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替格瑞洛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抗血小板效果。方法将67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急诊PCI的患者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两组入院后均接受其他常规治疗,氯吡格雷组术前给予氯吡格雷负...目的观察替格瑞洛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抗血小板效果。方法将67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急诊PCI的患者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两组入院后均接受其他常规治疗,氯吡格雷组术前给予氯吡格雷负荷剂量、术后给予氯吡格雷标准剂量口服治疗,替格瑞洛组术前给予替格瑞洛负荷剂量、术后给予替格瑞洛标准剂量口服治疗。比较两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和血小板聚集抑制率(IPA)、手术前后TIMI血流分级及心脏彩超结果[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术后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出血并发症。结果替格瑞洛组服药后1、2、24 h及服药后7 d MPAR低于氯吡格雷组,IPA高于氯吡格雷组(P均<0.05);替格瑞洛组术后TIMI分级和LVEF高于氯吡格雷组,LVEDD低于氯吡格雷组(P均<0.05)。替格瑞洛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两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急诊PCI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使用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效果较氯吡格雷更佳,安全性更高。展开更多
目的:评价老年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地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2006年1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1284例老年STEMI行PCI治疗的患者,年龄≥60岁,分为两组...目的:评价老年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地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2006年1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1284例老年STEMI行PCI治疗的患者,年龄≥60岁,分为两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MI)患者(前壁组)643例;其他部位AMI患者(对照组)641例。记录并分析两组住院及随访期间(1年)有关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1)两组的基本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前壁组脑血管疾病史、心肌梗死疾病史及高血压病史所占比例低(P<0.05,P<0.01),而男性、KILLIP≥Ⅱ级及入院时心率〉90次/min患者所占比例高(P<0.05,P<0.01),其他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前壁组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及利尿剂的药物应用更多(P<0.01),并且接受PCI治疗中多支病变比例高,平均支架长度、个数均显著增高(P<0.01)。(2)两组住院及随访期间MACE发生情况:前壁组心源性死亡明显高于对照组[6.8%(43/632) vs 3.5%(22/629),P<0.01],而随访期间(1年)靶血管血运重建率低[4.7%(30/632) vs 9.4%(59/629),P<0.01],且年龄≥75岁患者MACE发生率显著高于年龄<75岁患者[25.4%(30/118) vs 15.8%(81/514),P<0.05]。结论老年急性前壁STEMI患者中男性高发,心功能差、多支病变比例高,病情重,PCI中植入支架多,远期靶血管血运重建率低,≥75岁患者MACE发生率高,预后差。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替格瑞洛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抗血小板效果。方法将67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急诊PCI的患者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两组入院后均接受其他常规治疗,氯吡格雷组术前给予氯吡格雷负荷剂量、术后给予氯吡格雷标准剂量口服治疗,替格瑞洛组术前给予替格瑞洛负荷剂量、术后给予替格瑞洛标准剂量口服治疗。比较两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和血小板聚集抑制率(IPA)、手术前后TIMI血流分级及心脏彩超结果[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术后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出血并发症。结果替格瑞洛组服药后1、2、24 h及服药后7 d MPAR低于氯吡格雷组,IPA高于氯吡格雷组(P均<0.05);替格瑞洛组术后TIMI分级和LVEF高于氯吡格雷组,LVEDD低于氯吡格雷组(P均<0.05)。替格瑞洛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两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急诊PCI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使用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效果较氯吡格雷更佳,安全性更高。
文摘目的:评价老年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地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2006年1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1284例老年STEMI行PCI治疗的患者,年龄≥60岁,分为两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MI)患者(前壁组)643例;其他部位AMI患者(对照组)641例。记录并分析两组住院及随访期间(1年)有关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1)两组的基本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前壁组脑血管疾病史、心肌梗死疾病史及高血压病史所占比例低(P<0.05,P<0.01),而男性、KILLIP≥Ⅱ级及入院时心率〉90次/min患者所占比例高(P<0.05,P<0.01),其他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前壁组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及利尿剂的药物应用更多(P<0.01),并且接受PCI治疗中多支病变比例高,平均支架长度、个数均显著增高(P<0.01)。(2)两组住院及随访期间MACE发生情况:前壁组心源性死亡明显高于对照组[6.8%(43/632) vs 3.5%(22/629),P<0.01],而随访期间(1年)靶血管血运重建率低[4.7%(30/632) vs 9.4%(59/629),P<0.01],且年龄≥75岁患者MACE发生率显著高于年龄<75岁患者[25.4%(30/118) vs 15.8%(81/514),P<0.05]。结论老年急性前壁STEMI患者中男性高发,心功能差、多支病变比例高,病情重,PCI中植入支架多,远期靶血管血运重建率低,≥75岁患者MACE发生率高,预后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