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6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4例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罗广立 赵晓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16期73-74,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方法回顾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34例进行研究总结。结果 34例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29例...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方法回顾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34例进行研究总结。结果 34例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29例完全缓解,完全缓解率85.29%。结论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发生在白血病的任何时期,鞘内注射化疗是预防和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例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临床及治疗研究
2
作者 刘嵘 师晓东 +5 位作者 王天有 李君惠 胡涛 曹静 刘子勤 赵红娟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169-172,共4页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 选取2002年6月~2007年3月我院诊治15例APL患儿.单剂AS2O3诱导分化治疗,达到完全缓解后采用DA/HA/IDA方案与ATRA/AS2O3序贯治疗.辅以小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必要时加...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 选取2002年6月~2007年3月我院诊治15例APL患儿.单剂AS2O3诱导分化治疗,达到完全缓解后采用DA/HA/IDA方案与ATRA/AS2O3序贯治疗.辅以小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必要时加用白细胞置换术.观察其临床特点、血常规、出凝血指标、肝肾功能、心电图,监测PML/RARa融合基因、染色体的变化.结果 15例患儿2例早期死亡,12例PML/RARa融合基因阳性者均得到完全缓解.AS2O3治疗1周白细胞上升最高,治疗两周开始下降,D-Dimer正常,出血倾向减轻或消失.治疗6~8周CR.结论 单剂AS2O3诱导分化治疗,对PML/RARa融合基因阳性,存在染色体t(15;17)患者,均能完全缓解率.且毒副反应较小.早期小分子肝素钙应用配合血浆输注,必要时行白细胞单采术帮助大多数患儿安全度过DIC,获得长期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临床特点 AS2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并发DIC及心脏Ⅱ°房室传导阻滞1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郭良耀 赵小亭 黄淑桦 《山西临床医药》 2001年第5期388-388,共1页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并发症 DIC 播散血管内凝血 房室传导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黄黛片、维A酸片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康建民 《中国民间疗法》 2019年第7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复方黄黛片、维A酸片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化疗,观察组在常规化疗基础上给予复方黄黛片、... 目的:探讨复方黄黛片、维A酸片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化疗,观察组在常规化疗基础上给予复方黄黛片、维A酸片联合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首次完全缓解时间、血红蛋白(Hb)及血小板计数(PLT)开始回升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无复发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死亡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黄黛片、维A酸片联合化疗应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治疗中,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可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复方黄黛片 维A酸片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灵1号与联合化疗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缓解期治疗的临床观察
5
作者 陈丽蓉 林金玲 +1 位作者 李建雅 邹典斌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F002-F002,共1页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癌灵1号 药物联合治疗 缓解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方案联合维甲酸诱导治疗小儿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6
作者 薛天阳 许伟 《中国小儿血液》 2003年第1期27-28,共2页
为探讨诱导治疗小儿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及预防其毒副作用的有效方法 ,对 1 8例小儿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采用DA方案联合维甲酸诱导治疗 ,1疗程后复查骨髓象 ,完全缓解 1 4例 ,完全缓解率 77 8% ,其他 4例 2疗程结束后再复查骨髓 ... 为探讨诱导治疗小儿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及预防其毒副作用的有效方法 ,对 1 8例小儿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采用DA方案联合维甲酸诱导治疗 ,1疗程后复查骨髓象 ,完全缓解 1 4例 ,完全缓解率 77 8% ,其他 4例 2疗程结束后再复查骨髓 ,均完全缓解。完全缓解后给予定期交替强化治疗 ,维甲酸维持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均完全缓解且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 DA方案 诱导治疗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 被引量:8
7
作者 杨兴会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8期135-137,共3页
通过对家属的亲身护理体会和21例急性旱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病友及家属的走访观察后分析,发现他们存在否定期、恐惧期、抑郁期、悔恨期、接受期、侥幸期、疏忽期7个相似的心理特征。而针对不同特征进行良好心理护理的病友康复治疗效... 通过对家属的亲身护理体会和21例急性旱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病友及家属的走访观察后分析,发现他们存在否定期、恐惧期、抑郁期、悔恨期、接受期、侥幸期、疏忽期7个相似的心理特征。而针对不同特征进行良好心理护理的病友康复治疗效果就更好。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以及心理护理中的整体配合和自我调节,是急性旱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康复和防止复发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心理特征 心理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3例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姚晓非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36期137-139,共3页
目的分析研究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情况。结果 73例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发热69例,贫血43例,淋巴结肿大39例,肝肿大39例,脾肿大30例,骨关... 目的分析研究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情况。结果 73例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发热69例,贫血43例,淋巴结肿大39例,肝肿大39例,脾肿大30例,骨关节疼痛8例。56例(77%)患者出现皮肤瘀斑,69例(95%)患者出现各部位出血情况,其中尤其以皮肤黏膜出血最为常见,发生率为86%(63/73),51例(70%)患者出现了弥散性血管内凝血。73例患者中,低危患者10例,中危患者40例,高危患者23例。73例患者中16例死亡,57例完全缓解,其中复发12例,持续性完全缓解45例。低、中危患者的完全缓解率为82%(41/50),高于高危患者的70%(16/23),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73例患者接受治疗后1年无事件生存率为70%(51/73),3年无事件生存率为63%(46/73),5年无事件生存率为52%(38/73)。高危患者5年无事件生存率为39%(9/23),中危患者5年无事件生存率为58%(23/40),低危患者5年无事件生存率为60%(6/10)。结论出血是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最常见也是最显著的临床症状,临床上运用全反式维甲酸联合其他药物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效果显著,可以降低早期病死率。可根据患者外周血幼稚细胞比例等临床预后因素,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对于提高患者存活率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临床特点 预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中药物的应用
9
作者 许新俗 赵敏 +1 位作者 王迪彬 王桂云 《中国小儿血液》 2001年第2期84-84,共1页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药物治疗 ATRA 全反式维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晓英 《浙江临床医学》 2002年第10期789-790,共2页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治疗方法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合并眼底出血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覃健松 陈静桂 俞罡 《华夏医学》 CAS 2009年第2期239-240,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合并眼底出血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6例APL合并双眼眼底出血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6例患者经诱导化疗后均获得完全缓解,1例单眼视力明显下降者因白血病复发脑出血死亡,4...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合并眼底出血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6例APL合并双眼眼底出血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6例患者经诱导化疗后均获得完全缓解,1例单眼视力明显下降者因白血病复发脑出血死亡,4例双眼视力恢复,1例单眼失明。结论:APL合并眼底出血发生率高,易致盲,值得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眼底出血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探讨——附10例报告
12
作者 黄晓军 江滨 +4 位作者 单福香 迟小力 段萱 陈涛 王德炳 《临床荟萃》 CAS 1991年第10期452-454,共3页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ML-M<sub>3</sub>)病情凶险,且易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虽然近十年来此型白血病的治疗取得一定进展,改善了病人的预后,但由于目前仍主要依赖细胞毒性药物对白血病克隆杀伤,故仍有一定数量的病人...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ML-M<sub>3</sub>)病情凶险,且易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虽然近十年来此型白血病的治疗取得一定进展,改善了病人的预后,但由于目前仍主要依赖细胞毒性药物对白血病克隆杀伤,故仍有一定数量的病人发生耐药,而且细胞毒性药物可促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后者为AML-M<sub>3</sub>常见死亡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维甲酸 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时部份凝血系统检测的评价
13
作者 程大卫 张威 阮长耿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60-361,共2页
急性白血病,尤其是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M_3)患者易引起体内高凝状态及伴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出凝血像异常,检测患者血凝状态的常规检验项目多种,我们采用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试验(KPTT),凝血酶原时间试验(PT),凝血酶时间试... 急性白血病,尤其是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M_3)患者易引起体内高凝状态及伴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出凝血像异常,检测患者血凝状态的常规检验项目多种,我们采用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试验(KPTT),凝血酶原时间试验(PT),凝血酶时间试验(TT),血浆鱼精蛋白副凝集试验(3P),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Fg)和D—Dimer试验(D—D)等检测项目,分别观察了M_3患者血凝状态异常变化的反应能力和探讨它们的临床应用价值。 1 材料和方法 1.1 检测对象 43例M_3为本院确诊,除2例外,表现为临床多部位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粒细胞 白血病 凝血系统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治疗
14
作者 马丽辉 张金梅 《山西临床医药》 2000年第1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急性 白血病 粒细胞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护理体会
15
作者 夏广敏 姚秀华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1994年第1期14-15,共2页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护理体会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夏广敏,姚秀华近年来,国内外采用全巨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取得良好效果。据国内文献报道,单用维甲酸治疗APL完全缓解率达85%;...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护理体会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夏广敏,姚秀华近年来,国内外采用全巨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取得良好效果。据国内文献报道,单用维甲酸治疗APL完全缓解率达85%;维甲酸合并化疗完全缓解率7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 白血病 粒细胞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亚胺、乙双吗啉交替治疗银屑病诱发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1例
16
作者 李毅 廖元兴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1997年第1期48-49,共2页
病例报告 黄××,男性,24岁,未婚农民。因躯干四肢反复起鳞屑性红斑5年,已确诊银屑病。自一九九三年七月始在他院皮肤科门诊用乙亚胺100mg每日三次口服,共25个月,总剂量228g。其间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一九九五年十二月两度服用... 病例报告 黄××,男性,24岁,未婚农民。因躯干四肢反复起鳞屑性红斑5年,已确诊银屑病。自一九九三年七月始在他院皮肤科门诊用乙亚胺100mg每日三次口服,共25个月,总剂量228g。其间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一九九五年十二月两度服用乙双吗啉200mg每日三次口服,共2.5个月,总剂量为45g。近1月来四肢起瘀斑伴高热,黑便2天后,于一九九六年七月二十六日以“寻常型银屑病,皮肤瘀斑原因待查”入院。服药期间银屑病基本控制,但一直仍有皮疹未完全消失。体检:体温39.6℃,重度贫血貌,双肺听诊无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病例报告 乙亚胺 乙双吗啉 临床表现 药源疾病 急性粒细胞白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对比学习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智能检测算法模型在全血细胞分析中的建立与验证
17
作者 孙胜利 李建英 +8 位作者 连荷清 李柏蕤 刘丹 王庚 王欣 黄媛 张建平 陈倩 吴卫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52-255,共4页
目的利用学习统计软件建立基于对比大模型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智能检测算法模型(简称M3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方法通过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和医院信息系统(HIS)检索并统计北京协和医院8256例行全血细胞分析的门诊及住院患者数据... 目的利用学习统计软件建立基于对比大模型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智能检测算法模型(简称M3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方法通过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和医院信息系统(HIS)检索并统计北京协和医院8256例行全血细胞分析的门诊及住院患者数据,建立M3筛查模型。采用2023年7—10月本院行全血细胞分析的门诊及住院患者数据对M3模型进行验证。结果M3模型对全血细胞分析中M3的筛查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在筛查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方面有一定作用,成功筛出2例中性粒细胞蓝绿色包涵体。结论M3模型对M3诊断的特异性有待提高。后续研究将增加M3阳性病例以优化模型,在保证高敏感性的同时提高特异性,为全血细胞分析智能审核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检测算法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粒细胞 全血细胞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表型在鉴别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与HLA-DR阴性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应用
18
作者 郜伟峰 单志娟 +4 位作者 周一平 裴新蕊 杨玉 侯艳军 周合冰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72-276,共5页
目的探讨免疫表型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和HLA-DR阴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之间的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至2024年间收治的42例APL患者和28例初治及复发的HLA-DR阴性AML患者。通过流式细胞免疫表型分析,比较两... 目的探讨免疫表型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和HLA-DR阴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之间的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至2024年间收治的42例APL患者和28例初治及复发的HLA-DR阴性AML患者。通过流式细胞免疫表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CD64、MPO、CD7、CD11c、CD9、CD123等抗原的阳性表达率。利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应用ROC曲线评估CD9和CD123的表达模式,以及CD64^(+)MPO^(+)CD7^(-)CD11c^(-)对APL的诊断价值。结果AML组患者的CD64、CD9、MPO阳性率显著低于APL组,而CD11c、CD7阳性率显著高于AP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64^(+)MPO^(+)CD7^(-)CD11c^(-)的综合抗原积分表达模式在鉴别诊断APL方面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859,敏感性为93.8%,特异性为75.0%,CD9/CD123的鉴别诊断APL的AUC^(ROC)为0.919,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84.0%;而联合应用CD9/CD123和综合抗原积分的诊断模式,AUC^(ROC)为0.955,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100%。结论CD9/CD123表达模式及CD64^(+)MPO^(+)CD7^(-)CD11c^(-)联合应用可作为鉴别诊断APL与HLA-DR阴性的AML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HLA-DR阴急性髓系白血病 流式细胞 CD123 CD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合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例并文献复习
19
作者 张晓阳 藏美荣 +3 位作者 锁静 孟建波 宋晓宁 王金铠 《临床荟萃》 CAS 2024年第4期342-346,共5页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合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深入了解三者之间的潜在关系...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合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深入了解三者之间的潜在关系和机制。方法报告1例AS合并APL及DIC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结合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患者APL达到完全缓解期,继续巩固治疗。AS、APL和DIC之间的关系涉及到人白细胞抗原-B27、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23/17轴和其他免疫功能。结论AS与APL、DIC之间的关系千丝万缕,从基因到免疫功能都存在着潜在的发病机制,其中的奥妙仍需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强直 白血病 粒细胞 急性 弥漫血管内凝血 人白细胞抗原-B27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23/17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重视不同于成人患者的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特点
20
作者 黄礼彬 唐燕来 罗学群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79-80,共2页
现代治疗方案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愈率明显提高。华南儿童APL多中心研究(SCCLG-APL)经过长达6年的中位随访时间,结果显示,5年无事生存率(EFS)达97.6%^([1]),长期随访的预后数据应可代表其治愈率。由于高治愈率,今后研究的... 现代治疗方案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愈率明显提高。华南儿童APL多中心研究(SCCLG-APL)经过长达6年的中位随访时间,结果显示,5年无事生存率(EFS)达97.6%^([1]),长期随访的预后数据应可代表其治愈率。由于高治愈率,今后研究的重点是减少治疗相关副作用和提高治疗安全性,这对处于生长发育中的儿童尤其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患者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长期随访 多中心研究 治疗安全 APL 随访时间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