像学诊断及介入治疗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靖博 刘振生 李澄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9期1052-1054,共3页
关键词 慢性肠系膜缺血 影像学诊断 介入治疗 ischemia 肠系膜缺血性疾病 动脉内膜剥脱术 血管腔内治疗 影像诊断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疾病的神经影像诊断和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唐春花 张莉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09-812,共4页
脑血管疾病是我国首位致死致残类疾病,对患者进行精确的影像学评估是制定救治方案并改善预后的重要环节,这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尤为关键。神经影像学近年来得到飞速发展,各项新技术的涌现有助于临床医生... 脑血管疾病是我国首位致死致残类疾病,对患者进行精确的影像学评估是制定救治方案并改善预后的重要环节,这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尤为关键。神经影像学近年来得到飞速发展,各项新技术的涌现有助于临床医生对缺血卒中患者的梗死面积、缺血半暗带区域及责任血管病变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有益的信息。本文简要总结电子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在脑血管疾病诊疗方面的新技术和应用进展,以期对临床脑血管疾病的影像学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疾病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疾病中英文对照名词词汇(二)
17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511-511,共1页
关键词 血管疾病 急性缺血性卒中 名词 名物字 实词 词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脑血管疾病中英文对照名词词汇(一)
18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413-413,共1页
关键词 词汇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血管疾病 急性缺血性卒中 无症状性 名词 名物字 实词 循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低温对局灶性脑缺血治疗时间窗的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苏万东 吉训明 +1 位作者 吴浩 凌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9期423-426,共4页
关键词 局灶性脑缺血 治疗时间窗 亚低温治疗 实验研究进展 缺血性血管 大脑中动脉阻塞 急性缺血 缺血性疾病 药物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脑缺血中潜在的神经保护策略? 被引量:7
20
作者 何鹤 曾庆 黄国志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60-1365,共6页
脑卒中以其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的“三高”特点而闻名,是目前临床常见的难治陛疾病,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所有急性脑血管疾病的80%-90%。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非常复杂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可以造成不可逆的神经元损伤。
关键词 神经保护 急性血管疾病 缺血 缺血性脑卒中 病理生理学机制 自噬 神经元损伤 高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