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思维反映存在的现代尺度
- 1
-
-
作者
陈志良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
出处
《江淮论坛》
CSSCI
1989年第4期39-47,共9页
-
文摘
思维反映存在是一个既有永久魅力又不断更新自己尺度的哲学课题。思维反映存在包含着二个层次的问题,一是思维是对存在的反映,它揭示的是思维的本质、来源、基础,二是思维如何反映存在,它揭示的是思维反映存在的方式、尺度、取向。我们不能把这二个层次的问题混淆起来,既不能用前一层次的问题取消后一层次的问题,使认识论简单化,也不能用后一层次的问题取消前一层次的问题,使认识论离开基础。
-
关键词
思维反映
认识论
简单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
恩格斯
课题
爱因斯坦
黑格尔
唯心主义
反映论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对心理学中思维定义的质疑与探讨
- 2
-
-
作者
郭祖仪
-
机构
陕西师大教育研究所
-
出处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2期126-129,共4页
-
文摘
现行心理学中关于思维的定义不能概括各种不同的思维形式,也不能揭示思维的本质。本文分析了现有定义存在的问题,提出思维是对事物关系的反映,论证了这一新定义的科学性,并对原有的感觉和知觉的定义也陈述了一些不同意见。
-
关键词
心理学研究
思维活动
心理活动
普通心理学
解决问题
事物关系
客观现实
思维反映
客观事物
感觉器官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关于思维心理的本质及其结构类型
- 3
-
-
作者
张鹤鸣
-
机构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
出处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7-21,47,共6页
-
文摘
关于思维心理的本质问题,一向是心理学和哲学需要解答的基本问题,然而到目前为止,无论是心理学还是哲学对这个问题的解答,仍处在研究探索阶段,尚未形成统一的规范和公认的见解。正是这点促使笔者十分关注思维问题,现将管见陈述如下。
-
关键词
思维过程
认知心理学
神经心理学
心理结构
解决问题
人脑
抽象概括
信息加工过程
思维反映
相互作用
-
分类号
B15
[哲学宗教—世界哲学]
-
-
题名思维辩证法是一门独立的思维理论
- 4
-
-
作者
马养新
-
出处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41-47,35,共8页
-
文摘
当前,在辩证逻辑研究中,对辩证逻辑的对象、性质、基本规律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许多新的成果。但是,对“思维辩证法”这个辩证逻辑的基本范畴,却未给予应有的重视,至今,关于思维辩证法的含义人们还没有取得一致的看法,它和辩证逻辑的关系,它在辩证逻辑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未见有专门的论述。
-
关键词
形式逻辑
基本规律
逻辑研究
研究思维
思维辩证法
辩证逻辑
基本内容
思维反映
逻辑学
抽象思维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改革与创造性思维
- 5
-
-
作者
方世南
-
出处
《宁夏社会科学》
1986年第2期18-20,共3页
-
文摘
当前,我们正在进行的史无前例的改革,是亿万群众参加探索和创新的事业,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它需要人们发扬创造精神,善于研究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发展新理论。这就需要人们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
-
关键词
创造性思维方式
新理论
思维活动
创造精神
新问题
思维反映
正确处理
相结合
模式
创造力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系统思维方式与有效领导
- 6
-
-
作者
陈尹潮
-
出处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8-11,18,共5页
-
文摘
思维是人类特有的理性认识活动,它的目的是为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包括改造人自身。思维总是在一定方式下进行的。所谓思维方式就是人们用思维反映客观事物的相对稳定的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亦即人们认识事物、思考问题的思维模式。一般说来。
-
关键词
系统思维方式
思维反映
认识世界
有效领导
改造世界
客观事物
思维方法
思维模式
思维形式
理性认识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形象思维综合是形象思维的重要环节
- 7
-
-
作者
李传龙
-
出处
《江汉论坛》
1982年第7期46-52,共7页
-
文摘
某些人认为,在人类思维中,综合只有一种,即抽象思维综合。在他们看来,只有抽象思维才具有综合能力,形象思维则没有综合能力。他们只承认抽象思维综合,不承认形象思维综合。毫无疑问,抽象思维是具有综合能力的。那么,是不是只有抽象思维才具有综合能力,而形象思维就没有综合能力呢?是不是只存在抽象思维综合,而不存在形象思维综合呢? 我认为,形象思维是具有综合能力的。
-
关键词
抽象思维
思维活动
形象思维
思维综合
普遍性
人物形象
综合能力
重要环节
思维反映
表现形式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真理的形式是什么?——与山菊同志商榷
被引量:1
- 8
-
-
作者
袁贵仁
李进
-
出处
《浙江学刊》
1981年第3期85-87,共3页
-
文摘
山菊同志在《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吗?》(见《浙江学刊》1981年第1期)一文中,提出一些有价值的观点,对于启发人们思考问题很有意义。但对他的“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这一看法,我们认为值得商榷。真理属于认识的范畴。一切认识都是由主体和客体交互作用而形成,它既非纯主观,也非纯客观,而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真理就是主观对客观的正确反映。这里客观的是真理的内容,而反映客观内容的主观的东西,我们称之为真理的形式。列宁在谈到真理的客观性时指出:“有没有客观真理,就是说,在人的表象中能否有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的内容。”(《列宁选集》第2卷第121页)列宁的这段话启示我们:第一,真理的内容是不依赖于主体的客观事物,这就是真理的客观性;第二,真理的内容存在于“人的表象中”,这就是真理的主观形式。因此,真理是借助于人们的主观意识,具体地说是借助于意识的高级形式——思维来反映的。没有人类这种特有的思维反映形式,就没有认识。
-
关键词
客观真理性
思维规律
客观性
思考问题
主观思维
交互作用
列宁
思维反映
主观意识
客观事物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纯粹思想的领域”与唯物主义基础
被引量:1
- 9
-
-
作者
邵晓光
-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1987年第2期20-22,共3页
-
文摘
由于科学的分化和知识结构的变化以及人们认识的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不再以整个世界为研究对象,转向“纯粹思想的领域”。然而,有人提出,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思想领域,可能会导致与唯心主义划不清界限,与传统的唯物主义观点相背离,果真如此么?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指出,在科学已经发展成熟了的时候,哲学对象也变得越来越确切,越清楚。”这样,对于已经从自然界和历史中被驱逐出去的哲学来说,要是还留下什么的话,那就只留下一个纯粹思想的领域:关于思维过程本身的规律的学说,即逻辑和辩证法。”“纯粹思想的领域”即哲学的对象,就是指思维规律,指人类思维与客观存在是如何分化,并在长期持续的发展过程中又如何统一的内在逻辑。这样哲学就会滑向唯心主义吗?我们以为不能。
-
关键词
客观存在
思想领域
马克思恩格斯
社会科学
思维反映
客观规律
思维规律
承担者
唯物主义观点
哲学对象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论辩证判断的逻辑形式
- 10
-
-
作者
章沛
-
出处
《江汉论坛》
1964年第1期22-32,共11页
-
文摘
一关于辯证判断这一逻辑形式的理论探讨,首先接触到的,是这样的问题:究竟有沒有辯证判断? 从辯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来,对这一问題的回答应该是肯定的。因为所谓有沒有辯证判断的问題,实质上是,思维要不要反映、能不能反映客观辯证法、客观矛盾的问題,同时也就是,当思维反映着客观辯证法、客观矛盾时,思维的逻辑形式是否也反映着、具有着辯证的矛盾的特征的问題。
-
关键词
逻辑形式
辩证判断
表现形式
矛盾律
形式逻辑
辩证矛盾
联系词
恩格斯
判断形式
思维反映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