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常规治疗对小儿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1
作者 孙英楠 杨李 +1 位作者 蔡蓓蓓 潘维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640-3644,共5页
目的考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常规治疗对小儿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9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 目的考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常规治疗对小儿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9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症状消失时间[退热时间、鼻塞(肺部啰音、喘息、咳嗽)消失时间]、CRP、TNF-α、CD4^(+)、CD8^(+)、CD4^(+)/CD8^(+)、肺功能指标(FEV1、FVC、PEF、MVV)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症状消失时间更短(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CRP、TNF-α、CD8^(+)降低(P<0.05),CD4^(+)、CD4^(+)/CD8^(+)、肺功能指标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常规治疗可调节小儿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机体免疫,降低CRP、TNF-α水平,减少炎症损伤,改善肺功能,缓解病情,提升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常规治疗 小儿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奥司他韦胶囊在孕产妇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梅燕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26-128,共3页
目的:分析磷酸奥司他韦胶囊在孕产妇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参照入组标注,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杭州市拱墅区天水武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40例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共,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分析磷酸奥司他韦胶囊在孕产妇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参照入组标注,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杭州市拱墅区天水武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40例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共,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金莲花颗粒(8 g/次,3次/d)口服连续治疗1周,观察组采用磷酸奥司他韦胶囊(75 mg/次,2次/d)口服连续治疗1周。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炎症因子水平、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良好结局[97.50%(39/40)]明显优于对照组[70.00%(28/40)],扁桃体红肿消失时间[(21.50±3.43)h]、鼻塞流涕消失时间[(23.49±3.40)h]、发热消失时间[(25.32±1.16)h]、咳嗽咳痰消失时间[(28.85±4.30)h]均短于对照组[分别为(39.76±4.62)h、(39.88±3.90)h、(53.97±4.89)h、(47.67±5.71)h],治疗后C-反应蛋白[(37.66±5.79)mg/L]、降钙素原[(5.22±0.93)ug/L]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12.35±3.30)ng/L]均优于对照组[分别为(65.28±6.23)mg/L、(7.41±1.97)ug/L、(25.67±6.62)ng/L],不良反应发生率[15.0%(6/40)]明显低于对照组[2.5%(1/40)],生理职能评分[(32.80±±7.26)分]、心理职能评分[(28.34±5.86)分]、社会功能评分[(27.44±6.34)分]、环境领域评分[(26.77±5.52)分]和情感职能评分[(27.89±3.59)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2.97±5.85)分、(18.96±3.60)分、(18.00±3.02)分、(18.22±3.98)分、(18.05±4.0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114,P=0.001;t=12.247、10.825、16.369、13.628,P值均=0.001;t=12.863、4.103、10.445,P值均=0.001;χ^(2)=3.914,P=0.048;t=6.013、10.511、8.742、11.106、11.081,P值均=0.001)。结论:磷酸奥司他韦胶囊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效果良好,可明显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产妇 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 磷酸奥司他韦胶囊 妊娠结局 炎症因子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在栉孔扇贝不同器官的感染状况 被引量:9
3
作者 贺桂珍 王秀华 +3 位作者 李赟 王崇明 艾海新 宋微波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3年第7期93-96,105,共5页
应用超薄切片、负染电镜技术以及ELISA对自然发病和人工感染发病的栉孔扇贝之外套膜、鳃、肝胰腺、肾、肠、及闭壳肌等主要器官急性病毒性坏死症 (AcuteVirusNecrobioticDisease,AVND)病毒的感染... 应用超薄切片、负染电镜技术以及ELISA对自然发病和人工感染发病的栉孔扇贝之外套膜、鳃、肝胰腺、肾、肠、及闭壳肌等主要器官急性病毒性坏死症 (AcuteVirusNecrobioticDisease,AVND)病毒的感染状况进行了研究。三种检测方法均表明 ,病贝的外套膜及肝胰腺为AVND病毒感染最严重的器官 ,肾以及肠组织次之 ,鳃及闭壳肌病毒感染程度最轻。本结果同时表明 ,AVND病毒在病贝体内广泛分布 ,侵染的细胞主要为上述器官皮下肌细胞的细胞质内 ,侵染细胞超微结构表现为生物膜肿胀 ,并出现“髓袢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 栉孔扇贝 感染程度 超薄切片 负染电镜技术 ELISA 外套膜 肝胰腺 侵染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栉孔扇贝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感染的ELISA检测 被引量:8
4
作者 李赟 贺桂珍 +2 位作者 王秀华 王崇明 宋微波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3年第7期90-92,共3页
应用纯化病毒免疫新西兰兔制备的抗血清 ,进行ELISA分析 ,检测栉孔扇贝体内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的感染情况。结果表明 :一龄贝在整个养殖期间感染该病毒呈现低 -高 -低的涨落过程 ,其中 7月下旬到 8月中旬检出阳性率为 75 %~ 95 % ,... 应用纯化病毒免疫新西兰兔制备的抗血清 ,进行ELISA分析 ,检测栉孔扇贝体内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的感染情况。结果表明 :一龄贝在整个养殖期间感染该病毒呈现低 -高 -低的涨落过程 ,其中 7月下旬到 8月中旬检出阳性率为 75 %~ 95 % ,为当年感染的高峰时期。对二龄贝感染该病毒的分析结果显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 ELISA检测 抗血清 感染率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栉孔扇贝的急性病毒性坏死症(AVND)病毒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ELISA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王秀华 贺桂珍 +2 位作者 李赟 王崇明 宋微波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3年第9期84-88,共5页
以青岛太平角养殖海区患病栉孔扇贝组织中提纯的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作为抗原,制备出效价较高的多克隆抗体。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方法对青岛黄岛等不同养殖海区、不同时间采集的栉孔扇贝材料进行检测,结果表明,7、8月份样品检测... 以青岛太平角养殖海区患病栉孔扇贝组织中提纯的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作为抗原,制备出效价较高的多克隆抗体。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方法对青岛黄岛等不同养殖海区、不同时间采集的栉孔扇贝材料进行检测,结果表明,7、8月份样品检测结果呈强阳性,检出阳性率为75%~95%,其他时期阳性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 多克隆抗体 ELISA 制备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 阳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几项实验室诊断指标的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渝美 周凯 +2 位作者 胡咏梅 陈华琼 刘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471-1472,共2页
目的 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VMC)临床常用实验室指标的诊断价值分析。方法  5 8例急性VMC ,均检测血清肌钙蛋白I(cTnI)、心肌酶谱及病毒抗体 ,回顾性分析上述指标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5 8例VMC ,cTnI阳性率 67 2 4% (3 9 5 8) ,病... 目的 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VMC)临床常用实验室指标的诊断价值分析。方法  5 8例急性VMC ,均检测血清肌钙蛋白I(cTnI)、心肌酶谱及病毒抗体 ,回顾性分析上述指标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5 8例VMC ,cTnI阳性率 67 2 4% (3 9 5 8) ,病毒感染阳性率 60 3 4% (3 5 5 8) ,其中柯萨奇病毒感染最常见 ,占 41 3 8%。CK MB阳性率 48.2 8%。cTnI的诊断价值较CK MB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结论 急性VMC时 ,血清cTnI较CK MB阳性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实验室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栉孔扇贝急性病毒性坏死症(AVND)病理学观察与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崇明 刘英杰 +1 位作者 王秀华 李赟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8,共8页
2000~2002年,应用光镜和电子显微技术对AVND发生期间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各主要组织器官病理变化进行了连续观察。光镜观察显示,除生殖腺、闭壳肌外,濒死栉孔扇贝的外套膜、鳃、肾、消化腺和肠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的组织病理变... 2000~2002年,应用光镜和电子显微技术对AVND发生期间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各主要组织器官病理变化进行了连续观察。光镜观察显示,除生殖腺、闭壳肌外,濒死栉孔扇贝的外套膜、鳃、肾、消化腺和肠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的组织病理变化。病灶主要出现在上述各器官的结缔组织以及上皮组织,病理变化表现为细胞核肿大、固缩、破裂,核染色质边缘化或空泡化,受感染细胞崩解、脱落,留下大片均质无结构的空白区域,形成凝固性坏死,结缔组织细胞质中有嗜碱性包涵体样颗粒存在。电镜观察显示,在病灶出现的组织细胞内,细胞核染色质异常凝集和边缘化、核膜周隙扩张或溶解。细胞器病理变化明显,内质网扩张,核糖体脱落,有髓鞘样小体出现;线粒体肿大、嵴融解,整个细胞出现解体现象。病变的结缔组织细胞与间质细胞细胞质中有大量直径为130~170nm、具有囊膜的球形病毒粒子存在,负染电镜观察表明,病毒囊膜表面覆有长20nm放射状纤突。病毒的发生基质在细胞质内,并被一膜性结构所包围。病毒在宿主细胞中的繁殖分为3个阶段,即病毒发生期、病毒装配期和病毒释放期。病理学观察证明,病毒感染与病理变化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急性病毒性坏死症 组织病理学 细胞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琥宁注射液联合抗病毒治疗邪毒侵心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王军伟 杨光 +2 位作者 解翠 王毅 程功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12期2988-2991,共4页
目的:探讨炎琥宁注射液联合抗病毒治疗邪毒侵心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Acute Viral Myocarditis,VMC)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obile Inhibiting Factor,MIF)和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目的:探讨炎琥宁注射液联合抗病毒治疗邪毒侵心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Acute Viral Myocarditis,VMC)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obile Inhibiting Factor,MIF)和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6年9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措施和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炎琥宁注射液治疗,2次/d。2组患者给予4周的疗效观察。比较2组临床症状评分、血清肌钙蛋白I(Serum troponin I,cTnI)和心型游离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水平。分析2组临床治疗效果。检测2组血清中MIF和IL-6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症状评分、血清中cTnI和H-FABP水平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59%,明显高于对照组为8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患者血清中MIF和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炎琥宁注射液联合抗病毒治疗治疗邪毒侵心型急性VMC疗效明显,下调患者血清中MIF和IL-6水平可能与其疗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琥宁注射液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邪毒侵心证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分型与诊断 被引量:3
9
作者 马文英 顾复生 +2 位作者 沈潞华 竺清瑜 欧阳先国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132-134,共3页
总结了我院 1 977年 1月至 1 999年 1月临床诊断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1 1 4例 ,男 61例 ,女 53例 ,年龄 1 6~4 8岁 ,平均 ( 38.6± 2 .1 )岁。将心肌炎归纳为重症型、心律失常型和单纯ST T改变型。通过对各型心肌炎临床特征和辅助... 总结了我院 1 977年 1月至 1 999年 1月临床诊断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1 1 4例 ,男 61例 ,女 53例 ,年龄 1 6~4 8岁 ,平均 ( 38.6± 2 .1 )岁。将心肌炎归纳为重症型、心律失常型和单纯ST T改变型。通过对各型心肌炎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特点的分析 ,得出以下结论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情轻重悬殊 ,严重者可合并有其他脏器损害 ,少数病人可发生左心室增大 ,扩张性心肌病 ;血清酶增高以持续时间长但不伴有酶峰变化为特点 ;虽然病毒学检查是诊断心肌炎的可靠依据 ,但临床检查阳性率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分型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邪外出”法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静息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田满荣 赵晓静 +2 位作者 王美芹 赵卫国 王响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84-986,共3页
目的:探讨"透邪外出"法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静息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将152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76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7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透邪清心汤,比较两组的静息心... 目的:探讨"透邪外出"法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静息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将152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76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7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透邪清心汤,比较两组的静息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9%,对照组总有效率63.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AST,LDA,CK及静息心电图的改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透邪清心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透邪外出 中医药疗法 静息心电图 心肌酶谱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茱萸颗粒剂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方祝元 程永红 李七一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6期338-339,共2页
目的探讨中药茱萸颗粒剂对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作用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临床运用茱萸颗粒剂治疗病毒性心肌炎36例,并与西药12例对照比较。结果茱萸颗粒剂在改善心功能和心律失常、增高NKC活性及CD4、CD4/CD8方面... 目的探讨中药茱萸颗粒剂对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作用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临床运用茱萸颗粒剂治疗病毒性心肌炎36例,并与西药12例对照比较。结果茱萸颗粒剂在改善心功能和心律失常、增高NKC活性及CD4、CD4/CD8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茱萸颗粒剂能显著提高免疫功能,有助于减轻心肌细胞的免疫损伤,改善心功能,减少心率失常的发生,对病毒性心肌炎产生良好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中医药疗法 茱萸颗粒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黏附分子1(VCAM-1)介导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小鼠CD34^+VLA-4^+骨髓来源细胞迁移至心肌组织 被引量:2
12
作者 曾晓春 高兴翠 +1 位作者 伍伟锋 韦斌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81-885,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在血管黏附分子1(VCAM-1)的作用下,CD34^+VLA-4^+细胞的动员和定植情况。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迟现抗原4(VLA-4)^+细胞在心肌组织、外周血中的变化;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心肌组织中VCAM... 目的探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在血管黏附分子1(VCAM-1)的作用下,CD34^+VLA-4^+细胞的动员和定植情况。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迟现抗原4(VLA-4)^+细胞在心肌组织、外周血中的变化;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心肌组织中VCAM-1 mRNA、蛋白的相对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中CD34^+VLA-4^+细胞在第3天升高,第7天达到高峰,之后开始下降,第14天和第28天仍高于对照组;外周血中CD34^+VLA-4^+细胞第3天降低,之后开始升高,第7天达到高峰,随后下降,第14天和第28天仍高于对照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中VCAM-1的mRNA和蛋白含量明显增加。动员到心肌中的CD34^+VLA-4^+细胞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VCAM-1呈正相关。结论 VCAM-1促进CD34^+VLA-4^+细胞动员到心肌组织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CD34^+VLA-4^+骨髓来源细胞 血管黏附分子1(VCAM-1)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病毒性坏死病毒魁蚶株IAP-86基因全长cDNA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帅 王崇明 +4 位作者 岳志芹 宋晓玲 白昌明 尹伟力 黄倢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5-90,共6页
为深入探讨急性病毒性坏死病毒(Acute Viral Necrosis Virus,AVNV)魁蚶株的致病机理以及IAP-86蛋白的功能,从感染AVNV的濒死魁蚶外套膜中提取总RNA,反转录获得c DNA。根据NCBI公布的AVNV全基因组序列中ORF86序列设计两对反向套式引物,通... 为深入探讨急性病毒性坏死病毒(Acute Viral Necrosis Virus,AVNV)魁蚶株的致病机理以及IAP-86蛋白的功能,从感染AVNV的濒死魁蚶外套膜中提取总RNA,反转录获得c DNA。根据NCBI公布的AVNV全基因组序列中ORF86序列设计两对反向套式引物,通过c 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获得ORF86 5?端和3?端的非编码区,拼接获得全长c DNA序列。Blast序列比对显示,该基因与牡蛎疱疹病毒的同源性为100%,与栉孔扇贝AVNV的同源性为99%,并存在重叠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该蛋白不含信号肽,不存在跨膜区,最大疏水指数为1.800,最小疏水指数为–3.456。该蛋白存在8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包括5个丝氨酸、1个苏氨酸和2个酪氨酸),存在1个潜在的O-糖基化位点,不存在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其抗原表位主要集中在8-11、14-16、28-39、75-76、88-95、97-100和147-158位氨基酸。推测该株病毒可能为牡蛎疱疹病毒的变异株,并且基因重叠在该类病毒进化过程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病毒性坏死病毒 魁蚶 细胞凋亡抑制蛋白 c 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柯萨奇B_(3m)病毒感染新生乳鼠致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善志 王明丽 杨正修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277-279,共3页
目的 探讨制备柯萨奇B3m病毒感染Balb/C新生乳鼠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模型的实验途径。方法 对柯萨奇B3m亲心肌株病毒进行增毒 ,滴定TCID5 0后感染Balb/C新生乳鼠。CVB3m病毒感染组 3窝共 2 1只 ,对照组 3窝共 2 0只。感染组每只乳鼠腹腔... 目的 探讨制备柯萨奇B3m病毒感染Balb/C新生乳鼠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模型的实验途径。方法 对柯萨奇B3m亲心肌株病毒进行增毒 ,滴定TCID5 0后感染Balb/C新生乳鼠。CVB3m病毒感染组 3窝共 2 1只 ,对照组 3窝共 2 0只。感染组每只乳鼠腹腔内接种 10 0 0TCID5 0CVB3m病毒液 0 0 4ml,对照组每只乳鼠腹腔内接种 16 40维持液 0 0 4ml。观察感染乳鼠的发病及心肌病理变化。结果 感染组乳鼠在感染CVB3m后 48~ 72h发病 ,心肌病理变化以多形核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 ,心肌小血管壁内皮细胞受损 ,心肌细胞变性、肿胀 ;对照组乳鼠未见发病。结论 柯萨奇B3m病毒是急性心肌炎的重要病原体 ,其毒力及接种量与发病密切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乳鼠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动物模型 柯萨奇B3M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锁芳治疗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经验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聪 史锁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1年第3期221-222,共2页
史锁芳教授为江苏省中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肺病临床二十余载,对于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症治疗独具特色,善用疏风散寒、化湿清热的方法治疗本病症,不仅退热快捷,且能起到截断病势、防治传变之... 史锁芳教授为江苏省中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肺病临床二十余载,对于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症治疗独具特色,善用疏风散寒、化湿清热的方法治疗本病症,不仅退热快捷,且能起到截断病势、防治传变之效,兹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病毒性传染性呼吸道感染发热/中医药疗法 九味羌活汤 麻杏石甘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全球负担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状态的关系(1990年-2019年)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月永 ZENG DY +1 位作者 LI JM LIN S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918-1918,共1页
【据Journal of Hepatology 2021年5月报道】题: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全球负担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状态的关系(1990年—2019年)(作者Zeng DY等)急性病毒性肝炎(AVH)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健康问题,但由于全球病毒性肝炎防治重心在于后果严重... 【据Journal of Hepatology 2021年5月报道】题: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全球负担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状态的关系(1990年—2019年)(作者Zeng DY等)急性病毒性肝炎(AVH)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健康问题,但由于全球病毒性肝炎防治重心在于后果严重的慢性乙型肝炎(CHB)以及慢性丙型肝炎(CHC),而关于AVH的研究进展有限。随着最近针对病毒性肝炎的疫苗和治疗方法的进展,需要对AVH的负担进行更深入的了解,从而为全球干预策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病毒性肝炎 经济发展状态 干预策略 负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系列血清为基础的急性病毒性肝炎血清学诊断分析
17
作者 谈逸云 申惠国 +4 位作者 郑英杰 王娜 陆一涵 姜庆五 高眉扬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415-416,共2页
目的通过系列血清检测,分析临床急性病毒性肝炎诊断。方法收集急性病毒性肝炎住院病例病案,采集病例系列血清及粪便标本,采用ELISA方法检测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RT-nPCR方法行粪便戊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各型肝炎中临床最易在急性... 目的通过系列血清检测,分析临床急性病毒性肝炎诊断。方法收集急性病毒性肝炎住院病例病案,采集病例系列血清及粪便标本,采用ELISA方法检测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RT-nPCR方法行粪便戊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各型肝炎中临床最易在急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之间造成误诊。结论系列血清检测可提高临床病毒性肝炎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病毒性肝炎 系列血清 血清学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急性病毒性肝炎病原学调查
18
作者 张春芳 徐樨巍 +1 位作者 骆宗琼 冯藏蕊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26-227,共2页
为了解近几年北京地区小儿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状况与特点 ,我们对北京儿童医院在 1993年 3月~ 1997年 3月收治的 330 0例小儿急性病毒性肝炎进行了病原血清学调查。检测结果表明 ,急性甲肝 2 890例 ,占 93 9%。急性乙肝 15 2例 ,占... 为了解近几年北京地区小儿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状况与特点 ,我们对北京儿童医院在 1993年 3月~ 1997年 3月收治的 330 0例小儿急性病毒性肝炎进行了病原血清学调查。检测结果表明 ,急性甲肝 2 890例 ,占 93 9%。急性乙肝 15 2例 ,占 4 6 %。急性丁肝 4例 ,占 0 1% ,急性戊肝 2 0例 ,占 0 6 %。无一例急性丙肝。检测 10 0例关于庚肝血清学 ,无一例阳性。病原不明者 4 6例 ,占 1 4 %。其中双重感染 187例 ,多重感染 4例 ,二者在急性肝炎中占 5 8%。甲乙双重感染 171例 ,在整个双重感染中占 91 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急性病毒性肝炎 病原学 血清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158例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毅 伍彩霞 《中医药学刊》 2004年第1期165-165,共1页
中药结合西药治疗 15 8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取得较好疗效 ,病由体虚染邪则治宜补正祛邪 ,故投以自拟黄芪五参汤清热解毒祛其邪 ,益气养阴补其正 ,合西药同治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其中重用黄芪补气扶正、祛瘀解毒与药理分析其含甙类多糖、... 中药结合西药治疗 15 8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取得较好疗效 ,病由体虚染邪则治宜补正祛邪 ,故投以自拟黄芪五参汤清热解毒祛其邪 ,益气养阴补其正 ,合西药同治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其中重用黄芪补气扶正、祛瘀解毒与药理分析其含甙类多糖、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 ,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明显抗病毒、改善心脏功能及保护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自拟黄芪五参汤 心肌营养剂 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钾水平观察
20
作者 林幼敏 康曼丽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77-278,共2页
关键词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患儿 血钾 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