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损伤控制外科策略在急性梗阻性胆管炎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丁敏勇 王理富 +2 位作者 叶永根 周子花 李春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178-1178,共1页
损伤控制外科(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创伤救治新概念,其核心思想是将严重创伤或感染的手术和治疗分阶段进行,在行控制性手术(damage control operation.DCO)后强调积极复苏和支持.达到提高救治成功率... 损伤控制外科(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创伤救治新概念,其核心思想是将严重创伤或感染的手术和治疗分阶段进行,在行控制性手术(damage control operation.DCO)后强调积极复苏和支持.达到提高救治成功率的目的。急性梗阻性胆管炎是急腹症的常规疾病.多半已发展成急性化腔性胆管炎,其病情严重,变化快,是胆道疾病导致死亡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丽水人民医院2004—2008年间收住急性梗阻性胆管炎68例。应用DCS策略,早期个性化的运用多种手术方式进行简单有效解除梗阻.并强调手术期复苏的重要性,后期应用胆道镜取石,肝局部切除等方法进行确定性的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梗阻性胆管炎 损伤控制外科 治疗 外科策略 operation surgery 丽水人民医院 胆道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梗阻性胆管炎患者胆汁培养及抗菌药物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吴钢 蔡端 +2 位作者 马保金 金忱 姚琪远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2年第3期183-185,共3页
关键词 急性梗阻性胆管炎 胆汁培养 抗菌药物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模型的建立与评估
3
作者 余奎 梁晓强 +1 位作者 韩冕 张静喆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50,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的大鼠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模型,检测其病理生理指标,为急性胆管炎、胆汁淤积等疾病的研究提供稳定可靠的标准化动物模型。方法选用SPF级雄性SD大鼠,采用胆总管下段注射类毒素及胆总管结扎方式进行模型构建,评估大...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的大鼠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模型,检测其病理生理指标,为急性胆管炎、胆汁淤积等疾病的研究提供稳定可靠的标准化动物模型。方法选用SPF级雄性SD大鼠,采用胆总管下段注射类毒素及胆总管结扎方式进行模型构建,评估大鼠造模前后的体重变化、死亡情况、肝功能主要指标变化及肝组织病理改变情况。结果造模后模型组大鼠体重明显降低;假手术组大鼠无死亡,肝功能无异常;模型组大鼠死亡3只,模型组死亡率12%,肝功能主要指标及肝病理呈现出明显的胆汁淤积及肝功能损伤性改变。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大鼠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模型,该模型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死亡率低、造模成功率高等优势,可为多种常见疾病的机制研究和药物研发提供标准化的实验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胆总管梗阻 动物模型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合并感染性休克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4
4
作者 陈鹏飞 任建庄 +4 位作者 韩新巍 段旭华 张文广 赵国瑞 王朝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69-1072,共4页
目的评价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合并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9例AOSC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其治疗经验。结果79例患者均行PTCD,穿... 目的评价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合并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9例AOSC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其治疗经验。结果79例患者均行PTCD,穿刺成功率100%,无明显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75例患者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管置入术后3—7d感染性休克症状消失,4例患者于住院期间死亡。75例患者中62例患者于病情稳定后根据梗阻原因行二期手术或双介入手术治疗,2例患者于病情稳定后拒绝二次手术治疗,11例患者不能二期手术或双介入手术带管生存,平均4.7个月。结论对合并感染性休克的AOSC患者行急症PTCD治疗不仅可以快速退黄减压,降低病死率,而且可以改善休克症状,为二期手术或双介入手术治疗创造机会和条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感染性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附25例报告) 被引量:12
5
作者 宋鸿 孙桂华 +3 位作者 孙大勇 施炳龙 周梅花 曾海萍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981-983,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伴多器官衰竭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5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伴多器官衰竭的患者采取以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经鼻胆管冲洗及灌注抗生素为主的非手术综合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B超下... 目的探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伴多器官衰竭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5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伴多器官衰竭的患者采取以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经鼻胆管冲洗及灌注抗生素为主的非手术综合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B超下胆总管内径变化,并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5例患者除2例需转外科急诊手术治疗外,其余23例内镜下胰胆管造影、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成功,胆汁引流通畅,多器官衰竭得以纠正,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伴多器官衰竭治愈率为92.0%。结论对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伴多器官衰竭患者采取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静脉应用和经鼻胆管冲洗及灌注抗生素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有效、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内镜 胆管引流 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46例 被引量:25
6
作者 赵开飞 李昌燕 +2 位作者 利峰 蒋国军 石荣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2355-2356,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PTCD治疗AOSC患者46例,通过对比术前、术后血常规、肝功、胆红素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价疗效。结果:46例患者均成功置入胆道引流管,大部分...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PTCD治疗AOSC患者46例,通过对比术前、术后血常规、肝功、胆红素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价疗效。结果:46例患者均成功置入胆道引流管,大部分患者术后24h内临床症状不同程度改善,1例患者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32例患者术后1周行外科手术治疗后拔管,1例拔出胆道外引流管后出现消化道出血,行介入治疗后病情好转。7例患者1周后胆道造影示胆管结石消失,带管1个月后拔出胆道外引流管。6例患者诊断胆管癌,行胆道支架置入术。结论:PTCD引流术创伤小、安全、并发症少,有效引流胆汁,降低胆道内压力,可作为抢救AOSC的重要措施,为择期手术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治疗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宋勇 黄亚川 秦高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49-453,共5页
目的比较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和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 目的比较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和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对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AOSC)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AOSC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4年1月间,共93例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临床资料,其中ERCP+EST+ENBD(A组)42例,PTCD(B组)51例,对比2种方法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93例患者均成功施行介入术及内镜治疗,PTCD耐受性更好,引流效果更确切,ERCP+EST+ENBD在控制性损伤最小化的前提下提供了解决胆管结石梗阻的方案。结论 PTCD用于治疗AOSC,成功率较高,引流效果可靠,能充分降低胆道压力,降低风险,为二期手术治疗创造了机会和条件,ERCP+EST+ENBD在微创的前提下提供了解决结石梗阻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经皮肝穿刺引流 损伤控制性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髓样细胞触发性受体-1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6
8
作者 廖锐 刘作金 +3 位作者 龚建平 魏思东 徐发良 陈蓁臻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179-2181,共3页
目的研究髓样细胞触发性受体(TREM)-1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表达的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收集36例AOSC患者(实验组)和40例正常人(对照组)外周血单核细胞,以半定量RT-PCR检测单核细胞中TREM-1 m... 目的研究髓样细胞触发性受体(TREM)-1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表达的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收集36例AOSC患者(实验组)和40例正常人(对照组)外周血单核细胞,以半定量RT-PCR检测单核细胞中TREM-1 mRNA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单核细胞中TREM-1蛋白表达;ELISA检测患者外周血中TNF-表达水平,免疫透射比浊法测C反应蛋白。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TREM-1 mRNA半定量比值分别为0.457±0.053和1.007±0.252(P<0.05)。免疫细胞化学观察结果示实验组TREM-1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P<0.01)。实验组TNF-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人TREM-1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发病初表达明显升高,提示TREM-1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样细胞触发性受体-1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外周血单核细胞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胆汁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魏国强 付汉中 +4 位作者 王仲玉 李仲启 李彩霞 马正尧 满兴山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75-76,81,共3页
目的通过研究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患者胆汁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的含量,探讨二者在此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确诊AOSC 3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目的通过研究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患者胆汁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的含量,探讨二者在此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确诊AOSC 3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试剂盒检测胆汁和血清中TNFα、IL-6的含量,同时与40例非AOSC病例对照。并于术后第4 d经鼻胆管引流测定30例AOSC患者胆汁中TNFα、IL-6的含量。结果 AOSC组术中胆汁中TNFα、IL-6含量分别为(179.25±26.50)、(207.00±42.05)pg/ml,血清中TNFα、IL-6含量为(189.14±28.89)、(420.18±89.04)pg/ml。对照组胆汁中TNFα、IL-6含量为(4.02±2.17)、(7.48±3.89)pg/ml,血清中TNFα、IL-6含量为(8.16±2.29)、(14.92±4.73)pg/ml。AOSC组胆汁和血清TNFα、IL-6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AOSC组患者术后第4 d与术中胆汁TNFα、IL-6比较明显下降(P<0.01)。结论 AOSC组患者胆汁和血清中TNFα、IL-6含量高于对照组,TNFα、IL-6可能参与了AOSC的病理生理过程且可作为诊断AOSC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肿瘤坏死因α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龚镭 孙雄 +3 位作者 金士毛 胥明 谈春晓 唐学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25-527,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CS)的病因,并对各种治疗手段进行系统比较,探讨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09年6月本院的AOCS患者256例,对其各年龄段的发病原因作出分析,并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内镜治疗组16...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CS)的病因,并对各种治疗手段进行系统比较,探讨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09年6月本院的AOCS患者256例,对其各年龄段的发病原因作出分析,并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内镜治疗组165例,手术治疗组65例,分析两组治疗方法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和住院时间。结果:AOSC患病率中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0.05),内镜治疗组的病死率及症状缓解时间优于手术治疗组(P<0.05),药物作为辅助治疗起重要作用。结论:对AOSC患者应该首先明确其病因,对于年龄较轻、基础情况良好、肿瘤性疾病、内镜治疗不成功的患者选择手术治疗;而对于年龄大、基础病症较多、梗阻为单纯的结石或良性狭窄引起者可采用内镜治疗,药物治疗对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起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早期胆道减压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6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志强 王卫东 +2 位作者 何威 刘清波 徐伟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3025-3026,共2页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AOSC)是胆道系统的急危疾病,患者常出现高热、寒战、黄疸、腹痛、甚至休克等症状,一般情况较差,容易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其起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治疗的关键在...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AOSC)是胆道系统的急危疾病,患者常出现高热、寒战、黄疸、腹痛、甚至休克等症状,一般情况较差,容易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其起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治疗的关键在于及时有效的解除梗阻和减压引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减压治疗 胆道系统 临床分析 多脏器功能衰竭 早期 减压引流 解除梗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洋 张阳德 王渊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09-411,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治疗方式与可行性。方法对26例AOSC患者实施内镜治疗(研究组),先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和(或)内镜下十二指肠鼻胆管引流(ENBD),然后... 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治疗方式与可行性。方法对26例AOSC患者实施内镜治疗(研究组),先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和(或)内镜下十二指肠鼻胆管引流(ENBD),然后根据病情不同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12例,胆总管切开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各7例。并与传统开腹手术(对照组)21例进行比较。结果内镜治疗效果满意,全组无死亡病例。研究组较对照组的腹痛缓解时间快、治疗后7d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下降明显、住院时间短。结论内镜下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治疗 胆管结石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耀 周敬 +1 位作者 姜志容 倪华栋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30-232,共3页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效果。方法:98例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9例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49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治疗。对比...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效果。方法:98例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9例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49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治疗。对比两组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直接胆红素以及相关观察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44.08±15.70)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9.65±11.30)U/L、血清总胆红素(26.08±7.23)μmol/L、血清直接胆红素(14.65±2.80)μmol/L以及腹膜炎发生率、肾功能衰竭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血淀粉酶升高率、死亡率较对照组患者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67.40±15.40)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9.65±11.30)U/L、血清总胆红素(66.20±10.40)μmol/L、血清直接胆红素(32.23±7.50)μmol/L以及腹膜炎发生率、肾功能衰竭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血淀粉酶升高率、死亡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总胆红素等相关指标水平,改善患者预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 老年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42例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大伟 林飞鹤 +1 位作者 谢春发 林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8期825-826,共2页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 O SC)的病因学、临床特点,从而找出最佳的手术时机,以提高该病的治愈率。方法:对42例手术治疗的老年A O SC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发病原因及诊治过程。结果:本组患者术前并存病多,病因多为...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 O SC)的病因学、临床特点,从而找出最佳的手术时机,以提高该病的治愈率。方法:对42例手术治疗的老年A O SC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发病原因及诊治过程。结果:本组患者术前并存病多,病因多为胆管结石继发感染,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情发展快。本组治愈32例(76.2%),好转4例(9.5%),死亡6例(14.3%)。结论:早期确诊、合理治疗、重视术前并存病处理及选择最佳手术时机是该病救治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手术治疗 临床分析 临床表现不典型 最佳手术时机 临床特点 AOSC 诊治过程 发病原因 继发感染 胆管结石 病情发展 早期确诊 合理治疗 救治成功 并存病 病因学 治愈率 回顾性 病因多 术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内镜治疗 被引量:7
15
作者 吴微庆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7期907-908,914,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在内镜(ERCP)下行乳头切开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随机分为ERCP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外科手术治疗,术中胆总管切开,并常规放置T管引流;ERCP组,术中判... 目的:探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在内镜(ERCP)下行乳头切开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随机分为ERCP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外科手术治疗,术中胆总管切开,并常规放置T管引流;ERCP组,术中判断乳头情况,采用针状刀电切。结果:ERCP组手术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安全、有效,是首选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内窥镜 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新锋 夏卿 李祥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664-1667,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100例老年AOS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个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100例老年AOS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个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的基础上,使用茵陈蒿汤,对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在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四项数据均出现降低,与治疗前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数据比较,观察组的数据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后开始治疗到进行手术的时间间隔和住院时间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为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2.00%,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0.00%,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263,P〈0.05),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从两组的治疗效果看,数据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Z=4.004,P〈0.05),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数据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老年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状况,提升治疗的效果,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并且没有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值得在临床范围内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细菌感染 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186例治疗经验
17
作者 孙义国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82年第S1期172-173,共2页
本文总结我院外科肝胆组1957年3月~1979年3月186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治疗经验。作者认为此病诊断标准应包括:(1)右上腹绞痛、寒颤、发热、黄疸。
关键词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治疗经验 胆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12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韶峰 杨云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01-801,共1页
关键词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胆管引流 内窥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急诊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曹立军 黄应文 +7 位作者 贺学强 莫春荣 熊红 周先宝 卢水焕 王林 罗燕英 蒋世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2957-2961,共5页
目的探讨急诊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治疗超高龄(≥85岁)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cholangitis,AOS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 目的探讨急诊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治疗超高龄(≥85岁)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cholangitis,AOS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接受急诊ERCP治疗超高龄AOSC患者(观察组36例)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85岁接受急诊ERCP治疗AOSC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对照组79例),比较两组间ERCP操作的难度及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中4级难度操作例次为41.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ERCP操作成功率为85.37%,对照组操作成功率为90.20%,两组间操作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ERCP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86%,其中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20%,高于对照组的8.82%,但两组间术后总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急性胰腺炎、胆管感染、穿孔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迟发性出血发生率为4.88%,高于对照组的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并发症严重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ERCP治疗总有效率为86.11%,对照组为89.8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多学科协作综合治疗的前提下,急诊ERCP治疗超高龄AOSC患者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急诊 超高龄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后死亡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彩云 卢俊红 王红银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3期142-145,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AOSC)患者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后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206例AOS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 目的探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AOSC)患者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后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206例AOS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采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OSC患者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后死亡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206例患者中,死亡18例,死亡率为8.74%。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发病至手术时间>5 d、术后24 h胆汁引流量<300 ml、入院时伴有休克、肾功能损伤均为AOSC患者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高龄、术后24 h胆汁引流量过少、入院时伴有休克和肾功能损伤均为AOSC患者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诊断和治疗,及时抗休克、术后及时复查对AOSC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预后 死亡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