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的监测意义
1
作者 金润铭 张志泉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195-198,共4页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 白血病患者 检测技术 监测 儿童 白血病细胞 白血病复发 肿瘤标记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开展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的定量监测 被引量:2
2
作者 张乐萍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4期1-3,共3页
关键词 儿童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急性 微小残留 定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
3
作者 支聪聪 张宝玺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285-288,共4页
关键词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白血病微小残留检测 临床应用 联合化疗方案 白血病细胞 形态学方法 治愈率 缓解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重排检测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中的应用
4
作者 田卫伟 罗建明 《内科》 2007年第6期960-962,共3页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重链 基因重排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微小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检测的方法、标本选择、临床意义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丁超 单建芝 +1 位作者 吕娅 曾云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6期103-106,共4页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缓解后复发与体内微小残留病(MRD)有关。ALL患者MRD检测的常用方法有多参数流式细胞仪(FCM)、PCR、二代测序(NGS):FCM测量速度快,可多参数测量; ALL患者MRD可出现抗原漂移导致FCM结果呈假阴性; PCR包括实时...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缓解后复发与体内微小残留病(MRD)有关。ALL患者MRD检测的常用方法有多参数流式细胞仪(FCM)、PCR、二代测序(NGS):FCM测量速度快,可多参数测量; ALL患者MRD可出现抗原漂移导致FCM结果呈假阴性; PCR包括实时荧光定量RCR(q PCR)、逆转录PCR(RT-PCR)两种,检测MRD的灵敏度均较高,但结果易出现假阴性; NGS又称高通量测序、深度测序,检测MRD时灵敏度高于FCM、PCR法,但具有需要DNA总量高、生物学信息复杂、费用昂贵等问题。临床上检测MRD的首选标本为骨髓,但T-ALL患者的外周血可作为MRD检测标本。ALL患者检测MRD可对患者并进行危险分层,指导后续规范化治疗。ALL患者检测MRD可帮助患者判断预后。ALL患者检测MRD可作为CD20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治疗ALL效果的判定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微小残留 染色体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诊断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石连霞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9期682-685,共4页
监测微小残留病(MRD)几乎已成为所有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大多数成人ALL患者一线治疗的常规临床工作。MRD是评价复发风险最具特异性的敏感指标,是ALL重要的独立预后因素,也是确定不同危险组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样,在复... 监测微小残留病(MRD)几乎已成为所有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大多数成人ALL患者一线治疗的常规临床工作。MRD是评价复发风险最具特异性的敏感指标,是ALL重要的独立预后因素,也是确定不同危险组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样,在复发的ALL患者和进行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中,MRD检测常常用于指导治疗决策。此外,通常采用检测MRD的方法评价抗体和小分子药物等新药的临床试验疗效。事实上,MRD检测或可很好地用于替代终点观察,由此而缩短随访时间。MRD技术需要良好的敏感性、实用性和经济性。目前来看,流式细胞术、PCR[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ASO)-PCR]分析免疫球蛋白和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符合这些标准,但是前者敏感性尚不能完全满足要求。而经典的ASO-PCR费时费力。因此,正在研发能评估百万序列或细胞的高通量测序和下一代流式细胞术(多维的),每项技术都有其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微小残留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代测序技术检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李琴 麦惠容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366-368,共3页
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又称高通量测序,该技术利用一个通用大型引物库进行多重PCR,再进行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分析,不仅摆脱了传统PCR技术设计患者特异性引物的繁琐步骤,还增加了测序深度。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团队发... 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又称高通量测序,该技术利用一个通用大型引物库进行多重PCR,再进行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分析,不仅摆脱了传统PCR技术设计患者特异性引物的繁琐步骤,还增加了测序深度。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团队发现了NGS的测序优势并将其引入微小残留病(measurable residual disease/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检测领域。而MRD是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重要疗效指标,是影响ALL预后的最强独立因素[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微小残留 疗效指标 生物信息分析 多重PCR 高通量测序 二代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技术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8
作者 聂建民 林焕馨 郭亮 《中国小儿血液》 1998年第4期150-151,155,共3页
本文运用PCR技术,以IgH和TCRγ基因重排作为标志,检测了4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微小残留病(MRD),其中有7例初治未缓解、12例部分缓解(PR)、13例完缓解(CR)的ALL患儿MRD检测阳性,另有8例(1例PR、7例CR)检测MRD阴性。... 本文运用PCR技术,以IgH和TCRγ基因重排作为标志,检测了4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微小残留病(MRD),其中有7例初治未缓解、12例部分缓解(PR)、13例完缓解(CR)的ALL患儿MRD检测阳性,另有8例(1例PR、7例CR)检测MRD阴性。文中发现CR时间越长,MRD阳性率越低,反之,CR时间越短,MRD阳性率越高。提示MRD可作为白血病治疗效果及判断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CR后,MRD检测阳性有复发的危险,长期的MRD检测阴性,可作为临床停药观察的一个重要指标。PCR方法准确,先进,适于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儿童 微小残留 急性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林妥欧单抗治疗儿童微小残留病阳性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分析
9
作者 邓绍阳 旷文勇 +3 位作者 张本山 何姗 宋娜 郑敏翠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2025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观察贝林妥欧单抗治疗儿童微小残留病阳性(MRD+)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研究2022年7月—2023年11月湖南省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使用贝林妥欧单抗治疗16例MRD+B-ALL患儿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前8例患... 目的观察贝林妥欧单抗治疗儿童微小残留病阳性(MRD+)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研究2022年7月—2023年11月湖南省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使用贝林妥欧单抗治疗16例MRD+B-ALL患儿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前8例患者诱导缓解后MRD持续阳性,1例骨髓复发治疗后MRD+,7例MRD转阳。8例完成1个疗程贝林妥欧单抗治疗,8例仅使用15-21天。贝林妥欧单抗治疗后MRD转阴率87.5%。11例患儿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中位随访时间5.7(3.6-18.7)个月,16例患儿均存活且MRD均为阴性。不良反应有发热12例,中性粒细胞减少10例,皮疹5例,贫血3例,肝损害3例,胃肠道反应3例,血小板下降2例,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2例,予相应对症处理后均消退,均未影响治疗。结论贝林妥欧单抗治疗儿童MRD+B-ALL缓解率高,不良反应较轻,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进一步提高MRD+B-ALL缓解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林妥欧单抗 儿童 微小残留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T-NUP214融合基因阳性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10
作者 侯贝 漆佩静 +3 位作者 于姣乐 张元元 吴颖 张瑞东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2025年第1期48-51,57,共5页
目的探讨SET-NUP214阳性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的临床生物学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3年10月我院收治的SET-NUP214阳性ALL患儿资料,总结其临床及生物学特征、治疗及转归。结果SET-NUP214阳性ALL患儿共5例,... 目的探讨SET-NUP214阳性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的临床生物学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3年10月我院收治的SET-NUP214阳性ALL患儿资料,总结其临床及生物学特征、治疗及转归。结果SET-NUP214阳性ALL患儿共5例,男∶女=4∶1,中位年龄为10(8-13)岁,免疫分型均表达CD7、cCD3等T系标记,且均伴有髓系标记CD33。5例患儿均在VDLD诱导缓解后取得形态学完全缓解,MRD及SET-NUP214均在不同化疗阶段转阴,并持续阴性,均存活至今,其中4例已停药。结论SET-NUP214阳性儿童ALL十分罕见,多为T-ALL,SET-NUP214表达水平可作为MRD随访及预后的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T-NUP214融合基因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白血病微小残留 预后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检测及其预后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翀 关明 +2 位作者 何妙侠 蒋黎敏 郑建明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8-180,189,共4页
目的建立检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微小残留病(MRD)的流式细胞术,评估监测MRD对于判断B-ALL预后的价值。方法用四色荧光抗体组合流式细胞术对33例确诊并接受SCMC-ALL-2005方案治疗的B-ALL患儿进行MRD检测,并随访5年,分析监测结果... 目的建立检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微小残留病(MRD)的流式细胞术,评估监测MRD对于判断B-ALL预后的价值。方法用四色荧光抗体组合流式细胞术对33例确诊并接受SCMC-ALL-2005方案治疗的B-ALL患儿进行MRD检测,并随访5年,分析监测结果、复发率、5年无事件生存率。结果建立了正常骨髓细胞分布的分析模板;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18例MRD阳性患儿的白血病复发率为55.6%(10/18)、15例MRD阴性患儿复发率为13.3%(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5年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44%和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7,P<0.05)。结论监测MRD对于B-ALL患儿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并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残留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流式细胞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残留病在监测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中的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瑞东 刘怡 +6 位作者 张永红 谢静 姜锦 王斌 郑胡墉 李志刚 吴敏媛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203-206,共4页
目的探讨微小残留病(MRD)监测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复发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采用四色流式细胞术对2006年8月1日-2008年4月1日32例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住院患儿在治疗不同时间点进行追踪监测,分析不同MRD水平与患儿的临床反应及复发... 目的探讨微小残留病(MRD)监测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复发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采用四色流式细胞术对2006年8月1日-2008年4月1日32例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住院患儿在治疗不同时间点进行追踪监测,分析不同MRD水平与患儿的临床反应及复发之间的关系。结果诱导治疗第33天以及诱导治疗结束巩固治疗前(治疗12周)MRD<10-4和≥10-4两组患儿的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3,P=0.002)。结论监测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MRD水平,在评估早期治疗反应、监测复发以及估计预后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T淋巴细胞 急性 儿童 微小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步或跨系表达抗原检测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 被引量:2
13
作者 景清 李戈 +2 位作者 张剑波 黄建鸣 张熔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249-252,共4页
目的探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FCM)对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微小残留病(MRD)的应用价值。方法基于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初诊免疫表型特点,确定一到两组四色抗体,加用抗原跨系表达抗体组合CD45/CD19/CD10/CD13或抗原不同步表达相结... 目的探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FCM)对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微小残留病(MRD)的应用价值。方法基于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初诊免疫表型特点,确定一到两组四色抗体,加用抗原跨系表达抗体组合CD45/CD19/CD10/CD13或抗原不同步表达相结合的抗体组合CD45/CD19/CD22/CD34,对20例完全缓解后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进行MRD定期检测。同时以非白血病患儿为对照,探讨CD45/SSC设门,CD45/CD19/CD10/CD34抗体组合检测MRD的有效性。结果20例B-ALL患儿中,90%患儿初诊时存在CD45、CD34、CD19、CD10表达量的异常。CD45/CD19/CD10/CD34抗体组合表达以≥0.03%为界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D45/CD19/CD10/CD34、CD45/CD19/CD10/CD13、CD45/CD19/CD22/CD34三组抗体组合发生频率最高,分别为40%、35%和30%。结论CD45/SSC设门,CD45/CD10/CD34可作为B-ALL患儿MRD检测的有效抗体组合。根据B-ALL患儿初诊异常免疫表型特点,确定一至两组四色抗体组合,再加用抗原跨系表达抗体组合或抗原不同步表达相结合的抗体组合,用于检测MRD,既能使检测个体化又可避免假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微小残留 免疫表型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瑞东 吴敏媛 +3 位作者 张永红 马晓莉 周翾 郑胡镛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187-191,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儿微小残留病(MRD)监测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对2006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在北京儿童医院治疗的60例T-ALL患儿在治疗不同时间点进行追踪监测,分析不同MRD水平患儿的临床特... 目的探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儿微小残留病(MRD)监测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对2006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在北京儿童医院治疗的60例T-ALL患儿在治疗不同时间点进行追踪监测,分析不同MRD水平患儿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诱导治疗第33 d MRD≥1×10-4组患儿易复发,P=0.03;诱导治疗第33 d MRD<1×10-4组患儿预计5年无事件生存率(EFS)为100%,而MRD≥1×10-4组患儿5年EFS为(62.5±7.1)%,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8)。结论监测T-ALL患儿MRD水平在评估早期治疗反应、监测复发以及估计预后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残留 白血病 T淋巴细胞 儿童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残留病检测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临床价值及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崔蕾 吴敏媛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97-100,共4页
关键词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微小残留检测 临床价值 应用 联合化疗方案 生存率 长期生存 血液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检测微小残留病的临床意义
16
作者 张丽 郭群依 +2 位作者 冯长伟 郭宗明 罗文达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6-57,共2页
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仪对50例成人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缓解后的微小残留病(M RD)进行检测,结果显示,B-ALL完全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骨髓M RD分别为(5.9462±4.8964)%和(0.5845±0.2014)%,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B... 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仪对50例成人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缓解后的微小残留病(M RD)进行检测,结果显示,B-ALL完全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骨髓M RD分别为(5.9462±4.8964)%和(0.5845±0.2014)%,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B-ALL持续缓解与复发者的骨髓M RD分别为(4.1436±1.6125)%和(42.3514±20.6451)%,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诱导缓解至治疗3个月时M RD阳性患者复发率高,预后不良。提示对B-ALL患者用流式细胞术进行缓解后M RD检测,有利于其复发预测及早期个体化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急性 B细胞 流式细胞 微小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检测中的应用
17
作者 杨涛 乔振华 +2 位作者 王宏伟 朱镭 张丽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L)患者的微小残留病 (MRD) ,为临床MRD的检测提供科学依据 ,并在此基础上 ,探讨MRD的临床意义。方法  3 3例初发白血病患者均接受 4~ 6周诱导化疗 ,获得完全缓解后 ,进行巩固化疗。在... 目的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L)患者的微小残留病 (MRD) ,为临床MRD的检测提供科学依据 ,并在此基础上 ,探讨MRD的临床意义。方法  3 3例初发白血病患者均接受 4~ 6周诱导化疗 ,获得完全缓解后 ,进行巩固化疗。在诱导化疗结束时 ,巩固化疗第 12、2 4、3 6周 ,应用流式细胞仪 (FCM)以ALL患者白血病细胞的特异分化抗原为标志监测MRD。结果 初诊时FCM检测 3 3例患者骨髓均有淋巴系分化抗原表达 ,在诱导化疗结束时 ,巩固化疗第 12、2 4、3 6周 ,FCM检测MRD检出率分别为 42 4%、3 1 3 %、13 8%、12 5 %。在按年龄 (以 18岁为界 )、性别、初发病时白细胞计数 (5 0×10 9/L为界 )、Ph染色体、My表达、CNSL等因素分别分组中 ,各个时间段MRD的检出率均无差别。MRD阳性及白细胞计数大于 5 0× 10 9/L(P <0 10 )为复发的高危因素。结论 ①白细胞分化抗原可作为免疫学标志用FCM方法检测ALL患者的MRD。②MRD与临床复发高度相关。③MRD可能为ALL患者一个独立的预后不良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微小残留 应用 细胞分化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抗原异常表达与微小残留病检测(附17例报告)
18
作者 罗文达 陈葆国 +1 位作者 张丽 李伯利 《浙江临床医学》 2006年第4期384-385,共2页
关键词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微小残留 追踪检测 异常表达 种抗原 流式细胞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免疫表型分析 分型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伴发白质脑病的临床特点及远期随访
19
作者 褚思嘉 汤继宏 +3 位作者 张兵兵 肖潇 杨乐天 徐欢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32-336,343,共6页
目的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化疗伴发白质脑病的临床特点和远期随访情况。方法 对2013年4月—2023年4月期间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42例ALL化疗伴发白质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通过门诊、电话随访和问卷调... 目的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化疗伴发白质脑病的临床特点和远期随访情况。方法 对2013年4月—2023年4月期间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42例ALL化疗伴发白质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通过门诊、电话随访和问卷调研,以全球疾病负担重点控制项目(GBD-DCPP)分级表和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BRIEF)分别评估患儿的后遗症情况和执行功能受累情况。结果 47.62%ALL患儿确诊白质脑病时出现的神经系统症状主要为癫痫发作、瘫痪、肢体麻木和口齿不清等,头颅MRI异常信号主要分布于侧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顶叶和额叶等区域。大多数患儿预后情况良好。32例参与后遗症评估,其中3例遗留症状性癫痫,1例注意力缺陷和学习困难。24例参与认知行为中的执行功能评估,9例分量表评分增高。结论 ALL化疗后伴白质脑病患儿的神经系统症状多样、神经影像学病灶分布不一,执行功能有一定程度伤害,总体预后情况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质脑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化疗 随访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西他滨维持治疗对适合强化疗中低危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生存的影响
20
作者 赵雅静 陶千山 +1 位作者 沈元元 董毅 《临床荟萃》 2025年第5期439-444,共6页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维持治疗对适合强化疗中低危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4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适合强化疗中低危AML患者107例,根据患者是否接受地西他...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维持治疗对适合强化疗中低危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4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适合强化疗中低危AML患者107例,根据患者是否接受地西他滨维持治疗意愿分为维持治疗组(n=59)和对照组(n=48)。维持治疗组根据预后分层分为低危组(n=32)和中危组(n=27),根据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分为MRD阳性组(n=20)和MRD阴性组(n=39)。维持治疗组给予地西他滨15mg/(m2·d),静滴,d1~5,为1个疗程,每2个月治疗为1个周期,连续应用6个疗程,对照组仅定期检测。收集并比较患者临床资料,主要观察无复发生存期(relapse-free survival,R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结果随访截至2024年10月,维持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中位RFS分别为40个月(95%CI:11.427~68.573)与19个月(95%CI:9.085~28.915),中位OS分别为46个月(95%CI:21.538~70.462)与32个月(95%CI:19.318~40.6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维持治疗的低危组与中危组AML患者中位RFS和中位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持治疗前MRD阳性组中位RFS为23个月(95%CI:11.712~34.288)、中位OS为28个月(95%CI:22.336~33.664),而阴性组中位RFS和OS均未达到(P<0.001)。进一步分析维持治疗组地西他滨维持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发现调节T细胞水平下降,CD8+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水平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合强化疗的中低危AML患者可以通过地西他滨维持治疗延长生存期,同时地西他滨维持治疗可改善AML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微小残留 地西他滨 维持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