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39篇文章
< 1 2 1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实世界中伊伐布雷定在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中使用状况的单中心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永斌 任颖 +3 位作者 程立松 周馨 王茹 姚朱华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1-225,共5页
目的 分析本中心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伊伐布雷定的使用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天津市人民医院1 021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连续选取其中100例资料完整的使用伊伐布雷定、合用或未合用美托洛尔缓释片的... 目的 分析本中心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伊伐布雷定的使用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天津市人民医院1 021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连续选取其中100例资料完整的使用伊伐布雷定、合用或未合用美托洛尔缓释片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连续选取同期100例使用美托洛尔缓释片、未使用伊伐布雷定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治疗前后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分析观察组伊伐布雷定的使用原因;描述观察组伊伐布雷定和美托洛尔缓释片的剂量调整情况;记录观察组中与伊伐布雷定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的前壁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比例、Killip心功能分级Ⅰ和Ⅱ级比例、治疗前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治疗前左心室射血分数、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植入比例、肌酸激酶峰值和B型利钠肽峰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均有统计学差异(均为P<0.001);观察组治疗前后心率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01),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无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观察组使用伊伐布雷定的主要原因为医生担心患者血压偏低或心功能不能耐受β受体阻滞剂。观察组初始有89例(89.0%)患者合用了美托洛尔缓释片,伊伐布雷定和美托洛尔缓释片的剂量呈“此消彼长”的变化,未出现与伊伐布雷定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本中心的数据表明,在临床实践中伊伐布雷定通常用于心率偏快、血压偏低、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特别是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通过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使用,调整剂量,可以安全、有效地控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心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伐布雷定 Β受体阻滞剂 急性心肌 心率 疗效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 被引量:4
2
作者 李静 《中国健康教育》 2010年第10期773-775,共3页
目的调查分析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为医院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随机抽取的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的186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对... 目的调查分析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为医院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随机抽取的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的186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对健康教育有普遍需求,90%以上患者需要了解自己的病情、治疗方法及效果,而对环境介绍、心理指导、康复训练等不重视;最受欢迎的健康教育方式是医护人员面对面的讲解,选择的人达到98.38%;40~49岁年龄组患者健康教育的需求人数占98.11%,对接受健康教育持积极态度的人占96.23%,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或P〈0.01)。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患者对健康教育需求人数占96.67%,对接受健康教育持积极态度的人占93.33%,明显高于其他受教育程度人员(P〈0.01)。结论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需求程度有差异,不同特征人员对健康教育需求程度也不同,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有的放矢、因人而异、形式多样的开展健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 健康教育 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24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中医证候特征与病死率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刘红旭 王玲 尚菊菊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4期771-774,共4页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中医医院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患者中医证候特征及其与病死率的关系。方法:采用临床调查表的方式对2002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北京地区14家中医医院AMI住院患者进行调查,ACCESS建立数据库,SPSS统计软件进行中医证...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中医医院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患者中医证候特征及其与病死率的关系。方法:采用临床调查表的方式对2002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北京地区14家中医医院AMI住院患者进行调查,ACCESS建立数据库,SPSS统计软件进行中医证型规律及其与病死率关系等分析。结果:1124例AMI患者中男女患病比例为1.75∶1,患者平均年龄(66.7±12.3)岁。证素分布虚证以气虚所占比例最多(58.1%),实证以血瘀所占比例最多(85.1%)。临床证型分布中共出现74个证型,证型中所占比例在5%以上的为:气虚血瘀证、痰瘀互阻证、气虚兼痰瘀互阻证、气阴两虚兼痰瘀互阻证;分类证型分布中虚证占5.2%,实证占30.9%,虚实夹杂占63.9%。住院期间AMI总病死率14.0%。证素中血虚证、阳虚证、阴虚证的患者死亡风险较高,而以血虚证为最。气虚血瘀证,血瘀痰阻证,气虚兼痰瘀互阻证,气阴两虚兼痰瘀互阻证4个临床证型与死亡风险无明显相关性。分类证型中虚证与死亡具有相关性,是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从基本证素分析,以气虚、血瘀所占比例最高;临床实际证型过多;分类证型显示虚实夹杂证为主。证素及分类证型研究结果均提示虚证与死亡有相关性,其中以血虚证为最。提示虚证是AMI死亡的危险因素,治疗上应注重标本兼顾。临床实际证型与病死率无明显相关性,可能与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化不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中医证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1—2011年东部城市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阿司匹林早期使用趋势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海波 赵灵珊 +3 位作者 白雪珂 高岩 冯芳 蒋立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1期3947-3951,共5页
背景阿司匹林可明确降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死亡风险,且适用范围广、效价比高,无禁忌证患者应尽早使用。东部城市AMI患者早期阿司匹林的使用情况尚不清楚。目的评价2001—2011年东部城市AMI患者早期阿司匹林使用率及变化趋势,并分... 背景阿司匹林可明确降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死亡风险,且适用范围广、效价比高,无禁忌证患者应尽早使用。东部城市AMI患者早期阿司匹林的使用情况尚不清楚。目的评价2001—2011年东部城市AMI患者早期阿司匹林使用率及变化趋势,并分析可能影响阿司匹林早期使用的因素。方法选取2001、2006及2011年3个年度,采用两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AMI病历,提取病历信息。分析患者在入院24 h内的阿司匹林使用率及10年变化趋势,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其使用的影响因素。每年度分别进行加权计算,以代表东部城市整体情况。结果东部城市32家医院参加研究,随机抽取2001、2006、2011年3个年度无阿司匹林禁忌证的AMI住院患者5 522例,3个年度医院早期阿司匹林的加权使用率分别为80.3%、89.6%及90.2%(χ2趋势=1.300×10-10,P<0.01)。2011年医院早期阿司匹林的使用率最低为62.1%(36/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患有糖尿病、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较少接受早期阿司匹林治疗,入院时存在胸部不适症状、接受再灌注治疗[包括溶栓治疗或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入住年份为2006年或2011年、住在有PCI能力医院的患者早期阿司匹林使用率相对较高。结论东部城市AMI住院患者早期阿司匹林使用率相对较高,2001—2011年呈上升趋势,但仍有改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住院病人 阿司匹林 趋势 东部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版胸痛中心对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治疗状况的单中心报告 被引量:8
5
作者 汪雁博 郝国贞 +4 位作者 姜云发 谷新顺 支伟 王庆 傅向华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10期47-51,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胸痛中心建设前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救治效果和院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的发生情况,为进一步优化AMI治疗和胸痛中心管理提供参考... 目的通过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胸痛中心建设前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救治效果和院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的发生情况,为进一步优化AMI治疗和胸痛中心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胸痛中心2018年1月至12月收治的AMI患者458例纳入研究组,将2015年1月至12月该院进行胸痛中心建设前收治的AMI患者334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受教育程度、长期居住地、入院时Killip分级等)、心肌梗死救治情况(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首诊医院、再灌注治疗方式、介入治疗前后梗死相关动脉心肌梗死溶栓血流分级等)、住院期间MACE发生情况、住院天数和发病1个月内患者的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既往病史、受教育程度、心肌梗死分型、病例来源和入院时Killip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首诊于基层胸痛中心的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研究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后2~24 h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PCI前心肌梗死溶栓血流分级3级、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比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01),溶栓后择期CAG+PCI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研究组患者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P<0.001),住院期间急性心力衰竭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40)。两组患者非计划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消化道出血、前臂血肿、输血、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和发病1个月内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过胸痛中心建设,加强了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AMI诊疗辐射能力,AMI患者死亡率有下降趋势,AMI救治效果初步显现。但是在患者教育、再灌注治疗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优化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胸痛中心 再灌注治疗 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1-2011年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强化他汀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
6
作者 曲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2492-2496,共5页
目的评价2001-2011年间我院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患者强化他汀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调查我院2001、2006和2011年3个特定年份研究病历,提取临床信息。强化他汀治疗定义为通过他汀治疗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预期降低至少40%... 目的评价2001-2011年间我院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患者强化他汀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调查我院2001、2006和2011年3个特定年份研究病历,提取临床信息。强化他汀治疗定义为通过他汀治疗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预期降低至少40%。结果共计767例接受他汀治疗且有明确剂量的AMI患者病历纳入研究。AMI患者院内强化他汀的使用率从2001年的0%增加到2006年的60.77%和2011年的88.71%(P<0.000 1)。多因素模型中,院内女性患者接受强化他汀治疗率明显低于男性(P=0.015),吸烟患者强化他汀治疗率显著高于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患者(P=0.008 1),LDL水平对他汀治疗情况没有显著影响(P=0.106);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强化他汀治疗率明显低于有心梗病史和冠心病史的患者(P=0.043 7);临床入院状态(胸痛、心源性休克和心脏骤停)不影响是否强化他汀治疗(P>0.05);STEMI患者接受强化他汀治疗率显著低于NSTEMI患者(P<0.000 1)。结论 AMI患者强化他汀治疗率逐年增加,且受性别、危险因素、疾病史和心肌梗死类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强化他汀治疗 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部位室间隔穿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天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永 赵彤 +6 位作者 罗晓亮 李佳 张峻 高晓津 程慧 高方明 李国庆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1-156,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室间隔穿孔部位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患者30天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23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51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患者的... 目的:探讨不同室间隔穿孔部位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患者30天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23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51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不同部位室间隔穿孔患者的30天生存率差异,采用多因素逐步向前Cox回归分析评价不同部位室间隔穿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天预后的影响。结果: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前间隔穿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后间隔穿孔(79.5%vs.20.5%,P<0.001)。与后间隔穿孔相比,前间隔穿孔患者中女性比例更高(22.6%vs.50.0%,P=0.006),就诊时随机血糖水平更高[(8.02±2.81)mmol/L vs.(10.51±5.99)mmol/L,P=0.026],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更小[(55.1±5.0)mm vs.(50.7±6.1)mm,P<0.001],室间隔穿孔内径更小[(12.6±5.4)mm vs.(9.8±4.6)mm,P=0.004],30天全因死亡率更高(35.5%vs.55.8%,P=0.043)。多因素逐步向前Cox回归分析显示,未接受手术治疗(包括经胸外科手术和经导管封堵术,HR=26.344,95%CI:8.261~84.009,P<0.001)、前间隔穿孔(HR=2.432,95%CI:1.281~4.619,P=0.007)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患者30天全因死亡风险增加相关。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患者中,前间隔穿孔的发生率及30天全因死亡率均高于后间隔穿孔。前间隔穿孔及未接受手术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患者30天全因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室间隔穿孔 亡率 前间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衰弱风险列线图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8
作者 赵静 王彦哲 +7 位作者 季春晓 杨秀 王平凡 刘文彩 郝恩刚 刘清宁 孙洪敏 吴子帅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56-663,共8页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介入术后患者发生衰弱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对模型进行验证。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7月至2024年1月山东省内3所三甲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462例AMI...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介入术后患者发生衰弱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对模型进行验证。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7月至2024年1月山东省内3所三甲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462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23年7月至11月的324例AMI患者作为建模组,收集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并分析发生衰弱的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将模型可视化。选择2023年12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138例AMI患者数据作为验证组,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和Hosmer-Lemeshow检验验证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建模组324例中有170例发生衰弱,发生率为52.4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年龄、受教育程度、体质量指数(BMI)、Charlson共病指数、握力、步速、脑利钠肽前体、体育锻炼、多重用药、恐动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Charlson共病指数、握力、步速、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体育锻炼、多重用药、恐动症是AMI介入术后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1.061、0.630、1.529、0.931、0.005、0.358、1.783、2.929、0.497。以上9个因素作为自变量绘制列线图,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1,95%CI:0.809~0.892,最佳临界值为0.562,灵敏度为84.1%,特异度为72.1%。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χ^(2)=12.957,P=0.113。结论AMI介入术后患者衰弱状况处于中低水平。该研究构建的AMI介入术后患者衰弱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效果较好,可为临床护理人员识别高危患者并及时干预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介入术后患者 衰弱 预测模型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伐布雷定对急性心肌梗死使用β受体阻滞剂后心率控制不佳患者的疗效观察:一项实用性随机对照试验研究
9
作者 李永斌 任颖 +5 位作者 程立松 周馨 黎文婷 张伶俐 崔健 姚朱华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8-283,共6页
目的评估在真实世界中伊伐布雷定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使用β受体阻滞剂后心率控制不佳患者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从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在天津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首次诊断为AMI的1632例患者中,筛选出104例使... 目的评估在真实世界中伊伐布雷定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使用β受体阻滞剂后心率控制不佳患者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从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在天津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首次诊断为AMI的1632例患者中,筛选出104例使用β受体阻滞剂后静息心率仍>70次/min的患者,其中男性63例(60.6%)。根据随机数字表按1∶1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继续服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试验组加用盐酸伊伐布雷定片将心率控制在70次/min以下。出院后3、6和12个月对患者进行门诊随访,记录患者心率、血压,复查超声心动图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记录两组12个月内的心力衰竭和全因死亡事件。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主要终点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入组时年龄、性别、危险因素、Killip心功能分级、血压、心率及合并用药等均无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出院时及出院后3、6和12个月时试验组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出院后3和6个月时试验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高于对照组,NT-pro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和log-rank检验,随访12个月内两组心力衰竭和全因死亡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在校正年龄、心功能分级等因素后,加用伊伐布雷定未降低主要终点事件风险(心力衰竭:HR=0.594,95%CI:0.248~1.423,P=0.243;全因死亡:HR=0.527,95%CI:0.168~1.655,P=0.272)。结论在真实世界中,对于β受体阻滞剂滴定加量后心率仍控制不佳的AMI患者,使用伊伐布雷定可安全有效地控制心率、改善出院早期的左心功能指标,但对出院12个月内的心力衰竭发生率和全因死亡率并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伐布雷定 Β受体阻滞剂 急性心肌 心率 真实世界研究 实用性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房杰 饶桂华 +1 位作者 宋剑峰 陈明亮 《复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9-255,共7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基利普(Killip)分级、N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precursor,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 Ⅰ,...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基利普(Killip)分级、N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precursor,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 Ⅰ,cTnⅠ)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s,CK-MB)的相关性,为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10月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收治的312例AMI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收治的20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多重微球流式免疫荧光发光法检测外周血12项细胞因子(IL-5、IFN-α、IFN-γ、IL-10、IL-12p70、IL-17、IL-1β、IL-2、IL-4、IL-6、IL-8和TNF-α)的浓度,通过化学发光法检测NT-proBNP、cTnⅠ和CK-MB,比较两组患者细胞因子的水平,分析其与Killip分级、NT-proBNP、cTnⅠ及CK-MB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细胞因子对AMI的预测效能。结果 AMI组和对照组之间除年龄外其他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AMI组IL-6、IL-8和TNF-α表达水平皆高于对照组(P均<0.01)。相关性分析显示IL-6与Killip分级、NT-proBNP、cTnⅠ及CK-MB水平均呈正相关(P均<0.01)。ROC分析显示,IL-6水平对AMI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AUC=0.882 9,P<0.01)。结论 IL-6在AMI患者中表达明显升高,且与Killip分级、NT-proBNP、cTnⅠ及CKMB呈正相关,提示IL-6可能作为评估AMI严重程度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AMI) 细胞因子 IL-6 KILLIP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术后重组人脑利钠肽对心室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圣博 冯玲 +3 位作者 陈贝贝 姚芳 邢永生 刘艳宾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99-703,共5页
目的分析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行急诊PCI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老年患者66例,分为两组。... 目的分析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行急诊PCI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老年患者66例,分为两组。对照组(n=32)进行PCI术+rhBNP,研究组(n=34)PCI术+rhBN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检测对比两组血压、乳酸水平及机械并发症、心室重构、炎性因子、心肌酶学、ox-LDL水平。结果治疗前,对比两组乳酸、舒张压、收缩压、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重构指数(LVRI)、左室射血分数(LVEF)、同型半胱氨酸(Hcy)、白细胞介素-6(IL-6)、肌钙蛋白T(cTn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P>0.05);出院后3个月随访,乳酸、LVESD、LVEDD、LVPWT、LVRI、Hcy、IL-6、c TnT、LDH、CK-MB、ox-LDL水平降低,且研究组较低,舒张压、收缩压、LVEF水平上升,且研究组较高(P<0.05)。治疗前后两组机械并发症占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老年患者急诊PCI术后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rhBNP治疗,可缓解患者心室重构、心肌损伤,减轻炎性损伤,改善氧化应激反应,调节组织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重组人脑利钠肽 急性前壁心肌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心室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发生急性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忠满 朱轶 +2 位作者 陈旭锋 王连生 武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2-388,共7页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ion index,SII)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患者早期发生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ion index,SII)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患者早期发生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23年9月—2024年9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NSTEMI患者临床资料,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入院SII与入院1周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峰值之间的相关性。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和基于Logistic回归的限制性立方样条(restricted cubic spline,RCS)分析探讨SII与NSTEMI患者早期AHF发生风险间的具体关系。结果:共纳入202例NSTEMI患者,其中104例(51.5%)患者在入院1周内发生AHF。AHF组患者SII水平明显高于无AHF组患者[1 390.55(939.45,2 459.93)vs.667.15(431.58,1 140.25),P <0.001]。ROC曲线下面积达0.745(95%CI:0.677~0.812,P <0.001)。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入院SII与入院1周内NT-proBNP峰值之间存在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317(P <0.001)。RCS曲线显示,NSTEMI患者早期发生AHF的风险与SII呈线性正相关。结论:SII对NSTEMI患者早期发生AHF具有预测价值,NSTEMI患者早期发生AHF的风险随SII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非ST段抬高型心肌 急性心力衰竭 限制性立方样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应用伊伐布雷定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13
作者 何瑞青 韩超 +3 位作者 安雯 杨成昊 刘宗军 郜俊清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35-742,共8页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伊伐布雷定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5月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80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1∶1比例随机分为伊伐布雷定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成功...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伊伐布雷定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5月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80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1∶1比例随机分为伊伐布雷定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急诊PCI术治疗,术后伊伐布雷定组给予伊伐布雷定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美托洛尔治疗,两组患者均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脏超声参数、心率及心肌损伤标志物。结果伊伐布雷定组术后1周、3个月及1年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伊伐布雷定组术后1周的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1年的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伊伐布雷定组术后第2天和第3天的脑钠肽水平降低(P<0.05),术后第5天的肌钙蛋白I水平降低(P<0.05)。结论AMI患者PCI术后早期应用伊伐布雷定能够更好地控制心率,减轻心肌损伤,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伊伐布雷定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麝香保心丸联合双联抗板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女性患者近期疗效
14
作者 董雪 史海蛟 何璠玙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2-95,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麝香保心丸联合双联抗板治疗高龄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短期内的安全性和疗效性。方法纳入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双联抗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 目的系统评价麝香保心丸联合双联抗板治疗高龄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短期内的安全性和疗效性。方法纳入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双联抗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联合治疗,两组均接受常规入院治疗2周症状好转出院,出院后根据医嘱规律服药。分别记录治疗前、出院后1个月的数据,其中疗效指标:心绞痛疗效积分、Herth希望量表、生活质量调查评分表(QLQ-C30)情况。安全指标:血小板计数、PRECISE-DAPT评分(P-D评分),即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及后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的出血并发症预测)、肝功(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肾功(肌酐)、出血、再次心梗、死亡及其他不良反应。分析麝香保心丸联合双联抗板治疗高龄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①治疗前两组谷丙、谷草、血小板、肌酐等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谷丙较前下降,对照组谷丙较前略上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谷草较前下降,观察组谷草较前未见明显变化,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较前下降,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肌酐较前升高,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QLQ-C30、心绞痛积分、Herth积分在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QLQ-C30积分及心绞痛积分明显下降,Herth积分对照组降低,观察组升高。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QLQ-C30积分及Herth积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治疗前P-D积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D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④两组不良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双联抗板治疗高龄女性心肌梗死患者可以显著降低心绞痛评分,改善心绞痛症状,且安全有效,不增加出血风险,不增加肝肾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保心丸 急性心肌 双联抗板 老年女性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监测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价值
15
作者 黄琨 张红利 +4 位作者 张春来 贾春新 董云鹏 崔锦钢 马威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5-62,共8页
目的 探讨早期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dobutamine stress echocardiography,DSE)监测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CAE)风险的应用价值。方法 ... 目的 探讨早期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dobutamine stress echocardiography,DSE)监测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CAE)风险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至2023年7月在唐山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AMI患者302例;根据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100例)和非MACE组(202例),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DSE指标室间隔厚度、峰值状态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LVESV)、峰值状态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储备值等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分析其预测效能。另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接受急诊PCI的AMI患者100例作为验证组验证模型效能。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显示,MACE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yocardial band,CK-MB)、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高敏肌钙蛋白T (high-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 T,hs-c Tn T)、Killip分级、支架植入数量、靶血管、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早期DSE指标室间隔厚度、LVESV峰值状态、LVEF峰值状态、LVEF储备值与非MAC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靶血管(OR=3.415,95%CI:1.122~9.632)、高CK-MB (OR=1.151,95%CI:1.051~1.261)、高NT-pro BNP (OR=1.087,95%CI:1.040~1.136)、高Killip分级(OR=2.859,95%CI:1.380~5.923)、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2.524,95%CI:1.226~5.196)、高室间隔厚度(OR=4.672,95%CI:1.776~12.292)、高峰值状态LVESV (OR=1.122,95%CI:1.059~1.189)是A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均P<0.05),高峰值状态LVEF (OR=0.779,95%CI:0.714~0.849)、高LVEF差值(OR=0.784,95%CI:0.705~0.871)及高LVEF储备值(OR=0.871,95%CI:0.811~0.937)是A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保护因素(均P<0.05);包含室间隔厚度、峰值状态LVESV、峰值状态LVEF、LVEF差值及LVEF储备值预测模型与高CK-MB、NT-pro BNP、Killip分级及靶血管为左冠状动脉主干的预测模型相比其预测效能更优(Z=2.563,P<0.05)。结论 早期行DSE能够通过早期分析心脏结构功能能够有效预测评估AMI患者MACE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超声心动图 急性心肌 不良心血管事件 多巴酚丁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超声心动图联合血清CD137和SDF-1水平检测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唐梦瑶 胡瑞琪 +4 位作者 骆周展 雷国龙 罗婷 彭超 王巧凤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2-185,共4页
探讨三维超声心动图联合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9 (CD137)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SDF-1)水平检测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老年AMI患者血清CD137和SDF-1水平显著升高,三维超声心动图联合血清CD137和SD... 探讨三维超声心动图联合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9 (CD137)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SDF-1)水平检测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老年AMI患者血清CD137和SDF-1水平显著升高,三维超声心动图联合血清CD137和SDF-1水平检测可提高对老年AMI患者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超声心动图 肿瘤坏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9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急性心肌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R及白细胞介素-6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不良重构预测中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刘苏宁 张子倩 +1 位作者 叶文颖 周莹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6-161,共6页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是一种伴有心肌损伤和左心室功能不全的严重心血管疾病。尽管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PCI)能够迅速开放责任血...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是一种伴有心肌损伤和左心室功能不全的严重心血管疾病。尽管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PCI)能够迅速开放责任血管并提高生存率,但部分患者仍会经历左心室不良重构(adverse left ventricle remodeling,ALVR),进而影响长期预后。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作为一种关键的促炎细胞因子,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急性心肌梗死后,IL-6参与炎症反应的启动、调节及维持,其作用具有双重性。一方面,IL-6可促进炎症因子的释放,有助于清除坏死组织并促进心肌修复;另一方面,IL-6水平过度升高可能导致炎症失控,引发心肌纤维化、心室重构及心功能下降,从而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作为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的金标准,能够结合梗死面积、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al,LVEF)和心肌应变等参数,对ALVR进行全面评估。因此,早期识别ALVR的风险因素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本综述旨在探讨CMR及IL-6在STEMI患者ALVR中的应用,以期未来研究可探索多模态影像融合、人工智能辅助分析以及针对IL-6的靶向治疗,以优化STEMI后ALVR的管理,提高患者长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不良重构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 心脏磁共振 磁共振成像 心肌应变 白细胞介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率的预测价值
18
作者 马昕怡 谢旭东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5-193,共9页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riglyceride-glucose index,TyG)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院内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为重症监护信息医学数据库(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c...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riglyceride-glucose index,TyG)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院内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为重症监护信息医学数据库(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care,MIMIC),临床结局设定为院内死亡率。通过限制性立方样条(restricted cubic spline,RCS)分析TyG指数与院内死亡率的关系,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不同TyG分组与院内死亡率的关联。结果:共纳入501名患者,其中低TyG组(TyG<8.80)170人,中TyG组(8.80≤TyG<9.35)167人,高TyG组(TyG≥9.35)164人。以中TyG组为参考组,在单变量分析中,低TyG组的风险比(Hazard Ratio,HR)为1.84(95%CI为0.68~4.98,P=0.229),高TyG组的HR为3.02(95%CI为1.19~7.65,P=0.02);在调整变量的模型Ⅰ中,低TyG组的HR为1.91(95%CI为0.70~5.23,P=0.209),高TyG组的HR为3.68(95%CI为1.44~9.42,P=0.007);在进一步调整的模型Ⅱ中,低TyG组的HR为4.47(95%CI为2.17~9.21,P<0.001),高TyG组的HR为2.00(95%CI为1.01~3.94,P=0.045)。结论:TyG指数作为一种简便易得的实验室参数,在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中具有重要价值,较高的TyG指数与院内死亡率的增加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重症监护病房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慢血流或无复流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19
作者 张云飞 燕文娟 +5 位作者 温红梅 陈伟晨 周红娟 韩琼 许娇阳 李迎风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3-252,共10页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慢血流或无复流的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慢血流或无复流的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慢血流或无复流危险因素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4年1月。为确保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由两名独立的评价人员按照预设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关键数据,并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采用RevMan5.4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3篇文献,样本量共计978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再灌注时间≥6 h(OR=1.52)、术前TIMI血流≤1级(OR=1.12)、血栓负荷重(OR=1.60)、高龄(OR=1.56)、糖尿病(OR=1.83)、术前Killip分级≥Ⅲ级(OR=2.52)、长靶血管病变(OR=1.95)、侧支血流≤1级(OR=1.61)是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慢血流或无复流的危险因素;术前收缩压<90 mmHg(OR=1.17)、白细胞计数高(OR=1.27)不是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慢血流或无复流的危险因素。结论再灌注时间≥6 h、术前TIMI血流≤1级、血栓负荷重、高龄、糖尿病、术前Killip分级≥Ⅲ级、长靶血管病变、侧支血流≤1级为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慢血流或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慢血流或无复流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康复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围术期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永红 孙涛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7-651,共5页
目的:评估心脏康复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月—7月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80例。对照组病人在围术期接受常规护理... 目的:评估心脏康复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月—7月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80例。对照组病人在围术期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病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脏康复护理操作。比较两组病人门诊随诊情况、用药知晓情况、睡眠质量、焦虑评分及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病人门诊随诊率及用药知晓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焦虑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围术期进行心脏康复护理,可减轻病人的焦虑状态,提高其睡眠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心脏康复 依从性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