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年母猪暴发急性消化道出血综合征的治疗
1
作者 郑四清 吴增红 黄从菊 《湖南畜牧兽医》 2009年第6期16-17,共2页
1发病情况 2009年7月30日,耒阳市东乡某新建万头规模养猪场(已分二批从外省某一流种猪场引进了后备母猪共313头,首批种猪已全部配种,第2批后备母猪已经配种了20多头,最早的预产期在8月20日)突然发现1头妊娠93天的母猪减食,排酱... 1发病情况 2009年7月30日,耒阳市东乡某新建万头规模养猪场(已分二批从外省某一流种猪场引进了后备母猪共313头,首批种猪已全部配种,第2批后备母猪已经配种了20多头,最早的预产期在8月20日)突然发现1头妊娠93天的母猪减食,排酱油色糊饼状粪便,肛温为3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猪 急性消化道出血综合征 治疗方法 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王娜平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01-104,共4页
目的: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以及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运城市盐湖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患者在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入组,对患者的基础资料进行收集与分析,根据患者是否... 目的: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以及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运城市盐湖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患者在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入组,对患者的基础资料进行收集与分析,根据患者是否发生了肺部感染分为肺部感染组(14例)与非肺部感染组(66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8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有14例,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7.50%。胸部CT或X线片显示双肺感染与单肺感染分别有11例、3例,主要呈现为斑片状浸润或叶段实变;14例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中高热、中等度发热、低热、无发热分别有3例、3例、4例、4例;8例患者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咳嗽与咳痰症状;9例患者听诊闻及湿啰音;4例出现了胸腔积液;2例患者出现了呼吸困难症状;12例出现了PCT表达水平增加;9例出现了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3例出现了降低。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肺部感染组与非肺部感染组在年龄≥60岁、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休克、并发意识障碍、有吸烟史、并发糖尿病、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住院时间≥7d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60岁、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休克、并发意识障碍、有吸烟史、并发糖尿病、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住院时间≥7 d是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并发肺部感染患者多出现发热、咳嗽、咳痰、湿啰音、PCT表达水平增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等临床表现。年龄≥60岁、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休克、并发意识障碍、有吸烟史、并发糖尿病、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住院时间≥7 d是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消化道出血 肺部感染 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医共体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医工交叉防治融合体系建设探索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国春 张凯玲 +2 位作者 彭兰 洪伟 石景芬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0-92,共3页
基于县域医共体及一体化医疗信息系统,针对县域内发病率较高又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cuteuppergastrointestinalbleeding,AUGIB)疾病,构建一套以县域内三级综合医院为中心、联合下属医共体单位、以危重症AUGIB疾病... 基于县域医共体及一体化医疗信息系统,针对县域内发病率较高又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cuteuppergastrointestinalbleeding,AUGIB)疾病,构建一套以县域内三级综合医院为中心、联合下属医共体单位、以危重症AUGIB疾病患者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院前、院内一体化预防救治体系,建立“基层智能化筛查识别-院前高危患者快速分级转诊-院内多学科联动快速救治绿色通道-恢复期智能化随访管理”的分级联动精准防治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医共体 医工交叉 防治融合体系 急性消化道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预后 被引量:7
4
作者 赵晓琳 黄坤 +3 位作者 杨友鹏 高峰 程建平 于久飞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1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评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围术期上消化道出血(GIB)患者随访1年发生出血事件和缺血事件的风险。方法双中心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连续纳入2014年12月1日至2019年10月31日在民航总医院和航天中心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 目的评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围术期上消化道出血(GIB)患者随访1年发生出血事件和缺血事件的风险。方法双中心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连续纳入2014年12月1日至2019年10月31日在民航总医院和航天中心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ACS患者,根据围术期是否发生GIB,分为GIB组(69例)和对照组(3513例),比较两组间的基线资料情况,随访出院后1年再发出血情况(BARC出血定义),并分析影响有临床意义出血(BARC 2型、3型和5型)的相关因素。结果GIB的中位出血时间为PCI术后3.0 d,主要原因为胃溃疡(43例,62.3%)和十二指肠溃疡(16例,23.1%)。与对照组相比,出血组患者年龄更大、女性更多、体质指数较低,更易合并高血压、心房颤动、慢性肾脏病和消化性溃疡病史(均为P<0.05)。平均随访(12.4±3.3)个月,与对照组比较,GIB组和对照组的缺血事件(34.8%比27.7%)发生率相似(P>0.05),但GIB组的有临床意义出血(BARC 2型、3型和5型)(17.1%比8.8%)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RR=1.813)、女性(RR=2.014)、消化性溃疡病史(RR=2.152,95%CI:1.156~4.006)、慢性肾脏病≥2期(RR=1.623,95%CI:1.196~2.202)和口服抗凝剂(RR=1.352)均为影响有临床意义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质子泵抑制剂为其保护因素(RR=0.573)。结论GIB可显著增加ACS患者短期随访发生出血的风险。女性、老年、消化性溃疡病史、慢性肾脏病≥2期和术前应用口服抗凝剂是其独立危险因素,而质子泵抑制剂可降低再发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出血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预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期间消化道出血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袁景昊 汪雁博 谷新顺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0年第5期508-512,共5页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治疗的基础用药之一,在降低患者缺血风险的同时也增加了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如何平衡这两种风险一直是抗血小板药物应用研究的焦点。目前已有诸多研究对DAPT应用提出了新的观点,本...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治疗的基础用药之一,在降低患者缺血风险的同时也增加了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如何平衡这两种风险一直是抗血小板药物应用研究的焦点。目前已有诸多研究对DAPT应用提出了新的观点,本文对ACS患者DAPT期间消化道出血的认识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消化道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前低氧血症对术后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嘉骏 张宇聪 +2 位作者 王靖 周永智 胡敏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0-86,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TAAD)患者术前低氧血症与术后消化道出血(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GIB)的相关性,为ATAAD术后GIB的预测及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123例ATAAD患... 目的探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TAAD)患者术前低氧血症与术后消化道出血(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GIB)的相关性,为ATAAD术后GIB的预测及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123例ATAAD患者围手术期临床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术前低氧血症与术后出现GIB之间的相关性。基于围手术期指标建立了预测ATAAD患者术后出现GIB的预测模型,通过计算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来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纳入的ATAAD患者中,术前低氧血症发生率为26.0%(32/123),术后GIB发生率为8.1%(10/123)。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TAAD术前低氧血症(P=0.004)、C反应蛋白水平(P=0.021)、白细胞介素-6水平(P=0.020)及术中深低温停循环时间(P=0.001)与术后发生GIB的显著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低氧血症(P=0.024)和术中深低温停循环时间(P=0.010)是ATAAD患者术后出现GIB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术前是否合并低氧血症、夹层是否累及肠系膜动脉及术中深低温停循环时间建立的临床预测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术后GIB的发生风险(AUC=0.913)。结论本研究发现ATAAD患者术前合并低氧血症与术中深低温停循环时间是术后GIB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消化道出血 低氧血症 危险因素 临床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肾病综合征合并钩虫病致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9
7
作者 程丽 骆敏 +1 位作者 李小云 刘莉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9期28-30,共3页
对1例肾病综合征合并钩虫病致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生长抑素止血,多巴胺升压,胶囊内镜检查,激素、抗凝药物治疗,同时加强生命体征观察及饮食、心理等护理。结果患者住院27d病情好转出院,期间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感染、栓塞等并发症。提... 对1例肾病综合征合并钩虫病致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生长抑素止血,多巴胺升压,胶囊内镜检查,激素、抗凝药物治疗,同时加强生命体征观察及饮食、心理等护理。结果患者住院27d病情好转出院,期间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感染、栓塞等并发症。提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熟练准确及时完成各项检查治疗,健康教育贯穿全程,给予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是获得良好疗效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钩虫病 消化道出血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R联合MHR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游平飞 金红旭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40-645,共6页
目的 研究血清乳酸/白蛋白比值(LAR)、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早期动态升高对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急诊医学科就诊的44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 研究血清乳酸/白蛋白比值(LAR)、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早期动态升高对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急诊医学科就诊的44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主要临床结局事件(因任何原因死亡,再次出现消化道出血,需要急诊外科手术和急诊介入手术)分为有主要临床结局事件组(n=91)和无主要临床结局事件组(n=349)。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出现主要临床结局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净重新分类指数(NRI)、整体鉴别指数(IDI)、校准曲线分析LAR、MHR及两者联合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主要临床结局事件的预测效能。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AR、MHR升高,年龄增大,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减少等是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出现主要临床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HB与MHR呈负相关(r=-0.165,P <0.01),HB与LAR呈负相关(r=-0.247,P <0.01)。ALT (r=0.165)、PT (r=0.178)与LAR呈正相关(均P <0.01),PT与MHR呈正相关(r=0.142,P <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AR、MHR及二者联合预测患者不良结局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5 (95%CI:0.598~0.731)、0.863 (95%CI:0.821~0.905)、0.886 (95%CI:0.845~0.927),LAR、MHR最佳截断值分别为0.332、0.715。IDI、NRI及校准曲线结果显示,LAR联合MHR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否出现主要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优于单独使用LAR及MHR;LAR联合MHR的灵敏度为84.6%,特异度为88.5%。结论 LAR、MHR早期动态升高对于预测急性上消化道患者主要临床结局事件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且二者联合的预测价值优于LAR及MHR单独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消化道出血 乳酸/白蛋白比值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白蛋白-胆红素指数(PALBI)联合AIMS65评分对肝硬化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9
9
作者 戴天骄 李静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8-305,共8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白蛋白-胆红素指数(PALBI)联合AIMS65评分对肝硬化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UGIB)患者入院后6周内再出血及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10月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肝硬化并发AUGIB患者238例... 目的探讨血小板-白蛋白-胆红素指数(PALBI)联合AIMS65评分对肝硬化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UGIB)患者入院后6周内再出血及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10月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肝硬化并发AUGIB患者238例,所有纳入患者均随访6周,根据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n=65)和生存组(n=173)、未再出血组(n=149)和再出血组(n=89)。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凝血指标等),计算入院时的PALBI评分、AIMS65评分、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肝硬化并发AUGIB患者入院治疗后6周内死亡或再出血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评分系统的预测效能;AUC的比较采用DeLong检验。结果死亡组和生存组患者比较,呕血、既往有静脉曲张病史、Alb、TBil、INR、Cr、PT、收缩压、PALBI评分、AIMS65评分、CTP评分和MELD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呕血(OR=4.34,95%CI:1.88~10.05,P<0.001)、既往有静脉曲张病史(OR=3.51,95%CI:1.37~8.98,P=0.009)、PALBI评分(OR=4.49,95%CI:1.48~13.64,P=0.008)及AIMS65评分(OR=3.85,95%CI:2.35~6.30,P<0.001)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各评分预测生存情况的ROC曲线结果显示,CTP评分、MELD评分、PALBI评分、AIMS65评分、PALBI联合AIMS65评分的AUC分别为0.758、0.798、0.789、0.870、0.888,其中PALBI联合AIMS65评分的AUC明显高于4种评分单独预测的AUC(P值均<0.05)。再出血组和未再出血组患者比较,呕血、糖尿病病史、Alb、TBil、INR、Cr、PT、PALBI评分、AIMS65评分、CTP评分和MELD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ALBI评分(OR=2.41,95%CI:1.17~4.95,P=0.017)和AIMS65评分(OR=1.58,95%CI:1.17~2.15,P=0.003)是患者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各评分预测再出血的ROC曲线结果显示,CTP评分、MELD评分、PALBI评分、AIMS65评分、PALBI联合AIMS65评分的AUC分别为0.680、0.719、0.709、0.711、0.741,PALBI联合AIMS65评分的AUC最大(P值均<0.05),但特异度较低。结论PALBI评分联合AIMS65评分对肝硬化并发AUGIB患者入院后6周内的死亡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优于CTP评分及MELD评分单独检测;对6周内再出血预测价值较低,准确性一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急性消化道出血 PALBI评分 AIMS65评分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出血性休克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10
作者 司筱芊 赵秀娟 +1 位作者 朱凤雪 王天兵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7-312,共6页
目的:探讨创伤出血性休克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12月至2021年8月期间共314名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52名,女性患者162名,年龄中位数为63.00(49.7... 目的:探讨创伤出血性休克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12月至2021年8月期间共314名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52名,女性患者162名,年龄中位数为63.00(49.75~82.00)岁。记录患者住院期间的各项临床指标,根据入院7 d内是否发生ARDS将患者分为两组,即ARDS组(n=89)和非ARDS组(n=225),通过判定差异寻找ARDS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是否出现ARDS的回归模型。结果:创伤出血性休克后ARDS的发生率为28.34%,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创伤出血性休克后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男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史、高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受伤原因为车祸伤和肌钙蛋白Ⅰ升高,各独立危险因素的OR值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CI)分别为4.01(95%CI:1.75~9.20)、5.22(95%CI:1.29~21.08)、1.07(95%CI:1.02~1.57)、2.53(95%CI:1.21~5.28)和1.26(95%CI:1.02~1.57),P值分别为0.001、0.020、0.009、0.014和0.034。预测创伤出血性休克后ARDS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男性0.59(95%CI:0.51~0.68)、冠心病史0.55(95%CI:0.46~0.64)、APACHEⅡ评分0.65(95%CI:0.57~0.73)、受伤原因为车祸伤0.58(95%CI:0.50~0.67)、肌钙蛋白Ⅰ0.73(95%CI:0.66~0.80),总体预测值为0.81(95%CI:0.74~0.88)。结论:ARDS在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中发生率较高,男性、冠心病史、高APACHEⅡ评分、受伤原因为车祸伤和肌钙蛋白Ⅰ升高是创伤出血性休克后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时监测这几项指标有利于早期识别和治疗创伤出血性休克后AR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创伤 出血性休克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塞综合征并发消化道大出血1例
11
作者 汪宇 陆洪光 +5 位作者 魏羽佳 宋守荣 余德厚 廖跃 杨柳依 刘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48-649,共2页
患者男.31岁。反复发作口腔溃疡6年,加重伴会阴部、股部丘疹1个月余,于2006年1月9日入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住院治疗。6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口腔溃疡。此后反复发作,每次自服消炎药(具体药名不详)后病情缓解,未作进一步... 患者男.31岁。反复发作口腔溃疡6年,加重伴会阴部、股部丘疹1个月余,于2006年1月9日入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住院治疗。6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口腔溃疡。此后反复发作,每次自服消炎药(具体药名不详)后病情缓解,未作进一步诊治。1个月余前患者口腔溃疡再次出现,进而出现会阴部、肛周溃疡及双股部毛囊性炎性丘疹,伴疼痛。既往史:4年前因“结肠肿瘤”于当地医院行手术切除,术后组织病理检查提示“低度恶性肠道淋巴瘤”(后经我院病理科会诊,确诊为“肠道炎性增生”)。术后1年不明原因出现腹壁脓肿、肠瘘,在当地医院行肠镜检查,发现距肛门口约70cm处有溃疡,后经手术治愈。术后腹胀、腹痛症状时有发生,可自行缓解,偶有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塞综合征 出血 消化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息肉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黑斑息肉综合征
12
作者 王革非 赵允召 +2 位作者 洪书剑 王绪林 黎介寿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558-558,560,共2页
关键词 黑斑息肉综合征 胃息肉 消化道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型Ehlers-Danlos综合征相关腹主动脉破裂伴消化道大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西山 陈国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7-180,共4页
目的 报道1例血管型Ehlers-Danlos综合征(vEDS)相关腹主动脉破裂伴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提高对该罕见疾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发病过程、诊疗经过及预后,并结合相关文献回顾分析其病因。结... 目的 报道1例血管型Ehlers-Danlos综合征(vEDS)相关腹主动脉破裂伴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提高对该罕见疾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发病过程、诊疗经过及预后,并结合相关文献回顾分析其病因。结果 患者以消化道大出血为首发症状,胃肠镜检查和胃肠道动脉造影均未发现明确的消化道出血征象。CTA提示腹主动脉破裂假性动脉瘤形成,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消化道出血停止。主动脉全外显子基因检测确诊为COL3A1基因突变相关vEDS。术后随访3年3个月,患者未再发生出血或主动脉事件。结论 vEDS可导致腹主动脉破裂和消化道大出血。该疾病罕见,易误诊和漏诊,基因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型Ehlers-Danlos综合征 腹主动脉破裂 消化道出血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易激综合征和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心理因素比较
14
作者 王志强 沈志祥 +4 位作者 于皆平 詹玲屏 程自立 臧德馨 肖家宏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21-422,共2页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消化道出血 心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经消化道传播的实验研究
15
作者 徐光伟 吴系科 +4 位作者 张方振 倪大石 施秀学 毕鹏 梁万年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3年第3期183-186,共4页
将实验动物Wistar大鼠分为四组,用HFRS病毒AR90162株感染。A组用毒株悬液灌胃,B组让其自然食入含病毒的毒饵,C组经破皮感染,D组为“空白”对照。结果,A、B、C 3组均于感染后10d从尾血中查到特异性抗体,3组抗体累积阳性率分别为4/7、4/9.... 将实验动物Wistar大鼠分为四组,用HFRS病毒AR90162株感染。A组用毒株悬液灌胃,B组让其自然食入含病毒的毒饵,C组经破皮感染,D组为“空白”对照。结果,A、B、C 3组均于感染后10d从尾血中查到特异性抗体,3组抗体累积阳性率分别为4/7、4/9.5、4/9.5;肺脏特异性抗原检出率3组分别为2/6,2/9,2/9。脏器抗原定位以肺为最多,其次为肝、脑,胃中没有查到抗原,肠道中仅A组1例;各组粪尿抗原均于感染后10~15d查到,但阳性率最高只有2/10。我们还对Wistar大鼠胃排空时间及胃内容物平均pH值进行了检测,结果胃排空时间平均为6h,胃内容物平均pH值为3.2±2.1。综合分析实验结果,我们认为消化道传播是可以实现的,但有条件性,如毒株的毒力、胃内容物pH值、饮食因素、外环境条件等均可影响经此途径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征 出血 消化道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消化道反应的护理观察和体会
16
作者 陆莹颖 何水英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年第1期59-60,共2页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SARS 消化道反应 临床资料 病原体 冠状病毒 护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规范化治疗与经验性治疗初步对照研究 被引量:26
17
作者 吴航宇 张平 +2 位作者 程霞 王玉红 周荣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6期4124-4126,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UGIB)患者的规范化诊治流程治疗效果是否优于既往的经验性治疗。方法对31例AUGIB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14例)给予经验性治疗,观察组(17例)按照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提出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 目的观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UGIB)患者的规范化诊治流程治疗效果是否优于既往的经验性治疗。方法对31例AUGIB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14例)给予经验性治疗,观察组(17例)按照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提出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专家共识》进行规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早期再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时间〔(12.6±4.7)h〕、输血量〔(375±218)ml〕、住院时间〔(7.3±2.0)d〕、早期再出血发生率(5.9%)及病死率(5.9%)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0.7±7.9)h、(618±303)ml、(9.9±3.2)d、21.4%和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治疗在缩短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输血量方面较经验治疗存在显著优势,还能减少早期再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消化道出血 经验性治疗 诊治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栓塞治疗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4
18
作者 高斌 徐圣德 +4 位作者 陈兵 彭琼 洪慈 许国忠 汪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5期345-347,共3页
目的 探讨介入栓塞治疗消化道大出血的对策、方法选择和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急性消化道大出血 15例 ,其中上消化道 4例 ,下消化道 11例。分别采用PVA、明胶海绵、钢丝圈 3种材料进行栓塞。下消化道采用同轴导管法。结果  15例中 1... 目的 探讨介入栓塞治疗消化道大出血的对策、方法选择和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急性消化道大出血 15例 ,其中上消化道 4例 ,下消化道 11例。分别采用PVA、明胶海绵、钢丝圈 3种材料进行栓塞。下消化道采用同轴导管法。结果  15例中 14例成功止血 ,共对 16个病灶进行了 17次栓塞 ,止血成功率为 94 .1%。其中 1例术后出现小肠坏死行手术治疗切除肠管。随访 15例 ,1例术后 3个月再次出血 ,手术证实为小肠血管淋巴瘤。 2例小肠恶性肿瘤择期手术。另 1例术中出血速度太快、量太大 ,出现休克 ,以钢丝圈栓塞止血成功 ,术后外科手术证实为小肠良性肿瘤伴大面积出血。结论 使用不同方法介入栓塞治疗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是有效而安全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栓塞 治疗 急性消化道出血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评分系统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危险分层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2
19
作者 曹鑫 寿松涛 +1 位作者 赵珍 王力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1759-1764,共6页
背景成年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是常见的临床急症,起病急、病情变化快,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如何迅速、准确地评估病情,快速分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是高效应用现有医疗资源,改善ANVUGIB患者预后的关键。目的探讨Glasgo... 背景成年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是常见的临床急症,起病急、病情变化快,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如何迅速、准确地评估病情,快速分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是高效应用现有医疗资源,改善ANVUGIB患者预后的关键。目的探讨Glasgow-Blatchford评分(GBS)、AIMS65、Rockall评分系统对ANVUGIB患者危险分层评估的准确性和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3—2015年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科收治并确诊为ANVUGIB的246例患者,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并采用GBS、AIMS65、Rockall评分系统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评估3种评分系统预测ANVUGIB患者干预、再出血、死亡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246例患者中干预95例(38.6%),再出血15例(6.1%),死亡4例(1.6%)。GBS<2分时,0例需干预、再出血和死亡;AIMS65评分<2分时,19例需干预,1例再出血,1例死亡;Rockall评分<2分时,6例需干预,1例再出血,0例死亡。当GBS、AIMS65、Rockall评分≤2分时,预测ANVUGIB患者需干预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80.0%、93.7%和26.5%、45.7%、15.9%,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6.1%、48.1%、41.2%和100.0%、78.4%、80.0%,AUC分别为0.675[95%CI(0.580,0.679)]、0.643[95%CI(0.545,0.741)]、0.653[95%CI(0.553,0.752)];预测再出血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93.3%、93.3%和17.3%、37.7%、12.6%,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3%、8.9%、6.5%和100.0%、98.9%、96.7%,AUC分别为0.809[95%CI(0.638,0.941)]、0.720[95%CI(0.643,0.873)]、0.800[95%CI(0.597,0.907)];预测死亡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100.0%、75.0%和16.5%、36.0%、12.4%,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9%、1.9%、1.8%和100.0%、98.9%、100.0%,AUC分别为0.848[95%CI(0.707,0.930)]、0.804[95%CI(0.723,0.976)]、0.838[95%CI(0.597,0.968)]。结论 GBS更适合急诊,GBS≤2分时,可被视为低风险患者,低风险患者可以接受门诊治疗,缓解住院压力和减少医疗资源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出血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GBS AIMS65 Rockall 危险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畅 柯艳 +1 位作者 赵丽 崇巍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34-837,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消化道出血(GIB)患者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科室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320例急性GIB患者,根据入院72 h内血清肌钙蛋白Ⅰ或超敏肌钙蛋白T是否升高,分为心肌损伤组和无心肌损伤组。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首次外周... 目的探讨急性消化道出血(GIB)患者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科室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320例急性GIB患者,根据入院72 h内血清肌钙蛋白Ⅰ或超敏肌钙蛋白T是否升高,分为心肌损伤组和无心肌损伤组。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首次外周静脉血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HGB)、血小板计数、谷丙转氨酶、血清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血清尿素、血清肌酐、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指标情况,并将上述单因素分析有显著性差异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多因素分析得出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截断值、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男性(OR=2.939,P=0.011)、年龄增加(OR=1.037,P=0.003),低HGB(OR=0.987,P=0.013)是急性GIB时心肌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60岁男性急性GIB患者,应适当放宽输血阈值以降低心肌损伤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消化道出血 心肌损伤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