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34抗原在急性双表型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鲁广建 宋志善 +1 位作者 张群妹 李平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26-1229,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白细胞CD34抗原在急性双表型白血病(biphenotypic acute leukemia,BAL)的表达情况,以明确其与BAL预后的关系。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白血病相关抗原,所用单克隆抗体B淋巴细胞系列为CD10,CD19和CD34;T淋巴细胞系列为CD2,CD3和... 本研究旨在探讨白细胞CD34抗原在急性双表型白血病(biphenotypic acute leukemia,BAL)的表达情况,以明确其与BAL预后的关系。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白血病相关抗原,所用单克隆抗体B淋巴细胞系列为CD10,CD19和CD34;T淋巴细胞系列为CD2,CD3和CD5;髓系为MPO,CD13和CD33,最终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1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9例(4.2%)被诊断为急性双表型白血病,其中髓系和B淋巴细胞系共同表达6例(66.7%),髓系和T淋巴细胞系共同表达3例(33.3%)。4例CD34表达阳性(44.4%)与急性髓系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相比,双表型急性白血病患者表现出显着较高的CD34抗原阳性表达率(P<0.05)。结论:与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或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相比,急性双表型白血病患者的预后较差,CD34阳性表达可能与急性双表型白血病的治疗效果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双表型白血病 免疫分型 CD3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DLP方案继以CAG方案治疗7例急性双表型白血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石希均 黄世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0期1309-1310,1313,共3页
目的:探讨VDLP方案继以CAG方案诱导治疗急性双表型白血病(BAL)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6年7月~2010年4月收住的7例BAL患者前2周采用VDLP方案:长春新碱2 mg d1、d8,柔红霉素50 mg/m2d1~3,门冬酰胺酶6 000 U//?d1、d3、d5、d7、d9、d11、... 目的:探讨VDLP方案继以CAG方案诱导治疗急性双表型白血病(BAL)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6年7月~2010年4月收住的7例BAL患者前2周采用VDLP方案:长春新碱2 mg d1、d8,柔红霉素50 mg/m2d1~3,门冬酰胺酶6 000 U//?d1、d3、d5、d7、d9、d11、d13、d15,泼尼松1 mg/kg d1~14,2周后逐渐减量停药;2周后继以CAG方案:阿克拉霉素10 mg/m2×8(7~10 d),阿糖胞苷10 mg/m2肌注或皮下注射,q12 h×14 d,G-CSF300μg,皮下注射,当白细胞>20×109/L暂时停药。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6例(85.7%)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总有效率为100.0%;7例CR后均先后予以CAG、FLAG、MOAD、HAG等方案巩固化疗,在随访结束时6例患者均为CR。结论:VDLP方案继以CAG方案能明显提高BAL的诱导缓解率,化疗耐受性好,同时骨髓抑制作用相对较轻,为此类白血病较好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双表型白血病 VDLP方案 CAG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系表型急性白血病的免疫分型特点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婧婧 张楠 +2 位作者 张新富 石瑛 王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2期317-320,共4页
本研究探讨双表型急性白血病(biphenotypic acute leukemia,BAL)的免疫分型特点及疗效分析。采用流式细胞术四色免疫荧光直接标记技术与CD45/SSC设门分析技术检测45例疑似BAL患者,根据欧洲白血病免疫分类组(EGIL)积分标准进行分型。结... 本研究探讨双表型急性白血病(biphenotypic acute leukemia,BAL)的免疫分型特点及疗效分析。采用流式细胞术四色免疫荧光直接标记技术与CD45/SSC设门分析技术检测45例疑似BAL患者,根据欧洲白血病免疫分类组(EGIL)积分标准进行分型。结果表明,45例疑似BAL患者中My/B-ALL的有23例,均共同表达cCD79a和cMPO,胞膜抗原CD19表达量最高,其次为CD10;My/T-ALL有18例,均共同表达cCD3和cMPO,胞膜中CD7表达最高,其次为CD5;T系和B系抗原共同表达的有4例,均共同表达cCD3和cCD79a。BAL患者中30例表达cTdT,25例表达CD34,31例表达CD117;My/B-ALL与My/T-ALL患者抗原表达中,CD33表达率高于CD13。CD34+的My/B-ALL的CR率低于CD34-My/B-ALL的CR率,CD34+My/T-ALL的CR率低于CD34-My/T-ALL的CR率。结论:双表型急性白血病以My/B-ALL系抗原共同表达最常见,其次为My/T-ALL。cCD3、cCD79a、cMPO对诊断及鉴别双表型急性白血病极为重要。流式细胞术是诊断双表型急性白血病最特异的方法。低分化细胞的BAL的临床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型急性白血病 免疫分型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皮肤损害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首发的双表型急性白血病
4
作者 刘英 唐锁勤 +3 位作者 杨光 冯晨 刘立真 雷琦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961-966,共6页
本研究通过实例分析双表型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病理和生物学特征,用骨髓细胞涂片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细胞的免疫表型,常规染色体分析和多重巢式RT-PCR检测染色体畸变。结果表明:本例以皮肤损伤和骨髓增... 本研究通过实例分析双表型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病理和生物学特征,用骨髓细胞涂片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细胞的免疫表型,常规染色体分析和多重巢式RT-PCR检测染色体畸变。结果表明:本例以皮肤损伤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为首发表现,诊断时骨髓原始细胞超过30%,合并脑膜浸润;肿瘤细胞体积大,同时表达髓系标记(cMPO、CD33和CD117)和T淋系标记(cCD3、CD5、CD7、CD4和CD8双表达),并强烈表达最早期造血祖细胞标记CD43和CD99,染色体核型正常,检测到MLL基因的部分串联重复。最后诊断为双表型急性白血病。结论:双表型白血病的前期可表现为骨髓病态造血,其临床和生物学行为具有高度侵袭性,应用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特征分析有助于这类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型急性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免疫表型 MLL基因的部分串联重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Ph^+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5
作者 邢娜 张蕊 +1 位作者 苏楠 张贺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3期4212-4215,共4页
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MPAL)是一种少见类型的白血病,且大部分MPAL患者存在染色体核型异常。本文报道了1例经化疗联合异基因干细胞移植的Ph^+ MPAL患者的治疗经过及结果,并进行国内外关于MPAL相关治疗的文献回顾,以期为类似患者的治疗提... 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MPAL)是一种少见类型的白血病,且大部分MPAL患者存在染色体核型异常。本文报道了1例经化疗联合异基因干细胞移植的Ph^+ MPAL患者的治疗经过及结果,并进行国内外关于MPAL相关治疗的文献回顾,以期为类似患者的治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表型 急性 造血干细胞移植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44例的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赵广芬 黄先豹 +5 位作者 陈艳 纪德香 卢玮 陈颖犁 杨赣萍 陈国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48-450,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biphenotypic acute leukemia,HAL)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以及治疗和预后。方法:根据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结果诊断HAL,评价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44例HAL临床表现可... 目的:分析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biphenotypic acute leukemia,HAL)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以及治疗和预后。方法:根据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结果诊断HAL,评价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44例HAL临床表现可有发热、淋巴结肿大、脾大、肝大、睾丸浸润等,所有患者骨髓增生明显活跃,近半数患者属高白细胞白血病。进行免疫表型检测者44例,其中B/M双表型33例、T/M双表型10例,B/T型1例。诱导化疗的总体完全缓解(CR)率为32%,34例接受治疗后11例获得CR,有2例巩固强化治疗后持续缓解,中位总生存期(OS)为13个月(3~43个月),1例仅给予淋系和2例仅给予粒系的诱导未达到CR。结论:HAL患者存在着发病年龄偏大,高白细胞、预后不良型染色体改变比例较高。治疗上给予兼顾粒、淋二系的诱导和巩固化疗方案治疗,缓解率高及总生存期长。但长期疗效的评价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表型 急性 免疫分型 预后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