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酸诱导建立大鼠急性直肠黏膜损伤模型的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楼彩霞 胡立春 +4 位作者 黎小平 孙侠 钟志勇 邝少松 唐小江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3-146,152,共5页
目的通过形态学观察评价乙酸诱导建立急性直肠黏膜损伤模型的效果。方法将含有4%乙酸溶液的棉签经SD大鼠肛门置入直肠1 min,置入深度为3 cm,诱导大鼠形成急性直肠黏膜损伤,并于损伤后0.5 h和1、4、6 d分别解剖大鼠,对直肠进行大体形态... 目的通过形态学观察评价乙酸诱导建立急性直肠黏膜损伤模型的效果。方法将含有4%乙酸溶液的棉签经SD大鼠肛门置入直肠1 min,置入深度为3 cm,诱导大鼠形成急性直肠黏膜损伤,并于损伤后0.5 h和1、4、6 d分别解剖大鼠,对直肠进行大体形态观察和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损伤后大鼠6 d内全部存活,模型成功率为100%。损伤后0.5 h^1 d,大鼠直肠黏膜大体形态由充血、水肿和溃疡到合并出血,镜下形态见黏膜层由上皮组织坏死伴出血到黏膜组织全层坏死,腺体由部分留存到全无,黏膜下层由水肿到合并充血、出血,间质内由血管扩张充血到炎细胞浸润;损伤后4~6 d,直肠黏膜大体形态仍可见部分水肿和血丝,镜下形态见黏膜上皮有部分留存,损伤部位有炎性肉芽组织增生,黏膜充血、出血减轻。结论 4%乙酸作用于直肠1 min能成功诱导建立大鼠急性直肠黏膜损伤模型,该模型操作方便、成功率高、重复性好,损伤维持时间6 d以上,适合作为快速筛选直肠外用药物疗效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直肠黏膜损伤 大鼠模型 乙酸 形态学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