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节护理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生活质量的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娟 何彦芳 +2 位作者 谌于敏 刘傲 邹晖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375-377,共3页
目的:探究并分析细节护理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通过选取60例来自我院2023年内诊治的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将患儿分为两组,将其中实施常规护理的患儿列为对照组,其余患... 目的:探究并分析细节护理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通过选取60例来自我院2023年内诊治的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将患儿分为两组,将其中实施常规护理的患儿列为对照组,其余患儿的护理工作都采用了细节护理,列为观察组,两组患儿各为30例。对两组不同的护理方法下的预后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经护理临床症状持续的时间用时更短(P<0.05);同时统计得到观察组患儿的生活质量改善体现更加有效(P<0.05);且观察组患儿家属对于患儿所接受的护理工作水平更为满意(P<0.05)。结论:细节护理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辅助作用,能够缩短症状持续的时间,同时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进而达到增强护理效果的目的,值得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节护理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生活质量 护理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宝泰康颗粒联合头孢呋辛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球蛋白及Th1/Th2免疫应答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1
2
作者 刘冠彬 付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148-151,共4页
目的 探究小儿宝泰康颗粒联合头孢呋辛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球蛋白及Th1/Th2免疫应答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1年7月洪湖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80例,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两组各40例... 目的 探究小儿宝泰康颗粒联合头孢呋辛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球蛋白及Th1/Th2免疫应答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1年7月洪湖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80例,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头孢呋辛治疗,联合组予以小儿宝泰康颗粒联合头孢呋辛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周。比较两组患儿体征持续时间(包括发热、咳嗽、流涕、咽红肿疼);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免疫球蛋白(IgA、IgE、IgG及IgM)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Th1/Th2免疫应答指标[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并对比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及用药安全性。结果 联合组发热、咳嗽、流涕、咽红肿疼等指征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gA、IgG、IgM水平均升高,IgE水平均降低,且联合组IgA、IgG、IgM水平高于对照组,Ig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Th1/Th2免疫应答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IL-2、IFN-γ水平较治疗前升高,IL-4、IL-10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联合组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宝泰康颗粒联合头孢呋辛治疗能够缓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患儿的免疫功能,调节患儿的Th1/Th2免疫应答指标,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 头孢呋辛 小儿宝泰康颗粒 免疫功能 TH1/TH2免疫应答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头孢丙烯颗粒对风热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
3
作者 吉小军 张明敏 陈袁园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00-703,共4页
目的探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头孢丙烯颗粒对风热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1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给予头孢丙烯颗粒,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疗程7 d。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 目的探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头孢丙烯颗粒对风热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1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给予头孢丙烯颗粒,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疗程7 d。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炎症指标(WBC、CRP、SAA、PCT)、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4^(+)/CD8^(+)、IgA、IgG、IgM)、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炎症指标及IgA、IgM降低(P<0.05),CD3^(+)、CD4^(+)、CD4^(+)/CD8^(+)、IgG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丙烯颗粒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可安全有效地降低风热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炎症指标,改善中医证候评分及免疫功能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头孢丙烯颗粒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风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对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加快症状缓解和满意度的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吴红英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354-355,共2页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对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热疗程的影响。方法:随机遴选10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收治时间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对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热疗程的影响。方法:随机遴选10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收治时间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措施。通过比较,对照两组患儿发热疗程、症状缓解时间、患儿及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平均发热疗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症状缓解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措施能显著缩短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发热持续时间,加快症状缓解,并提高患儿及家属满意度。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应重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作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健康促进 上呼吸道感染 发热疗程 患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性海盐水鼻腔冲洗对降低幼儿园中班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4
5
作者 罗春绸 方琼 +4 位作者 张丽芬 张淑芸 杨燕珍 林秀梅 严琳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1,共5页
背景学龄前儿童入幼儿园期间集体生活易引起较高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URTIs)的发生率。目的探讨生理性海盐水鼻腔冲洗对预防入幼儿园健康儿童发生AURTIs的效果研究,为托幼机构做好卫生保健提供理论基础。设计单中心RCT。方法以幼儿园中... 背景学龄前儿童入幼儿园期间集体生活易引起较高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URTIs)的发生率。目的探讨生理性海盐水鼻腔冲洗对预防入幼儿园健康儿童发生AURTIs的效果研究,为托幼机构做好卫生保健提供理论基础。设计单中心RCT。方法以幼儿园中班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整群随机抽样分组,本研究实施过程不设盲。干预组予常温下使用生理性海盐水喷雾洗鼻液及喷雾器行鼻腔护理,每日入园前和出园前各喷雾1次,持续一个学期中的在园日(96天192次)。根据2023年版《鼻腔盐水冲洗在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应用专家共识》推荐的操作方法。对照组班级每天不在入园和出园时有组织地干预。幼儿园保健医生登记每天2次鼻腔冲洗记录及不良反应,中断鼻冲洗时间、首次AURTIs上报时间,鼻部症状开始时间、缓解时间和消失时间,退出研究时间。数据剔除标准:CRF表中记录干预组中断鼻腔冲洗时间≥1周(包含周六和周日)的儿童;请假天数超过研究期间应上学天数的20%以上(≥19 d)的儿童;入组后中途退出(如转学等)的儿童;CRF表记录的研究期间有病历为依据的因非AURTIs疾病使用抗生素、抗病毒或抗支原体感染药物的儿童;CRF表中记录的首次发生AURTI或鼻部症状未在24 h内上报幼儿园的儿童。主要结局指标AURTIs发生率(入组48 h后首次发生AURTI人数/入组人数)。结果符合本研究纳入和排除标准的幼儿园中班儿童234名进入本文分析,干预组120名,对照组114名,两组儿童在性别、年龄、体重和实际在园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较对照组儿童在研究期间AURTIs发生率[55(45.8%)vs 81(71.0%)]和AURTIs平均次数[(0.7±1.0)vs(1.4±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男童女童、对照组男童女童AURTIs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较对照组男童和女童AURTIs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较对照组儿童首次出现鼻部症状的缓解时间[(2.3±1.0)d vs(2.8±0.9)d]和消失时间[(5.4±1.1)d vs(5.8±1.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3例发生轻微鼻出血,因儿童能耐受,故继续鼻腔冲洗干预,均未发生鼻部刺激感和耳痛等不良反应。结论生理性海盐水鼻腔喷雾冲洗护理可降低入幼儿园健康儿童AURTIs发生率及发生次数,同时可有效缓解AURTIs鼻部症状,缩短症状存在时间,临床操作简单方便,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性海盐水 鼻腔冲洗 健康学龄前儿童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感健脾汤联合利巴韦林对上呼吸道感染非急性期患儿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正华 许乔雯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10期103-106,共4页
目的 评价清感健脾汤联合利巴韦林对上呼吸道感染非急性期患儿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研究。方法 以2018年10月—2021年2月来医院门诊就诊的非急性期上呼吸道感染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中西医结合组(n=51例)和对照组(n... 目的 评价清感健脾汤联合利巴韦林对上呼吸道感染非急性期患儿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研究。方法 以2018年10月—2021年2月来医院门诊就诊的非急性期上呼吸道感染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中西医结合组(n=51例)和对照组(n=47例),两组患儿均给与健康指导,包括饮食均衡、适当运动和合理作息等。对照组患儿口服利巴韦林颗粒,每日总剂量为10~15 mg/kg,分3次口服。中西医结合组患儿口服利巴韦林颗粒结合清感健脾汤治疗,利巴韦林颗粒服用方式同对照组清感健脾汤1天服用3次。两组分别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比较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相关免疫指标IgA、IgG、IgM水平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中西医结合组(P<0.05);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本组治疗前和同期对照组(P<0.05),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IgA、IgG、IgM水平高于本组治疗前和同期对照组(P<0.05),中西医结合组患儿咳嗽消失时间、咽痛消失时间和鼻塞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清感健脾汤结合利巴韦林可显著降低上呼吸道感染非急性期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免疫力,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整体治疗疗效,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感健脾汤 利巴韦林 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 免疫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炎平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33
7
作者 任晓琳 李爱萍 +4 位作者 李晓惠 王远平 王倩 钟敏林 王正飞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80-485,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喜炎平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检索时限均为1980年1月至2016年7月1日,系统检索CBM、CNKI、VIP、EMbase、Cochrane图书馆、Pub Med、万方文献数据库以及WHO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临床试验注册... 目的系统评价喜炎平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检索时限均为1980年1月至2016年7月1日,系统检索CBM、CNKI、VIP、EMbase、Cochrane图书馆、Pub Med、万方文献数据库以及WHO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搜集所有喜炎平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并纳入研究。由2个研究员独立对检索的文献进行筛选、数据提取,应用RevMan5.3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5个临床RCTs,共2 45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喜炎平注射液在总有效率[OR=5.88,95%CI(4.44,7.80)]、发热消失时间[MD=-0.69,95%CI=(-0.94,-0.44),P<0.000 01]、咳嗽停止时间[MD=-1.48,95%CI(-2.14,-0.82),P<0.000 01]以及咽部充血消失时间[MD=-1.30,95%CI(-2.21,-0.39),P<0.000 01]等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小儿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利巴韦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炎平注射液 利巴韦林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8
作者 白雪梅 杨平 +1 位作者 王莹 陈同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64-666,共3页
关键词 外周血 中性粒细胞 小儿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细菌感染 急性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副流感病毒感染的临床调查 被引量:15
9
作者 刁娟娟 李燕宁 +2 位作者 潘月丽 宋惠霄 王晓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5-137,共3页
目的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副流感病毒的感染率、季节、年龄、地域等状况进行临床调查,并进行中成药辨证分型治疗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4月-2011年1月济南、沈阳、南京地区急性上感患儿1 090例,脱落及剔除后共余973例,辨证分... 目的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副流感病毒的感染率、季节、年龄、地域等状况进行临床调查,并进行中成药辨证分型治疗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4月-2011年1月济南、沈阳、南京地区急性上感患儿1 090例,脱落及剔除后共余973例,辨证分型后进行中心分层+区间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487例)使用利巴韦林,治疗组(486例)应用上市中成药辨证治疗方案治疗,3d为1个疗程,检测副流感病毒并观察上市中成药辨证治疗效果及相关因素。结果副流感病毒感染率为5.65%,春季多发,南京和济南较沈阳感染率高。副流感病毒感染不局限于单一证型。结论副流感病毒感染为小儿急性上感的常见病毒,其感染率与季节、地域相关,中成药辨证治疗方案稳定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成药 副流感病毒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证素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亚 李素云 +2 位作者 李建生 王明航 王海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086-2088,共3页
目的:基于文献报道探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证候要素分布与组合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CBM、CNKI和TCM,制订《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证候文献整理规范》并据其建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证候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SAS9.1.3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结... 目的:基于文献报道探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证候要素分布与组合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CBM、CNKI和TCM,制订《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证候文献整理规范》并据其建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证候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SAS9.1.3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结果:13个证素中,风和热出现频率最高(23.07%),其次为湿、暑、寒、气虚等,频率分别为16.15%、10.77%、9.23%、4.62%等;靶点主要位于卫分(表),其频率为31.92%,其次为在脾(胃)和肺(21.28%和19.15%)。单证素与证候靶点的组合中,气虚所占比例较高(26.09%),靶点在肺、脾;两证素组合的最多(58.72%),风+热(35.94%)和风+寒(32.81%)出现的频率较高,靶点为卫(表);三证素组合以风+热+湿出现的频率较高(47.06%),其次为风+暑+湿(23.53%),作用靶点主要位于卫分(表)、脾(胃)和肺。结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理因素是风、热、湿、暑、寒,其次可见气虚、燥、阳虚等,其间常相互联合,或袭于肺,或束于表,或滞于脾(胃),引发疾病或变化为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证素 文献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成药辨证治疗腺病毒引起的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刁娟娟 李燕宁 +2 位作者 张葆青 袭雷鸣 劳慧敏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18-921,共4页
目的对腺病毒引起的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状况及上市中成药辨证治疗方案进行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4月—2011年1月济南、沈阳、南京地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辨证分型后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使用利巴韦林抗病毒常规治疗,治疗组应用上市... 目的对腺病毒引起的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状况及上市中成药辨证治疗方案进行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4月—2011年1月济南、沈阳、南京地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辨证分型后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使用利巴韦林抗病毒常规治疗,治疗组应用上市中成药辨证治疗方案治疗,3 d一疗程,检测腺病毒并观察上市中成药辨证治疗效果及相关因素。结果 1 090例病例中腺病毒感染率为11.31%,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均易感,秋季感染居多,南京和济南较沈阳腺病毒感染率高,腺病毒阳性者无证型分布规律。结论腺病毒感染为小儿急性上感的常见病毒,其感染率与季节、地域相关,中成药辨证治疗优势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成药 腺病毒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辅助治疗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0
12
作者 张辉果 董志巧 王晓利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998-2000,共3页
目的:柴桂退热颗粒辅助治疗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1月医院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500例,根据用药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抗生素、抗病毒制剂... 目的:柴桂退热颗粒辅助治疗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1月医院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500例,根据用药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抗生素、抗病毒制剂等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联合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主要症状改善情况及对免疫功能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血清腺普脱氨酶(ADA)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的影响。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发热、咳嗽、鼻塞、咽干及纳少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主要症状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主要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hs-CRP、CyslTs、ADA及ICAM-1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患儿治疗后hs-CRP、CyslTs、ADA及ICAM-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IgA和IgM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IgG水平较治疗前上升,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辅助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有效改善患儿I临床症状,降低患儿hs—CRP、CyslTs、ADA及ICAM-1水平,调节患儿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柴桂退热颗粒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超敏C反应蛋白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黄花颗粒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病毒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蔡光先 贺海霞 +2 位作者 伍参荣 王宇红 王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4期684-685,共2页
目的:观察双黄花颗粒对风热阻肺(卫)兼气虚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染)患者血清病毒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将90例受试者按1∶1∶1的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1及治疗组2,分别予以风热感冒颗粒、双黄花颗粒超微制... 目的:观察双黄花颗粒对风热阻肺(卫)兼气虚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染)患者血清病毒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将90例受试者按1∶1∶1的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1及治疗组2,分别予以风热感冒颗粒、双黄花颗粒超微制剂、双黄花颗粒提取制剂,疗程为3天;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患者血清中鼻病毒(RhV)、腺病毒(ADV)及副流感病毒(HPIV)含量变化。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的血清RhV、ADV、HPIV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1和治疗组2上述病毒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1优于治疗组2(P<0.05)。结论:双黄花颗粒对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有一定的抗病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黄花颗粒 超微制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鼻病毒 腺病毒 副流感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例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期心肌酶谱测定 被引量:3
14
作者 程贤高 李晓春 程正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50-250,共1页
关键词 儿童 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 心肌酶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人群生存质量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马爱霞 刘强 李洪超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50-553,共4页
目的为了了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人群的生存质量,以及其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运用EQ-5D量表对湖北省武汉市、安徽省合肥市以及浙江省金华市5家医院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门诊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分别运用中国、韩国和英国的积分体系计算EQ-5... 目的为了了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人群的生存质量,以及其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运用EQ-5D量表对湖北省武汉市、安徽省合肥市以及浙江省金华市5家医院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门诊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分别运用中国、韩国和英国的积分体系计算EQ-5D得分,比较不同国家积分体系的差异,并对三个地区的EQ-5D得分进行比较,最后运用计量模型对EQ-5D得分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纳入研究总样本659例,其中武汉319例,合肥235例,金华105例。在EQ-5D量表的五个维度中,前三个维度患者基本不存在问题,在疼痛/不舒服维度81.94%的患者存在问题,在焦虑/抑郁维度47.80%的患者存在问题。在回归分析中地区、疾病严重程度、是否有慢性病三个因素对EQ-5D得分有影响。与其他疾病健康效用值比较结果,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健康效用值低于脑卒中、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患者,高于慢性淋巴丝虫病、慢性阻塞性肺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结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人群主要在疼痛/不舒服、焦虑/抑郁两个维度存在问题。相比英国的EQ-5D积分体系,韩国的积分体系更加适合中国人群。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人群的健康效用低于一般人群以及无明显症状慢性病人群的健康效用,高于有明显症状的慢性疾病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EQ-5D量表 生存质量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瑜 徐慧聪 +2 位作者 张忠德 邓屹琪 李剑莹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443-1443,共1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9例,治疗组予以中药克感汤口服,对照组不服中药,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内科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退热时间。结果:...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9例,治疗组予以中药克感汤口服,对照组不服中药,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内科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退热时间。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退热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明显改善症状,缩短病程,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发热 中西医结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清热宁与尼美舒利联合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井和 胡国华 《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12期1276-1278,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清热宁联合尼美舒利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207例,分为治疗组105例,对照组102例。治疗组采用小儿清热宁(每次4或8 g,b id或tid)配合尼美舒利(5 mg.kg-1.d-1,tid)口服,对照组采用复... 目的探讨小儿清热宁联合尼美舒利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207例,分为治疗组105例,对照组102例。治疗组采用小儿清热宁(每次4或8 g,b id或tid)配合尼美舒利(5 mg.kg-1.d-1,tid)口服,对照组采用复方对乙酰氨基酚(泰诺酚麻美敏)口服溶液,两组治疗时间均为3 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4.3%,78.5%(P<0.01)。治疗组退热稳定,不回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儿清热宁联合尼美舒利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经济实惠,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清热宁 尼美舒利 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洛芬混悬液用于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高热的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12
18
作者 孙玉琴 程洁琼 《护理研究》 2005年第2期233-234,共2页
[目的 ]探讨布洛芬混悬液退热效果及患儿的接受程度。 [方法 ]将 15 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高热 (体温 3 9℃以上 )的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A组、对照B组 ,治疗组给予口服布洛芬混悬液 ,对照A组给予小儿阿司匹林 (APC)口服 ,对照B组给予... [目的 ]探讨布洛芬混悬液退热效果及患儿的接受程度。 [方法 ]将 15 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高热 (体温 3 9℃以上 )的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A组、对照B组 ,治疗组给予口服布洛芬混悬液 ,对照A组给予小儿阿司匹林 (APC)口服 ,对照B组给予柴胡加安痛定肌肉注射 ,观察退热效果及患儿的接受程度。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A组、对照B组相比较 ,退热有效率、患儿接受程度均较高(P <0 .0 1)。 [结论 ]与口服APC、肌肉注射柴胡加安痛定相比 ,布洛芬混悬液用于小儿退热效果显著 ,且能提高患儿的接受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洛芬混悬液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高热 接受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病毒口服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热证的RCT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炜 毕小利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3年第8期645-645,共1页
关键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风热证 抗病毒口服液 RCT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科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应用抗菌药物现状分析 被引量:28
20
作者 王晓宁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 调查儿科门诊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URI)的抗菌药物应用现状 ,分析滥用的原因 ,提出避免滥用的对策。方法 于 2 0 0 2年 3~ 6月 ,随机抽查本院儿科门诊就诊病历 6 0 7份 ,就诊次数 10 0 0例次 ,对在治疗URI过程中抗菌药物的应... 目的 调查儿科门诊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URI)的抗菌药物应用现状 ,分析滥用的原因 ,提出避免滥用的对策。方法 于 2 0 0 2年 3~ 6月 ,随机抽查本院儿科门诊就诊病历 6 0 7份 ,就诊次数 10 0 0例次 ,对在治疗URI过程中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院儿科门诊 10 0 0例次就诊病人 ,诊断为URI病人86 2例次 ,占就诊人次的 86 .2 0 % ;URI抗菌药物使用者 819例 ,使用率 95 .0 1% ;使用二联以上抗菌药物者 35 7例 ,占抗菌药物使用者的 4 3.5 9% ;治疗URI常用抗菌药物 ,前三位为头孢一代、青霉素类、头孢二代。结论 URI为儿科门诊常见病 ,多为病毒感染引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治疗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应用 抗菌药物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