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缺血性卒中相关肺炎评分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李芳 徐丽华 +4 位作者 冀瑞俊 于凯 杨红娜 颜应琳 高素颖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第11期1204-1209,共6页
目的验证急性缺血性卒中相关肺炎评分(Acute Ischemic 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 Score,AISAPS)对缺血性卒中相关肺炎的预测效果,为临床早期发现卒中相关性肺炎提供适合的筛查工具。方法从任丘康济新图医院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干预、二... 目的验证急性缺血性卒中相关肺炎评分(Acute Ischemic 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 Score,AISAPS)对缺血性卒中相关肺炎的预测效果,为临床早期发现卒中相关性肺炎提供适合的筛查工具。方法从任丘康济新图医院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干预、二级预防相关登记研究数据库中选取2014年1月20日-2016年8月31日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AIS-APS评分量表进行评分,应用ROC曲线下面积确定AIS-APS对缺血性卒中相关肺炎预测的灵敏度与特异度,验证该量表的有效性,同时验证ISAN[prestroke Independence(mRS),sex,age,NIHSS]、A2DS2(age,atrial fibrillation,dysphagia,sex,stroke severity)、Kwon等评分量表对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预测作用。结果共纳入3104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有100例(3.2%)发生肺炎;AIS-AP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7(95%CI 0.721~0.753),敏感度0.800,特异度0.611,Youden指数0.411,最佳界值为5分。与其他评分量表相比,AI S-APS量表ROC曲线下面积、灵敏度最高,但ISAN量表特异度最高(0.759)。结论AIS-APS量表对于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预测有一定价值,可指导临床早期筛查卒中相关性肺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肺炎 急性缺血性 急性缺血性卒中相关肺炎评分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运动想象训练中认知负荷与生理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张欣悦 常红 +3 位作者 赵洁 李佩佩 刘梦娆 李苏爱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5-446,共12页
目的通过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运动想象训练中生理指标的动态监测,探究认知负荷与不同生理指标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描述性相关研究设计,连续纳入2022年2—1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测评。... 目的通过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运动想象训练中生理指标的动态监测,探究认知负荷与不同生理指标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描述性相关研究设计,连续纳入2022年2—1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测评。患者在双手握球状态下模仿计算机屏幕中的抓握动作,先进行左手抓握想象训练(4 s)3次,休息3 s,再进行右手抓握想象训练(4 s)3次,休息3 s,共进行42轮、252次抓握想象训练,总时长约为20 min。在患者运动想象训练前、训练结束即刻,利用认知负荷量表测量认知负荷,训练全程监测患者生理指标,通过潜在剖面分析与相关性分析对患者认知负荷与生理指标的关系进行探究。结果共纳入10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平均年龄(58.94±13.07)岁,发病到就诊时间2(1~5)d,NIHSS评分3(2~5)分。潜在剖面分析与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运动想象训练前的认知负荷潜在分型分为3型,具体为“认知负荷全维度低谷型”“高努力程度与零体力要求型”“高脑力要求-自我表现型”。心率、脉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收缩压、舒张压、收缩压变异系数、舒张压变异系数、结束即刻心率、结束即刻脉率、结束即刻呼吸频率、结束即刻血氧饱和度与认知负荷总分、认知负荷各维度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运动想象训练过程中认知负荷的潜在分型分为4型,具体为“高时限要求-低受挫程度型”“高体力要求-时限要求-努力程度-受挫程度与低自我表现型”“高努力程度与低自我表现-受挫程度型”“高体力要求-努力程度-受挫程度与低自我表现型”。心率、脉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收缩压变异系数、舒张压变异系数、结束即刻心率、结束即刻脉率、结束即刻呼吸频率、结束即刻血氧饱和度、结束即刻收缩压、结束即刻舒张压、结束即刻平均动脉压与认知负荷总分、认知负荷各维度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认知负荷与生命体征的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运动想象训练中的类别1~4中,类别1的第1对典型相关对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典型相关系数>0.999,其中收缩压变异系数、舒张压变异系数的标准化系数绝对值较大。结论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运动想象训练前、训练过程中各认知负荷潜在剖面类别分组的认知负荷与生命体征存在相关性,其中,收缩压变异系数、舒张压变异系数能更精确地反映训练中类别1患者的认知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运动想象 认知负荷 生理指标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化ASPECTS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人机对比研究
3
作者 许萍 程晓青 +6 位作者 周长圣 田冰 田霞 石峰 曹泽红 高敏 邢伟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0-375,共6页
目的探讨自动化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与专家评分的相关性、一致性,并比较两者预测良好临床预后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2年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东部战区总医院、上海长海医院绿色卒中通道的急性缺... 目的探讨自动化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与专家评分的相关性、一致性,并比较两者预测良好临床预后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2年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东部战区总医院、上海长海医院绿色卒中通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所有患者的入院平扫CT图像以及临床资料,自动化ASPECTS软件与神经放射学专家对平扫CT图像进行回顾性ASPECTS评估。Spearman分析自动化ASPECTS与专家评分的相关性,组内相关系数(ICC)用于评估一致性,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和DeLong检验评估和比较两者预测良好临床预后的效能。结果自动化ASPECTS与专家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459,P<0.05),两者一致性较好(ICC=0.620)。自动化ASPECTS预测良好临床预后特异度高于专家(62.1%vs 41.1%),但灵敏度略低于专家(57.6%vs 73.7%),ROC曲线下面积均为0.605,DeLong检验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4)。结论自动化ASPECTS与专家评分呈显著正相关,两者间一致性好。在预测良好临床预后方面,两者评估效能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Alberta项目早期CT评分 急性缺血性 计算机体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HALP评分与卒中后认知障碍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周涛 戴莉莉 +2 位作者 宋雨影 卡力比努尔·赛买提 哈斯也提·依不来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982-989,共8页
目的:近年来HALP评分(血红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和血小板)作为衡量全身炎症和营养状况的新指标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HALP评分与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 目的:近年来HALP评分(血红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和血小板)作为衡量全身炎症和营养状况的新指标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HALP评分与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20例首次发病的AIS患者,获得一般临床资料。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将患者分为PSCI组和非PSCI组。HALP评分按公式计算:血红蛋白(g/L)×白蛋白(g/L)×淋巴细胞(/L)/血小板(/L),按三分位数分为3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HALP与认知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PSCI组的HALP评分明显低于非PSCI组(P<0.001)。HALP评分被分为T1≤33.90、T233.90~53.75、T3>53.75三层。在二元逻辑回归分析中,以T3层为参考,调整混杂因素后T1层[OR=9.38,95%CI=1.93~45.95,P=0.006],而T2层PSCI风险没有增加[OR=1.52,95%CI=0.58~4.02,P=0.393]。结论:AIS的HALP评分与PSCI相关,此外HALP评分对PSCI有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HALP评分 后认知障碍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任务学习血管分割的拟定量侧支评分在sCTA评估急性缺血性卒中侧支循环中的应用
5
作者 阳运秋 胡庆茂 +6 位作者 汪震 徐锦萍 刘理伯 杨楠 刘星辰 马国睿 阳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7-507,共11页
目的评估基线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拟定量评分(self-designed collateral circulation quantitative,SD-CCQ)与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ASPECTS)两者间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探讨SD-CC... 目的评估基线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拟定量评分(self-designed collateral circulation quantitative,SD-CCQ)与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ASPECTS)两者间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探讨SD-CCQ评估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侧支循环代偿状态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因急性缺血性卒中在中山市中医院神经康复科收治的84例患者的临床数据和影像学资料,包括CT、CTA、弥散加权成像(DWI)影像数据。采用多任务深度学习方法对CTA源图像进行血管分割标注,并对血管分割后的CTA影像分别进行ASPECTS评分和SD-CCQ评分,从而评估AIS患者的侧支循环代偿情况,通过Kappa检验评价两种方法评估侧支循环的一致性,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D-CCQ与AIS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ASPECTS评分与SD-CCQ评分在评估AIS患者侧支循环具有较好的一致性(κ=0.65,P<0.001),SD-CCQ对AIS良性侧支循环的诊断准确率为96.1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D-CCQ、基线NIHSS、DWI梗死体积是影响AIS患者远期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SD-CCQ可用于CTA影像评估AIS患者侧支循环代偿状态,为临床治疗决策的制定提供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侧支循环 拟定量侧支评分 ASPECT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严重程度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胃肠损伤事件分级与短期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绍辉 吴曦 +6 位作者 魏思源 吴智鑫 黄少娟 苏懿 李远艺 范文定 吴清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323-3330,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严重程度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发生急性胃肠损伤(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AGI)事件分级与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地入选2023年1—11月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八临床医学院高级卒中... 目的探讨不同严重程度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发生急性胃肠损伤(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AGI)事件分级与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地入选2023年1—11月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八临床医学院高级卒中中心收治入院的AIS患者,并根据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NIHSS)将AIS患者分为NIHSS≤14分组与NIHSS>14分组,收集患者入院时的NIHSS评分、一般基线资料、入院时的临床检验指标、AGI事件分级和短期预后情况。结果共纳入270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4.95±13.65)岁,男性占70.0%,女性占30.0%。AIS患者发生AGI事件的比例占66.30%。AIS患者发生AGI事件后,起病后90 d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mRS评分>2分的有83例,占30.7%;纳入的270例不同AGI事件分级的AIS患者间的不良临床结局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AGI 0级、AGIⅠ级分别与AGIⅢ级、AGIⅣ级的不良临床结局有差异,AGIⅢ级、AGIⅣ级预后不良的发生率相较于AGI 0级、AGIⅠ级明显增高。在NIHSS>14分组的AIS患者中,AGI 0级、AGIⅠ级与AGIⅢ级的不良临床结局有差异(P<0.05),AGIⅢ级预后不良的发生率相较于AGI 0级、AGIⅠ级明显增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是AIS患者发生AGI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NIHSS评分越高则AIS患者发生AGI事件风险越大;且年龄、NIHSS评分、收缩压是影响AIS患者发生AGI事件后90 d预后不良的独立因素(P<0.05),年龄越大、NIHSS评分越高、收缩压越高的AIS患者在发生AGI事件后90 d预后不良的风险更高。结论不同严重程度的AIS患者发生AGI事件分级与短期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AGI事件 NIHSS评分 短期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评分系统对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预测价值比较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娜 刘芦姗 王丰容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96-701,共6页
目的比较ISAN评分、A2DS2评分、急性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肺炎评分(AIS-APS)以及PANTHERIS评分对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4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急诊病房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38例,将其分为SAP组(n=125)和非... 目的比较ISAN评分、A2DS2评分、急性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肺炎评分(AIS-APS)以及PANTHERIS评分对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4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急诊病房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38例,将其分为SAP组(n=125)和非SAP组(n=213),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价四种评分系统对SAP的预测作用。结果急诊病房中SAP发生率为37.0%,SAP组与非SAP组患者在年龄、并发症(房颤、冠心病和脑卒中)、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ISAN评分、A2DS2评分、AIS-APS评分以及PANTHERIS评分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PANTHERIS评分的A值(0.818)最小,与AIS-APS评分、A2DS2评分和ISAN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ISAN评分和A2DS2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SAN评分、A2DS2评分和AIS-APS评分均能有效预测急诊病房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SAP的发生。但由于AIS-APS评分计算相对复杂,建议急诊工作者采用ISAN评分和A2DS2评分预测脑卒中患者SAP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相关肺炎 ISAN评分 A2DS2评分 急性缺血性相关肺炎评分 PANTHERI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口腔清洁度异常与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及关系 被引量:13
8
作者 杨晓华 陈惠娟 +5 位作者 何娟 张娟 胡婷婷 杨晓丽 王青 陶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2170-2174,2180,共6页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口腔卫生与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影响因素及关系。方法纳入33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收集患者基本资料、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口腔卫生习惯等信息。根据口腔卫生状态及是否发生SAP分组比较,以二元logisti...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口腔卫生与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影响因素及关系。方法纳入33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收集患者基本资料、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口腔卫生习惯等信息。根据口腔卫生状态及是否发生SAP分组比较,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口腔清洁度异常和SAP的危险因素。结果回归分析显示,SAP(OR=2.219,P=0.026)、龋齿(OR=1.292,P=0.005)和年龄(OR=1.030,P=0.006)是脑卒中患者口腔清洁度的独立危险因素,而Barthel指数评分(OR=0.986,P=0.019)是其保护因素;BOAS评分(OR=1.972,P<0.001)与NIHSS评分(OR=1.322,P<0.001)是SA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口腔清洁度异常与SAP互为独立危险因素,保护口腔卫生也许有助于SAP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 口腔卫生 相关肺炎 危险因素 龋齿 高龄 神经功能缺损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AN评分预测中国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肺炎 被引量:5
9
作者 田蕊 王宇 +6 位作者 张润华 房继明 郑华光 王蓬莲 王伊龙 王拥军 刘改芬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1期29-34,共6页
目的探讨院前合并症、意识水平、年龄、神经功能缺损(preadmission comorbidities,level of consciousness,age,and focal neurologic deficit,PLAN)评分对中国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风险的预测能力。方法从中国国家卒中登记研究(Chi... 目的探讨院前合并症、意识水平、年龄、神经功能缺损(preadmission comorbidities,level of consciousness,age,and focal neurologic deficit,PLAN)评分对中国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风险的预测能力。方法从中国国家卒中登记研究(China National Stroke Registry,CNSR)中筛选符合入组条件的缺血性卒中患者,采集临床信息并应用PLAN评分法对其评分,分析PLAN评分对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预测能力。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价PLAN评分的辨别能力,应用Hosmer-Lemeshow法评价其校准能力。结果共纳入8909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平均年龄(65.4±12.3)岁,女性3410例(38.3%),合并肺炎患者共1069例(12.0%)。随着PLAN评分增高,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风险也逐渐增高。PLAN评分预测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肺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77~0.80],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预测卒中后肺炎的显著性水平为0.001(P=0.001)。在男性中,ROC曲线下面积为0.79(95%CI 0.77~0.81),在女性中,ROC曲线下面积为0.77(95%CI 0.75~0.80);在70岁以下缺血性卒中患者中,ROC曲线下面积为0.77(95%CI 0.75~0.80),在70岁及以上患者中,ROC曲线下面积为0.73(95%CI 0.71~0.75)。结论 PLAN评分法在中国缺血性卒中患者中能够较好地预测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国家登记研究 缺血性 肺炎 PLAN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10
作者 邓婷 陈敬绵 +5 位作者 刘小蒙 姚晓华 刘芦姗 何威 张通 芦海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08-713,共6页
目的 探讨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并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6年10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博爱医院轻中度AIS患者321例根据是否并发SAP分为SAP组(n=71)和非SAP组(n=250)。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发病时间、收缩... 目的 探讨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并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6年10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博爱医院轻中度AIS患者321例根据是否并发SAP分为SAP组(n=71)和非SAP组(n=250)。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发病时间、收缩压、舒张压、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既往病史,以及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等实验室指标。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SAP的变量包括年龄、NIHSS评分、高血压史、心房纤颤、脑梗死病史、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以及hs-CRP、D-二聚体和α-HBDH水平(P <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年龄> 70岁(OR=7.121,95%CI 3.493~14.514,P <0.001)、NIHSS评分> 4分(5~10分,OR=4.861,95%CI2.412~9.797,P <0.001)、血小板计数> 300×10~9/L (OR=6.978,95%CI 1.864~26.128,P=0.004)和D-二聚体水平> 1.0 mg/L (OR=3.036,95%CI 1.518~6.071,P=0.002)是SAP的危险因素。模型很好地拟合了原始数据(HL=1.509,P=0.680),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AUC=0.847,95%CI 0.796~0.898,P <0.001)。结论 年龄> 70岁、NIHSS评分> 4分(5~10分)、血小板计数> 300×10~9/L和D-二聚体水平> 1.0 mg/L是轻中度AIS患者SAP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相关肺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白细胞介素33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并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祯蕾 胡庆哲 +3 位作者 霍颖超 张融融 吴燕平 秦新月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55-660,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33(IL-33)与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关系及其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并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3—10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接受住院治疗的14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33(IL-33)与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关系及其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并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3—10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接受住院治疗的14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患者入院48 h内是否并发卒中相关性肺炎,将14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为肺部感染组(39例)与无肺部感染组(101例)。收集并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线及临床资料,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临床资料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IL-33浓度及NIHSS评分>14分、侵入性操作(留置胃管、留置尿管、气管切开等)比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血清中IL-33的浓度,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IL-33对缺血性卒中并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预测价值。以卒中相关性肺炎为因变量,纳入单因素分析中的变量(P<0.05)进一步对并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吸烟、男性比例及年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肺部感染组NIHSS评分>14分、侵入性操作的比例均高于无肺部感染组[分别为53.8%(21/39)比18.8%(19/101),χ2=16.922;51.3%(20/39)比6.9%(7/101),χ2=35.554],IL-33浓度、NIHSS评分均高于无肺部感染组[分别为92.1(72.4,144.5)ng/L比63.4(45.2,80.9)ng/L,Z=-5.199;15.0(11.0,27.0)分比3.0(2.0,8.5)分,Z=-6.036],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经ROC曲线分析,IL-33的AUC为0.784(95%CI:0.697~0.871,P<0.01)时,约登指数为0.492,最佳截断值为74.4 ng/L,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9%和72.3%。(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33浓度≥74.4 ng/L(OR=13.364,95%CI:4.275~41.722,P<0.01)、NIHSS评分>14分(OR=4.420,95%CI:1.431~13.649,P=0.001)、侵入性操作(OR=12.158,95%CI:3.399~43.488,P<0.01)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并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IL-33≥74.4 ng/L是缺血性卒中患者并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其对缺血性卒中并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诊断价值尚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类 白细胞介素33 预测 急性缺血性 相关肺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RAGON评分对颅内大血管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临床结局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17
12
作者 罗岗 黄祎诺 +11 位作者 马宁 高峰 宋立刚 霍晓川 孙瑄 刘恋 王博 贾白雪 李晓青 徐晓彤 缪中荣 莫大鹏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2-38,共7页
目的评估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时DRAGON[dense cerebral artery,mRS(改良Rankin量表),age,glucose level,onset to treatment time,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对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术后患者临... 目的评估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时DRAGON[dense cerebral artery,mRS(改良Rankin量表),age,glucose level,onset to treatment time,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对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术后患者临床结局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12月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试验(EAST)中接受机械取栓及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49例,为发病至治疗时间≤6 h,于术前经CT血管成像和(或)MR血管成像和(或)DSA证实。根据治疗后90 d mRS评分,将149例患者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0~2分)组和预后不良(mRS评分3~6分)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颤动等)、入院时NIHSS评分、发病时间、卒中前mRS评分、影像学特征、实验室检查、DRAGON评分、治疗方式的差异。对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不同预后者上述指标进行比较,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DRAGON预测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患者预后的最佳截断值。结果(1)预后良好组患者基线NIHSS评分低于预后不良组[14(11,18)分比18(14,21)分],男性比例高于预后不良组[71.1%(59/83)比50.0%(33/66)],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颤动、高脂血症、卒中史、高密度征、早期脑梗死征象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预后良好组血糖水平及基线DARGON评分均低于预后不良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5±1.5)mmol/L比(8.2±3.3)mmol/L,(4.4±1.3)分比(5.2±1.4)分;均P<0.01];两组发病至治疗时间、发病至再通时间、血肌酐、白细胞计数、卒中前mRS 0~1分比例及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术后预后良好者基线NIHSS评分、发病至治疗时间、发病至成功再通时间、血糖水平、基线DARGON评分均低于预后不良者,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4(10,16)分比19(16,24)分,168(126,134)min比239(210,295)min,199(183,285)min比275(260,345)min,(6.4±1.2)mmol/L比(9.0±2.4)mmol/L,(4.3±1.5)分比(6.1±1.2)分;均P<0.05];二者间其余基线和临床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基线DRAGON评分预测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术后90 d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0,最佳截断值为6分,其敏感度为63.6%,特异度为91.7%。结论入院时DRAGON评分可能对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后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DRAGON评分 机械取栓 静脉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血管指数评分预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12
13
作者 樊宇 李月春 +2 位作者 王宝军 张天佑 姜长春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7-81,共5页
目的使用毛细血管指数评分(CIS)判断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侧支循环情况,评价血管内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包头市中心医院行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46例,血管内治疗前行全脑DSA完成... 目的使用毛细血管指数评分(CIS)判断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侧支循环情况,评价血管内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包头市中心医院行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46例,血管内治疗前行全脑DSA完成CIS,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良好预后组21例(≤2分),不良预后组25例(>3分)。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和临床资料,如年龄、性别、糖尿病史、治疗前收缩压、是否行静脉溶栓、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毛细血管充盈、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术后血管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试验(m TICI)分级]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IS对预后结局的影响。结果良好预后组与不良预后组比较,两组在年龄、性别、糖尿病史、治疗前收缩压、是否行静脉溶栓、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机械取栓次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NIHSS[(15±3)分比(19±4)分]、ASPECTS[8(7,10)分比6(5,8)分]、毛细血管充盈良好85.7%(18/21,CIS 2~3分)比44.0%(11/25,CIS 0~1分)、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363±42)min比(398±53)min]、术后血管再通[100.0%(21/21)比68.0%(17/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IS(OR=8.600,95%CI:2.670~33.800)和m TICI分级(OR=5.720,95%CI:12.170~22.300)是血管内治疗预后的预测因素。结论 CIS可用于评价脑组织灌注情况,毛细血管充盈和血管再通良好与临床预后密切相关,在血管内治疗时增加CIS评价,可作为挽救缺血脑组织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血管再通 毛细血管指数评分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定量脑电图特征与CT灌注成像参数的相关性 被引量:21
14
作者 刘秀颖 蓝瑞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早期定量脑电图(quantitative EEG,QEEG)特征和脑CT灌注成像参数的相关性,并分析QEEG特征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早期定量脑电图(quantitative EEG,QEEG)特征和脑CT灌注成像参数的相关性,并分析QEEG特征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4年3月至2016年6月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AIS患者92例,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急诊给予脑CT灌注成像检查,确定缺血性病变区域,而后给予脑电图监测至少2 h,并于入院后进行NIHSS评分。根据CT灌注图像获得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和峰值时间(time to peak,TTP)等参数。QEEG分析获得α波指数、θ波指数、δ波指数、慢波指数、α/δ相对功率比(ADR)、(δ+θ)/(α+β)相对功率比(DTABR)和脑对称指数(brain symmetry index,BSI)等指标。通过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研究缺血性病变区域CT灌注成像参数和QEEG特征之间的相关性,以及CT灌注成像参数、QEEG特征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AIS患者缺血性病变区域与对侧区域相比,CBF减少,MTT和TTP延长,δ波指数、慢波指数和BSI升高,ADR和DTABR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显示,MTT与δ波指数、慢波指数、BSI呈正相关(均P<0.05),与ADR、DTABR呈负相关(均P<0.05);TTP与δ波指数、慢波指数、BSI呈正相关(均P<0.05),与ADR、DTABR呈负相关(均P<0.05);NIHSS评分与MTT、TTP、δ波指数、慢波指数、BSI呈正相关(均P<0.05),与CBF、ADR、DTABR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AIS患者的QEEG特征与CT灌注成像参数之间存在相关性。早期记录患者QEEG特征有助于评估缺血灶变化和神经缺损程度,并实现动态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定量脑电图 CT灌注成像 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检验数据挖掘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卒中相关肺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
15
作者 曾瑞璜 陈智熙 +1 位作者 王小林 秦昌宏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2-149,共8页
目的通过对常规检验数据的挖掘分析,充分发挥其剩余价值,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提供辅助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例,根据是否并发SAP分为SAP组和非SAP组,以7∶3... 目的通过对常规检验数据的挖掘分析,充分发挥其剩余价值,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提供辅助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例,根据是否并发SAP分为SAP组和非SAP组,以7∶3比例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收集2021年7月—2022年6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例作为验证集。通过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筛选出与SAP有关的检验参数,使用训练集、测试集和验证集构建、验证联合预测列线图模型。预测模型分别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区分度,校准曲线评估校准度,临床决策曲线(DCA)评估临床实用性。将列线图模型布置成网页计算器,提高临床实用价值。结果共纳入37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的基本人群,其中SAP 42例,发病率为11.08%;以7∶3分配方式,分为训练集265例,测试集114例。2021年7月—2022年6月收治的15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例作为验证集,其中SAP 24例,发病率为15.29%。LASSO筛选出5个与SAP有关的检验参数分别为中性粒细胞(NEU)、淋巴细胞(LYM)、前清蛋白(PA)、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校准曲线显示训练集和测试集的预测概率和实际概率相一致,具有较好的校准度;DCA曲线显示训练集高风险阈值为0~0.75,净获益为0~0.11。测试集高风险阈值为0~0.65,净获益为0~0.11,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性。ROC曲线显示全数据集联合预测曲线下面积(AUC)为0.924,灵敏度为83.33%,特异度为87.24%。训练集联合预测AUC为0.922,灵敏度为79.31%,特异度为91.95%。测试集联合预测AUC为0.919,灵敏度为84.62%,特异度为86.14%,均具有良好的区分性能。验证集联合预测AUC为0.850,灵敏度为66.67%,特异度为89.47%,模型具有较好的外部适用性。网页计算器布置在https://ww-rstudiomn.shinyapps.io/SAP-nomgram/上,可通过二维码访问,经过测试,性能稳定。结论通过常规检验数据的挖掘,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SAP的预测提供了一定临床价值,为早期的治疗和干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相关肺炎 急性缺血性 列线图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TRAL评分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3个月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庆军 王清华 +3 位作者 郭艳 李云霞 靳令经 聂志余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6期431-437,共7页
目的探讨洛桑卒中量表(Acute Stroke Registry and Analysis of Lausanne,ASTRAL)评分预测不同性别、不同梗死部位、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3个月预后的价值,并与PLAN(Preadmission Comorbiditi... 目的探讨洛桑卒中量表(Acute Stroke Registry and Analysis of Lausanne,ASTRAL)评分预测不同性别、不同梗死部位、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3个月预后的价值,并与PLAN(Preadmission Comorbidities,Level of Consciousness,Age,Neurologic Deficit,PLAN)评分、血管事件总体健康风险(Totaled Health Risks in Vascular Events,THRIVE)评分对急性缺血性卒中3个月预测价值进行比较。方法记录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基线资料,按照性别、梗死部位、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组,然后记录并分别使用ASTRAL评分、PLAN评分与THRIVE评分预测患者3个月预后。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C)进行Z检验来比较它们的预测价值。结果 1本研究共纳入513例AIS患者,男性309例、女性204例;梗死部位:前循环305例,后循环153例,混合型55例;病情轻重程度:轻型卒中260例,非轻型卒中253例;2ASTRAL预测所有入组AIS患者的AUC为0.845,预测男性组AUC为0.804,女性组AUC为0.878,两者比较Z值为1.86(P>0.05);预测前循环组AUC为0.843、后循环组AUC分别为0.857、混合组AUC为0.814,三者比较Z值均<1.98(P>0.05);预测轻型卒中AUC为0.714、非轻型卒中AUC为0.855,两者比较Z值为4.03,其值>1.98(P值为0.000)。ASTRAL评分、PLAN评分、THRIVE评分预测所有入组AIS患者的AUC分别为0.845、0.783和0.740,三者比较Z值均>1.98(P值分别为0.000、0.010和0.000)。结论 ASTRAL评分可对AIS患者3个月预后进行预测,更适合非轻型AIS患者,预测价值高于PLAN评分、THRIVE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预后 ASTRAL评分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脑微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侯晶晶 李尧 +5 位作者 吴继星 何晋涛 唐华 白维 刘阳 张娟 《中国卒中杂志》 2013年第7期544-550,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合并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的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单中心、前瞻性研究方法,连续收集2011年1月~2012年6月于北京市第六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302例,根据有无CMB将...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合并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的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单中心、前瞻性研究方法,连续收集2011年1月~2012年6月于北京市第六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302例,根据有无CMB将患者分为有CMB组(83例)和无CMB组(219例),比较两组间一般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及影像学特点是否存在差异,并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MB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302例患者中,合并有CMB者83例(27.5%),其中年龄(t=3.67,P<0.001)、高血压(χ2=4.76,P=0.03)、卒中史(χ2=5.46,P=0.02)、纤维蛋白原(t=2.33,P=0.02)、腔隙性脑梗死数目(Z=-5.04,P<0.001)以及脑白质疏松程度评分(Z=-7.88,P<0.001)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纤维蛋白原[比值比(oddsratio,OR)1.469,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1.366~1.602;P=0.037]、腔隙性脑梗死数目(OR1.636,95%CI1.200~2.231;P=0.002)以及脑白质疏松程度评分(OR1.700,95%CI1.502~1.980;P<0.001)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CMB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MB的发生与纤维蛋白原含量、腔隙性脑梗死数目以及脑白质疏松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脑微出血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评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庆军 郭艳 聂志余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6期473-480,473,共8页
急性缺血性卒中对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危害极大,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疾病谱中一直处于前三位,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生活障碍和经济负担。若能够早期判断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预后,积极干预,可有效降低不良预后的风险。最近国内外学... 急性缺血性卒中对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危害极大,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疾病谱中一直处于前三位,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生活障碍和经济负担。若能够早期判断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预后,积极干预,可有效降低不良预后的风险。最近国内外学者一直致力于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评分的研发及应用。本文就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评分研究现状做一综述,期待帮助临床神经科医师在接诊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时,对患者预后进行快速评判并指导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预后 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时期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急诊取栓治疗 被引量:1
19
作者 常青 宋立刚 +8 位作者 刘爱华 周保元 张宝瑞 张义森 葛慧剑 高峰 莫大鹏 马宁 缪中荣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第5期484-489,共6页
目的探讨总结新型冠状病毒(coronavirus disease-19,COVID-19)肺炎疫情时期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急诊取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日-3月20日疫情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进... 目的探讨总结新型冠状病毒(coronavirus disease-19,COVID-19)肺炎疫情时期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急诊取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日-3月20日疫情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进行急诊取栓治疗的AIS病例资料,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NIHSS评分、ASPECTS评分(DWI)、病变部位、手术策略、恢复情况,以及COVID-19筛查、预防标准与流程。并与2019年1月20日-3月20日同期取栓病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共纳入33例颅内大血管闭塞致AIS进行急诊取栓的患者,其中2020年18例,2019年15例。2020年疫情期间与2019年同期相比,入院到手术开始时间稍长[4.0(2.9~4.1)h vs 3.0(2.0~4.0)h,P=0.103],更少采用全身麻醉(55.6%vs 100.0%,P=0.003),更倾向采取直接导管抽吸取栓(27.8%vs 13.3%,P=0.32)。出院时死亡率低于2019年同期取栓患者(0 vs 20.0%,P=0.050)。2020年疫情期间纳入的患者及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无COVID-19可疑病例,无COVID-19疑似或确诊病例。结论COVID-19疫情期间,入院到手术开始时间受到疫情筛查的影响而有所延长,取栓策略倾向于采取局部麻醉、抽吸取栓策略,作为疫情期间的特殊考虑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急性缺血性 急诊取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门诊随诊失访原因分析
20
作者 玄桂英 范彩丽 +2 位作者 玄丽霞 赵倩倩 李雪梅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6期648-652,共5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出院后门诊随诊失访情况及失访原因。方法连续入组2020年1-12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高危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电子病历系统记录,筛选出出院后连续3个月未前往门...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出院后门诊随诊失访情况及失访原因。方法连续入组2020年1-12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高危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电子病历系统记录,筛选出出院后连续3个月未前往门诊复诊的患者为失访组。根据病历提取患者住院期间信息,包括人口学资料、血管危险因素、TOAST分型、症状等。采用现场、电话询问、调查访问相结合的方法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包括患者的职业、学历、婚姻、医保等信息。比较失访组与未失访组上述指标的差异。进一步采用开放式提问方法调查失访组的主要失访原因。结果研究期间出院的495例患者中,未失访患者共328例,失访患者167例。失访组卒中复发率高于未失访组(31.1%vs.21.0%,P=0.013),高血压(54.5%vs.43.0%,P=0.015)、既往卒中(52.1%vs.39.3%,P=0.007)比例和出院时NIHSS(3.67±1.76分vs.3.25±1.12分,P<0.001)均高于未失访组,院外服用二级预防药物比例(69.5%vs.86.3%,P<0.001)低于未失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失访组的失访原因主要为“疫情原因,担心去医院不安全”(18.0%),“现在采用中药治疗”(13.8%),“能在药店买到药”(13.2%),“已经痊愈”(8.4%),“儿女不在身边,去不了”(7.2%),“已在当地医院随诊”(6.6%)。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出院后失访组高血压、既往卒中比例较高,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较重,院外二级预防药物使用比例较低,且卒中复发率高。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是疫情期间患者出院后门诊随诊失访最主要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门诊 随诊 失访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