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神经后遗症预测模型构建与效能验证
1
作者 李少林 马晓红 +1 位作者 张德河 宋鹏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533-1539,共7页
目的 构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迟发性神经后遗症(DNS)的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183例ACMP患者的一般资料,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发生DNS的影响因素;建立对应的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效能。结果 多因素logistic... 目的 构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迟发性神经后遗症(DNS)的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183例ACMP患者的一般资料,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发生DNS的影响因素;建立对应的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效能。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年龄、吸烟史、重度中毒、血乳酸、中毒至高压氧治疗时间、肺部感染是ACMP发生DNS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该模型预测开发集ACMP发生DNS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3,灵敏度为94.12%,特异度为89.77%,预测检验集ACMP发生DNS的AUC为0.906,灵敏度为90.00%,特异度为92.68%;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该模型预测开发集、检验集ACMP发生DNS的概率与实际概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开发集、检验集中预测模型在分别在风险阈值0.11~0.98、0.12~0.92范围内获取临床净收益。结论 年龄、吸烟史、重度中毒、血乳酸、中毒至高压氧治疗时间、肺部感染是ACMP发生DNS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应的预测模型经验证临床效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迟发性神经后遗症 预测模型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S2179通过抑制P2Y1R改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
2
作者 王云霞 项文平 +4 位作者 薛慧 郐苗 杨琦 孟天予 杨普州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1-468,共8页
目的:探讨P2Y_(1)受体(P2Y_(1)R)活化星形胶质细胞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中的作用。方法:将水迷宫实验筛选合格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EACMP组、DEACMP+DMSO组和DEACMP+MRS2179组。采用静态吸入一氧化碳建立DEACMP模型... 目的:探讨P2Y_(1)受体(P2Y_(1)R)活化星形胶质细胞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中的作用。方法:将水迷宫实验筛选合格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EACMP组、DEACMP+DMSO组和DEACMP+MRS2179组。采用静态吸入一氧化碳建立DEACMP模型,对照组吸入等量空气。DEACMP+MRS2179组大鼠经侧脑室注射3μl浓度为1 mmol/L的P2Y_(1)R拮抗剂MRS2179,DEACMP+DMSO组经侧脑室注射等量二甲基亚砜(DMSO)。分别于造模后14和21 d通过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损伤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P2Y_(1)R蛋白水平变化,ELISA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EACMP组和DEACMP+DMSO组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海马组织CA1区锥体细胞中GFAP、P2Y_(1)R、IL-1β、IL-6和TNF-α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与DEACMP+DMSO组相比,DEACMP+MRS2179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GFAP、P2Y_(1)R、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P2Y_(1)R激活星形胶质细胞释放炎症因子损害DEACMP大鼠认知功能,抑制P2Y_(1)R可降低炎症因子表达从而改善DEACMP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Y_(1)受体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 星形胶质细胞 神经炎症 认知障碍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期脑脊液压力升高与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关系 被引量:11
3
作者 项文平 王宝军 +3 位作者 薛慧 张军 姜长春 庞江霞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67-270,共4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压力升高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早期诊断价值及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中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1周之内行腰椎穿刺术检查,测脑脊液压力。观察脑脊液压力升高对迟... 目的:探讨脑脊液压力升高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早期诊断价值及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中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1周之内行腰椎穿刺术检查,测脑脊液压力。观察脑脊液压力升高对迟发性脑病的早期诊断价值及对其预后的影响。结果12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中有38例患者发生了迟发性脑病,其迟发性脑病发生率为31.67%;在38例迟发性脑病患者中,有34例患者脑脊液压力升高,其异常率为89.47%;38例迟发性脑病患者经治疗后有32例均不同程度好转,其中完全治愈6例,生活全部或部分自理26例,死亡4例,昏迷状态2例。而痊愈的6例患者脑脊液压力均200 mmH2O,生活全部或部分自理的26例患者脑脊液压力均在150~180 mmH2O之间。结论一氧化碳中毒急性期脑脊液压力升高对于迟发性脑病及其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 脑脊液压力升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时心肌损伤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4
4
作者 柳玉华 郑秀玲 +1 位作者 林宏扬 康海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33-133,共1页
目的 观察不同程度的急性一氧化碳 (CO)中毒患者的血清肌钙蛋白 -I(cTnI)水平及心电图 (ECG)变化 ,探讨CO中毒对心肌损伤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放免吸附法 (ELISA)测定Ⅰ组 (轻度 ,n=15 )、Ⅱ组 (中度 ,n=2 1)、Ⅲ组 (重度 ,n=17)CO... 目的 观察不同程度的急性一氧化碳 (CO)中毒患者的血清肌钙蛋白 -I(cTnI)水平及心电图 (ECG)变化 ,探讨CO中毒对心肌损伤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放免吸附法 (ELISA)测定Ⅰ组 (轻度 ,n=15 )、Ⅱ组 (中度 ,n=2 1)、Ⅲ组 (重度 ,n=17)CO中毒患者血清cTnI的水平及ECG改变。结果 不同程度CO中毒患者血清cTnI、T波均值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且组间两两比较差别亦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CO中毒患者血清cTnI升高、ST -T改变提示有心肌损害 ,且随中毒程度的加重 ,心肌损害有加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中毒 患者 心肌损伤 血清 临床探讨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ECG 水平 结论 显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应用舒血宁及磷酸肌酸钠前后检测缺血修饰白蛋白的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敬 马国营 +4 位作者 彭晔 刘娟 王岩 王维展 王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3943-3945,共3页
目的:探讨舒血宁联合磷酸肌酸钠对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acute sever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ASCOP)患者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的影响及其疗效比较。方法 :选择ASCOP患者66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及治疗组,... 目的:探讨舒血宁联合磷酸肌酸钠对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acute sever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ASCOP)患者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的影响及其疗效比较。方法 :选择ASCOP患者66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及治疗组,入选者治疗前、治疗后6 h、3 d分别抽取静脉血检测心肌酶、c Tn I、IMA。结果:治疗前两组IMA显著降低,而心肌酶、c Tn I无明显改变。治疗后6 h,治疗组IMA升高较常规组明显(P<0.05)。两组心肌酶、c Tn I逐渐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常规组c Tn I较治疗组升高明显(P<0.05)。两组心肌酶、IMA恢复正常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 d c Tn I与治疗后6 h比较明显好转。结论:ASCOP患者早期给予舒血宁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可改善中毒性心肌损伤,具有心肌保护作用,IMA水平可作为心肌缺血及药物治疗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缺血修饰白蛋白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细胞仪检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大鼠脑细胞凋亡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菲 刘郁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20-422,共3页
目的 :探讨一氧化碳中毒致脑损伤的机制 ,为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脑损伤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体重 15 0~ 2 5 0 g的雄性 SD大鼠吸入体积分数为 2× 10 - 3~ 3× 10 - 3的一氧化碳气 6 0 min,测定染毒后即刻和处死前碳氧... 目的 :探讨一氧化碳中毒致脑损伤的机制 ,为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脑损伤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体重 15 0~ 2 5 0 g的雄性 SD大鼠吸入体积分数为 2× 10 - 3~ 3× 10 - 3的一氧化碳气 6 0 min,测定染毒后即刻和处死前碳氧血红蛋白水平 ,分离大、小脑 ,分别以网搓法制成单细胞悬液 ,应用碘化丙啶对 DNA染色 ,流式细胞仪检测并绘制中毒后不同时间大、小脑内细胞 DNA分布图 ,测定 A0 峰所占百分比 ,表示细胞凋亡程度。结果 :染毒后即刻SD大鼠大脑细胞凋亡程度无明显增加 ,染毒后 3d凋亡细胞百分比增加 (P <0 .0 1) ,染毒后 7d达高峰 (P <0 .0 1) ,染毒后 2 1d降至正常水平。SD大鼠小脑内细胞凋亡程度各组结果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可诱发大脑内细胞凋亡的发生 ,细胞凋亡可能是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致脑损伤的病理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一氧化碳中毒 脑损伤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7
作者 李红玲 张会萍 牛蕾蕾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7-369,共3页
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中毒是因吸人过多的CO引起的全身性中毒性疾病。血流丰富的大脑和心脏受累最明显,轻者恶心、呕吐、头昏、头痛;重者引起心、脑等多器官缺氧性损伤,导致脑水肿、意识丧失、呼吸及循环功能衰竭、内环... 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中毒是因吸人过多的CO引起的全身性中毒性疾病。血流丰富的大脑和心脏受累最明显,轻者恶心、呕吐、头昏、头痛;重者引起心、脑等多器官缺氧性损伤,导致脑水肿、意识丧失、呼吸及循环功能衰竭、内环境紊乱等,病死率极高。如果病情较重、体质较弱、年龄偏大、高压氧治疗不及时或不合理,有些患者还会经历一个继发性神经损伤的过程,常遗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研究旨在观察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远期疗效,并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以便更合理地进行高压氧治疗,减少后遗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高压氧治疗 远期疗效观察 继发性神经损伤 循环功能衰竭 心脏受累 生存质量 中毒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院前急诊正压通气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水莉 刘云龙 +5 位作者 赵玉文 单苏 李颖 张培培 赵丽丽 侯翠霞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6年第5期1644-1645,共2页
[目的]探讨正压通气治疗一氧化碳中毒(ACOP)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6月院前和急诊进行正压通气治疗的29例ACOP病人作为无创正压组,2012年6月—2013年12月院前和急诊使用面罩球囊吸氧的26例ACOP病人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 [目的]探讨正压通气治疗一氧化碳中毒(ACOP)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6月院前和急诊进行正压通气治疗的29例ACOP病人作为无创正压组,2012年6月—2013年12月院前和急诊使用面罩球囊吸氧的26例ACOP病人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SpO_2)变化及并发症。[结果]无创正压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80.77%),并发症发生率(3.45%)低于对照组(26.92%),无创正压组治疗后SpO_2增高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和急诊正压通气治疗能迅速提高ACOP病人SpO_2,提高ACOP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院前 急救 正压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含量变化 被引量:6
9
作者 洪丽 赵燕民 邓建中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17-919,共3页
目的:检测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后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含量的动态变化,了解CO中毒后血小板活化状态的改变。方法:急性CO中毒患者50例(观察组),根据临床症状及碳氧血红蛋白(HbCO)的浓度将患者分为轻、中、重度中毒(12例出现继发脑病),所... 目的:检测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后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含量的动态变化,了解CO中毒后血小板活化状态的改变。方法:急性CO中毒患者50例(观察组),根据临床症状及碳氧血红蛋白(HbCO)的浓度将患者分为轻、中、重度中毒(12例出现继发脑病),所有患者于发病后入院当时、入院后3d、7d、10d、14d、21d检测血浆LPA含量变化。另选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急性CO中毒患者血浆LPA含量发病3~14d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中毒者在3d、10d、14d较轻、中毒者LPA含量高(P<0.05);中度中毒者发病7~10d时血浆LPA水平高于轻度中毒者(P<0.05),轻度中毒者仅在发病3d时升高,很快下降;继发脑病患者10~14d时血浆LPA水平较无继发脑病者明显升高(P<0.05),且持续时间长。结论:CO中毒后血小板活化明显,中、重度中毒者血小板活化更明显,血小板活化可能是继发脑病发生的原因之一,提示可据LPA水平采取不同的抗血小板活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溶血磷脂酸 继发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强龙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前后DTI和EEG的比较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锐 丁继岩 +1 位作者 顾润泽 谭西英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64-667,共4页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和弥散张量成像(DTI)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中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DEACMP患者60例,行甲强龙治疗,对其治疗前后分别行MMSE、Barthel功...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和弥散张量成像(DTI)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中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DEACMP患者60例,行甲强龙治疗,对其治疗前后分别行MMSE、Barthel功能评分和EEG、DTI成像。结果:治疗后患者MMSE、Barthel评分均有改善(P<0.05),EEG和DTI成像的FA值治疗后也明显改善(P<0.05)。治疗前后MMSE评分均与治疗前后ADC值有关(r=0.465、0.392、0.368、0.345,P<0.05),治疗前Barthel评分与治疗后ADC值有关(r=0.274,P<0.05)。治疗前患者的EEG结果与治疗前后DTI检测的ADC值有关联(P<0.05)。结论:EEG和DTI成像对DEACMP的病情判断、预后评估及临床治疗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 脑电图 弥散张量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Jun氨基末端激酶信号通路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宋孟龙 程飞 +1 位作者 唐晋 张献全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44-347,共4页
目的探讨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JNK)信号通路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中的作用。方法 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BC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组(CO组)和JNK抑制剂SP600125组(SP组)3组,每组40... 目的探讨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JNK)信号通路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中的作用。方法 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BC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组(CO组)和JNK抑制剂SP600125组(SP组)3组,每组40只,采用静态吸入式染毒法复制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大鼠模型,选取染毒后1、3、7、14、28 d为时相点,应用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平均潜伏期等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区p-JNK表达,Tunel法检测海马区锥体细胞凋亡。结果 CO组大鼠平均潜伏期较BC组明显延长(P<0.01),SP组较CO组明显缩短(P<0.01),但仍比BC组延长(P<0.01);p-JNK在CO组大鼠海马区表达较BC组明显增强(P<0.01),SP组较CO组表达明显减弱(P<0.01),较BC组明显增强(P<0.01);CO组海马区锥体细胞第3天已经有凋亡增多(9.94%±1.22%),第7和14天增多最明显(39.77%±1.91%,29.72%±4.89%),第28天仍然增多(5.88%±0.55%),凋亡指数与BC组相比有明显增高(P<0.01),而SP组凋亡指数与CO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结论 JNK信号通路参与了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发生,应用其特异性抑制剂SP600125阻断其转导可减少海马区神经元的凋亡,减轻急性CO中毒对学习记忆能力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 C-JUN氨基末端激酶 细胞凋亡 Morris水迷宫试验 SP6001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 被引量:11
12
作者 武连华 郭秋华 《中国健康教育》 2003年第3期198-198,共1页
关键词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预防 生活 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痴呆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芳玲 黄艳青 +2 位作者 黄旭 王素娥 彭争荣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69-1677,共9页
目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layed encephalopathy after 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DEACMP)是一氧化碳中毒最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危害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旨在探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_(2))改善DEACMP患者痴... 目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layed encephalopathy after 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DEACMP)是一氧化碳中毒最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危害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旨在探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_(2))改善DEACMP患者痴呆症状的疗效。方法:对2014年6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DEACM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联合HBO_(2)治疗的患者纳入HBO_(2)组,只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纳入对照组。HBO_(2)组每天接受1次HBO_(2)治疗,10次为1个疗程,共完成6个疗程。使用长谷川痴呆量表(Hasegawa Dementia Scale,HDS)诊断痴呆,并使用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CDR)对痴呆严重程度进行分级。治疗前后分别使用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部分(Alzheimer’s Disease Assessment Scale-Cognitive Section,ADAS-Cog)、功能活动问卷(Functional Activities Questionnaire,FAQ)、神经精神问卷(Neuropsychiatric Inventory,NPI)及病情变化与医护的临床面询印象量表(Clinician’s Interview-Based Impression of Change-Plus Caregiver Input,CIBIC-Plus)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行为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精神行为症状及整体状态变化。进一步分析与患者痴呆症状相关的客观检查结果,包括磁共振成像检测脑白质病变和异常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情况。比较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改变及治疗后2组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前HDS评分及CDR分级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的ADAS-Cog、FAQ、NPI评分及CIBIC-Plus分级均显著改善,且HBO_(2)组上述指标的改善大于对照组(均P<0.05)。HBO_(2)组治疗DEACMP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9.47%vs 65.87%,P<0.05)。客观检查结果(脑白质病变和异常EEG)显示HBO_(2)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HBO_(2)可有效改善DEACMP患者的痴呆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 高压氧 痴呆 神经心理学评价 脑白质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致心肌梗死九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沈毅 赵淑艳 +1 位作者 李虹伟 刘凤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07-308,共2页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是最常见的生活性和职业性中毒之一,其病死率在急性中毒中居首位。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病,心肌梗死已成为重要的发病和死亡原因。在ACOP基础上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尤其是老年患者应当引起重视。现将我院收治9例ACO...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是最常见的生活性和职业性中毒之一,其病死率在急性中毒中居首位。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病,心肌梗死已成为重要的发病和死亡原因。在ACOP基础上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尤其是老年患者应当引起重视。现将我院收治9例ACOP致心肌梗死资料汇总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急性心肌梗死 acop 职业性中毒 急性中毒 死亡原因 老年患者 资料汇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凝血功能及炎症反应变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延学 高春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2846-2848,共3页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经过数日或数周的“假愈期”后,再次出现以痴呆、精神和锥体外系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系统疾病,即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delayded encephalopathy after 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DEACMP)...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经过数日或数周的“假愈期”后,再次出现以痴呆、精神和锥体外系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系统疾病,即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delayded encephalopathy after 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DEACMP),发病率国内为10%~30%,国外为0.8%~43%。其发病机制未完全明了.2.6%的人死于DEACMP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 凝血功能 炎症反 中毒 应变 神经系统疾病 锥体外系症状 carb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6
作者 雷益 邱德正 +7 位作者 李顶夫 党勇 朱嘉英 王蕾 宋海岩 冯伟 孟庆国 李涛 《放射学实践》 2004年第7期494-495,共2页
目的 :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6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MRI表现 ,分别采用SE序列T1WI、T2 WI、FLAIR和DWI。结果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MRI表现为两侧大脑皮层、皮层下区及苍白球T1WI等信号、... 目的 :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6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MRI表现 ,分别采用SE序列T1WI、T2 WI、FLAIR和DWI。结果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MRI表现为两侧大脑皮层、皮层下区及苍白球T1WI等信号、T2 WI高信号 ,所有异常信号均呈两侧对称性改变。结论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中枢神经系统 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筛查测验及ADL检查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萍 顾仁骏 +4 位作者 张帆 张留莎 王夏红 卢红 冯肖亚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41-442,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康复指标。方法:对3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常识-记忆-注意测验(IMCT)及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同期健康老年人30例作为健康对照...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康复指标。方法:对3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常识-记忆-注意测验(IMCT)及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同期健康老年人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3个量表值的变化。结果:①在DEACMP组中,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②DEACMP组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而DEACMP组治疗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神经心理学指标是明确DEACMP患者康复的可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 智能筛查测验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脑损伤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8
作者 任勇军 翟昭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19-921,共3页
关键词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脑损伤 影像学 脑白质脱髓鞘 神经精神症状 多器官 病理损伤 变性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功能性MRI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徐文杰 翟昭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164-1165,共2页
关键词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 功能性MRI 一氧化碳(CO)中毒 学习记忆功能障碍 神经系统并发症 carbon 急性CO中毒 神经精神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在大鼠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型脑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20
作者 朱木林 余倩 +1 位作者 陈炳达 李经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3197-3201,共5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大鼠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型脑病(DEACMP)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90只SD级雄性健康成年大鼠按简单随机化方法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BC组)、空气对照组(AC组)、DEACMP组。DEACMP组采用腹腔注射一氧化碳...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大鼠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型脑病(DEACMP)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90只SD级雄性健康成年大鼠按简单随机化方法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BC组)、空气对照组(AC组)、DEACMP组。DEACMP组采用腹腔注射一氧化碳法建立DEACMP模型,AC组在腹腔内注射等量空气,BC组不作任何处理。将3个组按染毒后第1、3、7、14、21、28天分为6个亚组。运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认知行为学改变,TUNEL染色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大鼠海马CA1区EPO的表达。结果 DEACMP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较BC组和AC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ACMP组凋亡指数(AI)在染毒后第1天开始逐渐升高,第7天达峰值,并保持较高水平持续到第28天,各时间点均高于BC组和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ACMP组EPO蛋白的表达从染毒后的第1天开始有较明显的升高,在染毒后第3天达到峰值,第7天后开始逐渐降低,各时间点EPO表达高于BC组和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O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中后期表达降低、抗凋亡作用减弱可能是DEACMP发病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型脑病 MORRIS水迷宫 细胞凋亡 促红细胞生成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