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前壁心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时间窗差异对患者疗效的影响分析
1
作者 林进爵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22期104-107,共4页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梗)急诊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时间窗差异对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接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前壁心梗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于发病3 h后接受治疗,试验组于发...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梗)急诊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时间窗差异对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接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前壁心梗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于发病3 h后接受治疗,试验组于发病3 h内接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及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作次数、治疗效果、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51.15±4.73)mm、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40.21±5.16)mm均小于对照组的(57.21±4.79)、(43.85±5.72)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2.52±5.18)%大于对照组的(36.15±5.82)%(P<0.05)。试验组治疗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72.49±5.46)、(73.42±6.03)、(71.52±5.56)、(78.42±6.71)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48±4.48)、(62.53±5.41)、(60.03±5.03)、(66.47±6.28)分(P<0.05)。试验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绞痛、心源性休克发作次数分别为(1.61±0.32)、(0.47±0.02)、(1.36±0.45)、(0.89±0.24)次/月,均少于对照组的(3.03±0.39)、(1.96±0.09)、(3.63±0.83)、(2.39±0.65)次/月(P<0.05)。试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试验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P<0.05)。结论 针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时间窗,相比于发病3 h后,发病3 h内实施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可获得获得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时间窗差异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重构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魏梅 刘永升 +4 位作者 马利祥 国强华 王乐 陈洁 刘会英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6期51-52,共2页
目的探讨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重构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将87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及对照组44例,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贝那普利,观察组加用螺内酯。两组于发病7天及治疗6... 目的探讨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重构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将87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及对照组44例,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贝那普利,观察组加用螺内酯。两组于发病7天及治疗6个月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行和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HRV;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个月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下降、左心室射血分数和HRV指标提高,观察组变化更显著(P均<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能够有效抑制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室重构、提高HRV,且较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螺内酯 贝那普利 心率变异性 左心室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格瑞洛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3
作者 樊琴 王岳松 +2 位作者 王学忠 邵旭武 马礼坤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43-45,共3页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抗血小板效果。方法将67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急诊PCI的患者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两组入院后均接受其他常规治疗,氯吡格雷组术前给予氯吡格雷负...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抗血小板效果。方法将67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急诊PCI的患者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两组入院后均接受其他常规治疗,氯吡格雷组术前给予氯吡格雷负荷剂量、术后给予氯吡格雷标准剂量口服治疗,替格瑞洛组术前给予替格瑞洛负荷剂量、术后给予替格瑞洛标准剂量口服治疗。比较两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和血小板聚集抑制率(IPA)、手术前后TIMI血流分级及心脏彩超结果[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术后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出血并发症。结果替格瑞洛组服药后1、2、24 h及服药后7 d MPAR低于氯吡格雷组,IPA高于氯吡格雷组(P均<0.05);替格瑞洛组术后TIMI分级和LVEF高于氯吡格雷组,LVEDD低于氯吡格雷组(P均<0.05)。替格瑞洛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两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急诊PCI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使用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效果较氯吡格雷更佳,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格瑞洛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氯吡格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前降支心肌桥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黄杰雄 王树源 +2 位作者 刘旭之 苏良献 唐亮宇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21期54-55,共2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前降支心肌桥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120例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为罪犯血管所引起的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12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前降支心肌桥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120例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为罪犯血管所引起的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12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心肌桥出现几率与心肌桥参数。结果心肌桥均位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观察组心肌桥出现率为18.33%,对照组心肌桥出现率为4.17%,两组间心肌桥出现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出现心肌桥患者的年龄、心肌桥长度、与前降支开口距离及收缩期管腔压缩比例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前降支心肌桥是引起患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降支 心肌桥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通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重构和射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薛书峰 李伟 潘广杰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356-357,共2页
关键词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左心室重构 射血功能 心血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1284例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丽 赵昕 +7 位作者 邓宇阳 邓捷 任丽丽 杨晓旭 顾崇怀 赵晓川 王效增 韩雅玲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4年第6期422-426,共5页
目的:评价老年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地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2006年1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1284例老年STEMI行PCI治疗的患者,年龄≥60岁,分为两组... 目的:评价老年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地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2006年1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1284例老年STEMI行PCI治疗的患者,年龄≥60岁,分为两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MI)患者(前壁组)643例;其他部位AMI患者(对照组)641例。记录并分析两组住院及随访期间(1年)有关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1)两组的基本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前壁组脑血管疾病史、心肌梗死疾病史及高血压病史所占比例低(P<0.05,P<0.01),而男性、KILLIP≥Ⅱ级及入院时心率〉90次/min患者所占比例高(P<0.05,P<0.01),其他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前壁组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及利尿剂的药物应用更多(P<0.01),并且接受PCI治疗中多支病变比例高,平均支架长度、个数均显著增高(P<0.01)。(2)两组住院及随访期间MACE发生情况:前壁组心源性死亡明显高于对照组[6.8%(43/632) vs 3.5%(22/629),P<0.01],而随访期间(1年)靶血管血运重建率低[4.7%(30/632) vs 9.4%(59/629),P<0.01],且年龄≥75岁患者MACE发生率显著高于年龄<75岁患者[25.4%(30/118) vs 15.8%(81/514),P<0.05]。结论老年急性前壁STEMI患者中男性高发,心功能差、多支病变比例高,病情重,PCI中植入支架多,远期靶血管血运重建率低,≥75岁患者MACE发生率高,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院心电图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左前降支近段急性闭塞的预测 被引量:4
7
作者 叶红华 陈君柱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43-445,共3页
目的 :评价入院心电图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预测左前降支 (L AD)近段急性闭塞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37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行急诊 PTCA或入院 2周内行冠脉造影患者的入院心电图和冠脉造影结果。结果 :LAD近段急性闭塞组下壁导联 S... 目的 :评价入院心电图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预测左前降支 (L AD)近段急性闭塞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37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行急诊 PTCA或入院 2周内行冠脉造影患者的入院心电图和冠脉造影结果。结果 :LAD近段急性闭塞组下壁导联 ST段压低幅度和 a VL导联 ST段抬高幅度均较 LAD中远段急性闭塞组明显 (P<0 .0 1)。 导联 ST段压低和 a VL导联 ST段抬高经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呈负相关 (r=- 0 .80 ,P=0 .0 0 1)。下壁导联 ST段压低和 a VL导联 ST段抬高对 LAD近段急性闭塞的特异性高于敏感性。结论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入院心电图的下壁 ST段压低和 a VL导联 ST段抬高提示左前降支在第一对角支分叉近侧段的急性闭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心电描记术 降支近段急性闭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重构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李献良 姜先雁 +3 位作者 蒋文彬 崔美平 郭晓 王松涛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14期192-195,共4页
目的探究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室重构以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80例,经伦理委员会通过后实施,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即试验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两组... 目的探究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室重构以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80例,经伦理委员会通过后实施,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即试验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进行贝那普利治疗,试验组进行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功能与结构以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各项指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r MSSD、SDANN等指标均得到了明显改善;试验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60.97±17.33)%、r MSSD(25.42±6.59)ms、SDNN(85.81±21.51)ms、SDANN(76.71±20.72)ms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52.44±17.01)%、r MSSD(21.89±6.52)ms、SDNN(76.38±21.44)ms、SDANN(67.61±20.79)ms;试验组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45.51±13.21)mm、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36.20±10.41)mm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1.44±13.33)mm、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41.47±10.32)mm;通过分析发现,治疗6个月后,两组左心室功能与结构以及心率变异性(HRV)等各项指标均得到了明显改善,其中试验组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能够有效改善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指标,进而显著提高患者心功能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内酯 贝那普利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左心室重构 心率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格瑞洛在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PCI治疗中的早期作用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田彩霞 薛伟珍 +1 位作者 冯惠芳 宁丽君 《临床医药实践》 2017年第7期550-553,共4页
目的:研究替格瑞洛在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的早期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8月进行PCI治疗的发病12 h内的148例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术前应用P2Y1... 目的:研究替格瑞洛在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的早期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8月进行PCI治疗的发病12 h内的148例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术前应用P2Y12受体拮抗剂的不同分为替格瑞洛组(74例)和氯吡格雷组(74例),比较两组的靶血管TIMI血流分级及心肌组织灌注分级(TMPG)血流情况;比较术后1周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及术后6月的LVEF及LVEDD。随访6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出血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替格瑞洛组较氯吡格雷组靶血管TIMI血流及TMPG血流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替格瑞洛组较氯吡格雷组LVEF增高,LVEDD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替格瑞洛组较氯吡格雷组MACE发生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可改善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中靶血管TIMI及TMPG血流,改善患者近期及远期心功能,减少临床事件,不增加主要及微小出血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格瑞洛 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急诊PC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胸导联U波倒置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娴超 孙小平 +1 位作者 钱玉英 刘岚 《浙江临床医学》 2004年第6期506-506,共1页
关键词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胸导联U波倒置 心电图 诊断 严重心律失常 左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灌注方法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天发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4期104-105,共2页
关键词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灌注方法 预后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急性心肌梗死 延迟PCI 再灌注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凌嘉源 李元凤 +2 位作者 阳贻红 曹佐锋 谢东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4期119-120,共2页
目的分析和研究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72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 目的分析和研究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72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rhBNP,将两组患者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及用药安全性进行对比,观察术后12、24、72 h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下降速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9.4%,对照组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4.4%,观察组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低血压2例,头痛2例,恶心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9%,对照组发生低血压3例,头痛3例,恶心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4%,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将rhBNP应用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中,其有一定的心肌保护作用,降低再灌注恶性心律失常发生几率,对降低手术并发症及改善患者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脑利钠肽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再灌注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PCI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x43水平、NLR与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山岭 姬洪涛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26期4865-4867,共3页
目的分析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血清间隙连接蛋白43(Cx43)水平、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 目的分析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血清间隙连接蛋白43(Cx43)水平、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6)和联合组(n=50)。对照组接受PCI治疗,联合组接受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PCI治疗。比较两组心功能、血清Cx43水平、NLR、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心输出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治疗前增加,且联合组患者CO(5.71±0.32)、LVEF(48.32±3.53)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较治疗前减小,且联合组患者LVEDV(134.87±6.87)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x43水平、NLR较治疗前下降,且联合组患者Cx43水平(0.21±0.19)、NLR(8.69±1.64)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PCI能够减轻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Cx43水平、NLR,提升心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脑利钠肽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连接蛋白43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发病后早期溶栓与介入治疗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智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31期47-48,共2页
目的探讨发病后早期进行溶栓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 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我院诊治的8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随即将其分为溶栓组(溶栓治疗)和介入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每组各40例,对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发病后早期进行溶栓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 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我院诊治的8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随即将其分为溶栓组(溶栓治疗)和介入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每组各40例,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并比较。结果与溶栓组的梗死血管再通率相比,介入组的再通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溶栓治疗组的平均住院时间(18.5±4.0)相比,介入治疗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减少(7.5±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与溶栓组的心功能LVEF相比(40.2±6.2)%,介入组的心功能LVEF明显增高(56.3±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与溶栓治疗相比,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临床疗效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发新出现的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3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锋 黄玉 +2 位作者 董艳明 吴飞飞 刘志远 《浙江临床医学》 2008年第11期1433-1434,共2页
目的通过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MI)伴发新出现的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评估AMI伴发新出现的CRBBB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3年2月至2007年6月在本院心脏科住院的AMI患者105例,分为两组,AMI伴发新出现的CRBB... 目的通过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MI)伴发新出现的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评估AMI伴发新出现的CRBBB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3年2月至2007年6月在本院心脏科住院的AMI患者105例,分为两组,AMI伴发新出现的CRBBB患者32例为观察组,单纯AMI患者73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肌钙蛋白(cTNI)滴度、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功能Killip分级、严重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等临床资料进行对比性分析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AMI伴发新出现的CRBBB患者发生快速或缓慢心律失常的比例、心功能Killip分级≥Ⅲ级的比例、心源性休克比例、cTNI滴度及早期病死率均显著高于单纯AMI患者(P<0.05),而LVEF、溶栓再通率显著<单纯AMI患者。结论AMI伴发新出现的持续性CRBBB,提示临床病情凶险,预后不良,可作为AMI患者病情恶化的一个很有价值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预后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VR导联T波方向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评估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莉 王燕华 +1 位作者 荀平 付刚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24期49-50,63,共3页
目的探讨aVR导联T波方向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价值。方法将74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心电图aVR导联T波方向不同分为T波直立组(A组)和T波倒置组(B组),分析两组患者心电图、脑钠肽、C反应蛋白、冠脉造影结果及心功能变化。结... 目的探讨aVR导联T波方向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价值。方法将74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心电图aVR导联T波方向不同分为T波直立组(A组)和T波倒置组(B组),分析两组患者心电图、脑钠肽、C反应蛋白、冠脉造影结果及心功能变化。结果 A组以老年人居多;脑钠肽、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冠脉造影提示多伴有多支血管病变,且患者LAD比较长,多呈LAD包绕型,阻塞部位多为LAD近段;患者心功能更差。结论 aVR导联T波方向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R导联T波方向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脑钠肽 C反应蛋白 冠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洛尔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冠脉介入治疗术中心电图QT离散度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毕朝晖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11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艾司洛尔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术中心电图QT离散度(QTd)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6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拟行急诊冠脉介入手术患者,采用前瞻、随机对照方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即刻给... 目的探讨艾司洛尔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术中心电图QT离散度(QTd)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6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拟行急诊冠脉介入手术患者,采用前瞻、随机对照方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即刻给予艾司洛尔静脉注射,继之静脉泵入;对照组即刻给予美托洛尔口服。比较两组治疗前后QTd及术中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QT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QTd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QTd(39.0±15.5)ms低于对照组的(53.0±14.7)m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中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10.0%低于对照组的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术时应用艾司洛尔静脉泵入更能有效降低QTd,减少术中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洛尔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QT离散度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发病6h内溶栓与介入治疗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耀辉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9期130-131,共2页
目的研究并观察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发病6 h内溶栓与介入治疗的效果比较。方法我院2010年9月1日至2013年1月1日期间收治的11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对照组(55例)患者运用溶栓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55例)患... 目的研究并观察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发病6 h内溶栓与介入治疗的效果比较。方法我院2010年9月1日至2013年1月1日期间收治的11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对照组(55例)患者运用溶栓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55例)患者运用介入的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上述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ST段明显回落,且患者治疗30 d的死亡率1.82%,梗死相关血管的再通率85.4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和左室射血分数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对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而言,在其发病6 h内进行介入治疗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6h溶栓治疗 介入治疗 疗效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消化道出血诱发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室间隔穿孔一例
19
作者 张志辉 李学东 +2 位作者 赵慧强 李伟杰 郭文怡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80-280,共1页
关键词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上消化道出血 室间隔穿孔 高血压病史 诱发 区疼痛 临床资料 急诊入院 复方降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Ⅱ、Ⅲ、aVF导联ST段下移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靖环 《山西临床医药》 2002年第3期183-184,共2页
目的 :研究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 、 、a VF导联 ST段下移的原因。方法 :对 4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 、 、a VF导联 ST段下移的 17例中 ,累及右冠状动脉和 /或... 目的 :研究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 、 、a VF导联 ST段下移的原因。方法 :对 4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 、 、a VF导联 ST段下移的 17例中 ,累及右冠状动脉和 /或左回旋支者为 76 .2 % ,多支冠脉病变者为 5 2 .9% ,与不伴 、 、a VF导联 ST下移在统计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 、 、a VF导联 ST段下移 ,可能与多支冠脉病变导致下壁心肌缺血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心电图 ST段压 冠状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