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针灸结合穴位敷贴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高丽君 王海涛 +3 位作者 刘木朋 方玮 刘春霞 周国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614-617,共4页
目的:研究中医针灸结合穴位敷贴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3年6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中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入组顺序经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入组后采取阿... 目的:研究中医针灸结合穴位敷贴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3年6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中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入组顺序经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入组后采取阿司匹林、注射血栓通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则采用中医针灸结合穴位敷贴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NIHSS评分及中医症状总积分进行评分比较。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指标包括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在治疗前后水平变化。结果:两组经治疗后针对疗效评价,观察组总有效率94.00%明显大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8.00%,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中丙二醛(MDA)、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明显下降,而SOD水平则相对升高。观察组血清指标包括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经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均呈上升趋势,而NIHSS评分及中医症状总积分则显著降低;观察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NIHSS评分和中医症状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针灸结合穴位敷贴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针灸 穴位敷贴 急性缺血性脑中风 神经功能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中风溶栓治疗前评估中的价值
2
作者 孔令琦 谢敬霞 《放射学实践》 2005年第5期430-432,共3页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中风 磁共振成像 治疗前 缺血半暗带 价值 溶栓治疗 诊断和治疗 治疗疗效 继发出血 可能性 溶栓后 并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络放血配合中药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疗效观察 被引量:9
3
作者 张国妮 徐耀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815-818,共4页
目的:观察刺络放血配合中药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3月符合诊断标准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住院患者90例,按照随机表设计,随机分为A组(刺络放血组)、B组(中药组)、C组(针药组),每组30例。90例缺... 目的:观察刺络放血配合中药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3月符合诊断标准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住院患者90例,按照随机表设计,随机分为A组(刺络放血组)、B组(中药组)、C组(针药组),每组30例。90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均给以基础治疗,A组取穴点刺放血;B组口服中药汤剂;C组采用刺络放血加中药汤剂口服治疗。观察3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患者总生活能力状态评分及患者治疗前后中枢神经特异蛋白表达情况。结果:C组(针药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大于A组(刺络放血组)(80.00%)及B组(中药组)(70.00%)总有效率(P〈0.05);3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经治疗均呈下降趋势,而针药组中医证候改善情况明显优于中药组及刺络放血组(P〈0.05)。患者经治疗后的NIHSS评分及总生活能力状态评分显著降低;C组(针药组)治疗后NIHSS评分及总生活能力状态评分明显低于A组及B组(P〈0.05)。结论:刺络放血配合中药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提高中风病患者的生存质量,适合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络放血 中药 急性缺血性脑中风 神经功能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