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思辨设计视角下绵竹年画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洪敏嘉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103,共6页
传统文化是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中创意和衍生的核心精神,伴随着传统工艺振兴,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受到重视。在大众消费习惯和审美需求多元化的今天,绵竹年画受到当代数字艺术和印刷技术的多重冲击,文章进行多角度思辨设计,创作符合未来语境... 传统文化是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中创意和衍生的核心精神,伴随着传统工艺振兴,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受到重视。在大众消费习惯和审美需求多元化的今天,绵竹年画受到当代数字艺术和印刷技术的多重冲击,文章进行多角度思辨设计,创作符合未来语境的新体系绵竹年画,探索绵竹年画创新设计思维、发展方向和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竹年画 思辨设计 创新 未来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思辨设计概念及非现实美学策略
2
作者 彭波 何佳柔 《流行色》 2020年第2期106-107,共2页
本文以设计在技术与消费社会中的发展为背景,介绍了思辨设计的概念与影响。通过对思辨设计非现实美学构成要素的探究,探究其表达主题、传递想象力的方式。
关键词 思辨设计 非现实美学 社会梦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构的价值:思辨设计的美学政治与未来诗学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黎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2-160,共9页
在智能技术逐渐渗透到媒介社会每个毛孔的今天,"未来学"成为各个学科的显学之一。结合法国哲学家朗西埃的美学政治理论,论述思辨设计如何以虚构的方式对观众的可感性进行分配并制造出歧感,从而保留进一步想象与反思的空间,维... 在智能技术逐渐渗透到媒介社会每个毛孔的今天,"未来学"成为各个学科的显学之一。结合法国哲学家朗西埃的美学政治理论,论述思辨设计如何以虚构的方式对观众的可感性进行分配并制造出歧感,从而保留进一步想象与反思的空间,维持其作为未来诗学的活性。作为当今最具批判性的跨媒体实践,思辨设计以"如果……会……"的思想实验,凭借物理道具及其虚构美学,对新兴技术的副作用进行谨慎推论,从而使人们跳出"以消费为元逻辑的脚本",化被动消费者为具有能动性的行动主体。从西蒙的广义设计学来看,所有设计本质上都带有乌托邦属性,因为它总是以未来为参照致力于改造当下。思辨设计以未来为现在赋形,以平行世界反身观望现实世界,在技术乐观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当中冷静地反思技术的盲点。本着"智识平等"的观念,思辨设计只问不答,将决断的权力与行动的可能留给观众,思辨设计的虚构价值主要体现在其美学政治与未来诗学这两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辨设计 虚构 道具美学 歧感 未来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思辨设计的概念与载体的独特性 被引量:5
4
作者 黄凯琪 《美术大观》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2-95,共4页
本文通过分析思辨设计的概念以及表达载体的独特性与思辨设计如何通过其道具载体进行想象力的传递,从概念与表达载体的角度探讨思辨设计的设计类型与设计目的,以及其对设计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 思辨设计 道具载体 想象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未来创新的思辨设计实践策略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朱自瑛 《设计艺术研究》 2023年第3期30-34,共5页
思辨设计自身呈现多视角、多路径、多结果的实践特点,为了帮助推动思辨设计概念的生成与发展,研究将思辨设计实践关键路径提炼为定义、发展、映射、反思四个阶段,并提出了思辨关键画布来帮助实践者更清晰的描绘未来图景,形成完整的思辨... 思辨设计自身呈现多视角、多路径、多结果的实践特点,为了帮助推动思辨设计概念的生成与发展,研究将思辨设计实践关键路径提炼为定义、发展、映射、反思四个阶段,并提出了思辨关键画布来帮助实践者更清晰的描绘未来图景,形成完整的思辨逻辑,为思辨实践者提供一个考虑潜在未来的结构化思考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辨设计 关键路径 思辨画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关社会热点问题“PUA”的思辨设计 被引量:1
6
作者 徐丽君 王进华 《湖南包装》 2021年第5期98-101,共4页
为探索思辨设计对社会问题的意义,并进一步分析思辨设计对社会的意义。利用理论探究和设计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和总结思辨设计和社会热点问题的特点,并以"PUA"为例,探索思辨设计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影响和作用。将理论融入实践... 为探索思辨设计对社会问题的意义,并进一步分析思辨设计对社会的意义。利用理论探究和设计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和总结思辨设计和社会热点问题的特点,并以"PUA"为例,探索思辨设计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影响和作用。将理论融入实践,刻画一个未来场景,使观者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感,深化主题,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舆论导向,及时消除负面舆论。思辨设计与社会热点问题相辅相成,二者彼此呼应、相互配合,有利于引起社会公众对某一问题的持续关注,并推动问题的后续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辨设计 社会问题 PUA 社会功能 想象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辨设计如何催化中国的社会梦想
7
作者 姚欣雨 《艺术家》 2021年第2期156-157,共2页
近两年来,“思辨设计”一词越来越多地被中国设计界与学术界提及,其提出者安东尼·邓恩与菲奥娜·雷比期待依靠思辨设计改变民众行为,从而催化社会梦想。针对这一来自西方设计界的全新概念,本文尝试结合国内外案例,分析在中国... 近两年来,“思辨设计”一词越来越多地被中国设计界与学术界提及,其提出者安东尼·邓恩与菲奥娜·雷比期待依靠思辨设计改变民众行为,从而催化社会梦想。针对这一来自西方设计界的全新概念,本文尝试结合国内外案例,分析在中国语境下思辨设计的实践与传播所面临的困境、实现其最终目的的可能性,以及在中国发展思辨设计的必要性,以期从“怎么做”的角度来加深民众对“思辨设计”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辨设计 中国语境 设计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现实美学与现实的对话关系——思辨设计源起的关系梳理
8
作者 成忠溯 《流行色》 2020年第6期68-70,共3页
邓恩和雷比所提出的思辨设计,作为思辨技术哲学的形式之一,运用抽象虚构空间的叙事方式,来区别于现实世界,超越设计的实在性,创造"别处的意义"[1]。思辨设计的道具载体主要是由物品的虚构感、细节的缺失和非现实美学构成。它... 邓恩和雷比所提出的思辨设计,作为思辨技术哲学的形式之一,运用抽象虚构空间的叙事方式,来区别于现实世界,超越设计的实在性,创造"别处的意义"[1]。思辨设计的道具载体主要是由物品的虚构感、细节的缺失和非现实美学构成。它通过非现实美学与现实美学之间界限的不明确来制造"刻意的荒谬",从而使两者保持了距离,以达到创造审美机会的目的与非现实的想象乐趣。本文主要通过分析非现实美学作为思辨设计的主要载体,它的哲学基础、现实基础、美学特征与现实美学的异同,从概念与交集关系的角度,探讨非现实美学与现实美学之间的"无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辨设计 非现实美学 现实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马面裙形制结构考释及其现代设计思辨
9
作者 鲍殊易 郭天娇 《丝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20,共11页
基于文化自信与传统文化振兴的背景下,马面裙代表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走进大众视野、走向国际舞台。文章纵向整理马面裙发展的历史脉络、横向梳理马面裙的款式差别,同时立足现代服装设计,对于马面裙从平面结构的对比到立体形态的差异... 基于文化自信与传统文化振兴的背景下,马面裙代表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走进大众视野、走向国际舞台。文章纵向整理马面裙发展的历史脉络、横向梳理马面裙的款式差别,同时立足现代服装设计,对于马面裙从平面结构的对比到立体形态的差异进行拓展研究。采用实验法、比较研究法,将马面裙实物数据为基础样本,进行实物复原和形制特征记录。同时依据现代裙装结构制版方法,进行相同数据的多样本制作和横向的形制比对。采用概率逻辑分析,从平面结构的比对到立体形态的差异进行拓展分析。通过对比实验结果,就马面裙的结构复原、改良方案和创新视角展开设计思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面裙 形制结构 实验分析 传统服饰 设计思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包浆:一种思辨性设计
10
作者 王一帆 姜翔巍 《中国艺术》 2024年第3期80-87,共8页
本文通过对真实世界中的包浆、数字包浆和AI包浆的比较,探讨在人类不同程度的参与下,不同形式的包浆如何引发人类对人与物、人与技术关系的不同感受,进而产生对科技发展与人类价值观关系的思考。本文关注设计在促进人与物关系反思中的... 本文通过对真实世界中的包浆、数字包浆和AI包浆的比较,探讨在人类不同程度的参与下,不同形式的包浆如何引发人类对人与物、人与技术关系的不同感受,进而产生对科技发展与人类价值观关系的思考。本文关注设计在促进人与物关系反思中的关键作用,将AI包浆定位为一种思辨性设计,并通过设计实践展示了AI包浆这一新型艺术形式对人类思维方式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包浆 思辨设计 人与物 包浆 数字包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思辨角度浅析日本当代平面设计中的诗意
11
作者 方卓雅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23期93-95,共3页
本文通过探究日本当代平面设计中的特点,结合思辨设计中未来诗学的理论特点,以日本平面设计师原研哉的作品为例进一步整合其作品的特点。思辨设计通过虚构和留白的想象力方式,使得观者对作品产生分歧感从而引发进一步思考,日本平面设计... 本文通过探究日本当代平面设计中的特点,结合思辨设计中未来诗学的理论特点,以日本平面设计师原研哉的作品为例进一步整合其作品的特点。思辨设计通过虚构和留白的想象力方式,使得观者对作品产生分歧感从而引发进一步思考,日本平面设计含蓄且富有深意的表现方式在思辨的角度更进一步发展,从而使得观众以可感性再分配的方式,在赏析与欣赏日本平面设计美学的过程中有所感悟,进而感受到其中的诗意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平面设计 思辨设计 原研哉 平面设计 诗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念的转型:以思辨性设计思想的衍变为例
12
作者 杨依依 黄厚石 《创意与设计》 2024年第4期87-92,共6页
通过设计历史的梳理与阐释,典型案例的分析与对比,对批判到思辨设计实践中以悬置现实、虚构未来为理念的设计思想进行阐述,证明这一变化并不象征设计旧时代的终结抑或新时代的开启。思辨性设计只是处在科技和物质文化矛盾的空间中,继承... 通过设计历史的梳理与阐释,典型案例的分析与对比,对批判到思辨设计实践中以悬置现实、虚构未来为理念的设计思想进行阐述,证明这一变化并不象征设计旧时代的终结抑或新时代的开启。思辨性设计只是处在科技和物质文化矛盾的空间中,继承着批判性设计的内化技能和思维方式,为未来设计的创新制造着机会。试图从抛弃陈旧伦理和社会准则的批判设计创作中、从新兴科技与未来理想的思辨设计实践中,对社会生活原有的既定角色予以主动地思考,将设计思想转向一个更以设计为中心的路径,从而让设计更好的融入影响未来世界的行动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辨设计 批判性设计 设计思想 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激进到思辨:设计如何催化社会梦想 被引量:20
13
作者 张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19,共6页
本文将引介"思辨设计(speculative design)"这一作为社会梦想催化的全新概念及其案例,并简要梳理"思辨设计"之前、从"激进设计"到"批判性设计"的观念进化史。
关键词 思辨设计 批判性设计 想象力 设计虚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解当代中国”德语系列教材《德语演讲教程》中的思辨内容设计
14
作者 章吟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4期65-68,共4页
作为高等教育能够给学生带来的最重要的可迁移能力,思辨能力的培养不仅是中国高等教育的终极核心目标之一,也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所追求的共同使命。本文以“理解当代中国”德语系列教材为依托,以该系列教材中面向高校德语专业本... 作为高等教育能够给学生带来的最重要的可迁移能力,思辨能力的培养不仅是中国高等教育的终极核心目标之一,也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所追求的共同使命。本文以“理解当代中国”德语系列教材为依托,以该系列教材中面向高校德语专业本科阶段的《德语演讲教程》作为研究重点,基于Paul&Elder(2021)关于推理要素的思辨能力的八项标准,深入探讨该教材单元板块的思辨内容设计。研究发现,《德语演讲教程》不仅凸显课程思政特色,贯彻能力导向、内容语言融合的宗旨,同时十分重视思辨能力的培养,单元板块的内容设计涵盖思辨能力各方面的培养,因而能够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素质国际化外语人才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解当代中国 《德语演讲教程》 思辨能力 思辨内容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想象与行动的伦理学:面向新兴技术的设计思辨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8-83,共6页
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日常化及其“科林格里奇”困境已构成了相当复杂的伦理挑战。面对新兴技术无法预判的社会影响,如何在动态的价值框架之中去推测并思辨未来技术的伦理后果,从而主动影响甚至干预技术选择与应用的决策权,既是当代伦... 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日常化及其“科林格里奇”困境已构成了相当复杂的伦理挑战。面对新兴技术无法预判的社会影响,如何在动态的价值框架之中去推测并思辨未来技术的伦理后果,从而主动影响甚至干预技术选择与应用的决策权,既是当代伦理学面临的主要难题,也为思辨设计发挥想象与行动伦理提供了机遇。思辨设计从时间、知识和权力三个维度试图解除技术伦理学的“科林格里奇”困境,通过设计虚构和思想实验将用户纳入到技术伦理的决策环节,以想象力践行“智识平等”的预设,以共同选择的未来兑现技术人工物的伦理价值并实现设计赋能。思辨设计作为方法论的主要优势体现在实现了从设计师到用户、从技术到社会、从未来到现实、从想象到行动的伦理跨域及其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伦理学 设计伦理 思辨设计 设计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媒介的设计——思辨构型中的媒介观及其行动逻辑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译之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1-56,共6页
本文基于“作为媒介的设计”(Design as Medium)观点出发,对思辨设计探测方式及其行为机制展开一种媒介学角度的透视。厘清思辨设计背后的“媒介观”要义,揭示其如何释放“元传播”探针、善用媒介策略和扩音效应、采用媒介组织方式引入... 本文基于“作为媒介的设计”(Design as Medium)观点出发,对思辨设计探测方式及其行为机制展开一种媒介学角度的透视。厘清思辨设计背后的“媒介观”要义,揭示其如何释放“元传播”探针、善用媒介策略和扩音效应、采用媒介组织方式引入参与共创、建构共辩环境,以及分析如何浸染设计“媒介化”态势由此形塑社会互动与价值重构的媒介行为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为媒介的设计 思辨设计 媒介观 媒介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物为媒:从技术哲学的“物转向”看思辨与批判性设计的伦理潜能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黎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0年第1期59-65,共7页
在新兴技术逐渐成为社会发展取向重要因素的时代语境中,结合技术哲学"物转向"的特点,从思辨与批判性设计(SCD)的认识论基础、智识来源入手,理解SCD以物为媒的伦理潜能。与传统设计伦理不同,SCD将抽象的技术前景置于日常生活... 在新兴技术逐渐成为社会发展取向重要因素的时代语境中,结合技术哲学"物转向"的特点,从思辨与批判性设计(SCD)的认识论基础、智识来源入手,理解SCD以物为媒的伦理潜能。与传统设计伦理不同,SCD将抽象的技术前景置于日常生活中并予以具象化,将未知的技术未来予以视觉化虚构,从而将技术讨论从专家拓展到大众。SCD作为一种前瞻性的批评策略,以具体的物而非抽象的语言为媒介,对技术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行具体的、就事论事的讨论。在技术哲学进入"物转向"的当下,SCD以物为媒,呈现出"前瞻性""建构性""经验性"的伦理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哲学 思辨与批判性设计 道德物化 设计伦理 物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置、在场与多向度智识生活——设计如何引领技术思辨
18
作者 李佳一 《湖南包装》 2022年第6期36-40,共5页
人工智能时代,技术与设计处于相互赋能状态。科技产品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体验以及对未来的构想;忽略技术背后的消费对人们自身感知的遮蔽,盲目追求进步导致了想象力的贫乏以及以消费为主导的单向度生活。出于对上述问题... 人工智能时代,技术与设计处于相互赋能状态。科技产品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体验以及对未来的构想;忽略技术背后的消费对人们自身感知的遮蔽,盲目追求进步导致了想象力的贫乏以及以消费为主导的单向度生活。出于对上述问题的反拨,邓恩的思辨设计以法兰克福学派技术批判理论为指导,采用论争型方式,引领人们去重新思考新兴技术与人的多重关系,让大众由被动消费者转变为拥有主体自觉性的公众,通过将技术悬置鼓励公众重新获得感知。文章以思辨设计作品为对象,在技术哲学、设计学及文化生产的跨学科范畴内,探讨设计作为反映技术文化内涵批判性媒介的可能性,激活设计的认知层面的潜能从而推动多向度的智识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辨设计 技术思辨 公众 感知 智识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时代的设计困境及对策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竞伯 石自东 《美术大观》 2024年第4期141-144,共4页
本文讨论了信息时代面临的三个设计困境:情感交互的人机关系痛点、操纵人的行为体验,以及数字鸿沟问题,触及伦理、社会和文化层面的复杂议题。针对困境,本文提出三条应对进路:超人本主义设计、思辨美学视域下的设计,以及强化设计师在人... 本文讨论了信息时代面临的三个设计困境:情感交互的人机关系痛点、操纵人的行为体验,以及数字鸿沟问题,触及伦理、社会和文化层面的复杂议题。针对困境,本文提出三条应对进路:超人本主义设计、思辨美学视域下的设计,以及强化设计师在人机情感交互中的责任感。通过非人类中心主义视角,促进人、物与技术之间的和谐共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困境 情感交互 超人本主义 思辨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电视剧《黑镜子》看思辨在交互设计中的运用
20
作者 管韵 《艺术科技》 2020年第11期95-98,共4页
交互设计作为近几年逐渐被大家熟知的设计方向,在各个领域都有较好的发展。交互设计形式多样化,空间、声音、装置等都是现在已经广为研究和发展的交互方式,交互设计等于为互动而设计,技术几乎无关紧要。任何物体或设备都可以在人们之间... 交互设计作为近几年逐渐被大家熟知的设计方向,在各个领域都有较好的发展。交互设计形式多样化,空间、声音、装置等都是现在已经广为研究和发展的交互方式,交互设计等于为互动而设计,技术几乎无关紧要。任何物体或设备都可以在人们之间建立联系,在交互设计中批判性设计、思辨性设计、对象的道德性都是发现现有对象或情境问题的方法。思辨设计可以通过交互手段让我们在现阶段发现问题。我们主要讨论的是思辨性设计如何在交互中运用来揭示一种推测化的手段和对现实的反思,通过电视剧《黑镜子》内容的分析,更加深入地探讨思辨性设计的方式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辨设计 交互设计 《黑镜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