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碱性环境下急性氨氮胁迫对虹鳟抗氧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符许娟 黄进强 +3 位作者 李永娟 吴深基 赵璐 孙同振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51,共11页
为探究碱性环境下急性氨氮胁迫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设置3个不同氨氮处理组(0.86、1.73和2.59 mg/L)对虹鳟进行96h急性胁迫实验,测定肝脏和血清中抗氧化与免疫酶的活性及肝脏中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 为探究碱性环境下急性氨氮胁迫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设置3个不同氨氮处理组(0.86、1.73和2.59 mg/L)对虹鳟进行96h急性胁迫实验,测定肝脏和血清中抗氧化与免疫酶的活性及肝脏中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在不同浓度氨氮胁迫下,虹鳟肝脏CAT、T-AOC、T-SOD活性和MDA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血清T-AOC活性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其他酶活性变化则与肝脏一致;高浓度组肝脏MDA含量在胁迫48h时最低,而T-SOD活性最高。肝脏和血清免疫相关酶GPT、GOT、ACP和AKP的活性在不同浓度的氨氮胁迫下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96h时,不同浓度组肝脏和血清中GPT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浓度组肝脏抗氧化相关基因(cu/zn-sod、mn-sod和cat)表达量在6h时均高于对照组;在12h时,hsp90基因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而hsp70基因的表达量低于对照组。以上结果表明,在胁迫初期虹鳟抗氧化和免疫酶活性被诱导激活,抗氧化与免疫相关基因表达量上调;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机体抗氧化与免疫功能受到抑制,相关酶活性与基因表达量下调。研究为深入探究虹鳟氨氮胁迫下抗氧化和免疫系统的应激机制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氨氮胁迫 抗氧化能力 非特异性免疫 虹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褐藻多糖对鲫急性氨氮胁迫的缓解效应研究
2
作者 胡雅菲 郝玲 +1 位作者 杨慧轩 宋晶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83,共12页
水体中高浓度氨氮会影响鱼类的生长、发育以及生存,并使组织受到损伤。试验研究幼鲫在饲喂不同浓度的褐藻多糖后,其生存水质、生长性能及抗氨氮能力的变化。试验分别用添加0.5%、1.0%和2.0%的褐藻多糖的饲料饲喂幼鲫90 d,每隔30 d用不... 水体中高浓度氨氮会影响鱼类的生长、发育以及生存,并使组织受到损伤。试验研究幼鲫在饲喂不同浓度的褐藻多糖后,其生存水质、生长性能及抗氨氮能力的变化。试验分别用添加0.5%、1.0%和2.0%的褐藻多糖的饲料饲喂幼鲫90 d,每隔30 d用不同浓度的NH_(4)Cl急性攻毒96 h。结果发现:添加2.0%褐藻多糖组的pH、氨氮含量和亚硝酸盐含量要明显低于其他组,可见在饲料中添加褐藻多糖可以减少幼鲫氨氮的排出,从而改善水质。在添加褐藻多糖0.5%、1.0%、2.0%情况下,以160 mg/L攻毒时,各时间点的死亡都发生滞后至48 h,其余各浓度均在24 h死亡80%以上,32 h全部死亡。60 d时2.0%褐藻多糖组与对照组相比特定生长率(SGR)显著减小(P<0.05),90 d时,1.0%、2.0%褐藻多糖组与对照组相比SGR显著减小(P<0.05),表明饲喂褐藻多糖对幼鲫的生长性能没有提高作用。组织病理学研究显示:攻毒后,高NH_(4)Cl浓度组鳃丝和鳃小片出现不同程度损伤,各组的肠绒毛长度均未表现出明显差异,肝、肾组织未出现明显的病理变化。16S测序技术研究,1.0%、2.0%褐藻多糖组变形菌门的丰度显著降低(P<0.05),梭杆菌门菌群显著增加(P<0.05)。综上所述,在饲料中添加褐藻多糖可以减少幼鲫氨氮排出改善水环境,缓解幼鲫受到氨氮胁迫的组织损伤,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改善肠道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藻多糖 急性氨氮胁迫 组织学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氨氮胁迫下大弹涂鱼解毒代谢途径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洋 孟繁星 王日昕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72-81,共10页
为探明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在氨氮环境适应过程中的氨转化及代谢机制,通过氨氮(8 mmol/L NH4Cl)胁迫的方法对大弹涂鱼进行了72 h急性实验;利用酶活性测定方法检测了氨代谢相关酶: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 为探明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在氨氮环境适应过程中的氨转化及代谢机制,通过氨氮(8 mmol/L NH4Cl)胁迫的方法对大弹涂鱼进行了72 h急性实验;利用酶活性测定方法检测了氨代谢相关酶: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活性及血氨浓度;酶联免疫技术检测氨代谢协同转运蛋白:碳酸酐酶(Carbonic anhydrase,CA)、钠氢交换蛋白3(Na+/H+exchanger,NHE3)表达水平;运用qPCR技术测定急性氨氮胁迫下大弹涂鱼氨代谢相关基因:GS、CA15、NHE,以及氨转运蛋白(Ammonium transporter Rh type C-1,Rhcg1)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急性氨氮胁迫下,大弹涂鱼血氨浓度呈先上升(12 h)后下降至平稳状态的变化趋势。肝脏GS基因表达量在12 h和48 h显著上升,酶活性在24 h显著上升。鳃中NHE3蛋白表达水平与GS活性变化趋势相同,而CA蛋白水平分别在胁迫后12 h和48 h显著上升。排氨相关基因CA15,NHE,Rhcg1的表达量在氨氮胁迫下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其中NHE基因最早(24 h)上调,而CA15和Rhcg1在48 h显著上升,表明其可能共同参与离子氨的排泄。研究结果表明,氨氮胁迫下大弹涂鱼主要通过两种途径进行氨代谢:(1)在肝脏GS的作用下合成无毒的谷氨酰胺以避免氨在体内过量积累;(2)在鳃组织CA作用下使CO2质子化提供H+,协同NHE3,Rhcg1蛋白复合体实现氨排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弹涂鱼 急性氨氮胁迫 浓度 代谢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氮急性胁迫对大菱鲆幼鱼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13
4
作者 孟振 张鸿丽 +5 位作者 刘新富 姜勇 贾玉东 刘滨 曲江波 徐荣静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1-60,共10页
本研究采用96 h半静态毒性实验方法,研究了氨氮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的急性毒性效应和血浆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水温为(19.0±0.5)℃、pH为7.85、盐度为29.5和溶解氧为(7.8±0.2)mg/L的环境条件下,平均体... 本研究采用96 h半静态毒性实验方法,研究了氨氮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的急性毒性效应和血浆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水温为(19.0±0.5)℃、pH为7.85、盐度为29.5和溶解氧为(7.8±0.2)mg/L的环境条件下,平均体重为(163.90±15.31)g的大菱鲆幼鱼,总氨(TAN)和非离子氨(NH3-N)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9.73和0.64 mg/L。氨氮浓度、暴露时间及二者交互作用对血浆肾上腺素(EPI)、皮质醇(Cortiso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碱性磷酸酶(AKP)和血糖(GLU)含量/活性都存在显著影响;血浆EPI、SOD、GSH、AKP和GLU随氨氮浓度升高响应时间提前,EPI、皮质醇、AKP和GLU随暴露时间延长总体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致死高浓度胁迫(TAN浓度70.96和84.11 mg/L)下,血浆SOD和GSH在胁迫期(12 h)内快速升高,GLU快速升高(4 h)后急剧降低(12 h),暗示氨氮急性致死的原因与氧化应激损伤、生理代谢紊乱和呼吸功能受损有关。本结果可为大菱鲆大规格幼鱼的养殖管理和行为数值模拟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急性胁迫 血浆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氮急性胁迫对许氏平鲉血液生化指标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高云涛 高云红 +4 位作者 王嘉伟 李明月 曲江波 贾玉东 孟振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9-59,共11页
采用96 h半静态毒性实验,研究了许氏平鲉幼鱼的氨氮耐受性和氨氮胁迫下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水温(18.6±0.5)℃,pH 7.85,盐度30和溶氧(8.6±0.5)mg/L的条件下,平均体质量(63.60±10.14)g、平均全长(15.90... 采用96 h半静态毒性实验,研究了许氏平鲉幼鱼的氨氮耐受性和氨氮胁迫下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水温(18.6±0.5)℃,pH 7.85,盐度30和溶氧(8.6±0.5)mg/L的条件下,平均体质量(63.60±10.14)g、平均全长(15.90±3.29)cm的许氏平鲉幼鱼总氨(TAN)和非离子氨(NH3-N)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8.01 mg/L和0.27 mg/L,安全浓度(SC)分别为1.80 mg/L和0.03 mg/L。设定TAN为0、3.5、10和20 mg/L 4个浓度梯度,对同等规格苗种进行96 h急性胁迫实验,血液生化指标的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氨氮浓度、暴露时间及两者交互作用对血浆血糖(GLU)、血氨(P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碱性磷酸酶(AKP)和谷草转氨酶(AST)含量/活性存在显著影响,两者交互作用对血浆皮质醇(Cor)和谷丙转氨酶(ALT)含量/活性无显著影响,暴露时间对血浆胆固醇(TCH)无显著影响;其中,血浆GLU、GSH、AKP随处理时间延长呈先升后降趋势,随氨氮浓度升高响应时间提前;PA浓度与环境TAN浓度正相关。相关研究结果可为许氏平鲉幼鱼的养殖管理和苗种运输提供指导,血浆GLU、GSH、PA和AKP可作为许氏平鲉氨氮胁迫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氏平鲉 急性胁迫 血液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节对虾Pellino基因的克隆及其在不同胁迫条件下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丁阳阳 江世贵 +5 位作者 李运东 杨其彬 姜松 杨丽诗 黄建华 周发林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7-96,共10页
Pellino蛋白家族,是一类高度保守的E3泛素连接酶,在泛素化和先天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通过RACE技术得到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泛素连接酶Pellino基因的c DNA全长。该基因序列全长1 961 bp,编码区序列长1 299 bp,编码432个... Pellino蛋白家族,是一类高度保守的E3泛素连接酶,在泛素化和先天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通过RACE技术得到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泛素连接酶Pellino基因的c DNA全长。该基因序列全长1 961 bp,编码区序列长1 299 bp,编码432个氨基酸,5’非编码区(UTR)为89 bp,3’UTR为573 bp。通过qRT-PCR技术,研究了PmPellino基因在斑节对虾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研究了其在不同浓度氨氮胁迫下和不同微生物刺激下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PmPellino基因在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在鳃组织中表达量最高。急性氮氮胁迫后,PmPellino在肝胰腺中的表达量显著上调(P<0.01),但在鳃中的表达被抑制(P<0.01)。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可显著激活PmPellino在鳃中的表达,抑制其在肝胰腺中的表达。鳗弧菌(V. anguillarum)可显著抑制PmPellino在肝胰腺中的表达,而对PmPellino在鳃中的表达无显著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可以显著激活PmPellino在肝胰腺和鳃中的表达。结果表明PmPellino可以激活免疫应答通路,在免疫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节对虾 泛素连接酶 Pellino蛋白 急性氨氮胁迫 微生物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