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丁苯酞联合介入血管再通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
1
作者 李士伟 徐鹏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1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介入血管再通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2年4月通辽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所有...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介入血管再通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2年4月通辽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所有入组者均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丁苯酞注射液,比较两组出院时血管再生能力指标变化情况,比较两组出院时外周血Hcy水平和Vaspin水平变化情况,比较两组出院时患侧上肢臂丛神经传导速度和Fuel-Meye评分变化情况。结果:出院时观察组ET-1(32.1±10.7)ng/L低于对照组的(69.1±15.6)ng/L(P<0.05),NO水平(33.8±8.8)μmol/L高于对照组的(25.4±6.5)μmol/L(P<0.05),VEGF水平(84.7±23.2)ng/L高于对照组的(55.4±18.0)ng/L(P<0.05)。出院时观察组Hcy水平(13.4±5.2)μmol/L低于对照组的(22.9±8.5)μmol/L(P<0.05),Vaspin水平(2.1±0.8)μg/L低于对照组的(0.9±0.3)μg/L(P<0.05)。出院时观察组臂丛神经运动及感觉分支传导速度分别为(75.3±16.8)m/s和(51.2±10.4)m/s,快于对照组的(56.5±10.7)m/s和(39.8±8.6)m/s(P<0.05),Fuel-Meye评分(59.8±12.2)分高于对照组的(43.4±8.1)分(P<0.05)。结论:针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使用丁苯酞能有效提高介入血管再通治疗后血管再生能力,减轻神经功能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介入血管再通 急性循环大血管闭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机械取栓与桥接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杜欢 李卫 +1 位作者 宋江峰 姚淑芳 《中国医学工程》 2021年第4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直接机械取栓与桥接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AIS-LVO)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0年2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接诊的80例AIS-LVO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直接取栓组行直接机械取栓治疗,桥接组行桥... 目的探讨直接机械取栓与桥接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AIS-LVO)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0年2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接诊的80例AIS-LVO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直接取栓组行直接机械取栓治疗,桥接组行桥接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预后、症状性颅脑出血和出血转化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4 d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下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管再通率、预后良好率、症状性颅脑出血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取栓组出血转化发生率低于桥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机械取栓与桥接治疗AIS-LVO效果相当,前者能够减少出血转化发生,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 直接机械取栓 桥接 神经功能缺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介入疗法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范祥柱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10期70-71,共2页
目的:探讨并分析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介入疗法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将近年来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联合治疗组(CT组,n=45)与介入治疗组(I... 目的:探讨并分析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介入疗法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将近年来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联合治疗组(CT组,n=45)与介入治疗组(IT组,n=45)。用介入疗法对IT组患者进行治疗,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介入疗法对CT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的评分及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量表(ADL)的评分。结果:CT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IT组患者,治疗后其mRS的评分低于IT组患者,其ADL的评分高于IT组患者,P<0.05。结论: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介入疗法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能显著缓解其病情,改善其预后,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介入疗法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低灌注强度比值对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
4
作者 吴春富 姜立先 +4 位作者 梁建广 何新俊 金东 赵旭东 赵义纯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3期111-116,共6页
目的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分析低灌注强度比值(HIR)对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机械取栓术后出血转化(HT)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4月于江苏省无锡市中医医院、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机械取... 目的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分析低灌注强度比值(HIR)对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机械取栓术后出血转化(HT)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4月于江苏省无锡市中医医院、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机械取栓术的AIS-LVO患者40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机械取栓术后是否HT分为HT组(80例)和非HT组(322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采用PSM对两组一般资料进行匹配,匹配容差设置0.03进行1∶1配对。通过CT灌注成像计算HIR[T_(max)>10 s脑组织体积(ml)/T_(max)>6 s脑组织体积(ml)]。将匹配后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HIR与AIS-LVO机械取栓术后HT的关系,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阿尔伯塔中风项目早期计算机断层扫描评分(ASPECTS)评分、HIR对AIS-LVO机械取栓术后HT的预测价值。结果PSM后得到77例对组间变量均衡样本。与非HT组比较,HT组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更长,NIHSS评分、ASPECTS评分、T_(max)>10s脑组织体积和HIR更高,T_(max)>6 s脑组织体积更小(P<0.05)。NIHSS评分高、HIR高为AIS-LVO机械取栓术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ASPECTS评分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NIHSS评分、ASPECTS评分、HIR联合预测AIS-LVO机械取栓术后HT的曲线下面积为0.909,大于NIHSS评分、ASPECTS评分、HIR单独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4、0.712、0.803(P<0.05)。结论HIR高是AIS-LVO机械取栓术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对AIS-LVO机械取栓术后HT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向性评分匹配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 低灌注强度比值 机械取栓术 出血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抽吸取栓术与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的疗效对比
5
作者 陆弘盈 谭衍 +2 位作者 边远 李欣明 蔡文强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30-33,共4页
[目的]对比直接抽吸取栓术(ADAPT)与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72例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DAPT组37例和支架组35例。ADAPT组行直接抽吸取栓术,支架组行支架... [目的]对比直接抽吸取栓术(ADAPT)与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72例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DAPT组37例和支架组35例。ADAPT组行直接抽吸取栓术,支架组行支架取栓术。对比两组穿刺-血管再通时间、取栓次数、静脉溶栓、一次血管再通率、全部血管再通率、血栓逃逸、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近期预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静脉溶栓、全部血管再通率及血栓逃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DAPT组穿刺-血管再通时间短于支架组,取栓次数少于支架组,一次血管再通率高于支架组(P<0.05或P<0.01)。两组术后7 d NIHSS评分、90 d病死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DAPT组90 d预后良好率高于支架组(P<0.05)。支架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ADAPT组(P<0.05)。[结论]相较于支架取栓术,ADAPT治疗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可获得更好的近期预后,并发症风险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直接抽吸取栓术 循环大血管闭塞 支架取栓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6
作者 向浩 徐萌萌 尹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3-316,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LVO-AIS)患者血管再通但远期预后不佳的影响因素。方法 连续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进行血管再通的LVO-AIS患者123例,根据术后90 d改良的Rankin量... 目的 探讨血管内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LVO-AIS)患者血管再通但远期预后不佳的影响因素。方法 连续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进行血管再通的LVO-AIS患者123例,根据术后90 d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58例(mRS≤2分)和预后不良组65例(mRS>2分),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VO-AIS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预后良好组侧支循环良好比例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83%vs 47.69%,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92,95%CI:0.989~1.205,P=0.046)、糖尿病(OR=0.122,95%CI:0.026~0.561,P=0.007)、症状性脑出血(OR=0.038,95%CI:0.002~0.656,P=0.024)、侧支循环不良(OR=0.037,95%CI:0.007~0.196,P=0.000)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再通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高龄、糖尿病、症状性脑出血、侧支循环不良,提示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后 危险因素 血栓溶解疗法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 支架取栓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CCL5、P2X7R水平与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恶性脑水肿的关系
7
作者 王菲 张娟利 +1 位作者 苏航 赵毅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5期11-1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C-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5(CCL5)、嘌呤能2X7受体(P2X7R)水平与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并发恶性脑水肿(MBE)的关系。方法选择AIS-LVO患者162例(观察组),接受静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后72 h并发MBE 43例、未并发... 目的探讨血清C-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5(CCL5)、嘌呤能2X7受体(P2X7R)水平与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并发恶性脑水肿(MBE)的关系。方法选择AIS-LVO患者162例(观察组),接受静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后72 h并发MBE 43例、未并发MBE 119例,同期另选体检健康的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外周静脉血,离心留取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CL5、P2X7R。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IS-LVO并发MBE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CL5、P2X7R水平对AIS-LVO并发MBE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CCL5、P2X7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单因素分析发现,AIS-LVO患者并发MBE者NIHSS评分、ASPECTS评分及血清CCL5、P2X7R水平均高于其未并发MBE者(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NIHSS评分增加及血清CCL5、P2X7R水平升高为AIS-LVO并发MBE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发现,血清CCL5、P2X7R水平单独和联合预测AIS-LVO并发MBE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0、0.790、0.880,血清CCL5、P2X7R水平联合预测AIS-LVO并发MBE的AUC大于二者单独(P均<0.05)。结论血清CCL5、P2X7R水平升高是AIS-LVO并发MBE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CCL5、P2X7R水平对AIS-LVO并发MBE均有一定预测价值,二者联合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 恶性水肿 C-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5 嘌呤能2X7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颅CT血管造影联合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对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吉廷举 朱雯雯 张力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5期523-527,共5页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联合多模态MRI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缺血半暗带(IP)和侧枝循环情况及其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确诊的AIS患者57例,年龄36~78(63.4±12.3)岁,所有患者均行多模态...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联合多模态MRI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缺血半暗带(IP)和侧枝循环情况及其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确诊的AIS患者57例,年龄36~78(63.4±12.3)岁,所有患者均行多模态MRI联合CTA检查,收集MRI、CTA资料和临床资料,通过CTA联合3D-TOF-MRA诊断脑侧枝循环和IP,通过组间比较分析影响IP、灌注-扩散不匹配及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57例患者中,IP 30例(52.6%),无IP 27例(47.4%),IP组糖尿病、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患病比例高于无IP组患者(P<0.05)。侧枝循环分级和入院时梗死区体积及低灌注区体积呈负相关(r=-0.603、-0.331,P<0.01),和灌注-扩散不匹配呈正相关(r=0.528,P<0.001)。侧支循环开放良好组mRS评分≤2分者比例显著高于开放不良组(P<0.05)。疗效显著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改善值、灌注-扩散不匹配、侧枝循环分级优于疗效不显著组(P<0.05)。结论CTA联合多模态MRI有助于评估AIS患者脑组织血流变化情况,侧支循环及IP的准确评估可有效预测AIS的短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磁共振成像 缺血半暗带 侧枝循环 CT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近端动脉闭塞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静脉溶栓与桥接治疗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
9
作者 秦光云 袁丽红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11期124-125,共2页
目的:探讨对近端动脉闭塞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静脉溶栓与桥接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曲靖市陆良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近端动脉闭塞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和溶栓与桥接组。对... 目的:探讨对近端动脉闭塞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静脉溶栓与桥接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曲靖市陆良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近端动脉闭塞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和溶栓与桥接组。对溶栓组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对溶栓与桥接组患者进行静脉溶栓与桥接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结果:治疗后24 h和治疗后7 d,溶栓与桥接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低于溶栓组患者(P<0.05)。结论:对近端动脉闭塞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静脉溶栓与桥接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减轻其神经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端动脉闭塞 急性循环缺血性 静脉溶栓 桥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脑侧支血流循环状态及责任血管狭窄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6
10
作者 尚桐羽 陈首名 +1 位作者 张蕾 徐晓雪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5期749-753,共5页
目的 探究CT灌注成像(CTP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脑侧支血流循环状态及责任血管狭窄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5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后行CT平扫及CT灌注成... 目的 探究CT灌注成像(CTP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脑侧支血流循环状态及责任血管狭窄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5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后行CT平扫及CT灌注成像。分析患者不同区域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对比剂峰值时间(TTP),比较不同侧支血流循环状态CTPI参数情况及责任血管不同狭窄程度。结果 CTPI显示,46例脑组织血流灌注发生异常,CTPI阳性率为90.20%(46/51)。患者患侧梗死病灶区及缺血半暗带CBF值、CBV值均小于健侧,MTT值、TTP值均长于健侧(P<0.05)。侧支循环良好者患侧CBF值小于健侧,MTT值及TTP值均长于健侧(P<0.05),而患侧与健侧CBV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支循环不良者患侧CBF值及CBV值均小于健侧,且MTT值及TTP值均长于健侧(P<0.05)。CTPI提示AIS脑组织血流灌注异常患者责任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发生率高于CTPI提示血流灌注正常患者(P<0.05)。结论 CTPI可及时准确反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梗死病灶区、缺血半暗带血流灌注情况,有助于临床掌握患者侧支循环状态,对责任血管狭窄程度进行客观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CT灌注成像 侧支血流循环 责任血管狭窄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PCT、CRP、PTX3水平与急性前循环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后恶性脑水肿的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靳涛 张晓雷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5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正五聚蛋白3(PTX3)水平与急性前循环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后恶性脑水肿的关系。方法选择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前循环脑卒中患者187例,术后发生恶性脑水肿(MCE)40例(MCE组)、未发生MCE 147...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正五聚蛋白3(PTX3)水平与急性前循环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后恶性脑水肿的关系。方法选择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前循环脑卒中患者187例,术后发生恶性脑水肿(MCE)40例(MCE组)、未发生MCE 147例(non-MCE组)。比较两组血清CRP、PCT、PTX3水平。收集所有研究对象人口学资料、既往史、实验室检查资料、卒中原因、闭塞部位、血管再通以及NIHSS评分、ASPECTS。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急性前循环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后发生MCE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RP、PCT、PTX3水平对急性前循环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后MCE发生的预测效能。结果MCE组血清CRP、PCT水平均高于non-MCE组,血清PTX3水平低于non-MCE组(P均<0.01)。单因素分析显示,NIHSS评分、闭塞部位、中性粒细胞计数以及血清CRP、PCT、PTX3、BUN水平可能与急性前循环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后发生MCE有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及血清CRP、PCT水平为急性前循环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后发生MCE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血清PTX3水平则为其独立保护因素(P均<0.05)。血清PTX3、PCT、CRP水平预测急性前循环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后MCE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4、0.732、0.771。血清PTX3水平预测急性前循环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后MCE发生的AUC高于血清PCT、CRP水平(P均<0.05)。结论血清CRP、PCT水平为急性前循环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后发生MCE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PTX3水平则为其独立保护因素;血清CRP、PCT、PTX3水平对急性前循环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后发生MCE均有一定预测价值,但血清PTX3水平的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循环 恶性水肿 正五聚蛋白3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后超早期强化降压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丽娟 吴垠 李光宗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9期102-107,共6页
目的 探讨超早期强化降压在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后的应用及其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接受机械取栓术治疗的102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数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 目的 探讨超早期强化降压在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后的应用及其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接受机械取栓术治疗的102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数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降压,观察组术后采取超早期强化降压。比较2组临床疗效、手术前后血压控制情况、血清指标[氧磷酶-1(PON-1)、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水肿加重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预后相关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12%(48/51)与对照组90.20%(46/5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 h,观察组收缩压、平均动脉压以及脑水肿加重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 2组血清PON-1水平高于术前,Lp-PLA2、NSE水平低于术前(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48 h、90 d, 2组NIHSS评分低于术前(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症状性颅脑出血发生率、脑血管再闭塞发生率、术后90 d预后良好率及术后90 d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后超早期强化降压可在短时间内有效控制血压,减轻脑水肿,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循环缺血性 机械取栓术 强化降压 超早期 水肿 血压 神经功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式CT定量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侧支循环及缺血半暗带与预后的应用 被引量:20
13
作者 叶国伟 许兵 +4 位作者 邹建勋 鲍丽娟 兰俊 陈旭高 林黎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10期1757-1760,共4页
目的探讨多模式CT定量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侧支循环、缺血半暗带及核心梗死体积应用价值,以及在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CT灌注成像。使用MIstar软件定量评... 目的探讨多模式CT定量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侧支循环、缺血半暗带及核心梗死体积应用价值,以及在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CT灌注成像。使用MIstar软件定量评估缺血半暗带及核心梗死区体积。重建动态4D-CTA,按照ASITN/SIR制定的侧支循环分级系统对AIS患者进行侧支循环量化分级评分。用重复度量检验分析不同侧支循环分级之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差异,以及与基线缺血半暗带区、核心梗死区体积、最终梗死区体积之间的差异。结果不同侧支循环分级患者在基线、溶栓后1天、1周及1月内NIHSS评分,基线缺血半暗带区、核心梗死区体积、最终梗死区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支循环评分3~4级,基线及溶栓后1月内NIHSS评分明显较低。基线缺血半暗带体积越大,最终梗死区体积就越小。结论侧支循环良好的患者,静脉溶栓后最终梗死区体积小、临床预后好。多模式CT定量评估侧支循环及缺血半暗带可更好的预测静脉溶栓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侧支循环 预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后卒中前循环脑梗死血管取栓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梁炳松 李育英 +3 位作者 张岐平 陈英道 李健 李国辉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7期44-47,共4页
醒后卒中(WUS)是指入睡时无急性卒中症状,醒后本人或被他人发现卒中症状的急性脑梗死。因发病时间未明确,临床上常不能静脉溶栓或血管内治疗。随着多模式影像学对缺血半暗带的准确评估和选择,血管内治疗能改善部分WUS患者的预后。现对WU... 醒后卒中(WUS)是指入睡时无急性卒中症状,醒后本人或被他人发现卒中症状的急性脑梗死。因发病时间未明确,临床上常不能静脉溶栓或血管内治疗。随着多模式影像学对缺血半暗带的准确评估和选择,血管内治疗能改善部分WUS患者的预后。现对WUS血管内治疗的临床预后相关因素、多模式血管成像和血管内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后 循环梗死 血管内治疗 临床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litaire FR支架取栓治疗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
15
作者 吴锡骅 苏施雅 任丽 《巴楚医学》 2022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探究Solitaire FR支架取栓治疗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76例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观察... 目的:探究Solitaire FR支架取栓治疗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76例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Solitaire FR取栓支架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再通情况、干预前后神经损伤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自理能力及干预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7天,两组神经损伤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自理能力均显著改善(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Solitaire FR取栓支架治疗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有效促进血管再通,改善脑部血流,降低脑神经损伤,有利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急性缺血性 Solitaire FR支架取栓 静脉溶栓 视锥蛋白样蛋白-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A图像CT值方差比与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短期预后相关性分析
16
作者 应豪斌 顾水均 +1 位作者 缪建庆 戴文斌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6期921-923,共3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图像中患侧及健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CT值方差比与大脑中动脉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MCAO)代偿情况及短期预后相关性。方法选择CTA确诊的大脑中动脉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MCAO)患者73例。根...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图像中患侧及健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CT值方差比与大脑中动脉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MCAO)代偿情况及短期预后相关性。方法选择CTA确诊的大脑中动脉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MCAO)患者73例。根据患者90 d改良Rankin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42例)及预后不良组(31例)。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IS-MCAO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应用ROC曲线检测CT值方差比在AIS-MCAO患者短期预后中的预测价值。结果患者患侧及健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CT值方差比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T值比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7。在ROC曲线中HU值比值的约登指数为0.694,所对应的最佳临界点为0.675,当CT值比值<0.675时,患者预后不良的可能性大。结论患者患侧及健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CT值方差比可有效评估AIS-MCAO患者的短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动脉闭塞性急性缺血性 ASPECTS评分 改良mR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磁共振T_(2)-FLAIR血管高信号征影响因素及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闫威 梁春玲 +2 位作者 李明安 孙轶 董力宁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32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磁共振T_(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高信号征(FVH)的影响因素,并分析FVH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MRI影像资料,记录FVH阳性情况并进行评分。收集患...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磁共振T_(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高信号征(FVH)的影响因素,并分析FVH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MRI影像资料,记录FVH阳性情况并进行评分。收集患者年龄、性别、脑血管疾病影响因素(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吸烟史)、发病至检查时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等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FVH阳性的影响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FVH阳性率及评分与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FVH评分对患者梗死后90 d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124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中,FVH阳性91例(73.39%),FVH阳性患者FVH评分1~5[3(2,4)]分。入院24 h内NIHSS评分、大动脉粥样硬化、重度狭窄或闭塞是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FVH阳性的独立影响因素。FVH阳性患者FVH评分与梗死后10 d NIHSS评分、梗死后90 d mRS评分均呈负相关关系(r_(s)分别为-0.503、-0.655,P均<0.01)。ROC曲线分析显示,以FVH评分≤2分为截断值,FVH评分预测FVH阳性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梗死后90 d预后不良的约登指数为0.603,ROC曲线下面积为0.859,敏感度77.3%,特异度83.0%,准确度80.2%,优于梗死后10 d NIHSS评分的预测效能。结论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磁共振FVH阳性率较高,与入院24 h内NIHSS评分、大动脉粥样硬化、重度狭窄或闭塞密切相关;FVH评分对FVH阳性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急性循环梗死 FLAIR序列高信号征 磁共振成像 侧支循环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室收缩功能障碍与6 h内机械取栓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AIS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结局的关系分析
18
作者 顾正华 曹月洲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21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以左室射血分数(LVEF)测量的左室收缩功能障碍(LVSD)与6 h内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5例发病后6 h内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AI... 目的探讨以左室射血分数(LVEF)测量的左室收缩功能障碍(LVSD)与6 h内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5例发病后6 h内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AIS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impson双平面法在二维超声心动图上评估患者的LVEF,观察LVSD的发生情况,并比较LVSD组和非LVSD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LVSD与早期神经功能结局的关系。结果205例患者中47例(22.9%)出现LVSD。LVSD组患者年龄(72.8±11.6)岁、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6.0(10.0,20.0)分高于非LVSD组的(67.2±10.2)岁、11.0(6.0,16.0)分,LVEF(37.9±7.5)%、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率36.2%低于非LVSD组的(62.8±3.4)%、7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5例患者中,早期神经功能改善130例(63.4%),未改善75例(36.6%)。单因素分析显示: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组患者年龄、基线NIHSS评分、LVSD、再灌注不良[改良脑梗死溶栓评分(mTICI)0~2a级]发生率分别为(67.3±10.0)岁、11.0(6.0,16.0)分、13.1%、10.8%,均低于早期神经功能未改善组的(70.5±11.8)岁、13.0(8.0,18.0)分、40.0%、3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LVSD和再灌注不良是6 h内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AIS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LVSD是发病后6 h内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AIS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 左室收缩功能障碍 左室射血分数 6 h内机械取栓 神经功能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TS技术在急性颈动脉闭塞介入开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19
作者 师少春 欧阳辉 +2 位作者 卓少伟 曾建清 黄柳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10期50-53,共4页
目的 分析前循环串联闭塞从远端向近端的逆向开通技术(PDTS技术)在急性颈动脉闭塞介入开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0例接受急性颈动脉闭塞介入开通治疗的AIS患者,通过电脑随机抽选程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 目的 分析前循环串联闭塞从远端向近端的逆向开通技术(PDTS技术)在急性颈动脉闭塞介入开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0例接受急性颈动脉闭塞介入开通治疗的AIS患者,通过电脑随机抽选程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前循环串联闭塞从近端向远端的顺向开通技术治疗,观察组采用PDTS技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认知功能及临床指标[一次性取栓成功情况、静脉溶栓情况、病死情况及静脉溶栓时间(DNT)、入院到实施介入取栓治疗的时间(DPT)]、满意度。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生理、情感、社会以及精神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理、情感、社会以及精神评分分别为(83.31±3.47)、(83.54±5.66)、(83.21±4.23)、(82.64±4.2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2.31±5.03)、(74.58±3.69)、(71.69±5.23)、(71.65±5.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7.07±0.71)分低于对照组的(10.63±1.23)分,MMSE评分(27.37±2.18)分高于对照组的(25.46±2.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一次性取栓成功率60.00%及静脉溶栓比例90.00%均高于对照组的25.00%、35.00%,DNT(38.36±8.61)min和DPT(71.91±2.65)min均短于对照组的(58.25±16.25)、(104.86±13.2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5.00%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接受急性颈动脉闭塞介入开通治疗的AIS患者实施PDTS技术,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提升一次性取栓成功率、静脉溶栓比例及治疗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串联闭塞从远端向近端的逆向开通技术 急性颈动脉闭塞介入开通 急性缺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313例临床分析和脑血管侧支循环的变化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其峰 吴静 汪兰荣 《中国民间疗法》 2016年第3期53-54,共2页
近年来,我国脑梗死发病率随人口老龄化及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每年发病患者130万~150万,居世界第二位,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疾病之一。该病发病重,进展快,病因病机复杂,治疗无特效药物。我院应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 近年来,我国脑梗死发病率随人口老龄化及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每年发病患者130万~150万,居世界第二位,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疾病之一。该病发病重,进展快,病因病机复杂,治疗无特效药物。我院应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313例,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注射液 急性梗死 侧支循环 梗死发病率 血管 特效药物 危险因素 临床分析 血小板凝聚 细胞内钙超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