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gioJet血栓清除术在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1
作者 公茂峰 顾建平 +10 位作者 陈国平 何旭 楼文胜 陈亮 苏浩波 宋进华 施万印 汪涛 赵伯翔 黄昊 李英豪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09-513,共5页
目的探讨AngioJet血栓清除术在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ALI)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经AngioJet血栓清除术治疗的12例ALI患者临床资料,以心肌梗死溶栓(TIMI)治疗后血流分级评估血流灌注情况,Cooley疗效评... 目的探讨AngioJet血栓清除术在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ALI)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经AngioJet血栓清除术治疗的12例ALI患者临床资料,以心肌梗死溶栓(TIMI)治疗后血流分级评估血流灌注情况,Cooley疗效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AngioJet血栓清除术技术成功率为91.7%(11/12),平均恢复灌注时间为(1.6±0.7)h。临床成功率为83.3%(10/12),保肢率为91.7%(11/12)。TIMI分级由术前0级8例,1级4例,改善为术后即刻0级1例,1级3例,2级8例。11例(91.7%)下肢缺血症状有明显改善,1例(8.3%)术后虽经导管接触溶栓(CDT)治疗24h,但TIMI分级仍0级且肢体缺血症状未改善,予以外科膝上截肢治疗。Cooley疗效评分显示,痊愈4例(33.3%),良好6例(50.0%),一般1例(8.3%),较差1例(8.3%),未发生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AngioJet血栓清除术可快速恢复ALI患者血流灌注,阻止病变进一步恶化,提高保肢率,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 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 急性动脉缺血 保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性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中应用AngioJet的疗效及预后 被引量:6
2
作者 刘洋 何春水 +7 位作者 张丽峰 曾伟 林瑶 耿彩娟 王科 王奇奇 黄伟 魏海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55-1259,共5页
目的分析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MT)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患者的疗效及短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本科收治的74例下肢动脉缺血患者,其中40例接受AngioJet机械性血栓抽吸治疗(PMT组),34例接受单纯导管接触溶栓治疗(CD... 目的分析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MT)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患者的疗效及短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本科收治的74例下肢动脉缺血患者,其中40例接受AngioJet机械性血栓抽吸治疗(PMT组),34例接受单纯导管接触溶栓治疗(CDT组),比较两组患者尿激酶用量、溶栓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相关并发症和术后1个月内通畅率及病死率发生情况,SF⁃36评分表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治疗有效率均为100%。CDT组、PMT组的尿激酶用量分别为(137.41±47.02)×10^(4)、(58.35±39.83)×10^(4)U,溶栓时间分别为(35.85±11.60)、(22.30±11.82)h,住院时间分别为(10.31±2.9)、(8.55±2.11)d,住院费用分别为(3.32±1.12)×10^(4)、(5.22±0.89)×10^(4)元,出血及穿刺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17.6%、2.5%,SF⁃36评分中,术后两天躯体疼痛分别为(53.86±13.89)、(63.02±10.39),情感职能分别为(58.04±10.32)、(63.61±1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MT组两组中术后1个月内通畅率(88.2%vs.90.0%)、病死率(3.0%vs.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治疗中,AngioJet在保证与CDT具有相同疗效的同时,还可以显著减少术后出血以及穿刺点血肿、住院时间、手术费用,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动脉缺血 AngioJet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下肢动脉缺血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志英 刘玲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20期26-27,共2页
对25例急性下肢动脉缺血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及时行小腿切开减压术,并配合心理护理、对症护理以及切开减压手术后护理,结果患者肢体运动感觉功能恢复正常,无截肢病例,切口愈合良好。提示急性下肢动脉缺血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需要及... 对25例急性下肢动脉缺血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及时行小腿切开减压术,并配合心理护理、对症护理以及切开减压手术后护理,结果患者肢体运动感觉功能恢复正常,无截肢病例,切口愈合良好。提示急性下肢动脉缺血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需要及时观察、准确判断,并辅以耐心细致的护理,才能提高疗效、降低截肢率和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动脉缺血 缺血再灌注损伤 骨筋膜室综合征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9例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护理
4
作者 张鸿颖 单爱静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8年第S1期25-26,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护理方法,以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截肢率。[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6年12月69例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病人的护理。[结果]56例(81.2%)保肢,6例(8.7%)截肢,7例(10.1%)死亡。[结论]针对下肢动脉急性缺血不同...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护理方法,以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截肢率。[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6年12月69例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病人的护理。[结果]56例(81.2%)保肢,6例(8.7%)截肢,7例(10.1%)死亡。[结论]针对下肢动脉急性缺血不同治疗手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于解除患肢疼痛,提高保肢率和生存率有着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动脉缺血 取栓术 介入治疗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并发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4
5
作者 余云 王哲芸 +1 位作者 王岩 陈媛媛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51-53,共3页
总结1例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并发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肠道坏死征象的早期识别与监测、安全转运、分阶段营养支持、谵妄护理、造口渗漏护理、心理支持及出院指导等。患者于入院后25 d病情平稳出院,随访6个月... 总结1例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并发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肠道坏死征象的早期识别与监测、安全转运、分阶段营养支持、谵妄护理、造口渗漏护理、心理支持及出院指导等。患者于入院后25 d病情平稳出院,随访6个月,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主动脉夹层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 安全转运 营养支持 并发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存坐骨动脉瘤伴血栓形成导致急性下肢动脉缺血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万嘉 侯毅 +6 位作者 侯丽娟 杨国凯 李国剑 马振桓 杜玲娟 李兆祥 杨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36-1037,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女,45岁。因“左下肢疼痛伴发凉7 h”于2020年4月18日入院。12年前患者曾因胸主动脉夹层在外院行腔内支架修复术,有高血压病史,入院前血压控制良好。体格检查:左下肢皮温发凉,皮色苍白,左股动脉搏动可触及,左腘动脉、足背... 1临床资料患者女,45岁。因“左下肢疼痛伴发凉7 h”于2020年4月18日入院。12年前患者曾因胸主动脉夹层在外院行腔内支架修复术,有高血压病史,入院前血压控制良好。体格检查:左下肢皮温发凉,皮色苍白,左股动脉搏动可触及,左腘动脉、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未触及。实验室指标:D-二聚体为31.8μg/mL,血肌红蛋白、血肌酐、血钾均正常。下肢血管彩超提示:左侧股浅动脉变细,左侧腘动脉血栓形成。胸腹主动脉及双下肢动脉CTA提示:胸主动脉支架植入,腹主动脉及双髂动脉夹层,左侧臀下动脉管腔增粗,其内血栓形成,左股浅动脉、腘动脉管腔闭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存坐骨动脉 血栓形成 急性下肢动脉缺血 腔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术后引入DSA血管造影的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丁语 皮梦奇 +3 位作者 赵磊 徐伟洋 徐淼 范新东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应用于体外膜肺氧合(extra 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术后在明确肢体缺血原因方面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23年7月至10月共3例4次儿童围ECMO期出现的急性... 目的初步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应用于体外膜肺氧合(extra 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术后在明确肢体缺血原因方面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23年7月至10月共3例4次儿童围ECMO期出现的急性肢体缺血情况,经紧急血管造影后迅速明确病因,选择合适的方案处理,开通右下肢血管。结果3例患儿在进入手术室经DSA检查后均快速查明病因,经处理后下肢血供恢复。除1例患儿因肢体反复缺血再灌注损伤,远端肢体出现不可逆性坏死需要截肢,余均恢复良好。结论在儿童ECMO后预防性或肢体有缺血表现时尽早引入DSA检查可迅速明确病因,以恢复肢体血供,增加保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 急性动脉缺血 血管造影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排斥性导向分子a与软脑膜侧支状态不良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吴绮思 李婷 +1 位作者 张磊 秦新月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22-426,共5页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排斥性导向分子a(repulsive guidance molecule a,RGMa)与软脑膜侧支状态的关系。方法:纳入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96例,同时纳入健康对照者33例。根据区域软脑膜侧支循环评分将患者分为软脑膜...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排斥性导向分子a(repulsive guidance molecule a,RGMa)与软脑膜侧支状态的关系。方法:纳入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96例,同时纳入健康对照者33例。根据区域软脑膜侧支循环评分将患者分为软脑膜侧支循环状态(leptomeningeal collateral status,LMCs)不良组和LMCs良好组。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RGMa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LMCs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RGMa预测LMCs的准确性。结果:LMCs不良的患者血清RGMa水平[5588.8(4247.9,10311.5)pg/mL]较LMCs良好组[3103.9(2096.5,3970.2)pg/mL]及健康对照组[3528.6(2801.2,5328.5)pg/mL]明显升高(均P<0.05)。ROC曲线分析RGMa蛋白预测LMCs不良的最佳切点为4197.745 pg/m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5%和80.0%。logistic回归分析示RGMa蛋白≥4197.745 pg/mL是软脑膜侧支受损的独立预测因子(OR=0.119,95%CI=0.030~0.469,P=0.002)。结论:血清RGMa水平是急性脑梗死发生LMCs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缺血性卒中 排斥性导向分子a 预测因子 软脑膜侧支状态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