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低氧暴露对足球运动员红细胞免疫功能及调节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缨 周帆扬 +2 位作者 胡扬 陈效科 田野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0-132,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低氧暴露对人体红细胞免疫功能及其免疫调节因子的影响。方法 :受试对象为北京体育大学体育系男子足球专项运动员 8名 ,平均年龄 2 0 .6 3± 0 .74岁。让受试者晚上在低氧房暴露 (居住 ) 10小时。低氧房空气中氧含量... 目的 :探讨急性低氧暴露对人体红细胞免疫功能及其免疫调节因子的影响。方法 :受试对象为北京体育大学体育系男子足球专项运动员 8名 ,平均年龄 2 0 .6 3± 0 .74岁。让受试者晚上在低氧房暴露 (居住 ) 10小时。低氧房空气中氧含量为 15 .3% (相当于海拨 2 5 0 0m)。分别于低氧暴露前 1天、急性低氧暴露 10小时后晨起取安静空腹静脉血测试 ,采用花环方法测定红细胞免疫功能、红细胞免疫促进因子和抑制因子活性。结果显示 ,急性低氧暴露 10小进后 ,机体RBC-C3bRR、RBC -ICRR急剧升高 (P <0 .0 1) ,同时出现免疫促进因子活性降低、免疫抑制因子活性升高的趋势。提示急性低氧应激后 ,红细胞免疫功能表现为亢进与紊乱 ,红细胞免疫调节系统对红细胞免疫功能亢进的反馈性调节作用可能发生障碍或作用较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低氧暴露 红细胞免疫功能 红细胞免疫调节因子 运动员 细胞黏附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渐进式低氧训练后急性低氧暴露对健康男性大学生脑氧饱和度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马国东 罗冬梅 +3 位作者 徐飞 胡扬 李岳 腾轶超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85-387,共3页
目的:探讨渐进式低氧训练后急性低氧暴露对脑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以45名男性大学生为实验对象,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测试其在6周实验期内,常氧常压、急性低氧暴露(模拟海拔4 800 m)、3周渐进式低氧训练(模拟海拔2 500 m、3 500 m、4 800... 目的:探讨渐进式低氧训练后急性低氧暴露对脑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以45名男性大学生为实验对象,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测试其在6周实验期内,常氧常压、急性低氧暴露(模拟海拔4 800 m)、3周渐进式低氧训练(模拟海拔2 500 m、3 500 m、4 800 m)、再次4 800 m低氧暴露运动时脑氧饱和度、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3周渐进式低氧训练显著提高脑氧饱和度和SpO2;急性低氧暴露运动中脑氧饱和度和SpO2相对有效下降值存在相关性(r=0.792,P<0.01)。结论:3周渐进式低氧训练改善脑组织的氧合状况,产生耐缺氧适应;低氧运动时脑氧饱和度随血氧饱和度的下降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低氧暴露 低氧运动 脑血氧饱和度 指脉血氧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低氧暴露对足球运动员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谌晓安 胡扬 +1 位作者 王琳 田野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0-84,共5页
目的观察急性低氧暴露对足球运动员甲襞微循环的影响及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让8名北京体育大学体育系男子足球专项运动员晚上在低氧房暴露居住10 h。低氧房中氧含量为15.3%(相当于海拨2500 m)。分别于低氧暴露前1天、急性低氧暴露10 h... 目的观察急性低氧暴露对足球运动员甲襞微循环的影响及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让8名北京体育大学体育系男子足球专项运动员晚上在低氧房暴露居住10 h。低氧房中氧含量为15.3%(相当于海拨2500 m)。分别于低氧暴露前1天、急性低氧暴露10 h后测试安静时和定量运动负荷后甲襞微循环的变化。结果急性低氧暴露后,(1)安静时形态积分较高,运动后10 min、15 min的形态积分均比安静时明显降低(P<0.05);(2)运动后即刻的流态积分、总积分均显著高于安静时(P<0.05);(3)运动后5 min、10 min及15 min时,血流速逐渐加快,红细胞聚集程度减轻,积分值降低(P<0.05)。结论急性低氧暴露后,甲襞微循环出现明显的代偿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低氧暴露 甲襞微循环 定量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后急性低氧暴露对大学生男子篮球运动员动脉血气的影响
4
作者 胡勇 杨小波 +2 位作者 郑澜 房美玉 周桔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35-736,共2页
关键词 急性低氧暴露 篮球运动员 大学生 运动后 动脉血气 男子 间歇性低氧训练 低氧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低氧暴露对大鼠骨骼肌AMPK/TSC2/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许猛 赵华 曾凡星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99-703,共5页
目的:观察急性低氧暴露复氧后骨骼肌丝/苏氨酸蛋白激酶(LKB1)、AMP/ATP、结节性硬化症复合体(TSC2)、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以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信号时程变化规律,探索低氧经该信号通路下调骨骼肌蛋白合成的作用机制。... 目的:观察急性低氧暴露复氧后骨骼肌丝/苏氨酸蛋白激酶(LKB1)、AMP/ATP、结节性硬化症复合体(TSC2)、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以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信号时程变化规律,探索低氧经该信号通路下调骨骼肌蛋白合成的作用机制。方法:8周龄雄性SD大鼠分为:常氧安静组、低氧暴露即刻组、复氧1 h组、复氧2 h组、复氧6 h组和复氧12 h组。低氧暴露10 h(氧浓度13.6%)。采用HPLC检测大鼠趾长伸肌AMP、ATP含量,Western Blot测LKB1、AMPK、TSC2、m TOR磷酸化水平。结果:低氧暴露后即刻,骨骼肌AMP含量、AMP/ATP比值,LKB1、AMPK和TSC2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1),同时m TOR磷酸化显著降低(P<0.01),均于复氧后6h恢复。结论:(1)低氧可以通过AMP/ATP和LKB1激活AMPK。(2)低氧可经AMPK/TSC2/m TOR通路下调m TOR活性,从而抑制骨骼肌蛋白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低氧暴露 骨骼肌 LKB1 AMP/ATP AMPK M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