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流派漫论
被引量:
1
1
作者
马良春
《社会科学辑刊》
1984年第2期124-134,共11页
本文从继承和借鉴两方面考察分析了在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流派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传统影响和外来影响的问题。作者认为,外来影响与传统影响在矛盾斗争中走向辩证统一是五四以来新文学在艺术形式和艺术手法方面的发展规律。在中国现代文学...
本文从继承和借鉴两方面考察分析了在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流派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传统影响和外来影响的问题。作者认为,外来影响与传统影响在矛盾斗争中走向辩证统一是五四以来新文学在艺术形式和艺术手法方面的发展规律。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是影响最大的三种思潮,由此形成现代文学史上相应的三大流派。从文学史的发展上看,浪漫主义创作处于逐渐减弱的趋势;现代主义在中国得不到适宜生长的土壤,其影响是有限的,生命力不强;唯独现实主义思潮流派始终充满生机,成为现代文学发展的主流。其所以如此,根本的原因是由中国革命的要求所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
中国现代文学史
文学
思潮流派
现代主义
现代文学
思潮
艺术手法
浪漫主义创作
五四以来
艺术形式
外来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略论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现代主义思潮消失与沉寂的原因
2
作者
卫遵慈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1期46-50,68,共6页
80年代初期,文艺理论界思想十分活跃,一些理论家断言:“社会主义文学必然要由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现代主义是文学发展的方向。”这个结论显然下得过于仓促。我以为无论是从中国传统的人文背景,还是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形态,抑或是从...
80年代初期,文艺理论界思想十分活跃,一些理论家断言:“社会主义文学必然要由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现代主义是文学发展的方向。”这个结论显然下得过于仓促。我以为无论是从中国传统的人文背景,还是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形态,抑或是从文学创作的实绩看,现代主义都不可能成为中国文学发展的方向。借古可以鉴今,让我们回顾一下20年代、30年代在中国文坛上曾经流行一时的现代主义思潮,探讨一下它在40年代以后消失和沉寂的原因,或许会有助于我们对这一问题的思考.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现代主义在西方崛起与衰败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现代主义
中国现代文学史
现实主义
文学发展
象征主义
文学
思潮流派
李金发
中国文学
沉寂
中国文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朱德发教授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笔谈)
被引量:
5
3
作者
谭桂林
周海波
+1 位作者
张光芒
杨洪承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2-29,共8页
金秋时节 ,学校举行座谈会隆重庆祝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朱德发先生从教 5 0周年暨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省委副书记王修智等省、校领导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到会祝贺。座谈会期间 ,本刊约请业内学者就“朱德发教授与中...
金秋时节 ,学校举行座谈会隆重庆祝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朱德发先生从教 5 0周年暨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省委副书记王修智等省、校领导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到会祝贺。座谈会期间 ,本刊约请业内学者就“朱德发教授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进行笔谈 ,着重对朱先生的学术成就和学术品格作了讨论。现把谭桂林等人的笔谈发表于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德发
文学史著
文学史学
五四情结
文学
思潮流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现代主义在中国新时期文坛的掀起
4
作者
董小玉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7-72,共6页
关键词
现代主义
中国
艺术形态
思潮流派
品格样式
审美形态
美学形态
文学评论
历史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世纪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理论特征与实践
被引量:
4
5
作者
胡逢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8-24,148,共7页
文化保守主义是20世纪中国社会转型中最重要的文化建构论之一。理论上,它始终坚持中国现代文化的建设应在继承和改造传统的基础上展开,以不失民族自身的主体特征为目标,由此与文化激进主义以"西化"为目标的思路形成了鲜明对...
文化保守主义是20世纪中国社会转型中最重要的文化建构论之一。理论上,它始终坚持中国现代文化的建设应在继承和改造传统的基础上展开,以不失民族自身的主体特征为目标,由此与文化激进主义以"西化"为目标的思路形成了鲜明对立。作为一种现代文化思潮,它与一般顽固保守思想的根本区别,乃在对传统的继承是建立在具有现代自觉意识的反思基础上的。从该思潮的代表性流派国粹主义、东方文化派、"学衡派"和现代新儒家等主要活动看,其贡献大多集中在思想理论和现代文化哲学的体系建构领域,在社会实践层面则殊少成就。这应是该派在现代社会长期被边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保守主义
理论特征
思潮
与
流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流派漫论
被引量:
1
1
作者
马良春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现代文学研究室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1984年第2期124-134,共11页
文摘
本文从继承和借鉴两方面考察分析了在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流派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传统影响和外来影响的问题。作者认为,外来影响与传统影响在矛盾斗争中走向辩证统一是五四以来新文学在艺术形式和艺术手法方面的发展规律。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是影响最大的三种思潮,由此形成现代文学史上相应的三大流派。从文学史的发展上看,浪漫主义创作处于逐渐减弱的趋势;现代主义在中国得不到适宜生长的土壤,其影响是有限的,生命力不强;唯独现实主义思潮流派始终充满生机,成为现代文学发展的主流。其所以如此,根本的原因是由中国革命的要求所决定的。
关键词
现实主义
中国现代文学史
文学
思潮流派
现代主义
现代文学
思潮
艺术手法
浪漫主义创作
五四以来
艺术形式
外来影响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略论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现代主义思潮消失与沉寂的原因
2
作者
卫遵慈
出处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1期46-50,68,共6页
文摘
80年代初期,文艺理论界思想十分活跃,一些理论家断言:“社会主义文学必然要由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现代主义是文学发展的方向。”这个结论显然下得过于仓促。我以为无论是从中国传统的人文背景,还是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形态,抑或是从文学创作的实绩看,现代主义都不可能成为中国文学发展的方向。借古可以鉴今,让我们回顾一下20年代、30年代在中国文坛上曾经流行一时的现代主义思潮,探讨一下它在40年代以后消失和沉寂的原因,或许会有助于我们对这一问题的思考.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现代主义在西方崛起与衰败的过程。
关键词
西方现代主义
中国现代文学史
现实主义
文学发展
象征主义
文学
思潮流派
李金发
中国文学
沉寂
中国文坛
分类号
G649.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朱德发教授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笔谈)
被引量:
5
3
作者
谭桂林
周海波
张光芒
杨洪承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青岛大学文学院
南京大学中文系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2-29,共8页
文摘
金秋时节 ,学校举行座谈会隆重庆祝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朱德发先生从教 5 0周年暨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省委副书记王修智等省、校领导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到会祝贺。座谈会期间 ,本刊约请业内学者就“朱德发教授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进行笔谈 ,着重对朱先生的学术成就和学术品格作了讨论。现把谭桂林等人的笔谈发表于此 。
关键词
朱德发
文学史著
文学史学
五四情结
文学
思潮流派
Keywords
Zhu Defa
literary historiography
literary historical studies
May 4th Complex
literary trend of thought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现代主义在中国新时期文坛的掀起
4
作者
董小玉
机构
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7-72,共6页
关键词
现代主义
中国
艺术形态
思潮流派
品格样式
审美形态
美学形态
文学评论
历史环境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世纪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理论特征与实践
被引量:
4
5
作者
胡逢祥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
出处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8-24,148,共7页
基金
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20世纪中国社会思潮研究"(07JZD0006)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文化保守主义是20世纪中国社会转型中最重要的文化建构论之一。理论上,它始终坚持中国现代文化的建设应在继承和改造传统的基础上展开,以不失民族自身的主体特征为目标,由此与文化激进主义以"西化"为目标的思路形成了鲜明对立。作为一种现代文化思潮,它与一般顽固保守思想的根本区别,乃在对传统的继承是建立在具有现代自觉意识的反思基础上的。从该思潮的代表性流派国粹主义、东方文化派、"学衡派"和现代新儒家等主要活动看,其贡献大多集中在思想理论和现代文化哲学的体系建构领域,在社会实践层面则殊少成就。这应是该派在现代社会长期被边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
文化保守主义
理论特征
思潮
与
流派
Keywords
cultural conservatism
theoretical characteristics
intellectual trend and school
分类号
G129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流派漫论
马良春
《社会科学辑刊》
198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略论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现代主义思潮消失与沉寂的原因
卫遵慈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朱德发教授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笔谈)
谭桂林
周海波
张光芒
杨洪承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现代主义在中国新时期文坛的掀起
董小玉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20世纪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理论特征与实践
胡逢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