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疗效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克颖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22期4058-4060,共3页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1月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2例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按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在常规...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1月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2例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按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两组患者均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在溶栓过程中给予观察组患者TCD持续监测。比较两组患者溶栓24 h后血管再通率。于溶栓前、溶栓后24 h、溶栓后1个月、溶栓后3个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估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24 h、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溶栓前,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溶栓后1、3个月,两组患者BI评分均高于溶栓前,观察组患者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CD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血管再通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 经颅多普勒超声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刺对大脑中动脉闭塞型脑梗死神经功能康复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
作者 徐林胜 侯伯南 +4 位作者 苏琴 吴忧 梁顺利 张荣博 辛锡林 《浙江临床医学》 2025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巨刺治疗对大脑中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纳入64例大脑中动脉闭塞型脑梗死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巨刺治疗... 目的探讨巨刺治疗对大脑中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纳入64例大脑中动脉闭塞型脑梗死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巨刺治疗。治疗前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SFMA)和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进行评分,比较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治疗前后通过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双侧大脑前动脉(ACA)和大脑后动脉(PCA)的平均流速(MV),并计算患侧与健侧的流速比值(MVi ACA/MVc ACA、MVi PCA/MVc PCA),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差异。治疗前后进行CT血管造影(CTA)检查,采用Tan评分系统和区域软脑膜评分(rLMC)比较两组患者侧支循环评分差异。3个月后进行随访,比较两组缺血性卒中复发率和全因死亡率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后SFMA、FI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SFMA评分差值、FIM评分差值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Vi ACA、MVi PCA、MVi ACA/MVc ACA、MVi PCA/MVc PCA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rLMC评分、Ta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随访时,两组缺血性卒中复发率及全因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刺治疗能够改善大脑中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预后,促进运动功能康复,并改善脑血流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闭塞 巨刺 侧支循环 神经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IVIM序列与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所致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预后相关性分析
3
作者 辛奕 薛明琛 +2 位作者 张亚运 周胜利 周芯羽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6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序列与单侧大脑中动脉(MCA)闭塞所致急性大面积脑梗死(ACI)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80例单侧MCA闭塞所致大面积ACI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IVIM检查,所有患者出院后90天进行随访管理,通过mRS... 目的探讨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序列与单侧大脑中动脉(MCA)闭塞所致急性大面积脑梗死(ACI)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80例单侧MCA闭塞所致大面积ACI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IVIM检查,所有患者出院后90天进行随访管理,通过mRS评分进行预后评估,比较不同预后患者IVIM检查参数(ADC值、f值、D值、D^(*)值),分析IVIM检查参数(ADC值、f值、D值、D^(*)值)与ACI预后的关联性。结果两组性别、年龄、发病至MRI检查用时、吸烟情况、饮酒情况、高血脂、糖尿病、房颤、高血压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入院时NIHSS分值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预后患者D^(*)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患者ADC值、f值、D值低于预后良好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检验证实,D^(*)值与ACI预后无显著相关性(P>0.05),ADC值、f值、D值与ACI预后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磁共振IVIM序列相关检查参数与单侧MCA闭塞所致ACI具有密切关联性,可通过IVIM检查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诊断评估,从而指导临床开展后续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序列 单侧大脑动脉闭塞 急性大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急性大动脉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大梗死核心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刘铁芳 魏梦婷 +3 位作者 王柳仙 边祥兵 张德康 吕晋浩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3-186,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老年急性大动脉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大梗死核心相关的独立预测因素。方法前瞻性分析老年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0例,根据梗死核心容积分为大梗死核心组13例,小梗死核心组27例。又根据闭塞病因分...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老年急性大动脉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大梗死核心相关的独立预测因素。方法前瞻性分析老年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0例,根据梗死核心容积分为大梗死核心组13例,小梗死核心组27例。又根据闭塞病因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组24例,栓塞组16例。比较组间基线特征、危险因素、病因学、脑小血管病影像学指标以及侧支循环,筛选独立预测因素。结果与小梗死核心组比较,大梗死核心组女性比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升高,侧支循环比例明显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过病因学校正后,女性以及侧支循环与大梗死核心独立相关(OR=11.110,95%CI:1.400~88.080,P=0.023;OR=0.062,95%CI:0.007~0.560,P=0.013)。大动脉粥样硬化组与栓塞组年龄、性别、发病时间、NIHSS评分、危险因素、大动脉闭塞位置、脑小血管病负荷及侧支循环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大动脉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侧支循环差以及女性是大梗死核心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侧支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心健康管理模式在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再通患者的应用
5
作者 潘锋 凌敏 +3 位作者 梁炳松 彭立立 李培珍 廖林英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4期89-93,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脑心健康管理模式在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再通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130例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再通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脑心健康管理模式在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再通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130例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再通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包括专业的脑心健康管理师全程介入术前后护理和二级预防措施的脑心健康管理模式。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以及出院6个月内复发情况,比较两组入院,出院,出院1、3、6个月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估,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和药物依从度量表(MMAS-8)评分之间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3.0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前措施落实率、术后措施落实率、健康宣教落实率和总体措施落实率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出院时以及出院1、3、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mR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估、BI、MMAS-8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在出院6个月内,观察组复发率为4.6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应用脑心健康管理模式可以有效促进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再通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和服药依从性,改善预后,降低住院单位并发疾病发生率及出院单位复发率,提升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动脉闭塞性 血管再通 心健康管理师 神经功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治疗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韩建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7-202,共6页
急性脑梗死具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机械取栓作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有效手段,既往人们对于大核心脑梗死、基底动脉闭塞以及轻型脑卒中的取栓治疗有很大争议,但是随着近年来的深入研究,人们对这3种脑梗死机... 急性脑梗死具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机械取栓作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有效手段,既往人们对于大核心脑梗死、基底动脉闭塞以及轻型脑卒中的取栓治疗有很大争议,但是随着近年来的深入研究,人们对这3种脑梗死机械取栓治疗取得了新的理解,大大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文主要评述大核心脑梗死、基底动脉闭塞以及轻型脑卒中3种脑缺血疾病机械取栓治疗的新近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大核心 基底动脉闭塞 轻型 机械取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闭塞引起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章礼勇 施雪英 +3 位作者 袁良津 唐向阳 曹莉 王金晶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分析大脑中动脉(MCA)闭塞引起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MCA闭塞引起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27例,治疗3个月后予以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进行评分,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组67例(mRS≤2分组),mRS评分>2... 目的分析大脑中动脉(MCA)闭塞引起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MCA闭塞引起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27例,治疗3个月后予以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进行评分,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组67例(mRS≤2分组),mRS评分>2分为预后不良组60例(mRS>2分组)。单因素分析2组入院时基线及临床资料,将有意义的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OC曲线评估MCA闭塞引起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与mRS>2分组比较,mRS≤2分组侧支循环良好比例、弥散加权成像(DWI)、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3 d相对神经功能改善率显著增高,心源性脑栓塞比例显著降低(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DWI-ASPECTS(OR=1.631,95%CI:1.308~2.033,P=0.000)、侧支循环良好(OR=6.328,95%CI:2.164~18.510,P=0.001)是MCA闭塞引起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3个月良好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DWI-ASPECTS、侧支循环良好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3(95%CI:0.788~0.917,P<0.01)、0.796(95%CI:0.714~0.877,P<0.01),且DWI-ASPECTS预测3个月良好预后的最佳临界值为6.5分,敏感性67.2%,特异性86.7%。结论影响MCA闭塞引起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3个月预后的因素较多,DWI-ASPECTS、侧支循环可作为脑梗死预后转归的重要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 侧支循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AIR序列大脑中动脉高信号征与急性期脑梗死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5
8
作者 王道清 程敬亮 +3 位作者 张刚 徐红卫 张岚 张勇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年第9期976-979,共4页
目的:探讨FLAIR序列大脑中动脉高信号征(HSMCA)诊断急性期脑梗死的价值。方法:对55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常规MRI检查及DWI、MRA检查,并将FLAIR序列大脑中动脉高信号征与TOF-MRA、DWI序列高信号病灶及随访检查进行对比... 目的:探讨FLAIR序列大脑中动脉高信号征(HSMCA)诊断急性期脑梗死的价值。方法:对55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常规MRI检查及DWI、MRA检查,并将FLAIR序列大脑中动脉高信号征与TOF-MRA、DWI序列高信号病灶及随访检查进行对比。结果:FLAIR序列17例(30.9%)患者发现大脑中动脉M1段高信号征,其中左侧大脑中动脉11例,右侧大脑中动脉6例;合并M2、M3、M4和M5段高信号7例。患者自出现严重自觉症状到进行MRI检查,间隔时间1h到15h不等,平均3.6h。17例HSMCA患者中,8例相应节段大脑中动脉均有严重狭窄或闭塞;38例无HSMCA患者中,12例双侧大脑中动脉有节段性狭窄,严重狭窄或闭塞7例,HSMCA患者较无HSMCA患者病变侧大脑中动脉严重狭窄的数量明显增多,二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3)。结论:FLAIR序列上大脑中动脉高信号征可作为诊断急性期脑梗死的早期参考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 高信号 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深穿支急性脑梗死后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曹树刚 徐文安 +3 位作者 贺军 赵昊 王嵘峰 夏明武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86-689,共4页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深穿支动脉梗死模式与脑梗死后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PMD)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纳入24 h内入院的大脑中动脉深穿支急性脑梗死患者154例,根据诊断分为PMD组44例和稳定组110例.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将梗死模式分为内分...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深穿支动脉梗死模式与脑梗死后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PMD)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纳入24 h内入院的大脑中动脉深穿支急性脑梗死患者154例,根据诊断分为PMD组44例和稳定组110例.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将梗死模式分为内分水岭(IBZ)梗死和穿支动脉梗死,穿支动脉梗死再以直径分为大穿支动脉梗死(≥20 mm)和小穿支动脉梗死(<20 mm).比较2组患者临床、实验室资料及梗死模式差异,分析梗死模式与大脑中动脉深穿支动脉梗死后PMD的相关性.结果 PMD组IBZ梗死和大穿支动脉梗死比例明显高于稳定组,小穿支动脉梗死比例明显低于稳定组(25.0% vs 10.0%,38.6% vs 20.9%,36.4% vs 69.1%,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BZ梗死(OR=4.622,95%CI:1.697~12.593,P=0.003)和大穿支动脉梗死(OR=3.283,95%CI:1.424~7.566,P=0.005)是发生PMD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大脑中动脉深穿支动脉梗死模式与脑梗死后PMD存在显著相关性,IBZ梗死与大穿支动脉梗死是大脑中动脉深穿支动脉梗死后PMD的重要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 高血糖症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尤瑞克林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魏立平 许晓辉 +3 位作者 李亚娟 李文波 张耀慧 任向阳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15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92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尤瑞克林+巴曲酶)32例、巴曲酶组31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29例。观察3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美...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92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尤瑞克林+巴曲酶)32例、巴曲酶组31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29例。观察3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的变化。结果 3组治疗前NIHSS评分无差异,在治疗后14、28dNIHSS评分显示:联合治疗组神经功能明显改善,巴曲酶组有所改善,对照组恢复最差,3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所有病例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尤瑞克林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瑞克林 巴曲酶 急性大脑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急性大脑中动脉梗死患者就诊时间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宋建龙 蒋海昌 +2 位作者 丁贤慧 葛良 周志明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入院就诊时间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2月~2016年1月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96例,按照就诊时间分为超早期组(≤6 h)和早期组(6~24 h),研究两组间相关因素的不同,分析影响早期就诊的因素特...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入院就诊时间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2月~2016年1月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96例,按照就诊时间分为超早期组(≤6 h)和早期组(6~24 h),研究两组间相关因素的不同,分析影响早期就诊的因素特点。结果:96例患者中发病至就诊时间≤6 h组52例(54.17%),时间6~24 h组44例(45.83%)。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年龄、房颤病史、梗死类型、文化程度和交通方式存在显著差别(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影响患者急诊就诊时间的独立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以及交通方式(P<0.01)。结论:高龄、文化程度高、通过救护车就诊入院的大脑中动脉梗死患者多在超早期(≤6 h)就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大脑动脉 就诊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与急性脑梗死类型的关系 被引量:4
12
作者 徐传利 穆晓云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24期50-51,共2页
目的分析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MCAS)程度与急性脑梗死(ACI)类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经MRA确诊的症状性MCA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MCAS程度与ACI类型的关系。结果 89例MCAS导致的ACI类型中,分水岭梗死(BZI)28例,皮层支供血区... 目的分析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MCAS)程度与急性脑梗死(ACI)类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经MRA确诊的症状性MCA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MCAS程度与ACI类型的关系。结果 89例MCAS导致的ACI类型中,分水岭梗死(BZI)28例,皮层支供血区梗死(PI)39例,深穿支动脉梗死(PAI)31例,大面积梗死(LTI)16例;MCA轻/中度狭窄者中,BZI 7例、PI 16例、PAI 25例、LTI 1例;MCA重度狭窄/闭塞者中,BZI21例、PI 23例、PAI 6例、LTI 15例;两组BZI、PAI、LTI比较,P均<0.05。结论 MCA重度狭窄/闭塞者以LTI、BZI多见,MCA轻/中度狭窄者以PAI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压变异性与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吴德模 管义祥 +4 位作者 邵祥忠 刘中平 蔡舒 丁锦荣 李军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3期323-327,共5页
目的研究血压变异性与大脑中动脉(MCA)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MCA闭塞性脑梗死患者81例,根据入院7d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发生END(30例)、未发生END(51例),统计一般资料,并测... 目的研究血压变异性与大脑中动脉(MCA)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MCA闭塞性脑梗死患者81例,根据入院7d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发生END(30例)、未发生END(51例),统计一般资料,并测定血压变异性指标[24h平均舒张压(24h MDBP)、24h平均收缩压(24h MSBP)、24h舒张压变异系数(24h DBP-CV)、24h收缩压变异系数(24h SBP-CV)]。比较发生END与未发生END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血压变异性指标,分析END发生的影响因素,并评估血压变异性对END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发生与未发生END患者性别、合并糖尿病、心房颤动、吸烟史、饮酒史、病因、治疗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END患者年龄、合并高血压、入院NIHSS评分高于未发生END患者,侧支循环良好比例低于未发生END患者(P<0.05);发生END患者血压变异性指标24h MDBP、24h MSBP、24h DBP-CV、24h SBP-CV高于未发生END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合并高血压、入院NIHSS评分、侧支循环良好、24h MDBP、24h MSBP、24h DBP-CV、24h SBP-CV均为END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经ROC分析显示,24h MDBP、24h MSBP、24h DBP-CV、24h SBP-CV水平预测END发生的Cut-off值分别为86.40 mm Hg、155.45 mm Hg、12.61、9.28,AUC值分别为0.675、0.861、0.603、0.706。结论 MCA闭塞性脑梗死患者END发生风险较高,血压变异性是其重要影响因素,可准确预测END的发生,临床应密切监测血压水平的变化,指导治疗方案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闭塞性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血压变异性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络通颗粒对大脑中动脉闭塞型急性脑梗死患者侧枝循环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永强 李良勇 梅灯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第2期333-338,共6页
目的:观察脑络通颗粒对大脑中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神经功能缺损、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探索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标准60例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阿托伐他... 目的:观察脑络通颗粒对大脑中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神经功能缺损、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探索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标准60例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以及其他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加用脑络通颗粒,共治疗90天,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侧支循环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改良Rankin评分量表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侧支循环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组在降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改良Rankin评分量表评分,和提高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组也具有更好的疗效。结论:脑络通颗粒可以改善大脑中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改善神经功能损伤,以及认知功能,且疗效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通颗粒 大脑动脉闭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远端高信号血管征对急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的诊断及预后评估 被引量:8
15
作者 杜先红 刘范林 杨小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10-312,316,共4页
目的探讨MR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远端高信号血管征(HVS)对急性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脑梗死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MCA供血区首次急性脑梗死患者35例,分为HVS阳性组13例和HVS阴性组22例,比较两组患者DWI上所示梗死体积... 目的探讨MR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远端高信号血管征(HVS)对急性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脑梗死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MCA供血区首次急性脑梗死患者35例,分为HVS阳性组13例和HVS阴性组22例,比较两组患者DWI上所示梗死体积、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及早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入院时及入院10~14d患者的NIHSS评分荸值)。结果HVS阳性组患者平均梗死体积为(76.49±28.72)mm3,入院时NIHSS评分为11(1~22)分,入院10~14d时NIHSS评分为7(0-21)分:HVS阴性组患者平均梗死体积为(97.69±30.26)mm3,入院时NIHSS评分为15(7-25)分,入院10-14d时NIHSS评分为13(4~25)分。HVS阳性组及阴性组梗死体积、入院时NIHSS评分、入院10-14d时NIHSS评分及早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筹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90、3.538、4.159、5.218,P〈0.05)。结论早期MRFLAIR序列远端HVS可以作为急性脑梗死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指标,指导临床治疗,对诊治急性MCA供血区脑梗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 急性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血管造影术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远端高信号血管征 信号处理 计算机辅助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A图像CT值方差比与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短期预后相关性分析
16
作者 应豪斌 顾水均 +1 位作者 缪建庆 戴文斌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6期921-923,共3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图像中患侧及健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CT值方差比与大脑中动脉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MCAO)代偿情况及短期预后相关性。方法选择CTA确诊的大脑中动脉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MCAO)患者73例。根...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图像中患侧及健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CT值方差比与大脑中动脉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MCAO)代偿情况及短期预后相关性。方法选择CTA确诊的大脑中动脉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MCAO)患者73例。根据患者90 d改良Rankin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42例)及预后不良组(31例)。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IS-MCAO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应用ROC曲线检测CT值方差比在AIS-MCAO患者短期预后中的预测价值。结果患者患侧及健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CT值方差比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T值比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7。在ROC曲线中HU值比值的约登指数为0.694,所对应的最佳临界点为0.675,当CT值比值<0.675时,患者预后不良的可能性大。结论患者患侧及健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CT值方差比可有效评估AIS-MCAO患者的短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大脑动脉闭塞性急性缺血性 ASPECTS评分 改良mR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何劲松 《中国医学工程》 2014年第11期132-133,共2页
目的对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从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中抽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则采用... 目的对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从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中抽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动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后2周和3个月的NIHSS评分。结果经对比,观察组的再通率为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后2周和3个月的NIH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两组的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患者使用动脉溶栓进行治疗,可以显著提高血管的再通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脑动脉 动脉溶栓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右莰醇静脉滴注治疗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丹丹 王益 +3 位作者 吴晶 尹延航 李学忠 陈晓鹏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5期52-55,共4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右莰醇静脉滴注治疗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治疗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20例ACI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右莰醇静脉滴注治疗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治疗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20例ACI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15 mL,将其溶于生理盐水100 mL中稀释后静脉滴注,30 min内滴注完毕,每天2次;两组疗程均14 d。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和治疗14天,对患者进行NIHSS评分(评价神经系统缺损程度);治疗90 d,对患者进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分,评价独立生活能力),计算mRS评分≤1分的患者比例。治疗前和治疗14天,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两组的人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人可溶性CD40(sCD40)。统计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以实验组为著(P均<0.05)。实验组治疗后90 d的mRS评分≤1分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YKL-40、sCD40水平均降低,以实验组为著(P均<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结论依达拉奉右莰醇静脉滴注治疗ACI有效、安全,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独立生活能力;依达拉奉右莰醇可能通过降低血清YKL-40、sCD40水平起治疗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右莰醇 人甲壳质酶蛋白40 人可溶性CD40 神经系统功能 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 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建峰 高金玲 +3 位作者 李辉 张峰 吴国彪 井山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3期15-18,共4页
目的:观察 Solitaire AB 型支架取栓术治疗血栓栓塞造成的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或合并颈内动脉闭塞的效果。方法因急性血栓栓塞造成的单纯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5例、大脑中动脉闭塞合并同侧颈内动脉不同节段闭塞患者8例。13例患者在发病6 h... 目的:观察 Solitaire AB 型支架取栓术治疗血栓栓塞造成的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或合并颈内动脉闭塞的效果。方法因急性血栓栓塞造成的单纯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5例、大脑中动脉闭塞合并同侧颈内动脉不同节段闭塞患者8例。13例患者在发病6 h 内接受了取栓治疗,利用 Solitaire AB 型支架取栓。结果13例患者中,10例闭塞血管再通、3例闭塞血管部分再通;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位数)为6(4)分,较术前 NIHSS 评分(中位数)19(4.5)分明显下降(P <0.01)。10例闭塞血管再通患者中,4例恢复良好(mRS 评分0~2分)、4例残疾(mRS 评分≥3分)、1例死于原发性肾病、1例死于心力衰竭;3例闭塞血管部分再通患者中,1例术后第90天随访 mRS 评分4分,2例因大面积脑梗死死亡。13例患者中,8例术后24 h 颅脑 CT 扫描示脑梗死灶内出血。结果 Solitaire AB 型支架取栓术治疗血栓栓塞造成的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或合并颈内动脉闭塞可获得较高的血管再通率,临床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ITAIRE AB 型支架 取栓术 血栓栓塞 血管闭塞 大脑动脉闭塞 颈内动脉闭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乙基淀粉扩容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致内分水岭脑梗死效果观察 被引量:16
20
作者 姜玉龙 吴卫文 +5 位作者 武刚 陈林 杨钱红 赵君 陆丽霞 施凤菁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7期86-87,共2页
目的对大脑中动脉狭窄致内分水岭脑梗死患者进行羟乙基淀粉扩容治疗,观察其对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方法入选60例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内分水岭脑梗死患者,进行MRA检查观察大血管狭窄状况,随机分为扩容组及对照组;对照组... 目的对大脑中动脉狭窄致内分水岭脑梗死患者进行羟乙基淀粉扩容治疗,观察其对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方法入选60例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内分水岭脑梗死患者,进行MRA检查观察大血管狭窄状况,随机分为扩容组及对照组;对照组进行抗血小板及降脂治疗,扩容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羟乙基淀粉扩容治疗。通过TCD检测两组病变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同时进行NIHSS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均有提高,以扩容组为著(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扩容组与对照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降低,以扩容组为著(P均<0.05)。结论羟乙基淀粉扩容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内分水岭脑梗死责任动脉远端的血流速度及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狭窄 内分水岭 扩容治疗 TCD 血流动力学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