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GDF-15、S100A12对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许静静 李岩 +1 位作者 李健 赵燕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31-135,共5页
目的探究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钙粒蛋白C(S100A12)对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儿作为试验组... 目的探究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钙粒蛋白C(S100A12)对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儿作为试验组,将同期收治的138例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后未发生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儿作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患儿血清GDF-15、S100A12表达水平。Pearson法分析血清GDF-15、S100A12表达与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儿临床资料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GDF-15、S100A12表达水平对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均降低(P<0.05),血清GDF-15、S100A12表达均升高(P<0.05)。血清GDF-15、S100A12表达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儿的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均呈负相关(P<0.05)。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均为患儿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保护因素(P<0.05),血清GDF-15、S100A12为危险因素(P<0.05)。血清GDF-15、S100A12表达诊断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50、0.907,二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980,大于GDF-15(Z=2.159,P=0.031)、S100A12(Z=3.780,P<0.001)单独诊断的AUC。结论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儿血清GDF-15、S100A12表达升高,二者联合具有较高的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急性白血病 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 生长分化因子15 钙粒蛋白C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未分化型白血病误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2
作者 秦梅 赵庆英 孙桂荣 《临床误诊误治》 2004年第10期758-758,F003,共2页
关键词 急性分化白血病 误诊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支气管内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临床分析
3
作者 杨晓哲 李志春 张振江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9期114-115,共2页
关键词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 中枢神经系统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黄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诱导凋亡和促进分化的双重作用 被引量:36
4
作者 陈思宇 刘陕西 李信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01-404,共4页
目的 了解雄黄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的机制。方法 以APL细胞株NB4细胞为体外模型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 ,MTT检测细胞生长增殖状态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 ,NBT还原试验反映细胞分化能力 ,并检测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 目的 了解雄黄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的机制。方法 以APL细胞株NB4细胞为体外模型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 ,MTT检测细胞生长增殖状态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 ,NBT还原试验反映细胞分化能力 ,并检测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b、CD3 3 表达的改变。结果 雄黄作用后 ,细胞同时出现凋亡和分化相关的形态改变 ;超微结构发现凋亡小体 ,同时部分细胞内出现分化颗粒 ;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表面抗原APO 2 .7表达上调 ;CD11b表达增加 ,CD3 3 表达减少 ,其调变程度弱于全反式维甲酸。结论 雄黄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同时具有诱导凋亡和促进部分分化的双重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黄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细胞凋亡 分化 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诱导治疗中出现分化综合征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马媛媛 沈建良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4年第10期755-758,共4页
目的:分析初诊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在接受全反式维A酸(ATRA)诱导治疗期间出现分化综合征(DS)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5至2014年间海军总医院血液科初诊APL并接受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TO)酸或蒽环类药物诱导治疗的84... 目的:分析初诊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在接受全反式维A酸(ATRA)诱导治疗期间出现分化综合征(DS)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5至2014年间海军总医院血液科初诊APL并接受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TO)酸或蒽环类药物诱导治疗的84例患者。根据Frankel描述诊断其中35例出现DS。按照潜在危险因素收集数据,对影响DS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初诊时白细胞计数及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A酸受体α(PML-RARa)基因分型是影响D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进一步对不同组间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PML-RARa基因分型行χ2检验分析,以排除多因素间相互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患者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及PML-RARa基因分型,两组间差异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并对PML-RARa基因分型的长(L)亚型及短(S)亚型行χ^2检验分析,结果显示L亚型早幼粒细胞白血病-α纸A酸变体(PML-RARa)基因对DS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较高的患者及PML-RARa基因为L亚型的患者在初期接受维A酸联合诱导化疗时更易出现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综合征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PML-RARa融合基因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并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郭海霞 罗招凡 +3 位作者 刘勇 李晓园 张金华 陈琴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214-21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AML-M0)并噬血细胞综合征(HLH)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报告2例近期我院收治的AML-M0并噬血细胞综合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均以反复发热、肝、脾、浅表及深部淋巴结明显肿大、血象改变为首发症状... 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AML-M0)并噬血细胞综合征(HLH)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报告2例近期我院收治的AML-M0并噬血细胞综合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均以反复发热、肝、脾、浅表及深部淋巴结明显肿大、血象改变为首发症状,流式细胞仪检查骨髓CD13+,CD33+,CyMPO+均阳性,有CD34、HLA-DR、TdT、CD117等早期抗原表达。结论肝、脾、浅表及深部淋巴结明显肿大伴血象改变易误诊为淋巴瘤合并HLH,诊断主要依靠免疫组化,电镜或流式细胞术MPO阳性对诊断AML-M0最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细胞白血病 分化 噬血细胞综合征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砒霜制剂亚砷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被引量:2
7
作者 李跃 刘喜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9期122-123,共2页
目的观察亚砷酸(ATO)诱导分化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47例初发APL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对照组23例为观察对象。治疗组给予ATO诱导分化治疗,对照组给予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小... 目的观察亚砷酸(ATO)诱导分化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47例初发APL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对照组23例为观察对象。治疗组给予ATO诱导分化治疗,对照组给予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小剂量DA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完全缓解(CR)率,达到CR的时间及毒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CR率分别为91.7%和87.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达到CR时间(31.8±5.14)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6.5±7.1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毒副反应,治疗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ATO诱导分化治疗初发APL较ATRA联合小剂量DA方案治疗具有CR率相近,达CR所需时间短,毒副反应小等特点,可作为初发APL诱导缓解治疗的一线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砷酸 诱导分化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衍强“四四”法治疗部分分化型(M_(2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8
作者 黄帅 黄飞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4年第6期33-35,共3页
报告黄衍强治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a)一例。黄衍强教授开创白血病诊疗"四疗、四心、四防、四结合",认为起居失常及过度劳累、蕴毒深、肾阴亏、相火旺、血液伤、饮食、药物不当、时行厉气、蕴毒等为病因病机,治则... 报告黄衍强治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a)一例。黄衍强教授开创白血病诊疗"四疗、四心、四防、四结合",认为起居失常及过度劳累、蕴毒深、肾阴亏、相火旺、血液伤、饮食、药物不当、时行厉气、蕴毒等为病因病机,治则治法注重辨证论治、治病求本-治因为主-治果为辅、阴阳平衡、以补为主-以守为贵-以攻为次之、环境改变、心理疏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M2a) 起居失常 过度劳累 蕴毒深 肾阴亏 相火旺 血液伤 饮食 药物不当 时行厉气 蕴毒 辨证论治 治病求本-治因为主-治果为辅 阴阳平衡 以补为主-以守为贵-以攻为次之 环境改变 心理疏导 黄衍强 老中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浮肿为首发症状的急性未分化型白血病一例
9
作者 苏瑞军 黄绍良 《中国小儿血液》 1999年第1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分化 首发症状 浮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未分化细胞白血病伴SF3B1突变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0
作者 翟佳红 张睿娟 +2 位作者 赵蛟宇 齐凯 杨林花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354-356,共3页
急性未分化白血病(acute undifferentiated leuke-mia,AUL)属于系列不明急性白血病,为罕见急性白血病.AUL不表达任何的髓系或淋系特异性标志,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案尚未统一,且预后较差.剪接因子3B复合物的第一亚单位(splicing factor 3B s... 急性未分化白血病(acute undifferentiated leuke-mia,AUL)属于系列不明急性白血病,为罕见急性白血病.AUL不表达任何的髓系或淋系特异性标志,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案尚未统一,且预后较差.剪接因子3B复合物的第一亚单位(splicing factor 3B subunit 1,SF3B1)突变会导致特异性mRNA剪接异常,SF3B1基因突变在AUL中少见.为了解AUL合并SF3B1突变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现将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1例病例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分化细胞白血病 SF3B1突变 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L-RARα异常调控CST7-CTSS轴影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分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子平 卫凤桂 +3 位作者 梁文怡 符祥猛 徐浩育 张辉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323-328,共6页
目的研究CST7-CTSS轴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急性髓系白血病表达谱数据集,进行相关性分析明确融合基因PML-RARα与CST7的表达关系,并对其靶蛋白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通过RT-qPCR评价PML-RARα对CST7-CTSS... 目的研究CST7-CTSS轴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急性髓系白血病表达谱数据集,进行相关性分析明确融合基因PML-RARα与CST7的表达关系,并对其靶蛋白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通过RT-qPCR评价PML-RARα对CST7-CTSS轴的影响。通过敲低CST7表达,检测其对APL细胞分化的影响。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CST7仅在携带PML-RARα的APL患者中显著增高。随着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APL分化,CST7基因表达逐渐降低;利用Zn剂处理PR9细胞诱导PML-RARα表达后,CST7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生物信息分析显示CTSS是CST7的潜在上游蛋白,在APL中显著低表达;CTSS表达水平随着APL细胞诱导分化逐渐上调。敲低CST7基因,能部分易化ATRA诱导APL细胞分化。结论PML-RARα可能直接转录激活CST7,进而影响其靶蛋白酶的功能。CTSS是CST7的潜在靶蛋白酶之一,ATRA可能逆转CST7-CTSS的病理性异常以改善APL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T7 CTSS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诱导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少见V型PML-RARA基因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报告并文献复习
12
作者 盛宏霞 谢婧 +9 位作者 胡国亮 蓝三春 赵志强 杨扬 孙婷 任婧 魏然 李欲航 胡亮钉 张斌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56-158,共3页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一种特殊类型,FAB协作组定为AML-M3型。APL约占AML的10%,其中90%的APL伴有t(15;17)(q22;q21)遗传学异常,根据15q22断裂位点...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一种特殊类型,FAB协作组定为AML-M3型。APL约占AML的10%,其中90%的APL伴有t(15;17)(q22;q21)遗传学异常,根据15q22断裂位点的不同,可分为3种PML-RARA亚型,分别为长型(L型)、变异型(V型)和短型(S型),且相应的临床特点不同[1]。但也有一些伴或单独拥有其他少见的X-RARA融合基因的情况[2-3],较少见。我院收治1例t(15;17)(q24;q21)的PML-RARA融合基因少见V型的APL病例,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PML-RARA融合基因 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常见白细胞分化抗原异常及预后
13
作者 白观臣 孙兆刚 焦玉燕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3-104,共2页
随着检验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识别白细胞分化抗原(CD)的单克隆抗体的问世及流式细胞仪(FCM)等仪器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免疫学分型在白血病诊断和分型中逐渐占到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 细胞分化抗原 急性白血病 免疫学分 预后 流式细胞 单克隆抗体 检验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13”注射液可长期缓解儿童复发性早幼粒细胞型白血病──附2例报告
14
作者 张剑白 王竹颖 徐春岚 《中国小儿血液》 CAS 1998年第4期183-184,共2页
关键词 白血病 急性 早幼粒细胞 儿童 713注射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8号染色体四体异常的t(15;17)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实验诊断及临床分析
15
作者 李国霞 王慧萍 +3 位作者 周永安 朱镭 乔振华 王宏伟 《临床医药实践》 2005年第9期652-654,共3页
目的:报告首例伴有8号染色体四体(四体8)异常的t(15;17)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ML-M3a),并研究其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免疫学及临床特点。方法:外周血及骨髓标本直接涂片观察其形态学改变;采用骨髓细胞24h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RHG显带... 目的:报告首例伴有8号染色体四体(四体8)异常的t(15;17)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ML-M3a),并研究其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免疫学及临床特点。方法:外周血及骨髓标本直接涂片观察其形态学改变;采用骨髓细胞24h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RH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以筑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RT-PCR)技术检测PML-RARa融合基因转录本;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表型。结果:外周血涂片中早幼粒细胞占65%,可见中晚幼粒细胞。骨髓涂片显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粒系83.6%,其中早幼粒细胞占72.4%,胞浆内可见大量紫红色颗粒。染色体核型分析揭示核型为48,XY,+8,+8,t(15;17)(q22;q12)[16]/47,XY,+8,t(15;17)(qxx:q12)[3]/46,XY,t(15;17)(q22;q12)[1]。RT-PCR检测PML-RARa(+),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检测显示CD13(96.2%)、CD33(55.9%)、CYMPO(93.5%)阳性,其余抗原包括淋系抗原在内均为阴性。本例患者生存期只有10d。结论:本例四体8是t(15;17)的继发性改变,可能是三体8克隆进展的结果。伴有四体8的t(15;17)AML-M3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分析 染色体畸变 四体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
16
作者 刘陶文 《华夏医学》 CAS 1996年第2期204-206,共3页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PresentSituationofMelecularBiologicalResearchonAcutePromyeIocyticLeukemia刘陶文(广西桂林医学院生物工程...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PresentSituationofMelecularBiologicalResearchonAcutePromyeIocyticLeukemia刘陶文(广西桂林医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桂林市541004)急性早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分子生物学研究 反式激活 染色体易位 靶基因 融合基因 细胞分化 异构体 诱导分化 癌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维莫司联合全反式维甲酸逆转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耐药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廖伟超 何莹 +1 位作者 王斌生 黄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25-531,共7页
目的:探讨依维莫司联合全反式维甲酸(简称维甲酸)逆转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株NB4-R1耐药的作用。方法:应用CD11b染色流式细胞术及硝基四唑氮蓝(NBT)还原实验检测两药联合应用对细胞分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 目的:探讨依维莫司联合全反式维甲酸(简称维甲酸)逆转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株NB4-R1耐药的作用。方法:应用CD11b染色流式细胞术及硝基四唑氮蓝(NBT)还原实验检测两药联合应用对细胞分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情况,AnnexinV/PI双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结合蛋白轻链3(LC3)、Beclinl及早幼粒白血病一维甲酸受体融合蛋白(PML—RARα)、磷酸化核糖体S6激酶(P-P70S6K)、磷酸化4E结合蛋白1(P.4E.BPl)等表达水平。结果:与维甲酸组比较,联用组能诱导耐药细胞株NB4-RI细胞的分化,并将细胞增殖阻止在G、期而对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100nmol/L依维莫司组、1μmol/L维甲酸组、联用组、对照组NB4-R1细胞培养48h后分化百分率分别为(2.29±0.57)%、(17.06±2.65)%、(54.47±4.91)%、(2.54±0.53)%;处于G1期的细胞百分率分别为(35.20±11.97)%、(33.54±6.25)%、(53.70±8.73)%、(27.40±6.01)%;四组细胞凋亡细胞百分率分别为(2.30±0.14)%、(2.25±0.21)%、(2.40±0.28)%、(1.95±0.07)%。与维甲酸组比较,联用组mTOR信号通路下游的P70S6K、4E—BP1分子磷酸化水平下降,LC3-II和Beclin1的表达上调,且能部分降解融合蛋白PML-RAR(x。结论:依维莫司联合维甲酸能诱导NB4-R1细胞分化,且能阻滞细胞周期而不致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依维莫司联合维甲酸抑制mTOR信号通路激活自噬作用从而降解PML-RARα蛋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病理学 依维莫司 维甲酸/药理学 细胞 分化/药物作用 抑制因子 免疫 抗药性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诊断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闫磊 王哲理 兰文军 《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前,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方法越来越多,如:染色体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技术,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抗PML抗体免疫荧光法,流式细胞术等。对这几种临床上常用的诊断方法以及相关学者对诊断方法的改进分别进行综述,并揭示了一种... 目前,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方法越来越多,如:染色体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技术,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抗PML抗体免疫荧光法,流式细胞术等。对这几种临床上常用的诊断方法以及相关学者对诊断方法的改进分别进行综述,并揭示了一种高效的基于液相芯片技术的新型诊断试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分析 分子生物学诊断 流式细胞 诊断试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砷酸联合维甲酸诱导化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DIC的护理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郝秀丽 陈宁 陈红梅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19期6-7,共2页
目的:双诱导分化治疗是指亚砷酸联合维甲酸双诱导分化治疗。文章对应用双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过程中合并DIC进行分析,并概述了近年来临床所采取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措施。密切观察及早发现治疗期间DIC的发生,及时提供临床资... 目的:双诱导分化治疗是指亚砷酸联合维甲酸双诱导分化治疗。文章对应用双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过程中合并DIC进行分析,并概述了近年来临床所采取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措施。密切观察及早发现治疗期间DIC的发生,及时提供临床资料非常重要;采取正确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DIC 双诱导分化治疗 观察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未分化性白血病一例
20
作者 岑东 陈哲 +1 位作者 裴仁治 王行仁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76-176,共1页
急性未分化性白血病一例岑东陈哲裴仁治王行仁(鄞县人民医院,浙江鄞县315040)关键词急性未分化性白血病1病例患者,男,42岁,于1996年3月16日入院,主诉:面色进行性苍白,体重减轻。腰、右膝关节酸痛二十余天,皮... 急性未分化性白血病一例岑东陈哲裴仁治王行仁(鄞县人民医院,浙江鄞县315040)关键词急性未分化性白血病1病例患者,男,42岁,于1996年3月16日入院,主诉:面色进行性苍白,体重减轻。腰、右膝关节酸痛二十余天,皮肤瘀斑一周。之前在外院以“风湿性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急性分化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