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常规治疗对小儿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1
作者 孙英楠 杨李 +1 位作者 蔡蓓蓓 潘维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640-3644,共5页
目的考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常规治疗对小儿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9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 目的考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常规治疗对小儿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9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症状消失时间[退热时间、鼻塞(肺部啰音、喘息、咳嗽)消失时间]、CRP、TNF-α、CD4^(+)、CD8^(+)、CD4^(+)/CD8^(+)、肺功能指标(FEV1、FVC、PEF、MVV)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症状消失时间更短(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CRP、TNF-α、CD8^(+)降低(P<0.05),CD4^(+)、CD4^(+)/CD8^(+)、肺功能指标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常规治疗可调节小儿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机体免疫,降低CRP、TNF-α水平,减少炎症损伤,改善肺功能,缓解病情,提升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常规治疗 小儿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发生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预测因素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柯胜忠 张多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11-914,共4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患儿发生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AVLRI)的预测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调查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BPD合并AVLRI患儿60例作为合并组,同期选取60例BPD无合并AVLRI患儿作为对照组,分析BPD患儿发生AV...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患儿发生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AVLRI)的预测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调查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BPD合并AVLRI患儿60例作为合并组,同期选取60例BPD无合并AVLRI患儿作为对照组,分析BPD患儿发生AVLRI的预测因素。结果:本次调查中,合并组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为主,有35例(58.00%);单因素法分析结果显示,BPD患儿发生AVLRI与季节、喂养方式、家庭吸烟和患儿BPD病情、出生体重、合并基础疾病、合并先心病及母体孕期糖尿病、特应性疾病等因素有关(P<0.05);Logistics多因素法分析结果显示,秋冬季节、患儿重度BPD、合并先心病、母体特应性疾病、人工喂养是BPD患儿发生AVLRI的预测因素(P<0.05)。结论:BPD合并AVLRI患儿常因RSV发病,其发生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秋冬季节、患儿重度BPD、合并先心病、母体特应性疾病、人工喂养等可能可作为其发生的预测因素,应针对上述因素采取各项有效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 预测 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奥司他韦胶囊在孕产妇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梅燕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26-128,共3页
目的:分析磷酸奥司他韦胶囊在孕产妇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参照入组标注,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杭州市拱墅区天水武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40例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共,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分析磷酸奥司他韦胶囊在孕产妇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参照入组标注,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杭州市拱墅区天水武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40例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共,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金莲花颗粒(8 g/次,3次/d)口服连续治疗1周,观察组采用磷酸奥司他韦胶囊(75 mg/次,2次/d)口服连续治疗1周。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炎症因子水平、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良好结局[97.50%(39/40)]明显优于对照组[70.00%(28/40)],扁桃体红肿消失时间[(21.50±3.43)h]、鼻塞流涕消失时间[(23.49±3.40)h]、发热消失时间[(25.32±1.16)h]、咳嗽咳痰消失时间[(28.85±4.30)h]均短于对照组[分别为(39.76±4.62)h、(39.88±3.90)h、(53.97±4.89)h、(47.67±5.71)h],治疗后C-反应蛋白[(37.66±5.79)mg/L]、降钙素原[(5.22±0.93)ug/L]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12.35±3.30)ng/L]均优于对照组[分别为(65.28±6.23)mg/L、(7.41±1.97)ug/L、(25.67±6.62)ng/L],不良反应发生率[15.0%(6/40)]明显低于对照组[2.5%(1/40)],生理职能评分[(32.80±±7.26)分]、心理职能评分[(28.34±5.86)分]、社会功能评分[(27.44±6.34)分]、环境领域评分[(26.77±5.52)分]和情感职能评分[(27.89±3.59)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2.97±5.85)分、(18.96±3.60)分、(18.00±3.02)分、(18.22±3.98)分、(18.05±4.0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114,P=0.001;t=12.247、10.825、16.369、13.628,P值均=0.001;t=12.863、4.103、10.445,P值均=0.001;χ^(2)=3.914,P=0.048;t=6.013、10.511、8.742、11.106、11.081,P值均=0.001)。结论:磷酸奥司他韦胶囊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效果良好,可明显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产妇 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 磷酸奥司他韦胶囊 妊娠结局 炎症因子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锁芳治疗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经验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聪 史锁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1年第3期221-222,共2页
史锁芳教授为江苏省中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肺病临床二十余载,对于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症治疗独具特色,善用疏风散寒、化湿清热的方法治疗本病症,不仅退热快捷,且能起到截断病势、防治传变之... 史锁芳教授为江苏省中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肺病临床二十余载,对于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症治疗独具特色,善用疏风散寒、化湿清热的方法治疗本病症,不仅退热快捷,且能起到截断病势、防治传变之效,兹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病毒性传染性呼吸道感染发热/中医药疗法 九味羌活汤 麻杏石甘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毒宁注射液联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对小儿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4
5
作者 侯军 王思平 +1 位作者 朱伯会 李宾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261-3265,共5页
目的考察热毒宁注射液联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对小儿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疗程5 d。检测临床疗效、... 目的考察热毒宁注射液联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对小儿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疗程5 d。检测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体温、中医证候评分、免疫指标(IgA、IgG、IgM、补体C3和C4)、炎症指标(ESR、IL-2、IL-6)、Th1/Th2免疫应答状态(Th1细胞比例、Th2细胞比例、Th1/Th2)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症状消失时间更短(P<0.05)。治疗后,2组体温、中医证候评分、炎症指标、Th2细胞比例降低(P<0.05),免疫指标、Th1细胞比例、Th1/Th2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联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可快速控制小儿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症状,抑制局部炎症,均衡免疫应答功能,增强免疫力,促进病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毒宁注射液 磷酸奥司他韦颗粒 小儿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中医药防治急性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进展的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王福民 胡远樟 +3 位作者 金曼 孙思涵 王濛琳 程小恩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559-3570,共12页
目的分析中医药防治急性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中医药防治急性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提供研究思路与借鉴。方法利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对中医药防治急性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相关文献的作者、机构和关键词进行共... 目的分析中医药防治急性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中医药防治急性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提供研究思路与借鉴。方法利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对中医药防治急性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相关文献的作者、机构和关键词进行共现聚类可视化,对相关专利绘制知识图谱。结果通过检索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分别获得1687篇中文文献,469篇英文文献,检索专利数据库获得301项专利数据。结果发现中医药防治急性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中文文献数量波动较大,文献共现聚类得到作者、机构合作网络,其中发文量较大的作者有张伯礼等人,核心机构有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等。高频关键词有甲型H1N1流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抗病毒、中西医结合、非典型肺炎等。英文文献研究国家主要来自Peoples R China,Usa,England,Canada,Australia,Germany等国,其中中国、美国、英国在相关领域合作较多。高频共现关键词有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antiviral activity,SARS-COV-2,SARS,Chinese medicine,systematic review,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OVID-19,expression inflammation,network pharmacology等。专利共现聚类发现9个有效聚类,内容主要集中在中药抗病毒治疗、对症治疗、剂型创新等方面;中医药防治急性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的高频用药,其中黄芩、甘草、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最为常用。结论中医药防治急性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研究呈现出波动式发展,中国的研究结果最多,但是作者和研究机构间的合作较分散,五运六气、温病学说、辨证论治、治未病思想是研究热点,信息技术、高质量循证证据、中药制剂新剂型、中西医结合是未来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TESPACE VOSviewer 中医药 急性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栉孔扇贝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感染的ELISA检测 被引量:8
7
作者 李赟 贺桂珍 +2 位作者 王秀华 王崇明 宋微波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3年第7期90-92,共3页
应用纯化病毒免疫新西兰兔制备的抗血清 ,进行ELISA分析 ,检测栉孔扇贝体内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的感染情况。结果表明 :一龄贝在整个养殖期间感染该病毒呈现低 -高 -低的涨落过程 ,其中 7月下旬到 8月中旬检出阳性率为 75 %~ 95 % ,... 应用纯化病毒免疫新西兰兔制备的抗血清 ,进行ELISA分析 ,检测栉孔扇贝体内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的感染情况。结果表明 :一龄贝在整个养殖期间感染该病毒呈现低 -高 -低的涨落过程 ,其中 7月下旬到 8月中旬检出阳性率为 75 %~ 95 % ,为当年感染的高峰时期。对二龄贝感染该病毒的分析结果显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 ELISA检测 抗血清 感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在栉孔扇贝不同器官的感染状况 被引量:9
8
作者 贺桂珍 王秀华 +3 位作者 李赟 王崇明 艾海新 宋微波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3年第7期93-96,105,共5页
应用超薄切片、负染电镜技术以及ELISA对自然发病和人工感染发病的栉孔扇贝之外套膜、鳃、肝胰腺、肾、肠、及闭壳肌等主要器官急性病毒性坏死症 (AcuteVirusNecrobioticDisease,AVND)病毒的感染... 应用超薄切片、负染电镜技术以及ELISA对自然发病和人工感染发病的栉孔扇贝之外套膜、鳃、肝胰腺、肾、肠、及闭壳肌等主要器官急性病毒性坏死症 (AcuteVirusNecrobioticDisease,AVND)病毒的感染状况进行了研究。三种检测方法均表明 ,病贝的外套膜及肝胰腺为AVND病毒感染最严重的器官 ,肾以及肠组织次之 ,鳃及闭壳肌病毒感染程度最轻。本结果同时表明 ,AVND病毒在病贝体内广泛分布 ,侵染的细胞主要为上述器官皮下肌细胞的细胞质内 ,侵染细胞超微结构表现为生物膜肿胀 ,并出现“髓袢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 栉孔扇贝 感染程度 超薄切片 负染电镜技术 ELISA 外套膜 肝胰腺 侵染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临床特点及动态心电图监测意义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丽丽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2期106-109,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应用动态心电图监测患者心脏活动,为临床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病毒性心肌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10年10月至2016年2月于本院确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病毒性心肌炎的6... 目的分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应用动态心电图监测患者心脏活动,为临床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病毒性心肌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10年10月至2016年2月于本院确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病毒性心肌炎的67例患者纳入心肌炎组,并将同期于本院门诊体检的50例健康者纳入对照组。观察心肌炎组患者心功能的相关临床症状,分析心肌酶谱和心脏损伤相关指标与健康人群之间的差异,对比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的监测结果。结果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病毒性心肌炎首发症状以胸痛、胸闷、呼吸困难或气促为主。心肌酶和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结果显示,各指标均在发病第1周升高后逐渐下降,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和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水平维持时间较长,进入恢复期仍显著高于健康组。病毒性心肌炎可出现多种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检出62例(92.5%)77例次心律失常,常规心电图检出42例(62.7%)45例次心律失常,二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17.179,P=0.000)。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动态心电图检出61例次(79.2%),常规心电图检出40例次(88.9%);部分患者心律失常延续至恢复期,动态心电图在恢复期检出16例次(20.8%),常规心电图检出5例次(11.1%)。结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病毒性心肌炎起病无特异性,必须提高警惕作出正确诊断,并采用综合手段监测患者心功能,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心肌,防止发生心源性猝死或持久性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道感染 毒性心肌炎 心肌酶 CTNI 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急性病毒性呼吸道疾病的监测
10
作者 刘伯淳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1999年第9期7-7,共1页
选56个厩舍中患有急性上呼吸道疾病(iURD)临床症状的马151匹,搜集其饲养管理数据、血样和鼻或鼻喉拭子样本,并对其中的112匹马增采恢复期的血样,视为齐全样本系列。进行ELISA、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测。结果:判定有齐全样本系列的65匹马... 选56个厩舍中患有急性上呼吸道疾病(iURD)临床症状的马151匹,搜集其饲养管理数据、血样和鼻或鼻喉拭子样本,并对其中的112匹马增采恢复期的血样,视为齐全样本系列。进行ELISA、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测。结果:判定有齐全样本系列的65匹马系病毒感染,43匹为流感病毒、18匹为马疱疹病毒(EHV)、4匹为流感病毒和EHV混合感染。从有一匹以上受侵马的14个厩舍采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疾病 急性病毒性 流感病毒 病毒感染 血清学检测 病毒分离 全样本 监测 混合感染 饲养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感颗粒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小鼠肺组织TLR3及PKR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郑艳 耿连艺 +2 位作者 盛夏 高峰 奚肇庆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10-413,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上感颗粒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小鼠肺组织TLR3及PKR mRNA表达的影响,来探讨其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可能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ICR小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抗病毒口服液组、利巴韦林组、上感颗粒大、中、低... 目的:通过观察上感颗粒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小鼠肺组织TLR3及PKR mRNA表达的影响,来探讨其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可能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ICR小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抗病毒口服液组、利巴韦林组、上感颗粒大、中、低剂量组。病毒滴鼻后给药,观察其肺组织TLR3及PKR mRNA的表达。结果:抗病毒口服液、利巴韦林、上感颗粒可降低小鼠肺组织TLR3及PKR mRNA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上感颗粒可抑制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小鼠肺组织中TLR3及PKR mRNA的表达,可能为其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感颗粒 毒性呼吸道感染 TLR3 PKR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感颗粒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12
作者 耿连艺 奚肇庆 +1 位作者 郑艳 张丽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26-328,共3页
目的探讨上感颗粒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治疗作用。方法共观察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者180例,做1∶1随机对照,治疗组服用上感颗粒,对照组服用功效相近的银黄颗粒,观察体温、症状和体征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均可降低体温,改善... 目的探讨上感颗粒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治疗作用。方法共观察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者180例,做1∶1随机对照,治疗组服用上感颗粒,对照组服用功效相近的银黄颗粒,观察体温、症状和体征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均可降低体温,改善临床症状,降低临床证候积分(P<0.05或P<0.01),2组比较,治疗组在第2天8时、第3天8时、第3天12时、第72小时时点上,治愈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在改善临床症状及降低临床证候积分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感颗粒对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疗效可靠,退热作用明显,能迅速改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感颗粒 毒性呼吸道感染 发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疗效观察 被引量:39
13
作者 徐旭 黄梦 陈忠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30-1332,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疗效。方法:截选2015年1月—2016年1月86例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利巴韦林颗粒,10 mg/(kg·d),分2~3次服用]与治疗组(小儿豉翘清热颗...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疗效。方法:截选2015年1月—2016年1月86例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利巴韦林颗粒,10 mg/(kg·d),分2~3次服用]与治疗组(小儿豉翘清热颗粒,6个月~1岁,1~2 g/次,1~3岁,2~3 g/次,3~7岁,3~4 g/次;均为3次/d),各43例。记录两组患儿开始退热时间、完全退热时间,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评价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检测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治疗组患儿开始退热时间、完全退热时间分别为(5.49±4.13)h、(9.20±3.75)h明显短于对照组(22.14±8.67)h、(25.48±12.25)h,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TNF-α、IL-6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86.05%,明显高于对照组58.14%,P<0.05。治疗期间均无严重性不良反应,未影响本次研究结果。结论: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且安全,可推荐为患儿治疗首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小儿病毒性呼吸道感染 利巴韦林颗粒 退热 血清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欣颗粒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56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董庆华 郑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62-162,共1页
关键词 同欣颗粒 小儿 毒性呼吸道感染 儿科 广谱抗病毒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退热饮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附82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苗成龙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162-162,164,共2页
关键词 小儿退热饮 治疗 小儿 毒性呼吸道感染 发热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香冲剂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16
作者 罗翌 胡聪 李际强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726-1728,共3页
目的:观察新香冲剂治疗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中医辨证属湿热郁表证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的方法,将符合诊断纳入标准120例按进入临床的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比观察新香冲剂治疗外感发热中... 目的:观察新香冲剂治疗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中医辨证属湿热郁表证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的方法,将符合诊断纳入标准120例按进入临床的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比观察新香冲剂治疗外感发热中医辨证属湿热郁表证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开始退热时间分别是2.588,3.290h,体温首次降至正常时间为7.396、17.415h,完全退热时间为9.108、9.883h,治疗组的退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观察过程中,未发现新香冲剂有重要不良反应,说明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结论:新香冲剂对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属湿热郁表证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退热作用平稳而缓和,可以明显改善咽痛、头痛、头身困重、身酸痛、乏力等临床症状。且服用方便,安全无副作用,可作为岭南地区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辨证为湿热郁表证之中医治疗的有效方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香冲剂 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 湿热郁表证 中医药疗法 周仲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呼吸道病毒感染对小儿病毒性肝炎的影响
17
作者 黄建七 陈菊梅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4-6,共3页
本文对26例同时感染麻疹、流腮、水痘的病毒性肝炎患儿进行临床分析,其中麻疹10例,流腮11例,水痘5例。年龄3~13岁。三种呼吸道传染病全部治愈,肝炎大多数治愈,4例好转出院。结果表明,麻疹、流腮、水痘病毒与甲肝、乙肝病毒之间无相互... 本文对26例同时感染麻疹、流腮、水痘的病毒性肝炎患儿进行临床分析,其中麻疹10例,流腮11例,水痘5例。年龄3~13岁。三种呼吸道传染病全部治愈,肝炎大多数治愈,4例好转出院。结果表明,麻疹、流腮、水痘病毒与甲肝、乙肝病毒之间无相互干扰作用,这三种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对病毒性肝炎的恢复无明显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感染 毒性肝炎 呼吸道 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群呼吸道综合征病毒性疾病感染情况的调查分析
18
作者 谷志大 王宏燕 《现代畜牧兽医》 2013年第6期43-45,共3页
为了调查引起辽宁省猪群呼吸道综合征的病毒性疾病的感染情况,选取420份组织和605份血清样品,采用荧光RT-PCR/PCR方法,分别对PRRSV、PCV2和PRV进行检测,结果显示,PRRSV、PCV2和PRV在组织中单一感染率分别为0.95%、22.6%、4.8%,在血清中... 为了调查引起辽宁省猪群呼吸道综合征的病毒性疾病的感染情况,选取420份组织和605份血清样品,采用荧光RT-PCR/PCR方法,分别对PRRSV、PCV2和PRV进行检测,结果显示,PRRSV、PCV2和PRV在组织中单一感染率分别为0.95%、22.6%、4.8%,在血清中单一感染率分别为1.5%、11.7%、1.8%。而三种疾病的混合感染已经超过单一感染,其中以二重感染最为常见,PRRSV+PCV2为主要临床表现形式,PRRSV+PCV2混合感染率在组织和血清中分别为16.7%、1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综合征 毒性疾病 感染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琥宁超声雾化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84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甘叶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77-177,共1页
关键词 毒性呼吸道感染 穿琥宁 超声雾化 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臣功再欣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涂逸君 潘维 《医药导报》 CAS 1997年第1期11-12,共2页
1995年6月~9月我院用臣功再欣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791例,7月中下旬用其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遭感染128例,其中37例加用三氮唑核苷肌注对照观察。结果加用三氮唑核苷和用药时间都比单用臣功再欣组短,两组差异显著(P<0.01)。提示高温酷暑... 1995年6月~9月我院用臣功再欣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791例,7月中下旬用其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遭感染128例,其中37例加用三氮唑核苷肌注对照观察。结果加用三氮唑核苷和用药时间都比单用臣功再欣组短,两组差异显著(P<0.01)。提示高温酷暑季节用臣功再欣与三氮唑核苷合用治疗小儿流感,能较快降低患儿体温,迅速恢复患儿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毒性 臣功再欣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