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4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4^+CD25^+Treg在儿童急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张爱梅 徐修才 +6 位作者 王宁玲 张翠萍 沈元元 李庆 邬志伟 王会平 翟志敏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57-1161,共5页
目的研究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在儿童急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25例AITP患儿的外周血为标本,30例健康儿童为正常对照。采用三色单克隆抗体直接标记法检测细胞膜表面抗原;检测胞浆/核抗... 目的研究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在儿童急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25例AITP患儿的外周血为标本,30例健康儿童为正常对照。采用三色单克隆抗体直接标记法检测细胞膜表面抗原;检测胞浆/核抗原时先标记膜表面抗原,固定破膜后再标记胞浆/核抗原;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仪进行Treg细胞的数值检测和结果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儿和正常儿童血清中TGF-β和IL-10水平。结果约60%的CD4+CD25+细胞为FoxP3阳性,而90%以上的CD4+CD25hi表达FoxP3。AITP患儿与健康儿童CD4+CD25hi、CD4+CD25+FoxP3+细胞数和CD4+CD25+FoxP3+与CD4+CD25+FoxP3-的比值分别为(0.95±0.27)%对(1.08±0.37)%、(4.54±1.31)%对(5.28±1.52)%和(0.61±0.26)%对(0.73±0.29)%,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ITP患儿和正常儿童血清的TGF-β水平分别为(9.44±2.78)ng/ml对(25.23±3.42)ng/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ITP患儿的成熟B淋巴细胞显著高于正常儿童[(19.90±7.42)%对(12.02±3.82)%],P<0.05;NK细胞、CD3+T细胞和CD3+CD4+/CD3+CD8+数值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数量正常但TGF-β分泌不足的Treg细胞,可能在儿童AITP发病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CD25+调节T细胞 急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转化生长因子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养血通络法论治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与Th17/Treg细胞平衡的相关进展
2
作者 范淑华 丁樱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3-57,I0027,共6页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是一种机体免疫功能异常疾病,中医把ITP归类为“紫癜”或“血证”,根据ITP病因病机,从益气养血和祛瘀通络分析探索ITP有效治疗方法,以期为免疫性疾病治疗领域提供新思...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是一种机体免疫功能异常疾病,中医把ITP归类为“紫癜”或“血证”,根据ITP病因病机,从益气养血和祛瘀通络分析探索ITP有效治疗方法,以期为免疫性疾病治疗领域提供新思路。探讨了Th17/Treg细胞平衡对儿童ITP疾病进程的影响,儿童ITP涉及免疫细胞平衡失调,尤其是Th17和Treg细胞的功能异常。Th17细胞通常与促炎反应相关,而Treg细胞则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功能,维持自身免疫耐受。中医通过养血通络法不仅改善血液循环,还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因子环境来恢复Th17/Treg细胞的平衡,促进Treg细胞功能,抑制Th17细胞活性。中医临床治疗儿童ITP通过整合益气养血和化瘀通络,全面调节体内环境,控制疾病的发展,强调对症治疗,审证求因,尤其在虚实夹杂病机时需兼顾治疗。对中医养血通络法论治儿童ITP与Th17/Treg细胞平衡总结梳理,从Th17/Treg细胞与儿童ITP、养血通络法治疗儿童ITP、养血通络法与Th17/Treg细胞平衡解析中医养血通络法对儿童ITP与Th17/Treg细胞平衡的影响。同时,总结中医药干预治疗的相关进展,为中药治疗干预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复杂作用机制解析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儿童 养血通络法 TH17/TREG 细胞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研究进展
3
作者 黄周轩 邵静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8-516,共9页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血小板破坏增加和血小板生成受损引起的孤立性血小板减少为特征。虽然多数患者预后相对良好,然而仍有10%~20%的儿童患者,以及高达75%的成...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血小板破坏增加和血小板生成受损引起的孤立性血小板减少为特征。虽然多数患者预后相对良好,然而仍有10%~20%的儿童患者,以及高达75%的成人患者可能发展为慢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chronic 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CITP)。该类患者对多种治疗手段的效果均不明显,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当前,CITP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及丙种球蛋白在内的一线疗法,以及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hrombopoietin receptor agonist,TPO-RA)、利妥昔单克隆抗体、免疫抑制剂和脾切除等二线疗法。近年来,随着对CITP研究的深入,一些新型生物药物和免疫疗法,例如Fcγ受体(Fcγreceptor,FcγR)信号转导抑制剂、新生儿Fc受体抑制剂、补体抑制剂、免疫细胞靶向治疗、血小板去唾液酸化、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以及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等,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潜力。新型疗法通过针对CITP发病机制的不同环节进行干预,旨在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选择。该文就CITP的发病机制、二线治疗方法以及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治疗 利妥昔单克隆抗体 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 免疫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F-1与CSF-1R在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4
作者 李丹露 宋海辰 +1 位作者 程永凤 严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31-1137,共7页
目的:探讨CSF-1(集落刺激因子-1)与CSF-1R(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在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ITP患儿44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4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收集相... 目的:探讨CSF-1(集落刺激因子-1)与CSF-1R(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在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ITP患儿44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4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收集相关临床数据。分离ITP患儿与健康儿童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儿童血浆中M1巨噬细胞相关细胞因子(TNF-α、IL-6),M2巨噬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10、TGF-β)及CSF-1的含量。RT-PCR法检测两组儿童PBMC中M1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CD86、iNOS),M2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CD206、Arg-1)及CSF-1R的mRNA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两组儿童PBMC中CSF-1R蛋白的表达情况。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判断CSF-1R与血小板计数、TNF-α、IL-6、IL-10、TGF-β、CSF-1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TP患儿血浆中IL-10、TGF-β、CSF-1的含量及血小板计数均显著下降(P<0.01),TNF-α、IL-6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ITP患儿PBMC中M1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CD86、iNOS)的mRNA水平相对于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ITP患儿PBMC中M2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CD206的mRNA水平相对于对照组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Arg-1的mRNA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TP患儿PBMC中CSF-1R的基因、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CSF-1R在ITP患儿PBMC中的表达与血小板计数、IL-10、CSF-1呈正相关(r=0.822、0.481、0.405)。结论:在ITP患儿血浆中CSF-1含量明显降低,在ITP患儿PBMC中CSF-1R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可能参与调控巨噬细胞M1/M2的失衡,可作为ITP潜在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F-1/CSF-1R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巨噬细胞极化 M1/M2失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滋阴凉血方联合泼尼松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鼠免疫功能及ST2/IL-33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冰洁 车虹 +4 位作者 胡琏 易文静 肖利 刘培佳 刘松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207,共6页
目的:探讨滋阴凉血方联合泼尼松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鼠免疫功能及ST2/IL-33通路的影响。方法:40只BALB/c小鼠,其中32只采用注射抗血小板血清构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滋阴凉血方(0.2 ml/10... 目的:探讨滋阴凉血方联合泼尼松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鼠免疫功能及ST2/IL-33通路的影响。方法:40只BALB/c小鼠,其中32只采用注射抗血小板血清构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滋阴凉血方(0.2 ml/10 g)、泼尼松(0.2 ml/10 g)和滋阴凉血方+泼尼松(0.2 ml/10 g)共4组,每组8只,剩余8只小鼠设为空白组。分别按剂量灌胃给药,模型组与空白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1次/d×2周。采集血样和脾脏组织,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外周血小板数;HE染色观察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白细胞介素(IL)-17及外周血血小板生成素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脾脏组织IL-33、s ST2、ST2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Treg细胞数。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小板数、血小板生成素、转化生长因子β水平及Treg细胞均明显降低(P<0.05),IL-17水平、Th17细胞及IL-33、s ST2、ST2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滋阴凉血方+泼尼松组血小板数、血小板生成素、转化生长因子β水平及Treg细胞均明显上升(P<0.05),IL-17水平、Th17细胞及IL-33、s ST2、ST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滋阴凉血方+泼尼松可有效地调节Th17/Treg平衡,进而有效改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机制可能与调节ST2/IL-33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紫癜 滋阴凉血方 泼尼松 免疫功能 ST2/IL-33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凌宇 沈卫章 +1 位作者 谈磊 李金梁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34-1740,共7页
目的:分析1例免疫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TP)患者的临床特点、干预时机、诊治方案和预后等因素,为该类罕见病的精准诊疗提供更多临床依据。方法:收集1例既往接受病毒灭活疫苗后早期被误诊为急性感染的iTTP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 目的:分析1例免疫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TP)患者的临床特点、干预时机、诊治方案和预后等因素,为该类罕见病的精准诊疗提供更多临床依据。方法:收集1例既往接受病毒灭活疫苗后早期被误诊为急性感染的iTTP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男性,60岁,因“发热6 d”入院,查体下肢散在红色斑丘疹,早期仅有血小板轻度减少,入院时PLASMIC评分为5分。入院诊断急性感染,给予消炎、抗感染和激素等治疗效果不佳,1周后复查血常规血小板明显减少,并随病情进展逐渐表现为严重的血小板减少、血尿、酱油色尿和神经及精神症状。完善相关检查,重新评估PLASMIC评分为7分。高度疑诊iTTP后立即启动治疗性血浆置换(TPE),治疗过程中含血栓形成素1型结构域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金属肽酶13 (ADATMS13)活性水平<1%,ADAMTS13抑制物检测结果为阳性,基因检测存在iTTP易感基因的错义突变。诊断明确后规律应用利妥昔单抗静脉注射,完成4个周期的治疗并随访至今,评估病情治疗有效。结论:iTTP常由于首诊临床症状不典型导致病情延误,一旦疑诊应立即启动以TPE和糖皮质激素为基础的治疗,利妥昔单抗等新药为iTTP多学科综合诊治策略提供了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血小板减少紫癜 临床分析 血浆置换 利妥昔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3162-3p在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不同临床分期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胡晓燕 贺锐 +3 位作者 米乐园 尹姣姣 金斐斐 朱生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8-213,共6页
目的:探讨microRNA-3162-3p在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不同临床分期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纳入96例ITP患儿,按照病程的不同将其分为新诊断组(病程<3个月,40例)、持续性组(病程3-12个月,30例)、慢性组(病程>12个月,26... 目的:探讨microRNA-3162-3p在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不同临床分期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纳入96例ITP患儿,按照病程的不同将其分为新诊断组(病程<3个月,40例)、持续性组(病程3-12个月,30例)、慢性组(病程>12个月,26例),同期选择8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离并培养ITP患儿与健康儿童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PBMNC中microRNA-3162-3p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受试者外周血PBMNC中IL-17、IL-23、IL-10、TGF-β的含量。Spearman相关性分析microRNA-3162-3p与血小板计数、IL-17、IL-23、IL-10、TGF-β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TP患儿的外周血PBMNC中microRNA-3162-3p、IL-10的表达及血小板计数显著下降(P<0.05),IL-17、IL-23、TGF-β显著升高(P<0.05);随着病程的延长,microRNA-3162-3p、IL-10在PBMNC中的表达及血小板计数均显著下降(P<0.05),IL-17、IL-23、TGF-β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MicroRNA-3162-3p在ITP患儿PBMNC中的表达与血小板数、IL-10呈正相关(r=0.716、0.667),与IL-17、IL-23、TGF-β呈负相关(r=-0.540、-0.641、-0.560)。结论:MicroRNA-3162-3p在ITP患儿PBMNC中的表达明显降低,参与调控Th17/Treg的失衡,可作为ITP潜在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3162-3p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Th17/Treg失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出血评分量表在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临床应用
8
作者 刘福 杜春燕 +1 位作者 胡陶 刘文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24-1530,共7页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诊疗规范(2019年版)的出血评分量表(2019版儿童ITP评分量表)在儿童ITP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2019儿童ITP评分量表及ITP特异性出血评价工具(2013 ITP-BAT)对422例ITP患儿进行出血评分...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诊疗规范(2019年版)的出血评分量表(2019版儿童ITP评分量表)在儿童ITP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2019儿童ITP评分量表及ITP特异性出血评价工具(2013 ITP-BAT)对422例ITP患儿进行出血评分并统计其临床资料,分析两种出血评分系统与疾病分期、血小板计数的相关性比较两种评分方法的评估时间、评价一致性,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分析治疗前与治疗后48 h、1周血小板计数及出血评分的变化,以检测2019儿童ITP评分量表的反应度。结果:2019儿童ITP评分量表评分以1分及2分为主,对应出血为皮肤及黏膜出血,404例(95.7%)患者有出血表现其中皮肤出血249例(59.0%),黏膜出血144例(34.1%),器官出血11例(2.6%)其中2例(0.5%)患儿严重出血。两种出血评分与ITP患儿的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_(s)=-0.5032,r_(s)=-0.6084),与疾病分期均无相关性(P> 0.05)。2019儿童ITP评分量表与2013ITP-BAT具有较好的一致性(r_(s)=0.7638),但2019儿童ITP评分量表评分所需平均时间[88.64(40-181)秒]低于2013 ITP-BAT [104.12(47-285)秒](Z=17.792,P<0.001)。2019儿童ITP评分量表能很好反应儿童ITP的治疗情况。激素组、丙球组、激素联合丙球组治疗前与治疗后48 h、1周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的2019儿童ITP评分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2019儿童ITP评分量表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及反应度,与2013 ITP-BAT比较评分所需时间短,可作为病情评估、疗效判定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出血评分 血小板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优势与问题分析 被引量:36
9
作者 李天天 褚雨霆 +1 位作者 刘庆 陈信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1,共3页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由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以出血及外周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伴有成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常见出血性疾病。发病机制主要是体液和细胞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以及巨核细胞数量和质量...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由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以出血及外周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伴有成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常见出血性疾病。发病机制主要是体液和细胞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以及巨核细胞数量和质量异常而导致的血小板生成不足。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ITP治疗的基本法则,辨证治疗能够体现个体化,能够量体裁衣的为每一位患者提供身心受益的治疗方法或方药。单方治疗ITP也有一定疗效。但也存在以下问题:1成年患者多属于CITP,其病程漫长,迁延难愈。脾胃处于虚弱状态,长期服用汤药的依从性较差。2各家对ITP病机和证候认识的差别,用药也有明显差异,导致临床疗效的重现性较差,不能形成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重大科技成果。3缺乏随机对照、多中心协作的临床试验设计方案,难以对其治疗结果给出肯定的结论。4用药随意性较大,难以形成具有肯定治疗效果的有效处方,给新药研发带来相当难度。5批次药材质量对治疗结果也会带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紫癜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PV、PDW联合PAIg对急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加勤 侯香华 +5 位作者 洪强 陈志奇 卢榕 刘朔婕 赵金涛 洪国粦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49-1954,共6页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输血科;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摘要: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在急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输血科;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摘要: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在急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aITP)患儿中的变化及其联合检测对aITP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的诊断价值。方法:用Sysmex XN血细胞自动分析仪分别检测36例aITP患儿和33例未累及巨核细胞系的获得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ATP)的血小板数量及其相关参数、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及其分类;应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2组PAIg水平;SPSS软件处理数据,分析两组患者MPV、PDW、PAIg的分布,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儿骨髓巨核细胞成熟的影响因素后,绘制ROC曲线,计算MPV、PDW、PAIg及其联合检测对aITP患儿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的诊断的ROC曲线面积(AUC)、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与ATP患儿组相比,aITP组MPV、PDW及PAIg升高,Plt和产板型巨核细胞降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RBC、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位面积巨核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lt、MPV、PDW及PAIg进入回归模型,其回归模型有统计学意义(χ^2=65.491,P=0.000,R^2=0.713)。MPV+PDW+PAIg联合检测的AUC为0.863,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167%和89.697%,均高于单独检测及MPV、PDW、PAIg两两联合检测。结论:MPV及PDW用于aITP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的诊断存在不足,联合PAIg检测能够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平均血小板体积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血小板相关抗体 巨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不同类型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被引量:6
11
作者 郑朝旭 谭敏 +3 位作者 陈流华 余俊峰 林伟斌 吴志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1-194,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LS)治疗皮质激素治疗无效型(SR)和激素依赖治疗型(SD)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9月至2008年2月期间129例成功完成LS的IT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为SR组(82例)与SD组(47...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LS)治疗皮质激素治疗无效型(SR)和激素依赖治疗型(SD)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9月至2008年2月期间129例成功完成LS的IT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为SR组(82例)与SD组(47例),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统计方法中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均数比较采用Studentt检验。【结果】129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9.3%,1例SR型患者因术后腹腔感染、败血症而死亡。血液学疗效:79.1%患者完全显效(CR),10.1%部分显效(PR),10.8%无效(NR)。SR组与SD组患者术前1d血小板计数分别为(90±66)×109/L和(124±69)×109/L(P<0.05),手术时间分别为(120±46)min和(121±45)min(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3±145)mL和(95±288)mL(P>0.05),术后48h总引流量分别为(106±148)mL和(65±67)mL(P<0.0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7%和8.5%(P>0.05),术后7d血小板计数分别为(340±215)×109/L和(426±264)×109/L(P<0.05)。血液学疗效:SR组CR70.7%,PR12.2%,NR17.1%,而SD组CR93.6%,PR6.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S治疗ITP具有良好的疗效。在术前准备妥当的情况下,SR型患者手术安全性与SD型相近,但其总体血液学疗效明显差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脾切除术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紫癜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地塞米松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功能及Toll样受体9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莉 张连生 +2 位作者 柴晔 曾鹏云 吴重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45-948,共4页
本研究探讨大剂量地塞米松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功能及Toll样受体9(TLR9)表达的影响。15例初诊的ITP患者给予地塞米松40 mg/d,连用4 d,采用免疫磁珠分离法体外分离15例正常对照及13例治疗有... 本研究探讨大剂量地塞米松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功能及Toll样受体9(TLR9)表达的影响。15例初诊的ITP患者给予地塞米松40 mg/d,连用4 d,采用免疫磁珠分离法体外分离15例正常对照及13例治疗有效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pDC;用CpG-ODN 2216刺激外周血pDC并与之共培养24 h,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上清中IFN-α、IL-6、TNF-α的含量;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pDC的TLR9 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①治疗前pDC产生IFN-α、IL-6、TNF-α水平〔(960.83±164.65)pg/ml,(156.15±39.89)pg/ml,(137.31±35.44)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616.67±105.98)pg/ml,(89.13±21.48)pg/ml,(88.53±25.81)pg/ml,P<0.05〕;治疗后pDC产生IFN-α、IL-6、TNF-α水平分别降至(678.46±128.88)pg/ml,(97.77±26.31)pg/ml,(103.08±26.42)pg/m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pDC的TLR9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pDC的TLR9 mRNA的表达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P>0.05)。结论:pDC分泌的细胞因子及其表达的TLR9在ITP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地塞米松可能通过下调TLR9的表达,抑制pDC分泌细胞因子的功能,而对ITP起到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紫癜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地塞米松 TOLL样受体9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脉止血方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海燕 王华 +3 位作者 姚召 赵莉 耿少怡 焦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347-2350,共4页
目的探讨通脉止血方(三七、生地黄、茜草等)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2013年9月到2015年12月选择在河北省中医院儿科诊治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泼尼松)和治疗组(泼尼... 目的探讨通脉止血方(三七、生地黄、茜草等)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2013年9月到2015年12月选择在河北省中医院儿科诊治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泼尼松)和治疗组(泼尼松联合通脉止血方),观察期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0.0%和65.0%(P<0.05),血小板计数分别为(116.33±22.49)×109/L和(76.02±21.94)×109/L,明显高于治疗前的(30.13±13.34)×109/L和(30.87±12.84)×109/L(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分化簇CD3+与分化簇CD4+值都明显上升,而分化簇CD8+值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CD3+、CD4+明显升高,CD8+明显下降(P<0.05)。结论通脉止血方可促进T淋巴细胞亚群恢复正常,改善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功能,从而达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总体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脉止血方 T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紫癜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四君子汤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鼠Th17/Treg平衡调控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张小亮 马贤德 +2 位作者 曲慧 江涛 刘宝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19,I0015,共8页
目的通过观察加味四君子汤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小鼠外周血血小板、血小板生成素(thermoplastic polyolefin,TPO)、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的影响,明确加味四君子汤对ITP小鼠的干... 目的通过观察加味四君子汤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小鼠外周血血小板、血小板生成素(thermoplastic polyolefin,TPO)、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的影响,明确加味四君子汤对ITP小鼠的干预作用;通过对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6、IL-17、IL-22、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含量的影响及Th17/Treg细胞平衡的调节作用,探讨加味四君子汤对ITP小鼠的干预机制。方法选用SPF级BALB/C小白鼠作为受试对象,7~8周龄,体质量(20±2)g,雌雄各半,共计100只。豚鼠,体质量(300±30)g,共计10只。采用自身血小板腹腔注射的方法复制ITP模型小鼠,然后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西药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小鼠不做处理;模型对照组小鼠经口灌胃生理盐水,0.17 mL/10 g体质量,每日1次,连续灌胃10 d;高中低剂量组及西药分别给予3种浓度的加味四君子汤水煎剂和醋酸泼尼松悬液经口灌胃,0.17 mL/10 g体质量,每日1次,连续灌胃10 d。干预结束后,采用五分类小动物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各组小鼠血液常规,统计分析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浆中TPO、IL-6、GP-Ⅱb/Ⅲa、IL-17、IL-22、IL-10、TGF-β的含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PBMC中Th17/Treg细胞百分比。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小鼠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P<0.01),外周血中TPO、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IL-10、TGF-β含量及Treg阳性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P<0.01),血小板平均体积、IL-17、IL-22含量及PBMC中Th17阳性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干预组小鼠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TPO、GP-Ⅱb/Ⅲa、IL-10、TGF-β含量及Treg阳性细胞百分比明显增多(P<0.05),血小板平均体积、IL-17、IL-22含量及PBMC中Th17阳性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以中药高剂量组小鼠改变最为明显。结论加味四君子汤对ITP小鼠具有提高血小板计数、上调血浆TPO、GP-Ⅱb/Ⅲa含量的干预作用。加味四君子汤对ITP小鼠的干预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ITP小鼠外周血Th17/Treg细胞平衡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加味四君子汤 辅助T淋巴细胞 干预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分型施治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卢学春 朱宏丽 姚善谦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1232-1236,共5页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发病涉及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增多和骨髓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过少两个方面。经典的ITP治疗只涉及抑制血小板免疫破坏的一个方面,即采用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和抗-D抗体(针对Rh系统D抗原的抗体)...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发病涉及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增多和骨髓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过少两个方面。经典的ITP治疗只涉及抑制血小板免疫破坏的一个方面,即采用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和抗-D抗体(针对Rh系统D抗原的抗体),也有采用长春新碱或抗人CD20单克隆抗体清除B淋巴细胞,以及环孢菌素等免疫抑制剂等。对难治性病例还要进行脾脏切除手术。虽然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对大多数患者治疗有效,但30%以上的ITP患者会复发,且这类治疗不良反应较多,脾脏切除还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出现感染等并发症。临床需要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TPO)由于自身抗体而继发严重的血小板,目前已退出ITP的治疗。最近,欧洲批准了2个血小板受体激活剂AMG 531和Eltrombopag,通过促进巨核细胞分化和血小板生成来治疗ITP。国内采用泛细胞保护剂为主的联合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ITP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之,根据ITP患者不同的发病机理进行个体化治疗是未来ITP基础与临床的研究方向。本文就ITP的发病机理和临床治疗作一综述,并对ITP分型施治的可能性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紫癜 血小板生成素 依硫磷酸 AMG 531 ELTROMBOPA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归脾冲剂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动物模型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傅汝林 刘为民 +2 位作者 张雅丽 刘宏潇 王欣 《中医药学刊》 CAS 2001年第4期312-313,共2页
目的 :研究归脾冲剂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的治疗作用和机制。方法 :采用外源性抗血清 (APS)建立小鼠模型 ,分别运用归脾冲剂、栀子地黄汤及强的松进行治疗 ,观察ITP小鼠的血小板、骨髓象、外周血象及脏器系数等的变化。结果 ... 目的 :研究归脾冲剂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的治疗作用和机制。方法 :采用外源性抗血清 (APS)建立小鼠模型 ,分别运用归脾冲剂、栀子地黄汤及强的松进行治疗 ,观察ITP小鼠的血小板、骨髓象、外周血象及脏器系数等的变化。结果 :归脾冲剂能有效促进ITP小鼠的血小板恢复 ,促进骨髓巨核细胞的成熟 ,有效降低ITP小鼠因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下降及内脏大出血所导致的死亡。结论 :归脾冲剂治疗ITP的机制与其促进抗体清除、提高血小板水平、促进骨髓恢复、有效提高ITP小鼠的血红蛋白含量、改善出血情况等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脾冲剂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紫癜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血小板胶囊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D_4^+CD_(25)^+Treg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6
17
作者 何牧卿 何牧群 郭文坚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22-425,共4页
目的:探讨升血小板胶囊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计数和分泌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66例,以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 目的:探讨升血小板胶囊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计数和分泌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66例,以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升血小板胶囊,对比临床疗效;并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以流式细胞法测定CD+4CD+25Fox P3+Treg细胞计数,以ELISA试剂盒测定IL-10及TGF-β1血清含量。结果: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但观察组的整体临床疗效和显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 P3+Treg细胞计数比和血清IL-10、TGF-β1血清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有不等程度的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减少或功能缺陷可能参与了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进程,升血小板胶囊可能能够通过该环节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胶囊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紫癜 CD4^+CD25^+调节T细胞 IL-10 TGF-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循证治疗 被引量:4
18
作者 邓伟 席亚明 +2 位作者 张豪 李明 李培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2536-2540,共5页
目的针对1例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hronic 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CITP)患者,检索当前最佳循证治疗方案。方法根据循证临床实践的PICO原则,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CBM、CNKI、VIP、万方数据库... 目的针对1例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hronic 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CITP)患者,检索当前最佳循证治疗方案。方法根据循证临床实践的PICO原则,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CBM、CNKI、VIP、万方数据库,对所获证据进行严格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0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最后结合患者意愿制定治疗方案。结果共纳入18个前瞻性研究,2个系统评价,1篇临床指南。证据结果表明:检索未发现利妥昔单抗与脾切除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利妥昔单抗对约60%的患者治疗有效,其副作用较脾切除轻且发生率低。对国内外利妥昔单抗治疗ITP的Meta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脾切除不影响利妥昔单抗的治疗效果(P>0.05)。结论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在脾切除之前选用利妥昔单抗治疗适当可行,也是不适宜脾切除患者的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紫癜 脾切除 利妥昔单抗 循证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切除术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郑冬 张国材 +1 位作者 李娟 罗绍凯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4期133-134,共2页
[目的]分析脾切除术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81年1月至2005年2月期间进行传统开腹脾切除术或腹腔镜脾切除术的82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3—75个月,平均随访19.... [目的]分析脾切除术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81年1月至2005年2月期间进行传统开腹脾切除术或腹腔镜脾切除术的82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3—75个月,平均随访19.2个月。43例(52%)完全显效(complete response,CR),19例(23%)部分显效(partial response,PR),20例(24%)脾切除术治疗无效(No response,NR)。CR+PR组患者年龄较NR组年轻(P=0.041),而性别、病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PR组与NR组病例组成(激素依赖型/激素无效型)差异有显著性,CR+PR组激素依赖型比例高于NR组(P<0.001)。CR+PR组激素无效型患者采用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的有效率高于NR组(P< 0.001)。CR+PR组患者术前血小板计数、术后血小板数目峰值及术前骨髓检查骨髓巨核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NR组患者(P分别为0.004、<0.001和0.037)。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及术后血小板数目峰值是脾切除术疗效的预后因子(P分别为0.048、0.029和0.001)。[结论]脾切除术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具有良好效果。年龄轻、激素或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有效、术前血小板计数或术后血小板数目峰值及术前骨髓检查骨髓巨核细胞计数较高者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切除术 血小板减少紫癜 免疫性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癜康颗粒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模型小鼠多个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郝颖 初杰 范颖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705-1707,共3页
目的:应用紫癜康颗粒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模型小鼠,观察骨髓细胞中细胞因子,如IL-3、IL-6、IL-11、TPO含量及其mRNA相对含量的变化,探讨这些细胞因子的变化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 目的:应用紫癜康颗粒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模型小鼠,观察骨髓细胞中细胞因子,如IL-3、IL-6、IL-11、TPO含量及其mRNA相对含量的变化,探讨这些细胞因子的变化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模型小鼠骨髓细胞中IL-3、IL-6、IL-11、TPO含量变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以上细胞因子mRNA相对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小鼠骨髓细胞中IL-3、IL-6、IL-11含量及其mRNA相对含量明显升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PO含量及其mRNA相对含量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过程中,很多细胞因子,如IL-3、IL-6、IL-11、TPO等参与其中,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紫癜康颗粒通过调控外周血及骨髓中的IL-3、IL-6、IL-11、TPO等细胞因子含量来达到有效治疗该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康颗粒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紫癜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