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迷迭香酸调节NF-κB/NLRP3信号通路减轻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机制研究
1
作者 王丽欢 李仪杰 +2 位作者 杨焕 梁家榕 叶斌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1,38,共8页
目的:探讨中药单体化合物迷迭香酸(RA)在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模型中基于NF-κB/NLRP3途径的抗炎作用及机制。方法: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及给药组通过大鼠右踝关节腔注射尿酸单钠盐(MSU)晶体混悬液,建立AGA模型,... 目的:探讨中药单体化合物迷迭香酸(RA)在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模型中基于NF-κB/NLRP3途径的抗炎作用及机制。方法: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及给药组通过大鼠右踝关节腔注射尿酸单钠盐(MSU)晶体混悬液,建立AGA模型,游标卡尺测量踝关节肿胀程度,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踝关节炎症浸润,番红O-固绿(SOFG)染色观察软骨细胞脱落情况,并行Mankin评分;ELISA检测大鼠右踝关节中IL-6、IL-1β和TNF-α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踝关节中NF-κB/NLRP3途径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踝关节注射MSU悬液成功地诱发了大鼠的AGA。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踝关节肿胀明显增加(P<0.01),炎症浸润更强,软骨细胞脱落更明显,IL-1β、IL-6和TNF-α的分泌明显增加(P<0.01),NF-κB/NLRP3途径相关蛋白的表达增加。与模型组相比,RA表现出更强的抗炎作用,并以剂量依赖的方式降低了大鼠踝关节肿胀的发生率(P<0.01,P<0.001),减轻了炎症细胞因子浸润,IL-6、IL-1β和TNF-α炎症细胞因子的分泌减少(P<0.01),NF-κB/NLRP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P<0.01)。结论:RA在AGA大鼠模型中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其机制被认为与NF-κB/NLRP3途径的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迭香酸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炎症 NF-κB/NLRP3信号通路 中药单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85-5p通过靶向抑制IL-1β减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炎症反应 被引量:1
2
作者 侯楠 马祥会 +8 位作者 周玮 袁敏 徐黎明 孙焕霞 刘一帆 刘立宁 石颜军 李春先 付衍法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57,共7页
目的 探索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的关节损伤过程中与miR-185-5p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89名AGA患者及91名健康志愿者的血清miR-185-5p的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评估miR-185-5p的表达水平与视... 目的 探索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的关节损伤过程中与miR-185-5p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89名AGA患者及91名健康志愿者的血清miR-185-5p的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评估miR-185-5p的表达水平与视觉模拟(VAS)评分以及IL-1β水平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miR-185-5p对AGA的诊断价值。采用尿酸钠(MSU)诱导THP-1细胞建立体外急性痛风性炎症细胞模型,通过体外转染miR-185-5p模拟物或抑制物增加或降低THP-1细胞miR-185-5p的表达水平后,采用ELISA检测THP-1细胞白细胞介素1β(IL-1β)、 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确定miR-185-5p与IL-1β的3′-非翻译区(3′-UTR)的相互作用。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GA患者血清miR-185-5p的水平显著降低;血清miR-185-5p的水平与VAS评分和IL-1β的表达水平均呈负相关;ROC曲线下面积为0.905,敏感性为80.17%,特异性为83.52%。下调miR-185-5p显著促进THP-1细胞IL-1β、 IL-8及TNF-α的表达,而过表达miR-185-5p则呈现相反的结果;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显示IL-1β是miR-185-5p的靶基因,并且负调控IL-1β的表达。结论 miR-185-5p通过靶向抑制IL-1β减轻AGA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 miR-185-5p 白细胞介素1β(IL-1β) 视觉模拟评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片青黛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3
作者 蒲昭和 《农村百事通》 2024年第12期65-65,共1页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以关节红肿灼热、疼痛拒按等为主症,属中医“热痹”范畴,治疗以清热凉血、消肿止痛为主。下面介绍一则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简方:方法:取冰片、青黛各50克。上药混匀,研成细粉,用适量食醋调匀后,外敷于红肿关节处,...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以关节红肿灼热、疼痛拒按等为主症,属中医“热痹”范畴,治疗以清热凉血、消肿止痛为主。下面介绍一则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简方:方法:取冰片、青黛各50克。上药混匀,研成细粉,用适量食醋调匀后,外敷于红肿关节处,外用纱布包扎,医用胶布固定。每日1次,每次外敷6~8小时,连续治疗10日为1个疗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医用胶布 关节红肿 疼痛拒按 清热凉血 青黛 冰片 消肿止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妙散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理、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钟宜腾 朱英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4-909,共6页
痛风性关节炎是多系统受累的全身性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年轻化趋势的特点,严重者可造成关节畸形、骨质破坏,探讨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四妙散是临床上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经典方剂,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痛风性关节炎是多系统受累的全身性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年轻化趋势的特点,严重者可造成关节畸形、骨质破坏,探讨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四妙散是临床上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经典方剂,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四妙散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具有多靶点、多通路协同作用,安全性高等特点,在缓解炎症、改善临床症状、改善实验室指标以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临床上值得推荐使用,尤其是有西药使用禁忌证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四妙散 中医药治疗 疗效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及自发性消退的病理机制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盛苏红 罗桢敏 +1 位作者 孟闯闯 张克慧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58-2464,共7页
痛风性关节炎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其急性发作时严重影响工作及生活,慢性反复发作控制不佳有致畸致残风险。靶向降低血尿酸水平,实现晶体溶解是痛风治疗的关键。虽然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指南较为完善,用药选择也比较广泛,但临床收效仍不理... 痛风性关节炎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其急性发作时严重影响工作及生活,慢性反复发作控制不佳有致畸致残风险。靶向降低血尿酸水平,实现晶体溶解是痛风治疗的关键。虽然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指南较为完善,用药选择也比较广泛,但临床收效仍不理想。本综述着重阐述了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和自发缓解的临床表现其背后的分子和细胞病理机制,通过对其进行深入了解,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规范化临床用药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探讨其潜在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 急性发作 自发性消退 病理机制 治疗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氏痛风方内服联合平安散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王青 邓理 +3 位作者 车名花 陈婧 戴欣珏 姚丽琴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5-98,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经邓氏痛风方内服联合平安散外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收治2020年6月—2022年6月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00例,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均为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西药常规口服治疗,在对照组治疗... 目的探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经邓氏痛风方内服联合平安散外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收治2020年6月—2022年6月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00例,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均为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西药常规口服治疗,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给予观察组患者中医邓氏痛风方内服联合平安散外敷治疗,均给予两组患者1周的治疗时间。将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Likert指数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红细胞沉降率(ESR)、环氧化酶-2(COX-2)、基质金属蛋白9(MMP9)水平、实验室指标,治疗期间安全性进行统一的对比与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8.00%(49/50)较对照组的86.00%(43/50)相比,更高;治疗后,两组患者关节触痛度、关节疼痛度、关节肿胀度、关节活动受限症状各项评分、Likert指数评分、IL-1β、ESR、COX-2、MMP9、血清黄嘌呤氧化酶(XOD)、血尿酸(BUA)、肌酐(Cr)水平与治疗前相比较,均呈现降低趋势,其中较对照组比,观察组处于较低水平(P<0.05),提示其数据经计算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邓氏痛风方内服联合平安散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证候及关节功能,同时有助于减轻机体尿酸水平及炎性损伤,整体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痛风性 急性 邓氏痛风 平安散外敷 临床效果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亡相关炎症因子与痛风性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国镇 刘紫佳 +5 位作者 盛超 郑雨晨 舒晓明 杨怡姝 张铁 周志祥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67,共7页
目的分析焦亡相关炎症因子在痛风性关节炎(gouty arthritis,GA)患者不同病程中的表达水平,探讨细胞焦亡是否参与GA的病理生理过程。方法收集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风湿免疫科5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cute gouty arthrit... 目的分析焦亡相关炎症因子在痛风性关节炎(gouty arthritis,GA)患者不同病程中的表达水平,探讨细胞焦亡是否参与GA的病理生理过程。方法收集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风湿免疫科5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cute gouty arthritis,AGA)患者(AGA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的外周静脉血样本,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生化指标、血常规指标及焦亡相关炎症因子如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IL-18的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尿酸钠结晶刺激的THP-1细胞中焦亡相关蛋白水平变化。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对受试者的尿酸水平、疾病活动度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GA组患者外周血血清尿酸(uric acid,UA)、白细胞、CRP、IL-1β、IL-18、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Ca^(2+)水平显著升高,Mg^(2+)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GA组急性发作期UA、白细胞、CRP、IL-1β、IL-18、IL-6、TNF-α、Ca^(2+)和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显著高于缓解期,Mg^(2+)水平显著降低(P<0.05);NRS评分与血清IL-1β、IL-8、IL-18水平呈正相关(P<0.05)。尿酸钠结晶刺激的THP-1细胞中焦亡相关功能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无特殊处理的THP-1细胞。结论GA患者焦亡相关炎症因子水平高于健康对照者,且GA急性期焦亡相关炎症因子水平高于GA缓解期,提示细胞焦亡可能参与了GA的免疫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白介素-1Β 白介素-18β 细胞焦亡 炎性体NLRP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骨藤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党荣敏 刘元忠 +2 位作者 谢洪书 姚文琴 余跃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95-1298,共4页
目的:探讨黑骨藤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等分为空白对照组(NC组)、模型组(M组)、秋水仙碱组(C组)、黑骨藤高剂量组(HD组)、黑骨藤中剂量组(MD组)和黑骨藤低剂量组(LD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大... 目的:探讨黑骨藤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等分为空白对照组(NC组)、模型组(M组)、秋水仙碱组(C组)、黑骨藤高剂量组(HD组)、黑骨藤中剂量组(MD组)和黑骨藤低剂量组(LD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大鼠均采用尿酸钠制备大鼠痛风性关节炎模型,用秋水仙碱(阳性对照)和不同剂量的黑骨藤灌胃给药治疗。治疗3、5、7 d后观察各组大鼠关节肿胀情况。治疗7 d后处死大鼠,取踝关节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应用ELISA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中IL-1β、IL-6、IL-8及TNF-α的表达。结果:黑骨藤干预组大鼠踝关节肿胀程度明显低于模型组,且治疗7 d后黑骨藤高剂量组疗效显著高于低剂量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黑骨藤治疗组均有较少的炎细胞浸润,且黑骨藤高剂量组趋于正常对照组;黑骨藤干预组炎症因子IL-1β、IL-6、IL-8及TNF-α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呈剂量依赖性。结论:黑骨藤在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且呈剂量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黑骨藤降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骨藤 急性痛风性 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血疗法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局部关节软骨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7
9
作者 梁莎 夏有兵 +5 位作者 程洁 穆艳云 郭婧 肖安菊 吕凯露 仇山波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8-141,共4页
目的观察刺血疗法对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的局部症状、光镜下形态学改变、电镜下超微结构改变的影响,初步探索刺血疗法治疗本病的效应机制。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刺血组。通过右踝关节腔注射尿酸钠建... 目的观察刺血疗法对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的局部症状、光镜下形态学改变、电镜下超微结构改变的影响,初步探索刺血疗法治疗本病的效应机制。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刺血组。通过右踝关节腔注射尿酸钠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药物组以布洛芬灌胃治疗,刺血组在右侧昆仑穴刺血。测量4组4个时间点的造模踝关节的周径,光镜下观察造模后关节腔组织形态学改变,电镜观察软骨组织的超微结构。结果刺血组24h后造模踝关节周径与药物组、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h后与药物组、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结果显示:模型组关节腔内有尿酸钠结晶沉积,并有大量炎细胞浸润;药物组关节腔内有部分尿酸钠结晶沉积,并有部分炎细胞浸润;刺血组关节腔内有少量粉色团块状物体沉积,及少量炎细胞浸润。电镜结果显示:模型组细胞有渗出,突起,胶原纤维排列乱且密集;药物组细胞有渗出,突起,胶原纤维排列紊乱;刺血组细胞结构正常,胶原纤维排列较乱。结论刺血疗法能有效快速地减轻关节腔尿酸钠的沉积,减少炎细胞的浸润,改善关节软骨的超微结果,改善局部症状。与常规的药物疗法比较,有疗效好、起效快、毒副作用小的优势,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血疗法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大鼠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药止痛效应的临床研究设计 被引量:20
10
作者 熊宁宁 蒋萌 +3 位作者 刘芳 邹建东 符为民 卜擎燕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13-116,共4页
依据痛风和疼痛评定的医学进展 ,研究原发性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药止痛效应的临床评价设计技术要点 ,包括研究目的 ,诊断与影响因素 ,治疗方案 ,观察项目 ,质量控制 ,疗效评定 ,统计分析要点。
关键词 原发性痛风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止痛 疼痛评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拈痛汤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被引量:22
11
作者 沈维增 吕红梅 +2 位作者 陈晓峰 谢峥伟 贺敬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2期398-399,共2页
目的:观察当归拈痛汤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当归拈痛汤高、中、低剂量组共6组,每组各10只,采用向大鼠踝... 目的:观察当归拈痛汤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当归拈痛汤高、中、低剂量组共6组,每组各10只,采用向大鼠踝关节腔注射微晶型尿酸钠(MSU)混悬液方法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将当归拈痛汤用于模型的治疗,并与秋水仙碱做组间对照,采用双抗夹心ABC-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IL-1β和TNF-α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说明模型组大鼠炎性反应明显;与模型组比较,秋水仙碱组和当归拈痛汤高、中、低剂量组大鼠IL-1β和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当归拈痛汤降低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的水平可能是其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拈痛汤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IL-1Β 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血疗法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局部IL-1β、IL-10启动子甲基化的影响 被引量:29
12
作者 吕凯露 夏有兵 +3 位作者 程洁 穆艳云 梁莎 罗玺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09-514,共6页
目的观察刺血疗法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造模关节局部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0(IL-10)基因的相对表达及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的影响,探讨刺血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相关表观遗传调控机制。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 目的观察刺血疗法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造模关节局部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0(IL-10)基因的相对表达及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的影响,探讨刺血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相关表观遗传调控机制。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刺血组。右踝关节腔注射尿酸钠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刺血组在右侧昆仑穴点刺放血,药物组以布洛芬灌胃治疗。评价造模关节肿胀程度,光镜下观察关节腔组织形态学改变,qPCR和焦磷酸测序检测大鼠造模关节局部软骨及其周围软组织IL-1β、IL-10的mRNA表达水平及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结果与模型组、药物组比较,刺血组关节肿胀指数明显降低(P<0.01)。刺血疗法能减少关节腔内尿酸盐结晶沉积,抑制炎性细胞的侵润,改善关节滑膜的组织形态结构。与模型组比较,刺血组IL-1β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但IL-1β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与其mRNA表达不呈负相关。与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比较,刺血组IL-10 mRNA的相对表达量升高(P<0.01),IL-10平均甲基化率降低(P<0.05~0.01)。IL-10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与其mRNA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899,P<0.01)。结论刺血疗法通过DNA甲基化的表观遗传修饰调控IL-10基因表达可能是刺血疗法发挥抗炎效应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血疗法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IL-1Β IL-10 DNA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踝关节髓样细胞表达激发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2
13
作者 张超男 黄学宽 +3 位作者 骆言 蒋娟 万磊 王玲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大鼠受试踝关节滑膜组织髓样细胞表达激发受体(TREM)-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电针组,每组各10只;正常组常规喂养,其余采用尿酸钠溶液注射法建立AG... 目的探讨电针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大鼠受试踝关节滑膜组织髓样细胞表达激发受体(TREM)-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电针组,每组各10只;正常组常规喂养,其余采用尿酸钠溶液注射法建立AGA模型。造模前2 d,正常组与模型组按20 ml/kg予以生理盐水灌胃,西药组按1 mg/kg予以秋水仙碱溶液灌胃,电针组选取受试侧三阴交、解溪、昆仑,频率1.5~2 Hz,电压9V,电流强度1~3 m A,疏密波,留针20 min,1次/d,连续9 d。分析各组大鼠关节功能障碍,采用ELISA法检测受试踝关节滑膜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的含量,采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法检测TREM-1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功能障碍指数显著增高(P〈0.01),TNF-α和IL-1β含量显著增高(P〈0.05),受试踝关节滑膜组织TREM-1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和电针组大鼠功能障碍指数显著降低(P〈0.01),TNF-α和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5),受试踝关节滑膜组织TREM-1表达明显降低(P〈0.05);西药组与电针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治疗AGA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REM-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电针 髓样细胞表达激发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萆薢总皂苷对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NALP3炎性体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65
14
作者 王璐 那莎 陈光亮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54-360,共7页
目的研究萆薢总皂苷对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组后,各用药组大鼠预先灌胃给予不同剂量萆薢总皂苷,随后右侧踝关节腔注射尿酸钠诱导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观察大鼠步态,测定关节肿胀度,HE染... 目的研究萆薢总皂苷对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组后,各用药组大鼠预先灌胃给予不同剂量萆薢总皂苷,随后右侧踝关节腔注射尿酸钠诱导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观察大鼠步态,测定关节肿胀度,HE染色进行病理学分析。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1β、IL-18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滑膜组织中pro-IL-1β、NALP3炎性体相关蛋白变化。结果萆薢总皂苷各浓度和秋水仙碱均可改善大鼠步态。TSD高、中剂量组与秋水仙碱类似,可降低大鼠关节肿胀度,病理学检查踝关节病变好转,血清TNF-α、IL-1β、IL-18明显减少,滑膜组织pro-IL-1β、NALP3、ASC、caspase-1前体和活性形式蛋白表达降低。结论萆薢总皂苷对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具有防治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NALP3炎性体装配和激活,以及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萆薢总皂苷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尿酸钠 NALP3 炎性体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热利湿活血法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IL-6和TNF-α的影响 被引量:16
15
作者 叶仁群 林国彬 +2 位作者 宋晓容 曾纪斌 宋银枝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4期845-847,共3页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活血法(痛风消汤)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影响,并探讨其治疗机理。方法:将56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活血法(痛风消汤)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影响,并探讨其治疗机理。方法:将56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两组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痛风消汤,进行7天临床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血清IL-6、TNF-α、ESR、CRP、BUA的水平以及关节情况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5.71%%和67.8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ESR、CRP、IL-6及TNF-α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治疗后BUA、ESR、CRP、IL-6及TNF-α及关节疼痛缓解时间及关节红肿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清热利湿活血法能明显改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降低炎症因子的水平以及促进血尿酸的排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利湿活血法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IL-6 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血疗法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局部抗炎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6
16
作者 吕凯露 夏有兵 +5 位作者 程洁 穆艳云 朱冰梅 罗玺 梁莎 庄克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6-279,共4页
目的探讨刺血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相关抗炎分子机制。方法 60只Sprague-Dawley大鼠等分为正常组、正常刺血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刺血组、药物组。右踝关节腔注射尿酸钠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药物组以布洛芬灌胃治疗,... 目的探讨刺血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相关抗炎分子机制。方法 60只Sprague-Dawley大鼠等分为正常组、正常刺血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刺血组、药物组。右踝关节腔注射尿酸钠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药物组以布洛芬灌胃治疗,正常刺血组和刺血组在右侧昆仑穴点刺放血。治疗前后测量各组大鼠踝关节周径。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踝关节白细胞介素(IL)-10、IL-4 m RNA和蛋白表达。结果治疗后刺血组较正常组踝关节周径增大(P<0.05),较模型组、药物组周径减小(P<0.05)。刺血组较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踝关节IL-10 m RNA的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较正常组、模型组IL-10蛋白表达增加(P<0.05);刺血组踝关节IL-4 m RNA和蛋白表达较正常组有升高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刺血疗法通过促进局部IL-10表达发挥抗炎作用,可能是其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刺血疗法 白细胞介素-10 白细胞介素-4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拟痛风消经验汤剂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清UA、ESR、IL-1β、TNF-α、COX-2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3
17
作者 倪洪岗 杨娟 李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25-528,共4页
目的:观察自拟痛风消经验汤剂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对患者血清UA、ESR、IL-1β、TNF-α、COX-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 目的:观察自拟痛风消经验汤剂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对患者血清UA、ESR、IL-1β、TNF-α、COX-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秋水仙碱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加用自拟痛风消经验汤剂内服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7 d。对比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记录疼痛的缓解时间,监测治疗前后血尿酸(UA)、血沉(ESR)、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环氧合酶-2(COX-2)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92.6%高于对照组的77.9%,差异性显著(χ2=5.862,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的疼痛改善优于对照组,其痛感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疼痛缓解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UA、ESR、IL-1β、TNF-α、COX-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自拟痛风消经验汤剂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肯定,利于促进关节痛感的缓解,其机制与调控UA、ESR、IL-1β、TNF-α、COX-2等细胞因子水平以抑制炎症过程有一定的相关性,凸显出中医辨治急性关节炎性病变的优势与特色,值得临床深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自拟痛风消经验汤剂 细胞因子水平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血结合药线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代谢组学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朱英 朱青青 +6 位作者 詹广生 江海燕 彭元霞 罗国馨 何彦霖 钟朝培 陈日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190-196,I0006,共8页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刺血结合药线治疗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机制。方法:Wistar成年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治疗组,每组10只,治疗结束后,收集3组大鼠血清样本,运用气相色谱仪与飞行时间质谱仪的联用(gas chromato...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刺血结合药线治疗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机制。方法:Wistar成年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治疗组,每组10只,治疗结束后,收集3组大鼠血清样本,运用气相色谱仪与飞行时间质谱仪的联用(gas chromatography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GC-TOF-MS)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大鼠血清代谢色谱,并进行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方-判别分析(OPLS-DA)。结果:治疗组大鼠步态较西药组大鼠好,其肿胀度也低;治疗组较模型组的代谢物能抗炎镇痛;治疗组较西药组的代谢物能促进代谢,降尿酸。结论:采用代谢组学的方法,较全面的反应了刺血结合药线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的代谢状态,其对血清代谢物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代谢组学 代谢物 刺血 药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痛风合剂及其优化方对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9
作者 武玮 王颜刚 +2 位作者 王萍萍 李成乾 王萍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10期2355-2359,共5页
目的:观察痛风合剂及其优化组方对尿酸盐所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的疗效,明确痛风合剂优化方的疗效是否更确切。方法:选取wista大鼠54只,随机分为9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痛风合剂高、中、低浓度组、痛风合剂优化方高、中、... 目的:观察痛风合剂及其优化组方对尿酸盐所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的疗效,明确痛风合剂优化方的疗效是否更确切。方法:选取wista大鼠54只,随机分为9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痛风合剂高、中、低浓度组、痛风合剂优化方高、中、低浓度组,分别用生理盐水、吲哚美辛混悬剂、痛风合剂高、中、低浓度汤剂、痛风合剂优化方高、中、低浓度汤剂灌胃7天,早晚各1次。于灌胃第四天把25g/mL(0.05mL)浓度的尿酸盐溶液注射到大鼠踝关节腔内,制备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对照组大鼠关节腔注射0.05mL生理盐水。分别于灌胃前和造模前、造模后24、48、72h秤取大鼠体重;造模前一天上午和下午,造模后0、2、4、6、8、10、12、24、48、72h测取右侧距小腿关节同一部位周径(取均值);造模后72h取血,观察血浆白细胞计数,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含量;取血后将大鼠处死,取踝关节,10%福尔马林固定待做病理。结果:54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灌胃前体重无差异,造模后第1、2天痛风合剂及优化方高浓度组、西药组高于模型组,存在差异;造模前一天大鼠上午和下午踝关节周径无差异,造模后大鼠关节肿胀度各组均有所增高,其中以模型组最为明显,药物治疗后,用药组肿胀度均下降低,高浓度组和吲哚美辛效果相当;痛风合剂及优化方各剂量组血浆白细胞计数和血清白细胞介素1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以模型组最为显著,与模型组相比,痛风合剂及优化方高浓度组差异明显;病理组织学结果显示,痛风合剂及优化方可减轻痛风性关节大鼠踝关节的组织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改善滑膜增生,且浓度越高作用越明显。但以上检测指标中,痛风合剂组和优化方组无差异。结论:痛风合剂及优化方可以有效抑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且该作用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但该作用在痛风合剂和优化方之间并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合剂 痛风合剂优化方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利湿法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血清IL-18、TNF-α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姜德友 王钧 +6 位作者 解颖 韩洁茹 常佳怡 乔羽 陈飞 李富震 孙许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2186-2187,共2页
目的:观察补肾利湿法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血清IL-18和TNF-α的影响,探讨补肾利湿法对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防治作用机理。方法:将5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痛风舒组、治疗低剂量组、治疗中剂... 目的:观察补肾利湿法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血清IL-18和TNF-α的影响,探讨补肾利湿法对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防治作用机理。方法:将5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痛风舒组、治疗低剂量组、治疗中剂量组、治疗高剂量组,每组各8只。采用尿酸钠和氧嗪酸钾诱导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将补肾利湿法处方用于模型的治疗,并与秋水仙碱、痛风舒做组间对照,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IL-18、TNF-α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18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1),治疗高剂量组、中剂量组、秋水仙碱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高剂量组、治疗中剂量组、秋水仙碱组、痛风舒组IL-18和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补肾利湿法可降低IL-18和TNF-α的水平。补肾利湿法对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利湿法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IL-18 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