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7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地区2023—2024年秋冬季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的病原体流行情况分析:以北京协和医院5556例患者为例
1
作者 曹艳 陈雨 +11 位作者 伊洁 孔令君 王子怡 张睿 于奇 刘仪威 木拉提江·买买提 杨城林 孙玉杰 徐英春 杨启文 杜娟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0-686,共7页
目的分析北京地区秋冬季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特征,为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的防控和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以北京协和医院2023年9月—2024年2月因急性呼吸道感染就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鼻咽拭子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 目的分析北京地区秋冬季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特征,为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的防控和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以北京协和医院2023年9月—2024年2月因急性呼吸道感染就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鼻咽拭子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6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包括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FluA)、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B virus,FluB)、人鼻病毒(human rhinovirus,HRV)、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腺病毒(adenovirus,ADV)]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情况,对病原体感染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共入选符合标准的患者5556例,6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总体阳性率为63.7%,单一病原体阳性率为54.0%,2种病原体阳性率为8.9%,3种及以上病原体阳性率为0.7%。整体检出病原体以FluA和RSV为主,阳性率依次为16.1%和15.7%;ADV、MP、HRV和FluB阳性率接近,分别为11.1%、11.1%、10.0%和10.0%。病原体总体阳性率在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在秋冬季节间(χ^(2)=34.617,P<0.001)以及儿童、中青年和老年患者间(χ^(2)=422.38,P<0.001)存在统计学差异。其中,MP(χ^(2)=8.647,P=0.003)、FluA(χ^(2)=131.932,P<0.001)和HRV(χ^(2)=174.199,P<0.001)在秋季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冬季,而FluB在冬季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秋季(χ^(2)=287.894,P<0.001);儿童组MP、RSV、HRV和ADV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中青年和老年患者(P均<0.001),而FluB在中青年患者中的阳性率则显著高于儿童和老年患者(P均<0.001)。6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时期阳性率明显下降,表现为非同步季节性模式。结论北京地区呼吸道病原体流行情况与年龄、季节有关,需在不同季节、针对不同重点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道感染 病原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北京 流行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头孢丙烯颗粒对风热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
2
作者 吉小军 张明敏 陈袁园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00-703,共4页
目的探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头孢丙烯颗粒对风热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1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给予头孢丙烯颗粒,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疗程7 d。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 目的探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头孢丙烯颗粒对风热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1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给予头孢丙烯颗粒,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疗程7 d。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炎症指标(WBC、CRP、SAA、PCT)、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4^(+)/CD8^(+)、IgA、IgG、IgM)、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炎症指标及IgA、IgM降低(P<0.05),CD3^(+)、CD4^(+)、CD4^(+)/CD8^(+)、IgG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丙烯颗粒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可安全有效地降低风热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炎症指标,改善中医证候评分及免疫功能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头孢丙烯颗粒 急性呼吸道感染 风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节护理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生活质量的价值
3
作者 李娟 何彦芳 +2 位作者 谌于敏 刘傲 邹晖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375-377,共3页
目的:探究并分析细节护理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通过选取60例来自我院2023年内诊治的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将患儿分为两组,将其中实施常规护理的患儿列为对照组,其余患... 目的:探究并分析细节护理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通过选取60例来自我院2023年内诊治的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将患儿分为两组,将其中实施常规护理的患儿列为对照组,其余患儿的护理工作都采用了细节护理,列为观察组,两组患儿各为30例。对两组不同的护理方法下的预后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经护理临床症状持续的时间用时更短(P<0.05);同时统计得到观察组患儿的生活质量改善体现更加有效(P<0.05);且观察组患儿家属对于患儿所接受的护理工作水平更为满意(P<0.05)。结论:细节护理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辅助作用,能够缩短症状持续的时间,同时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进而达到增强护理效果的目的,值得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节护理 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 生活质量 护理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呼吸道博卡病毒感染流行特征分析: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4
作者 翟宇 段素霞 +3 位作者 贾凡平 贾永萍 张京京 郭映辉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4-190,共7页
目的分析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人博卡病毒(HBoV)流行病学特征,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4年2月石家庄地区某医院因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痰液或肺泡灌洗液的病原学检测数据。检测采... 目的分析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人博卡病毒(HBoV)流行病学特征,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4年2月石家庄地区某医院因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痰液或肺泡灌洗液的病原学检测数据。检测采用13种呼吸道病原体多重检测试剂盒,描述并分析HBoV的人群分布、季节分布等流行病学特征。结果HBoV总检出率为3.73%(1315/35220),男性患儿检出率(3.91%)高于女性患儿(3.49%)(χ^(2)=4.08,P<0.05)。在年龄分布上,1~<3岁组检出率最高(9.25%,722/7805),其次为3~<6岁组(3.42%,362/10585),不同年龄段之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9.15,P<0.001)。不同年份HBoV检出率不同。2021至2022年HBoV检出率最高(5.20%,443/8519),2022至2023年检出率最低(2.22%,204/9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02,P<0.001)。研究期间夏季检出率最高(8.56%,823/9610),其次为秋季(3.15%,276/8773),不同季节感染患者检出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9.36,P<0.001)。在检出HBoV感染的患者中,557例未检出其他病原,而758例合并检出至少一种其他病原微生物。结论HBoV是石家庄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1~<3岁儿童在夏、秋季多发,男性多于女性,常与其他呼吸道病原体混合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道感染 博卡病毒 流行病学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2023年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肺炎支原体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李铭一 沈袁恒 +5 位作者 陈峰 李媛睿 张敏华 王娟娟 沈立松 蒋黎敏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85-490,共6页
目的 探讨上海单中心COVID-19大流行前、中、后期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患儿肺炎支原体(MP)及其他病原体阳性率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0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行呼吸道五联检和流感病毒三联检的A... 目的 探讨上海单中心COVID-19大流行前、中、后期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患儿肺炎支原体(MP)及其他病原体阳性率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0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行呼吸道五联检和流感病毒三联检的ARTI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纳入ARTI患儿91 825例次,男48 729例次、女43 096例次,中位年龄为5.0(3.0~8.0)岁。疫情前组14 096例次,呼吸道病原体阳性5 126例次(36.4%);疫情中组13 366例次,阳性2 963例次(22.2%);疫情后组64 363例次,阳性33 510例次(52.1%)。疫情前、中、后组ARTI患儿之间男性比例、年龄分布、各病原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疫情前和疫情后组>6岁患儿比例较高,而疫情中组0~3岁比例较高(P<0.014)。2019—2023年不同年份以及不同月份之间MP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9年1、2、12月的MP阳性率较高(20.3%~37.7%),2020年1~3月阳性率较高(21.5%~35.3%),2021年仅12月阳性率(25.8%)高于20.0%,2022年1年的阳性率均低于20.0%,2023年4~6月、8~12月的阳性率均较高(21.5%~37.2%)。MP阳性患儿23 247例次,疫情前、中、后组之间性别、年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疫情前和疫情后组MP阳性患儿中>6岁比例较高,疫情中组0~3岁比例较高(P<0.014)。结论 在2019—2023年期间,以MP为代表的各种ARTI相关病原体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生了一定变化,MP的好发年龄分布和季节流行病学特征发生了显著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 急性呼吸道感染 肺炎支原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市某三级医院急性发热呼吸道症状就诊患者呼吸道病原体检测结果分析
6
作者 兰庆站 吕心 +2 位作者 郝莹莹 卢冰如 李波清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31-637,共7页
目的 了解济南市某院急性发热呼吸道症状呼吸道病原体感染情况,探究其流行病学特征,为该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科学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4年6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进行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的患者... 目的 了解济南市某院急性发热呼吸道症状呼吸道病原体感染情况,探究其流行病学特征,为该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科学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4年6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进行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对9种常见的呼吸道病原体进行IgM抗体检测,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段、季节、年份各组患者病原体检出情况。结果 共纳入19 463例就诊者。其中有6 933例患者至少检测出一种病原体,占35.62%,检出率居前三位的病原体分别为肺炎支原体(MP)、乙型流感病毒(FluB)、甲型流感病毒(FluA),检出率分别为17.14%、13.62%、4.58%;单一检出率为28.57%,多重检出率为7.05%;女性检出率较男性高(38.02%VS 33.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着年龄的增长呼吸道病原体总检出率先降低后增高;呼吸道病原体检出率在冬季最高(41.59%),秋季最低(31.23%);随着年份的增加总检出率逐年降低。结论 该地区呼吸道病原体感染以MP、FluB为主,未成年人是高发人群,冬季是高发季节,近年来检出率逐年降低。应加强高发人群在高发季节的防护诊疗力度,避免引起大规模的地区性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病原体 检出率 IGM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常规治疗对小儿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7
作者 孙英楠 杨李 +1 位作者 蔡蓓蓓 潘维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640-3644,共5页
目的考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常规治疗对小儿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9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 目的考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常规治疗对小儿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9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症状消失时间[退热时间、鼻塞(肺部啰音、喘息、咳嗽)消失时间]、CRP、TNF-α、CD4^(+)、CD8^(+)、CD4^(+)/CD8^(+)、肺功能指标(FEV1、FVC、PEF、MVV)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症状消失时间更短(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CRP、TNF-α、CD8^(+)降低(P<0.05),CD4^(+)、CD4^(+)/CD8^(+)、肺功能指标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常规治疗可调节小儿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机体免疫,降低CRP、TNF-α水平,减少炎症损伤,改善肺功能,缓解病情,提升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常规治疗 小儿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性海盐水鼻腔冲洗对降低幼儿园中班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3
8
作者 罗春绸 方琼 +4 位作者 张丽芬 张淑芸 杨燕珍 林秀梅 严琳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1,共5页
背景学龄前儿童入幼儿园期间集体生活易引起较高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URTIs)的发生率。目的探讨生理性海盐水鼻腔冲洗对预防入幼儿园健康儿童发生AURTIs的效果研究,为托幼机构做好卫生保健提供理论基础。设计单中心RCT。方法以幼儿园中... 背景学龄前儿童入幼儿园期间集体生活易引起较高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URTIs)的发生率。目的探讨生理性海盐水鼻腔冲洗对预防入幼儿园健康儿童发生AURTIs的效果研究,为托幼机构做好卫生保健提供理论基础。设计单中心RCT。方法以幼儿园中班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整群随机抽样分组,本研究实施过程不设盲。干预组予常温下使用生理性海盐水喷雾洗鼻液及喷雾器行鼻腔护理,每日入园前和出园前各喷雾1次,持续一个学期中的在园日(96天192次)。根据2023年版《鼻腔盐水冲洗在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应用专家共识》推荐的操作方法。对照组班级每天不在入园和出园时有组织地干预。幼儿园保健医生登记每天2次鼻腔冲洗记录及不良反应,中断鼻冲洗时间、首次AURTIs上报时间,鼻部症状开始时间、缓解时间和消失时间,退出研究时间。数据剔除标准:CRF表中记录干预组中断鼻腔冲洗时间≥1周(包含周六和周日)的儿童;请假天数超过研究期间应上学天数的20%以上(≥19 d)的儿童;入组后中途退出(如转学等)的儿童;CRF表记录的研究期间有病历为依据的因非AURTIs疾病使用抗生素、抗病毒或抗支原体感染药物的儿童;CRF表中记录的首次发生AURTI或鼻部症状未在24 h内上报幼儿园的儿童。主要结局指标AURTIs发生率(入组48 h后首次发生AURTI人数/入组人数)。结果符合本研究纳入和排除标准的幼儿园中班儿童234名进入本文分析,干预组120名,对照组114名,两组儿童在性别、年龄、体重和实际在园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较对照组儿童在研究期间AURTIs发生率[55(45.8%)vs 81(71.0%)]和AURTIs平均次数[(0.7±1.0)vs(1.4±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男童女童、对照组男童女童AURTIs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较对照组男童和女童AURTIs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较对照组儿童首次出现鼻部症状的缓解时间[(2.3±1.0)d vs(2.8±0.9)d]和消失时间[(5.4±1.1)d vs(5.8±1.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3例发生轻微鼻出血,因儿童能耐受,故继续鼻腔冲洗干预,均未发生鼻部刺激感和耳痛等不良反应。结论生理性海盐水鼻腔喷雾冲洗护理可降低入幼儿园健康儿童AURTIs发生率及发生次数,同时可有效缓解AURTIs鼻部症状,缩短症状存在时间,临床操作简单方便,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性海盐水 鼻腔冲洗 健康学龄前儿童 急性呼吸道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奥司他韦胶囊在孕产妇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梅燕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26-128,共3页
目的:分析磷酸奥司他韦胶囊在孕产妇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参照入组标注,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杭州市拱墅区天水武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40例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共,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分析磷酸奥司他韦胶囊在孕产妇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参照入组标注,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杭州市拱墅区天水武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40例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共,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金莲花颗粒(8 g/次,3次/d)口服连续治疗1周,观察组采用磷酸奥司他韦胶囊(75 mg/次,2次/d)口服连续治疗1周。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炎症因子水平、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良好结局[97.50%(39/40)]明显优于对照组[70.00%(28/40)],扁桃体红肿消失时间[(21.50±3.43)h]、鼻塞流涕消失时间[(23.49±3.40)h]、发热消失时间[(25.32±1.16)h]、咳嗽咳痰消失时间[(28.85±4.30)h]均短于对照组[分别为(39.76±4.62)h、(39.88±3.90)h、(53.97±4.89)h、(47.67±5.71)h],治疗后C-反应蛋白[(37.66±5.79)mg/L]、降钙素原[(5.22±0.93)ug/L]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12.35±3.30)ng/L]均优于对照组[分别为(65.28±6.23)mg/L、(7.41±1.97)ug/L、(25.67±6.62)ng/L],不良反应发生率[15.0%(6/40)]明显低于对照组[2.5%(1/40)],生理职能评分[(32.80±±7.26)分]、心理职能评分[(28.34±5.86)分]、社会功能评分[(27.44±6.34)分]、环境领域评分[(26.77±5.52)分]和情感职能评分[(27.89±3.59)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2.97±5.85)分、(18.96±3.60)分、(18.00±3.02)分、(18.22±3.98)分、(18.05±4.0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114,P=0.001;t=12.247、10.825、16.369、13.628,P值均=0.001;t=12.863、4.103、10.445,P值均=0.001;χ^(2)=3.914,P=0.048;t=6.013、10.511、8.742、11.106、11.081,P值均=0.001)。结论:磷酸奥司他韦胶囊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效果良好,可明显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产妇 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 磷酸奥司他韦胶囊 妊娠结局 炎症因子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58
10
作者 田曼 施圣云 +2 位作者 秦铭 刘红霞 赵德育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目的了解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特点。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IF),对2007年9月—2009年9月住院的5480例0~12岁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分泌物进行8种病毒检测。结果5480例患儿中,2710例检出至少1种病毒,总检出率49.5%。呼吸道... 目的了解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特点。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IF),对2007年9月—2009年9月住院的5480例0~12岁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分泌物进行8种病毒检测。结果5480例患儿中,2710例检出至少1种病毒,总检出率49.5%。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检出最多,为1386例,占51.1%,其余,依次是偏肺病毒(hMPV)513例(18.9%),副流感病毒Ⅲ(PIVⅢ)338例(12.5%),腺病毒(ADV)192例(7.1%);流感病毒A(IFA)128例(4.7%),流感病毒B(IFB)79例(2.9%),副流感病毒Ⅰ(PIVⅠ)41例(1.5%),副流感病毒Ⅱ(PIVⅡ)33例(1.2%)。6个月以下年龄组阳性率最高,为43.5%。RSV、hMPV季节性较明显,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11月至次年4月)。肺炎、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炎(伴喘息)、支气管炎(不伴喘息)和哮喘患儿病毒阳性率分别为47.4%、63.6%、50.5%、30.1%和43.5%。结论病毒是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发病年龄主要在婴幼儿,其中RSV和hMPV最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病毒 病原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年秋冬至2002年夏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研究 被引量:98
11
作者 朱汝南 邓洁 +3 位作者 王芳 钱渊 卢竞 车莉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5-28,共4页
为了解北京地区婴幼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病原 ,对2000年秋冬至2002年夏收集的1402份临床标本进行了病原分析。所有标本接种Hep_2和MDC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 ;鼻咽洗液脱落细胞涂片后经间接免疫荧光检测7种呼吸道病毒 ;RT_PCR鉴定RSV亚... 为了解北京地区婴幼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病原 ,对2000年秋冬至2002年夏收集的1402份临床标本进行了病原分析。所有标本接种Hep_2和MDC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 ;鼻咽洗液脱落细胞涂片后经间接免疫荧光检测7种呼吸道病毒 ;RT_PCR鉴定RSV亚型 ;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鉴定流感病毒型别 ;nested_PCR检测肠道病毒。1402份标本中672份咽拭子标本取自门诊患儿 ,730份鼻咽洗液标本取自住院患儿。结果 :共有614份标本为病毒阳性 ,阳性率为43.8 %。病毒阳性标本中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占66.1 % ,并以A亚型为主 ;RSV阳性标本中91.4 %来自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或肺炎的住院患儿。2001~2002年冬春季RSV感染比2000~2001年同期高25.1 %。流感病毒阳性标本占总阳性标本的24.4% ,其中89.3 %来自门诊患儿 ;2000~2001年以乙型流感病毒为主 ,2001~2002年以甲3型为主。在冬春季还可检测到腺病毒和副流感病毒 ,夏季检测不到以上几种呼吸道病毒。利用nested_PCR方法检测2002年夏季收集的标本 ,发现7月份肠道病毒感染率相当高。提示RSV是北京地区冬春季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首要病毒病原 ,流感病毒是婴幼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首要病毒病原 ,肠道病毒是夏季婴幼儿呼吸道感染主要病毒病原。病毒分离、免疫荧光和PCR等方法的并用提高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婴幼儿 急性呼吸道感染 病毒病原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地区5岁以下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ARI)住院患儿的病毒病原学和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39
12
作者 江艳微 华军 +5 位作者 吴婧 王丹 李莺 丁云芳 张涛 赵根明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07-412,共6页
目的了解苏州地区5岁以下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SARI)住院患儿的病毒病原学构成、季节分布和临床特征,为苏州地区SARI病例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防控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对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期间在苏... 目的了解苏州地区5岁以下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SARI)住院患儿的病毒病原学构成、季节分布和临床特征,为苏州地区SARI病例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防控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对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期间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科急诊病房及呼吸科病房住院治疗的5岁以下SARI病例采集鼻咽部分泌物进行实验室检测,同时收集患儿的既往病史及临床特征等相关信息。结果共纳入SARI病例746例,其中474例采集了鼻咽部分泌物。病毒阳性检出率为46.0%,其中流感病毒A型2.1%、B型11.0%、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26.6%、腺病毒3.2%、副流感病毒Ⅰ型2.7%、Ⅲ型4.0%,未检测到副流感Ⅱ型病毒。RSV全年均有流行,流感A、B型病毒则主要在冬、春季流行。男性患儿RSV阳性率高于女性患儿(P<0.05);流感病毒、RSV、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在不同年龄段SARI患儿的阳性率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检测阳性患儿咳嗽、喘息及肺炎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阴性患儿(P<0.05);RSV及副流感病毒在肺炎患儿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诊断(P<0.05)。纳入研究的SARI患儿平均住院天数7.38天,中位数为7天。SARI患儿在病程中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与住院时间密切相关。结论苏州地区5岁以下SARI住院患儿病毒检出率最高的是RSV和流感病毒,病毒感染可能是加重SARI病例临床症状的原因之一;不同病毒感染所致疾病特征有所差异,流感病毒以上呼吸道感染和肺炎为主,RSV以毛细支气管肺炎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ARI) 病毒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1731例病毒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29
13
作者 罗蓉 黄英 +1 位作者 罗晓菊 刘恩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1279-1281,1346,共4页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ARI)的病毒病原学构成,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731例住院的ARI儿童抽取鼻咽分泌物,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捡测7种病毒即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副流感病毒...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ARI)的病毒病原学构成,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731例住院的ARI儿童抽取鼻咽分泌物,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捡测7种病毒即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副流感病毒Ⅰ、Ⅱ、Ⅲ、流感病毒A、B。结果:儿童ARI病毒病原的总阳性率与年龄、季节及病种有关,与性别无关。7种病毒中RSV的阳性率最高,其次为副流感病毒Ⅲ。RSV在冬季、6~12月的婴儿及毛细支气管炎中感染率较高;剐流感病毒Ⅲ多见于5岁以上、上感的儿童。结论:通过检测儿童ARI的病毒病原,不仅可为临床提供快速、准确的诊断依据,防止滥用抗生素,而且为长期的病毒病原监测和病毒相关性疾病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急性呼吸道感染 病毒病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4
作者 白雪梅 杨平 +1 位作者 王莹 陈同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64-666,共3页
关键词 外周血 中性粒细胞 小儿 急性呼吸道感染 细菌感染 急性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炎平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33
15
作者 任晓琳 李爱萍 +4 位作者 李晓惠 王远平 王倩 钟敏林 王正飞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80-485,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喜炎平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检索时限均为1980年1月至2016年7月1日,系统检索CBM、CNKI、VIP、EMbase、Cochrane图书馆、Pub Med、万方文献数据库以及WHO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临床试验注册... 目的系统评价喜炎平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检索时限均为1980年1月至2016年7月1日,系统检索CBM、CNKI、VIP、EMbase、Cochrane图书馆、Pub Med、万方文献数据库以及WHO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搜集所有喜炎平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并纳入研究。由2个研究员独立对检索的文献进行筛选、数据提取,应用RevMan5.3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5个临床RCTs,共2 45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喜炎平注射液在总有效率[OR=5.88,95%CI(4.44,7.80)]、发热消失时间[MD=-0.69,95%CI=(-0.94,-0.44),P<0.000 01]、咳嗽停止时间[MD=-1.48,95%CI(-2.14,-0.82),P<0.000 01]以及咽部充血消失时间[MD=-1.30,95%CI(-2.21,-0.39),P<0.000 01]等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小儿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利巴韦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炎平注射液 利巴韦林 急性呼吸道感染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肺炎链球菌急性下呼吸道感染耐药监测 被引量:20
16
作者 黄璐 季伟 +3 位作者 丁云芳 陶云珍 吴军华 骆亚丽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38-541,共4页
目的了解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中肺炎链球菌的发病及耐药情况。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临床诊断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患儿2 696例行痰培养,并用纸片扩散法行药敏试验。结果经痰培养确诊281例肺炎链球菌感染,总检出率为10... 目的了解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中肺炎链球菌的发病及耐药情况。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临床诊断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患儿2 696例行痰培养,并用纸片扩散法行药敏试验。结果经痰培养确诊281例肺炎链球菌感染,总检出率为10.42%,以婴幼儿感染多见。冬季检出率14.15%,较其他季节高。检出的肺炎链球菌株对红霉素、青霉素、复方新诺明、克林霉素和四环素的敏感性很低,均低于20%。对红霉素的耐药率达99.28%。100%的菌株对万古霉素敏感。结论儿童下呼吸道感染肺炎链球菌以婴幼儿感染为主,冬季感染率高。耐药形势严峻,应重视肺炎链球菌的监测,动态了解细菌耐药状况,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肺炎链球菌 儿童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前后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支原体、衣原体和常见病毒谱分析 被引量:25
17
作者 罗小娟 蔡德丰 +6 位作者 任振敏 刘永秋 刘景 黄丽兰 刘小兰 曹科 陈运生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96-300,共5页
背景目前尚不清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暴发以来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的病原谱是否发生了重要变化。目的基于深圳地区COVID⁃19疫情前后ARTI住院患儿的病原学特征和病原谱的变化,为本地区ARTI的临床诊治及防控提供依据。设计... 背景目前尚不清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暴发以来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的病原谱是否发生了重要变化。目的基于深圳地区COVID⁃19疫情前后ARTI住院患儿的病原学特征和病原谱的变化,为本地区ARTI的临床诊治及防控提供依据。设计横断面调查。方法纳入深圳市儿童医院2019年9月2日至2021年2月28日非新生儿临床诊断ARTI住院后首次送检的咽拭子标本。采用多重PCR与毛细电泳联用技术检测13种常见病原体。以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的数据进行不同季节的ARTI病原谱比较,春季为3~5月,夏季为~8月,秋季为~11月,冬季为12月至次年2月。以2019年9月2日至2020年1月24日的数据作为COVID⁃19疫情前、2020年9月2日至2021年1月24日的数据作为COVID⁃19疫情后进行比较。主要结局指标支原体、衣原体和常见病毒谱。结果12022例ARTI住院患儿的咽拭子标本进入分析,病原体阳性(至少检出1种)7589例(63.13%),其中鼻病毒检出率最高(24.83%),其次是呼吸道合胞病毒(14.12%)、副流感病毒(8.33%)、偏肺病毒(7.01%)、肺炎支原体(5.37%)。混合感染(检出≥2种病原体)1329例(11.05%),以鼻病毒+肺炎支原体最常见。①秋季病原体检出率最高(66.99%,1924/2874),以呼吸道合胞病毒(25.89%)和鼻病毒(24.01%)最高;春季病原体检出率最低(16.20%,132/815),以鼻病毒(5.03%)和肺炎支原体(3.80%)最高。②6月龄至6岁患儿病原体检出率高于总体检出率,随年龄增长,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副流感病毒检出率呈下降趋势,肺炎支原体检出率呈上升趋势。不同性别患儿病原体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COVID⁃19疫情前病原体检出率为78.57%(2592/3299),以鼻病毒(36.37%)、肺炎支原体(15.40%)、呼吸道合胞病毒(10.03%)、腺病毒(9.03%)为主,混合感染764例(23.16%);疫情后同期病原体检出率为65.89%(3500/5312),以鼻病毒(23.78%)、呼吸道合胞病毒(14.74%)、偏肺病毒(12.65%)、副流感病毒(12.12%)为主,混合感染459例(8.64%)。结论COVID⁃19疫情后ARTI病原谱发生了明显变化。偏肺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博卡病毒检出率明显升高;混合感染、支原体、衣原体、甲型流感H1N1病毒、季节性H3N2病毒、乙型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检出率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道感染 儿童 病原体 COVID⁃19 深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地区4276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状况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19
18
作者 刘艳 刘丹 +2 位作者 黄泽智 蒙松年 唐翠莲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5-196,共2页
肺炎支原体(MP)是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最主要的病原体,在儿童和青少年中,10%-30%的CAP是由MP感染所致,流行期间可达40%-50%。MP没有细胞壁,故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不敏感,而对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氨基... 肺炎支原体(MP)是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最主要的病原体,在儿童和青少年中,10%-30%的CAP是由MP感染所致,流行期间可达40%-50%。MP没有细胞壁,故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不敏感,而对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及喹诺酮类抗生素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急性呼吸道感染 药敏分析 感染状况 湖南地区 喹诺酮类抗生素 社区获得性肺炎 患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副流感病毒感染的临床调查 被引量:15
19
作者 刁娟娟 李燕宁 +2 位作者 潘月丽 宋惠霄 王晓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5-137,共3页
目的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副流感病毒的感染率、季节、年龄、地域等状况进行临床调查,并进行中成药辨证分型治疗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4月-2011年1月济南、沈阳、南京地区急性上感患儿1 090例,脱落及剔除后共余973例,辨证分... 目的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副流感病毒的感染率、季节、年龄、地域等状况进行临床调查,并进行中成药辨证分型治疗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4月-2011年1月济南、沈阳、南京地区急性上感患儿1 090例,脱落及剔除后共余973例,辨证分型后进行中心分层+区间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487例)使用利巴韦林,治疗组(486例)应用上市中成药辨证治疗方案治疗,3d为1个疗程,检测副流感病毒并观察上市中成药辨证治疗效果及相关因素。结果副流感病毒感染率为5.65%,春季多发,南京和济南较沈阳感染率高。副流感病毒感染不局限于单一证型。结论副流感病毒感染为小儿急性上感的常见病毒,其感染率与季节、地域相关,中成药辨证治疗方案稳定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成药 副流感病毒 急性呼吸道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区小儿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临床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37
20
作者 陆敏 曾玫 +1 位作者 陆权 顾兰琴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5年第3期152-155,共4页
目的了解近年上海地区小儿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特征。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IF),对2002年10月-2004年4月住院的4534例0~16岁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分泌物进行6种病毒检测。结果4534例患儿中有1837例病毒检测阳性,总阳性率40.5... 目的了解近年上海地区小儿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特征。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IF),对2002年10月-2004年4月住院的4534例0~16岁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分泌物进行6种病毒检测。结果4534例患儿中有1837例病毒检测阳性,总阳性率40.5%。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检出最多,为831例(45.2%),其余依次为流感病毒A(IFVA)330例(18.0%),副流感病毒1、3(PIV1,3)232例(12.6%),流感病毒B(IFVB)201例(10.9%),副流感病毒2(PIV2)114例(6.2%),腺病毒(ADV)96例(5.2%)和混合感染33例(1.8%)。7个月~1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为65.8%,3岁以下儿童阳性率为88.7%。RSV阳性患儿的平均月龄为5个月(0.1~156个月),明显低于其他病毒阳性的患儿。RSV季节性较明显,2003和2004年高峰主要集中在1-2月份,2004年的高峰在2003年12月份提前出现。IFVA,IFVB在2002年10-12月份有一个小高峰。毛细支气管炎病毒阳性率为53.4%,其中RSV占79.5%,IFVA13.5%,PIV22.6%,ADV2.6%。肺炎、支气管炎、喉气管支气管炎、有喘息症状的支气管炎和哮喘患儿病毒阳性率分别为41.3%、35.3%、40.3%、42.5%和36.5%。结论病毒依然是上海地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发病年龄主要在婴幼儿,其中RSV和IFVA最常见。毛细支气管炎主要病原仍是RSV。IFVA多见于其他有喘息症状的患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病毒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