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思维与存在同一论实质是唯意志论
1
作者 曾锡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3期90-93,共4页
关于思维和存在同一论和唯意志论的实质是不是一样的?本文提出以下粗浅看法,请同志们批评指教。 (一)思维和存在同一性是唯心主义的命题,不能用它来概括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列宁曾经指出:“……当拉波波特硬说马克思认为‘存在... 关于思维和存在同一论和唯意志论的实质是不是一样的?本文提出以下粗浅看法,请同志们批评指教。 (一)思维和存在同一性是唯心主义的命题,不能用它来概括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列宁曾经指出:“……当拉波波特硬说马克思认为‘存在着观念和实在的同一性的时候’,他是错误的。首先,我们从来也不使用这样的形而上学用语。”(《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1971年版198页)这里就涉及一个实质性的问题,究竟黑格尔的‘思维和存在同一论’的命题有没有‘合理的内核’?对于这个问题,意见分歧很大。问题首先发生在对《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第二章一段话的理解上,恩格斯当讲到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在提出‘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等问题之后,曾接着说过:“用哲学的语言说,这个问题叫作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绝大多数哲学家对这个问题都作了肯定的回答。”有人抓住这句话,认为恩格斯肯定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这全然是一种误解。这里讲的“哲学的语言”,显然是指黑格尔的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一 思维存在的同一性 唯意志论 哲学基本问题 唯心主义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黑格尔 辩证唯物主义 可知论 认识路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完整内涵
2
作者 郑又贤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22-28,35,共8页
思维和存在是一对矛盾 ,它们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若从显内涵来说 ,一是指思维和存在的对立即“何者为本原”问题 ,黑格尔称其为“哲学的起点” ;二是指思维和存在的统一或“同一性” ,即二者的相互联结、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 思维和存在是一对矛盾 ,它们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若从显内涵来说 ,一是指思维和存在的对立即“何者为本原”问题 ,黑格尔称其为“哲学的起点” ;二是指思维和存在的统一或“同一性” ,即二者的相互联结、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贯通、相互转化。若从隐内涵来说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还包括二者关系的“辩证性” ,从而涉及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问题 ;包括二者关系、特别是同一性实现的基础问题 ,这就涉及到了科学的实践观点问题。“隐内涵”长期以来被理论界所疏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和存在 哲学基本问题 可知论 关系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法 完整内涵 马克思恩格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不承认“观念和实在的同一性”吗?——与曾锡同志商榷
3
作者 陈宗瑜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3期30-34,共5页
本刊一九八二年第三期发表曾锡同志的《思维与存在同一论实质是唯意志论》一文后,先后收到陈宗瑜、王振武、马广海等同志商榷的文章。因篇幅所限,现仅将陈宗瑜同志文章刊出,并感谢王振武、马广海等同志对本刊的关心与支持。
关键词 思维存在的同一性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同一 唯意志论 唯心主义者 马克思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恩格斯 意识的能动作用 认识路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究竟什么是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从“世界能否彻底认识”谈起
4
作者 王金福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1期63-67,62,共6页
关键词 可知论 彻底认识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法 相对主义 形而上学 唯物主义 恩格斯 哲学基本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九八○年总目录 被引量:1
5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6期97-100,共4页
关键词 马雅可夫斯基 混合联合公司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欧洲货币体系 政治经济学 周期问题 学术讨论会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历史地位 刘蔚华 论毛泽东哲学思想 积累率 图书馆事业史 代迁户 端木正 胡国瑞 许俊千 决定作用 彭斐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上两条战线斗争”的命题为什么不能成立?——与吴江同志商榷
6
作者 庞长富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2期45-51,共7页
吴江同志在1978年10月出版的《历史辩证法论集》一书中,收入了作者于同年第1—2期合刊的《哲学研究》上发表的《哲学上两条战线的斗争》一文。同年,段若非、张义德同志在《哲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了与吴文商榷的文章。这一争论引起了... 吴江同志在1978年10月出版的《历史辩证法论集》一书中,收入了作者于同年第1—2期合刊的《哲学研究》上发表的《哲学上两条战线的斗争》一文。同年,段若非、张义德同志在《哲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了与吴文商榷的文章。这一争论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因为这一讨论不仅是个哲学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个实践问题。它涉及到究竟应当怎样总结建国以来的教训这一严肃问题。所以,人们不可不辩论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献珍 吴江 机械唯物论 两条战线斗争 哲学 唯心主义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对立面 基础论 假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基本问题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主要课题
7
作者 田丰 《广东社会科学》 1987年第4期61-67,共7页
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提出了哲学基本问题。联系恩格斯对旧认识论的批判以及他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阐发,我认为,恩格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规定亦即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主要课题的确定。 恩格斯把哲学基本问题划分为两个方面:思维和存... 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提出了哲学基本问题。联系恩格斯对旧认识论的批判以及他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阐发,我认为,恩格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规定亦即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主要课题的确定。 恩格斯把哲学基本问题划分为两个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以及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对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恩格斯作了多层次的剖析,把其分解为三个具体问题:“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这三句反问并不是同义反复,而是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恩格斯 主要课题 黑格尔 可知论 认识能力 康德 主体和客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澄清哲学基本问题的真实含义及其认识论意义
8
作者 郭大俊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3期48-52,共5页
本文从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高度探究了某些现行认识论原理停留于一般反映论的理论根源及其历史原因.文章认为,有关哲学论著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表述扩大和混淆了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之两个方面的含义,直接导致了认识论问题本体论化,致... 本文从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高度探究了某些现行认识论原理停留于一般反映论的理论根源及其历史原因.文章认为,有关哲学论著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表述扩大和混淆了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之两个方面的含义,直接导致了认识论问题本体论化,致使现行认识论原理尚未真正摆脱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影响;澄清哲学基本问题的真实含义可为认识论的发展提供方法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认识论意义 真实含义 可知论 主体和客体 反映论 认识的本质 唯心主义 旧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几点看法
9
作者 赵常林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42-45,共4页
哲学基本问题之重要固不待言。李秀林与陈志尚二同志陆续发表文章,提出了一些看法,有助于讨论的深入,我也借这个东风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哲学界有一种固定看法:恩格斯是在一般的意义上把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当作哲学基本问题;恩格斯认... 哲学基本问题之重要固不待言。李秀林与陈志尚二同志陆续发表文章,提出了一些看法,有助于讨论的深入,我也借这个东风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哲学界有一种固定看法:恩格斯是在一般的意义上把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当作哲学基本问题;恩格斯认为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我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恩格斯到底如何看待哲学基本问题,必须深入分析他的论述。在《费尔巴哈论》中,恩格斯提出:“全部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基本问题 恩格斯 不可知论者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思维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列宁 几点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谈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答董新民同志
10
作者 苍夫 金睿 《人文杂志》 1980年第4期11-19,共9页
一九八○年三月六日,董新民同志在《光明日报》哲学专刊上发表了《略论哲学基本问题》(以下简称《略论》)一文,对我们发表在一九七九年八月二十三日《光明日报》的《不能把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概括为“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一文,提... 一九八○年三月六日,董新民同志在《光明日报》哲学专刊上发表了《略论哲学基本问题》(以下简称《略论》)一文,对我们发表在一九七九年八月二十三日《光明日报》的《不能把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概括为“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一文,提出了完全不同的意见。我们反复研究了董文的全部观点,感到他的基本看法,仍然是不能同意的。为了使这一问题的讨论得以深入进行,我们再作此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哲学基本问题 唯心主义 矛盾的同一性 认识论 辩证的同一 再谈 唯物主义 思维 源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