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低灌注强度比值对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吴春富 姜立先 +4 位作者 梁建广 何新俊 金东 赵旭东 赵义纯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3期111-116,共6页
目的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分析低灌注强度比值(HIR)对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机械取栓术后出血转化(HT)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4月于江苏省无锡市中医医院、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机械取... 目的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分析低灌注强度比值(HIR)对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机械取栓术后出血转化(HT)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4月于江苏省无锡市中医医院、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机械取栓术的AIS-LVO患者40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机械取栓术后是否HT分为HT组(80例)和非HT组(322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采用PSM对两组一般资料进行匹配,匹配容差设置0.03进行1∶1配对。通过CT灌注成像计算HIR[T_(max)>10 s脑组织体积(ml)/T_(max)>6 s脑组织体积(ml)]。将匹配后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HIR与AIS-LVO机械取栓术后HT的关系,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阿尔伯塔中风项目早期计算机断层扫描评分(ASPECTS)评分、HIR对AIS-LVO机械取栓术后HT的预测价值。结果PSM后得到77例对组间变量均衡样本。与非HT组比较,HT组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更长,NIHSS评分、ASPECTS评分、T_(max)>10s脑组织体积和HIR更高,T_(max)>6 s脑组织体积更小(P<0.05)。NIHSS评分高、HIR高为AIS-LVO机械取栓术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ASPECTS评分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NIHSS评分、ASPECTS评分、HIR联合预测AIS-LVO机械取栓术后HT的曲线下面积为0.909,大于NIHSS评分、ASPECTS评分、HIR单独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4、0.712、0.803(P<0.05)。结论HIR高是AIS-LVO机械取栓术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对AIS-LVO机械取栓术后HT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向性评分匹配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 低灌注强度比值 机械取栓术 出血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向浩 徐萌萌 尹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3-316,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LVO-AIS)患者血管再通但远期预后不佳的影响因素。方法 连续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进行血管再通的LVO-AIS患者123例,根据术后90 d改良的Rankin量... 目的 探讨血管内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LVO-AIS)患者血管再通但远期预后不佳的影响因素。方法 连续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进行血管再通的LVO-AIS患者123例,根据术后90 d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58例(mRS≤2分)和预后不良组65例(mRS>2分),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VO-AIS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预后良好组侧支循环良好比例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83%vs 47.69%,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92,95%CI:0.989~1.205,P=0.046)、糖尿病(OR=0.122,95%CI:0.026~0.561,P=0.007)、症状性脑出血(OR=0.038,95%CI:0.002~0.656,P=0.024)、侧支循环不良(OR=0.037,95%CI:0.007~0.196,P=0.000)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再通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高龄、糖尿病、症状性脑出血、侧支循环不良,提示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预后 危险因素 血栓溶解疗法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 支架取栓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LR联合ASPECT评分对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徐俊英 郎素芝 +2 位作者 雷东 郝朝伟 姚树森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10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值(NLR)联合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ASPECT)评分对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161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IS-LVO患者,收集实验室、影像学检查和临床相关资料...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值(NLR)联合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ASPECT)评分对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161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IS-LVO患者,收集实验室、影像学检查和临床相关资料,统计NLR和ASPECT评分。根据发病90 d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90例)和预后良好组(71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结果,分析NLR、ASPECT评分与AISLVO患者预后不良的关系及其预测患者神经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年龄、心房颤动比例、侧支循环分级0~1级比例、入院NIHSS评分、血管再通失败比例、颅内出血比例、术前NLR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均<0.05),术前ASPECT评分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侧支循环分级0~1级、血管再通失败比例、术前ASPECT评分<7分、术前NLR≥1.86是AIS-LVO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均<0.05)。NLR、ASPECT评分预测AIS-LVO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预后不良的截断值分别为1.89、7分,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6、0.783,NLR联合ASPECT评分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923,高于单独NLR、ASPECT评分预测(Z分别为4.772、4.207,P均<0.05)。结论高NLR、低ASPECTS评分与AIS-LVO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预后不良有关,NLR联合ASPECTS评分可较好地预测AIS-LVO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不良预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 静脉溶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大血管闭塞引起的脑卒中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戚进聪 苏瑞林 +1 位作者 李钟安 吴海强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5期166-167,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大血管闭塞引起的脑卒中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55例急性大血管闭塞引起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与对照组(2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早期康复治疗。对...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大血管闭塞引起的脑卒中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55例急性大血管闭塞引起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与对照组(2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早期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简式Fugl-Meyer评定量表(FM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分别为(59.68±6.76)、(65.76±6.64)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66±5.85)、(56.93±5.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7.1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应用于急性大血管闭塞后脑卒中患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促进其运动功能的恢复,降低临床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早期康复治疗 常规护理 急性大血管闭塞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WIM取栓和单支架取栓技术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中的效果对比
5
作者 董明安 管民 +1 位作者 赵礼荣 王琪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5期841-844,共4页
目的对比支撑管道辅助Solitaire FR支架机械取栓术(SWIM)与单支架取栓术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82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 目的对比支撑管道辅助Solitaire FR支架机械取栓术(SWIM)与单支架取栓术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82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单支架组(单支架取栓术治疗,40例)和SWIM组(SWIM治疗,42例),比较两组手术围手术期相关指数、术后血管再通情况,两组术前和术后2周神经功能、生活功能情况,术后3个月随访症状性出血转化率、颅脑出血率情况。结果SWIM组手术开通时间、取栓次数、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均小于单支架组(P<0.05);两组血管再通情况(0级、1级、2a级、2b级、3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降低(P<0.05),且SWIM组与单支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估表(ADL)评分均升高(P<0.05),且SWIM组与单支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两组症状性出血转化率、颅脑出血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WIM与单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均可获得不错的血管再通率,但相比于单支架取栓术,SWIM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 支撑管道辅助Solitaire FR支架机械取栓术 单支架取栓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成功再通后延迟性神经功能改善的预测因素分析
6
作者 蓝文雅 杜娟 +4 位作者 邱峰 姜海波 杜明洋 许丽丽 曹辉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09-714,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成功再通后延迟性功能改善(DFI)的发生率及其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和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急诊血管再通的急性前循环...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成功再通后延迟性功能改善(DFI)的发生率及其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和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急诊血管再通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早期神经功能改善(EFI)定义为对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4分以上的患者在血管成功再通24 h后有4分以上的改善;或对于NIHSS评分≤4分的患者,血管再通24 h后NIHSS评分降至0或1分。DFI定义为早期神经功能无改善的患者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将单因素分析中P<0.1的变量纳入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DFI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347例患者进入统计分析。平均年龄65岁,男性占比62%,中位NIHSS16分。在347例患者中,185例(53.3%)患者发生EFI。与非EFI组患者相比,EFI组患者年龄(P=0.028)和基线NIHSS评分(P=0.007)更低,症状性颅内出血(P<0.001)以及肺部感染(P=0.002)的发生率更低。在162例非EFI患者中,36例(22.2%)患者出现DFI。与非DFI组患者相比,DFI组患者年龄(P<0.001)和基线NIHSS评分(P<0.001)更低,房颤(P=0.008)以及症状性颅内出血(P=0.003)发生比例更低,而吸烟患者的构成比更高(P=0.03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94,95%CI=0.89~0.98]、基线NIHSS评分(OR=0.88,95%CI 0.81~0.96)、侧支循环(OR=8.33,95%CI 2.41~28.82)以及症状性颅内出血(OR=0.20,95%CI 0.04~0.93)是DFI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成功再通的患者中,超过一半比例患者发生EFI,而在非EFI患者中也有超过20%的患者发生DFI。年龄、基线NIHSS评分、侧支循环以及症状性颅内出血对于DFI发生至关重要。需关注以上因素以加强对急性大血管闭塞机械取栓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血管闭塞 血管再通 延迟性功能改善 早期神经功能改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Fractalkine、sICAM-1、IL-6水平联合检测对接受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7
作者 黄一苇 张昊 +3 位作者 张永宁 于广周 冯文献 高立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704-708,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不规则趋化因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6(IL-6)变化与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10月于驻马店中心医院接受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术治疗... 目的探讨血清不规则趋化因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6(IL-6)变化与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10月于驻马店中心医院接受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术治疗的136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为预后不良组(62例)和预后良好组(74例)。比较两组血清IL-6、sICAM-1、fractalkine水平,分析血清IL-6、sICAM-1、fractalkine水平与预后相关性,偏回归分析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fractalkine、sICAM-1、IL-6水平联合检测对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分析各指标不同水平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度。结果术后1个月预后不良组血清fractalkine、sICAM-1、IL-6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术后1个月血清fractalkine、sICAM-1、IL-6水平与预后情况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个月血清fractalkine(>100.26μg·L^(-1))、sICAM-1(>45.20μg·L^(-1))、IL-6(>65.95 ng·L^(-1))水平为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个月血清fractalkine、sICAM-1、IL-6水平联合预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775,最佳预测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8.71%、66.22%,高于单一指标预测(P<0.05);危险度分析显示,术后1个月血清fractalkine、sICAM-1、IL-6高水平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度分别是低水平的2.373、2.148、1.820倍(P<0.05)。结论血清fractalkine、sICAM-1、IL-6参与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病情进展过程,且在预测术后预后情况方面具有较高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 预后 不规则趋化因子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CCL5、P2X7R水平与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恶性脑水肿的关系
8
作者 王菲 张娟利 +1 位作者 苏航 赵毅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5期11-1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C-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5(CCL5)、嘌呤能2X7受体(P2X7R)水平与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并发恶性脑水肿(MBE)的关系。方法选择AIS-LVO患者162例(观察组),接受静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后72 h并发MBE 43例、未并发... 目的探讨血清C-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5(CCL5)、嘌呤能2X7受体(P2X7R)水平与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并发恶性脑水肿(MBE)的关系。方法选择AIS-LVO患者162例(观察组),接受静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后72 h并发MBE 43例、未并发MBE 119例,同期另选体检健康的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外周静脉血,离心留取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CL5、P2X7R。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IS-LVO并发MBE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CL5、P2X7R水平对AIS-LVO并发MBE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CCL5、P2X7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单因素分析发现,AIS-LVO患者并发MBE者NIHSS评分、ASPECTS评分及血清CCL5、P2X7R水平均高于其未并发MBE者(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NIHSS评分增加及血清CCL5、P2X7R水平升高为AIS-LVO并发MBE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发现,血清CCL5、P2X7R水平单独和联合预测AIS-LVO并发MBE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0、0.790、0.880,血清CCL5、P2X7R水平联合预测AIS-LVO并发MBE的AUC大于二者单独(P均<0.05)。结论血清CCL5、P2X7R水平升高是AIS-LVO并发MBE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CCL5、P2X7R水平对AIS-LVO并发MBE均有一定预测价值,二者联合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恶性脑水肿 C-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5 嘌呤能2X7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介入血管再通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
9
作者 李士伟 徐鹏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1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介入血管再通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2年4月通辽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所有...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介入血管再通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2年4月通辽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所有入组者均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丁苯酞注射液,比较两组出院时血管再生能力指标变化情况,比较两组出院时外周血Hcy水平和Vaspin水平变化情况,比较两组出院时患侧上肢臂丛神经传导速度和Fuel-Meye评分变化情况。结果:出院时观察组ET-1(32.1±10.7)ng/L低于对照组的(69.1±15.6)ng/L(P<0.05),NO水平(33.8±8.8)μmol/L高于对照组的(25.4±6.5)μmol/L(P<0.05),VEGF水平(84.7±23.2)ng/L高于对照组的(55.4±18.0)ng/L(P<0.05)。出院时观察组Hcy水平(13.4±5.2)μmol/L低于对照组的(22.9±8.5)μmol/L(P<0.05),Vaspin水平(2.1±0.8)μg/L低于对照组的(0.9±0.3)μg/L(P<0.05)。出院时观察组臂丛神经运动及感觉分支传导速度分别为(75.3±16.8)m/s和(51.2±10.4)m/s,快于对照组的(56.5±10.7)m/s和(39.8±8.6)m/s(P<0.05),Fuel-Meye评分(59.8±12.2)分高于对照组的(43.4±8.1)分(P<0.05)。结论:针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使用丁苯酞能有效提高介入血管再通治疗后血管再生能力,减轻神经功能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介入血管再通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 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机械取栓与桥接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杜欢 李卫 +1 位作者 宋江峰 姚淑芳 《中国医学工程》 2021年第4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直接机械取栓与桥接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AIS-LVO)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0年2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接诊的80例AIS-LVO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直接取栓组行直接机械取栓治疗,桥接组行桥... 目的探讨直接机械取栓与桥接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AIS-LVO)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0年2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接诊的80例AIS-LVO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直接取栓组行直接机械取栓治疗,桥接组行桥接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预后、症状性颅脑出血和出血转化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4 d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下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管再通率、预后良好率、症状性颅脑出血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取栓组出血转化发生率低于桥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机械取栓与桥接治疗AIS-LVO效果相当,前者能够减少出血转化发生,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 直接机械取栓 桥接 神经功能缺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介入疗法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范祥柱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10期70-71,共2页
目的:探讨并分析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介入疗法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将近年来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联合治疗组(CT组,n=45)与介入治疗组(I... 目的:探讨并分析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介入疗法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将近年来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联合治疗组(CT组,n=45)与介入治疗组(IT组,n=45)。用介入疗法对IT组患者进行治疗,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介入疗法对CT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的评分及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量表(ADL)的评分。结果:CT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IT组患者,治疗后其mRS的评分低于IT组患者,其ADL的评分高于IT组患者,P<0.05。结论: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介入疗法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能显著缓解其病情,改善其预后,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介入疗法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非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的效果研究
12
作者 李本夫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第25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非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8月在贾汪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急性非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20例。两组均常规给予强化降血脂、活血改善循环、清除自...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非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8月在贾汪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急性非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20例。两组均常规给予强化降血脂、活血改善循环、清除自由基、控制血糖血压等基础治疗措施,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负荷量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观察组应用替罗非班24 h。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Barthel指数及出血发生率。结果:两组入院时NIHSS评分、mRS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4 h NIHSS评分、治疗10 d NIHSS评分、治疗90 d mRS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10 d 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4 h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非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安全有效,能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减轻家庭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急性大血管闭塞型脑梗死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室收缩功能障碍与6 h内机械取栓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AIS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结局的关系分析
13
作者 顾正华 曹月洲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21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以左室射血分数(LVEF)测量的左室收缩功能障碍(LVSD)与6 h内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5例发病后6 h内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AI... 目的探讨以左室射血分数(LVEF)测量的左室收缩功能障碍(LVSD)与6 h内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5例发病后6 h内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AIS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impson双平面法在二维超声心动图上评估患者的LVEF,观察LVSD的发生情况,并比较LVSD组和非LVSD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LVSD与早期神经功能结局的关系。结果205例患者中47例(22.9%)出现LVSD。LVSD组患者年龄(72.8±11.6)岁、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6.0(10.0,20.0)分高于非LVSD组的(67.2±10.2)岁、11.0(6.0,16.0)分,LVEF(37.9±7.5)%、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率36.2%低于非LVSD组的(62.8±3.4)%、7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5例患者中,早期神经功能改善130例(63.4%),未改善75例(36.6%)。单因素分析显示: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组患者年龄、基线NIHSS评分、LVSD、再灌注不良[改良脑梗死溶栓评分(mTICI)0~2a级]发生率分别为(67.3±10.0)岁、11.0(6.0,16.0)分、13.1%、10.8%,均低于早期神经功能未改善组的(70.5±11.8)岁、13.0(8.0,18.0)分、40.0%、3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LVSD和再灌注不良是6 h内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AIS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LVSD是发病后6 h内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AIS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左室收缩功能障碍 左室射血分数 6 h内机械取栓 神经功能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