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职业教育技术思维发展模型的建构 被引量:2
1
作者 周哲民 李琼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46,共7页
技术思维发展与培养是职业教育从浅层低阶学习向深度高阶学习转变的关键突破口。技术思维静态模型是一个由技术思维过程、技术思维输出和技术思维控制构成的立体三维结构,其动态模型是覆盖技术观察、技术理解、技术判断、技术迁移、技... 技术思维发展与培养是职业教育从浅层低阶学习向深度高阶学习转变的关键突破口。技术思维静态模型是一个由技术思维过程、技术思维输出和技术思维控制构成的立体三维结构,其动态模型是覆盖技术观察、技术理解、技术判断、技术迁移、技术反思和技术重构等结构序列多变量因果系统,呈现非线性、协同和螺旋式发展动态特征。结合职业教育类型特征,构建“情境创设—技术建构”“信息编码—技术反思”和“交互协作—技术重构”三种技术思维培养路径。从思维要素、测评基准和测评方法构建技术思维的测评框架,为促进和评价个体技术思维的发展提供理论遵循和实践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技术思维 静态模型 发展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逻辑思维:知识教育之维高校新文科建设的技术基础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存建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1-155,共5页
新文科建设主张应用技术实现多学科的交叉,为解决知识教育中经典文化知识与科学文化知识冲突的问题带来契机。在知识教育之维,这一问题表现为学生不能合理把握知识确证的方法。将知识确证作为新文科应用技术的场域,则可以发现,解决问题... 新文科建设主张应用技术实现多学科的交叉,为解决知识教育中经典文化知识与科学文化知识冲突的问题带来契机。在知识教育之维,这一问题表现为学生不能合理把握知识确证的方法。将知识确证作为新文科应用技术的场域,则可以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重视思维技术的基础性和工具性。思维技术是逻辑相对于其他学科的理论优势所在。从我国文化传统和高等教育的实际来看,以逻辑思维助推新文科建设,需要树立"学科逻辑"的理念,着力于应用非形式逻辑技术展开论证训练,切实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开展语言层面区分事实与观点的论证训练,有助于学生形成清晰理解和表达思想的能力,其努力可能为通过学科交叉实现知识创新的研究带来一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思维技术 逻辑 知识论 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DNA技术的基本工具”教学设计
3
作者 金兵 李梓涵 徐爱琳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36,共3页
以“重组DNA技术的基本工具”为例,探讨培养科学思维、技术思维和工程思维的教学案例。通过生活情境,引发工程思维;通过自主阅读、比较分析、归纳总结、模型与建模、批判质疑,提升科学思维;通过探寻重组DNA技术所需基本工具,发展技术思... 以“重组DNA技术的基本工具”为例,探讨培养科学思维、技术思维和工程思维的教学案例。通过生活情境,引发工程思维;通过自主阅读、比较分析、归纳总结、模型与建模、批判质疑,提升科学思维;通过探寻重组DNA技术所需基本工具,发展技术思维;通过提出、完善抗虫棉培育流程,设计酶切方案,深化、拓展工程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DNA技术 工程思维 技术思维 科学思维 设计与实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思维的形象思维特征及其教学策略 被引量:8
4
作者 叶宝生 曹温庆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2-118,共7页
技术素养已经成为现代公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素养的核心是技术思维,但技术思维概念一直比较模糊,技术思维方法也较为笼统和概括。本文针对以培养技术素养为目的的基础技术教育,对比科学思维和艺术思维,分析技术思维的性质和特点... 技术素养已经成为现代公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素养的核心是技术思维,但技术思维概念一直比较模糊,技术思维方法也较为笼统和概括。本文针对以培养技术素养为目的的基础技术教育,对比科学思维和艺术思维,分析技术思维的性质和特点,阐释技术思维的形象思维特征。结合形象思维方法的研究成果,比较得出四种技术思维方法:技术表象类比法、技术表象改造法、技术意象表达法和技术具象表达法。以此为指导,提出技术教学的四个实践策略:积累丰富技术表象,构建技术制造或创造的基础;提供丰富材料,由表象改造形成技术目标;强调技术设计与表达,发展心智技能;协调表象操作和材料操作,理解技术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思维 形象思维 技术思维方法 技术教学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维可视化技术下的教学目标建构 被引量:8
5
作者 邢文利 李梁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0-33,共4页
传统的教学忽视了知识、能力和价值观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将思维可视化技术整合于教学之中,为教学改革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在促进知识传授、提升能力培育和深化价值观培育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探究教学中思维可视化技术的应用... 传统的教学忽视了知识、能力和价值观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将思维可视化技术整合于教学之中,为教学改革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在促进知识传授、提升能力培育和深化价值观培育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探究教学中思维可视化技术的应用策略,建构知识、能力、价值观三位一体的三维教学目标模型,有利于增强教育和传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可视化 思维可视化技术 教学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力超常与常态学生技术创造性思维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施建农 查子秀 周林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1995年第1期51-56,共6页
本研究采用“中—德技术创造跨文化研究”的创造性思维测验,对134名智力超常和常态学生作了集体测验,着重考察了超常与常态学生在创造性思维、思维的独创性(新颖性)、灵活性、流畅性和精细性,及心理折叠和问题解决等方面的反应... 本研究采用“中—德技术创造跨文化研究”的创造性思维测验,对134名智力超常和常态学生作了集体测验,着重考察了超常与常态学生在创造性思维、思维的独创性(新颖性)、灵活性、流畅性和精细性,及心理折叠和问题解决等方面的反应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常儿童 技术创造性思维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开展再就业培训的技术性思维与实践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杰 毕德纯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40-43,共4页
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再就业培训的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调研阶段、培训阶段和培训效果评估阶段的技术性思维,是根据再就业培训的基本程序就如何高效率的进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培训项目、培训课程的开发和课程体系的建设、高职院校在培训... 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再就业培训的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调研阶段、培训阶段和培训效果评估阶段的技术性思维,是根据再就业培训的基本程序就如何高效率的进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培训项目、培训课程的开发和课程体系的建设、高职院校在培训过程中所扮的角色的定位及培训跟踪网络建立从技术角度进行思考与创新。确保利用高职院校教育资源优势开展好面向区域性再就业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思维 失业人员 培训模式 课程体系 职业技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技术路线图思维的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以浙江纺织工业为例 被引量:7
8
作者 陆立军 于斌斌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46-53,共8页
通过对技术路线图的定义、分类、步骤、方法等进行文献回顾,提炼出技术路线图制定的思维方式,然后以浙江纺织工业为例,运用技术路线图思维尝试提出浙江纺织产业技术路线图的编制思路:以强化产业链和提升价值链为基础,围绕"市场—... 通过对技术路线图的定义、分类、步骤、方法等进行文献回顾,提炼出技术路线图制定的思维方式,然后以浙江纺织工业为例,运用技术路线图思维尝试提出浙江纺织产业技术路线图的编制思路:以强化产业链和提升价值链为基础,围绕"市场—产业—技术"这条主线,在市场拉动和技术推动对产业链的双向驱动下,提出浙江纺织工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路线图 技术路线图思维 技术路线图过程 纺织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能动行动和经济—技术思维批判
9
作者 张文喜 林孟清 《湖北社会科学》 2006年第9期25-28,共4页
对于政治存在主义和哲学存在主义来说,能动行动是其最高的关切。在一个从经济学—科学技术思维看待的世界和那个世界意义以及能动行动的极大失落之间具有一种内在关系。一个本质上由经济学—科学技术统治的世界,只关乎实证的实在,因本... 对于政治存在主义和哲学存在主义来说,能动行动是其最高的关切。在一个从经济学—科学技术思维看待的世界和那个世界意义以及能动行动的极大失落之间具有一种内在关系。一个本质上由经济学—科学技术统治的世界,只关乎实证的实在,因本质上“遮蔽了”政治而使世界丧失了意义。在回应经济—技术时代之显然的无意义性问题时,对科学政治的可能性问题的辨析是关键。这也许是因为这样的事实:与经济学—科学技术思维主宰作最彻底的决裂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不考虑科学性的所有因素。政治观中文化危机在哪些方面应当归咎于科学技术的作用?而为此又应当肯定政治实践的哪些“科学的因素”?对诸如此类的问题即使在以科学和对依靠科学进步的信仰的名义下加以考察,也不能违背科学认识的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 科学化 经济-技术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思维力——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关键目标 被引量:1
10
作者 程宜康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0期5-11,共7页
良好的技术思维力是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特征。技术思维的特性表明技术人才的智力技能是技术应用能力的核心表现,是一种重要的软技能;技术思维过程的规律与特点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对于技术问题解决和技术设计的实践教学策... 良好的技术思维力是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特征。技术思维的特性表明技术人才的智力技能是技术应用能力的核心表现,是一种重要的软技能;技术思维过程的规律与特点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对于技术问题解决和技术设计的实践教学策略设计,尤其要重视技术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应用能力 技术思维 技术素养 教学设计 高等技术(职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语境下技术思维内涵特征及其研究价值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琼 周哲民 万秋红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3-28,共6页
技术思维是一种实用导向的工具性“实践智慧”,强化技术思维培养是面向未来提高职业教育创新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维度。研究技术思维内涵及其培养策略对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在理论价值层... 技术思维是一种实用导向的工具性“实践智慧”,强化技术思维培养是面向未来提高职业教育创新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维度。研究技术思维内涵及其培养策略对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在理论价值层面,建构技术思维发展理论模型,改进学生技能学习和发展的策略,可以丰富职业教育类型视域下课程教学论理论体系;在实践价值层面,加强技术思维发展的课堂教学实践案例以及评价体系研究,为职业教育“三教”改革和“课堂革命”提供借鉴和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技术思维 内涵特征 研究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如何应用技术开展反思?--论思维可视化技术支持下的反思性思维影响因素模型 被引量:5
12
作者 金涛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9-112,共14页
反思性思维是决定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关键,国内外已有的研究仅对反思性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即教学反思,进行了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教学反思的影响因素和促进策略方面,所得出的影响因素缺乏理论性和系统性,所提出的促进策略无理论根基且... 反思性思维是决定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关键,国内外已有的研究仅对反思性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即教学反思,进行了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教学反思的影响因素和促进策略方面,所得出的影响因素缺乏理论性和系统性,所提出的促进策略无理论根基且可操作性不强。思维可视化技术可帮助教师表征头脑中的思考过程,它与反思性思维的运作机制具有较好的契合点。据此,针对已有研究的不足,采用文献研究法、德尔菲法、理论分析法和结构方程模型法,构建了思维可视化技术支持下的教师反思性思维影响因素模型。该模型建立在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构基础之上,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它体现了非智力因素和思维可视化技术工具,对问题解决导向的反思过程发挥作用的具体方式。之后,对模型进行两轮行动研究:第一轮从反思日记、反思动机影响因子和教师的反思动机类型等方面搜集相关数据;第二轮从反思日记中统计教师在反思的各环节,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工具各功能的频次,从而完善思维可视化技术工具所发挥的具体作用。最终,经过行动研究完善后的影响因素模型,为教师提供了可操作性的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思性思维 影响因素模型 问题解决 思维可视化技术(TVT) 非智力因素 教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的范畴 被引量:1
13
作者 禹智潭 王晓兰 陈文化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4-95,共2页
由于技术的历史性,复杂性以及主观上的原因,理论界对技术的本质及其范畴仍然存在着根本分歧。我们认为:技术是人对世界的活动方式,应包括自然技术、社会技术与思维技术。
关键词 技术 自然技术 社会技术 思维技术 范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科技创新思维 被引量:3
14
作者 熊艳 鲁元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17-118,共2页
科学技术创新思维带来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揭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本质。知识的财富关键在创新,核心是科技创新思维。科技创新思维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是真正的财富。教育是科技的无形支撑,它可提高思维创新能力,终身... 科学技术创新思维带来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揭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本质。知识的财富关键在创新,核心是科技创新思维。科技创新思维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是真正的财富。教育是科技的无形支撑,它可提高思维创新能力,终身教育对科技创新思维有着超凡的决定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创新思维 科技创新 中国 教育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技术论看教育实践 被引量:3
15
作者 谭伟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3-29,共7页
文章探讨了教育与技术的必然联系,提出了技术论的基本思考框架并以此出发考察教育实践。技术论的基本思考框架分为技术定义、技术思维、技术文化。从技术定义看教育实践能够看到:教育实践的技术化特征、现代教育的技术学本质、教育系统... 文章探讨了教育与技术的必然联系,提出了技术论的基本思考框架并以此出发考察教育实践。技术论的基本思考框架分为技术定义、技术思维、技术文化。从技术定义看教育实践能够看到:教育实践的技术化特征、现代教育的技术学本质、教育系统作为技术人造物、构造教育系统对技术的需求。从技术思维看教育实践能够看到:教育实践的设计属性、教育问题的算法特征。从技术文化看教育实践能够看到:教育实践中的技术应用文化、教育实践中的技术创新文化。要革新教育实践范式,需要立足技术论的思考框架,将教育系统理解为技术人造物,为构建教育系统而准备好支撑技术,理解教育实践的设计属性和教育问题的算法特征,在教育实践中提倡技术创新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定义 技术思维 技术文化 教育实践 教育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素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17
16
作者 程宜康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38-43,共6页
技术素养是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基本标志,其内涵及养成策略是由技术的特征所决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需要高度重视技术素养的养成,加强技术训练与技术实践,依据技术流程(产品生产过程与岗位工作过程)进行教学流程改造,特别是作... 技术素养是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基本标志,其内涵及养成策略是由技术的特征所决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需要高度重视技术素养的养成,加强技术训练与技术实践,依据技术流程(产品生产过程与岗位工作过程)进行教学流程改造,特别是作为技术素养的核心要素——技术思维和技术文化,需要通过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实施,促进技术思维力和技术文化能力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素养 技术应用型人才 技术思维 技术文化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理性的鬼魅:评施米特的经济技术理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书俊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5-87,共3页
人的本质及存在成为现代哲学关注的核心问题,这不仅反映了经济技术思维的鬼魅,而且也在重复着启蒙思想所遭遇到的窘况,即从中世纪宗教统治之下逃脱出来的人们又重新披上了技术理性的枷锁。理性和科学确立了人的权威和价值,但是如果人们... 人的本质及存在成为现代哲学关注的核心问题,这不仅反映了经济技术思维的鬼魅,而且也在重复着启蒙思想所遭遇到的窘况,即从中世纪宗教统治之下逃脱出来的人们又重新披上了技术理性的枷锁。理性和科学确立了人的权威和价值,但是如果人们单单服从理性与科学,人的权威和价值仍然会被遮蔽起来。施米特对经济技术思维的批判具有一般意义上的价值,但是由于他的哲学二元论,他最终也只能求助于"上帝"或"神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技术理性 经济技术思维 二元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法工作者的三重法治思维 被引量:2
18
作者 章志远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6-91,共6页
立法工作者是我国法律职业共同体的重要组成成员,理应具备统一的法律知识背景和基本法治思维。基于长期立法实践经验的观察,立法工作者的法治思维包括良法思维、程序思维和技术思维三个部分。良法思维是立法工作者的首要思维和底线思维... 立法工作者是我国法律职业共同体的重要组成成员,理应具备统一的法律知识背景和基本法治思维。基于长期立法实践经验的观察,立法工作者的法治思维包括良法思维、程序思维和技术思维三个部分。良法思维是立法工作者的首要思维和底线思维,包括特色思维、效益思维和妥协思维;程序思维是立法工作者的常规思维,包括参与思维、论证思维和评估思维;技术思维是立法工作者的职业思维,包括结构思维、框架思维和语言思维。通过激发公民行使备案审查权等方式,有望倒逼立法工作者养成法治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工作者 法治思维 良法思维 程序思维 技术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3《生物技术与工程》育人价值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包春莹 《生物学教学》 2021年第4期7-11,共5页
《生物技术与工程》是高中生物学三个选择性必修模块之一,该模块教材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从观念的视角来看,它可以深化学生对生命观念的理解和应用,突出生命伦理观;从思维的视角来看,它可以综合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技术思维、工程思... 《生物技术与工程》是高中生物学三个选择性必修模块之一,该模块教材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从观念的视角来看,它可以深化学生对生命观念的理解和应用,突出生命伦理观;从思维的视角来看,它可以综合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技术思维、工程思维和伦理思维;从探究与实践的视角来看,它能够发展学生探究与实践能力,理解科学的过程和本质;从责任的视角看,它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的应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技术与工程 工程思维 技术思维 伦理思维 科学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卡特金论综合技术教育
20
作者 叶玉华 《外国中小学教育》 1985年第2期22-,21,共2页
为了顺利地指导综合技术训练,必须很好地理解它的实质和意义,弄清综合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区别与相互联系,以及它们在劳动训练中的地位和作用。综合技术教育综合技术教育获得生产的科学原理的知识,使学生在生产的整个体系里在生产不断... 为了顺利地指导综合技术训练,必须很好地理解它的实质和意义,弄清综合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区别与相互联系,以及它们在劳动训练中的地位和作用。综合技术教育综合技术教育获得生产的科学原理的知识,使学生在生产的整个体系里在生产不断变化的技术、工艺操作、组织以及它们的作用不断变化中具备更快的定向所必须的劳动综合技术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技术教育 生产劳动 技术训练 劳动教育 卡特 技术思维 职业定向 道德方面 社会主义生产 走向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