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epatology|寨卡病毒RNA对急性肝炎和细胞因子风暴的干预作用
1
作者 朱婧斐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82-2182,共1页
急性肝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脓毒症极易引发炎症反应的过度激活和促炎细胞因子的高水平表达,从而导致细胞因子风暴综合征(CRS)的发生。限制促炎细胞因子的过度释放,尤其是有效控制CRS,对于维持免疫内稳态和保护机体至关重要。近年... 急性肝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脓毒症极易引发炎症反应的过度激活和促炎细胞因子的高水平表达,从而导致细胞因子风暴综合征(CRS)的发生。限制促炎细胞因子的过度释放,尤其是有效控制CRS,对于维持免疫内稳态和保护机体至关重要。近年来,已有研究表明蛋白翻译过程参与调控疾病相关基因的表达及疾病的发展进程,通过靶向蛋白翻译过程可有效控制CRS的发生。中国医学科学院系统医学研究院/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马烽研究员团队,联合苏州大学戴建锋教授以及军事医学科学院秦成峰研究员等的一项研究打破了病毒编码基因以蛋白形式发挥功能的传统观念,发现黄病毒家族中寨卡病毒来源的非结构蛋白NS2A能够以RNA的形式抑制蛋白翻译,并进一步在小鼠体内验证了其对急性肝炎和GVHD的控制作用,为CRS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炎细胞因子 医学研究所 细胞因子风暴 军事医学科学院 寨卡病毒 急性肝炎 中国医学科学院 疾病相关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非甲-戊急性肝炎的病因学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金荣华 郎振为 +2 位作者 许德军 阎惠平 张士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54-155,共2页
探讨血清非甲-戊急性肝炎的病因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59例血清非甲-戊急性肝炎患者的肝组织,分别进行乙、丙和庚型肝炎病毒抗原检测,部分病例经原位杂交证实。结果59例血清非甲-戊急性肝炎患者,肝组织中乙、丙、庚型肝炎病... 探讨血清非甲-戊急性肝炎的病因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59例血清非甲-戊急性肝炎患者的肝组织,分别进行乙、丙和庚型肝炎病毒抗原检测,部分病例经原位杂交证实。结果59例血清非甲-戊急性肝炎患者,肝组织中乙、丙、庚型肝炎病毒抗原的检出例次分别为29、18、35,其中乙、庚较丙型肝炎病毒抗原检出为高,差异显著(P<0.01)。单纯急性乙、庚及非甲-庚型肝炎部分肝功能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肝组织免疫组化进一步确定的急性非甲-戊型肝炎仅占42.4%(25/59)。有18.7%(11/59)仍为非甲-庚型肝炎。隐匿性的HBV、HGV感染是血清证实为急性非甲-戊型肝炎的主要病因。仍有部分病例为非甲-庚型肝炎,提示有另外的致病因子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甲戊急性肝炎 病因学 免疫组化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学非甲-戊型急性肝炎的病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金荣华 郎振为 +3 位作者 高冀蓉 许德军 阎惠平 韩红蕾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5-86,共2页
探讨血清学非甲 -戊型急性肝炎的病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对 6 5例血清学非甲 -戊型急性肝炎患者的肝组织 ,分别进行乙、庚、丙型肝炎病毒抗原和TT病毒核酸 (TTVDNA)检测。 6 5例肝组织中乙、庚、丙型肝炎病毒抗原及TTVDN... 探讨血清学非甲 -戊型急性肝炎的病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对 6 5例血清学非甲 -戊型急性肝炎患者的肝组织 ,分别进行乙、庚、丙型肝炎病毒抗原和TT病毒核酸 (TTVDNA)检测。 6 5例肝组织中乙、庚、丙型肝炎病毒抗原及TTVDNA的检出例次分别为 34、32、18和 2 0 ,前两者检出率明显为高 ,差异显著(P <0 0 5 ) ,仍有 10 8%病因不明。在单纯急性乙、庚型肝炎病毒、TT病毒感染及非A -G、TTV感染中 ,部分肝功能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隐匿性的HBV ,庚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血清学证实为急性非甲 -戊型肝炎的主要病因。部分病例病因分型仍不明确 ,提示有另外的致病因子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炎 非甲-戊型肝炎 病因学 免疫组织化学 在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巨细胞病毒再发感染导致亚急性肝炎伴糖基抗原19-9升高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4
作者 胡迎宾 易姗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6期3240-3241,3244,共3页
成人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以潜伏性感染居多,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潜伏的病毒会活化而发病。CMV感染侵犯肝脏可以引起急性肝炎,但亚急性肝炎并不多见。本文报道1例由CMV再发感染所致亚急性肝炎伴糖基抗原19-9(CA19-9)升高患者的临床特... 成人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以潜伏性感染居多,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潜伏的病毒会活化而发病。CMV感染侵犯肝脏可以引起急性肝炎,但亚急性肝炎并不多见。本文报道1例由CMV再发感染所致亚急性肝炎伴糖基抗原19-9(CA19-9)升高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过程,进一步加强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 再发感染 急性肝炎 CA-19—9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白颊长臂猿急性肝炎诊治 被引量:1
5
作者 冯华娟 黄宁 《广西畜牧兽医》 2017年第3期154-155,共2页
南白颊长臂猿是灵长目长臂科冠长臂猿属的一个亚种,主要分布泰国、老挝和越南三国交界的热带雨林和亚热带季雨林,为树栖动物,目前白颊长臂猿所有总数估计不超过350只,为高度濒危物种,
关键词 白颊长臂猿 长臂猿属 急性肝炎 热带季雨林 树栖动物 CITES 临床症状 血液生化检查 诺氟沙星眼药水 眼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甘利欣治疗急性肝炎12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孙经利 魏新泉 +1 位作者 张龙跃 张波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81-181,共1页
关键词 还原型谷胱甘肽 急性肝炎 甘利欣 临床观察 治疗 联合 肝功能恢复 临床症状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明原因儿童急性肝炎相关进展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敏 刘妍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38-544,共7页
自2022年4月以来,多国陆续报道了不明原因儿童急性肝炎病例,截至5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已有33个国家报告了至少650例。目前,其病因仍无定论,有部分病例检测出腺病毒,也有推测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引发的特殊免疫应答有关。... 自2022年4月以来,多国陆续报道了不明原因儿童急性肝炎病例,截至5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已有33个国家报告了至少650例。目前,其病因仍无定论,有部分病例检测出腺病毒,也有推测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引发的特殊免疫应答有关。本文就近期不明原因儿童急性肝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及可能病因等方面的研究和报道进行概述,并从传染病和儿童肝病的角度探讨应对策略及措施,以使我国在不明原因儿童急性肝炎的监测管理方面做到未雨绸缪,精准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 儿童 急性肝炎 应对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注儿童病因不明严重急性肝炎全球暴发流行 被引量:1
8
作者 毛青 赵颂涛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79-1086,共8页
儿童病因不明严重急性肝炎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全球大流行期间突然出现的一种病因不明的儿童肝脏疾病。自2022年4月初首次报道以来,已累及全球20多个国家,病例数达450例左右,以欧洲、北美洲为主,我国目前尚无类似病例报道。该病多发于... 儿童病因不明严重急性肝炎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全球大流行期间突然出现的一种病因不明的儿童肝脏疾病。自2022年4月初首次报道以来,已累及全球20多个国家,病例数达450例左右,以欧洲、北美洲为主,我国目前尚无类似病例报道。该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疾病特征主要为黄疸、转氨酶升高等肝病表现,呼吸道症状少见,少数病例发展为肝衰竭,需进行肝移植,大部分病例预后较好。目前考虑为感染所致,但具体病原体尚不明确,较多病例在血中检测到腺病毒,需考虑腺病毒感染所致的可能;及缺少驯化免疫、新冠肺炎后炎症持续等因素。该病无人际间传播证据,传染性较低,但需警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仍处于高水平流行阶段的国家暴发大流行的可能;手卫生和呼吸道防护可能降低发病风险。本文就此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进行概述,并对疾病性质、病因及传播风险进行分析,旨在提供对此病临床诊治的最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病因不明 严重急性肝炎 临床特征 腺病毒 严重呼吸综合征病毒2 驯化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PS/D-gal诱导小鼠急性肝炎模型及mTOR信号的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晓菲 陶玉芬 +5 位作者 刘建生 李超 梁新新 叶尤松 唐东红 刘红旗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6-311,共6页
目的探索LPS/D-gal诱导的急性肝炎中mTOR信号的变化。方法LPS/D-gal通过腹腔注射ICR雌性小鼠诱导急性肝炎模型。观察记录24h内的存活率或在注射后6h收集血清和肝脏组织样本,进行相关的分析。结果LPS/D-gal注射24h内引起小鼠急性死亡。... 目的探索LPS/D-gal诱导的急性肝炎中mTOR信号的变化。方法LPS/D-gal通过腹腔注射ICR雌性小鼠诱导急性肝炎模型。观察记录24h内的存活率或在注射后6h收集血清和肝脏组织样本,进行相关的分析。结果LPS/D-gal注射24h内引起小鼠急性死亡。注射后6h,引起血清中转氨酶水平明显升高。肝脏组织炎性因子Tnfa和Il6表达水平上调。HE染色显示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研究结果表明LPS/D-gal可诱导ICR小鼠成为急性肝炎动物模型。此外,肝脏组织免疫印迹分析发现,mTOR和NF-κB信号通路被激活,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活性增加,凋亡特征性的DNA片段化也显著增强。然而mTOR信号的抑制剂雷帕霉素并不能控制LPS/D-gal引起的肝脏凋亡和提高存活率。结论mTOR信号在LPS/D-gal诱导的急性肝炎的致病机制中可能发挥多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PS/D-gal 急性肝炎 凋亡 小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为主治疗急性肝炎17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付民 《辽宁中医杂志》 CAS 1987年第3期17-18,共2页
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药为主治疗急性肝炎176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一般资料本组176例中,门诊128例,住院48例;男性132例,女性44例;年龄最小者4岁,最大者69岁,4至15岁16例,16至40岁133例.
关键词 急性肝炎 清化湿热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5例急性肝炎的血清流行病学观察
11
作者 黄丹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8年第5期369-369,共1页
关键词 肝炎 急性肝炎 血清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不明原因儿童严重急性肝炎暴发:可能发病机制的分析
12
作者 邓国宏 石拓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73-379,共7页
截至2022年11月,欧洲地区共22个国家累计报道不明原因儿童严重急性肝炎病例572例。在病例中最常检出的病原体为人腺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研究者们针对这两种病原体提出了可能引起发病的病因假说,但具体病因和致病机制仍尚未明确。本文... 截至2022年11月,欧洲地区共22个国家累计报道不明原因儿童严重急性肝炎病例572例。在病例中最常检出的病原体为人腺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研究者们针对这两种病原体提出了可能引起发病的病因假说,但具体病因和致病机制仍尚未明确。本文从病原学及免疫病理的角度对可能引起此次肝炎疫情的致病机制进行了分析,为调查致病机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不明原因 严重急性肝炎 致病机制 腺病毒 组织嗜性 超抗原 遗传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肝炎的饮食
13
作者 吴且 《农家致富》 2004年第14期52-52,共1页
关键词 急性肝炎 饮食方法 急性 恢复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猫急性肝炎的诊治
14
作者 杨慧芳 寇秋霜 刘垒 《河南畜牧兽医》 2023年第13期47-48,共2页
猫的急性肝炎是肝脏实质细胞的急性炎症,猫肝功能受损会影像体内各项技能正常运转,消化系统发生混乱,临床上以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症状为主要特征,严重时伴有呕吐、黄痘等症状。
关键词 急性肝炎 诊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犬急性肝炎
15
作者 武 《畜禽业》 2012年第6期91-92,共2页
急性肝炎是指肝实质细胞的急性炎症,临床上以黄疸、急性消化不良和出现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 1病因 急性肝炎主要由传染性因素及中毒性因素引起。 1.1传染性因素 指病毒、细菌及寄生虫等感染。如犬传染性肝炎病毒、犬疱疹病毒、... 急性肝炎是指肝实质细胞的急性炎症,临床上以黄疸、急性消化不良和出现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 1病因 急性肝炎主要由传染性因素及中毒性因素引起。 1.1传染性因素 指病毒、细菌及寄生虫等感染。如犬传染性肝炎病毒、犬疱疹病毒、犬细小病毒、结核杆菌、化脓杆菌、梭菌、沙门氏菌、真菌、钩端螺旋体以及巴贝斯焦虫等。这些病原体侵入肝脏或其毒素损害肝细胞而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传染性肝炎病毒 急性肝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 传染性因素 结核杆菌 肝实质细胞 犬疱疹病毒 犬细小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利湿活血方治疗急性淤胆型肝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丛川 朱晓援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8期1753-1754,共2页
目的:观察中药利湿活血方治疗急性淤胆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淤胆型肝炎病例,随机分治疗组38例,对照组30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加自拟活血利湿方中药每日1剂,对照组加用胆维他片,25mg,3次/天。以2周为1个疗程,每一疗程复查... 目的:观察中药利湿活血方治疗急性淤胆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淤胆型肝炎病例,随机分治疗组38例,对照组30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加自拟活血利湿方中药每日1剂,对照组加用胆维他片,25mg,3次/天。以2周为1个疗程,每一疗程复查肝功能。4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并统计痊愈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综合疗效和肝功能TBil、ALT、γ-GT、AKP的下降基本相同。痊愈时间比较:治疗组为(32.6±7.0)天,对照组为(45.5±9.7)天,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利湿活血方具有疏肝利胆消退黄疸,降低血清ALT,恢复肝功能缩短病程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湿活血 急性肝炎 淤胆型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膦甲酸钠治疗急性乙型临界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明 石善江 +3 位作者 刘立民 刘岩红 郇晓红 蒋立会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29-230,共2页
为观察膦甲酸钠 (PFA)在治疗急性乙型临界性重型肝炎并防止其向重型肝炎发展方面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选择 19例病人治疗 ,同时随机设对照组 2 1例。治疗组除应用PFA外还与对照组一样应用促肝细胞生长素、甘利欣、门冬氨酸钾镁及胸腺... 为观察膦甲酸钠 (PFA)在治疗急性乙型临界性重型肝炎并防止其向重型肝炎发展方面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选择 19例病人治疗 ,同时随机设对照组 2 1例。治疗组除应用PFA外还与对照组一样应用促肝细胞生长素、甘利欣、门冬氨酸钾镁及胸腺肽等药物。并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证明两组在病程及TBil、ALT、A/G、PTA和PT等指标变化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提示PFA在防治急性乙型临界性重型肝炎向急性重型肝炎发展上有良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型肝炎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 磷甲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乙型肝炎与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特征比较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强 卓其斌 +1 位作者 黄玉仙 陈良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706-710,共5页
目的探讨鉴别急性乙型肝炎(AHB)和慢性乙型肝炎(CHB)急性发作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就诊的96例AHB和124例CHB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 目的探讨鉴别急性乙型肝炎(AHB)和慢性乙型肝炎(CHB)急性发作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就诊的96例AHB和124例CHB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AHB和CHB急性发作在发病年龄和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AHB以性接触和医源性传播为主,而CHB急性发作以母婴垂直传播为主。基线ALT水平≥1072 U/L诊断AHB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8.6%和79.2%;抗-HBc-Ig M滴度≥13.6 S/CO诊断AHB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5%和89.3%。入院2周时AHB组HBs Ag、HBe Ag和HBV DNA较基线的下降值均显著高于CHB急性发作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入院第8周时AHB患者HBs Ag阴转率、抗-HBs阳转率、HBe Ag阴转率、抗-HBe阳转率和HBV DNA阴转率均显著高于CHB急性发作患者(P值均<0.05)。结论明确传播途径、基线高ALT水平和抗-HBc-Ig M水平、快速HBV DNA阴转和HBV血清学标志物转换均有助于AHB和CHB急性发作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急性乙型肝炎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联合胸腺肽治疗亚急性重症肝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9
作者 钱方兴 沈元红 唐勤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307-308,共2页
目的 观察微量糖皮质激素联合胸腺肽对亚急性重症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二组亚急性重症肝炎患者 112例 ,治疗组 5 5例在综合疗法 (白蛋白、新鲜血浆、能量合剂、维生素等 )基础上加用微量糖皮质激素 (地塞米松单日剂量不超... 目的 观察微量糖皮质激素联合胸腺肽对亚急性重症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二组亚急性重症肝炎患者 112例 ,治疗组 5 5例在综合疗法 (白蛋白、新鲜血浆、能量合剂、维生素等 )基础上加用微量糖皮质激素 (地塞米松单日剂量不超过 3mg)以及胸腺肽。对照组 5 7例仅采用综合疗法。结果 治疗组 5 5例中死亡 17例 ,病死率 4 4 % ,对照组 5 7例中死亡 4 2例 ,病死率 74 % (P <0 .0 1)。而肝肾综合征、出血以及继发感染二组差异有显著性 ,治疗组不上升反而下降 (P <0 0 1)。结论 微量糖皮质激素联合胸腺肽对降低亚急性重症肝炎的病死率有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联合 胸腺肽 治疗 急性重症肝炎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预测模型评估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临床结局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孙蓓蓓 管世鹤 +3 位作者 杨凯 王爱华 潘颖 张浩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19-623,共5页
目的建立预测模型评估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BV-ACLF)患者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HBV-ACLF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患者3个月临床结局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生化及血凝参数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筛选预测... 目的建立预测模型评估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BV-ACLF)患者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HBV-ACLF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患者3个月临床结局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生化及血凝参数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筛选预测临床结局的独立因素并建立回归方程及新型预测模型。运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新型预测模型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分数相关性,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新型预测模型在预测HBV-ACLF患者3个月临床结局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124例HBV-ACLF患者中,28例死亡患者,死亡率为22.6%;Logistic回归方程多变量筛选出直接胆红素(DBIL)与凝血酶原时间(PT-S)是影响HBV-ACLF患者3个月临床结局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Logistic回归建立回归方程及新型预测模型,死亡组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新型预测模型与MELD分数呈正相关性(r=0.629,P<0.0001);应用ROC曲线分析显示,新型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66,明显高于MELD评分的AUC(0.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BIL与PT-S是HBV-ACLF患者3个月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Logistic回归建立包含DBIL与PT-S的新型预测模型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GISTIC回归 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