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盗梦空间》对“虚拟现实”的喻指 被引量:4
1
作者 李万轶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82-83,共2页
《盗梦空间》以超现实的手法讲述了一个"造梦师"团队依托高科技手段制造梦境,并在梦境中盗取目标人物的想法或是在其脑海中植入想法的科幻故事。笔者认为,《盗梦空间》可以被解读为对充斥着当代生活各个层面的"虚拟现实"的隐喻性反... 《盗梦空间》以超现实的手法讲述了一个"造梦师"团队依托高科技手段制造梦境,并在梦境中盗取目标人物的想法或是在其脑海中植入想法的科幻故事。笔者认为,《盗梦空间》可以被解读为对充斥着当代生活各个层面的"虚拟现实"的隐喻性反思。影片中的"梦境"与生活中的"虚拟现实"均具有"思维的实践性""二手性真实"以及易引发"个体认知危机"等几个重要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盗梦空间》 “虚拟现实” 思维的实践性 二手性真实 个体认知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