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走出思辨的历史哲学的误区——汤因比《历史研究》对思辨的历史哲学的超越
1
作者
付蕊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3-76,共4页
汤因比所著的《历史研究》虽然探讨历史本体和本性问题,寻求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动力、历史的目的和意义、历史的统一性等问题,从总体上属于思辨的历史哲学,但因为它能够广泛吸取众家之精华,而且汤因比既是历史学家又是哲学家,因此,《历史...
汤因比所著的《历史研究》虽然探讨历史本体和本性问题,寻求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动力、历史的目的和意义、历史的统一性等问题,从总体上属于思辨的历史哲学,但因为它能够广泛吸取众家之精华,而且汤因比既是历史学家又是哲学家,因此,《历史研究》这部著作的许多方面都超越了思辨的历史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
哲学
汤因比
历史
研究
维科
思辨的历史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超越思辨与分析——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历史哲学的新形态
被引量:
2
2
作者
刘曙光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1-47,共7页
国外学术界一般把历史哲学划分为思辨的历史哲学和批判的或分析的历史哲学两大类,而把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归结为思辨的历史哲学一类。国内学术界要么否定马克思有一般的历史哲学,要么认同、沿用西方对历史哲学的这种二分法。马克思主义...
国外学术界一般把历史哲学划分为思辨的历史哲学和批判的或分析的历史哲学两大类,而把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归结为思辨的历史哲学一类。国内学术界要么否定马克思有一般的历史哲学,要么认同、沿用西方对历史哲学的这种二分法。马克思主义有自己的历史哲学,但它是在对思辨哲学的批判中产生的,与思辨的历史哲学有着本质的区别。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具有辩证性质,是历史决定论与主体选择性的统一。思辨的历史哲学和批判的或分析的历史哲学既各有其优长,又各有其致命弱点。今天,发展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应该扬弃思辨的历史哲学和批判的或分析的历史哲学,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历史
哲学
思辨的历史哲学
批判的或分析
的历史
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吕祖谦的历史哲学——兼与朱熹历史哲学之比较
被引量:
4
3
作者
王锟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0-115,共6页
吕祖谦与朱熹均推崇"论事之体"的史学,走思辨的历史哲学路子,属哲学家的历史哲学类型。即他们先提出自己的哲学原理,再以这些原理为基础来观察、解释、评价历史。吕祖谦以"心本论"哲学为基础,提出心史说、倡导体验...
吕祖谦与朱熹均推崇"论事之体"的史学,走思辨的历史哲学路子,属哲学家的历史哲学类型。即他们先提出自己的哲学原理,再以这些原理为基础来观察、解释、评价历史。吕祖谦以"心本论"哲学为基础,提出心史说、倡导体验式的观史法、奉行现象学的解史法、肯定史学蓄德的价值,最终建立了系统的心学史观,这不同于朱熹"会归一理"为宗旨的理学史观,吕、朱二人分别开启了浙东史学和明清正统史学两大流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祖谦
朱熹
思辨的历史哲学
心学史观
理学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历史认识的实践转向及其意义
4
作者
陈永良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2-107,162-163,共6页
在历史上,从精神的层面上认识历史曾占据统治地位,它们都不是真实的历史认识,而是历史的精神妄想。马克思实现了对历史认识的实践转向,这就改变了历史的元叙事方式,历史不是深藏在杰出人物内心中的秘密,而是通过大众化的、具有普遍性的...
在历史上,从精神的层面上认识历史曾占据统治地位,它们都不是真实的历史认识,而是历史的精神妄想。马克思实现了对历史认识的实践转向,这就改变了历史的元叙事方式,历史不是深藏在杰出人物内心中的秘密,而是通过大众化的、具有普遍性的人的实践活动促成的。思辨的历史哲学片面地发展了历史的主观精神,而看不到真正历史创造的主体和它生成的动态过程。只有以实践为指向,才能拨开精神历史的迷雾,廓清诸多的历史认识问题,也才能还历史以真实面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
认识
思辨的历史哲学
实践
历史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走出思辨的历史哲学的误区——汤因比《历史研究》对思辨的历史哲学的超越
1
作者
付蕊
机构
哈尔滨金融学院
出处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3-76,共4页
文摘
汤因比所著的《历史研究》虽然探讨历史本体和本性问题,寻求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动力、历史的目的和意义、历史的统一性等问题,从总体上属于思辨的历史哲学,但因为它能够广泛吸取众家之精华,而且汤因比既是历史学家又是哲学家,因此,《历史研究》这部著作的许多方面都超越了思辨的历史哲学。
关键词
历史
哲学
汤因比
历史
研究
维科
思辨的历史哲学
分类号
B561.5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超越思辨与分析——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历史哲学的新形态
被引量:
2
2
作者
刘曙光
机构
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
出处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1-47,共7页
文摘
国外学术界一般把历史哲学划分为思辨的历史哲学和批判的或分析的历史哲学两大类,而把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归结为思辨的历史哲学一类。国内学术界要么否定马克思有一般的历史哲学,要么认同、沿用西方对历史哲学的这种二分法。马克思主义有自己的历史哲学,但它是在对思辨哲学的批判中产生的,与思辨的历史哲学有着本质的区别。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具有辩证性质,是历史决定论与主体选择性的统一。思辨的历史哲学和批判的或分析的历史哲学既各有其优长,又各有其致命弱点。今天,发展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应该扬弃思辨的历史哲学和批判的或分析的历史哲学,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历史
哲学
思辨的历史哲学
批判的或分析
的历史
哲学
分类号
K01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吕祖谦的历史哲学——兼与朱熹历史哲学之比较
被引量:
4
3
作者
王锟
机构
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0-115,共6页
基金
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宋明理学史多卷本"
浙江省社科规划项目"朱熹与怀特海哲学比较研究"(17NDJC043Z)成果
文摘
吕祖谦与朱熹均推崇"论事之体"的史学,走思辨的历史哲学路子,属哲学家的历史哲学类型。即他们先提出自己的哲学原理,再以这些原理为基础来观察、解释、评价历史。吕祖谦以"心本论"哲学为基础,提出心史说、倡导体验式的观史法、奉行现象学的解史法、肯定史学蓄德的价值,最终建立了系统的心学史观,这不同于朱熹"会归一理"为宗旨的理学史观,吕、朱二人分别开启了浙东史学和明清正统史学两大流派。
关键词
吕祖谦
朱熹
思辨的历史哲学
心学史观
理学史观
Keywords
Lv Zuqian
Zhu Xi
speculative historical philosophy
the theory of mind history
theory of principal history
分类号
K01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历史认识的实践转向及其意义
4
作者
陈永良
机构
广东韶关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2-107,162-163,共6页
文摘
在历史上,从精神的层面上认识历史曾占据统治地位,它们都不是真实的历史认识,而是历史的精神妄想。马克思实现了对历史认识的实践转向,这就改变了历史的元叙事方式,历史不是深藏在杰出人物内心中的秘密,而是通过大众化的、具有普遍性的人的实践活动促成的。思辨的历史哲学片面地发展了历史的主观精神,而看不到真正历史创造的主体和它生成的动态过程。只有以实践为指向,才能拨开精神历史的迷雾,廓清诸多的历史认识问题,也才能还历史以真实面目。
关键词
历史
认识
思辨的历史哲学
实践
历史
意义
Keywords
Historical Understanding, Speculative Philosophy of History, Practice,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分类号
K01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走出思辨的历史哲学的误区——汤因比《历史研究》对思辨的历史哲学的超越
付蕊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超越思辨与分析——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历史哲学的新形态
刘曙光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吕祖谦的历史哲学——兼与朱熹历史哲学之比较
王锟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论历史认识的实践转向及其意义
陈永良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