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康德哲学与黑格尔哲学的逻辑关系
1
作者 强以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55-60,共6页
关键词 形而上学 黑格尔哲学 康德哲学 辩证法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古典唯心主义哲学 绝对精神 人类理性 绝对知识 绝对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与存在
2
作者 朱宝信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48-52,55,共6页
一、实践与存在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的演变 在当前哲学改革的讨论中,分歧最大的,莫过于对实践与存在这两个概念的理解了。甚至可以说,对实践与存在的每一种看法,都可以构造出一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设想。那么,从马克思所建立的新唯... 一、实践与存在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的演变 在当前哲学改革的讨论中,分歧最大的,莫过于对实践与存在这两个概念的理解了。甚至可以说,对实践与存在的每一种看法,都可以构造出一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设想。那么,从马克思所建立的新唯物主义的立场,应该如何看待实践与存在以及二者的关系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哲学 旧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费尔巴哈 哲学基本问题 存在 本原性 自然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善美统一的认识根源──关于真善美统一的思考之一 被引量:2
3
作者 杨魁森 李连科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5-22,共8页
狭义认识论和广义认识论在对主客体之间的认识关系、认识目的以及认识形式的理解上都有着重要的分歧,因此,循着广义认识论的路径,使认识论的研究综合化、多元化,从总体上考察人类认识活动,把真善美统一起来,便成了现代认识论发展... 狭义认识论和广义认识论在对主客体之间的认识关系、认识目的以及认识形式的理解上都有着重要的分歧,因此,循着广义认识论的路径,使认识论的研究综合化、多元化,从总体上考察人类认识活动,把真善美统一起来,便成了现代认识论发展的必然趋势。之所以如此,是由于真善美反映着人类认识世界的不同层次关系,因而三者的统一才是人类追求的理想认识境界。人类确实具有达到真善美统一的客观基础,这就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真善美统一 狭义认识论 认识根源 广义认识论 客观性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人的需要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主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基本问题演变说质疑——就教于雷永生同志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干才 刘进田 《人文杂志》 1987年第5期21-25,共5页
《人文杂志》1986年第6期载文(雷永生:《论哲学基本问题的演变》,以下简称“雷文”)提出:哲学基本问题从古至今是不断变化着的。我们不同意这种观点。现提出下面一些很不成熟的看法,以就教于雷永生同志。
关键词 哲学基本问题 思维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变革 主体和客体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主客体关系问题 人的本质 基本矛盾 外部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基本问题与哲学观之辨 被引量:2
5
作者 王云霞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7-31,共5页
哲学基本问题一直是近年来学界探讨的问题之一,讨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追问是否存在哲学基本问题;其二,如果存在基本问题,是否仍然被归结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理解哲学基本问题,首先要把哲学基本问题与哲学观的关系厘清... 哲学基本问题一直是近年来学界探讨的问题之一,讨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追问是否存在哲学基本问题;其二,如果存在基本问题,是否仍然被归结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理解哲学基本问题,首先要把哲学基本问题与哲学观的关系厘清,两者之间的思辨关系表现为:哲学观被表征在哲学理念之中,而任何哲学的哲学理念和解释原则都是在反思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即任何一种哲学观在本质上表征了哲学最高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观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三个基础性问题的辩证思考——读稿札记 被引量:1
6
作者 朱德生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7-44,共8页
本人在受命读了两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书稿后,得到不少启示,觉得要促进我们的理论研究发展,就要多点辩证的思考。(1)认识的客观性不是要根本排斥主观性,而是要否定主观的外在独立性,使之成为客观性实现自身的环节。(2)大自然的活... 本人在受命读了两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书稿后,得到不少启示,觉得要促进我们的理论研究发展,就要多点辩证的思考。(1)认识的客观性不是要根本排斥主观性,而是要否定主观的外在独立性,使之成为客观性实现自身的环节。(2)大自然的活动是无意识的、无目的的,但大自然的整体却是有序的、合目的的;人的活动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其结果却常常是无序反目的的。人类实践活动的长远目标就是要实现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这才能真正建构起人与自然的和谐。(3)思维与存在关系的命题要说明的主要是:两者的关系是辩证的,而不是僵死的、对立的。它的现实表现就是理想和现实的辩证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性 主观性 统一性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辩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世界观不等于本体论——答黄楠森同志
7
作者 刘福森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1-17,24,共8页
黄楠森同志在《哲学研究》1985第12期上发表了《本体论能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一文。为此,我在《人文杂志》1989年第2期上发表了《评“本体论”哲学——兼论实践唯物主义》一文,对黄楠森同志的某些观点谈了我的看法。为此,黄楠森同... 黄楠森同志在《哲学研究》1985第12期上发表了《本体论能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一文。为此,我在《人文杂志》1989年第2期上发表了《评“本体论”哲学——兼论实践唯物主义》一文,对黄楠森同志的某些观点谈了我的看法。为此,黄楠森同志在《人文杂志》1990年第5期上发表了《再论本体论——答刘福森同志》的文章,对我的文章提出了全面的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楠森 本体论 马克思的唯物主义 哲学基本问题 旧唯物主义 唯物论 辩证法 改造世界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物质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服哲学中的经验论色彩——朱德生教授对当前哲学的思考
8
作者 包霄林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92-93,共2页
(朱德生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现年58岁。主要著述有:《简明欧洲哲学史》、《西方认识论史》、《认识论史话》、《一个哲学家的旁白》等。朱德生教授长期担任西方哲学史的教学工作,但他对于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特点与功能等问题也... (朱德生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现年58岁。主要著述有:《简明欧洲哲学史》、《西方认识论史》、《认识论史话》、《一个哲学家的旁白》等。朱德生教授长期担任西方哲学史的教学工作,但他对于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特点与功能等问题也作了大量的研究,以史带论,在最近几年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形成了对哲学原理的系统看法。他认为,我们的时代是改革的时代,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许多传统观念需要突破,而在哲学领域内首先要破除的观念就是经验论的影响。目前在我们的哲学教科书中,经验论的色彩太浓,没有充分反映辩证唯物主义的精神。只要克服不了经验论,便难免要表现为独断论和教条主义。“几十年来,确切点说,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们一直在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却又一再重犯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这是为什么呢?有些病根可能我们不没有意识到,否则历史是不会嘲弄我们的。在这些没有被意识到的病因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基本问题 经验论 朱德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经验主义 教授 教条主义 辩证矛盾 以史带论 西方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的基本问题过时了吗?——与雷永生同志商榷
9
作者 刘怀惠 《人文杂志》 1987年第3期17-18,共2页
《人文杂志》1986年第6期雷永生同志的文章《论哲学基本问题的演变》一文,认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只是古代、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是现代哲学的基本问题”。这就是说,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基本问... 《人文杂志》1986年第6期雷永生同志的文章《论哲学基本问题的演变》一文,认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只是古代、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是现代哲学的基本问题”。这就是说,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基本问题已经过时了。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笔者认为,哲学基本问题并没有过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哲学基本问题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思维存在 论哲学 欧洲哲学史 认识论 列宁 巴门尼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哲学基本问题的演变 被引量:1
10
作者 雷永生 《人文杂志》 1986年第6期41-47,共7页
哲学基本问题是永恒的吗? 在现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被确定为一切哲学的基本问题,并且被赋予了永恒性。我们以对它的回答来判定不同哲学体系之为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可知论或不可知论,划分哲学阵营。在此基... 哲学基本问题是永恒的吗? 在现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被确定为一切哲学的基本问题,并且被赋予了永恒性。我们以对它的回答来判定不同哲学体系之为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可知论或不可知论,划分哲学阵营。在此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 论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 唯心主义 精神实体 真理性 哲学派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基本问题的真实涵义及其演变
11
作者 汪闻生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78-82,68,共6页
恩格斯概括的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的显义;在这个显义后面,还有个隐义,就是与一定时代相联系的哲学所关注的中心问题和主要问题,这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真正涵义。随着黑格尔哲学的解体,哲学基本问题的显又渐渐失去... 恩格斯概括的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的显义;在这个显义后面,还有个隐义,就是与一定时代相联系的哲学所关注的中心问题和主要问题,这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真正涵义。随着黑格尔哲学的解体,哲学基本问题的显又渐渐失去了它的主导地位,开始被否定、超越或扬弃。因而再不能拘泥于用哲学基本问题的显义来观照现时代多元并存的资产阶级哲学;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也发生了新的转换,即转换为主客体关系问题,因为主客体关系既包括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又有着比思维与存在更丰富的内容,因而这是对传统哲学基本问题的扬弃和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本体论 现代西方哲学 主要问题 传统哲学 主客体关系 黑格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决定反决定”不是一个科学命题——与章韶华等同志商榷
12
作者 张望 《中州学刊》 1987年第4期25-27,共3页
章韶华同志在《对立统一规律的实质问题初探》(以下简称章文,载《中州学刊》1986年第6期,中提出了一个“揭示了对立统一联系的根本性质”的辩证法规律——决定反决定规律,并且认为它不仅“是社会实践和哲学本身发展的必然产物,而且也是... 章韶华同志在《对立统一规律的实质问题初探》(以下简称章文,载《中州学刊》1986年第6期,中提出了一个“揭示了对立统一联系的根本性质”的辩证法规律——决定反决定规律,并且认为它不仅“是社会实践和哲学本身发展的必然产物,而且也是自然科学发展的一个基本结论”,不仅是“包容在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中的一个基本思想”,而且“还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不同原理间的内在统一性”。章文声称,对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这一哲学的最高问题,只有用决定反决定规律来解释,“才是深刻的、全面的、科学的,即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 陈志良同志在评论章文时则认为,这是一个大胆而有益的探索,其“逻辑实质”就是把“辩证法建构在唯物主义大厦中” (载《中州学刊》1987年第三期),并指出,如果谁想否定决定反决定,就得“首先否定哲学的基本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决定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科学命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 思维 相互转化 唯物主义 层级性 辩证法规律 唯心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每一种哲学理论的基本问题
13
作者 蒋泽新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2-13,共2页
众所周知,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但是常常有人将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每一种哲学理论的基本问题完全等同起来,我以为这是值得商榷的。 所谓基本问题就是指根本上所要予以解决的问题。从哲学史上看,古今中外,不论... 众所周知,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但是常常有人将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每一种哲学理论的基本问题完全等同起来,我以为这是值得商榷的。 所谓基本问题就是指根本上所要予以解决的问题。从哲学史上看,古今中外,不论哪一种哲学理论都确实有意或者无意、明确或者不明确地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做出了自己的解答。因此,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自然地和必然地成为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理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哲学流派 水果 儒教哲学 唯心主义哲学 思维 思维存在的关系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格斯所理解的哲学
14
作者 刘永富 林日葵 《探索(浙江)》 1987年第4期18-20,共3页
目前许多哲学教科书,在说明构造现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时,一般都认为,现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来源于恩格斯。但是,当我们对恩格斯的哲学思想作深入的分析和考察之后,就会发现现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不仅不是来自于恩格斯,相反,... 目前许多哲学教科书,在说明构造现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时,一般都认为,现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来源于恩格斯。但是,当我们对恩格斯的哲学思想作深入的分析和考察之后,就会发现现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不仅不是来自于恩格斯,相反,它与恩格斯所理解的哲学也有许多不同。因此,本文主要就思格斯所理解的哲学谈谈笔者的一些看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逻辑学 恩格斯 实证科学 自然观 认识的对象 认识论 社会历史观 思维活动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物质范畴的三重定义
15
作者 朱宝信 《齐鲁学刊》 CSSCI 1994年第4期69-73,共5页
试论物质范畴的三重定义朱宝信物质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范畴。对物质范畴的不同理解,决定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构成的不同立场。过去,围绕着物质范畴的本体论定义和认识论定义,已经经历了为期不短的争论。今天,笔者再提出... 试论物质范畴的三重定义朱宝信物质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范畴。对物质范畴的不同理解,决定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构成的不同立场。过去,围绕着物质范畴的本体论定义和认识论定义,已经经历了为期不短的争论。今天,笔者再提出物质的实践论定义,并且认为前二重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论 哲学基本问题 物质范畴 实践论 物质定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认识论意义 实践唯物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客观性”范畴最基本的含义——与王永昌同志商榷
16
作者 汪岩桥 《人文杂志》 1987年第5期32-33,共2页
王永昌同志的文章《“客观性”范畴初探》(见《人文杂志》1986年第4期),对“客观性”范畴的基本含义作了一些探讨。王文在对“客观性”范畴作了一番分析后提出:“‘客观性’的最一般、最基本的含义,是指某物不依赖于另一物的一种属性和... 王永昌同志的文章《“客观性”范畴初探》(见《人文杂志》1986年第4期),对“客观性”范畴的基本含义作了一些探讨。王文在对“客观性”范畴作了一番分析后提出:“‘客观性’的最一般、最基本的含义,是指某物不依赖于另一物的一种属性和意义,即某物具有不依赖于另一物而存在的一种‘两物’相互关系中所显示、体现和表露出来的特性。”并且认为这是“根据列宁的一系列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性 永昌 主观性 列宁 关系范畴 事物的客观性 实体范畴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反映者 客观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在哲学变革中的意义
17
作者 王占中 张元洪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2期94-,107,共2页
“实践”在哲学变革中的意义王占中张元洪马克思主义把“实践”引入自己的哲学,克服了以往哲学的局限性,实现了哲学的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变革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首先,在哲学思维方式上,对世界的理解由“客体原则”进入到... “实践”在哲学变革中的意义王占中张元洪马克思主义把“实践”引入自己的哲学,克服了以往哲学的局限性,实现了哲学的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变革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首先,在哲学思维方式上,对世界的理解由“客体原则”进入到“实践原则”,即“主体性原则”。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变革 哲学功能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旧唯物主义 三极结构 “解释世界” 现代哲学 “改变世界” “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基本问题与自然辩证法
18
作者 陆杰荣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3期26-29,共4页
哲学基本问题与自然辩证法陆杰荣(一)从一般的理论规定加以界定与推论,辩证法作为理论思维的方式是在哲学意义上确立的。辩证法的性质是在哲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相互统一中所体现的,自然辩证法的性质也理应如此。哲学的世界观与方法... 哲学基本问题与自然辩证法陆杰荣(一)从一般的理论规定加以界定与推论,辩证法作为理论思维的方式是在哲学意义上确立的。辩证法的性质是在哲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相互统一中所体现的,自然辩证法的性质也理应如此。哲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其相互关系不能是绝对游离的,尽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辩证法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哲学基本问题 相互关系 本体论与认识论 黑格尔 恩格斯 世界观与方法论 认识论与方法论 理论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本性与精神本体——兼论唯心主义表述方式问题
19
作者 夏建国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4期100-105,共6页
本文论述了对唯心论哲学的表述方式问题,探讨了哲学本性与精神本体之关系,认为哲学的抽象思辨性、超越现实性,加之人类认识的特点、哲学基本问题之特性,尤其是主观至上性思维原则等,是精神本体形成的主要原因,由此也决定了精神本体的基... 本文论述了对唯心论哲学的表述方式问题,探讨了哲学本性与精神本体之关系,认为哲学的抽象思辨性、超越现实性,加之人类认识的特点、哲学基本问题之特性,尤其是主观至上性思维原则等,是精神本体形成的主要原因,由此也决定了精神本体的基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本体 唯心论者 哲学本性 哲学派别 表述方式 为我关系 唯心主义 哲学形态 至上性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基本问题理论探源
20
作者 王永昌 《河北学刊》 1984年第6期86-91,共6页
思维和存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认真考察和探讨哲学基本问题理论本身的历史发展过程,对进一步加深理解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有关论述很有裨益。 一 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个科... 思维和存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认真考察和探讨哲学基本问题理论本身的历史发展过程,对进一步加深理解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有关论述很有裨益。 一 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个科学而又明确的概括,在哲学发展史上,是恩格斯第一次作出的。但是,哲学基本问题理论有一个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论述有其山定的思想来源。 任何一个科学的哲学理论都不可能凭空产生,都同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自然科学条件以及哲学史的特点相联系。当人类的祖先还未脱离一般动物的时候,不过是整个自然界的一部分,没有什么主观与客观、思维与存在之分。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自然界合乎规律地产生了人类。与此同时,人脑也逐渐发达起来,终于形成了人所特有的意识,只有在这个时候,才有主观与客观,思维与存在的区别。因此,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在人类作为自然界的对立面并反作用于自然界之后,才产生的。那么,从这时候起,哲学基本问题自身的演化过程其大体情形是怎样的呢? 恩格斯指出:在远古时代,思维对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以“灵魂对外部世界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基本问题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费尔巴哈 哲学派别 黑格尔 理论探源 近代哲学 关系问题 恩格斯 哲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