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急性完全性小肠梗阻患者的麻醉一例
1
作者 徐娜 王天龙 +3 位作者 叶新 王瑜 冯华 贾宾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33-1034,共2页
患者,男,61岁。因“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心功能KillipⅡ级”入院。因患者发病超过12h,给予冠心病Ⅱ级预防治疗,未予以溶栓治疗。患者入院后9d突发腹痛、腹胀、呕吐胃内容物,并伴低热。查体全腹压痛,结合腹部平片及腹部CT,诊... 患者,男,61岁。因“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心功能KillipⅡ级”入院。因患者发病超过12h,给予冠心病Ⅱ级预防治疗,未予以溶栓治疗。患者入院后9d突发腹痛、腹胀、呕吐胃内容物,并伴低热。查体全腹压痛,结合腹部平片及腹部CT,诊断为“急性完全性小肠梗阻”。保守治疗2d,症状无明显缓解,遂急诊行“剖腹探查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完全性小肠 患者 麻醉 溶栓治疗 剖腹探查术 Ⅱ级预防 突发腹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瀑布样T波改变1例
2
作者 丁立群 孙林 +1 位作者 姜玲 范洁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6年第5期398-399,共2页
关键词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T波改变 巨大倒置T波 上腹部疼痛 P-R间期 临床资料 肺呼吸音 窦性心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术后重组人脑利钠肽对心室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圣博 冯玲 +3 位作者 陈贝贝 姚芳 邢永生 刘艳宾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99-703,共5页
目的分析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行急诊PCI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老年患者66例,分为两组。... 目的分析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行急诊PCI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老年患者66例,分为两组。对照组(n=32)进行PCI术+rhBNP,研究组(n=34)PCI术+rhBN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检测对比两组血压、乳酸水平及机械并发症、心室重构、炎性因子、心肌酶学、ox-LDL水平。结果治疗前,对比两组乳酸、舒张压、收缩压、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重构指数(LVRI)、左室射血分数(LVEF)、同型半胱氨酸(Hcy)、白细胞介素-6(IL-6)、肌钙蛋白T(cTn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P>0.05);出院后3个月随访,乳酸、LVESD、LVEDD、LVPWT、LVRI、Hcy、IL-6、c TnT、LDH、CK-MB、ox-LDL水平降低,且研究组较低,舒张压、收缩压、LVEF水平上升,且研究组较高(P<0.05)。治疗前后两组机械并发症占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老年患者急诊PCI术后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rhBNP治疗,可缓解患者心室重构、心肌损伤,减轻炎性损伤,改善氧化应激反应,调节组织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重组人脑利钠肽 急性心肌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心室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部位室间隔穿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天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永 赵彤 +6 位作者 罗晓亮 李佳 张峻 高晓津 程慧 高方明 李国庆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1-156,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室间隔穿孔部位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患者30天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23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51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患者的... 目的:探讨不同室间隔穿孔部位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患者30天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23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51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不同部位室间隔穿孔患者的30天生存率差异,采用多因素逐步向前Cox回归分析评价不同部位室间隔穿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天预后的影响。结果: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前间隔穿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后间隔穿孔(79.5%vs.20.5%,P<0.001)。与后间隔穿孔相比,前间隔穿孔患者中女性比例更高(22.6%vs.50.0%,P=0.006),就诊时随机血糖水平更高[(8.02±2.81)mmol/L vs.(10.51±5.99)mmol/L,P=0.026],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更小[(55.1±5.0)mm vs.(50.7±6.1)mm,P<0.001],室间隔穿孔内径更小[(12.6±5.4)mm vs.(9.8±4.6)mm,P=0.004],30天全因死亡率更高(35.5%vs.55.8%,P=0.043)。多因素逐步向前Cox回归分析显示,未接受手术治疗(包括经胸外科手术和经导管封堵术,HR=26.344,95%CI:8.261~84.009,P<0.001)、前间隔穿孔(HR=2.432,95%CI:1.281~4.619,P=0.007)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患者30天全因死亡风险增加相关。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患者中,前间隔穿孔的发生率及30天全因死亡率均高于后间隔穿孔。前间隔穿孔及未接受手术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患者30天全因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室间隔穿孔 亡率 间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胸腺肽α1与心功能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周振发 胡翠芬 +2 位作者 石冬梅 刘亮 沈成兴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17-722,共6页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住院期间血清胸腺肽(Tα1)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9年12月至2022年2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诊治的急性前壁STEMI患者74例(急性前...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住院期间血清胸腺肽(Tα1)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9年12月至2022年2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诊治的急性前壁STEMI患者74例(急性前壁STEMI组),无心肌梗死患者38例(对照组)。根据PCI开通前降支后住院期间LVEF值,将急性前壁STEMI患者分为LVEF<50%组(33例)和LVEF≥50%组(4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Tα1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Tα1水平与LVEF相关性。绘制急性前壁STEMI患者PCI后Tα1水平对心功能预测价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 急性前壁STEMI LVEF≥50%组患者血清Tα1水平显著高于LVEF<50%组(P=0.032)。PCI后住院期间血清Tα1与LVEF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Tα1水平是PCI后急性前壁STEMI患者LVEF<50%的独立预测因素。血清Tα1水平预测急性前壁STEMI患者住院期间LVEF≥50%ROC曲线下面积为0.644(P=0.034);联合肌钙蛋白Ⅰ峰值、NT-proBNP峰值预测急性前壁STEMI患者住院期间LVEF<50%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0(P<0.01)、0.702(P=0.003)。以急性前壁STEMI患者血清Tα1水平中位数为界,PCI后血清Tα1水平>2 890 ng/L患者LVEF≥50%比例较高。结论 急性前壁STEMI患者血清Tα1水平与PCI后住院期间LVEF值密切相关,是急性前壁STEMI患者PCI后心功能改善的独立预测因素,有望成为开通罪犯血管后预测急性前壁STEMI心功能改善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 胸腺肽Α1 左心室射血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
6
作者 贾佳 刘嘉慧 +6 位作者 季文君 郑博 王新刚 范芳芳 李寅 张龙 张岩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6期4568-4574,共7页
背景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对脂质代谢起到重要调节作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PCSK9水平的影响因素尚未完全阐明。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PCSK9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连续纳入2010—2018年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 背景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对脂质代谢起到重要调节作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PCSK9水平的影响因素尚未完全阐明。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PCSK9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连续纳入2010—2018年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入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基线信息采集患者入院时电子病历系统中的现病史、既往史、体格检查相关信息,检测基线血浆PCSK9水平。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通过LASSO法进行筛选并纳入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结果共入选9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37例患者因留存血样容量不足无PCSK9检测结果,共959例患者纳入分析,PCSK9水平为543.1(425.4,692.1)ng/mL。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SK9水平最大的因素(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13),其余对PCSK9水平影响较大的因素依次为:心房颤动病史(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09)、白细胞计数(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07)及血尿酸水平(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07)。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性别、心房颤动病史、白细胞计数及血尿酸水平与血浆PCSK9水平显著独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 急性心肌 胆固醇 冠心病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电图以ST段抬高为特征的TakoSTubo心肌病与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特征比较 被引量:28
7
作者 梁滨 黄榕翀 +5 位作者 康美丽 史晓利 李智 刘俊 朱皓 周旭晨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34-539,共6页
目的:分析单中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年临床数据,探讨Tako STubo心肌病患者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连续入选2008-01至2014-04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初步诊断为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 042例。... 目的:分析单中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年临床数据,探讨Tako STubo心肌病患者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连续入选2008-01至2014-04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初步诊断为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 04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和左心室造影更正诊断为Tako STubo心肌病有10例患者纳入Tako STubo心肌病组。选取同一时期内发病时间≤6 h,诊断为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前降支单支病变的32例患者纳入前壁急性心肌梗死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血脂水平、心肌标志物水平、常规12导联心电图前壁导联病理性Q波发生率、QTc间期及倒置T波分布情况。结果:在初步诊断为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修正诊断为Tako STubo心肌病的比例为1.06%。Tako STubo心肌病组患者均为女性患者,前壁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中女性占9%(P<0.01)。Tako STubo心肌病组发病前存在应激史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前壁急性心肌梗死组(70%vs 22%,P=0.02),Tako STubo心肌病组患者心肌标志物峰值水平显著低于前壁急性心肌梗死组[肌酸激酶:(486.0±249.0)U/L vs(716.0±132.0)U/L,肌酸激酶同工酶:(13.5±17.1)mg/L vs(47.5±21.9)mg/L,心肌肌钙蛋白I:(22.8±16.3)ng/ml vs(56.4±24.0)ng/ml,P均<0.01]。两组间发病年龄、高血压患者比例、糖尿病患者比例、血脂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前壁导联Q波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Tako STubo心肌病组与前壁急性心肌梗死组在QTc间期[(630.0±117.0)ms vs(540.0±62.0)ms,P=0.001]、12导联心电图Ⅱ、Ⅲ、a VF、a VR、V6导联倒置T波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00.00%vs 3.13%;60.00%vs 6.25%;90.00%vs 3.13%;100.00%vs 21.88%;100.00%vs 46.88%;P均<0.05)。结论:与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相比,心电图以ST段抬高为特征的Tako STubo心肌病患者发病前多伴精神或躯体应激因素,QTc间期显著延长,T波倒置分布更加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koSTubo心肌 急性心肌 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对患者远期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1
8
作者 王岚 马玉良 +5 位作者 王伟民 朱天刚 靳文英 赵红 曹成富 王静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6-141,共6页
目的:评估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的情况,并探讨其对患者远期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入选2016年8月至2021年9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前壁STEMI住院并于住院期间完成心肌声学造影(MCE)的患... 目的:评估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的情况,并探讨其对患者远期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入选2016年8月至2021年9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前壁STEMI住院并于住院期间完成心肌声学造影(MCE)的患者73例。根据MCE结果分为CMD组(n=54)及对照组(n=19)。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随访期间超声心动图资料及初步观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73例前壁STEMI患者中MCE证实存在CMD者54例(74.0%),与对照组相比,CMD组患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峰值水平更高[80.0(30.0,124.0)ng/ml vs.22.4(1.4,67.2)ng/ml,P=0.002]。对患者中位超声心动图随访3.6(2.5,6.0)个月,总回访率67.1%,校正cTnI峰值后,随访时CMD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50.1±11.8)%vs.(61.3±8.0)%,P<0.001],LVEF<50%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48.6%vs.8.3%,P=0.013),中位随访10.9(5.7,22.4)个月,对照组和CMD组的总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壁STEMI后发生CMD可影响患者远期心功能,亟待加强关注及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随访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碎裂QRS波群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病人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8
9
作者 高德全 贾文芳 +4 位作者 谢亚闯 刘明涛 董新博 方雪花 李晓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70-474,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病人出院时心电图碎裂QRS波群对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了213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病人,根据病人出院前心电图是否存在碎裂QRS波群,将病人分为碎裂QRS波群组(...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病人出院时心电图碎裂QRS波群对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了213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病人,根据病人出院前心电图是否存在碎裂QRS波群,将病人分为碎裂QRS波群组(107例)和非碎裂QRS波群组(106例)。碎裂QRS波定义为标准12导联心电图至少存在对应冠状动脉供血区域2个或2个以上连续导联的QRS波群上存在多种RSR'波型(≥1个R'波,R波的顶部或S波的底部出现顿挫波),伴有或不伴有Q波。结果两组平均随访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9)。经过1年的临床随访,本研究主要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全因病死率在碎裂QRS波群组为7.48%,在非碎裂QRS波群组为0.94%(P=0.019);心源性病死率在碎裂QRS波群组和非碎裂QRS波群组分别为5.61%和0.94%(P=0.098);随访期间两组再发性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率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率对比具有相似的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在两组之间也相似。结论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病人中,出院时心电图中存在碎裂QRS波的病人主要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碎裂QRS波的病人,其中全因病死率在存在碎裂QRS波的病人中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裂QRS波群 急性心肌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院前延迟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夏霏 丁宁 +2 位作者 苗志林 杨丹 韩杨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1824-1826,1831,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院前延迟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患者心功能影响。方法连续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57例,根据院前延迟是否大于6 h分为长延迟组及短延迟组。所有患者均收集术后...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院前延迟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患者心功能影响。方法连续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57例,根据院前延迟是否大于6 h分为长延迟组及短延迟组。所有患者均收集术后次日及1周的心脏功能指标及左室整体平均应变率(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average,GLS⁃AVG),术后6个月复查心脏功能指标。结果术后次日左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 index,LVEDVI)、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 index,LVES⁃V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次日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术后1周LVEDD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LVEDVI、LVESVI在短时程组低于长时程组,LVEF高于长时程组(P<0.05)。GLS⁃AVG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46)。6个月随访过程中仍可见到组间差异(P<0.05)。结论减少院前延搁时间,尽早开通血管能够改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1周内及6个月的左室收缩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延迟 左心功能 左室整体平均应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下壁导联ST变化和左前降支的关系 被引量:7
11
作者 施红 宋杰 王书礼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411-1413,共3页
目的:结合冠状动脉造影(CAG)探讨下壁导联ST变化和左前降支(LAD)形态和梗死位置的关系。方法:78例急性前壁心梗患者,根据入院时心电图下壁导联ST段改变分为2组:A组为下壁导联(Ⅱ、Ⅲ、AVF)ST段抬高组;B组为下壁导联ST段压低组。比较二... 目的:结合冠状动脉造影(CAG)探讨下壁导联ST变化和左前降支(LAD)形态和梗死位置的关系。方法:78例急性前壁心梗患者,根据入院时心电图下壁导联ST段改变分为2组:A组为下壁导联(Ⅱ、Ⅲ、AVF)ST段抬高组;B组为下壁导联ST段压低组。比较二组临床特点和梗死相关血管(IRCA)。结果:IRCA部位A组90.63%为LAD远端,B组80.43%为LAD近端;LAD折返在A组占81.25%,B组中占0%。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下壁导联ST段压低提示LAD近端梗死,此组患者急诊PCI术成功率高。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ST段抬高提示LAD远端梗死且大部分存在LAD返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ST段 相关血管 降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右心室功能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郭军 古孜丽 +10 位作者 陈晓洋 李国庆 雷建新 戴晓燕 任澎 姚娟 王钊 阿木提 穆叶塞 米日古丽 阿德尔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83-186,共4页
目的:评价急性前壁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患者的右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变化。方法:分析46例急性前壁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前降支近端完全闭塞者24例(前降支近端闭塞组),前降支远端急性闭塞者22例(前降支远端... 目的:评价急性前壁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患者的右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变化。方法:分析46例急性前壁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前降支近端完全闭塞者24例(前降支近端闭塞组),前降支远端急性闭塞者22例(前降支远端闭塞组)]直接PCI和35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对照组)的临床、冠状动脉造影和心电图资料。采用二维心脏超声分别测定入选患者的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平均肺动脉压(MPAP),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脏指数(CI)。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前降支远端闭塞组的平均肺动脉压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和收缩末期容积增大,右心室射血分数降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和收缩末期容积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减低(P均<0.01)。与前降支远端闭塞组比较,前降支近端闭塞组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和收缩末期容积增加(P<0.01),心脏指数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减少(P<0.01),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和平均肺动脉压增加(P<0.05~0.01),右心室射血分数降低(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前降支近端闭塞与右心室射血分数降低(R2=0.38,P<0.01)、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加(R2=0.410,P<0.01)有较好的相关性。2周后,前降支近端和远端闭塞组的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平均肺动脉压和右心室射血分数无明显差异,而前降支近端闭塞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和收缩末期容积增大,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心脏指数较低(P均<0.01)。结论:提示前降支近端闭塞可能伴右心室前壁部分心肌梗死导致右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右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左前降支支架植入术后亚急性心包积血伴下壁ST段抬高1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罗素新 覃数 +2 位作者 马康华 刘剑 何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5期664-664,666,共2页
关键词 急性心肌 降支 支架植入术 术后并发症 急性心包积血 ST段抬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下壁导联ST段下移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永旺 邓根群 +1 位作者 曲鹏 张志刚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3年第6期421-423,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心电图下壁导联 ST段下移与临床预后及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罪犯”血管病变部位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 1998年 1月~ 2 0 0 2年 10月住院诊治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 5 9例 ,依据...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心电图下壁导联 ST段下移与临床预后及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罪犯”血管病变部位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 1998年 1月~ 2 0 0 2年 10月住院诊治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 5 9例 ,依据冠状动脉造影所示左前降支“罪犯”血管病变部位与第一对角支起始部的关系分成两组 , 组 36例病变部位位于第一对角支发出前 , 组 2 3例病变位于第一对角支发出后。结果  组 36例占 6 1.0 1% , 组 2 3例占 38.98%。 组病人多数合并下壁导联 ST段下移≥ 1mm ,在 、 、a VF导联分别为 81% ,92 % ,79%。 组多数 ST段位于等电位线或 ST段下移 <1m m,在 、 、a VF导联分别为 6 0 % ,6 1% ,5 3%。结论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心电图下壁导联 ST段下移可以预测“罪犯”血管病变部位位于第一对角支起始部近端 ,而 ST段位于等电位线或 ST段下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心电图 ST段 冠状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复极综合征误诊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一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淑萍 王忠明 胡靖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16-316,共1页
1临床资料 患者 男性,63岁。于2008—10—26因饮白酒200ml后突感胸骨后憋闷,伴大汗,症状持续,不能缓解,送入我院急诊科。心电图表现窦性心律:Rv1-4振幅逐渐升高,但STV1-4凸面向下抬高3mm Tv1-4直立,门诊以急性心肌梗死收入我... 1临床资料 患者 男性,63岁。于2008—10—26因饮白酒200ml后突感胸骨后憋闷,伴大汗,症状持续,不能缓解,送入我院急诊科。心电图表现窦性心律:Rv1-4振幅逐渐升高,但STV1-4凸面向下抬高3mm Tv1-4直立,门诊以急性心肌梗死收入我院心内科做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早期复极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误诊 急性心肌 心电图表现 临床资料 症状持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电图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预测左冠前降支闭塞部位的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效增 韩雅玲 +3 位作者 荆全民 王守力 王祖禄 王冬梅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S1期107-108,共2页
目的 探讨心电图对前壁急性心肌梗死 (AMI)时 ,左冠前降支 (LAD)闭塞部位的预测作用。方法 ①对象 :191例患者男 132例 ,女 5 9例 ,平均年龄 (70± 9)岁。前间壁 (V1 3) 2 7例 ,前壁 (V1 4 ) 71例 ,广泛前壁 (V1 5 ,V1 6 ) 34例 ... 目的 探讨心电图对前壁急性心肌梗死 (AMI)时 ,左冠前降支 (LAD)闭塞部位的预测作用。方法 ①对象 :191例患者男 132例 ,女 5 9例 ,平均年龄 (70± 9)岁。前间壁 (V1 3) 2 7例 ,前壁 (V1 4 ) 71例 ,广泛前壁 (V1 5 ,V1 6 ) 34例 ,前壁 +下壁 (V1 4 +Ⅱ、Ⅲ、avF) 14例 ,前壁 +高侧壁 (V1 5 ,V1 6 +Ⅰ、avL)16例 ,广泛前壁 +高侧壁 (V1 5 ,V1 6 +Ⅰ、avL) 2 9例。②方法 :对患者的初始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前降支除以第 1角支开口为近、远段 ,还以大的对角支开口为分界进行分析。排除陈旧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搭桥术和ECG显示有左心室肥厚、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及接受洋地黄治疗的病例。同时有 2支病变或 3支病变者亦不纳入研究。③统计学方法 :采用 χ2 检验 ,P≤ 0 .0 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果 前间壁AMI患者血管闭塞部位均在LAD第 1对角支 (或大的对角支 )开口远端 ,无前侧壁、下壁ST段的改变。前壁AMI患者血管闭塞部位多发生LAD远段 (在第 1对角支与大的对角支开口远端发生率分别为 85 .9% ,73.2 % ,P >0 .0 5 )。前壁 +下壁AMI患者闭塞部位多发生LAD远段 (在第 1对角支与大的对角支开口远端发生率分别为 85 .7% ,78.6 % ,P >0 .0 5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I 对角支 心肌 降支 心电图 电诊断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院心电图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左前降支近段急性闭塞的预测 被引量:4
17
作者 叶红华 陈君柱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43-445,共3页
目的 :评价入院心电图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预测左前降支 (L AD)近段急性闭塞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37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行急诊 PTCA或入院 2周内行冠脉造影患者的入院心电图和冠脉造影结果。结果 :LAD近段急性闭塞组下壁导联 S... 目的 :评价入院心电图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预测左前降支 (L AD)近段急性闭塞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37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行急诊 PTCA或入院 2周内行冠脉造影患者的入院心电图和冠脉造影结果。结果 :LAD近段急性闭塞组下壁导联 ST段压低幅度和 a VL导联 ST段抬高幅度均较 LAD中远段急性闭塞组明显 (P<0 .0 1)。 导联 ST段压低和 a VL导联 ST段抬高经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呈负相关 (r=- 0 .80 ,P=0 .0 0 1)。下壁导联 ST段压低和 a VL导联 ST段抬高对 LAD近段急性闭塞的特异性高于敏感性。结论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入院心电图的下壁 ST段压低和 a VL导联 ST段抬高提示左前降支在第一对角支分叉近侧段的急性闭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心电描记术 降支近段急性闭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PCI联合rh-BNP治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神经内分泌指标及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18
作者 吉杨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1期1054-1057,共4页
目的:分析急诊PCI联合rh-BNP治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神经内分泌指标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急诊抢救治疗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70例纳入研究,对接受的治疗方式及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入组患者分为接受单... 目的:分析急诊PCI联合rh-BNP治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神经内分泌指标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急诊抢救治疗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70例纳入研究,对接受的治疗方式及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入组患者分为接受单纯急诊PCI治疗的对照组38例,接受急诊PCI联合rh-BNP治疗的观察组32例。对比两组治疗后神经内分泌指标、心室胶原重塑相关指标、心功能指标、心肌损伤相关指标值等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清ET、PRA、ALD、AngII、NE、E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后血清PⅠCP、PCⅢ值低于对照组,PⅠCP/PCⅢ、TIMP-1值高于对照组(P〈0.05);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心功能后发现,观察组LAD、LVEDD、LVESD、LVESV、LVEDV值低于对照组,LVEF、LVFS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D14^++CD2L^+、hs^-cTnT、HBDH、H-FABP值低于对照组,CD14^+CD2L--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急诊PCI联合rh-BNP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心功能并抑制心室重塑,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急诊PCI rh-BN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下壁导联ST段改变与其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刚 孙根义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4年第3期184-185,共2页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下壁导联 ST段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对 81例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L AD)单支病变所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 ,依其早期心电图下壁导联 ST段改变的形态将患者分为 3组 ,即压低组、抬高组、...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下壁导联 ST段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对 81例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L AD)单支病变所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 ,依其早期心电图下壁导联 ST段改变的形态将患者分为 3组 ,即压低组、抬高组、无改变组 ,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下壁导联 ST段压低组中73.3%患者为 L AD非优势近端病变 ;抬高组中 6 2 .5 %患者为 L AD优势远端病变 ;无改变组中 L AD优势近端病变与 L AD非优势远端病变所占比例近似。结论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下壁导联 ST段改变与 L AD形态及病变的部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导联 冠状动脉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功能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贾志梅 杨梅荣 +1 位作者 齐国先 曾定尹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55-457,共3页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 ,以指导对其合理的治疗。方法 :选择首次Q波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患者 5 3例 ,随机分为介入治疗组 (A组 )和药物治疗组 (B组 ) ,A组病人于AMI后 2~ 4周行冠脉...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 ,以指导对其合理的治疗。方法 :选择首次Q波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患者 5 3例 ,随机分为介入治疗组 (A组 )和药物治疗组 (B组 ) ,A组病人于AMI后 2~ 4周行冠脉造影并证实存在梗塞相关血管 (IRA)而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及支架植入术 ,其他治疗同B组。常规检查血压、血糖、血脂、心肌酶谱、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等 ,并于半年后复查 ,随访半年内心脏事件发生情况。超声心动图主要观察室壁运动指数 (WMI)、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室中部的最大收缩期流速 (Vp)及二尖瓣舒张晚期与早期峰值流速之比值 (A/E)。结果 :A组的 3 2例病人PTCA及支架植入均获成功 ,且达 3级TIMI血流。半年后 ,A、B组各失访 2例 ,剩余病人中 ,A组 (3 0人 )和B组 (19人 )随访前后在心率、血压、血糖及血脂方面无明显差异 (P >0 .0 5 )。与梗塞后 2~ 4周比较 ,B组Vp、A/E、WMI及LVEF无改善(P >0 .0 5 ) ,而A组Vp、A/E及WMI均有显著改善 (P<0 .0 5 ) ;半年后 ,B组病人再梗塞、室壁瘤形成及心功能(NYHA)ⅢⅣ级者均高于A组 (P <0 .0 5及P <0 .0 1) ;A组与B组比较 ,Vp、A/E、WMI及LVEF均存在明显差异 (P <0 .0 5及P <0 .0 1) ,但两组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 左心室功能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