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移植术后耐激素性急性排斥反应的诊疗现状
1
作者 彭华彬 孙丽莹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6-162,共7页
实体器官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后常采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激素)冲击治疗,但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对部分患者无效,即耐激素性急性排斥反应,易导致移植物丢失,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目前认为细胞介导排斥反应和抗体介导排斥反应均参与了... 实体器官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后常采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激素)冲击治疗,但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对部分患者无效,即耐激素性急性排斥反应,易导致移植物丢失,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目前认为细胞介导排斥反应和抗体介导排斥反应均参与了耐激素性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肾移植术后耐激素性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与治疗已比较成熟,而肝移植术后耐激素性急性排斥反应国内以往关注较少,目前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治疗方案。因此,本文就肝移植术后耐激素性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肝移植术后耐激素性急性排斥反应的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耐激素 T细胞介导排斥反应 抗体介导排斥反应 供者特异抗体 他克莫司 吗替麦考酚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中的动态免疫学特征
2
作者 曹曦 黄涛 +5 位作者 杨骥伟 王小文 朱文峰 陈浩琦 范宁 汪根树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6-263,共8页
目的 建立小鼠颈部心脏移植急性排斥模型,评估移植后生存情况及排斥反应的动态过程。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同系移植组(n=21)和同种异体移植组(n=65),分别进行假手术、同系颈部心脏移植、同种异体颈部心脏移植。观察受体... 目的 建立小鼠颈部心脏移植急性排斥模型,评估移植后生存情况及排斥反应的动态过程。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同系移植组(n=21)和同种异体移植组(n=65),分别进行假手术、同系颈部心脏移植、同种异体颈部心脏移植。观察受体小鼠及移植物存活情况、移植物组织病理学变化、脾脏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移植物炎症因子表达情况。结果 假手术组、同系移植组术后7 d生存率及移植物存活率为100%;同种异体移植组5例手术失败,均于术后1 d死亡,术后7 d生存率为86%,存活的小鼠移植物均于术后7 d停止搏动。同种异体移植组在术后7 d出现明显排斥反应,伴随组织损伤和CD8^(+)T细胞浸润;脾脏CD8^(+)T细胞比例在术后持续升高,而CD4^(+)T细胞比例呈下降趋势;血清和移植物干扰素-γ表达在术后5 d达到峰值,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在术后5~7 d加剧,此时可能是免疫干预的关键时间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颈部 异位移植 小鼠 急性排斥反应 浸润 CD8^(+)T细胞 CD4^(+)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细胞亚群的检测在肾移值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时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3
作者 傅耀文 张志宏 +1 位作者 李胜文 邢广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79-180,共2页
通过流式细胞仪对54例肾移植术后受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进行动态监测。结果显示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CD3+、CD4+细胞及CD4+/CD8+比值均升高,经激素冲击治疗有效的病人CD3+、CD4+细胞及CD4+/... 通过流式细胞仪对54例肾移植术后受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进行动态监测。结果显示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CD3+、CD4+细胞及CD4+/CD8+比值均升高,经激素冲击治疗有效的病人CD3+、CD4+细胞及CD4+/CD8+比值逐渐下降,而CD3+、CD4+细胞及CD4+/CD8+比值居高不降者说明激素冲击冶疗无效。T细胞亚群检测可作为对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进行监测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亚群 肾移植 流式细胞 急性 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7与Th17细胞在小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司中洲 吴建国 +1 位作者 贺志军 李亭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76-681,共6页
目的:研究辅助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Th17)细胞及其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在小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小鼠心脏移植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急性排斥反应组(n=12)和同系移植组(n=12),应... 目的:研究辅助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Th17)细胞及其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在小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小鼠心脏移植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急性排斥反应组(n=12)和同系移植组(n=12),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assay,ELISA)分别检测2组小鼠移植术后第3天和第7天血清中IL-17的含量;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移植心脏中浸润淋巴细胞中Th17细胞数量,并取移植心脏经10%甲醛固定后行常规病理检查。结果:急性排斥反应组术后第3天及第7天血清中IL-17表达明显高于同系移植组(P<0.05),且急性排斥反应组术后第7天IL-17表达明显高于第3天(P<0.05);与同系移植组相比,急性排斥反应组移植心脏浸润淋巴细胞中Th17细胞比例在术后第3天及第7天明显增高(P<0.05),且术后第7天时Th17细胞比例明显高于第3天(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急性排斥反应组随着移植时间的延长,排斥反应逐渐增强。结论:Th17与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移植脏器中细胞因子IL-17的检测可望成为急性排斥反应早期诊断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TH17细胞 细胞介素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白细胞介素6单克隆抗体抑制小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及其机制 被引量:2
5
作者 雷钧 陈知水 +4 位作者 方路 刘天德 袁荣发 王军 邵江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5-280,共6页
目的观察抗白细胞介素6(IL-6)单克隆抗体(anti-IL-6monoclonal antibody,anti-IL-6mAb)对同种异体小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同系移植组、移植模... 目的观察抗白细胞介素6(IL-6)单克隆抗体(anti-IL-6monoclonal antibody,anti-IL-6mAb)对同种异体小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同系移植组、移植模型组、移植对照组(注射rat-IgG)和移植治疗组(注射anti-IL-17mAb或anti-IL-6mAb)。观察各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并检测病理组织学改变;Real-time PCR检测各组移植心脏中细胞因子IL-17、干扰素-γ(IFN-γ)及Th17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RORγt 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受鼠脾脏CD4+、CD8+T细胞中IL-17、IFN-γ的表达水平。结果①anti-IL-6mAb、anti-IL-17mAb输注均可显著抑制小鼠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移植心脏存活时间分别延长至(22.0±2.3)d、(13.0±1.8)d,anti-IL-6mAb组抑制排斥反应发生的效果更加显著。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anti-IL-6mAb组排斥反应病理分级明显下降(Stanford 2级);②anti-IL-6mAb组移植心脏中IL-17、IFN-γ和RORγt mRNA的转录水平较rat-IgG对照组及移植模型组显著下降,anti-IL-17mAb输注可部分下调IFN-γmRNA的转录水平;③anti-IL-6mAb组受鼠脾脏CD4+及CD8+T细胞中IFN-γ+的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CD4+IFN-γ+T细胞较CD8+IFN-γ+T细胞下降更为明显,同时CD4+IL-17+T(Th17)细胞的比例在anti-IL-6mAb组中亦明显下降。结论 anti-IL-6mAb可有效抑制急性排斥反应小鼠体内Th17和Th1细胞的活化,并延长同种异体心脏移植物的存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排斥反应 心脏移植 抗白细胞介素6单克隆抗体 细胞介素-17 RORyt 干扰素-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在大鼠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小松 王鹏程 +2 位作者 任松林 桂佳育 王大勇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404-410,共7页
目的通过对大鼠小肠移植FK506预处理模型研究,探讨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在大鼠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表达。根据病理表现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进一步探究Th17细胞相关因子在大鼠小肠移植急性排斥的作用机理,试图为预防小肠移植急性排... 目的通过对大鼠小肠移植FK506预处理模型研究,探讨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在大鼠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表达。根据病理表现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进一步探究Th17细胞相关因子在大鼠小肠移植急性排斥的作用机理,试图为预防小肠移植急性排斥损伤提出新思路。方法雄性健康F344大鼠5对及Lewis大鼠10对,6~8周龄,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1组(F344 5只、Lewis 5只)、对照2组(Lewis大鼠5对)和实验组(F344 5只、Lewis 5只)。采用供体肠系膜上动脉-受体腹主动脉端侧、供体门静脉-受体下腔静脉端侧吻合法,供体肠管近端旷置远端回肠-回肠端侧吻合的异体全段性小肠移植术式。实验组:FK506按2 mg/Kg的剂量实验前3日每日肌肉注射,手术当日及术后7 d,按0.3 mg.kg-1.d-1肌肉注射。术后7 d处死受体大鼠或濒死大鼠,取供体肠管行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右心室穿刺取血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IL-17、IL-23、IL-6、TGF-β、IFN-γ的含量。结果在大鼠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中,移植肠管的黏膜发生明显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对照1组小肠黏膜的病理形态学改变最明显,实验组病理学改变相对较轻,对照2组大鼠小肠黏膜改变最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提示巨噬细胞浸润以对照1组最明显,其次为实验组,对照2组浸润最轻。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大鼠静脉血血清中的IL-6、IL-17、IL-23、TGF-β平均浓度大体趋势相同,各种细胞因子以对照1组最高,实验组次之,对照2组最低。结论在大鼠小肠移植模型中,FK506预处理能减轻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造成的黏膜损伤,有利于移植受体的存活。其机理与减少移植肠管巨噬细胞的浸润有关。对照1组和实验组大鼠血液中IL-17、IL-23等细胞因子水平均值都高于对照2组,提示Th17相关因子参与急性排斥反应过程。阻断Th17相关因子产生可能会减轻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移植 TH17细胞 细胞因子 白介素17 急性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芯片对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T淋巴细胞信号传导基因表达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智宇 朱晓峰 +2 位作者 陈规划 许赤 黄洁夫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678-681,共4页
目的 :从基因水平研究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T淋巴细胞信号传导途径。方法 :利用 4 0 96条大鼠cDNA克隆的基因芯片对从急性排斥组Wistar→SD(n=5 )和对照组SD→SD(n=5 )两组肝移植大鼠T细胞中抽提、纯化mRNA ,扩增、逆转录成cDNA ,荧光... 目的 :从基因水平研究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T淋巴细胞信号传导途径。方法 :利用 4 0 96条大鼠cDNA克隆的基因芯片对从急性排斥组Wistar→SD(n=5 )和对照组SD→SD(n=5 )两组肝移植大鼠T细胞中抽提、纯化mRNA ,扩增、逆转录成cDNA ,荧光标记后与芯片杂交 ,扫描后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 :在 4 0 96个基因中共发现差异表达基因 190条 ,其中 11条与细胞信号传导有关的基因差异表达明显 :MHC(3条 )、CD3抗原 (1条 )相关基因 ;蛋白酶类 :蛋白激酶C结合蛋白、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D型受体、磷脂酰肌醇二磷酸酶基因各 1条 ;涉及核酸信号传导、激活、转录、翻译的基因 3条。结论 :T细胞在肝移植术后排斥反应中信号传导机制涉及多个基因 ,基因芯片技术的大规模筛选为进一步研究T细胞在排斥反应中的信号传导途径提供了客观依据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芯片 T淋巴细胞 急性排斥反应 信号传导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活性细胞在异种移植急性血管性排斥反应中的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曹荣华 陈栋 +4 位作者 郭晖 陈刚 王西墨 沈世乾 陈实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6-318,共3页
目的探讨免疫活性细胞在异种移植急性血管性排斥反应(AVR)中的意义。方法猪到猕猴腹腔内异位心脏移植,使用高纯度的眼镜蛇毒因子完全清除受体体内补体,建立AVR模型。常规病理检查,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心CD4+T细胞、CD8+T细胞和巨... 目的探讨免疫活性细胞在异种移植急性血管性排斥反应(AVR)中的意义。方法猪到猕猴腹腔内异位心脏移植,使用高纯度的眼镜蛇毒因子完全清除受体体内补体,建立AVR模型。常规病理检查,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心CD4+T细胞、CD8+T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程度,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移植心内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其中50%为巨噬细胞,CD4+T细胞占15%,CD8+T细胞占25%;ICAM1和TNFα表达明显上调。结论细胞机制在异种移植AVR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异种 急性血管排斥反应 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与肝移植术后迟发性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汪国营 李华 +7 位作者 张剑 易述红 汪根树 姜楠 李敏如 张琪 杨扬 陈规划 《器官移植》 CAS 2012年第4期205-208,218,共5页
目的评价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诊断肝移植术后迟发性急性排斥反应(AR)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37例肝移植术6个月后行肝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确诊结果,比较迟发性AR组(AR组,24例次)和非迟发性AR组(非AR组,1... 目的评价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诊断肝移植术后迟发性急性排斥反应(AR)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37例肝移植术6个月后行肝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确诊结果,比较迟发性AR组(AR组,24例次)和非迟发性AR组(非AR组,16例次)患者肝穿刺当日或前1d血常规中白细胞的分类,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和比例的最佳截断值,分析其诊断迟发性AR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AR组患者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显著高于非AR组。ROC曲线分析显示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和比例分别为0.145×109/L和0.023时约登指数最高(分别为0.333和0.625),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6和0.813。分别以0.145×109/L和0.023作为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和比例升高的截断值,诊断AR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46和0.88、0.75和0.88。当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0.285×109/L和比例≥0.03时,诊断AR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25和1.0、0.50和1.0,所有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0.285×109/L者的细胞比例均≥0.03。结论肝移植术后6个月,延迟性AR患者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显著高于非延迟性AR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比例≥0.03对诊断迟发性AR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嗜酸细胞 预测 特异度 敏感度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细胞仪监测肺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波 陈胜喜 +2 位作者 罗万俊 蒋海河 施家琦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401-402,共2页
关键词 肺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流式细胞 T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在大鼠肺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对CD4^+、CD8^+ T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玲 拉佈旦白拉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6年第5期365-369,共5页
目的探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在大鼠肺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对CD4^+、CD8^+T细胞的影响。方法24只Wistar雄性大鼠和12只SD雄性大鼠配对,随机分成3组(每组6对)。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以SD大鼠和Wistar大鼠为供、受体,同种移植组以Wistar大鼠为... 目的探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在大鼠肺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对CD4^+、CD8^+T细胞的影响。方法24只Wistar雄性大鼠和12只SD雄性大鼠配对,随机分成3组(每组6对)。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以SD大鼠和Wistar大鼠为供、受体,同种移植组以Wistar大鼠为供、受体。采用Cuff法建立大鼠左肺原位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治疗组再灌注后吸入50%的氧气和8%的二氧化碳,对照组和同种移植组再灌注后吸入50%的氧气。术后7 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移植肺组织中CD4^+和CD8^+T细胞的表达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CD4^+和CD8^+T细胞的比例;采用酶链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IL)-2和干扰素(IFN)-γ的水平。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和同种移植组大鼠移植肺组织中CD8^+T细胞表达均明显减少。流式细胞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和同种移植组的CD8^+T细胞比例均明显降低(均为P<0.05)。ELIS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和同种移植组的IL-2和IFN-γ水平均明显降低(均为P<0.05)。结论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过抑制CD8^+T细胞的增殖及CD4^+T细胞释放炎症因子,从而抑制肺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允许高碳酸血症 肺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CD8 +T细胞 CD4 +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敏受者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与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顾新伟 赵明 +2 位作者 李留洋 李民 钱俊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211-1213,共3页
目的研究致敏受者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与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对97例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肾移植受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目的研究致敏受者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与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对97例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肾移植受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的基因型进行测定,并探讨细胞因子基因型对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的影响。结果97例致敏肾移植受者术后3个月内共有23例发生了急性排斥反应,其中TNF-α和IL-10高产量基因型组受者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高达51.9%和55.5%,显著高于相应的低产量基因型受者的12.9%和13.3%(P<0.01)。联合TNF-α和IL-10发现,高TNF-α产量基因型和高、中IL-10基因型受者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62.5%,显著高于两者均为低产量基因型者的8.5%(P<0.01)。未发现TGF-β1、IL-6、IFN-γ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结论TNF-α和IL-10基因多态性对致敏受者肾移植术后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有明显影响,测定TNF-α和IL-10基因型有利于制订合理的免疫抑制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基因多态 肾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10 转化生长因子-β1 干扰素-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凋亡与移植心脏急性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13
作者 宋光民 张在强 宋惠民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0年第1期7-8,共2页
目的 探讨大鼠异位心脏移植的急性排斤反应与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颈部心脏移植的动物模型,在移植术后的不同时间,取下移植心脏,流式细胞术测定移植心脏组织的细胞凋亡率.结果急性排斥反应时,移植心脏的细胞凋亡率比正常心... 目的 探讨大鼠异位心脏移植的急性排斤反应与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颈部心脏移植的动物模型,在移植术后的不同时间,取下移植心脏,流式细胞术测定移植心脏组织的细胞凋亡率.结果急性排斥反应时,移植心脏的细胞凋亡率比正常心脏组织增高.结论 细胞凋亡参与大鼠心脏移植的急性排斥反应,在整个排斥反应过程中细胞凋亡率均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流式细胞 急性排斥反应 大鼠 心脏移植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O预处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预防大鼠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亚 周松 +4 位作者 刘永光 范礼佩 李民 郭颖 赵明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83-289,共7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预处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用于预防大鼠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方法将BMSC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不含EPO)、A组(EPO终浓度10 IU/m L)、B组(EPO终浓度100 IU/m L)、C组(EPO终浓度500 IU/m L)和D...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预处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用于预防大鼠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方法将BMSC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不含EPO)、A组(EPO终浓度10 IU/m L)、B组(EPO终浓度100 IU/m L)、C组(EPO终浓度500 IU/m L)和D组(EPO终浓度1 000 IU/m L),每组细胞培养24 h和48 h,采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测定BMSC的细胞增殖率。将BMSC分为2组,分别为BMSC组(不含EPO)和EPO-BMSC组(EPO终浓度500 IU/m L),每组细胞培养48 h后,采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BMSC表面趋化因子受体(CXCR)4的蛋白表达水平。以Wistar大鼠为供体,SD大鼠为受体,建立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后,将受体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为对照组(未进行任何干预)、EPO组(术后立即经尾静脉注射1 m L含有500 IU的EPO溶液)、BMSC组(术后立即经尾静脉注射1 m L的1×106/m L BMSC细胞液)、EPO-BMSC组(经尾静脉注射1 m L500 IU/m L EPO体外培养的含有1×106/m L BMSC细胞液),采用血清肌酐(Scr)试剂盒测定血标本中Scr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移植肾组织中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IL)-4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培养24 h,各组BMSC增殖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培养48 h,与对照组比较,C组(EPO终浓度500 IU/m L)的BMSC增殖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MSC组比较,EPO-BMSC组BMSC表面CXCR4的蛋白表达水平更高(P<0.05)。肾移植术后1 d,各组受体鼠的Sc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5 d,与对照组比较,EPO组、BMSC组和EPO-BMSC组受体鼠的Scr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EPO-BMSC组受体鼠的Scr水平低于EPO组、BMS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 d和术后5 d,各组受体鼠移植肾组织中IL-4的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 d,与对照组比较,EPO组、BMSC组及EPO-BMSC组受体鼠移植肾组织中IFN-γ蛋白表达水平和IFN-γ/IL-4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5 d,与对照组比较,EPO组、BMSC组和EPO-BMSC组中IFN-γ蛋白表达水平和IFN-γ/IL-4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其中EPO-BMSC组中IFN-γ蛋白表达水平和IFN-γ/IL-4均低于EPO组和BMS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EPO预处理BMSC可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保护移植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肾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细胞介素 干扰素 血清肌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受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若麟 李瀚 +4 位作者 贾亚男 许文犁 李先亮 贺强 朱继巧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09-515,共7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受者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接受肝移植且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受者作为排斥组(17例),利用倾向评分匹配方法按1∶1比例选取肝功能稳定的肝移植受者作为对照组(17例)。分析肝移植术后急... 目的探讨肝移植受者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接受肝移植且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受者作为排斥组(17例),利用倾向评分匹配方法按1∶1比例选取肝功能稳定的肝移植受者作为对照组(17例)。分析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情况,对比两组受者他克莫司浓度。比较两组受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绝对值和比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淋巴细胞亚群对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诊断价值。比较排斥组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绝对值和比例的变化。结果排斥组17例受者中,4例在术后28 d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3例在术后29~180 d发生急性排斥反应。两组他克莫司谷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5)。与对照组比较,排斥组受者外周血T细胞、CD4+T细胞、B细胞和自然杀伤(NK)T细胞的比例均上升(均为P<0.05)。肝移植术后早期NKT细胞比例升高是肝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R)1.774,95%可信区间(CI)1.059~2.971,P=0.029]。ROC曲线分析结果提示,CD4+T细胞、B细胞和NKT细胞比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0.73和0.77。联用CD4+T细胞、B细胞和NKT细胞比例的AUC为0.89,当临界值为0.69时,灵敏度为0.706,特异度为0.941。排斥组所有受者治疗后均逐渐恢复,最终肝功能正常,治疗后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和NK细胞比例均降低(均为P<0.05)。结论NKT细胞比例升高提示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风险增加,联用CD4+T细胞、B细胞和NKT细胞比例可早期发现和诊断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亚群 急性排斥反应 肝移植 T细胞 B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 CD4 CD8 树突状细胞 自然杀伤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移植术后急性细胞介导排斥反应的诊疗新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钰 练巧燕 +8 位作者 陈奥 张建恒 徐鑫 韦兵 蔡宇航 黄丹霞 邝敏婷 何建行 巨春蓉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14-618,共5页
急性细胞介导排斥反应(ACR)是肺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由T淋巴细胞识别移植物细胞表面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引发的免疫反应,目前被认为是急性排斥反应的主要形式。ACR不仅可以直接导致受者死亡,也是肺移植术后慢性排斥反应的高... 急性细胞介导排斥反应(ACR)是肺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由T淋巴细胞识别移植物细胞表面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引发的免疫反应,目前被认为是急性排斥反应的主要形式。ACR不仅可以直接导致受者死亡,也是肺移植术后慢性排斥反应的高危因素。但肺移植术后ACR的诊断困难,治疗棘手。本文总结了肺移植受者ACR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新进展,以期提高ACR的诊治效率,延长受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移植 急性细胞介导排斥反应 细胞毒T淋巴细胞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MHC) 组织病理学检查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与中老年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炎症复合指标与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其对病情进展的预测价值
17
作者 李敬 胡金蓉 +2 位作者 苟园园 姚隆 曹洁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5-226,共12页
目的: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ypertriglyceridemic acute pancreatitis,HTG-AP)起病急,病情进展及复发的风险高,早期识别重症患者有助于降低多器官衰竭发生的风险和病死率。本研究旨在探讨青年与中老年HTG-AP患者炎症复合指标和D... 目的: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ypertriglyceridemic acute pancreatitis,HTG-AP)起病急,病情进展及复发的风险高,早期识别重症患者有助于降低多器官衰竭发生的风险和病死率。本研究旨在探讨青年与中老年HTG-AP患者炎症复合指标和D-二聚体(D-dimer,D-D)水平变化及其对病情进展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至2023年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收治的230例HTG-AP患者,先将其分为青年组(≤45岁)和中老年组(>45岁),再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和重度组。比较各组间炎症复合指标[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onocyte-to-lymphocyte ratio,MLR)、C反应蛋白与淋巴细胞比值(C-reactive protein-to-lymphocyte ratio,CLR)、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ystemic inflammation response index,SIRI)、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ion index,SII)]和D-D等指标。运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筛选青年和中老年患者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评价危险因素的预测效能,并用Delong检验比较各危险因素间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的差异。通过Bootstrap法(n=1000)对危险因素的预测效能进行内部验证。结果:青年组(n=127)与中老年组(n=103)间NLR、PLR、MLR、SIRI、SII、CLR和D-D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青年患者中,与轻度组(n=68)相比,重度组(n=59)中的NLR、CLR、SIRI、SII和D-D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中老年患者中,与轻度组(n=54)相比,重度组(n=49)中的CLR和D-D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ASSO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D水平升高是青年患者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7,OR=1.458,95%CI 1.107~1.920);D-D水平(P=0.001,OR=2.267,95%CI 1.413~3.637)和CLR(P=0.003,OR=1.007,95%CI 1.003~1.012)是中老年患者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D-D预测青年和中老年HTG-AP患者病情进展的AUC分别为0.653和0.741,敏感度分别为67.8%和57.1%,特异度分别为72.1%和88.9%;CLR预测中老年HTG-AP患者病情进展的AUC、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687、63.3%和70.4%。Delong检验结果显示D-D与CLR预测中老年HTG-AP患者病情进展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93,P=0.321)。D-D的预测效能在Bootstrap内部验证模型中输出的AUC为0.732,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1%和91.0%。结论:不同年龄段、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HTG-AP患者在炎症反应及凝血功能方面存在差异。D-D和CLR分别是青年、中老年HTG-AP患者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D-D对中老年HTG-AP患者病情进展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甘油三酯血症急性胰腺炎 病情进展 炎症复合指标 D-二聚体 危险因素 年龄 C反应蛋白与淋巴细胞比值 青年 中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A配型、群体反应性抗体与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 被引量:7
18
作者 杨绍娟 张文岚 +3 位作者 傅耀文 操海萍 张桂珍 刘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73-274,共2页
目的 :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配型、群体反应性抗体 (PRA)与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 :应用单克隆抗体板、微量序列特异性引物、混合抗原板进行供受者HLA I类抗原分型、HLA II类基因分型、PRA检测。结果 :PRA为低、... 目的 :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配型、群体反应性抗体 (PRA)与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 :应用单克隆抗体板、微量序列特异性引物、混合抗原板进行供受者HLA I类抗原分型、HLA II类基因分型、PRA检测。结果 :PRA为低、中、高三组受者的早期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16 %、2 7%、6 6 6 %。HLA位点错配数 (MM)为 0 1组明显比 5 6组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率低。结论 :良好的组织配型、低水平的PRA ,可降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 群体反应抗体 肾移植 早期 急性 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IR及其HLA配体与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 被引量:14
19
作者 于立新 肖飞 +4 位作者 肖露露 罗敏 付绍杰 王亦斌 苗芸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88-291,共4页
目的探讨供受者对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及其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体所介导信号传导通路在肾移植受者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AR)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3对肾移植供受者对HLA和KIR基因型,受者按照术后肾功能状态分为急... 目的探讨供受者对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及其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体所介导信号传导通路在肾移植受者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AR)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3对肾移植供受者对HLA和KIR基因型,受者按照术后肾功能状态分为急性排斥组(n=19)和肾功能稳定组(n=34),探讨供者HLA、受者KIR基因型以及受者KIR/供者HLA配体组合型与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相关性。结果供者HLA、受者KIR基因表现型频率在急排组和稳定组的分布:供者HLA基因型HLA-C1/2、HLA-A3、11、HLA-Bw4在两组间分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受者KIR2DL2/2DS2在急排组表达低于稳定组(26.3%vs55.9%,P=0.038),受者KIR基因组合型AA类型在急排组表达低于稳定组(31.6%vs67.6%,P=0.011)。供者HLA-C1/2、受者KIR基因组合型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供者HLA-C1/C1类型低于非HLA-C1/C1类型(31.6%vs46.7%,P>0.05)。受者KIR基因组合型AA类型低于非AA类型(20.7%vs54.2%,P=0.011)。受者KIR/供者HLA配体组合型匹配情况:肾功能稳定组中KIR2DL2/HLA-C1和KIR2DL3/HLA-C1信号匹配率较急性排斥组高(P=0.014,P=0.011)。结论特定的KIR/HLA配体组合型(如KIR2DL2/HLA-C1、KIR2DL3/HLA-C1)可能有利于降低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良好的供者HLA和受者KIR配型选择有利于同种异体肾移植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 肾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肾脏移植受者排斥反应临床诊疗指南
20
作者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 +4 位作者 王祥慧 丁振山 代贺龙 秦燕 薛武军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共20页
肾脏移植排斥反应是影响受者、移植肾存活的重要障碍。为进一步规范中国肾脏移植受者排斥反应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组织肾脏移植专家、移植免疫学等专家,在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肾脏移植排斥反应是影响受者、移植肾存活的重要障碍。为进一步规范中国肾脏移植受者排斥反应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组织肾脏移植专家、移植免疫学等专家,在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发布的《肾脏移植排斥反应临床诊疗技术规范(2019版)》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新近的相关研究成果、专家共识、指南和成熟的临床经验,结合我国肾脏移植受者排斥反应诊治的临床现状,制定《中国肾脏移植受者排斥反应临床诊疗指南》。内容涵盖肾脏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急性T细胞介导排斥反应、急性抗体介导排斥反应)及慢性排斥反应(慢性活动性T细胞介导排斥反应、慢性活动性抗体介导排斥反应)的临床规范诊治,以期为中国肾脏移植受者排斥反应的临床诊疗提供理论及临床实践参考,旨在改善及促进肾脏移植质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急性排斥反应 排斥反应 T细胞介导排斥反应 抗体介导排斥反应 供者特异抗体 去致敏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