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化背景下当代文学的反思与建构
1
作者 陈仲庚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6-109,117,共5页
在民族文学和民族文化建设的问题上既不能走"全盘西化"的路,也不能停留在"中国文化本位"论的立场上,正确的原则应该是参"二"为"三",即"参合"自己本民族和他民族中的文化精华,创造第&... 在民族文学和民族文化建设的问题上既不能走"全盘西化"的路,也不能停留在"中国文化本位"论的立场上,正确的原则应该是参"二"为"三",即"参合"自己本民族和他民族中的文化精华,创造第"三"种新的文学和文化。而在参"二"的过程中,应该是"先面向世界,再回归民族",即要用世界眼光来看待本民族的文学和文化;在具体的创作中,目标指向应该是:在世界文化背景中寻找民族文学优势,在传统文化背景中寻找民族文学的"世界性"定位。总结寻根文学的成功经验,我们的"民族优势"是那种带野性的屈原、庄周式思维方式,这是一种具有世界意义的思维方式,它可以帮助作家丰富头脑,拓宽创作路子,从而丰富我们的文学创作。这种"思维优势"正是建构"世界性"民族文学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优势 建构 世界性 民族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重建和建立二十一世纪“大文学观”
2
《学术界》 2001年第5期275-275,共1页
关键词 价值重建 “大文学观” 历史背景 思维优势 审美价值 主导作用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模糊文艺学的几个问题
3
作者 李欣复 《人文杂志》 1985年第6期103-108,共6页
运用模糊集合论的观点与方法来研究文艺创作的文章,目前正日益多起来,模糊文艺学大有取代传统文艺学和逻辑文艺学而独立的趋势。作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渗透的产物,模糊文艺学是否有生命力和发展前途,应该作深入的系统的研究。 ... 运用模糊集合论的观点与方法来研究文艺创作的文章,目前正日益多起来,模糊文艺学大有取代传统文艺学和逻辑文艺学而独立的趋势。作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渗透的产物,模糊文艺学是否有生命力和发展前途,应该作深入的系统的研究。 怎样使模糊文艺学研究深入下去,我认为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对思维机能及过程集合方面的研究,这可以说是“入乎其内”的方法。二是加强对艺术模糊性表现的系统结构的分析研究,这可称为“出乎其外”的方法。前者是艺术创作中的思维运动规律的研究,与脑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学 结构质变律 模糊性 共轭控制 艺术思维 几个问题 艺术创作 思维优势 神经回路 整体优化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