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62篇文章
< 1 2 1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部位室间隔穿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天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永 赵彤 +6 位作者 罗晓亮 李佳 张峻 高晓津 程慧 高方明 李国庆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1-156,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室间隔穿孔部位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患者30天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23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51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患者的... 目的:探讨不同室间隔穿孔部位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患者30天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23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51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不同部位室间隔穿孔患者的30天生存率差异,采用多因素逐步向前Cox回归分析评价不同部位室间隔穿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天预后的影响。结果: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前间隔穿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后间隔穿孔(79.5%vs.20.5%,P<0.001)。与后间隔穿孔相比,前间隔穿孔患者中女性比例更高(22.6%vs.50.0%,P=0.006),就诊时随机血糖水平更高[(8.02±2.81)mmol/L vs.(10.51±5.99)mmol/L,P=0.026],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更小[(55.1±5.0)mm vs.(50.7±6.1)mm,P<0.001],室间隔穿孔内径更小[(12.6±5.4)mm vs.(9.8±4.6)mm,P=0.004],30天全因死亡率更高(35.5%vs.55.8%,P=0.043)。多因素逐步向前Cox回归分析显示,未接受手术治疗(包括经胸外科手术和经导管封堵术,HR=26.344,95%CI:8.261~84.009,P<0.001)、前间隔穿孔(HR=2.432,95%CI:1.281~4.619,P=0.007)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患者30天全因死亡风险增加相关。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患者中,前间隔穿孔的发生率及30天全因死亡率均高于后间隔穿孔。前间隔穿孔及未接受手术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患者30天全因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室间隔穿孔 亡率 前间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康复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围术期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2
作者 杨永红 孙涛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7-651,共5页
目的:评估心脏康复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月—7月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80例。对照组病人在围术期接受常规护理... 目的:评估心脏康复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月—7月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80例。对照组病人在围术期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病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脏康复护理操作。比较两组病人门诊随诊情况、用药知晓情况、睡眠质量、焦虑评分及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病人门诊随诊率及用药知晓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焦虑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围术期进行心脏康复护理,可减轻病人的焦虑状态,提高其睡眠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心脏康复 依从性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伐布雷定对急性心肌梗死使用β受体阻滞剂后心率控制不佳患者的疗效观察:一项实用性随机对照试验研究
3
作者 李永斌 任颖 +5 位作者 程立松 周馨 黎文婷 张伶俐 崔健 姚朱华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8-283,共6页
目的评估在真实世界中伊伐布雷定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使用β受体阻滞剂后心率控制不佳患者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从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在天津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首次诊断为AMI的1632例患者中,筛选出104例使... 目的评估在真实世界中伊伐布雷定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使用β受体阻滞剂后心率控制不佳患者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从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在天津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首次诊断为AMI的1632例患者中,筛选出104例使用β受体阻滞剂后静息心率仍>70次/min的患者,其中男性63例(60.6%)。根据随机数字表按1∶1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继续服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试验组加用盐酸伊伐布雷定片将心率控制在70次/min以下。出院后3、6和12个月对患者进行门诊随访,记录患者心率、血压,复查超声心动图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记录两组12个月内的心力衰竭和全因死亡事件。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主要终点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入组时年龄、性别、危险因素、Killip心功能分级、血压、心率及合并用药等均无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出院时及出院后3、6和12个月时试验组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出院后3和6个月时试验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高于对照组,NT-pro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和log-rank检验,随访12个月内两组心力衰竭和全因死亡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在校正年龄、心功能分级等因素后,加用伊伐布雷定未降低主要终点事件风险(心力衰竭:HR=0.594,95%CI:0.248~1.423,P=0.243;全因死亡:HR=0.527,95%CI:0.168~1.655,P=0.272)。结论在真实世界中,对于β受体阻滞剂滴定加量后心率仍控制不佳的AMI患者,使用伊伐布雷定可安全有效地控制心率、改善出院早期的左心功能指标,但对出院12个月内的心力衰竭发生率和全因死亡率并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伐布雷定 Β受体阻滞剂 急性心肌 心率 真实世界研究 实用性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衰弱风险列线图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4
作者 赵静 王彦哲 +7 位作者 季春晓 杨秀 王平凡 刘文彩 郝恩刚 刘清宁 孙洪敏 吴子帅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56-663,共8页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介入术后患者发生衰弱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对模型进行验证。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7月至2024年1月山东省内3所三甲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462例AMI...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介入术后患者发生衰弱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对模型进行验证。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7月至2024年1月山东省内3所三甲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462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23年7月至11月的324例AMI患者作为建模组,收集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并分析发生衰弱的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将模型可视化。选择2023年12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138例AMI患者数据作为验证组,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和Hosmer-Lemeshow检验验证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建模组324例中有170例发生衰弱,发生率为52.4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年龄、受教育程度、体质量指数(BMI)、Charlson共病指数、握力、步速、脑利钠肽前体、体育锻炼、多重用药、恐动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Charlson共病指数、握力、步速、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体育锻炼、多重用药、恐动症是AMI介入术后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1.061、0.630、1.529、0.931、0.005、0.358、1.783、2.929、0.497。以上9个因素作为自变量绘制列线图,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1,95%CI:0.809~0.892,最佳临界值为0.562,灵敏度为84.1%,特异度为72.1%。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χ^(2)=12.957,P=0.113。结论AMI介入术后患者衰弱状况处于中低水平。该研究构建的AMI介入术后患者衰弱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效果较好,可为临床护理人员识别高危患者并及时干预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介入术后患者 衰弱 预测模型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亮氨酸通过促进NLRP3炎症通路激活加重急性心肌梗死致心肌损伤
5
作者 周帅 彭亚杰 +1 位作者 吕露露 魏博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922-1931,共10页
目的探讨支链氨基酸(branched chain amino acids,BCAA)加重急性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损伤的具体氨基酸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在细胞水平采用H2O2刺激H9c2建立急性心肌损伤模型,通过检测MTT、LDH漏出率以及观察细胞形态评价... 目的探讨支链氨基酸(branched chain amino acids,BCAA)加重急性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损伤的具体氨基酸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在细胞水平采用H2O2刺激H9c2建立急性心肌损伤模型,通过检测MTT、LDH漏出率以及观察细胞形态评价3种支链氨基酸对急性心肌损伤的影响。在动物水平上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法建立MI模型,通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TTC染色、组织病理学检测等方法评价3种支链氨基酸对MI心肌损伤的影响。最后通过Western blot检测亮氨酸对NLRP3炎性小体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在细胞水平亮氨酸和BCAA预处理组进一步抑制心肌细胞生存率,增加LDH漏出率,细胞数目明显减少,细胞形态明显皱缩,加重急性心肌细胞损伤。在动物水平,亮氨酸和BCAA预处理组进一步恶化MI大鼠的心功能,增加MI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加重MI大鼠组织病理学变化。且体外结果显示亮氨酸可呈剂量依赖性地加重H2O2刺激导致的NLRP3炎性小体的激活。结论BCAA加重MI心肌损伤这一作用主要是通过亮氨酸发挥的,且这一作用与NLRP3炎性小体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支链氨基酸 亮氨酸 NLRP3 炎症反应 心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纤溶指标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微血管阻塞的预测价值
6
作者 李珊珊 宗雪峰 +1 位作者 窦灵芝 李建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00-702,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凝血纤溶指标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微血管阻塞(MVO)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4月至2024年8月收治的152例老年(≥60岁)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PCI术后6个月内发生MVO 72例。采...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凝血纤溶指标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微血管阻塞(MVO)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4月至2024年8月收治的152例老年(≥60岁)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PCI术后6个月内发生MVO 72例。采用ROC曲线评估PCI术前凝血纤溶指标对MVO的预测价值。结果:MVO组PCI术前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低于非MVO组,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高于非MVO组(P<0.05)。PT、APTT、D-D、FIB及4者联合诊断MVO的ROC曲线AUC(95%CI)分别为0.648(0.573~0.795)、0.652(0.594~0.862)、0.639(0.605~0.786)、0.624(0.611~0.745)、0.823(0.741~0.928);与PT、APTT、D-D、FIB比较,4者联合的AUC较大(P均<0.05)。结论:PT、APTT、D-D、FIB联合可用于老年STEMI患者PCI术后6个月内MVO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 凝血指标 纤溶指标 微血管阻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
7
作者 房杰 饶桂华 +1 位作者 宋剑峰 陈明亮 《复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9-255,共7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基利普(Killip)分级、N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precursor,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 Ⅰ,...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基利普(Killip)分级、N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precursor,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 Ⅰ,cTnⅠ)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s,CK-MB)的相关性,为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10月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收治的312例AMI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收治的20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多重微球流式免疫荧光发光法检测外周血12项细胞因子(IL-5、IFN-α、IFN-γ、IL-10、IL-12p70、IL-17、IL-1β、IL-2、IL-4、IL-6、IL-8和TNF-α)的浓度,通过化学发光法检测NT-proBNP、cTnⅠ和CK-MB,比较两组患者细胞因子的水平,分析其与Killip分级、NT-proBNP、cTnⅠ及CK-MB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细胞因子对AMI的预测效能。结果 AMI组和对照组之间除年龄外其他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AMI组IL-6、IL-8和TNF-α表达水平皆高于对照组(P均<0.01)。相关性分析显示IL-6与Killip分级、NT-proBNP、cTnⅠ及CK-MB水平均呈正相关(P均<0.01)。ROC分析显示,IL-6水平对AMI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AUC=0.882 9,P<0.01)。结论 IL-6在AMI患者中表达明显升高,且与Killip分级、NT-proBNP、cTnⅠ及CKMB呈正相关,提示IL-6可能作为评估AMI严重程度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AMI) 细胞因子 IL-6 KILLIP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应用伊伐布雷定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何瑞青 韩超 +3 位作者 安雯 杨成昊 刘宗军 郜俊清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35-742,共8页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伊伐布雷定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5月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80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1∶1比例随机分为伊伐布雷定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成功...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伊伐布雷定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5月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80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1∶1比例随机分为伊伐布雷定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急诊PCI术治疗,术后伊伐布雷定组给予伊伐布雷定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美托洛尔治疗,两组患者均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脏超声参数、心率及心肌损伤标志物。结果伊伐布雷定组术后1周、3个月及1年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伊伐布雷定组术后1周的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1年的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伊伐布雷定组术后第2天和第3天的脑钠肽水平降低(P<0.05),术后第5天的肌钙蛋白I水平降低(P<0.05)。结论AMI患者PCI术后早期应用伊伐布雷定能够更好地控制心率,减轻心肌损伤,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伊伐布雷定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术后重组人脑利钠肽对心室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圣博 冯玲 +3 位作者 陈贝贝 姚芳 邢永生 刘艳宾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99-703,共5页
目的分析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行急诊PCI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老年患者66例,分为两组。... 目的分析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行急诊PCI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老年患者66例,分为两组。对照组(n=32)进行PCI术+rhBNP,研究组(n=34)PCI术+rhBN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检测对比两组血压、乳酸水平及机械并发症、心室重构、炎性因子、心肌酶学、ox-LDL水平。结果治疗前,对比两组乳酸、舒张压、收缩压、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重构指数(LVRI)、左室射血分数(LVEF)、同型半胱氨酸(Hcy)、白细胞介素-6(IL-6)、肌钙蛋白T(cTn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P>0.05);出院后3个月随访,乳酸、LVESD、LVEDD、LVPWT、LVRI、Hcy、IL-6、c TnT、LDH、CK-MB、ox-LDL水平降低,且研究组较低,舒张压、收缩压、LVEF水平上升,且研究组较高(P<0.05)。治疗前后两组机械并发症占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老年患者急诊PCI术后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rhBNP治疗,可缓解患者心室重构、心肌损伤,减轻炎性损伤,改善氧化应激反应,调节组织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重组人脑利钠肽 急性前壁心肌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心室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人参皂苷Rg1联合水蛭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纤维化作用机制及实验验证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依 尹玉洁 +1 位作者 韩宁馨 贾振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3-761,共9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人参皂苷Rg1(ginsenoside Rg1,G-Rg1)配伍水蛭素(hirudin)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心肌纤维化作用机制,并通过体内、体外实验进行验证。方法利用SwissTargetPrediction、TargetNet...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人参皂苷Rg1(ginsenoside Rg1,G-Rg1)配伍水蛭素(hirudin)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心肌纤维化作用机制,并通过体内、体外实验进行验证。方法利用SwissTargetPrediction、TargetNet、ETCM和ChEMBL数据库收集G-Rg1、Hirudin相应靶点,利用GeneCards、OMIM和DisGeNET数据库收集AMI与心肌纤维化相关靶点。将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进行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PPI)网络分析、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用结扎小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诱导的AMI小鼠模型与缺氧致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cardiac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HCMECs)损伤模型对关键靶点和通路进行验证。结果G-Rg1配伍Hirudin共229个药物靶点,AMI与心肌纤维化疾病靶点816个,二者65个交集靶点。PPI分析显示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1)、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可能是G-Rg1配伍Hirudin治疗AMI后心肌纤维化的核心靶点;KEGG共富集了141条通路,涉及内分泌与代谢、炎症、免疫等方面,主要有TNF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及TGF-β信号通路等。体内实验证实,G-Rg1配伍Hirudin减轻小鼠AMI后心肌纤维化,下调心肌组织TNF-α、IL-1β、NF-κB、TGF-β1及smad2/3蛋白表达。体外实验证实,G-Rg1配伍Hirudin抑制细胞NF-κB/TGF-β通路,减少缺氧诱导的细胞TNF-α、IL-1β表达,叠加NF-κB抑制剂明显减少IL-1β表达,减轻细胞炎症反应。结论G-Rg1配伍Hirudin通过调控TNF-α、IL-1β等靶点及NF-κB/TGF-β通路治疗AMI后心肌纤维化,体现其多途径、多靶点的作用特点,为G-Rg1配伍Hirudin治疗AMI后心肌纤维化提供药理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1 水蛭素 急性心肌 心肌纤维化 炎症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F-15通过激活NO-cGMP-PKG信号通路促进大鼠急性心肌梗死侧枝循环改善心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尚小森 杨依纯 +4 位作者 侯佳楠 樊林花 陈小平 卫兵艳 陈朝阳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0-70,共11页
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通过激活一氧化氮(NO)-环磷酸鸟苷(cGMP)-蛋白激酶G(PKG)信号通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侧枝循环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构建AMI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 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通过激活一氧化氮(NO)-环磷酸鸟苷(cGMP)-蛋白激酶G(PKG)信号通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侧枝循环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构建AMI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GDF-15组,每组12只,GDF-15组腹腔注射GDF-15重组蛋白,其余2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周2次,连续8周。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功能;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损伤;CD31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大鼠侧枝循环的情况;qPCR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取模型组和GDF-15组大鼠心脏组织进行转录组学测序,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通过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通路富集分析。试剂盒检测NO、活性氧(ROS)、cGMP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VEGF、eNOS单体、p-eNOSser1177单体、eNOS二聚体及PKG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增加(P<0.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降低(P<0.001),心肌细胞坏死严重,梗死区血管密度降低(P<0.05),但VEGF mRNA和蛋白水平没有变化(P>0.05),NO、eNOS二聚体、cGMP水平及PKG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ROS、eNOS单体及p-eNOSser1177单体的表达水平增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GDF-15组LVEDs、LVEDd降低(P<0.05),LVEF、FS升高(P<0.01),心肌细胞坏死得到缓解,梗死区血管密度明显增加(P<0.0001),VEGF mRNA水平增高(P<0.0001),转录组学测序结果显示,共鉴定到324个DEGs,其中230个上调,94个下调。KEGG富集分析T20通路中cGMP-PKG信号通路差异最显著。VEGF、NO、eNOS二聚体、cGMP水平及PKG蛋白水平增高(P<0.05),ROS、eNOS单体及p-eNOSser1177单体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GDF-15可通过抑制eNOS解偶联并激活NO-cGMP-PKG通路,促进缺血心肌侧枝循环、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分化因子-15 急性心肌 侧枝循环 NO-cGMP-PKG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虚拍打法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病人中的应用
12
作者 唐荣欣 刘新灿 +3 位作者 任蕾元 孙琼 李明 王夏楠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829-1835,共7页
目的:评价八虚拍打法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病人心脏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月—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后病人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运... 目的:评价八虚拍打法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病人心脏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月—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后病人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运动康复,观察组给予八虚拍打法运动,共干预12周。分别于干预前、干预1个月及3个月后比较两组病人中医症状积分、6 min步行距离、生活质量及依从性;统计因八虚拍打出现的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躯体活动受限程度维度、心绞痛稳定程度维度、心绞痛发作频率维度、治疗满意度维度、疾病主观感受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发生因八虚拍打出现的不良事件。结论:八虚拍打法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病人的中医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运动耐量和依从性,有助于提升心脏康复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虚拍打法 急性心肌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心脏康复 生活质量 中医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小鼠心肌炎症和嘌呤能2X7受体信号通路的影响
13
作者 钱丹颖 闫煜杭 +3 位作者 刘肖儿 鲁晓涵 白桦 卢圣锋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970-1975,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穴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小鼠心肌炎症以及嘌呤能2X7受体/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P2X7R/NLRP3)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心肌梗死的潜在机制。方法:将成年的C57BL/6J小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以及电针组...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穴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小鼠心肌炎症以及嘌呤能2X7受体/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P2X7R/NLRP3)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心肌梗死的潜在机制。方法:将成年的C57BL/6J小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以及电针组。通过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建立AMI模型。造模后30 min进行1次双侧内关穴电针干预,在第2、3天同一时间进行1次干预,共3次。干预结束后,采用心电图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评估各组小鼠心肌损伤程度;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小鼠左心室功能;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ELISA评估各组小鼠心肌炎症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B)检测各组小鼠心脏P2X7R/NLRP3信号通路的相对表达。结果:电针显著改善AMI小鼠的病理性Q波,降低心肌肌钙蛋白T(cTnT)水平,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EF)和短轴收缩率(FS),减少心肌组织中免疫细胞浸润,降低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降低P2X7R、NLRP3蛋白的相对表达。结论:电针内关穴可以减轻AMI小鼠的心肌炎症反应并改善心功能,该效应可能是通过抑制P2X7R/NLRP3信号通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心肌炎症反应 电针 内关穴 嘌呤能2X7受体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 白细胞介素-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超声心动图联合血清CD137和SDF-1水平检测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4
作者 唐梦瑶 胡瑞琪 +4 位作者 骆周展 雷国龙 罗婷 彭超 王巧凤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2-185,共4页
探讨三维超声心动图联合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9 (CD137)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SDF-1)水平检测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老年AMI患者血清CD137和SDF-1水平显著升高,三维超声心动图联合血清CD137和SD... 探讨三维超声心动图联合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9 (CD137)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SDF-1)水平检测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老年AMI患者血清CD137和SDF-1水平显著升高,三维超声心动图联合血清CD137和SDF-1水平检测可提高对老年AMI患者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超声心动图 肿瘤坏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9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急性心肌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麝香保心丸联合双联抗板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女性患者近期疗效
15
作者 董雪 史海蛟 何璠玙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2-95,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麝香保心丸联合双联抗板治疗高龄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短期内的安全性和疗效性。方法纳入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双联抗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 目的系统评价麝香保心丸联合双联抗板治疗高龄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短期内的安全性和疗效性。方法纳入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双联抗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联合治疗,两组均接受常规入院治疗2周症状好转出院,出院后根据医嘱规律服药。分别记录治疗前、出院后1个月的数据,其中疗效指标:心绞痛疗效积分、Herth希望量表、生活质量调查评分表(QLQ-C30)情况。安全指标:血小板计数、PRECISE-DAPT评分(P-D评分),即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及后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的出血并发症预测)、肝功(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肾功(肌酐)、出血、再次心梗、死亡及其他不良反应。分析麝香保心丸联合双联抗板治疗高龄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①治疗前两组谷丙、谷草、血小板、肌酐等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谷丙较前下降,对照组谷丙较前略上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谷草较前下降,观察组谷草较前未见明显变化,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较前下降,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肌酐较前升高,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QLQ-C30、心绞痛积分、Herth积分在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QLQ-C30积分及心绞痛积分明显下降,Herth积分对照组降低,观察组升高。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QLQ-C30积分及Herth积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治疗前P-D积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D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④两组不良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双联抗板治疗高龄女性心肌梗死患者可以显著降低心绞痛评分,改善心绞痛症状,且安全有效,不增加出血风险,不增加肝肾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保心丸 急性心肌 双联抗板 老年女性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数据急性心肌梗死双硫死亡相关预测模型的构建
16
作者 唐秋绒 冯旸 +1 位作者 赵耀 边云飞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4-365,共12页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急性心肌梗死(AMI)中差异双硫死亡相关基因(DRG),分析DRG在AMI中的分子模式并构建DRG相关预测模型。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下载AMI相关数据集,筛选AMI中差异表达DRG。采用CIBERSORT法分析免疫浸润情况。...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急性心肌梗死(AMI)中差异双硫死亡相关基因(DRG),分析DRG在AMI中的分子模式并构建DRG相关预测模型。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下载AMI相关数据集,筛选AMI中差异表达DRG。采用CIBERSORT法分析免疫浸润情况。基于差异表达DRG对AMI患者进行一致性聚类分析并分型,基于分型结果进行免疫浸润分析、差异分析、基因本体、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和基因集变异分析;随后进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构建亚型相关模块并筛选枢纽基因,最后基于枢纽基因构建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随机森林和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消除模型筛选核心基因,构建DRG相关预测模型。通过绘制列线图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预测模型的诊断效能,并进行外部验证。结果从AMI患者和对照者间筛选出9个差异表达DRG,根据其表达水平将AMI患者分为C1和C2两个亚型。单核细胞、M0型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在AMI患者及C1亚型中浸润增多(P均<0.05),DRG与免疫细胞密切相关。DRG的C1和C2亚型间共鉴定出257个基因差异表达,且与骨髓白细胞活化和细胞因子的正向调节等生物过程相关,C1亚型中Fcγ受体介导的吞噬作用和NOD样受体信号通路活性增强。WGCNA分析显示棕色模块与DRG亚型最相关(r=0.67),从该模块中筛选出23个差异表达枢纽基因。3种机器学习方法筛选的特征基因取交集得到AQP9、F5和PYGL基因构成的DRG相关预测模型。列线图和ROC曲线(AUC训练集=0.891,AUC验证集=0.840)均显示出良好的临床诊断效能。结论DRG与AMI发生发展密切相关,DRG相关预测模型(AQP9、F5和PYGL)可能为AMI的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提供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双硫 一致性聚类 免疫浸润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miR-146b-5p和miR-222-5p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预后价值
17
作者 李贺娟 刘正兵 +3 位作者 李翰卿 马赛 江振洲 刘晶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87-594,共8页
目的探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具有诊断和预后价值的生物标志物。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分析法(RTPCR)验证大鼠心肌梗死组心肌组织和血清中mi RNAs芯片筛选出的差异表达的mi RNAs;在61名AMI患者、53名冠心病患者和56名健康对照中,检测其血... 目的探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具有诊断和预后价值的生物标志物。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分析法(RTPCR)验证大鼠心肌梗死组心肌组织和血清中mi RNAs芯片筛选出的差异表达的mi RNAs;在61名AMI患者、53名冠心病患者和56名健康对照中,检测其血浆中选定mi RNAs的表达,并统计分析mi RNAs的诊断价值;最后对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365 d的预后随访分析。结果根据大鼠心肌梗死组织和血清的RT-PCR结果,筛选出mi R-146b-5p、miR-222-5p和mi R-490-5p用于在临床患者血浆中进行研究;患者血浆RT-PCR结果表明,与健康对照相比,AMI患者血浆中mi R-146b-5p水平显著升高(P<0.01),miR-222-5p水平显著降低(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血浆中mi R-146b-5p与c TNI显著相关(r=0.6151;P=0.0018),miR-222-5p与CK-MB显著相关(r=0.6277;P=0.0013)。ROC曲线分析显示,miR-146b-5p和mi R-222-5p对预测AMI均有较好的诊断效果。经365d随访,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血浆mi R-222-5p是AMI患者术后不良事件的重要预测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也表明,miR-222-5p可为术后不良事件提供预测价值(P<0.05)。结论血浆mi R-146b-5p和mi R-222-5p可能是临床诊断AMI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血浆mi R-222-5p可作为术后不良事件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诊断和预后 生物标志物 miR-146b-5p miR-222-5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监测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价值
18
作者 黄琨 张红利 +4 位作者 张春来 贾春新 董云鹏 崔锦钢 马威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5-62,共8页
目的 探讨早期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dobutamine stress echocardiography,DSE)监测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CAE)风险的应用价值。方法 ... 目的 探讨早期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dobutamine stress echocardiography,DSE)监测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CAE)风险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至2023年7月在唐山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AMI患者302例;根据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100例)和非MACE组(202例),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DSE指标室间隔厚度、峰值状态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LVESV)、峰值状态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储备值等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分析其预测效能。另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接受急诊PCI的AMI患者100例作为验证组验证模型效能。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显示,MACE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yocardial band,CK-MB)、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高敏肌钙蛋白T (high-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 T,hs-c Tn T)、Killip分级、支架植入数量、靶血管、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早期DSE指标室间隔厚度、LVESV峰值状态、LVEF峰值状态、LVEF储备值与非MAC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靶血管(OR=3.415,95%CI:1.122~9.632)、高CK-MB (OR=1.151,95%CI:1.051~1.261)、高NT-pro BNP (OR=1.087,95%CI:1.040~1.136)、高Killip分级(OR=2.859,95%CI:1.380~5.923)、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2.524,95%CI:1.226~5.196)、高室间隔厚度(OR=4.672,95%CI:1.776~12.292)、高峰值状态LVESV (OR=1.122,95%CI:1.059~1.189)是A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均P<0.05),高峰值状态LVEF (OR=0.779,95%CI:0.714~0.849)、高LVEF差值(OR=0.784,95%CI:0.705~0.871)及高LVEF储备值(OR=0.871,95%CI:0.811~0.937)是A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保护因素(均P<0.05);包含室间隔厚度、峰值状态LVESV、峰值状态LVEF、LVEF差值及LVEF储备值预测模型与高CK-MB、NT-pro BNP、Killip分级及靶血管为左冠状动脉主干的预测模型相比其预测效能更优(Z=2.563,P<0.05)。结论 早期行DSE能够通过早期分析心脏结构功能能够有效预测评估AMI患者MACE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超声心动图 急性心肌 不良心血管事件 多巴酚丁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因子2、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及超声心动图参数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心肌重塑的关系
19
作者 伍鑫 丁戈琦 +2 位作者 李禄丰 胡铁 曾菲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3034-3040,共7页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患者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因子2(soluble growth stimulation expressed gene 2,sST2)、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患者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因子2(soluble growth stimulation expressed gene 2,sST2)、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及超声心动图参数与心肌重塑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20例AMI后HF患者,根据随访6个月期间超声心动图结果分为心肌重塑组和非心肌重塑组。比较两组血清sST2、NT-proBNP及超声心动图参数,分析其对心肌重塑的预测价值。结果根据Killip心力衰竭分级将患者分为3组,3组sST2、NT-proBNP、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房内径(LAD)比较,KillipⅡ级组<KillipⅢ级组<KillipⅣ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KillipⅡ级组>KillipⅢ级组>KillipⅣ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ST2高、NT-proBNP高、LAD高是AMI后HF患者发生心肌重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2(95%CI:0.71~0.92)。对模型进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认为拟合的概率值和实际的概率值基本一致(χ^(2)=3.67,P=0.801),进一步通过Bootstrap重复抽样1000次后绘制校准曲线,发现校准曲线与实际曲线一致性良好,且均接近理想曲线。决策曲线显示患者净获益均比另外两条极端曲线高,且阈值概率在0.16~0.94时,模型能产生更好的临床效益。结论基于血清sST2、NT-proBNP及超声心动图参数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AMI后HF患者发生心肌重塑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因子2 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 超声心动图 急性心肌 心力衰竭 心肌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调控CTRP6介导的心肌细胞焦亡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损伤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越 刘芳 +1 位作者 周贺民 张鹏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7-305,共9页
目的探究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6(C1q/tumor necrosis factor related protein 6,CTRP6)在槲皮素(quercetin,Que)抑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大鼠心肌细胞焦亡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 目的探究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6(C1q/tumor necrosis factor related protein 6,CTRP6)在槲皮素(quercetin,Que)抑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大鼠心肌细胞焦亡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建立AMI大鼠模型。首先,将实验分为假手术组(Sham)、AMI组、槲皮素低剂量组(Que-L,25 mg·kg^(-1))、槲皮素高剂量组(Que-H,100 mg·kg^(-1))、福辛普利钠片组(fosinopril,4 mg·kg^(-1)),每组各10只。各组大鼠按照对应的药物剂量或是生理盐水灌胃,1次/d,连续14 d。多普勒超声检测心功能变化,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焦亡相关蛋白和CTRP6表达。通过以上实验指标检测筛选得出Que最佳给药剂量。随后,将实验分为Sham、AMI、Que(100 mg·kg^(-1))、Que+si-NC组、Que+si-CTRP6,每组各10只。干预14 d后,检测心肌梗死、心肌损伤指标、细胞焦亡、CTRP6及PI3K/Akt通路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AMI组大鼠LVEDV、LVESV明显增加,EF、FS明显降低(P<0.05),心肌组织出现明显病理损伤,纤维化程度增加,心肌梗死面积增加,LDH、CK-MB、cTnI水平,TUNEL阳性细胞比率升高,NLRP3、cleaved caspase-1、GSDMD-N、IL-1β、IL-18表达增加,CTRP6表达,p-PI3K/PI3K、p-Akt/Akt比值降低(均P<0.05)。与AMI组相比,Que-L和Que-H大鼠心功能指标以及心肌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减轻,心肌梗死面积降低,LDH、CK-MB、cTnI水平,TUNEL阳性率降低( P <0.05),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表达降低,CTRP6及PI3K/Akt通路蛋白表达增加( P <0.05),且呈剂量相关性。与Que组相比,Que+si-CTRP6组大鼠上述指标变化均得到明显逆转。 结论 Que能够抑制心肌细胞焦亡,改善AMI大鼠心肌梗死,其机制与上调CTRP6表达,促进PI3K/Akt信号通路活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焦亡 C1q/肿瘤坏因子相关蛋白6 槲皮素 PI3K/AK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