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在栉孔扇贝不同器官的感染状况 被引量:9
1
作者 贺桂珍 王秀华 +3 位作者 李赟 王崇明 艾海新 宋微波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3年第7期93-96,105,共5页
应用超薄切片、负染电镜技术以及ELISA对自然发病和人工感染发病的栉孔扇贝之外套膜、鳃、肝胰腺、肾、肠、及闭壳肌等主要器官急性病毒性坏死症 (AcuteVirusNecrobioticDisease,AVND)病毒的感染... 应用超薄切片、负染电镜技术以及ELISA对自然发病和人工感染发病的栉孔扇贝之外套膜、鳃、肝胰腺、肾、肠、及闭壳肌等主要器官急性病毒性坏死症 (AcuteVirusNecrobioticDisease,AVND)病毒的感染状况进行了研究。三种检测方法均表明 ,病贝的外套膜及肝胰腺为AVND病毒感染最严重的器官 ,肾以及肠组织次之 ,鳃及闭壳肌病毒感染程度最轻。本结果同时表明 ,AVND病毒在病贝体内广泛分布 ,侵染的细胞主要为上述器官皮下肌细胞的细胞质内 ,侵染细胞超微结构表现为生物膜肿胀 ,并出现“髓袢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 栉孔扇贝 感染程度 超薄切片 负染电镜技术 ELISA 外套膜 肝胰腺 侵染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栉孔扇贝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感染的ELISA检测 被引量:8
2
作者 李赟 贺桂珍 +2 位作者 王秀华 王崇明 宋微波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3年第7期90-92,共3页
应用纯化病毒免疫新西兰兔制备的抗血清 ,进行ELISA分析 ,检测栉孔扇贝体内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的感染情况。结果表明 :一龄贝在整个养殖期间感染该病毒呈现低 -高 -低的涨落过程 ,其中 7月下旬到 8月中旬检出阳性率为 75 %~ 95 % ,... 应用纯化病毒免疫新西兰兔制备的抗血清 ,进行ELISA分析 ,检测栉孔扇贝体内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的感染情况。结果表明 :一龄贝在整个养殖期间感染该病毒呈现低 -高 -低的涨落过程 ,其中 7月下旬到 8月中旬检出阳性率为 75 %~ 95 % ,为当年感染的高峰时期。对二龄贝感染该病毒的分析结果显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 ELISA检测 抗血清 感染率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栉孔扇贝的急性病毒性坏死症(AVND)病毒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ELISA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王秀华 贺桂珍 +2 位作者 李赟 王崇明 宋微波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3年第9期84-88,共5页
以青岛太平角养殖海区患病栉孔扇贝组织中提纯的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作为抗原,制备出效价较高的多克隆抗体。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方法对青岛黄岛等不同养殖海区、不同时间采集的栉孔扇贝材料进行检测,结果表明,7、8月份样品检测... 以青岛太平角养殖海区患病栉孔扇贝组织中提纯的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作为抗原,制备出效价较高的多克隆抗体。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方法对青岛黄岛等不同养殖海区、不同时间采集的栉孔扇贝材料进行检测,结果表明,7、8月份样品检测结果呈强阳性,检出阳性率为75%~95%,其他时期阳性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 多克隆抗体 ELISA 制备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 阳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栉孔扇贝急性病毒性坏死症(AVND)病理学观察与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崇明 刘英杰 +1 位作者 王秀华 李赟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8,共8页
2000~2002年,应用光镜和电子显微技术对AVND发生期间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各主要组织器官病理变化进行了连续观察。光镜观察显示,除生殖腺、闭壳肌外,濒死栉孔扇贝的外套膜、鳃、肾、消化腺和肠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的组织病理变... 2000~2002年,应用光镜和电子显微技术对AVND发生期间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各主要组织器官病理变化进行了连续观察。光镜观察显示,除生殖腺、闭壳肌外,濒死栉孔扇贝的外套膜、鳃、肾、消化腺和肠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的组织病理变化。病灶主要出现在上述各器官的结缔组织以及上皮组织,病理变化表现为细胞核肿大、固缩、破裂,核染色质边缘化或空泡化,受感染细胞崩解、脱落,留下大片均质无结构的空白区域,形成凝固性坏死,结缔组织细胞质中有嗜碱性包涵体样颗粒存在。电镜观察显示,在病灶出现的组织细胞内,细胞核染色质异常凝集和边缘化、核膜周隙扩张或溶解。细胞器病理变化明显,内质网扩张,核糖体脱落,有髓鞘样小体出现;线粒体肿大、嵴融解,整个细胞出现解体现象。病变的结缔组织细胞与间质细胞细胞质中有大量直径为130~170nm、具有囊膜的球形病毒粒子存在,负染电镜观察表明,病毒囊膜表面覆有长20nm放射状纤突。病毒的发生基质在细胞质内,并被一膜性结构所包围。病毒在宿主细胞中的繁殖分为3个阶段,即病毒发生期、病毒装配期和病毒释放期。病理学观察证明,病毒感染与病理变化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急性病毒性坏死症 组织病理学 细胞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